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工作报告 > 正文

执行难调研报告汇编4篇

2023-09-10 14:20:49工作报告

执行难调研报告汇编4篇

执行难调研报告

执行难调研报告 篇1

  根据XX县教育局《意见》安排,我校在初一、二、三年级全面推广学案教学工作。本学期,针对"学案教学"方面突显的情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推行学案取得的成效

  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变了

  教师观念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备课环节的转变课如果备得好,教起来有条不紊,重点突出,难点容易突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需求,创设和学生比较贴近﹑协调的学习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还在突出知识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例如生物必修1中的"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备课时除了要突出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相关内容,还应注重对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技能的训练和帮助学生认同科学探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营造了浓浓的学案文化氛围。改革之初,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利用板报、标语、宣传材料等形式,营造了浓浓的学案教学改革氛围。具体做法是:更换了校园的多处标语,换成以宣传学生是课堂主人,合作学习是众望所归,学案改革势在必行为内容的标语,张贴在醒目的位置上;拆除了教学楼道、各班教室内的标语,换成带有师生个性特色的。凡人名言,激励师生尽快改革之决心;更新了教学区板报内容,换成学案式教改操作方法和流程,使学案教学改革深入人心;以小组为单位重新划分了教室黑板,配上小组名称个性宣言,变讲堂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把学生主人的地位彰显出来。以上一些实实在在的做法,为我校的学案式教学改革扫清障碍,铺平了道路。

  3、课堂教学的模式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变了

  在原来的教学过程中,"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学生只是受支配的对象。教师常用讲授法机械地将课本里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机械地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与"学"的地位在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也在转变,课改以来教师已经逐步把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逐步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大量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不仅动脑,还要动手﹑动口,主动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不再单纯地使用讲授法,而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认知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变成绩评价为多元评价。以往传统教学,成绩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尺码。学案式教学开展后,我们丰富了评价模式和办法。成绩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将纪律、卫生、课堂表现以及各项活动纳入评价项目,量化计分。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汇总一表彰。元旦我们除了表彰三好学生,模范学生,优秀班干部外,同时表彰了优秀学习小组及组员,进步最大小组及组员。还奖励了在书画、演讲、跳绳、舞蹈、歌咏等单项比赛中的优胜者,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案式教学改革的顺利稳步推进。

  3、课堂效率显著提高了

  课堂效率的提高,得益于老师课前的努力,精心的备课,特别是备学生,即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得益于教师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教师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需要探讨的问题

  1、课堂形式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传统呈现形式教师对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进行预判和预设。教学过程只是"陈述知识点"或是"对知识点展开解释或陈述规律结论";而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哪些活动、如何活动,涉及很少。而"学案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是要把学生学的过程(甚至方式、方法和步骤)呈现给其它听课(或观摩检查评估)的教师,彻底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那么这两种形式能不能同时存在,或者将两种方式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我觉得简单的否定其中一种都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

  2、学案编写上的问题

  我们在改革中遇到重重困难,可以说是举步维艰。首先学案备写难。现在班级急剧减少,科目多为一人所代,学案备写难。其次课时学案难备。有的课文需要两个课时甚至三个课时,无法一一备写。学生有时会感受疲惫,如何始终保持一颗求知的旺盛心,是目前困扰我们的又一难题。我们愿局领导和兄弟学校给与帮助。

  3、学案应用上的问题:

  刚开始我们规定必须按照"学案式"的模式进行,在具体实施教学环节中,只能停留在课本知识的解读上,一旦进行问题引领、质疑和探究活动,到最后两节课也完不成一个学案。还有部分教师只是机械地套用教学环节,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训练,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调整为每周根据学科情况使用学案,但是不少低于2 个,出台了《简学案》,教师可以对每节课写简案,这样灵活的使用了学案。

  4、学生的适应问题:

  刚开始老师反映学生基础差,不能够适应学案教学,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跟着老师走,听老师讲,自己记笔记。说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上还有问题,需要老师注意培养。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对于推进"学案教学"的备课,要加强指导、定期交流,让教师在设计"学案"中快速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大教师的培训和外出学习,积极吸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更好的推进"学案式"教学的深入。

  3、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推进"学案教学"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既要我们引导,又需要有一定制度保障。如在推进"学案教学"的过程中,肯定有教师投入多些、有些教师投入少些,有些教师表面应付,甚至有些教师会有抵触情绪,我们如何引导,如何要求,如何管理,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来激励教师自觉进行课改实践。

