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工作报告 > 正文

论文开题报告6篇

2024-01-12 10:09:56工作报告
  • 相关推荐

论文开题报告6篇

论文开题报告1

  论文题目:《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毕业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毕业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20xx年3月至20xx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论文开题报告2

  一、课题背景

  1、素质教育对语文学科的要求的需要。

  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处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学生特点的需求。

  现在的学生已经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吃等食,缺少积极性与主动性,尤其在语文学习中,老师讲学生记,有的甚至于像背常识科一样的死记硬背,分析、想象、创造能力得不到有力的培养,在学习中仍然是被动的“让我学”,学生学习很累有收获少,对语文的兴趣慢慢减少,有的甚至厌学。

  3、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效果明显的现状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首先强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是有的教师仍就没有改变理念,在教学中仍然是以讲授为主,备课、授课很累却事半功倍。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的研究重在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生活,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引起思考,从而培养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成见的探索精神。让语文课堂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热烈的气氛。

  三、理论假设

  教师讲得清楚,学生不一定学的明白,教师的讲解只能起到“外塑”的作用,不是坚定性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发展,所以要改变“灌输式”,合作精神是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之一,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是时代的需要,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丰富的人类文化沉淀的和广阔的社会视野,“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探究是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经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回报。

  四、课题实验准备

  (一)、组织准备

  1、围绕课题内容,按照科研要求,将课题组成员分工,具体实施,系统研究;

  2、明确实验班,对照班;

  3、按照整体实验的要求,纳入学校教学的整体系统,是本课题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思想准备

  1、在观念上,抛弃旧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提高语文素质。

  2、在资料上,尽可能地搜集、学习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是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

  3、在目标上,着力学习教学法、教育学、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以便为课题实验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课题论证的条件

  1、从过去的实践看,我们以为本课题的实验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从学校的发展战略看,“科研兴校”是我们不懈的追求,“项科研要质量”已经深入人心。

  3、从师资状况看,参加课题组的成员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能熟练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对本课题的研究有深厚的兴趣,工作有敬业精神。课题组成员中有校长、中层干部,有专职的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等,他们教学水平高,教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显著,石湾乘客体的重要保障.

  五、主要研究内容

  1、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

  新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包括作者及简介、文章背景(利用网络)、生字注音、生词释义、文章内容掌握(自然段划分、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层次掌握语言特点)。课上根据预习情况提问并归纳总结,课后培养学生学完新课后要所感悟,并写在日记上形成习惯。

  2、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

  将所教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一般8—10人,选一名有组织能力、有责任心、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在教学中组长带领组员讨论问题寻找答案或共同配合完成故事接龙、故事续编、文章拓展、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情节表演短剧等。

  3、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

  对文章内容理解时,教师提出较有难度的问题探讨,课外延伸提出问题探究。

  六、课题研究的构想与设计:

  (一)、开题后的主要工作:

  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强化科研意识。

  我们认为,深入而充分的理论准备并贯穿始终,对于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题后仍要认真地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专著和相关的理论以及新的科研成果经验。在此基础上,掌握原理,积极研讨,进一步改变教育理念,强化科研意识。

  2、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推进研究性学习。

  因地制宜,因班制宜,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待问题要有探究的精神。

  3、加强课题管理。

  (1)、加强科研方法的学习、交流和研讨,定期召开科研研讨会。

  (2)、重视课题资料的积累和使用,建立课题档案和数据库。

  (3)、定期做好课题总结、汇报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书面总结汇报,每阶段进行一次课题论证和科研总结。

  (二)、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3月------XX年8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科研方面的理论,《课程标准》对课题组的成员以及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对课题研究的理论素养;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掌握第一手材料,和各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交流,确定具体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XX年9月—20xx年8月)

  全面实施研究,分平时培养和课堂实践运用两步走,每学期一次全校性的观摩课,指出不足,总结经验,分三个阶段进行检测和评估,注重积累课题研究的资料。

  3、总结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全面检测,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准备结题。

