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的故事
【导语】以下是网友“lu4170”整理的抗日英雄的故事(共18篇),以供参考。
“铁汉”,这个名字无愧于他——王铁汉,一个真正的血性汉子,一个真正的铁血男儿。
就是他,在那“九·一八”之夜,在那国难当头的时刻,毅然抛弃上级的“不抵抗”命令,以民族大义为重,忍无可忍地下令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
当时,正在东北军陆军第七旅当团长的王铁汉年方二十六、七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他的团与同旅另外两个团就驻扎在北大营。
那天夜里十时二十五分许,“九·一八”的爆炸声刚过,埋伏在北大营围墙外面的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的步兵在炮兵掩护下,以坦克开路,向北大营发起攻击。东北军参谋长竟然命令说: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晚十一时刚过,两个兄弟团已开始分别向北大营的东面撤退。王铁汉此时因未接到撤退命令而依然坚守营房。子夜时分,第七旅旅长终于从沈阳城内打来电话,指示说“不抵抗,等候交涉”,随后却失去联络。
凌晨一时四十分,进攻的日军开始接近王铁汉团,并炮击营房。这时,东北军参谋长再次来电话询问情况,并严令不准抵抗。王铁汉激愤地回答“敌人侵我国土,攻我兵营,斯可忍,则国格、人格,全无法维持。而且现在官兵愤慨,都愿与北大营共存亡。敌人正在炮击本团营房,官兵不能持枪待毙。”
这位参谋长当即质问:“你为什么不撤出?”王铁汉说:“只奉到不抵抗、等候交涉的指示,并无撤出的命令”。参谋长气哼哼地说“那么你就撤出营房,否则,你要负一切责任!”电话随即中断。
正在王铁汉准备撤退的时候,日军开始向王铁汉团发起新一轮进攻。被逼无奈的王铁汉怒火中烧,毅然下令还击。凌晨五时,就在日军攻击顿挫之际,王铁汉率部忍痛撤出了北大营。
就是这样,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打响了抗日第一枪。后来,王铁汉先后率部参加了长城抗战、淞沪抗战、长沙会战、南昌会战、浙赣战役。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后,王铁汉曾奉命赴杭州受降。
后来,王铁汉回到辽宁,出任了国民政府最后一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这期间,王铁汉曾陪另一位着名抗日将领马占山回到北大营旧址。面对断壁残垣,王铁汉泪流满面地说:日本进攻北大营时,我们兵力将近八千人,敌方仅有不到七百人,可我们竟然要放弃!正是这一放弃,日本人进了中国,十四年间杀了我们那么多同胞!惨不惨?!惨不惨?!”
此后,王铁汉客居中国台湾,几十年不忘故土,常以诗文寄托思乡之情,直到前几年,这位抗日名将以九十多岁的高龄在中国台湾辞世,最终没能重返故乡。
如今,他的女儿王翠凤现在生活在沈阳市的铁西区,现年已经八十五岁了,父亲在辞世前还与她有书信往来。在王铁汉将军的家乡——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许多乡民都知道这位抗日英雄、民族骄子的事迹。
王铁汉,以他“铁汉”之风,在那如磐之夜,拔枪而起、挺身而出,打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打响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向世界昭示: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华民族不可欺!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张自忠(),字荩忱,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1920xx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20xx年投笔从戎。1920xx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张自忠戎马三十余载,竭尽微忱。自抗战事起,命运起落无常。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杨靖宇(1905-1940)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确山人。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1920xx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0xx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xx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0xx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0xx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1920xx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凶手迄今仍苟活人世;特工队的领队叛徒、原抗联1军1师师长程斌于抗战胜利后混入山西省的八路军队伍,并于1950年代初被发现镇压。
赵尚志:1934年3月底,赵尚志邀集十几支义勇军的首领,共同商议成立了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大家选赵尚志为司令。1934年6月28日,珠河反日游击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队伍扩大到450多人。哈东支队成立后,兵分3路,攻打了五常、宾县、方正等县城。三岔河激战两天一夜,歼敌百余。在肖田地,赵尚志率200余骑兵突遭500多日伪军的包围。他沉着指挥部队反击,双方一直激战到晚上。趁夜黑敌疲,他派出精兵携带30余马匹,突出敌人的结合部,敌误认主力突围,急忙尾追,留在原地的我军主力突袭其背后,歼敌130多人,赵尚志率部从容突出重围。
1942年2月12日凌晨,赵尚志在特务刘德山的引诱下,带领小分队去袭击梧桐河伪警察分所途中,被刘开枪击伤。赵尚志回手击毙了刘德山。他命令队员携带文件转移,自己忍着伤痛开枪掩护。最后,赵尚志终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在昏迷中被俘。赵尚志在生命垂危时刻,不吃不喝,怒斥敌人,宁死不屈。2月12日9时,年仅34岁的赵尚志闭上了眼睛。凶狠的敌人把赵尚志的头割下来送到长春请功,把他的躯体扔到松花江的冰窟里…… .