执行难调研报告 篇2

  近年来基层行普遍感到各类检查越来越多,但查出的大部分又都是老问题,即操作层面不同程度的存在屡查屡犯、屡改屡犯的现象。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力不够。那么,什么是执行力呢?执行力是指通过一套有效的系统、体系、组织、文化或技术操作方法等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执行力,“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再好、再多的政策、制度、目标设计,都要依靠全体干部员工“这根针”去努力、去实践,也就是靠全体干部员工的“执行力”来实现。作为基层行,如何提高执行力是关键。因此,本文就提升基层执行力进行探讨。

  一、当前基层行执行力不强的原因

  近年来,基层行的经营体制不断理顺,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风险管理不断加强,但为什么常会出现一些会议之后,员工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去不动呢?仍存在对上级行的战略目标、政策、制度等难以全面落实执行的现象,暴露出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剖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1、制度不够完善。制度本身有缺陷,存在前后自相矛盾,使员工无所适从,或者过于繁琐不利于执行,没有形成有效内控体系;部分制度条文不严谨、建设滞后,实际操作难以执行,使规定形同虚设。如随着金融电子化的快速发展,我行业务和办理各项业务的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因管理滞后和改革中的探索需要一定过程等原因,使一些新业务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操作程序和相应的制度,存在无章可循的空档。另一方面,各类检查制度本身需要整合,重复检查的多,交叉的少,就检查而检查的多,实际工作指导的少。检查者有检查的任务,而具体指导工作且非检查的任务,这种制度本身就存在问题。

  2、执行不到位。任何一个战略都是靠人来执行的,虽有好的制度作“支撑”,但执行的“人”不力仍然是一句空话。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是领导层,各级行领导的模范表率作用,是贯彻执行各项制度方法的根本保证。但有些领导层存在只是制定制度并布置到机关、中层干部,而忽视执行中的细节关注,没有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去督促和指导。第二是中层干部和业务主管部门,中层干部和业务主管部门是战略执行的督办、协助层,是领导层和基层营业网点的传递桥梁和纽带,但有些干部和部门存在只是简单的充当“二传手”的现象,而忽略了督办、协助的功能,形成执行“断层”。第三是网点和员工,战略能否得以实施、是否发挥作用,要靠网点员工来体现和验证,而有些员工防范意识差,存在麻痹思想。如有些网点员工在办理业务时未严格执行人民银行和上级行的有关规定:存款实名制、大额现金管理等,往往在无意间会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部分信贷人员贷前调查不深入,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真实性未作仔细分析,使贷款存在风险隐患。

  3、执“法”不严。为什么许多问题是屡查屡犯呢?关健是制度失去了威慑力。每项制度都严明违反处置方法,但却未能发挥催生执行力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对监管工作缺乏约束,对应查出而未查出问题的监管人员没有一定的约束,而使检查督促工作没有压力。另一方面,对被查出问题的责任人处理宽松、处罚不到位,违反制度的人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制度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而且现在处罚的也仅在最基层的操作人员、经办人员层面,而没有对相关的业务主管和监管部门进行责任追究,这种执法显然也有失公平、公正。

  4、考核激励机制失灵。上级行对基层行、基层行对各营业网点的考核每年都会层层下达各项计划任务,年终进行考核。但在某些任务或指标具体实施时,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光看重指标完成,而不注重过程,甚至存在待年底不完成又修改指标的现象,考核缺乏严肃性。

  5、培训不到位。基层行没有形成一套整体的教育培训方案,在某项新业务或新产品推出时,未作详尽周密的分析,培训也只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师资力量薄弱,培训能力、培训水平不高,而且对实际培训效果缺少有效的评估。

  二、提升基层行执行力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执行力不是哪几个人的事,而是由“整个系统”来保证的。换句话来说,就是需要依靠“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把事做好”来保障。

