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文学穷人教案优秀范文3篇(小学语文课文穷人)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精选语文文学穷人教案优秀范文3篇(小学语文课文穷人),供大家赏析。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识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积累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2、根据板书的主要人物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了解人物的品质,并作出评价。
4、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板书: 穷人
师:同学们,请你看看图片,再联系你的生活,你能说说什么样的人是穷人?你对穷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师:“穷人”就是穷苦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穷人》课文,反映的是一百年前在沙俄统治下的穷人们的悲惨生活。
板书:14、穷人 (出示课题,齐读。)
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二、整体感知
1、师:先听老师来讲一个故事,仔细听一听这个故事中讲了哪几个穷人?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2、配乐简述课文内容。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发现
桑娜 西蒙 (爱孩子)
(善良 、有同情心、坚强)
渔夫 死了
收养 留下
两个孩子
(可怜)
3、师:现在再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说说文中这些穷人都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4、交流板书:(善良 、有同情心、坚强)、(爱孩子)、(可怜)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2—8节
1、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桑娜的善良,轻声读读课文的2—8小节,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2、根据生交流,随机出示句子,进行学习。
(1)“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 点拨:是啊,他对女邻居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①指名读 ②齐读
(2)“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点拨:桑娜为女邻居想得真多,居然都忘了丈夫的安危,她可真善良。
①全体男生读 ②全体女生读
(3)莫不是出什么事了?
①点拨:此时桑娜的关心变成了一种担心。② 齐读
(4)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①点拨:可怜的孩子勾起了桑娜的同情心。② 齐读
3、师过渡: 因此,当桑娜看见女邻居死了,她毫不犹豫地……
生: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师: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
生: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但是她觉得……
生:非这样做不可
(师引读过程中出示句子: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4说话练习:是呀,桑娜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可能没有想过……,可能没有想过……,可能没有想过……(省略号部分均由学生作答)
5 师:但是它觉得应该把孩子——(生呼应:抱回家),必须把孩子——(生呼应:抱回家),非要把孩子(生呼应:抱回家)不可!这就是桑娜善良的天性。
6、师: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这句话。
(二)学习9—11节
1、师:善良的桑娜做出了一个非常果断的决定。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中时,她的内心又忐忑不安起来。她忐忑不安的想些什么?轻声读9—11节,用“﹏﹏”划出有关句子。
2、媒体出示句子: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些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此时此刻,桑娜心中充满矛盾。这一个个省略号就反映出了她那复杂的心情。你觉得她会想些什么呢?选一个省略号,说出她的想法。
(复杂心情:
忧虑、心疼丈夫的辛苦
害怕丈夫的不同意
担心丈夫的责备
家庭生活已够艰辛,对于自己是否该这样做矛盾极了
虽然忧虑,但善良的本性又使她变得坚定 )
师:桑娜的心中充满对丈夫的爱,对孩子的爱。正因为如此,她的心里七上八下,犹豫不定,这就是忐忑不安。
3、齐读。
(三)学习12—27节
1、过渡:虽然桑娜的愿望很美好,但现实是残酷的。生活的贫穷让她矛盾重重,忐忑不安。那么你又从哪儿感受到渔夫很有同情心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并用括号括出有关句子。
2听课文录音。交流,并齐读。
媒体出示: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四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句中“熬”是什么意思?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渔夫一家的生活非常贫穷,那么在抱回孩子之前,他们就已得忍受生活上的哪些困难了呢?读读课文,想一想。
(辛苦工作,却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原本的生活就已够艰难了,现在又多了两个孩子,他们又将面临怎样的困难呢?
(渔夫将更加努力地出海打鱼,桑娜也更辛苦的工作,自己的孩子更加吃不好,穿不暖,生活变得更加难。)
生齐读。透过这个“熬”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渔夫的善良、乐观、坚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
8、小结:是呀,坚强而又善良的渔夫,他坚信一定能够熬过去,在他和桑娜的身上都有着一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我们带着各自的感受,再一次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四、复习巩固
1、小组学习:合作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课文中的人物。
桑娜:
渔夫:
西蒙:
(1) 小组讨论。
(2) 交流。
五、拓展作业
1、抄写词语: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抱怨 忐忑不安 魁梧 湿淋淋 忧虑
2、拓展:课文最后,当桑娜拉开帐子后,渔夫看到了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3、作业:请你展开想像,续写课文。(选做)
板书设计
14 穷人
发现
桑娜 西蒙 (爱孩子)
(善良 、有同情心、坚强)
渔夫 死了
收养 留下
两个孩子
(可怜)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学生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搁板、魁梧、蜷缩、黧黑
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形近字有:苑、碗、腕;“熬”上下结构,形近字有:傲、嗷;“揍”左右结构,形近字有:奏、凑。
理解词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3、学生汇报: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3、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三、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现在,我们就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可以采用课本剧或者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3、学生准备、交流。
4、汇报展示。
5、教师总结: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6、练习朗读。
四、分析渔夫的高尚品德。
1、教师导语: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2、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投影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五、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纯朴和善良,学习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查找作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板书:20穷人)
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_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他是伟大的_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桑娜 渔夫
(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很善良)板书:善良
(3)本文写作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3.学习第一段
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 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二、学习“抱回孩子”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2.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表现出桑娜的善良。
三、学习“渔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一部分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渔夫的善良。
2.指导感情朗读,注意省略号的作用。
(1)表示停顿、间歇;
(2)内容上的省略。
3.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不谋而合)教师: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四、整体理解课文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穷人的善良。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地表达了这一点?好在哪儿?
2.预读课文
(1)桑娜探望西蒙时在门外敲门动作的变化写得细致入微。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描写他的一段话写得好,从神态到动作到语言描写非常贴切,简单的几句话,渔夫的思考过程跃然纸上。
3.小结: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把人物写活,也应像作者这样,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五、集体朗读课文
六、教学生字新词
1.学生自己识记字形、重点辨析“寡”、“魁”的字形。
2.听写生字,了解掌握情况。
七、布置作业
1.编排课本剧,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2.预习第2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