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记金华的双龙洞》[全文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2022-04-03 14:02:45综合
  • 相关推荐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记金华的双龙洞》[全文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记金华的双龙洞》[全文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以供借鉴。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记金华的双龙洞》[全文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第一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环节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1)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2)说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游记的一些写作特点。

2、结合课文理解词句,了解双龙洞的风貌和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说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与想象的结合。细读了解双龙洞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4)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

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二、说教法:

1、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读、划、议、悟、读五步走﹚

三、说学法:

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划、议、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代替我们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理解感悟的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我主要分为五个环节:复习检查、精读感悟、展开想象、当小导游、拓展延伸。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课一开始,我先用课件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进行复习,再通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及“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这两个问题来回顾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进入本课第二个环节。

(设计意图:复习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巩固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课件引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教学洞口的特点时,我适时出示课件: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学生会说:“突兀森郁。”我会随即出示课件“突兀森郁”这个词语对学生进行词语训练,学生再通过观看洞口的图片,感悟词义,这种教学方法比老师以词解词要高明得多。

教学外洞的特点时,我会问学生:“外洞究竟有多大呢?”学生回答后,我课件出示:“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然后我让学生观看外洞的录像,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外洞究竟就有多大了然于心。

教学孔隙的特点时,我会问学生:“我们是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学生回答后,我出示课件:小船很小,用绳子拉船进出孔隙。(结合图片)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进洞时的感觉,读中悟文,感知孔隙之窄、矮、险。

教学内洞的特点时,我会问学生:“外洞这么大,内洞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观看内洞的图片,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感知内洞的黑、奇、大。 (设计意图:“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以读促悟。借助图片、录像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努力营造自主阅读、积极对话的氛围,让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有着心灵上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韵,把自己对文本的融合体会表达出来,把课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三)、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展开想像:

在这个环节我会问学生对内洞的什么景物最感兴趣?学生说出石钟乳、石笋时,我再随即出示课件──石钟乳、石笋,然后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这些石钟乳、石笋像什么?”然后我再结合课件启发学生想像,引导学生踊跃发言。

(设计意图:想象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对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抓重点段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想像思维的训练。这样就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四)、录像激情,启发学生口语交际:

当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之后,我先播放一段录像,然后激励学生大胆上台当“小导游”,向“游客”(全班同学)介绍双龙洞,台下游客可以提问,形成互动氛围,启发学生口语交际。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悟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五)、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写作方法:

在同学们跟随“导游”饱览了双龙洞迷人的景色后,我会引导学生把对双龙风景区更多的了解也给大家讲讲,同学们会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此时生生互动,人人情绪激昂,我就随即总结:其实像金华风景区这样的景点还有很多,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以后有机会去游览,希望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记,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也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我采用了图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学生从图上就感知了内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让学生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起到了辅助作用。

第二篇:记金华双龙洞说课稿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大板块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描写了今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全文语言朴实,脉络清晰。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技能现状,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其中9个。正确读写浙江、森郁、聚集、额头等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我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法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则是感受溪流的特点。 其次、说教法与学法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采用以下教法与学法:

1、复述法: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来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朗读法:“熟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 、讨论法: 让学生以自我活动为中心,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参与讨论,交流归纳,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4、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还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这些教法与学法都将在下面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 第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程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

一、激情导入

我设计的导入语是这样的: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去游览了风光秀丽的桂林山水,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你们当中有谁去过或了解过这个地方呢?好的刚才同学都说了很多,现在就让我们跟导游一起去看看这地方到底是怎么样的?揭示课题这一环节通过教师的激情导入来换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学生带人课堂的情景中。简介文章是一篇游记,让学生大致了解游记的写法。

环节

二、字词学习,扫除障碍 字词学习与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新课标也要求学生掌握适量的字词,本课要求识记的有簇 擦 浙江拥挤等。我是这样来安排教学的 1.我把要掌握的字词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2.学生把要求掌握的字词回归课文,通过细读字词所在的句子及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或同桌交流了解其大意。

3.出示另一张幻灯片,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标示其所对应的字形.字音.字义,要求学生从音.形.义三个角度去分析理解和掌握。

4.同桌互读互查。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为下文朗读课文扫除了文字障碍。 环节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事先,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三个问题 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问题2. 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见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又有什么特点? 问题3.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溪流的特点?

