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牡丹亭的个人观后感作文3篇(牡丹亭阅读感想)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有关牡丹亭的个人观后感作文3篇(牡丹亭阅读感想),以供借鉴。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他的代表作有《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和《牡丹亭》,这四部作品合称“临川四梦”又叫“玉茗堂四梦”。最近我读了其中的的《牡丹亭》一部杂剧,内心深有感触。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一种奇幻色彩这个故事确实是充满了奇幻的浪漫的色彩。故事写的是官宦之家杜宝的女儿杜丽娘,从小深受封建教育遵从女子的三从四德。一日在园中午息梦里偶遇年轻俊美书生柳梦梅并与之坠入爱河,醒来后终日寻梦,可寻寻无果,相思成疾便一病不起,最终怀春而死。他的父亲将她埋葬并为她建造了梅花观。后来,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借宿在梅花观中,无意间拾得随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惊觉此女子就是那日自己梦中曾与自己在牡丹亭畔幽会,陷入爱河的女子。夜里,杜丽娘有透过梦境向柳梦梅诉说自己离世的原委,还请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开自己的坟墓打开自己的棺材。柳生照做后,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妻一同千万临安。后来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被掘开的目的和不辞而别的柳生,就以为柳生是一个盗墓贼,也前往临安向主人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柳梦梅到达临安后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来到淮扬,找到杜府,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宝杜巡抚感到却怒不可遏,自己的女儿早在三年前就离世了,况且又听说这个柳生还挖掘偷盗了女儿杜丽娘的墓,因而判了他斩刑。正在审讯时,朝廷派人找到杜府上,报知柳生中了状元了,柳生这才得以脱身。但杜宝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于是上报让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让这对爱人结为婚姻,父女相认,形成大团圆结局。
《牡丹亭》故事的起承转合是以杜丽娘的起死回生为线索,丽娘相思成疾怀春而死到后来掘坟后还魂,整个故事中杜丽娘为“情”而生而死。“情”具有超越生超越死的巨大力量。杜丽娘是封建礼教反叛者的代表。她美丽聪明的贵族小姐身份让她有着温柔、驯顺、稳重的性格特征。可是在自由和爱情面前,她勇于反抗,敢于斗争,表现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思想束缚的战斗精神。故事的男主人公柳梦梅则是一名典型的封建社会儒家读书人的形象。他追求功名利禄,受封建伦理纲常的毒害,但同时又具有反叛精神。对于爱情,他痴情又专一,对于功名却又穷追不舍。他的形象很复杂,是当时书生的真实写照。不管是男女主人公,他们的形象都有着典型的代表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爱情,一直以来都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有情人终成眷属”是最美也最悲凉的一句祝福,天下有情人,有多少能此生不渝,相伴白头偕老的?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中国的梁祝化蝶,都只开了爱情的花,来不及经受现实生活中风吹雨打的考验。他们的爱情,也因之而永恒。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恐怕是古今所有爱情故事最深刻的一条主线。《牡丹亭》中更是如此。爱情,能让生者为之死,死者为之生,何等壮阔的情怀。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永恒的爱情呢,当然是有的。但粗糙的现实生活总会使爱情之火渐渐熄灭。虽然爱情是男女两个角色共同分担的,但主角却往往是女性。女人为爱而生,这话不假。也因此,爱情的悲剧往往发生在女性身上。女人在爱情中艰辛成长,最终,实现真正爱情的,也往往是女性。
看过《胭脂扣》的人大概都会被如花的痴情所打动。她与十三少,相约死后重逢。然而,五十年过去了,依然是她一个孤魂野鬼。她的十三少在人间混迹,潦倒不堪,也早把她忘记。对爱情的信仰让如花最终如愿见到了她朝思暮想的昔日情人。然而她看到的,却是一个邋遢的早已忘却他们之间惊心动魄的爱情的陌生人。当如花心碎地离开,她该知道,爱情,只是她一个人的一场执着梦。 里尔克曾谈到爱,“女人对爱无限投入,而从不或是几乎从不要回报。”
爱情给予女人的,女人反过来哺育爱情。她们令爱情荡气回肠,地久天长。
无论是《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还是现代的张爱玲,为爱义无反顾,痴情一世,还有大家熟悉的刘若英,她们都不惜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爱,来行动爱。杜丽娘是勾画的理想人物,可以在作者的美好愿望里而起死回生。现实中的人呢?张爱玲伤心独自,刘若英形单影只,然而,不变的是她们同样永世的爱,生活可以破碎,孤单可以不避,但爱却永远不可以熄。
每个时代都有它那个时代的爱情面目。女人,不是失去了为爱牺牲的能力,而是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改变着我们的爱情观,也在改变着我们时代的女人们。 西方女权主义的浪潮似乎给了爱情主题一个严重的冲击。虽然女子可以自由去爱,与男子同样平等地爱,但却让爱的实质第一次遭到了怀疑。爱情泛滥得可以,真情却少有几分。女性觉醒了,但爱却进入了低潮。是男人的危机感让爱变得不再可靠,还是自古以来流淌在女人血液中的爱的不够坚定?
