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小学科学面试演课教案模板共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科学教案)

2022-06-05 17:23:18综合
  • 相关推荐

小学科学面试演课教案模板共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科学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科学面试演课教案模板共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科学教案),供大家参阅。

小学科学面试演课教案模板共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面试演课教案模板共1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精选【三篇】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3个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张实验记录表。

  给每个学生的材料:一张维恩图。

  【教学过程】

  一、设计流动比赛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科学概念: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并展示上节课的维恩图)

  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它们流动的快慢一样吗?

  2、其他液体也会流动。比如洗洁精,这也是一种液体。(师出示三种液体)这三种液体流动速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们推测,谁会流得更快一些?

  3、有什么办法证明?

  师引导:如果要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进行一场公平的液体流动的比赛。

  4、设计“流动比赛”的方案,小组内成员交流:怎样做才能保证流动比赛是公平的?哪个方法,为什么?讨论后确定一个比赛方法。

  5、全班交流比赛方法,围绕“保证比赛的公平、可行”进行讨论,鼓励生生质疑,完善比赛规则。

  二、实验、思考

  1、请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择确定的方案进行流动比赛,并记录。(师要提示学生重复做几次实验)

  2、全班交流,汇报,包括:一共进行了几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何,每次实验的结果都相同吗,大概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等。

  3、思考:液体的流动快慢跟什么有关?

  三、液体、固体比较

  1、师让学生关注以板书的水和食用油的维恩图记录,明确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点,并思考洗洁精是否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2、小结:三种液体的相同点,固体具有吗?固体和它们相比,有哪些不同?师生讨论交流,完成固体和液体比较的维恩图记录。

  3、讨论交流,对于“水是怎样一种液体”,我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

  给每个学生准备:

  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导入:水是一种液体,你们知道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

  这些液体是否都一样呢?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为例,进行研究。

  2、学生观察: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维恩图中。(提示: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师板书展示。

  二、滴液比较

  1、师:水和食用油除了我们刚才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外,还有不同之处吗?比如,我们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2、生猜测,并讨论: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师适当提示: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

  3、生实践,将观察到的液滴状态画下来,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体上。

  4、展示学生的记录,并交流讨论。

  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1、师: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种物质更重?我们有什么办法比较?

  2、生交流方法,并讨论、判断方法的可行性。

  3、提供材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这一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演示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并尝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5、请学生将观察所得的结果补充到维恩图中,师补充到板书中。

  四、借助多种容器,进一步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1、师演示,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一些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请学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生交流、小结。将两者的相同点补充到维恩图中

  五、总结提升

  1、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重点讨论它们的相同之处其他液体也具有吗?这些相同点,固体具有吗?

  2、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于水是怎样的一种液体,你们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请学生猜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2、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

  3、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4、生实践操作后汇报结果。(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较水多多少

  1、师:现在我们已知2号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预设1:生可能会直接说用有刻度的杯子,师需追问: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假如没有有刻度的杯子,该怎么办?

  预设2: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预设3(可接预设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助测量,师可追问: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办?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确,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2)生实践:自制的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测量的结果相同吗?

  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

  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三、认识并使用量筒

  1、师介绍量筒,并提示“测量要求”,问: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和我们自制的刻度比较,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量筒要平放?

  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持水平?

  2、请学生用量筒测量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量筒,或上课时间不够,可采用教师演示方式进行)

  3、师:你们知道这样一瓶矿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吗?(出示食物或照片)这个数值就表示了一瓶矿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体积了。

  4、师: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呢?

  面试小学美术说课教案模板

  小学科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

  小学英语阅读课面试教案模板

  小班面试课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面试备课教案模板(共5篇)

小学科学面试演课教案模板共2

  小学科学课程教案 (模板)

  课题:《**************》

  教学内容:***版小学**年级*册第**单元第**课

  授课班级:*****学校***** 班

  教学环境(授课地点):

  授课教师:******

  设计理念:“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本课力图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形成完整形象,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设计理念:有效的课堂交流对于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整体把握师生有效交流的对策,做到:课前精心准备问题,制定问题列表,确定关键问题;实施提问时的等待时间把握、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回应时的倾听和追问;运用良好的组织方式,将极大地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材简析:

  学习者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2、*******。

  科学能力:

  1、*******。

  2、*******。

  科学态度:

  1、**********。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与方法:

  教学准备:

  1、演示活动材料:**********

  2、小组活动材料:**********

  3、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2、********

  [设计意图: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安排了****的情境,满足学生获得新知识经验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饱满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

  二、组织讨论,设计方案:

  1、*********

  2、*********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事先要做到有计划、有安排,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活”有所“长”,“动”有所“获”。故本环节让学生讨论交流活动方案,制订出具体详实的实施计划,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探究活动:

  1、*********

  2、*********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抽象思维需要有感性材

  料为基础。科学教学尤为如此。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未知,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和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知识达到领悟、理解和掌握。]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

  2、*********

  [设计意图:课堂随机评价,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正确适时的评价,有还能促使学生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发扬优点。]

  板书设计:

  作业: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第1课。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小组:一把塑料梳子、吹塑纸、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

  教师:吹塑纸卡通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邀请了一位好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出示吹塑纸福娃图片,谈话:你们喜欢它吗?哪位同学有什么办法让它站在黑板上呢?

  2、学生尝试直接贴图片。(未成功,教师把福娃摩擦衣服后贴在黑板上)。

  3、老师为什么能把这张福娃贴在黑板上,想知道这里的秘密吗?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二、学生探究活动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1、体验活动。

  (1)出示梳子、吹塑纸、纸屑。你们能使梳子、吹塑纸吸引纸屑或头发吗?学生尝试。

  (2)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做的。

  (3)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交流后汇报。

  (4)这就是静电现象。生活中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5)让梳子、吹塑纸产生静电都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摩擦)(板书:摩擦产生静电 )

  2、交流更多的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还有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学生演示交流生活中发现的静电现象,并试着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

  (2)出示课件拓展其他的静电现象。

  看来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第二部分,认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认识电荷

  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静电现象,同学们不觉得奇怪么?既然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中带有静电呢?

  (1)出示课件:正电荷和负电荷

  讲解:物质同时带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质呈中性。当物质受到外力作用(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出了电性。

  (2)出示课件:用塑料木梳梳头发

  讲解:当用塑料木梳梳头发时,木梳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负电荷发生了转移,跑到木梳上,由于木梳上有了多余的负电荷,所以木梳就带正电,头发缺少了负电荷就带上了正电。

  2、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了解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1)活动一:用羊毛制品摩擦充气气球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吗?

  整理和分析:如果气球和头发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头发应该带什么电荷?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同时完成示意图。(板书:带不同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

  (2)活动二:让两个都用羊毛制品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这样?

  整理和分析:两个都和羊毛制品摩擦后的气球带什么电荷?当它们相互靠近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独立完成示意图,并结合示意图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板书:带相同电荷的物体互相排斥)

  (3)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互相吸引。

  第三部分:认识电流的形成

  1、刚才大家的梳子是不是都与头发摩擦过,都能吸起碎纸片。(是)

  2、师演示:借用同学的梳子,将梳子靠近碎纸片,纸片没有被吸起来。现在梳子为什么不能吸起小纸片了?(现在没有与头发摩擦了。)

  3、如果让梳子与头发不停地摩擦,就可以让电荷发生移动吗?

  4、这种持续的摩擦其实是给电荷运动起来的动力,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电源作为动力。除了电源,让电荷能持续地流动,还需要有一个让电荷流动的通路,叫电路。

  5、举例:生活中的电器如电灯、电冰箱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也正常工作的。

  6、演示动画:电荷的流动。

  三、汇报总结

  1、刚才上课时候,老师能把福娃贴在黑板上,这其中的秘密你们解开了吗?谁再来试一试?