  七、实验研究的具体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分六步;

  第一步、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新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包括作者及简介,文章背景(利用网络)、生字注音、生词释义、文章内容掌握(自然段划分、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层次掌握语言特点)。

  第二步、课上检查预习情况(自主学习)

  分小组提问的方式

  第三步、了解课文内容(合作、探究学习)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可设计多种方式向学生们讲述文章内容。

  第四步、分析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筛选有价值、有意义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教师总结。

  第五步、课外延伸(合作、探究学习)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创造训练,谈启发、收获,德育渗透。

  第六步、练习作业(自主、合作学习)

  练习分组竞赛完成,自主提问,合作完成,作业课外形成日记或作文。

  八、研究方法;

  1、比较调查法,对初一班级进行抽样调查、摸底、确定实验班级并进行跟踪研究。

  2、教育实验法,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承担教研任务,比较效果。

  九、保障措施

  1、人力保障:全校教师中市级骨干教师3人,县级骨干教师15人。

  2、物资保障:学校每年拿出XX元作为科研经费,鼓励奖励有成果的科研教师。

  十、人员分工: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张久文

  副组长:田伟铎 曹靖华

  课题研究组:

  组长:刘宇峰

  副组长:田红星 李路刚

  成员:代成秋 程雪兰 韩艳玲 王晓岚 王艳玲 王秀芹 张庆学 陈忠华 孙铭

论文开题报告3

  调研资料准备: 《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分析》,王富强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不应忽视的表外因素》,刘俊剑

  《论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关系》,岳寒冰

  《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偿债能力》,李晓博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刘章胜

  《新浪财经》、《证券时报》、—企业相关新闻与大事记

  《财务报表》—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的季报中报及年报

  论文目的、思路与预期成果:电力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因而电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举足轻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大型发电厂,是中国最大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其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电力行业极具影响力,而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生存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现状的分析,提出提升其偿债能力的综合解决方案,使其能增强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行业领先的竞争能力,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首先简单的介绍了需用到的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以及偿债能力结合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分析法,表外分析,SWOT分析,为文章后面的分析做好理论铺垫;然后,对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详细分析,并且与同行业公司进行比较,找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的不足;最后,提出提升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的解决方案。 论文内容:

  第一部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部分: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结合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分析法,表外分析,SWOT分析相关理论

  第三部分: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第四部分:与同行业上市企业进行对比分析

  第五部分:提升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的综合解决方案。

论文开题报告4

  第一步、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内容要求: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撰写方法: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第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容要求:列举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撰写方法: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

  第三步、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内容要求: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第四步、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容要求: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2考虑要素

  ① 研究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

  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

  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创新点。

  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论文开题报告5

  摘要:婚纱摄影学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其中包括了新闻采访、编辑、摄影等等各个方面。

  在婚纱摄影专业中,新闻摄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文就新闻摄影这一概念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婚纱摄影;摄影;概念;特性

  新闻摄影也是新闻的一部分,与文字不同的是,摄影通过图片、视频等更为具体和直观的表现形式,带给人们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让人们能够对事件的始终有个更清楚的了解,从而看到新闻背后的隐喻。

  新闻摄影不仅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还是电影、电视等现代综合传媒经常使用的重要视觉资料。

  新闻摄影的目的是传递新闻信息,是将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具体,将那些真实的事件通过影响投影到人们的视觉之中,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

  新闻摄影不仅仅是一张图片、一段视频,它还需要一定的文字说明。

  一份优秀的新闻摄影报道应该是图片和美文相结合的,文字是用来对图片加以说明的,以便让人们更容易了解和清楚图片的意义。

  一、新闻摄影概念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的手段报道新闻。

  它是一种形象,是形象新闻,而不是传统的文字。

  新闻与摄影从字面上来看,似乎没什么联系,但是实质上,新闻和摄影息息相关。

  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可以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而摄影的影响则又可以反应新闻的内容,所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新闻摄影,如果缺失了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被称为新闻摄影了,因此,新闻摄影必须是“新闻”和“摄影”的综合。

