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首诗词8篇(20首古诗词每首4句)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四首诗词8篇(20首古诗词每首4句),以供借鉴。
《诗经》篇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
好个修美的女郎啊,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真正是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呢。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车》
有位姑娘和我同在一辆车上,脸儿好像木槿花开放,身佩着美玉晶莹闪亮。哎呦姜家大姐不寻常呢,真正的美丽又漂亮啊。
李延年篇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歌》
倾国倾城当如是,佳人,如果错过就再难得呀。
乐府篇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有位美女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孔雀东南飞》
脚下她穿着丝鞋,头上的玳瑁簪闪闪发光。腰间束着流光的白绸带,耳边挂着明月珠装饰的耳珰。十个手指像尖尖的葱根又细又白嫩,嘴唇涂红像含着朱丹一样。她轻轻地小步行走时,真正是艳丽美妙举世无双。
曹植篇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洛神赋》
再也没有比这更完美的女子了,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她体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细如束,发髻高耸如云,长眉弯曲细长唇红齿白,一双闪亮的大眼睛,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或优雅妩媚,或温文娴静,真正是个可人儿。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美女篇》
那个容貌美丽性格文静忙着采桑的姑娘吆,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佩戴着翠绿色的玉石。身上的珊瑚和宝珠发着光。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那回首顾盼留下迷人的光彩,吹口哨时流出的气息仿佛兰花的芳香。就连赶路的人停下车驾不肯走开,休息的人们傻看着她忘记了用餐。
李白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清平调》
她的衣裳美似云锦一般,容颜也如鲜花般娇艳,这是美到了何种地步呢?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清平调》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美人美到这个地步,也是醉了。
白居易篇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美人轻轻回眸一笑,那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的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呢。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长恨歌》
美人就是美人儿。连哭都很美,宛若梨花带雨。
柳永篇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
身材美好的像用画笔画出的、雕塑家雕塑出的,再加上含羞带怯的表情。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的妩媚可爱。这样的佳人如何不让人喜欢呢?
红楼梦篇
两弯似蹙非蹙ズ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第五回》
相信对于这段大家并不陌生,满目含情,娇态自生,风流韵味无人可比,令人见之忘俗。
闲弄诗文半壁空,风烟淡忘老苍松。
点睛妙笔随心写,拍案惊云醒睡龙。
译文:
“我”闲弄诗书文章已仿佛使半生的光阴徒费而去;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虽看淡也淡忘了多少事情,但终究已人如苍松,抹不去这岁月沧桑的痕迹啊!能随心就写出生动传神的妙笔华章来;不但使人拍案叫绝,也感化了世人,影响着今往那是一桩多么美好的夙愿啊!
赏析:
起联:“闲弄诗文半壁空,风烟淡忘老苍松。”
“闲弄诗文半壁空,”对于“半壁”本为半边,半面意,常出现的是一成语“半壁江山”。然在此具体表达什么意思呢?作半壁墙成空或捣腾空似乎不够贴切,综合前后意思来看当作半世,半生来讲到还合适。也就是说“我”闲弄诗文已搞得自己半世的光阴恍惚就此白白浪费去了。
“风烟淡忘老苍松。”这“风烟”本意是指风与烟气,也可引申为景象,尘世,战火战乱意。然此处应作风风雨雨的人生经历当更贴切些。所谓人生本无平坦路,坎坎坷坷经历了的这不少事情虽多淡忘,但终究似如那矫劲的苍松留下了岁月沧桑的痕迹。
结联:“点睛妙笔随心写,拍案惊云醒睡龙。”
“点睛妙笔随心写,”大家都知道有妙笔生花,点睛之笔语,然这一“随心”却将此情形勾勒更是传神如画。想想若一个人在写作时不须苦吟,而是随心所欲的就可写出文采生动传神的篇章来这能不令我等惊叹的啊?当然,虽有这半生“闲弄诗文”的功底,但要达到如此境界也许也只能是个向往吧。
“拍案惊云醒睡龙。”所谓“拍案”就是拍击桌面,表示很惊异,赞叹或愤慨等,及成语拍案叫绝意。想想随心就写出“点睛妙笔”的篇章来能不叫人拍案叫绝吗?然仅仅只是拍案叫绝那也没什么了不起,真正令人叫绝的却是写出了惊开穹天之云层,惊醒沉睡之巨龙的醒世之篇来,这才算得上是所谓的传世佳作呢。
总结:综合全诗来看在雕琢上还显得较粗犷,另外在对意境的修饰上前后也显得有些别意。——若依起句来看其结意有显得过高亢豪放,若依结句来看其起意有显得过低沉叹伤,这就构成了前后主线索不大一致的现象。因此也就使得此诗的寓意具体是抒己或赞他搞得有些默许两可的状态,但就布局而言感觉还是很不错,这也只能留给读者更多的去遐想了。
本期解读的是峡谷深秋(王博)先生的词《永遇乐·红螺惊梦》。
附作品原文:
霞岭松烟,云窗竹影,林壑深处。晓月凝霜,晨钟警鸟,忘却来时路。梵音宕宕,香烟袅袅,竟也旧情无绪。雾蒙蒙、千年古刹,可消众生愁虑?
