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则范文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梧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则范文3篇,欢迎参阅。
南京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意见
南京市发改委
2007年3月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度,尽快形成集约型产业发展模式,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商务成本,充分发挥集聚区在全市现代服务业中的集聚和带动作用,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明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要形态,强化集聚区载体功能定位。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基础,在一定地理区域内集聚而成的服务企业集群。具有产业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科技含量高、运行成本低、环境污染少的特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服务业发展的新形态,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根据我市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和实际,近阶段主要抓好以下八种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中央商务区(CBD或微型CBD):主要以金融、保险、证券、商贸、商务等企业为主体,以高档酒店、商务楼为载体,重点布局在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集中、交通通达性良好的城市中心区域。
软件园:主要以软件研发、生产、出口企业为主体,以众多软件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集聚的区域为载体,重点布局在科研力量集中、软件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基础的地区。
创意产业园:主要以从事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的企业为主体,以市内保护性开发的古旧建筑群或存量土地为载体,重点布局在主城区工业企业的存量土地和现有厂房以及部分历史性建筑区域内。
现代物流园:主要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空港、江海港、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为载体,重点布局在港口、空港、开发区以及铁路、公路枢纽性站场附近。
科技创业园:主要以科技研发设计类企业为主体,以为科技型企业创业、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各类专业技术服务,集技术检测、技术推广、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成果转化平台于一体的集中区域为载体,重点布局在主城区工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存量土地以及各高新技术开发区内。
商贸暨产品交易市场集聚区:主要以产品批发和零售、餐饮等商业企业为主体,以城区商业集中区、产品分拨中心和产品分销地为载体,重点布局在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枢纽附近和居民消费集中区。
文化服务业集聚区:主要以从事新闻、出版、广电、文艺、网络传媒业的企业为主体,以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街区为载体,重点布局在城市中心区和居民文化消费区。
旅游休闲集聚区:主要以从事旅游开发、休闲娱乐业的企业为主体,以旅游风景区为载体,重点布局在集旅游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
二、明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标准,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快速发展。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抓手,鼓励企业、产业、人才、资金、信息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引导和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符合以下条件的,经认定,可评为南京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1、在国家批准的经济开发区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有明晰的产业布局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有相对明确的四至范围。
2、在现有经济开发区内,或者通过主城区改造、工业企业“退二进三”、高校科研院所存量土地和资产以及古旧建筑群保护性开发,产业集聚达到一定规模和产业特色鲜明,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入区企业30家以上,吸纳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管理机构和运营机制较为合理规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较为完善,有一定公共服务能力的区域。
3、按照整合市场、信息化改造、功能完善等要求,提升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有条件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区域。
4、已经国家和省批准的软件、物流等其他园区。
三、明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实现服务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
市发改委是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牵头部门,负责规划指导、协调管理、统计考核、资格认定等工作。各区县政府、省级以上开发区负责本区域内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工作。
强化规划引导。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所在区县政府、省级以上开发区管委会要抓紧编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进一步细化与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规划在产业与空间的对接工作,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加强政策扶持。市服务业专项资金优先扶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和集聚区内企业成长。各相关部门、区县政府和省级以上开发区要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对集聚区的扶持力度。凡是入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符合其主体功能定位的企业可享受一般工业企业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享受的水、电、气价格,其在集聚区内的项目可优先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优先办理农用地转(征)用报批手续。