  在我们的生活中,绝不缺乏摄影的素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摄影都能被拍成新闻,有些图片非常的生动形象,但是它真只能被称为生活图片,不具备新闻特点。

  1.新闻摄影是一种视觉新闻。

  现代人类获得新闻消息的来源主要包括三大途径:通过报纸、杂志等视觉媒体;通过广播等听觉媒体;通过电视、新闻纪录电影、互联网等视听觉媒体。

  新闻摄影图片不再只是单纯的语言和文字的堆积,而是具体的影像和生动的语言描绘,语言是分国界的,但是图片是无国界之分的,新闻摄影图片可以说是一种国际性的通用语言。

  2.新闻摄影具有现场纪实性。

  新闻是具有现场纪实性的,我们不能随意捏造一段故事,然后把它当成新闻来看,新闻必须是时事,是生活中所发生的最真实故事,新闻摄影作为新闻的一部分,同样的,它也具有现场纪实性,当记者在拍摄新闻图片时,必须保证是真实客观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是有依可查的,切记不能造成虚假新闻。

  3.新闻摄影活动的目的是传递新闻信息。

  传递新闻信息是新闻摄影活动的目的,观众通过观看到新闻摄影的图片或视屏,可以对新闻有一个更真实、更直观、更具体的感受,从而了解到新闻的全部内容。

  4.新闻摄影的拍摄对象是新闻形象,不是艺术典型。

  摄影的种类很多,新闻摄影、艺术摄影、广告摄影等等都属于摄影的范畴,但是新闻摄影与这些摄影是有区别的,新闻摄影的对象必须是新闻形象,是有一定价值的形象,所以,我们应该对新闻有很强的敏感度以及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拍摄出好的新闻,有内涵的新闻。

  二、新闻摄影的特性

  新闻摄影有三个基本特性,新闻性、真实性和形象性,新闻摄影由两大基本要素构成,即新闻和摄影。

  在这其中,新闻是主导因素,它处于支配地位,它决定了新闻摄影的内容、手段和目的。

  因此,新闻摄影,首先必须是新闻,其实才是摄影。

  新闻摄影最重要的特性就是真实性,众所周知,新闻是反映时事的,是社会生活真实的写照,但是现在的新闻逐渐偏离了真实性的特点,很多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受到利益的驱动,歪曲事实,捏造事实,严重威胁到新闻的真实性和社会的诚信。

  新闻摄影是借助于摄影手段,把一段故事具体地再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它的形象直观性,使它能超越语言文字的障碍,让所有人都能够一目了然,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用文字描绘得再多,都不如一张图片、一段视频来的直接,有了形象直观的新闻摄影,能够让人们对新闻的事实有个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

  三、新闻摄影在新闻媒体中的地位

  语言和文字都需要人们借助想象和逻辑思维来理解和把握其内涵,而新闻摄影图片却是具体、直观的,能给人“一目了然”的视觉效果。

  新闻摄影图片的视觉直观性,使之成为全球通用的人类语言。

  在现在这个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图像已经成为人们了解新闻的最直接手段,在这样一个时代大环境之下,新闻摄影更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无论是报纸,还是杂志网络,摆在头条的大部分都是那一张张“靓丽”的图片,新闻摄影也常常成为报刊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利器。

  举个最平常的例子,一张报纸摆在报摊上,什么内容最会吸引你,很明显,就是封面的那一张新闻摄影图片,正是因为这一张图片,带给你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你想要去了解、观看并购买这份报纸。

  1.新闻摄影是图文结合的有效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

  传播学中的“双通道编码理论”指出,人类有两个相对独立的认知系统,一个侧重于接受和处理语言信息;另一个侧重于接受和处理非语言信息(如图像信息),它们独立地进行编码,再存储在记忆库中。

  因此,用不同感知系统的通道接受信息,能够增强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一份集合了摄影图片与简短文字说明的新闻摄影报道,一定比单一的文字或图片更加吸引受众的眼球,也会有更好的信息传播效果,可见,新闻摄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