  1、确立明确的目标和责任分工。一是明确战略目标。基层行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实现各项业务稳步、持续、有效的发展。如果决策失误了,执行力越强失误也就越大。只有目标明确了,执行力才有了前进的方向,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的员工在工作中才能形成一股合力,更好地发挥知识与技能的聚合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目标的达成。二是落实责任。目标一旦确定,就要将目标量化、细化,并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到岗,落实到人,让执行者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三是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实施过程是一个系统,需要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紧密配合才能达成最大的成效。这就有如新“木桶理论”,虽在修理木桶时将短板全部换成了长板,但若不考虑每块长板间的缝隙,水还是会从缝隙间慢慢流走的`。单个部门、团体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如果各部门、团体间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就像木板间出现了缝隙,必然会发挥不出系统的最大效能。因此,通过落实责任,理顺流程,加强沟通,才能箍牢各部门、各环节的缝隙,减少漏洞,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2、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增强执行力就要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员工素质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作为执行环节的最后落实者,员工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基层行执行力的状况。员工执行力的高低跟员工的知识技能、对制度的认知程度及对工作的满意度等密切相关。因此,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基层行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差别化培训:对于领导干部层,要着重对政策、形势分析、管理艺术、国内国际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培训,帮助其掌握主流趋势;对中层干部,加强其对管理实务能力的培训及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其对领导层制定的目标、决策的执行能力及经营管理水平;对于客户经理层,要着重营销学、客户心理学、投资理财、金融政策、法规的掌握以及新业务、新产品的了解和认识等等;对普通员工层,着重要了解本行现状、发展方向及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对于同一专业、同一岗位而具有不同素质和能力的员工,也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如可开展拓展式培训,针对业务运行过程中碰到的难点、疑点等问题,确定主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座谈,切实解决实际操作问题,会起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同时,要对培训进行反馈与跟踪,又要尽量让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提高对制度等的认同感。如培训效果检查考试,培训结果评述,培训结果运用跟踪、指导改进,反馈面谈,提出新的培训需求分析。

  3、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的激励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手段,如果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又有什么决策会执行不下去呢?基层行应根据员工在不同阶段、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实施不同的激励政策,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方法和技巧。为进一步发挥员工的潜能,实行岗位职责与绩酬挂钩考核;为促进有效发展,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和评价办法。同时,任何一项激励措施,可能会引发员工的各种行为方式,但其中的部分行为并不是企业所希望的。因此,在配套的激励机制基础上,应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否则员工只想得到好处,其行为就会偏离组织目标。执行力的培养是以切合实际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依托和载体,没有一个好的激励约束机制,肯定没有执行力。如对应查出而未查出问题的监管人员也要形成一定的约束,这样责任才能最终落实,制度才可以得到实施,战略也会成为一种具体的行动,最后管理的目标和理念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实现。

  4、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目前一些单位对制度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对不执行制度者查处不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薄弱,全国各类金融大案、要案屡有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违规、违章的成本过低。可见,健全的监督体系是提升执行力的有效保证,可从管理体系上形成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一是加强自律监管。各业务、管理部门要严格履行自律监管,认真执行业务经营和自律监管的双重职能,抓住落实规章制度关键环节,严禁办理业务“一手清”,筑牢第一道防线。可对内部重点岗位员工实际强制休假制度,对信贷客户经理进行定期轮岗制,加强对各岗位之间业务流程的熟悉程度,并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效果;二是加强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及时组织业务主管部门履行再监督的大检查,通过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化解业务操作风险、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建立整改机制。通过查找风险隐患,强化内控制度监督执行、防范门市业务风险、规范员工行为和稳定员工思想的后续监督,建立整改机制,做到检查处理到位、责任追究到位、问题整改到位,建立依法合规经营的长效机制。

  5、培育积极向上的执行文化。为了给全体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企业自身要有良好的执行氛围,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让执行根植于企业文化中。因此,基层行应坚持以人为本,培育积极向上的执行文化。首先,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要做到尊重员工,为员工提供能力发展的空间,关心员工个人价值成长和生活空间,使员工怀着满意的心情去工作,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其次,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执行文化的建立需要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每个员工的特点,结合本行工作需要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使每位员工都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发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后,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既施以一定的压力又赋予适当的减压渠道。如开展一些等能体现团队精神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团队执行力和凝聚力。

执行难调研报告 篇3

  近年来基层行普遍感到各类检查越来越多,但查出的大部分又都是老问题,即操作层面不同程度的存在屡查屡犯、屡改屡犯的现象。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力不够。那么,什么是执行力呢?执行力是指通过一套有效的系统、体系、组织、文化或技术操作方法等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执行力,“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再好、再多的政策、制度、目标设计,都要依靠全体干部员工“这根针”去努力、去实践,也就是靠全体干部员工的“执行力”来实现。作为基层行,如何提高执行力是关键。因此,本文就提升基层执行力进行探讨。