在物质可以代替一切的经济时代,女人如何寻求并捍卫自己的爱情?似乎很难答案。
爱情可以不请自来,但真情却在利益当中逐渐流失;交通交流方便快捷了,但思念却成了奢侈的消遣。有多少人还会为自己所爱的人茶不思饭不想的呢,为伊消得人憔悴也只成了古话文中的凄美背景。婚姻才是主题,嫁一个可靠的人,有一个终生的饭碗,爱情似乎就可以见鬼去了。校园里的爱情也已经乌烟瘴气,及时行乐的观念已经深深烙进我们这代人的思想,生存的压力使女人们委屈甚至弃置自己的爱情理想。
女人,终究是为爱而生的,而使她们改变的,使爱情快餐化功利化的,恐怕也有我们这个时代的责任吧。
从中学时代就开始读"牡丹亭",那是少有的特别让人喜欢的戏剧。杜丽娘在剧中的人物形象温柔美丽,才情洋溢,最重要还热情奔放的追求着浪漫的爱情,矢志不渝。读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时候,让人对她的爱情观心生向往。纯粹的爱情碰撞出绚丽多姿的花火。戏剧中让人对杜丽娘这个角色有了很完美的想象,一个深闺小姐对爱情心无旁骛的勇敢追求。
当第一折游园惊梦开始的时候,饰演杜丽娘的演员婉转动人的唱腔把深闺少女怀春的情愫低回婉转,声声动人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温婉地让人心生怜爱。让观众觉得她就是杜丽娘,非常惊喜的欣赏到一出精彩绝伦的好戏。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让人能想象着春光乍泄的花园里那个美丽怀春少女娇羞难掩对爱情的向往之情。
这段唱腔和身段完全把观众带到牡丹亭的世界里,让观众都沉浸在戏剧情景里,为杜丽娘的心思而不断起伏情绪。第一次观赏昆剧就能观赏到如此水准的表演,真的说明高超的艺术表演是与观众没有距离的,因为它能直击人心,让人共鸣,无论你是否真的内行。剧里生旦净末丑全齐,一起演绎了一场完美的牡丹亭。在冥判那场戏里,表现出判官对杜丽娘的惊艳和怜爱,而杜丽娘也通过她细腻的演唱和表演身段完美的表达了她的感激之情,真的为之喝彩和动容。
汤显祖的伟大在于塑造了一个人物情感丰满充满人性美的角色。读书的时候,就会去想象杜丽娘的像,既有女孩子的`美丽柔媚娇羞,含情脉脉,然后还有难能可贵的勇敢。牡丹亭为啥得到那么多人喜爱,就应该是戏剧里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吧,纯粹的追求心中向往的爱情。
而把牡丹亭如此完美搬到舞台就是白先勇的才情和用心了。每个词牌曲牌都是精心设计的,非常唯美,只有好的剧本,好的编剧,给予了演员好的土壤,能让他们更好发挥出本身的表演特点而更好贴近角色。好的演员可以和角色融合在一起,让人觉得她就是角色本身。再与好的曲乐组合搭配才能让一部戏剧焕发出如此动人的魅力,得到那么多的赞誉,让观众都深深投入到戏剧里的情景,真正诠释了什么叫"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