  2.新闻照片可作封面,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图像化时代的今天,我们经常看到新闻照片作为报纸的头条、杂志的封面呈现,因为大多数人们在阅读新闻时,首先会被更有冲击力的图片所吸引,其次才会有阅读文字的欲望。

  当前,很多人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者,而是浏览者。

  新闻每天都会不断的更新,新闻的类型之多,内容之广,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面对这样多的新闻,人们不可能一条一条的去看,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更没有耐心,所以他们只会匆匆浏览一遍,然后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进行仔细阅读。

  而新闻图片就充当了这个吸引读者的工具,当新闻图片展现在人们眼前,就会引发人们对其的想象和思考,让他们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要阅读的感觉,想要快速去新闻中搜索出有用的资料,从而了解新闻内容的来龙去脉。

  3.新闻摄影可作导读图片,提示报、刊上文章的内容。

  现在新闻阅读已经步入了读图时代,新闻图片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到各种信息,找出其中的有效信息。

  特别是对于当前这个生活节奏较快的时代来说,人们更需要这种“一目了然”的感觉,可以说新闻摄影也满足了当今人们对国内外重大新闻的渴求。

  照相机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定格拍摄主体的瞬间影像,而新闻摄影报道在几百甚至几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将事件予以凝固,用新闻现场当中一个片段的画面来传达出新闻里的主要信息。

  新闻摄影的产生与发展,依赖于两个因素。

  一是摄影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二是婚纱摄影事业的发展。

  在当今大时代背景下,新闻摄影显得愈发重要,本文只是针对新闻摄影做了比较浅显的解析,旨在加深人们对新闻摄影的认识程度,推动新闻摄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金.论新闻摄影中的审美信息传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xx,(06).

  [2]郗斌.新闻专业主义视角下的新闻摄影图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06).

  [3]王衍宁.电视新闻摄影中画面的功能和作用探究[J].中国报业,20xx,(08).

  [4]梁成山.从新闻摄影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观念的转变[D].西北大学,20xx,(06).

论文开题报告6

  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生活的世界犹如一个五颜六色的万花筒,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色彩属性,我们经常会使用各种颜色词来形象地描绘我们所观察到的一切,甚至运用颜色来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颜色的理解也会不同,颜色词汇隐含着许多深层意思,暗示着不同种族对颜色的感受。如果我们不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很难了解每种颜色在不同国家的含义。因此,通过对英汉颜色词汇文化差异的学习,了解英语国家和我们汉语国家对不同颜色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深化对中外文化差异的理解,使我们能够改善我们的语言能力,避免与西方文化相冲突,从而让跨文化传播收获更大的成功。

  二、文献综述

  1.国外颜色词的研究

  各个民族的语言虽然是不同的,但是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很多现象却是相似的,比如说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色彩的世界,因此各个民族的学者们都会对这些现象加以关注并进行研究。国外对颜色词的研究起步较早,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颜色词进行了探讨,其中有两种观点对中国颜色词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中国的颜色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种是柏林和凯恩的观点,1969年美国民族学家柏林(Brent Berlin)和语言学家凯恩(Pual Kay),考察了世界上98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发表了《基本色彩词语:普遍性与进化论研究》一书,经研究表明,在各种语言的颜色词系统中,有11个基本颜色:白、黑、红、绿、黄、蓝、棕、紫、粉红、橙、灰。这本论著在颜色词研究领域有很大影响力,之后的很多学者在对颜色词进行研究时都以此作为基础理论。比如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就对这一论点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他认为应该把基本颜色范畴看做一种弱普遍现象而不是强普遍现象。凯恩在之后的研究中也不断补充和更新这一论点,在1978年,凯恩和迈克丹尼尔两位学者合作发表文章,对基本颜色词的普遍发生顺序作出了调整,他们认为语言中有六种主要的颜色,分别是红、黄、绿、蓝、黑和白,其他颜色都是在这六种主要颜色的基础上复合、派生出来的。