  2、今天这节课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四、拓展延伸

  关于静电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究,课后大家可以去查找一些有关静电的资料,还可以继续做实验研究静电现象,了解电的奥秘!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小学科学面试演课教案模板共3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过程与方法:实验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验感受音高变化与尺子伸出桌面长短的关系。 2.能绘制音高变化柱状图并分析实验数据。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把钢尺或塑料尺、1本厚的硬皮书、1张“振动的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活动记录单、1张“我们的观察柱形图”表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我们先来一起听两段音乐(小提琴演奏的《梁祝》、大提琴演奏的《牧歌》)这两种乐器哪种发出的声音音高、哪种音低一些呢?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呢?这节课我们就用尺子来研究。(板书课题: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演示。

  谈话:出示钢尺,现在老师来拨动钢尺,你们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比较一下音高。尺子伸出桌面10厘米拨动,20厘米拨动。(教师演示:按紧尺子,防止碰撞桌子,用相同的力)

  2.谈话:看来大家耳力都很棒,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了。看看尺子伸出桌面10厘米拨动,20厘米拨动时,比较它们振动的快慢。

  三、探索与实验

  (一)第一次实验,:初步发现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它发出音高及振动快慢的关系。

  1.活动。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把尺子发出声音的音高和振动快慢不同呢?(尺子

  1 / 4

  伸出桌面的长短不同)

  2.提出猜想。

  提问:那你能猜测一下: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时,它产生的音高与它振动的快慢之间是怎样的规律?

  生:尺子伸出桌面长一些时,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高;尺子伸出桌面短一些时,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低。

  生:尺子伸出桌面长一些时,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低;尺子伸出桌面短一些时,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低。

  ……

  3.谈话:那到底你们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想知道谁是对的要怎么做呢? 生:做实验。

  (二)第二次实验:进一步研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它发出音高及振动快慢的关系。

  1.制定实验方案。

  师:要想弄清楚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它发出音高及振动快慢的关系,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呢?请各小组制定实验计划。可以参考书上52页。

  2.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生:我想这样做实验:不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手去拔动尺子,听听它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同时再看看尺子振动的快慢有什么不同。

  师:由于实验材料及我们的课堂研究时间有限,本次课的实验我们只确定四个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10厘米、15厘米、20厘米、25厘米,来进行实验。

  3.出示讲解。(记录表)

  师:看一看“振动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表,先预测,再实验,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振动快慢用快、较快、较慢、慢来描述。

  问:什么时候记录实验结果呢?是做一个长度就填是高还是低吗?那什么时候填?

  4.实验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预设:安静听。

  是啊,尺子的声音比较弱,也很特殊,实验的时候,不仅要仔细听,更重要

  2 / 4

  的是大家都能保持安静,才能让我们听得更清楚。

  预设:观察些什么?怎么观察? 听音高,看振动的快慢。

  ①声音的高低,相信大家能辨别了。那振动的快慢我们怎么观察呢? ②我们可以用手掌来煽动一下,快、慢分别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呢? (师用尺子演示下)

  预设:我们在把尺子伸出不同长度拔动它的时候,用的力应该是怎么样的? 生:用力要均匀,要一样的力。 PPT出示注意事项。 5.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6.交流实验数数据。 7.讲解(出示柱形图)。

  师:请各小组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对应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把音高达到的高度以下涂上颜色,制成柱状图。并对照柱状图与实验记录单,分析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和它音高变化以及振动频率之间的规律。

  8.交流实验结论。

  尺子伸出桌面短,振动的快,发出的音高高;尺子伸出桌面长,振动的慢,发出的音高低。

  四、总结、拓展

  出示片琴的图片,它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什么原理呢?

  2.同学们,今天我们对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推理,课后,我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研究方法继续对其它材料进行研究,进一步验证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具有这样的规律。

  板书设计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尺子伸出桌面短——音高高——振动的快 尺子伸出桌面长——音高低——振动的慢

  教学反思

  这节课做的比较好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3 / 4

  1.科学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性高。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把实验的时间尽量延长,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掌握科学规律。从而达到学生探究科学的目的。

  2.在课程教学的设计上,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得出这样一个科学概念:尺子伸出桌面越短音高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音高越低。这节课花了大约20分钟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猜想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总结出这个科学概念。

  3.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环节紧凑,各个环节在时间的把握上做得比较好。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按照预先的设计来进行的,整个过程顺利流畅,语言简练,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中各个环节之间衔接很紧凑,环环相扣,使得教学很顺利;在教学过程中,我把从上课到学生猜想、实验的时间控制在25分钟以内,总结结论、画柱形图、巩固新知识控制在10分钟以内,基本上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和总结,达到了实验效果。

  4 / 4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