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车身设计岗位职责共3篇(汽车设计师职责)

2022-07-30 10:04:52综合
  • 相关推荐

车身设计岗位职责共3篇(汽车设计师职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车身设计岗位职责共3篇(汽车设计师职责),供大家阅读。

车身设计岗位职责共3篇(汽车设计师职责)

车身设计岗位职责共1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车身概论

  1.现代汽车车身有何特点?

  答:1.是使生产工艺、壳体力学、人体工程学、工业设计、材料学、运输学、心理学、经济学、销售学等众多各不相同的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工业产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2.车身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技术条件;

  3.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舒适性,货物完整性,保护乘员安全 4.汽车的更新换代,关键在车身;

  5.车身是汽车工业中一个最年轻而又发展迅速的分支;

  6.整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取决于车身的生产能力,汽车的更新换代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车身;

  7.对销售和用户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8.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

  2.为什么说汽车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答:1.技术密集型:大量采用最尖端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例如

  自动加工、装配线、机械手、机器人等;

2.劳动密集型:相当一部分仍需手工完成,例如车身钣金件的手工打 磨、补焊、涂胶、内饰及附件装配等。 3.资金密集型:

  3.车身对汽车性能有哪些影响? 答:1.决定整车装载质量的大小——运输能力的高低

  客车、轿车:车室大小、座数多少;

  货车:驾驶室大小(单、双排座)与货箱大小或容积。 2.决定整车的整备质量Go(自重)和造价

  降低车身重量→提高装载重,提高运输效益。

  整备质量利用系数越高,该车型的结构和制造水平就越高。 3.影响整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① Go 身降低,G 装提高→单位装载量油耗下降 ② G 装不变,Go 身降低→动力性提高

③ G 装不变,G0 身降低→改善发动机工作状态。 4.车身形状与汽车的气动阻力密切相关 5.车身形状影响汽车高速行驶的稳定性 车身形状决定汽车的侧向几何中心; 车身形状决定汽车迎风风压中心; 车身形状决定汽车的重心高度。

  6.影响客车的乘卧舒适性、操纵舒适性

  1 7.与行驶安全密切相关

  车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确保发生交通事故时尽可能减少乘员伤亡 驾驶视野良好,不因视野不足(盲区过大)而造成交通事故

  驾驶操作舒适、方便:按人机工程要求设计驾驶区、座椅、仪表等→降低驾驶疲劳,减少交通事故。 8.与整车宜人性密切相关(除舒适性外)

  影响人们是否乐于接受——外形、色彩、车内布置、内装饰等; 影响环境的美化。

9.影响整车的通过能力

  裙边离地高、前后保险杠离地高等。

  4.汽车诞生120多年来轿车车身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其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历程:1.第一辆汽车,在马车上装发动机。2.马车型汽车。3.箱型汽车。4.甲壳虫型汽车。5.船型汽车。6.鱼型汽车。7.楔型汽车。

  趋势:1.车身造型朝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体现风格,注重各方面细节和整体的协调。车身设计注重气动的最优化。

2.车身的制造更加强调“三化”,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如激光点焊、机械手装配等。 3.采用先进的设计实验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优点。如:利 用风洞研究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逆向工程法。

4.车身材料注重轻量化和环保,充分利用可回收材料,报废后的再循环利用。 5.车身结构优化设计,采用吸能装置,保证碰撞时乘员的安全,注

  重车身内外的安全性。例如:安全气囊,溃缩式转向柱,汽车前部的吸能结构 6.虚拟技术的应用,对设计、制造、试验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

  5.汽车成为众多不同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工业产品的原因何在? 生产工艺涉及金属非金属加工,心理学造型色彩,橡胶电子各种材料工业。

  6.什么是车身、厢式车身、白车身、成品车身和车身结构?车身覆盖件指的什么? 答:车身:车身指的是汽车上除底盘、发动机外其它部分的总称。

  厢式车身:发动机舱,客舱和行李舱在外形上形成某种空间形态的车身。包括一厢式车身,两厢式车身和三厢式车身等。

  白车身:已装焊好,但未喷漆的车身。

  成品车身:喷好漆等待往底盘上装配的车身。

  车身结构:支撑覆盖件的全部车身结构零件的总称。 车身覆盖件:覆盖车身内部结构的表面钣件。

  7.何为“三化”?为什么在车身设计中特别强调“三化”? 答:三化: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零件设计制造的标准化。

  原因:为了简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在设计上应进行详细技术经济分析,降低生产成本尽量实现“三化”。

  8.车身先进的设计、试验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2 答:

1、客车设计的CAD 系统

2、结构分析技术——已归入CAD 系统

3、空气动力性试验

4、室内道路模拟试验(MTS)5.安全性试验

6、车身材料的再循环利用

  9.推广CAD系统的条件是什么?客车CAD系统有何特点? 答:条件:①计算机工业的飞跃发展,性能价格比大幅度提高; ②软件开发技术和外围设备的发展:软件丰富,外设完善,功能强大。 ③CAD 系统越来越明显的优越性。 特点:

1、具有客车设计的全部功能;

2、仅输入少量信息,就可高效率地完成整车及各零部件的设计工作;

3、直观性强,设计者可以通过屏幕反复修改、评价设计结果,充分发挥创作灵感;

4、大量的设计、计算、绘图工作由计算机及辅助设备完成,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

5、设计结果复制、再现方便。

  10.简述客车车身造型和内饰设计的发展趋势?