长空断雁,暮云秋色,怎奈天涯倦旅。聚散皆缘,悲欢澹默,诗酒诚解语。鬓眉交白,悠游岁月,赚得余年些许。忽惊梦、螺光映榻,醒来澈悟。
篇目简解:
“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消息》,双调一百零四字。词中各四字句有用对仗者,也可不用。此词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体始于(宋)柳永。“红螺”:及红螺寺,位于今北京市怀柔区境内。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后来因红螺仙女的美妙传说,故更名红螺寺。“惊梦”:这里的“梦”通其全篇来看并非睡觉的神游,而是一种沉浸状。“惊”乃忽然之省悟也。
赏析:
上片:“霞岭松烟,云窗竹影,林壑深处。”在丛林密布的红螺山深处,松烟缭绕,佛光照应,云窗伴随竹影深深。这里的“霞”并非指早晚霞,而是暗指佛光。“松烟”:及松林中的烟云。(唐)许浑《僧院影堂》诗云:“日暮松烟空漠漠,秋风吹破妙莲华。”“云窗”:及云雾缭绕的窗户。借指深山中僧道或隐者的居室。
“晓月凝霜,晨钟警鸟,忘却来时路。”拂晓前的明月洁白若霜,红螺寺的晨钟惊醒了密林中的小鸟,此般仙境也令“我”这神游者一时间忘却了来时的归路。“晓月”及拂晓前的月亮。(宋)柳永《殢人娇》词云:“晓月将沉,征骖已鞴。愁肠乱,又还分袂。”
“梵音宕宕,香烟袅袅,竟也旧情无绪。”沉浸在这佛音阵阵,香烟缭绕的境界里,“我”虽对往事回忆万千,但却又毫无头绪。“宕宕”:无定止貌也。三国(魏)曹植《吁嗟篇》诗云:“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雾蒙蒙、千年古刹,可消众生愁虑?”坐落在这云雾缭绕的红螺山深处如此威严壮观的千年古刹又能否消除天下众生愁虑呢?然而,这答案我们是不得而知,且看下阕。
下片:“长空断雁,暮云秋色,怎奈天涯倦旅。”然而面对这暮云秋色,但见那断雁长空,使得“我”的心也如同那浪迹天涯的孤鸿一般倦怠疲乏。“断雁”:及失群的雁,孤雁也。(隋)薛道衡《出塞》诗云:“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
“聚散皆缘,悲欢澹默,诗酒诚解语。”世间之事,聚散皆是其缘,“我”对这些悲欢之事早以能坦然冷静看待,愿用诗酒之诚来解答“我”的心语。“澹默”:及恬淡静默也。《晋书·刘伶传》有云:“澹默少言,不妄交游。”
“鬓眉交白,悠游岁月,赚得余年些许。”而今“我”已经是须眉交白的年纪,只愿能以悠闲之心来游历岁月,考名山大川,观历史古迹,也算这晚年的生活过得更加有意义了。
“忽惊梦、螺光映榻,醒来澈悟。”只因沉浸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红螺寺圣境里,使“我”忽然从这美妙的红螺仙女传说故事中澈悟出了这般境界来。“螺光”及指红螺仙女的传说中红螺为了保护寺庙和当地百姓所放出的万道红光。“澈悟”:及完全醒悟;彻底理解意也。
总结:此词上下片各韵的断句上似乎有些问题,使得前后好象有些掣肘,造成脉络有些混淆不清状。另外,此词在部分地方层次感与粘合力度也不是很强,有点散漫性。综合全词来看,上片主要以即景抒情为脉络,下片则主要以抒发美好时光易逝以及人生不易的一些感悟为主轴。若依我个人之见全篇在意境上也不是很突出。
子奕-奕奕寝庙,君子作之。《诗经?巧言》
一诺-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上湖南崔中丞》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好听的古诗词
子佩-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诗经)好听的古诗词
子慕-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楚辞》
一川-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志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昊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两句诗词首字组合而成。)
子荣-咄嗟徇权子,翕习犹趋荣《全唐诗?韦道安》
子文-松萝长稚子,风景逐新文。《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
婉清-水木清华,清扬婉兮。《诗经》
云泥-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上湖南崔中丞》
竹猗-占彼淇澳,绿竹猗猗。《诗经》
兰泽-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
玉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清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海若-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全唐诗?赠僧行融》
梦泽-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晴川-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烟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凌波-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青玉案》
月桥-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贺铸?青玉案》
凤玉-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淇猗-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诗经?卫风》
正则-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辞》