1938年,李老在涟水石湖乡村师范读书。“那是一所很好的学校,但那时日军把它当作了顾祝同(国民党高官)的住宅,投了12枚炸弹,学校就被炸毁了。”当时的校长流着眼泪说:“日本帝国主义破坏了我们的学校,不让大家继续求学,学校明天就解散了,我希望同学们投笔从戎,不做亡国奴,誓死保卫祖国。”听完校长的话,李老第二天就跑回了家,参军了。1938年8月1日,19岁的李根石顺利考进国民党89军117师34旅698团,成为黄埔军校鲁干班军官大队11期的成员。抗战期间,除1940年至1941年在军官学校学习外,其他岁月,他都在战火冲天的战场上度过的。
1942年春天,李根石带领一个营,在现东台市南边的陈家舍和两个小队日军开战。
虽然人数是日军的3倍,但部队的装备很差,在日军强大炮火的轰击下,构筑的工事尽毁,部队伤亡惨重。炮击后,日军步兵发起冲锋。那时,每个战士只有几颗子弹,双方短暂的对射后,日军离阵地越来越近。在军校学习期间,李根石曾拜师学过刀法,每次打仗,都背上一把大刀。面对快到阵地前的日军,他冷静地下命令:全营上刺刀,准备白刃战!”随即拔出大刀与冲到阵地前的日军短兵相接。老人回忆,有10分钟的时间,战场上听不到枪声,只听到兵器的撞击声、敌我双方的呐喊声。后来,增援部队赶到,才把鬼子打跑,部队撤退到东台县城。
同年夏天,有消息传出,驻东台日军最高指挥官达马要下乡“扫荡”。李根石立即向上级请求,带突击队行刺。
上级很快批准,李根石立即组织了一个排,配备了两把捷克式机关枪,每人一把大刀,一支步枪,4颗手榴弹。在广山乡南边的泰东河设伏,哪知鬼子汽艇临时改变航线。
李根石打开地图,准确判断出鬼子汽艇往泰州开了,这中间要经过戴南镇,当时戴南有一个姓卢的铁杆汉奸,手下有100多号人,李老估计日军有可能会在戴南停留。
中午时分,部队在离戴南镇3里的一个小村庄驻扎下来,向镇上派出两名侦察员。下午,侦察员回来报告,鬼子就在镇上。
可谁知,侦察员被尾随,傍晚时,村子被姓卢的汉奸带的100多人和鬼子包围了,幸亏发现及时,部队转移,伤亡不大。
几天后,李根石率部突袭戴南镇,击毙姓卢的汉奸并缴获姓卢的手下1个连的装备。
老李的女儿今年67岁,她告诉记者,中午睡觉时,常听老人在梦中喊:“打!接着打,不做亡国奴!”“鬼子火力太猛,子弹又打光了,警卫员,快,把我的大刀拿来!”
有天半夜,女儿在老人的喊叫声中惊醒,“二连长,快!抢占东边小山头,绝不能让鬼子援兵前进半步!”