我把这些问题制成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让全班同学读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要让学生用铅笔在文中圈 点 勾 画。这样使学生在朗读时有针对性,便于整体感知文章,培养了边读边思的好习惯,朗读课文后,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之后允许他们同桌,前后桌甚至下位讨论,我参与其中,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人的特点,交流讨论完毕后,进入释疑阶段,要求学生推选三名代表陈述上诉三个问题的结果,结果相似的说明学生已经掌握,我稍作补充,相对来讲问题2和3分析不够透彻,归纳不够全面,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我将进行重点讲解,由此进入下一环节。 环节四.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自由读

2、3自然段,思考作者见到了什么?

2、幻灯片出示重要句子:(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

3、再次朗读这两句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

4、男女生对读,女生读溪流特点的句子,男生读剩余的句子. 环节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经过,描写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我们学到了作者运用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溪流的特点,语言朴实,真实可感!那么,双龙洞是怎样描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布置作业1.写生字 2.搜集有关双龙洞的资料 最后,说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游览顺序) 景物——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

特点——各色 白色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溪流的特点:宽 窄 缓 急(排比 拟人)

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概括了作者途中所见景物及特点,让学生明白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溪流特点。这样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老师批评与指正,谢谢!

第三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小学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我将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其中“过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游记体“篇”的特点,将游程、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是中年级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针对2011年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加大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其中第二学段应落实“段”的训练。所以本课作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旨在抓住游览顺序,通过感知整体,了解游记特点,然后重点讲“过孔隙”,梳理出本文的表达特色,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根据课文的这些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在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设制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 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引导法、自主阅读法、以读代讲法、读写结合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说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经验,因此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批注阅读、讨论交流、读写结合等方式来实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中的关键所在,根据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认知的特点,我将本节课分为五个环节:

1、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3、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4、、读写互动,迁移运用。

5、总结全文。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祖国的山川秀美,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学生回答后,我顺势引入,今天我们将跟随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去一个更加神奇、美妙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板书:金华的双龙洞)。

齐读课题

叶圣陶爷爷把自己的游览过程记录了下来,接着把课题补充完整,(板书:记)。然后问学生,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点明体裁特点,介绍游记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板书:游记)

这样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文章体裁,从而能够很快的进行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双龙洞”得名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浙江

臀部

稍微

额角

蜿蜒,注意“浙、蜿”等字的读音。

3. 指导学生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蜿蜒”的词义,并引导学生结合《长城》一课中“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盘旋”这就是蜿蜒的长城,蜿蜒什么意思呢?形容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 这篇课文蜿蜒写的是什么?在书本上找一找。

4. 读课文句子“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引导学生感悟“双龙洞”得名的由来。

5、小结过度: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洞才得名双龙洞。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再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有关的词语,和你的同桌合作完成这张双龙洞游程图。

6、讨论交流后,我又安排同桌互说得环节,这样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游览路线的印象。

我随即小结:同学们,一条线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者就是这样且走且看,每走到一处景物,就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一边游览,一边描述,这样的顺序就是游览顺序也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你们看,作者先写了途中,再写游洞,最后写返回,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段落结构。同学们游记除了交待游览的过程,还要抓住景点的特点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这就是游记文体的特点。板书:见闻

感受 。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让学生精读第五段,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从“孔隙窄小”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的?此问题直接从探究作者写法入手,目标直指语言形式,即作者是怎样写的,学生探究的落点就是作者表达的秘密,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比较明确,任务比较集中,便于学生体会作者的写法,为下面的迁移运用打好基础。 我是这样设计的问题:

在游洞的过程中,哪一处景点让作者感到好奇、感到最刺激,留下的感受最深?板书:孔隙

从孔隙这个词中,你知道孔隙这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板书:窄小。 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窄小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

学生交流,随机指导:

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重点引导学生从:小船的小,怎样进出孔隙,和作者的感受三方面进行体会,其中作者的感受是重点,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过孔隙之前身体和心理的准备,抓住“从??到??,到??,到??”等词,再细细品读关注“脑、肩背、臀、脚”这几个和身体有关的词,让学生感受到凡是和船底有接触的部位,作者都做了具体细致地描写,可见孔隙之窄小。②根据学生回答,抓住“感觉??似乎挤压过来??又感觉要是??稍微??准会撞破??擦伤??”两句,就会领悟到作者乘船进洞的独特感受──多么危险,让人恐惧,表现出了孔隙狭小、低矮的险峻美。 师生共同总结写法:叶老先生没有直接点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同时,板书:见闻、感受。

(四)、 读写互动,迁移运用。

读是输入,写是输出。借助阅读可以积累语言、领悟写法,更高的境界是迁移运用。

为此,我帮助学生 梳理游记内容,发现构段特点。 找找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从表达方式上,你发现了什么奥秘?(条理清晰,体现了游览过程)