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集聚区内的统一管理。同时,加大对区内企业的服务,实行“一站式”全程服务,并加快集聚区内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的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力度。各区县、省级以上开发区和相关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是要引导一批国内外知名、拥有先进技术的优势企业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同时,注重引进一批服务业领军人物,并积极开展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培训,不断提升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能级和水平。
加大考核力度。市发改委要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纳入服务业目标的考核范围,定期组织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行评估,对入区企业情况、投入、产出、税收、就业以及地方经济的贡献度等指标进行评审,对发展不好的集聚区实行淘汰。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强大合力。市发改委要牵头组织各有关单位,定期沟通和协调解决集聚区建设中的难题,共同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健康快速发展。
宜兴环保科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和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我们依托国家级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势和现有的环保产业发展基础,在园区设立了宜兴环保科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编制集聚区建设发展三年(2010-2012年)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到2009年为止,全园区有环保企业100多家,年销售总额超50亿元。集聚区内有环保服务业企业30多家,从业人员3800多人,完成销售收入12亿元,实现利税近2亿元。
其中,江苏鹏鹞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环保百强企业之一,是国家级企业集团,并在新加坡成功上市,该企业主要从事环保设备研制开发、生产和工程承包。江苏一环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制环保污染防治设备的专业企业,主要经营环境污染防治设备、玻璃钢产品的制造、安装、工程施工,并开展各类环保科技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技术咨询服务。另外如江苏博大、晟宜环保、化工成套等40多家规模环保企业,产品涉及工业废液处理设备(含污水处理与防治设备)、废气处理设备、噪音处理设备、固体无害化处理设备、废物回收处理设备和其他成套设备制造等各个领域,基本形成了以水处理为主,固体废弃物处理装置、大气污染防治、环保药剂、环保新材料等共同发展的环保产品体系。
以科学规划规范建设 “两区八园两中心”(中央商务区、科技研发区,江苏宜兴文化创意产业园、服务外包园、江苏宜兴国际环保设计园、江苏宜兴留学人员创业园、宜兴软件设计园、彩虹科技园、救援产业园、环保产业园,国家级线缆检测中心、国家级环保会展中心),完善集聚区功能,彰显集聚区特色。
同时,进一步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目前,服务业在建重点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亿元。2009年全年完成投入亿元。这12个项目分别是东来国际环保科技商务港、创新创业大厦、乐希大厦、江苏省宜兴留学人员创业园、金汇大厦、彩虹科技园、城市污水处理研发中心、国家电线电缆质量检测中心、保利大厦、配套生活区、华侨饭店、瑞金酒店。其中,乐希大厦、金汇大厦已封顶;国家电线电缆质量检测中心进入设备调试、装修阶段;东来国际环保科技商务港地下工程结束,主体建至二十层;瑞金酒店进入试营业阶段;华侨饭店开始拆迁;其余项目均已土建开工。
在环保研发配套载体的建设方面,环科园70%以上的环保企业和国内外大学、科研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清华、北大、南大等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在园区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组建了以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等为代表的多个研发载体。2008年至今在宜兴市获得的14个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有7个在园区进行转化并实现产业化,凸现了环科园强大的研发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二、趋势分析
对于进一步正确树立集聚区的发展方向,我们首先充分认识到建设环保科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战略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问题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有害化学品污染等使得环境问题十分严峻。环科园作为我国唯一的以环境保护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因此,在环科园建设环保科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助于促进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
(二)有助于促进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环保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突出表现在环保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环保产业竞争力不强、研发能力比较弱等几个方面。而目前宜兴已基本形成以水处理设备为主,包括声、气、固、仪、配件六大类数千个产品的门类,企业生产技术较高,产品性能较好。因此建设环保科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助于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园区产业布局
环科园位于宜兴市区范围内,发展空间有限,不适宜进行较大规模的一般制造业生产活动。因此作为生产、研发、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亟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环保科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约化、节约化发展,促进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
(四)有助于提升园区综合功能,改善城市形象。
目前,环科园已经建设包括环保科技创业、环保产业发展、商务、环保科技设备信息、金融、国家级环保会展、环保设备检测、行政服务、环保人才培训及配套公寓等九大功能的中央商务区以及文化创意、服务业外包等载体工 3 程,主要发展总部经济、人才培训、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建成后将有利于提升园区综合功能,改善宜兴城市形象。