老人一个人时经常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曲,于是,当记者提到这首歌时,耳背的老人一下子捕捉到他熟悉的韵律,两眼放光,立即高声唱了起来:“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29军的弟兄们,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前进,冲啊,杀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啊……”
病房里静悄悄的,老人宏亮的歌声在回荡。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 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 的瘦脸 ,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 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他是抗日战场真正的战神,他曾送给侵华日军“前所未有的伤亡与耻辱“,他是唯一敢威胁日军,要把平津一带的日本人杀光的中国将军。
他叫赵登禹,1937年7月28日战死北平南苑。为了纪念他,北京从此有了一条赵登禹路。
同一日,与赵登禹情同兄弟的二十九军中将副军长佟麟阁也战死南苑,于是,又有了一条佟麟阁路。
3年后,原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已升任第三十三集团军中将总司令的张自忠战死襄河,这样,北京有了第三条用人名命名的道路——张自忠路。至今,北京以人名命名的街道,仅此三条。
今陶然亭公园西侧的龙泉胡同,那时有座龙泉寺,以办理慈善教育而着称,旧址即今陶然亭小学。崇敬抗日英烈的老方丈,带领4名僧人,连夜出城在高粱地中寻得将军遗体,抬回龙泉寺装殓。为避开日寇耳目,将灵柩隐藏在寺中8年之久。抗战胜利之后,年仅10岁的赵学芬去龙泉寺祭奠时,老方丈安慰她说:“将军没有走,我常在夜间听到将军喊口令操练士兵。”
因赵登禹生前说过“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这样的誓言,1946年7月28日中山公园公祭大会之后,赵将军灵柩于次日由龙泉寺起灵,运至卢沟桥以东2公里处的西道口山坡上安葬。
1946年11月25日,当时的北平市长何思源(山东菏泽人)签发了《府秘字第729号训令》,将市区三条道路命名为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张自忠路,以纪念抗日英烈。新中国成立后,保留了这三处地名,并沿用至今。
1952年6月11日,经冯玉祥夫人、卫生部长李德全提议,毛泽东主席为赵登禹亲属签发了《北京字第捌拾号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文化大革命期间,赵登禹烈士的墓被红卫兵挖开,欲盗取“金银财宝”,一无所得后,砸墓而去,烈士尸骨无存。
赵登禹赵登禹赵登禹墓于1980年重建于卢沟桥城东关文子山,墓碑正面镌刻着:"抗日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1898-1937)"。
1980年至20xx年,北京市和丰台区政府又三次为赵登禹烈士墓整休扩建和立碑,并列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赵登禹烈士墓,紧临着京广铁路西道口铁路桥,每天迎送着过往的列车,就像仍在守护着北京的大门。
一九三三年三月九日,日军铃木师团在得到热河后,继续尾追我撤退部队,向长城罗文峪口和喜峰口前进。
正当长城各口险象环生的时候,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正奉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在他的部队尚未全部进入察哈尔之时,蒋介石将该部调往喜峰口,增援罗文峪口。此时赵登禹奉命率该旅所辖的二一七、二一八两个团从遵化经三屯营向喜峰口急进防堵,仅一天工夫,跑了一百七十里,在日落前,先敌一步跑到了喜峰口。赵登禹尚未部署完毕,日军第八师团即开始进攻。赵登禹临危不惧,沉着冷静,他把王长海的二一七团派到第一线,抢占喜峰口两翼长城一线,把二一八团和特务营布置在第二线。日寇炮空联合,掩护步兵冲锋,我部利用有利地势,以猛烈的近战火力,迭次歼敌于阵地前。我部战士怀着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抡起大刀,与敌肉搏,迫使敌退一千多公尺。