  答:内饰:1.在装备空调设备的基础上,采用全封闭式侧窗

2、努力降低车内噪声

3、提高座椅的功能性

4、追求更加豪华和多功能的车内设施

  造型:

1、借助大型风洞、三座标测量机和CAD、CAT 技术,致力于降低风阻和噪声、节能、减少车身表面沉积物的研究

2、多学科结合进行车身造型的研究

3、进入90年代:

1、越来越具有调和与折衷的特点:

2、更注重车身的细部设计,强调外形的平滑:

3、平滑的外形开始向曲中带棱变化,雕塑感强的车身设计将打破传统的理念。

4、更加重视整车的风格与个性,强调给人以新颖的感觉。

5、以人为本,崇尚人性化设计。

  第二章 车身设计方法

  1.车身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答:

一、要求整车外形整体协调给人以美感,并保证必要的流线型——空气动力性。

二、对设计的互换性和装配准确度有较严格要求。

三、为保证整车的光学艺术效果,车身表面上的各点(空间座标)连成的曲线必须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截面上反复协调,使之光顺。

四、图形表示采用座标网格。

五、必须辅以1:1的车身模型来准确完整地表达车身形体的转折和真实立体效果——依靠外形样板和主模型等补充产品设计、生产准备和投产等阶段设计图样的不足,保证成套工艺装备(模具、装焊夹具)之间乃至零部件之间的协调验证。

——上述特点决定车身设计有别于汽车其它总成设计而自成一套体系的工作方法。

六、不仅从性能和功能方面进行设计,外形的美观与否与车身的性能一起决定了车身的商品价值。

七、车身设计从汽车的规划开始到生产为止 ,和其它机械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

八、车身结构复杂,难以用计算的方法精确求出各部分的应力,要同时保证强度、刚度和轻量化要求,需要从实物或模型上实测,以及丰富的设计经验与资料积累。

九、必须考虑乘坐的舒适和操作的方便——与人机工程学密切相关。

十、在总布置设计阶段就需要将很多领域的知识和要求巧妙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一、设计开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市场分析。

  2.车身传统的设计方法是按照哪两个基本系统进行的?其特征是什么? 答:1.顺序设计系统。特征:按照一定步骤,一步一步往下进行。其特征是等待顺序作用发生的结果。

2.综合设计系统。特征:工作分门别类,几个部门按其特点相互依赖性同时进行。

  3.传统的轿车车身外形设计(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答:

1、初步设计

1.绘制1:5车身布置图。2.绘制缩小比例的彩色效果图。3.塑1∶5模型。

2、技术设计

1.绘制1:1线型图2.雕1∶1油泥模型3.制作1∶1内部模型4.绘制车身主图板5.绘车身零件图6.样车试制和试验7.制造车身主模型

  4.样车试制、试验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答:目的:具体检验车身外形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考核其性能、强度

  和寿命,以及预先了解制造上的关键等问题。

  要求: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制造,试制的样品应尽可能与设计产品一致。

  5.何谓主模型?简要说明外主模型和内主模型的制作要求。 答:1.主模型:根据主图板、车身零件图和样板制造的1:1实体模型

2.外主模型:车身外廓形状的主模型。

  制作要求:a)考虑分块与车身零件一致b)考虑拉延深度、压床台面、板材规格等要求;c)为便于制造冲模,其外表面应是车身内表面。

3.内主模型:车身内部形状、结构的主模型

  制作要求:内主模型制作应考虑装配,如车门、仪表台等,以便协调验证。

  第三章 车身总布置设计

  1.车身总布置设计需要整车总布置提供哪些要求?

  答:①汽车总长La、总宽Ba,总高Ha、轴距L、轮距B、前悬LF、后悬LR??等控制尺寸;②轴荷分布范围;③底盘各总成的位置和轮廓尺寸——包括动力总成、水箱、前后桥、传动轴、车轮、悬架、转向系等;④乘员数及行李舱要求;⑤使用要求及操纵机构的相互位置等。

2.现代轿车车身的设计特点和要求是什么?

  答:特点:①亨利·福特提出“3S”和“4M”原则。②遵循“三化”原则,即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③车身在材料、加工、装配、结构及设计等方面与其它总成有很大差异。

  要求:①造型美观。②性能良好a.舒适性b.安全性c.可靠性d.视野性e.乘坐方便性f.操纵方便性③良好的空气动力特性。④制造容易,维修、拆装方便。

3. 简述现代轿车的车身设计方法、轿车总布置设计所包括的内容和轿车

  4 车身骨架的特点?

  答:设计方法:

1.概念设计。2.工程设计。技术。 轿车车身总布置的内容:

①确定车身内部、外部尺寸。②确定乘坐与操纵空间。③校核各项性能及法规要求的尺寸数据。④确定车身的悬置形式及位置。⑤确定发动机、传动系占用的空间,并对有关总成提出反要求。⑥确定备胎、燃油箱,以及各种液罐、蓄电池及行李舱的位置。⑦确定由于车身附件及其它装置的特殊要求引起的车身结构及布置的变动。 车身骨架特点:

  a.外力直接作用于骨架上。b.所有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共同承担外力作用c.没有多余的不受力构件。d.足够的强度和合适的刚度。e.所有机组(总成)都必须悬置于骨架承载结构的几何节点处。

  4.客车车身总布置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依据和设计程序是什么? 答:工作内容:

1.根据整车设计要求确定车身各部分尺寸 ——乘客门、司机门、安全门、行李舱、地板高、侧窗数量及高度、内高、内宽等;

2.确定整车外形——前后围、车顶、侧围的大致曲线和尺寸,前后风窗位置与角度等;

3.驾驶区布置——方向盘位置(角度)、仪表板、驾驶员位置及 操纵机构和踏板的相互位置;

4.乘客区布置——座椅布置、通道宽度、内高等;