灵均-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辞》
丹青-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好听的古诗词
溢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好听的古诗词
日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进思-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豫立-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观良-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月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凌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青山-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沙平-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送张判官赴河西》
漪涵-涟漪涵白沙,素鲔如游空。《全唐诗?纳凉》
雨烟-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梦游天姥吟留别》
玉垒-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
寒光-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祖咏?望蓟门》
一飞-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温庭筠?利州南渡》
冰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江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高洁-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
玉材-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天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金风-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
思远-视尔不藏,我思不远。《诗经?载驰》
清扬-有美一人,婉如清扬。《诗经?野有蔓草》
明哲-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诗经?大雅?卺民》
素荣-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屈原?橘颂》
飞扬-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养怡-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南翔-群燕辞归燕南翔。《曹丕?燕歌行》
雄杰-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阮籍?咏怀》
飞鸿-潜虬媚柔姿,飞鸿响远音。《谢灵运?登池上楼》
陶然-陶然共忘机。《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采薇-不得顾采薇。《王维?送綦母潜落第还乡》
清秋-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芳原-微雨蔼芳原。《韦应物?东郊》
锦茵-当轩下马人锦茵。《杜甫?丽人行》
予心-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
馨音-惟闻钟馨音。《常建?破山寺后蝉院》
玉珂-因风想玉珂。《杜甫?春宿左省》
荷风-荷风送香气。《孟浩然?夏日南享怀辛夫》
秋岚-新雨带秋岚。岑参?永亭送华阴少府还县》
洪波-洪波振大壑。《李白?古风》
海云-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世才-时危始识下世才。《杜甫?狄明府》
一羽-万古云曾一羽毛。《杜甫?咏怀古迹》
冰清-诗似冰壶彻底清。《韦应物?绝句》
虚竹-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池上竹》
占春-柳占三春色。《温庭筠?太子西池》
别韵-香中别有韵。《崔道融?梅花》
弄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念远-满目山河空念远。《晏殊浣溪沙》
双燕-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采桑子》
梅妆-呵手试梅妆。《欧阳修?诉衷情》
平林-平林新月人归后。《欧阳修?蝶恋花》
疏桐-缺月挂疏桐。《苏武?卜算子》
余生-江海寄余生。《苏武?刮临江仙》
素娥-素娥淡停。《晁元礼?绿头鸭》
本期解读的是湖山半樵先生的《七绝·再和蔡诗》。
附作品原文:
幽谷寒梅岁岁花,山光雪影共芳华。
冰魂但好凌霜就,岂为闲禽绕树哗。
注:此绝是唱和蔡蘘《十一月后庭梅花盛开》“迎腊梅花无数开,旋看飞片点青苔。幽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入树来。”的一首作品,因作者此前和过一首同题作品,此其二,故言“再和”为题。
译文:
在寂静幽深的山谷里,寒梅岁岁都开放着如此艳丽的芳花;在皑皑残雪的映衬之下,显得是多么的娇艳、芳华啊!想想“她”冰清玉洁、坚韧不拔的品质,历经多少霜、雪的洗礼才得以造就;难道“她”冰清玉洁、坚韧不拔的品质仅为了赢得山野“闲禽”的萦绕喧哗吗?——这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赏析:
起联:“幽谷寒梅岁岁花,山光雪影共芳华。”这里造景形象逼真,可见作者谴词功底。首先通过“幽谷寒梅”与“山光雪影”给我们展现在眼前的一幅寂静开阔的画面,再通过“岁岁花”与“共芳华”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初春梅花正艳,与皑皑残雪共映的'美丽景象。——这是不是感觉很优美呢?
结联:“冰魂但好凌霜就,岂为闲禽绕树哗。”梅花的花语本为“坚强,忠贞,高雅”。作者首先通过“冰魂、凌霜就”勾勒出“她”冰清玉洁、坚韧不拔的高标形象,从而在加以“闲禽”这不识芳华只知萦绕喧哗者的烘托,再由一“岂”字引领全局,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在意境上也点缀得很好!
总结:此作表面上是在为梅开幽谷无人识而吟叹;也可以是对久锁深闺之“佳人”无人赏而鸣不平;或许就是指现今的古诗词界吧,虽在网络上看似小有成就却因种种缘故(也许主要是因当下文坛对古诗词界外围环境的不乐观)终究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无奈处境,而对此现状的有意呐喊吧!——感情此作惟不足之处在于“华、哗”二韵相邻而同音,这在诗词中当避。
——最后也不妨和一拙作,听各位方家雅赏:
《七绝·咏梅》
捎得春风惬意花,韬光雪映点流霞。
冰魂自古芳依旧,听任骚人劲笔夸。
【篇一:《晓梦》】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篇二:《钓台》】
巨舰只缘因利往,
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
特地通宵过钓台。
【篇三:《感怀》】
宣各辛丑八月十日到莱,
独坐一室,平生所见,
皆不在目前。
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
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
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篇四:《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篇五:《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
病里梳头恨发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
蔷薇风细一帘香。
【篇六:《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
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
安得情怀似往时。
1、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暮归 符 野
来时迎旭日,归去霞披时。
天边飞鸟白,池面绿映赤。
3、悼正弘禅师(唐) 孟浩然
池上青莲宇,林间白马泉。
故人成异物,过客独潸然。
4、山中留客 唐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5、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6、 春日(南宋)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 悯农(唐) 李 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示儿(宋) 陆 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 游山村黄昏所见(明) 靳 书
翁担山中柴,妪洗池旁菜。
对歌水底鱼,也唱天边白。
10、 秋浦歌(唐) 李 白
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1、 夜会问答(唐) 皮日休
霜中笛, 落梅一曲瑶华滴。
不知青女是何人,三奏未终头已白。
12、耶溪泛舟(唐) 孟浩然 (用后四句)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清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13、燕
唐 滕白
短羽新来别海阳,
真珠高卷语雕梁。
佳人未必全听尔,
正把金针绣凤凰。
14、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15、丰乐亭游春 宋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与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
16、画松 唐 景云
画松一似真松树, 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 石桥南畔第三株。
17、七步诗 三国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斧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18、赐小瑀 唐 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 智者必怀人。
19、白鹭 唐 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 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 无愁头上亦垂死。
20、客中初夏 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就是诗人的家乡。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吹绿江南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乡愁。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二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