敌我双方重新整理和部署,相持整整一夜。第二天拂晓日军又开始进攻,先是三架敌机轮番俯冲扫射,轰炸我长城一线和撒河桥之间的二线阵地,而后敌炮又集中火力摧毁我用麻袋堵塞的工事二十多米,第三营营长过家芳率部与敌冲锋部队展严肉搏,官兵伤亡过半。我部阵地虽居高临下,但地形陡峭,增援不易,遂转入预备阵地,与敌对击。这次战斗由于敌炮猛烈,我部官兵伤亡惨重,赵登禹旅长腿部亦中敌弹。他包扎好伤口后,立即在阵地上召集营以上干部会议。赵登禹简要地分析了两日战况后,提出出敌不意,于当夜绕至敌后袭击的方案。他沉痛地说:“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时至。只有不怕牺牲,才能救亡。大家要保持我西北军的优良传统,为先我牺牲的官兵复仇!”与会者经过两昼夜的苦战,均已极度困乏,但听了赵旅长的动员后,顿时振作起来,都纷纷举手,含泪表决心,坚决执行袭敌方案,予敌寇以歼灭性打击。
会后,按战略部署,由一一○旅(旅长王治邦)接替喜峰口正面阵地,赵登禹率一○九旅利用夜间由潘家口、蓝旗等地绕至敌后,袭敌炮兵阵地,战斗打响后,喜峰口正面的一一○旅,立即出击,打通正面,与一○九旅两面夹击敌人。赵登禹命令部队稍事休息,准备夜战,又命王长海团组织一支五百多人的敢死队,为夜袭的先锋队。夜八时,赵登禹率全旅两千人渡过滦河,绕到敌营之后。时届深夜,正当敌寇酣睡之际,我敢死队首先闯入敌营,如天兵而降,抽出红缨大刀,趁月黑风高,逢敌便砍,日军在仓皇中来不及着衣,即作了长城外的无头野鬼。各营战士紧跟敢死队之后,怀着仇恨的烈火,猛杀猛砍。过家芳营士兵首砍敌炮兵大佐于酣梦之中,并取其图囊,搜出日军侵犯我长城一带兵力配备详图。此役,毙敌约三百余,破坏了敌炮十八门,我部亦伤亡二百余人。驻守喜峰口、罗文峪口(刘汝明的一四三师)和义院口(张自忠的三十八师)的其他部队,听到赵登禹旅得胜的喜讯,立即出动,把侵犯的日军杀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同时,商震、关麟征两部,抄敌人后路,也收复了冷口。
二十九军威名自此扬名字内,很多国际友人都认为这次胜利是个奇迹,任何一国军队都无法追及,“中国不会亡”的原因就在于此。日军在退回承德后追悼阵亡将士时宣称,这是日本军侵华以来,“前所未有的伤亡与耻辱。”国民政府向宋哲元军长、刘汝明副军长(兼一四三师师长)、秦德纯参谋长和赵登禹旅长等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
一九三五年,一三二师驻防北平南苑,所属二一七团驻十四营房,其第一营负责监视敌人的武器库。库内有日军飞机并驻有日军一个排。日寇恃强,不准我军民通过该地,引起一营官兵的义愤。赵登禹师长得知即派一个连包围日寇机库,不许日军出入,经过几次谈判,直至日寇守军排长道歉,保证不再发生无理阻拦军民通过始止。
一九三六年夏,第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宣介溪先生突然被日本人抓去。
赵登禹、冯治安(三十六师师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刘汝明(一四三师师长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等在北平住所议论:“日本鬼子竟敢擅自抓我们的高级将领,对我们侮辱太甚,不能示弱甘休。”于是将负责中日传话的陈某(亲日派)叫来,问明情况。陈某说,日本人说宣主任是中央派来的,是给中央打报告的……冯治安当即反驳说:“他(指宣)是中央派的,我们哪个不是中央派来的?他向中央打报告,我们不也是向中央打报告吗?竟敢擅自抓我们的高级将领,真是岂有此理!”
赵登禹愤怒地对陈某说:“限你们两个小时以内,好好地把入送回。超过时限,我们就干啦!先把平津一带的日本人杀光再说!”冯治安和赵登禹都气愤地拿起电话向部下发布命令,冯命他的参谋长,赵令他的副师长,命令驻平津一带的部队,两小时内完成作战准备,待命行动。此时,陈某被吓得脸色苍白、呆若木鸡,竟不知所措。刘汝明对陈说:“你马上去和日本人交涉!”陈仓皇地去找日本人,不久,日本人将宣介溪送回,并向二十九军表示,此次抓人纯系误会,还假惺惺地道了歉。
她是全国惟一一名锡伯族女地下工作者和抗联女团政委,她的抗日壮举虽然在历史档案中尘封了88年,可时至今日,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党史部门的历史文献中,仍能看到有关她的抗日英雄事迹。她就是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镇盘古台锡伯族村女青年——关玉梅。