5.空调系统的位置——制冷、采暖、除霜、通风换气装置等位置; 6.行李舱大小及位置; 7.视野设计校核;

8.安全性设计——被动安全性(安全带、扶手、软化等)。 设计程序:

①车身主要尺寸的确定②车厢内平面布置③座椅布置及操纵机构布置④驾驶区布置⑤横向截面布置⑥备胎、油箱和蓄电池的布置⑦必要的校核

  5.大客车布置有哪几种型式?各有何优缺点?目前中高档客车采用最多的是哪一种布置型式? 答:

1、前置发动机式

  优点:1.通用性好——与货车通用部件多;2发动机冷却条件好,维修、拆装方便;3传动系及操纵机构简单,易于布置。

  缺点:

1、发动机凸出于地板平面之上,车厢面积利用,率低?F↓;

2、轴荷分配不利,前悬短、后悬长、转向沉重,影响安全;

3、传动轴从地板下通过,使地板高度↑,上下车方便性↓;

4、车内噪声大、振动大, 隔热隔烟性差,乘座舒适性↓;

5、乘客门布置在轴间,削弱了车身刚度;

6、传动轴长(一般三节),临界转速低,易共振。 2中置发动机式

  优点:1车厢面积利用率最高,?F→max;2车内噪声小、发动机与车厢隔绝较好;3传动轴短,轴间重量分配良好;4外形设计和座椅布置不受发动机限制;5车门可开在前轮之前,适合单人管理。 缺点:1发动机冷却较差,水箱布置困难;2地板高度高、重心高(为保证发动机安装空间);3发动机

  5 易被尘土弄脏,保养维修困难;4寒冷地区使用,发动机保温困难;5远距离操纵,机构复杂;6对地板密封要求高,否则噪声、气味、热量易进入车厢。

3、后置发动机式:使用最多

  优点:1发动机与车厢隔绝最好,废气不会进入车厢;2车身振动、噪声小、舒适性好;3轴间重量分配良好,面积利用率高,ηF↑;4易于在车厢外检修发动机,能在地板下形成较大的行李舱;5地板可以降到最低高度,使上下车和车内行走大为方便。

  缺点:1发动机散热较差,需要冷却效果强的散热器;2远距离操纵,机构复杂。

  6.汽车车身的尺寸主要受哪三种因素的限制?

  答:1.公用道路的行驶状况:涉及汽车是否符合交通要求和某些使用尺寸最小值的要求——由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决定;

2.旅客的运输情况:3.货物运输情况

  7.汽车驾驶区有何特点?布置驾驶员座椅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驾驶区布置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特点:

  1驾驶员工作的场所,是任何一种汽车都必需的组成部分;2不同于一般地面操作台和飞机、火车、轮船驾驶舱,操作环境的变化为随机的——开放式;3受振动、颠簸、噪声和排气污染的影响大,使驾驶员经常处于紧张状态;4仪表、按钮、杆件等操作频繁,要求驾驶员高度集中精力。 目的和要求:

  试验研究证明,驾驶员的座姿对操作有很大影响。

①能前后调节,调整量±45mm;左右调节,调整量±45mm;座高调节,调整量100mm; ②大腿支撑调节,座垫倾角调节;③靠背角和头枕倾角调节;④背部支撑宽度调节;⑤腰部支撑力调节;⑥座垫刚度调节——适应不同体重,保持最佳弹性。 内容:(1)座椅的主要尺寸(2)驾驶座位置(3)方向盘倾角?(4)踏板相对于座椅的位置(5)方向盘直径d(6)踏板布置(7)变速杆、手制动操纵杆和各种按钮的布置

  8.从人—机工程出发,对驾驶员和乘客座椅有哪些要求? 答:驾驶员:

①能前后调节,调整量±45mm;左右调节,调整量±45mm;座高调节,调整量100mm; ②大腿支撑调节,座垫倾角调节;③靠背角和头枕倾角调节;④背部支撑宽度调节;⑤腰部支撑力调节;⑥座垫刚度调节——适应不同体重,保持最佳弹性。

  乘客:①注意与侧窗窗距配合,使每个乘客都有良好视野;②长途、团体客车座间距应>680mm,旅游客车≥750mm; ③确定座间距应考虑前排座椅可能调整的最大靠背角;④标准双人座宽 960mm;

  单从座宽480mm;靠背高度520~680mm(旅游车取上限);⑤座椅应实现靠背角、座宽可调,并尽可能配置踏蹬。

  9.对乘客区布置有何要求?

  答:①保证乘客站立和乘坐时所需的空间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人体尺度基本要求;②尽可能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和居住性;③安全性好;④使用经济性好

  10.长途客车车厢内平面布置的原则是什么?对长途、旅游客车的座椅布置有何要求?

  6 答:原则:

1.座椅布置应面向前方;②增加活动座后,应保证活动座收起后的最小通道宽度;③乘客的侧视野应保证不受窗立柱影响;④必须有保证舒适的最小座间距;⑤为方便上下车,当车长>10m时,应增设一个乘客门——当一个乘客门位于前悬处时;⑥当设置安全门时,其位置应处于与乘客门相对应的另一侧——安全门与乘客门不在同一侧,且最小尺寸为12503550mm;⑦乘客门单门最小尺寸:16503650mm;双门最小尺寸:180031200mm。 要求:

①向前布置时,座间距≦650mm;②对面布置,座间距≦1300mm;③座椅前面设有档板时,档板距座椅前沿>280mm;④座椅前面无档板时,该距离>300mm;⑤轮罩上座椅,其座椅上平面距轮罩上平面>300mm;⑥座椅宽度:双人座≥865mm;单人座≥480mm;三人座:1300~1350mm;四人座:1750~1800mm。靠背高度:520~680mm。