宜兴环保科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以中央商务区、科技研发区、科技创新创业园、服务外包基地等一系列重点项目载体为龙头,以园区内环保制造企业作为服务对象,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水平的环保设备技术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发服务,以及服务外包、商务办公、会展等产业服务功能,实现从重点项目到产业链的发展路径,促使企业快速地在此区域内集聚,短期内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重点向无锡、长三角地区以及全国范围内扩展服务对象,在集聚区技术研发、服务外包等主导业态功能逐步实现的基础上,向环保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以及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商贸、生活配套等服务功能方面延伸,完善集聚区内生产结构,形成相对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全面建成环保科技创业研发的集聚区和辐射区。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以彰显宜兴环保产业的特色优势、提升地区产业发展层次、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国内外现代服务业空间梯度转移的大好机遇,以技术创新、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等高层次的主导业态为龙头,以专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以产业链为纽带,以价值链整合为目标,以扩大开放为动力,以重大项目建设、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遵循土地集约化利用、产业空间集聚化发展的相关要求,打造特色显著的环保科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使之成为宜兴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和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企业运作
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改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出税收、土地、资金的等优惠政策,引进相关重点龙头企业入驻,促进为制造业服务的科技创新等重点业态的良性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主导推动环保科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科技、创业、商务、服务外包等业态的发展。
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以统筹规划为重点,整合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所在的环科园资源、功能、交通、设施等多个要素,协调集聚区与环科园制造业发展之间的内产业功能配套、协作,强化集聚区内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之间的关系,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体现集聚区协调发展的原则。
3、彰显特色,突出优势
充分彰显出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作为国家级的以环保设备和环保科技发展为特色的产业定位,利用国家相关支持的产业政策和导向,积极在环保设备制造技术、环保技术以及其它相关配套技术的创新方面做出亮点,体现出服务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功能。
4、重点突出,跨越发展
按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要求,体现主导带动的作用,突出以科技研发服务业态为重点,在环保设备技术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等领域实现突破,兼以配套发展商务、物流等业态,形成集聚区的整体合力,短时间内彰显宜兴市环保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宜兴市的跨越发展。
四、发展目标
(一)2010年,入驻企业40家,业务总收入58亿元,就业人数1万人,投资额12亿元,园区规模企业数量突破20家,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
(二)2011年,入驻企业50家,业务总收入90亿元,就业人数人,投资额15亿元,园区规模企业数量突破23家,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三)2012年,入驻企业60家,业务总收入150亿元,就业人数2万人,投资额18亿元,园区规模企业数量突破25家,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
五、主要任务
(一)以环科园良好的环保制造业发展基础为产业基础支撑,从重点为环科园环保产业配套服务的角度出发,拓展服务内涵,向长三角大区域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大尺度出发,选择优势比较显著、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的产业方向作为发展重点,积极引导环科园走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带动的新路子,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业态,实现宜兴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全面提升优化地区的产业结构。
(二)集聚区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领域
1、科技研发及一体化解决方案
(1)研发设计服务。依托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清华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东南大学-城市污水处理研发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生物肥料工程中心、中小企业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等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及江苏鹏鹞环境工程承包有限公司、中日环境技术转移中心、德中环境技术转移中心等企业研发平台,一是从宜兴市环保产业的规模带动角度出发,对宜兴市环保生产制造企业提供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任务,尤其是针对水环境诊 6 断、污染处理等相关技术的创新,包括各种新型高效生物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应用与工程化推广,解决高难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及高效低耗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二是针对重点环保设备生产企业提供专业性的工艺技术研发和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服务等,为企业提供相对周到的增值服务。