  一、当前基层行执行力不强的原因

  近年来,基层行的经营体制不断理顺,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风险管理不断加强,但为什么常会出现一些会议之后,员工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去不动呢?仍存在对上级行的战略目标、政策、制度等难以全面落实执行的现象,暴露出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剖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1、制度不够完善。制度本身有缺陷,存在前后自相矛盾,使员工无所适从,或者过于繁琐不利于执行,没有形成有效内控体系;部分制度条文不严谨、建设滞后,实际操作难以执行,使规定形同虚设。如随着金融电子化的快速发展,我行业务和办理各项业务的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因管理滞后和改革中的探索需要一定过程等原因,使一些新业务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操作程序和相应的制度,存在无章可循的空档。另一方面,各类检查制度本身需要整合,重复检查的多,交叉的少,就检查而检查的多,实际工作指导的少。检查者有检查的任务,而具体指导工作且非检查的任务,这种制度本身就存在问题。

  2、执行不到位。任何一个战略都是靠人来执行的,虽有好的制度作“支撑”,但执行的“人”不力仍然是一句空话。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是领导层,各级行领导的模范表率作用,是贯彻执行各项制度方法的根本保证。但有些领导层存在只是制定制度并布置到机关、中层干部,而忽视执行中的细节关注,没有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去督促和指导。第二是中层干部和业务主管部门,中层干部和业务主管部门是战略执行的督办、协助层,是领导层和基层营业网点的传递桥梁和纽带,但有些干部和部门存在只是简单的充当“二传手”的现象,而忽略了督办、协助的功能,形成执行“断层”。第三是网点和员工,战略能否得以实施、是否发挥作用,要靠网点员工来体现和验证,而有些员工防范意识差,存在麻痹思想。如有些网点员工在办理业务时未严格执行人民银行和上级行的有关规定:存款实名制、大额现金管理等,往往在无意间会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部分信贷人员贷前调查不深入,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真实性未作仔细分析,使贷款存在风险隐患。

  3、执“法”不严。为什么许多问题是屡查屡犯呢?关健是制度失去了威慑力。每项制度都严明违反处置方法,但却未能发挥催生执行力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对监管工作缺乏约束,对应查出而未查出问题的监管人员没有一定的约束,而使检查督促工作没有压力。另一方面,对被查出问题的责任人处理宽松、处罚不到位,违反制度的人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制度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而且现在处罚的也仅在最基层的操作人员、经办人员层面,而没有对相关的业务主管和监管部门进行责任追究,这种执法显然也有失公平、公正。

  4、考核激励机制失灵。上级行对基层行、基层行对各营业网点的考核每年都会层层下达各项计划任务,年终进行考核。但在某些任务或指标具体实施时,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光看重指标完成,而不注重过程,甚至存在待年底不完成又修改指标的现象,考核缺乏严肃性。

  5、培训不到位。基层行没有形成一套整体的教育培训方案,在某项新业务或新产品推出时,未作详尽周密的分析,培训也只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师资力量薄弱,培训能力、培训水平不高,而且对实际培训效果缺少有效的评估。

  二、提升基层行执行力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执行力不是哪几个人的事,而是由“整个系统”来保证的。换句话来说,就是需要依靠“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把事做好”来保障。

  1、确立明确的目标和责任分工。一是明确战略目标。基层行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实现各项业务稳步、持续、有效的发展。如果决策失误了,执行力越强失误也就越大。只有目标明确了,执行力才有了前进的方向,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的员工在工作中才能形成一股合力,更好地发挥知识与技能的聚合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目标的达成。二是落实责任。目标一旦确定,就要将目标量化、细化,并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到岗,落实到人,让执行者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三是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实施过程是一个系统,需要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紧密配合才能达成最大的成效。这就有如新“木桶理论”,虽在修理木桶时将短板全部换成了长板,但若不考虑每块长板间的缝隙,水还是会从缝隙间慢慢流走的。单个部门、团体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如果各部门、团体间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就像木板间出现了缝隙,必然会发挥不出系统的最大效能。因此,通过落实责任,理顺流程,加强沟通,才能箍牢各部门、各环节的缝隙,减少漏洞,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2、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增强执行力就要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员工素质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作为执行环节的最后落实者,员工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基层行执行力的状况。员工执行力的高低跟员工的知识技能、对制度的认知程度及对工作的满意度等密切相关。因此,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基层行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差别化培训:对于领导干部层,要着重对政策、形势分析、管理艺术、国内国际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培训,帮助其掌握主流趋势;对中层干部,加强其对管理实务能力的培训及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其对领导层制定的目标、决策的执行能力及经营管理水平;对于客户经理层,要着重营销学、客户心理学、投资理财、金融政策、法规的掌握以及新业务、新产品的了解和认识等等;对普通员工层,着重要了解本行现状、发展方向及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对于同一专业、同一岗位而具有不同素质和能力的员工,也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如可开展拓展式培训,针对业务运行过程中碰到的难点、疑点等问题,确定主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座谈,切实解决实际操作问题,会起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同时,要对培训进行反馈与跟踪,又要尽量让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提高对制度等的认同感。如培训效果检查考试,培训结果评述,培训结果运用跟踪、指导改进,反馈面谈,提出新的培训需求分析。