  还有一种观点是以“语言相对主义”(又称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作为理论基础对颜色词进行研究。“语言相对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因为世界上的语言是不同的,所以各个民族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截然不同的。涉及到颜色词而言,赞同“语言相对主义”的人们认为光谱上的颜色并没有自然的分类,颜色词的语义编码在不同的语言中是任意的,所以在各种语言的颜色词系统中并不存在共同的基本颜色范畴,如康克林、格里森这两位学者就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与柏林和凯恩认为的在各种语言中有基本颜色范畴的存在是相对的。

  2.国内颜色词的研究

  国内对颜色词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柏林和凯恩的观点。虽然在理论上没有独树一帜,但是对颜色词研究的切入点是相当丰富的,角度是多维的。目前,对汉语颜色词的研究大致都是从颜色词翻译和文化对比的研究来展开的。

  国内学者对颜色词的研究最初并不是去探讨颜色词的来源、范畴,而是比较关注颜色词的翻译以及中外颜色词的对比研究等方面,这方面的论述成果颇为丰富。如:肖金龙《中德语言颜色象征意义对比》,万昌盛《色彩的困惑:翻译札记》,欧光莲《试谈英语实物颜色词在翻译中的应用》,陈红《英语中含“颜色”词语的理解与翻译》,王育伦《俄汉语色彩词研究》,李兴华《有关颜色的词和短语的英汉翻译问题》,张社列《“颜”外之意》,王磊《英语中“颜色”的表达方式》,张培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张德福《翻译研究的跨文化交际视角---以颜色词的翻译策略为例》等论文。

  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持续到现在,相关的研究成果非常繁多。赵钰《英语颜色词种种》,苑逸飞、季明平《英语颜色词的社会文化意义分析》,吴玲英、黄文命《汉英语言中“红色”

  的文化内涵及翻译》,李庆祥《中日颜色词语及其文化象征意义》,蒋林《谈谈英汉语颜色词---红色的语用意义》,陶谦《浅谈英、汉颜色词翻译中的“变色”现象》,黎东良《德语和汉语的颜色词汇比较》,郭春燕《俄汉颜色词的文化伴随意义》,潘章仙《漫谈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谭爱平《跨文化交际中颜色词的比较》,李闻海《漫谈英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内涵》,罗东梅《五色词及色彩象征意义的中英异同》,潘晓东《汉英颜色词语文化内涵差异的探讨》等等。由于语言的多样性及发展的迅速性,因此有关颜色词翻译和文化对比的研究一直是颜色词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研究成果也在不断丰富、更新。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1.课题研究的内容

  颜色词是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丰富多彩的颜色词的中文及英文的内涵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颜色词的联想意义也将具有新的内涵。本篇论文将以英汉两种语言中一些常见颜色词进行对比研究,从跨文化的视角将英汉基本颜色词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随后,由于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本篇论文还将从翻译方法的角度对中英文颜色词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的把握和运用英汉颜色词的目的。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对全文进行简要介绍。第一章介绍颜色、颜色词、基本颜色词的定义;国内外对颜色词的研究成果;分析文化和基本颜色词汇的关系。第二章是全文重点,详细分析中英文基本颜色词(黑、白、红、黄、绿、蓝、灰和紫)文化内涵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第三章分析产生汉语和英语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不同的原因,以及怎样处理文化不同的方法。最后总结全文,说明本文的写作对解释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都会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2.研究课题的方法

  从跨文化角度入手,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从而使颜色词的内涵不同。并以其他学者的研究为基础,通过一些留学生对颜色词的看法,举例说明汉语基本颜色词与英语基本颜色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预期目标

  使英语学习者能更好的理解中西方对颜色词内涵的不同,进一步深化对中外文化差异的理解,使我们能够改善我们的语言能力,避免与西方文化相冲突,从而让跨文化传播收获更大的成功。

  四、所需要的条件:

  1、利用图书馆、网络广泛收集各种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与同学就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并向老师请教。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