(2)产品检测服务。依托已经建成的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集聚区内规划建设环保科技研发区内的产品检测中心,重点拓展环科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的产品检测功能,重点建设环保设备检测中心,重点为长三角区域内环保设备产品和电线电缆等重点行业产品提供质量检测检验以及编制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成为长三角区域内环保和电线电缆等重点产品的质量中心。电线电缆可以提供符合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指令检测、认证检测;环保设备产品检测则符合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相关产品标准认证。
(3)一体化解决方案。从环保制造产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时间段对环保科技服务的需求,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现环保科技综合服务在地域内的实现。产前阶段提供环保设备产品的研发以及环保技术的创新;产中阶段主要是提供环保产品的设计与完善;产后阶段主要是进行环保成果的孵化和产业化。在以上研发设计和产品检测等单项环保科技服务功能基础上突出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功能。
2、成果转化和孵化
从未来集聚区做大做强、提升集聚区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出发,在重点培育大型龙头企业的基础上,需要对中小企业创业以及具有技术成果的单位进行成果的孵化和转化提供一个服务载体。
7(1)构建创业园等技术孵化载体。在规划期内重点推进集聚区内沿绿园路南侧布置的江苏省宜兴留学人员创业园、宜兴科技创新创业园。规划重点鼓励国内外科研院所、大学的国家实验室科技成果在创业园服务载体内就地孵化、转化,引导集聚区成为国家环保技术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及重大科技专项成果产业化的重点孵化器。
(2)依托载体建设推进高新技术孵化。依托创业园等技术孵化载体,对宜兴市以及更大范围内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环保设备生产技术等高新技术进行孵化。一方面重点引进一批宜兴市紧缺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和项目,对水污染治理、固体污染治理等技术进行研究孵化;另一方面,创业园内建设中试车间、配套生活设施,吸引一些中小企业以及拥有相关核心技术的研究团队进行孵化,尤其是重点鼓励引进留学生创业团队,实现环保技术等高新领域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同时,为重点推进成果的转化,可以实现其他科研院所相关技术成果的引进和转化,通过“落地转化”的特殊方式推动环科园相关产业的层次升级和改造。
六、空间布局
根据环科园发展现状,选择园区东西向主要干道绿园路为中心,东起新城路,西至南岳路,北起龙池路,南至百合场路这块区域设立环保科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公顷。
集聚区重点建设七大功能区域。
1、科技研发区:位于集聚区西侧,茶泉路和宁杭公路之间,绿园路以北,面积约为公顷。
2、环保产业设计服务区:位于兴业路与土干路之间,面积约为公顷。
3、生产配套区:东起兴业路,西至新长铁路,北起绿园路,南至南河路,占地公顷。
4、环保产业创业区:位于科技研发区南侧,即绿园路以南、宁杭公路以东地区,总面积公顷。
5、商务办公区:位于新城路以西,南河路以北,兴业路以东,绿园路以南,总面积17公顷。
6、配套物流功能区:位于宜兴火车站以西、绿园路以南,总面积公顷。
7、综合配套服务区:该区分三部分:行政管理区、专业商贸区和生活配套区。其中行政管理区位于新城路和兴业路之间,绿园路以北,占地公顷;专业商贸区位于竹海路与杏园路之间,占地公顷;生活配套区位于土干路以东、绿园路以北,占地约公顷。
七、保障措施
(一)管理保障
建立符合市场运作要求的集聚区管理机构,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实行“一站式”全程服务,在管理上保障集聚区规划的有序实施,成立了以园区党工委副书记朱保强为主任的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并确定专人负责每个功能区建设,真正形成便捷、高效的管理体制。
(二)资金保障
1、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2、利用各类政策争取相对应的专项资金
3、构建区域性创业融资平台
(三)政策保障
1、土地政策:简化用地审批程序,支持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等建设的发展。
2、税收政策:对吸引入园的国内外环保技术的创业团队以及科研院所机构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按照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规定,采取免、减优惠政策。
3、建立财政倾斜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宜兴市每年对重点环保科技研发企业给予扶持的专项资金;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四)机制保障。
1、管理机制:一是加快企业内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新的运行机制,推动各类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促进主辅分离,降低经营成本。二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网络信息技术的资金投入,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2、招商机制:一是重点引导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向集聚区集聚,着力引进高集聚、强辐射的服务业特色和品牌企业。二是注重产业配套项目招商,着力吸引具备产业带动优势和有产业关联效应或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进入集聚区,促进相关集群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提升。八、三年建设内的重点项目
1、中央商务区
2、彩虹科技城
3、保利大厦
4、东南大学-城市污水处理研发中心
5、国家电线电缆质量检测中心
6、国家环保设备检测中心
7、华侨饭店
8、乐希大厦
9、创新创业大厦
10、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生物肥料工程中心
11、清华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12、苏州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高功率LED研发中心
13、宜兴留学人员创业园
14、服务外包宜兴环科集聚园
15、江苏宜兴国际环保产业设计园
16、RFID读写模块及I/R收发模块研发中心
慈溪探索服务业集聚发展方面的做法