  3、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的激励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手段,如果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又有什么决策会执行不下去呢?基层行应根据员工在不同阶段、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实施不同的激励政策,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方法和技巧。为进一步发挥员工的潜能,实行岗位职责与绩酬挂钩考核;为促进有效发展,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和评价办法。同时,任何一项激励措施,可能会引发员工的各种行为方式,但其中的部分行为并不是企业所希望的。因此,在配套的激励机制基础上,应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否则员工只想得到好处,其行为就会偏离组织目标。执行力的培养是以切合实际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依托和载体,没有一个好的激励约束机制,肯定没有执行力。如对应查出而未查出问题的监管人员也要形成一定的约束,这样责任才能最终落实,制度才可以得到实施,战略也会成为一种具体的行动,最后管理的目标和理念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实现。

  4、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目前一些单位对制度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对不执行制度者查处不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薄弱,全国各类金融大案、要案屡有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违规、违章的成本过低。可见,健全的监督体系是提升执行力的有效保证,可从管理体系上形成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一是加强自律监管。各业务、管理部门要严格履行自律监管,认真执行业务经营和自律监管的双重职能,抓住落实规章制度关键环节,严禁办理业务“一手清”,筑牢第一道防线。可对内部重点岗位员工实际强制休假制度,对信贷客户经理进行定期轮岗制,加强对各岗位之间业务流程的熟悉程度,并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效果;二是加强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及时组织业务主管部门履行再监督的大检查,通过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化解业务操作风险、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建立整改机制。通过查找风险隐患,强化内控制度监督执行、防范门市业务风险、规范员工行为和稳定员工思想的后续监督,建立整改机制,做到检查处理到位、责任追究到位、问题整改到位,建立依法合规经营的长效机制。

  5、培育积极向上的执行文化。为了给全体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企业自身要有良好的执行氛围,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让执行根植于企业文化中。因此,基层行应坚持以人为本,培育积极向上的执行文化。首先,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要做到尊重员工,为员工提供能力发展的空间,关心员工个人价值成长和生活空间,使员工怀着满意的心情去工作,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其次,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执行文化的建立需要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每个员工的特点,结合本行工作需要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使每位员工都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发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后,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既施以一定的压力又赋予适当的减压渠道。如开展一些等能体现团队精神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团队执行力和凝聚力。

执行难调研报告 篇4

  为全面摸清铸造行业发展情况,加快机电泵业配套产业发展,提升壮大机电泵业主导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区中小企业局深入镇办、企业进行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铸造工业是获得机械产品毛坯的主要方法,是机械制造工业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之一。我区铸造产品广泛应用于泵业、减速机、其他机械设备等领域,铸件在许多机械产品中所占比例较大,铸件重量占整机重量的比例很高,在泵类机械中达50%-60%。根植于老工业基地的铸造业,随着老工业区的转型,近年来我区铸造业也在发生着悄然的转变,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截止底,全区配套泵业、减速机、其他机械企业132家,从业人员3500余人,总资产亿元,固定资产原值2.亿元。全区铸造业铸件产量为14万吨,产值为亿元,利润4700万元,上交税金2750万元。其中铸铁件万吨,铸钢件万吨,铸合金件XX吨。

  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配套能力逐步增强。近几年来,我区的铸造业依托配套机电泵业,特别是在泵业集群的带动下,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加快了产业聚集发展。目前全区铸造行业,配套泵业企业达33家,配套减速机企业55家,配套电机及其他机械设备企业44家。从产值来推算,估计全区泵业集群配套率在50%左右,减速机集群配套率在80%以上。我区铸造产品总量的80%以上提供给本区泵类、减速机及其他机械设备厂家,近20%的其他铸造产品,除了满足本省市需求外,还销售到上海等省市区。