师生交流总结:在过孔隙时,叶老按游览顺序,将见闻、感受,生动具体地记录下来,使人身临其境,这就是游记的典范。因此在总结写法后,我就出示几幅图:一线天或吊桥、过上车??,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仿照孔隙的写法,写出自己游历的见闻和感受。指导学生用常见的事物写见闻、运用切身感觉写感受,来把景物特点写具体。师生交流、反馈。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学过这种写法,我们不仅能写好一线天,还能写出自己游览过的每一处景点,那双龙洞的其他几个景点,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景点的特点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重点突出,我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重点突出,既是文章中心的缩影,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记金华的双龙洞

小船小

游记 孔隙 窄小

游程 感受

见闻

感受

总之,教学中我时刻牢记语文课姓“语”,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记金华的双龙洞》,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融情于景,描写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描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进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全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两条线索(一是游览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景物特点鲜明,描写生动。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杜鹃、气势”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双龙洞的奇观,体会大自然的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双龙洞的奇观,体会大自然的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因此,我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启发诱导法、以读代讲法,在具体语段中,我采用重点词语品读法、朗读法。

学法上,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读、画、议、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运用恰当词句写景物的方法以及表达感情的方法。同时采用复述法、朗读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概括及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以学生游览溶洞的经历感受导入,启发谈话,引起探究兴趣。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圈出词语,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对易错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生字书写,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细节,根据学生的发现再做补充,重点讲解难写字。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四)交流展示

1.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游览示意图。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示意图说清游览顺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2.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五)学习第1-3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作者见到了哪些景物?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赏析: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让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和作者当时的心情。

2.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六)学习第4-6自然段

1.朗读文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自己所见到的景物的。

2.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是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3.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作者进洞时有什么感受?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是怎样介绍内洞的?大声朗读有关语句。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

5.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6.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蜿蜒”的意思。

(七)朗读课文,复述内容

1.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2.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八)拓展延伸

1.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指导造句,写话训练: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九)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本文按游览顺序记叙,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课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第五篇:记金华的双龙洞参赛说课稿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件出示叶圣陶老先生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色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第二部分,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展开想像,感悟祖国山河秀丽,引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基于对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制定如下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根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方法

运用导读和创设情景结合法,并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 (读、划、议、悟、读五步走)

三、说教学过程

1、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悟文生智: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心环节。事实上,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好坏通常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在介绍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有的说:“山很高,树很茂密。”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马上有同学说:“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方法较之以老师以词解词,生硬灌输无疑要高明得多。在介绍外洞特点时,当学生读到:“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时,外洞究竟有多大呢?这时课件出示:“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外洞究竟有多大了然于心。渗透作者整体感知又具体化描写的写法。外洞这么大,内洞是什么样的?我们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此时出示课件:小船之小,用绳子拉船,表情朗读进洞时的感觉,读中悟文,感知孔隙之小。

2、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展开想象:

在抓重点段进行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想像思维的训练。当教师问学生对内洞的什么景物最感兴趣?学生说出石钟乳、石笋时,老师随即出示课件——石钟乳、石笋,孩子们好奇心强,兴趣浓厚,聚精会神地观看之后,老师问:“这些石钟乳、石笋好看吗?”学生说:“好看。”老师问:“那书上怎么写的呢?”生齐读:“那些石钟乳、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老师随即接到:“那么要是比作什么,就更值得观赏了。”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这些石钟乳、石笋像什么?”老师发图片,结合课件启发学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像微笑的弥勒佛??”“有的像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的像仙女下凡,把幸福带给人间??”全班同学纷纷举手,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内洞的石钟乳,石笋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被学生想像成各种神仙、动物、器用、宫室后,枯燥的语言文字在学生面前幻化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人感到身临其境,趣味无穷。

3、音像制品,启发学生口语交际:

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之后,老师说:“双龙洞如此迷人,下面谁愿意当导游,带领大家到此一游?一女生走到台前,老师引导:“这位导游小姐,现在下面都是游客,你怎么称呼他们?”该生随口接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们好!欢迎你们来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来参观??”音像出示,导游解说,游客提问,引导学生口语交际,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悟文能力,可谓一石二鸟。

4、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写作方法:

在同学们跟随导游饱览了双龙洞迷人的景色后,导游相机说道:“其实下面的游客呀,可能比我了解得还多,对双龙风景区你们知道的也可以给大家讲讲呀?”同学们小手如林,跃跃欲试,因为课前老师发给他们的资料,已积累在胸,此时生生互动,人人情绪激昂,老师随即总结:其实像金华风景区这样的景点还有很多,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以后有机会去游览,希望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记,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也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

四、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了板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学生从图上就感知了内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让人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起到了辅助作用。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