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3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2023-05-23 14:01:00综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3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3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欢迎参阅。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3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会读查字表中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学习小萝卜头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从小萝卜头在艰苦条件下学习的故事中受到努力学习的教育。

【教学难点】

  从小萝卜头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CAI小萝卜头的图片师:你们知道他吗?

  2、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生想象小萝卜头生活的环境CAI。

  4、就是在这里,小萝卜头度过了他极其短暂的一生,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小萝卜头在狱中学习的故事吧。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归纳概括

  1、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2、现在请大家翻开书77页,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关于小萝卜头的哪几个故事?

  3、指名说,师指导归纳小结。

  第一个故事1—13自然段:小萝卜头跟罗伯伯和车伯伯学习。

  第二个故事14—16自然段:罗伯伯和车伯伯被特务杀害,小萝卜头沉浸在悲痛中。

  第三个故事17自然段:小萝卜头跟黄显声将军学习。

  三、导读感悟,体验情感

  1、生快速默读课文1—13自然段,想想:小萝卜头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是怎样学习的?用﹏画出描写环境的词句,用画出描写小萝卜头学习的句子速度快的同学还可以试着在旁边用1、2个词写出自己的感受。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我是一个好孩子我爱中国共产党。

  b、小萝卜头认真念了几遍课文,又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直到把这14个字默写下来。

  c、重庆是个大火炉,七八月份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可是,小萝卜头每天光着膀子,趴在地上写呀,算哪;没有纸笔,妈妈在床头地上铺了一层土,小萝卜头就用一根长钉在上面写写画画。

  四、小结:

  故事读到这里,小萝卜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革命的诗。

  2、看影片。

  七、板书设计:

  14、小萝卜头的故事

  环境艰苦

  学习刻苦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学会用书信体。

  2、能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

  3、通过生动、细致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学重点:

  用书信体的格式,从不同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难点:

  通过生动、细致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信封和纸)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信封和信纸)

  2.今天的课我们不用簿,就用信纸和信封,怎么样?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例文,看看跟平常的例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1)指名说说。

(2)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书信的书写格式和第二人称的形式。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或默读王磊同学写给李阳同学的这封信,想一想,王磊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家乡?

  3.如果你是李阳,读了好朋友的这封来信,你会有什么想法?为什么?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吸引了你?

(1)交流。

(2)列出介绍的提纲。

(3)学生分组汇报自己的想法。

  三、说说家乡

  1.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独特的魅力,能说说吗?

(1)分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家乡的资料。

(2)把各小组的资料进行整合,列出介绍提纲。

(3)分组具体介绍。

  2.师生评议、补充。

  3.学生在各小组内修改、完善提纲。

  四、学生练写

  1.学生练写草稿。

  2.交流、评议、补充。

(1)小组互读互评互助。

(2)分组交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誊写,装进信封,写好地址。

  板书设计:

  请到我的家乡来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教学反思:

  学习读书名言。

(1)自由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指名朗读,正音。

(3)讨论:这两句话都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4)再读句子,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练习背诵名言。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

  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价、纠正。

  3、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4、交流: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5、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7、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二)写字指导

  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描红(书上)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2指导归纳段意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a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b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画出有关的词语。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c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看图理解有关句子。(板书:四季常青)d指导用“稠密”造句e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f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解清叙述顺序,弄清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2学习第1—3句a指名读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3、学习第4—8句a自由读课文。b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c理解句子。课件出示: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

  4、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已第5自然段的体会。

  5、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6、指导背诵a师引读课文别的树怎样?而樟树怎样?更可贵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因为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所以说—b男女生分层读课文。C练习背诵。

  7、指导归纳段意。第4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第5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把两句合为一句话就是第二段的段意。指名用自已的话说说第二段的意思。

(四)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人们为什么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五、教学结束:

  作业

  1、写字簿第二课生字词写完。

  2、抄写词语。

  3、读课文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