  (二)铸件生产企业规模比较小。我区规模以上铸造企业29家,占总数的20%,而产值却占66%。产值过1000万元以上企业8家,实现产值3亿元,占整个行业40%以上,总资产5亿元,占行业总资产的38%。年产在5000吨以上的铸造企业仅有5家,占企业总数的4%,年产在1000吨以上的铸造企业有30家,占企业总数的23%,人均年生产铸件40吨,与整个行业人均年生产铸件相比有较大差距。(附:全区1000万元以上铸造企业汇总表)

  (三)板块发展特征明显。从铸造企业分布来看,我区铸造业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白塔、域城、开发区、八陡、崮山等镇域,其中白塔镇有27家,域城镇有36家,开发区有17家,八陡镇有9家,崮山镇有16家,特别是发展比较集中的域城镇大域口村铸造生产企业达12家,铸造业有力地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从配套情况来看,白塔镇主要配套泵业,域城、开发区主要配套减速机,八陡主要配套其他机械,崮山主要配套泵及其他机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铸造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企业效益增长。从铸件成本构成来看,原材料占45%左右,能源、燃料占10%左右,受宏观大环境的影响,废铁、废钢等铸件材质价格增长30%以上,焦炭等燃料价格增长幅度也较大,而产品售价增长较小,导致企业利润下滑。

  二是产品档次不高,品种较少。大多数铸造产品是初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少,不能满足大型铸造产品的需求,我区泵业龙头骨干企业博泵、华成等所需大型铸件主要依靠外协提供,与我区做大做强机电泵业的要求相比,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相比,差距很大。从品种来看,我区铸造产品品种不够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与行业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我区大部分铸造企业都属小企业,竞争能力不强,没有能力进行先进工艺技术水平的改造,多年来仍用传统技术,由于熔炼设备、检测设备的简陋,精密铸造发展滞后,废品率比较高。

  四是节能降耗与环境污染压力较大。通过技术改造,部分企业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改观,但总体来说,我区铸件能耗较高,估计在900kg标煤/吨铸件。中小铸造企业排放出来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三、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制造业强区目标,抓住产业链配套这条主线,依托重点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突出泵业集群的带动作用,形成配套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品种较齐全的铸造业体系,不断壮大主导优势产业。

  目标:基于全区泵类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的发展目标,全区铸造业实现产值过20亿元,年均递增40%,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0家,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4亿元,泵业集群配套率达到80%,减速机及其他机械设备配套率达到90%以上。

  四、措施建议

  总的来看,我区铸造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及时把握机遇,完善措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加速产品升级换代,促进铸造生产向优质、精化、高性能、多品种、低消耗、低成本和低污染的方向发展,使铸件质量与水平大大提高,努力膨胀产业规模,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一)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植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积极适应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利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限制新建在生产规模、环境保护及劳动保障等方面不达标的企业。鼓励引导骨干铸造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或联合等方式,着力培植壮大腾龙泵阀有限公司、龙友铸造厂等骨干企业,提高工艺和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全区机电配套协作能力,带动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

  (二)加大科技投入,切实推动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先进工艺水平,新上技术设备,大力发展精密铸造,提高行业发展水平。以企业为主体,联合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扶持大型专业铸造企业尽快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加强项目建设。围绕产业集群产业链上、下延伸,着力策划建设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突出抓好铸造专业化协作配套项目及“专精特新”项目建设,拓展产业集聚发展空间。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大企业零部件本地配套率。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劳动生产环境。积极引导行业企业为开展岗位培训创造条件,通过组织开展行业技术培训、加强行业交流等措施,提高铸造行业人员素质与水平,特别要加大铸造行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通过提高人员待遇、优化作业环境、加强劳动保护等措施,改善劳动条件,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模式。通过适时成立铸造行业协会,加强信息沟通,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打造服务平台,为铸造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发展模具制造、质量检验、原辅材料加工中心等机构,为铸造企业提供业务信息、技术及咨询服务,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准确把握区域工业发展趋势,接受机电泵业、大企业的辐射作用,实现共同发展。

  (六)抓好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选树一批铸造行业节能、节材典型,引领行业企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大力加强节能、节材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宣传推广,加大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力度,实现行业节能、节材目标,为全区节能降耗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