  11.客车横向截面布置包括哪些内容?决定车内通道宽度的因素有哪些?降低城市客车地板高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内容:地板高度,内高,侧窗上沿梁高度等

  通道宽决定因素:汽车总宽、座椅宽、车身壁厚等 降低城市客车地板高度措施:

  1采用小直径高承载能力的轮胎;2采用单级主减速器,或单级主减速器与轮边减速;3完全采用轮边减速;4采用后置后驱动和远距离电控操纵布置型式;5采用非对称式弯纵梁;6采用大落差前桥。

  12.仪表板、备胎、油箱、电瓶的布置原则、要求和需要考虑的因素? 答:

  备胎:

  质量80~140kg;安装位置考虑——轴荷分配,驾驶员一人装卸方便。在可能情况下应将备胎垂直安放。

  油箱:

  1考虑轴荷分配合理;2安全防火——远离排气管和乘客门;3加油方便性;4发生碰撞、挤擦事故不会轻易触及。 仪表盘:

  为保证驾驶员注意力集中和操作方便,控制按钮、手柄的布置距离和操作距离,指示灯的辨认识别距离等都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1按钮和手柄应布置在仪表板右侧驾驶员右手能方便接近的距离之内;

  2按使用频率的高低从右至左安排;3控制系统尽量布置在驾驶员的右手边,仪表布置在左手边,指示灯安排在仪表的上方。

  电瓶:轴荷分配合理,电池应靠近发动机,电线质量和电阻,电缆长度。

  13.为保证乘员安全,对车身设计有何要求?

  答:①驾驶区所有构件的棱角和边缘应采用半径较大的圆角;②正面碰撞时,前部车身应保证驾驶员最小的“生存空间”——前部车身变形受到一定限制,变形时能吸收较大的冲击能量;③设置防止驾驶员和乘员被从座椅上甩出去的设施——安全带、扶手等;④前后保险杠能吸收一定的冲击能量,保护车身;⑤前后保险杠不应对行人和骑自行车者构成危险,且应不小于车宽的90%并不大于车宽——防止

  7 刮伤其它车辆和行人,或被同向行驶的车辆刮弯反凹;⑥安全门、窗(安全出口)的位置与数量应符合GB/T-91《客车通用技术条件》和36号法规等的要求;⑦安全出口必须易于接近;⑧安全门必须车内外都能方便地开启;安全窗应能方便、迅速地操作,或采用容易击碎的安全玻璃;⑨安全出口应在车厢内、外部设以明显标志。

  第四章 人机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1.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学科中的研究范围和目的是什么? 答:范围:

  对现有条件下驾驶汽车和乘坐汽车在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大量统计与调查,引入生理学、医学、心理学、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学、人体测量学、工程学、机械学、环境科学、信息工程、系统工程等学科的观点和方法,开展全面研究和分析→改善汽车的各种性能。 目的:

  为汽车设计、改进提供各种调查、改进、试验与分析结果,使汽车更好地、尽善尽美地为人服务。

  2. 什么是人体尺度和人体身高百分位?要保证90%的人都能在所设计的座椅调节范围内乘坐舒适,应采用何种百分位设计? 答:1.人体尺度:人体所占的几何空间尺寸。

  2.人体身高百分位:按身高分布的百分位表示的人体尺度——称33百分位身高。 3.保证90%需要从5%百分位到95%百分位设计

  车身设计中,采用的人体尺度是5%百分位和95%百分位,以保证90%(从5%百分位到95%百分位)的人能在所设计的汽车座椅调节范围内,获得最适合于自身尺度的乘坐空间和操作空间→↑舒适性、操作方便性。

  3.什么是H点?H点人体模型有何用途? 答:H点——人体身躯与大腿的铰接点。

  用途:车身内部模型中的布置和测量。

  4.什么是眼椭圆?试说明相切于第95百分位眼椭圆上、下方的切线的含义? 答:眼椭圆:汽车驾驶员以正常的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时,其眼睛位置在车身中的统计分布图形——该图形呈椭圆形,故称眼椭圆。

  含义:在投影图上绘出一条相切于第95百分位眼椭圆的切线,说明有95%的驾驶员眼睛位置位于切线的下侧,而仅有5%的驾驶员眼睛位于切线上侧。

  5.写出眼椭圆样板的制作步骤? 答:1眼椭圆中心座标:

  由胯点行程→与X-X、Y-Y、Z-Z的距离→中心位置。

2、眼椭圆长、短轴:

  长轴相等,短轴不等,查表得出。

3、方位角——在两视图上均呈倾斜状

  8 侧视图:长轴倾斜角-°——前低后高; 俯视图:长轴倾斜°——向右偏斜。

4、眼椭圆定位线

  指侧视图上的基线x-x、z-z相对于垂直工作线X-X和Z-Z的交点的水平和垂直位移,由座椅靠背角根据表4-4查出。

  6.驾驶员视野校核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试说明前方盲区和车内后视镜的校核步骤? 答:目的:1保证所设计的汽车具有良好的视野,使驾驶员能通过视觉,最大限度地获取外界信息→保障行车安全。2确定驾驶员的视野范围。 依据: 驾驶员的眼椭圆。 前方盲区:

  1在侧视图上作驾驶员第95%百分位眼椭圆;

  2从前风窗下沿(或仪表台最高点——仪表台高于前风窗下沿)和上沿分别作第95%百分位眼椭圆下缘和上缘的切线(切平面):下缘切平面和地面交点到客车前端的范围即为前方盲区,要求≧(GB4992-85),国外要求≧3m。 车内后视镜:

①在主、俯视图上作第95%百分位眼椭圆;②根据初定的车内后视镜及设计位置,在两视图上画出车内后视镜的投影轮廓线;③在侧、俯视图上分别通过后视镜投影轮廓线的上端点和外端点向第95百分位眼椭圆作切线,该切线和直前视线的夹角应<45°和60°;④根据光学成像原理,在图中找出驾驶员双眼在镜中的成像点C——眼椭圆最后点的成像点;⑤在侧、俯视图上以C为顶点,向镜面两端作射线,两射线的夹角就分别是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车内视角——驾驶员的车内后视范围。

  7.什么是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为什么要进行驾驶室操作件(按钮及杆件)的布置合理性检验? 答:手伸及界面:驾驶员手伸及界面是指驾驶员以正常姿势坐在座椅中、身系安全带、右脚支撑加速踏板踵点上、一手握住方向盘时另一只手所能伸及的最大空间廓面。驾驶室内的一切手操作按钮、杆件、开关等的位置均应在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之内,这是汽车车身设计的一条重要原则。 检验目的:检验手操作钮件是否在驾驶员手伸及范围内。

  第五章 车身结构分析与设计

  1.按作用于车身上的外力由车身哪一部分承担,车身结构分为哪几种构造?各有何优缺点? 答:1.应力蒙皮结构:

  应力外蒙皮结构:利用车身外蒙皮作为强度部件 应力内蒙皮结构:利用车身内蒙皮作为强度部件

  优点:1骨架比较细小,承力相对较小—由飞机演变;2整体刚度、强度较高,自重较轻,生产率高。 缺点:1车窗开口不能太大,窗立柱较粗;2因采用铆接装配,工艺复杂;3施工过程振动、噪声大,铆钉裸露在外,影响美观。

2.骨架结构:利用车身骨架作为强度部件。

  9 优点:1改变客车外形比较容易;2门窗开口部可以增大;3外蒙皮无铆钉,可以实现较漂亮的外观;4采用合理的设计(优化)可以减轻重量。

  缺点:1所有零件均由焊接装配,焊接质量不易掌握;2型材防腐问题难度较大。

  2.客车车身按承载方式可分为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答:

一、非承载式:有车架式,由车架承受主要载荷

  1.框式车架:边梁(或梯形)车架;周边式车架2.脊梁式车架3.综合式车架

二、半承载式:仍有车架,但强度、刚度比非承载式车架低,车身在工作时也承 担部分载荷,以减轻车架自重。

三、承载式(无车架式)

1.基础承载式:车窗以下为主要承载件,窗立柱以上为非承载件(承载较少)。

2.整体承载式:整个车身都参与承载,车身上下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受载时以强济弱,使整个车身壳体达到稳定 平衡状

  3.承载式车身结构有何优缺点?

  1.基础承载式——车窗以下为主要承载件,窗立柱以上为非承载件(承 载较少)

  2.整体承载式——整个车身都参与承载,车身上下部构成一个统一的 整体,受载时以强济弱,使整个车身壳体达到稳定

  平衡状态。

  4.车身骨架由哪几部分组成?侧围骨架的特点是什么? 答:组成:

  1顶盖骨架:车身顶盖的骨架,将前后、左右骨架连在一起构成封闭结构。同时,供安装空调部件、通风扇(窗)、灯具、行李架、拉(扶)手等附件;

  2前围骨架:客车前面(正面)车身的骨架,供安装仪表板、前灯具、保险杠、雨刮、前风窗等; 3后围骨架:客车后面(背面)车身的骨架;供安装后风窗、后门、后保险杠、后灯等; 4左侧围骨架:客车左侧面车身的骨架,供安装侧窗、司机门、安全门、行李舱门等; 5 右侧围骨架:客车右侧面车身的骨架,供安装侧窗、乘客门、行李舱门等; 侧围骨架特点:

  1按结构需要必须开设:车门、车窗及轮拱等开口;2主要承受弯曲和扭转载荷。

  5.车身骨架采用斜撑结构有何优缺点?

  答:优点:采用斜撑结构→可使骨架式车身结构的侧围构件的弯矩↓,轴向力↑→窗立柱应力↓——所以采用斜撑可充分利用材料的力学特性,有效地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缺点:1轴间开门的车身结构→↑车身刚度的不均匀性→车门处应力↑——必须注意对车门处的加强,从而保证车身扭转刚度分配均匀。

  2左右侧围因车门开度的存在而刚性不一。设计时不应对有开口的侧围过分加强→破坏左右侧围的刚度平衡。

  6.设计客车顶盖骨架时,布置顶横梁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一般布置顶

  10 纵梁时,为降低窗立柱的弯矩多采用什么样的布置形式?

  答:横梁原则:

  a)与窗立柱对应,特别是在车门开口处,最好能使顶横梁、门立柱、底盘横梁三者形成一封闭环——即主闭合环,以利于力的传递;

  b)重视顶横梁的弧度。在其它条件不变时:1适当的弧度可以改变车身横断面的扭心高度,↓车顶蒙皮所受的剪力流→↓窗立柱弯矩;2弧度过大(拱高过大)→↓顶盖的水平抗剪刚度。 纵梁布置形式:

  设计时,应使顶盖纵梁成中间疏、两边密(h1小)的布置形式——充分发挥顶盖的承载能力,↑车身抗扭刚度。

  7.写出利用大开口薄壁结构扭转理论所得出的窗立柱所受弯矩的近似计算公式,并在给出已知条件时进行窗立柱所受弯矩的近似计算?