去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市服务业经济发展稳中有升。2009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占GDP 比重达到%;预计,全年将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2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3%以上,占GDP 比重在36%以上,比2008年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我市服务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现就我市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我市服务业集聚发展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三产兴市?的发展战略,成立了市现代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加快推进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产业结构转型、调整、升级成为了主旋律,慈溪的服务业发展也处在了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在这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把服务业集聚发展课题摆上重要议程,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多次组织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强化服务业产业基地抓手,集力推进我市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政策扶持,强化引导。2005年,我市首次出台了《关于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慈政发“2005”20号),此后每年都出台该类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对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引导。重点加强对基础性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品牌服务业创建、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扶持。为此,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2000万
进行政策奖励。
(三)加强规划,认真谋划。2009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慈溪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2009—2011)》(慈政发“2009”66号),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规律,以?立足宁波、依托上海、服务长三角?为目标,明确了以?五大片区?(中心城区、周巷片区中心镇、观海卫片区中心镇、慈东片区中心镇、杭州湾新
区国际商务休闲城)及中心镇为重点的服务业集聚发展空间布局,确定以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金融服务业、文化体育产业、公共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和科技创意产业等八大类服务业为发展重点。同时,根据发展纲要的要求,编制了八大产业专项行动规划,并着手编制了《慈溪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规划》,通过增强我市产业集聚辐射力,进一步提升我市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该规划以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一、二产业,实现产业联动;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同步提升;整合。拓展内外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为基本原则,在中心城区、四大片区(杭州湾片区、周巷片区、观海卫片区、慈东片区)及主要中心镇,着力形成?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发展良好态势。专业市场在我市服务业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发展好专业市场,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2009年,我们着手编制了《慈溪市商品市场发展规划(2010-2020)》,目的在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培育和健全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与慈溪产业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现代化、规范化的商品市场体系,实现?立足慈溪,辐射周边县市以及长三角地区,打造慈溪‘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的目标。着重启动与推进慈溪商品市场的?345?工程,即:改造提升三个商品市场,分别是慈溪
工业品批发市场(商都)、周巷副食品批发市场、慈溪机电五金市场;易地迁建四个商品市场,分别是胜山服装布料市场、天元铁皮批发市场、慈溪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慈溪旧货交易市场;规划新建5个商品市场,分别是慈溪市金属材料市场、慈溪市家电市场、慈溪市轻纺服装市场、慈溪可再生资源加工交易中心、慈溪市大型建材家居市场。
二、下步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思路
我市服务业集聚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相对较晚,有待进一步探索。下步主要思路:
(一)抓紧规划编制完善,着重推进。抓紧编制出台《慈溪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规划》、《慈溪市商品市场发展规划(2010-2020)》这两项规划。并着手推
进一中心(中心城区)、四片区(杭州湾片区、周巷片区、观海卫片区、慈东片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建设,以及着重启动推进慈溪商品市场的?345?工程。
(二)加快公共平台建设,提高“三项功能”。强大的公共服务平台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这是有效促进服务业产业集聚的必要条件。鼓励各类资本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提高三项功能:一是要素集聚功能,加大服务业集聚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发挥规模效应,把集聚区打造成为专业人才的高地、要素价格的洼地;产业支撑能力,顺应企业发展需求,为现有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做大做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重大知名企业入驻集聚区,提升集聚区知名度,同时培育当地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一是构建全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网络。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 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各镇(街道)也落实专职领导和专门工作机构分管辖区内现代服务业发展。二是健全现代服务业统计分析。全面整合服务业各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源,完善反映服务业发展特点和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服务业发展形势监测分析制度。三是完善考核体系。健全考核指标,把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重点工程完成情况作为具体考核指标,分解到各镇(街道)和职能部门,强化考核激励,突出对有功单位、人员的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