  答:由大开口薄壁结构的扭转理论知:窗立柱所受弯矩可近似表示为:g——单位剪力,N/cm; h0——窗立柱高度,m;l——侧窗长(窗立柱间距),m; h1——顶盖边纵梁距窗上沿梁的距离,m。由式中可知,↓h1→↓M→↓窗立柱应力M=的平方除以(h0+h1)的平方

  第六章 车身的简化计算

  1.汽车行驶中所受的载荷有哪两大类?一般作用在车身上有哪些力和力矩? 答:1.疲劳载荷:造成疲劳破坏的随机载荷。只能用统计的方法描述。

  2.偶然的大载荷:偶然因路面冲击引起

  力和力矩: 三个方向的力:

  1垂直方向: Fz=mz2Gs

  式中:mz——垂直方向动载系数;Gs——悬挂质量,N。 2横向: Fy=my2Gs 3行驶方向(纵向):Fx=mx2G 式中:mx、mY——汽车纵向和横向动载系数。 三个方向的力矩:

  1水平面内弯曲力矩: Mz——绕z轴,x—y平面内 2扭转力矩: Mx——绕x轴 3垂直平面内弯曲力矩:My——绕y轴

  2.动载荷和静载荷有何关系?对称垂直载荷在什么工况下产生?其将产生什么影响? 答:关系:

  静载荷——静止时,汽车悬挂着的自身载荷Gr和车身有效载荷(悬挂质量和额定装载质量)。 动载荷——汽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所承受的载荷。 动载力可以简化为一个静力与动载系数的乘积。

  11 Fst——静力,求自重量在车轴上的分配,N;

  g——重力加速度,m/s2;a——汽车加速度,m/s2;m——动载系数,m=a/g。

  FstFd??a?Fst?mgFd=除以g= 对称垂直载荷:

  与汽车纵轴线对称的垂直载荷,是汽车行驶于不平路面上当前后两车轮同时碰到障碍物时产生 影响:

  将引起弯曲力矩My,使车身壳体在垂直方向发生弯曲变形。

  3.非对称垂直载荷产生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非对称垂直加载的力和扭转力矩如何计算?扭转力矩Ms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产生原因:汽车行驶时车轮不同时碰到障碍物时产生。

  结果:同一根轴上的左右车轮上作用着不同的支反力,致使车身除承受弯曲力矩外,还承受扭转力矩的作用。 非对称垂直加载时的力:弯曲工况,垂直载荷产生Fzn=mzns2Gs N 式中:mzns——非对称垂直加载的动载系数;Gs——悬挂质量,N。

  由车轮悬挂产生的扭转力矩:扭转载荷,因路面凸起而产生的不对称于汽车纵轴的垂直载荷使车身绕X轴扭转。

  Ms=Mzns(Rfr_Rfl).Bf除以2()

  Ms=mzns(Rfr- Rf1)2Bf2 (N2m)

  式中:Rfr- Rf1——左、右前轮上作用力的差,N;Bf——前轮距,m。

?m?zns? 扭转力矩M(或T)取决于?R?R

  Frf1?B??fsx一般:轿车:mzns= 载重汽车:mzns= 客车:mzns= 特种汽车:mzns=

  12 4.对车架设计有何要求?行驶中车架主要承受哪些载荷?设计时一般进行哪两种计算?从提高抗扭刚度出发,采用何种断面型式较好? 答:车架要求:具有行驶稳定性——受载下变形小,强度大,能充分发挥性能,且重量轻,工艺好。

  载荷:车架是汽车的基础承载件,主要承受行驶中的各种外力,其中以垂直动载荷以及行驶在凹凸不平路面时产生的扭转载荷最为重要。

  两种计算:1.车架的弯曲计算——静强度法 2.扭转计算

  提高抗扭强度:箱形断面与槽形断面相比,箱形断面的二次极矩大,抗扭刚度高。

  5.车身受扭时,剪力流的大小可以用哪几种方法确定? 答:剪力流的大小可由下述方法确定:

① 布雷特——巴索公式 ② 阿尔日(Erz)公式 ③ 杨2巴甫洛夫斯基公式

  6.当窗上沿梁可以承受固端力矩时,其窗立柱的弯曲力矩如何计算? 当窗上沿梁可以承受固端力矩时,弯曲力臂将减小,其数值约等于窗高h0的一半。则弯矩:Mti= Qti2h0=q2L2h0 7.汽车行驶中碰到障碍物时的纵向载荷如何计算,试画出受力图并计算(给出已知条件)。 答:当车轮碰上前述所列数据的障碍时,通过悬架固定点传到汽车壳体上的纵向力将会很大: Fx=mx2Rf2tgθ

  式中:Rf——车轮碰撞到宽的障碍物时前轴上的静载荷,或当车轮碰上窄的障碍物时一个前轮上的静载荷(计算与非对称载荷相同); θ——力作用点夹角,取决于rd(胎径)、h(障高);θ=arcsin(1-h除以Rd)Rd——车轮的动力半径,mm;h——不平度的实际高度,mm。

  8.汽车行驶中的側向力是如何产生的?试画出受力图并写出计算公式。 答:1.曲线行驶产生的侧向力:曲线行驶产生的侧向载荷,在F为极限数值时由外轮的地面侧向反力

  y所平衡。

  2.路面不平产生的侧向力:与道路不平障碍发生侧面撞击时产生。

  9.进行车身有限元分析有何优点?具体分析时一般分为几个阶段?简述有限元分析时的一般步骤和处理内容。

  13 答:优点:1能够分析形状复杂的结构2能够处理复杂的边界条件3能够保证规定的工程精度4能够处理不同类型的材料

  三个阶段:有限元分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前处理、计算和后处理。 步骤和内容:

①建立车身的数学模型:模型简化,约束条件,载荷处理② 车身结构的静态分析,弯曲工况,弯扭工况③ 车身结构的模态分析④ 结果分析对比⑤ 结论

  10.对车身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时静态分析一般分析哪两种工况?各种工况的分析内容是什么?模态分析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答:两种工况及内容:

  1 弯曲工况:计算主要是对客车满载状态下,四轮着地时的结构静强度和刚度进行校核。 2弯扭工况:左前轮悬空扭转工况,右前轮悬空扭转工况

  模态分析内容:模态分析主要是计算车身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可在客车骨架无阻尼自由振动状态下计算。 1建立有限元模型2施加载荷并求解3扩展模态4检查计算结果 目的:对客车车身进行模态分析,有利于掌握车身对激振力的响应,从而可以对车身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第七章 车身结构的隔音降噪

  1.汽车行驶时,其主要噪声源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1道路噪声——路面构造、轮胎构造引起车轴、悬架、车身壳体的振动。

  2气流噪声——车身外形,车外凸出物,车窗密封等。 3附件噪声——主要是冷、暖气装置工作噪声;

  4发动机噪声——由进排气管系、冷却风扇、配气机构、附件、缸体、曲轴等的振动产生,大小与其振动、声响特性、缸内燃烧压力变动特性有关;

  5传动系振动噪声——扭矩变化、旋转部件不平衡、传动系复合共振、齿轮松动等有关;

  6齿轮啮合噪声——与齿轮及轴的构造、加工精度、齿轮箱振动、扭矩变化、传动轴振动等有关。

  2.什么是噪声?试说明在噪声的评价指数中,声强级和响度级有何区别? 答:噪声:不受欢迎的声音总称

  声强: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

  2对平面声波,设声强为I,声压为P,空气密度为ρ,空气中的声速为C,则:声强: I=P/(ρC)

-122声强级: A=102lg(I/I0) dB(A) I0——比较标准,I0=10 w/m。

  响度:响度级——即任意声音的响度级可用与之响度相同的1000Hz纯音的强度级来表示,单位用phon(口方)。

  3.什么是车室的共鸣现象?降低车室振动共鸣音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答:车室共鸣:车室是由地板、前后围、侧围、顶盖等包围起来的空间。当车身振动产生的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频率正好与原来声波相同时,会产生二次激励,引起结构的振动形成噪声,称为空腔(车厢)共鸣。 降低措施:

①钣件材料的直接制振②移动共振点③车身整体振动的抑制④提高着力点的机械阻抗⑤采用高性能的吸音材料—⑥调整振型

  14 4.消音措施的两个基本出发点是什么?减少噪声传播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出发点:1.消除或屏蔽噪声源2.噪声传播的衰减

  方法:①隔振②阻尼③隔音④吸音

  5.客车前部的噪声由哪几部分组成?通常采用何种措施给以降低或消除? 答:前部噪声来源:通风窗和行驶干扰气流(包括后视镜的风流噪声、刮水器的干扰气流噪声等)。

  措施:

①屏蔽噪声源——堵住噪声的传递通道;

②防止振动噪声产生:1所有管路孔以橡胶圈密封;2前围内侧覆以大面积泡沫塑料;3仪表板及风窗下衬泡沫塑料;4前围内蒙皮贴覆吸音材料。

  6.在客车的附属设备中,哪些设备将产生振动噪声?制冷设备的噪声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降低制冷设备的工作噪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产生噪声附属设备:制冷设备、暖风装置、通风换气装置、车用冰箱等。

  制冷设备噪声:①辅助发动机的工作噪声②冷凝噪声③风流噪声 措施:

  1将辅助柴油机换为汽油机;2发动机小型化、低噪声化——多缸、四行程、多气门;3降低通过热交换器的风速;4采用高效、低噪声风机;5对辅助发动机舱采用强有力的屏蔽隔音措施;6减少地板上的检修孔和缝隙,并采取有力的密封;7增加辅助发动机和车顶蒸发冷凝设备处骨架的刚性,减少振动及由振动引起地板或车顶振动而传入车内的噪声。

  第八章 车门的结构设计

  1.现代汽车的车门按运动方式可以分为几种型式?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哪几种?

  答:按运动形式,分为:1.旋转式 水平旋转式,垂直旋转式,翼开式

②平移式——拉门、外摆式车门(外移门)等。 采用最多的是水平旋转式和外摆式。

  2.对车门设计有何要求?

  答:1.具有必要的开度,并能使车门停在最大开度上,以保证上、下车方便;

  2.安全可靠。关闭时能锁住,行车或撞车时不会自动打开;

  3.开关方便,操纵方便——升降玻璃,锁止等,或在低气压下(≤)也能开启灵活; 4.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涉及密封胶条特性、设计精度、间隙大小、配合精度等; 5.具有足够的刚度,不易变形下沉,行车时不振响; 6.制造工艺好,易于冲压成形,便于安装附件和维护调整; 7.外形上与整车协调;

  15 8.操纵机构必须易于接近,便于调整保养。

  3.外摆式乘客门有何优点?其运动原理是什么?外摆式乘客门的有何要求? 答:优点:

1.开度大,保证上下车方便;2.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且密封简单;3.开关方便、灵巧,操纵方便;4.刚性较好、不易变形下沉, 行车时不易产生振动噪声;5.外形与整车协调, 无凹陷, 行车时空气阻力小, 造型美观;6.制造工艺好,便于冲压成型。 要求:

①启闭灵活、平稳,开关速度适中,接近关闭时应缓冲,行驶中能有效锁止;②乘客门可由驾驶员、售票员单独控制或共同控制,但必须设有表示乘客门所处状态的信号装置;③在可能夹住乘客的乘客门边缘,应在其每扇门的全长上安装宽度至少为40mm的橡胶密封条; ④除城市客车外,其余客车都应安装门锁;⑤车门所用的密封胶条应无漏光、无脱空等明显的装配缺陷;⑥车门无开裂和锈蚀,不得有可能使人至伤的尖锐突出物;⑦内、外装饰材料应具有阻燃性;⑧必须使用安全玻璃(一般为钢化玻璃),且符合GB9656的要求;⑨门窗不允许张贴遮阳膜之类的妨碍驾驶员视野的装饰物或附加物。 原理:

  当杆c绕O点转动时,杆a也按杆c同一方向运动,而杆b则作平行移动。如果将杆b作成门体,杆c作为主动臂,杆a作为下拉杆(约束杆),杆d作为车体,则此机构即构成外摆式平移乘客门的运动系统。

  4.气动双扇折叠门有何特点?主要适用哪几种车型?设计中有何要求? 答:特点:①乘客门由两叶门扇组成,相互用铰链联接;②由气动门泵驱动,实现关、闭;③适用于远距离操纵。——大量中低档客车使用。

  适用范围:在中、低档大客车——长途、团体、城市客车上得到了广泛采用。 要求:

  1.具有必要的开度,占用空间小,并能使车门停在最大开度上,以保证上、下车方便;2.安全可靠,不出现自锁。关闭时能锁住,行车或撞车时不会自动打开;3.开关方便,操纵方便,在低气压下(≤)也能开启灵活;4.尽量减小缝隙,提高车门密封性——涉及密封胶条特性、设计精度、间隙大小、配合精度等;5.具有足够的刚度,不易变形下沉,行车时不振响;6.启闭噪声小;7.外形上尽可能与整车协调;8.制造工艺好,易于冲压成形,操纵机构必须易于接近,便于安装附件和调整保养。

  5.什么是车门的摩擦角?对采用滚轮导向的气动双扇折叠门,如何求摩

  16 擦力和摩擦角?

  驱动作用力:Q=Q′

——驱动力摩擦力:F=Q2sinθ= Q′2sinθ当驱动力Q足够大且保持不变时,F随偏角θ↑而逐渐↑,F→Fmax的偏角θ在力学上称为摩擦角,用φm表示。只要:θ≤φm,则无论F怎样大,滑块都保持静止状态→自锁现象。当θ再增大,滑块将沿导轨运动。折叠门不发生自锁的条件:(不被卡死) θ>φm ——

  偏角θ>摩擦角φm 一般情况下:φm滚

车身设计岗位职责共2

  第二章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车身布置设计

  第一节车身布置的内容

一、车身布置的前期工作(P37)

二、车身布置与整车布置的关系及车身布置主要内容

(一)发动机布置形式和驱动方式(P38)

(二)轮罩形状和地板布置(P39-P42)

(三)发动机舱和前围布置(P43)

(四)车室内部布置

(五)后围布置(P43)

(六)行李箱、燃油箱和备胎等的布置(P44-P45)

三、车身布置术语和硬点尺寸定义

(一)车身布置术语

  1.A、B类车(P46)

  2.H点装置及其上的关键点(P46)

  3.鞋、踏板参考点及其相关定义(P46)

  4.百分位(P47)

  5.适应度(P47)

  6.硬点和硬点尺寸(P47-P50)

四、总布置图(P50)

  第二节基于统计学的车身内部布置工具

一、人体尺寸和人体模型

(四)眼椭圆的应用(P63)

(一)人体尺寸(P51)

(五)眼点(E点 P点)(P64)

(二)物理人体模型

三、头廓包络

  1.H点测量装置(P52-P55)

(一)概述(P65)

  2.人体设计样板(P55-P57)

(二)头廓包络面的尺寸和定位

(三)数字人体模型(P57) (P65-P66)

二、眼椭圆

四、驾驶员手伸及界面

(一)眼椭圆的定义(P58) 1.相关概念(通用布置因子,HR参考

(二)眼椭圆尺寸的计算和定位面)(P67)

(P59-P61) 2.手伸及界面的描述(P67)

(三)眼椭圆的理论解释(P61-P63) 3.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定位(P68)

  第三节车室内部布置设计方法

一、内部布置设计的要求(考虑因素)(P69)

(一)人眼视觉和驾驶员视野(P75-P76)

二、内部布置设计

(二)前方视野校核(P76-P79)

(一)H点布置设计

(三)仪表板布置及视野校核(P79-P82)

  1.舒适乘坐姿态(P69)

(四)后视镜布置及其视野校核

  2.驾驶员设计H点布置(P70-P72) (P82-P84)

  3.后排乘员H点布置(P72-P73)

(二)顶盖和前后风窗布置(P73)

(三)车身宽度方向布置(P74)

三、布置方案校核

  车身外饰岗位职责

  车身助理工程师岗位职责

  钣金车身修复人员岗位职责

  汽车设计岗位职责(共19篇)

  自身岗位职责

车身设计岗位职责共3

  岗位说明书系列

  编号:FS-ZD-04017

  车身设计开发岗位职责

  body design development job responsibilities

  说明:为规划化、统一化进行岗位管理,使岗位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与明确责任制,特此编写。

  电子电器设计开发岗-功能测试开发(车身HIL方向)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职责描述:

1、统筹HIL模型仿真开发;

2、负责指导模型的手动、自动化调试;

3、负责指导车身、影音、驾驶辅助及新能源系统测试工程师开展系统、集成自动化测试;

4、负责评审测试用例;

5、负责搭建、完善模型开发流程;

6、负责模型相关综合问题的分析并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请输入您的公司名字

  Fonshion Design Co., Ltd

  第1页 / 共1页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