“在日伪时期,关玉梅秘密地来到了中共满洲省委。从此改名为李芳,在陈为人、刘少奇等人领导下,与日伪当局和日寇进行殊死斗争。”《锡伯族民间故事书》的编写者王兴华向记者介绍他在锡伯族村采访挖掘民间故事时的意外收获——“李芳”的抗日传奇故事。
1920xx年8月1日上午,一对衣着整洁的年轻夫妇,乘坐列车来到了当时被日本殖民者控制的沈阳南站。男的是中共满洲团省委书记饶漱石,女的就是李芳。
饶漱石手提皮箱走在前面,李芳怀抱着孩子紧跟在后面。两个人假扮夫妻,像是去外地旅行。不一会儿,一列客车进站了。饶漱石和李芳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出检票口,直奔沈阳南站广场前一家最大的旅馆“悦来客栈”。进了客栈,二人包租了一个临街的房间住了下来。
傍晚,中共满洲省委地下党员孟坚和于培珍也假扮夫妻拎着两个礼品盒,以探望亲属的名义来到“悦来客栈”与饶漱石和李芳接头。四人见面后,孟坚迅速打开礼品盒,从里面拿出几摞传单交给了李芳。为防止外人怀疑,四人故意在房间多聊了一会儿,然后孟坚和饶漱石离开了旅馆。
晚上8点多钟,天已大黑,又一列客车驶进了沈阳南站。下车的旅客蜂拥走出检票口,“悦来客栈”是他们进入市中心的必经之路。李芳和于培珍看准时机,趁着过往行人拥挤混乱之时,迅速推开旅馆的临街窗户,把几摞传单撒了下去。一张张传单在空中漫天飞舞,很快就飘落在大街上过往的人群中。人们捡起传单,边走边看。此时,日本宪兵突然发现了传单,十分恼火,立即把旅馆包围起来,然后对每个房间进行搜查。李芳见敌人监视严密,一时无法脱身,机警地对于培珍说:“一会儿敌人来搜查时,你就管我叫嫂子,就说俺俩来奉天串门。”说完,和于培珍又说又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待在屋里逗孩子玩。
日本宪兵和警察推开房门,一看屋里只有两个女人带着一个小孩,大声问道:“刚才你们往楼下扔东西没有?”李芳镇定自若地说:“我们是来住店的,啥也没扔。”所有的房间都搜查过了,没有发现任何线索和疑点。日本宪兵和警察还是不死心,他们又把各房间的旅客全部赶到了一起,开始用手去摸每个人的心窝。敌人幼稚地认为,如果谁害怕,心跳得厉害,传单就是谁撒的。
男旅客一个个都被摸过了,只剩下李芳和于培珍两个女旅客没摸了。就在日本宪兵要去摸李芳和于培珍的心窝时,有个警察漫不经心地说:“女的就算了,别摸啦,你们一摸,她们就更害怕了,哪有不心跳的?”日本宪兵一听,犹豫了一下,还要去摸。正在敌人迟疑不决时,李芳故意拧了一把孩子的屁股,孩子疼得哇哇大哭起来。引路的客栈茶房见此情景,连忙对日本宪兵说:“这两个女人带着孩子,不会干这种事儿吧。”日本宪兵一听,仔细地打量了李芳和于培珍两眼,操着生硬的中国话说:“是的!女人的不敢。”说完,转身走开了。李芳和于培珍一看当时的情况,如果立即走开,很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于是在旅馆住了一宿。
第二天一大早,李芳洗完脸后,故意把洗过的手绢晾在了窗户上。地下交通员苏炳皎来到“悦来客栈”楼下,看到李芳和于培珍发出了“平安无事”的暗号,迅速把他们接回了团省委机关。
1936年,李芳来到抗日名将周保中领导的东北抗联二军二师四团担任团政委。为补充部队弹药,她和团长侯国忠带领部队成功地偷袭了日军的军火库。
一天深夜,李芳和侯国忠带领四团指战员,来到了敌人的弹药库铁丝网外面。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两名抗联战士干净利落地干掉了敌人的哨兵,然后剪断了铁丝网。就在两名抗联战士刚刚钻过铁丝网时,岗楼上的探照灯射了过来。敌人发现抗联战士后,立刻开枪射击,双方随即交火。此时,李芳和侯国忠一看,偷袭被敌人发现了,两个人一商量,只好果断决定:对敌人进行强攻,一场恶战马上展开。驻扎在弹药库的日军发现有人偷袭后,拼命死守,负隅顽抗,战斗异常激烈,久攻不下。侯国忠当机立断,组织了一支敢死队,亲自带领敢死队再次进攻,李芳组织火力在后面掩护。
谁知敢死队刚刚进入铁丝网,冲在前面的侯国忠和两名夹着炸药包的战士就中弹倒地,身负重伤。见此情景,李芳果断命令敢死队马上撤回。此时,四团已牺牲了20多名战士。侯国忠负伤后,李芳开始组织新一轮进攻。
为了炸掉敌人的弹药库,在进攻之前,李芳大声鼓舞抗联战士:“同志们!今天不炸掉敌人的弹药库决不罢休。否则,我们对不起死去的战友。”说完,重新组织好火力,命令冯连长带领七连战士从左侧进攻,自己带领六连从右侧猛攻。只见李芳端起一挺轻机枪,一边跑一边高喊:“同志们!冲啊!给我狠狠地打!”在抗联四团指战员左右两股强大的火力压制下,敌人的第三次防守终于被打退了。
李芳带领战士们冲进弹药库,一人扛起一箱弹药,飞快地撤离了弹药库。见李芳等人扛着弹药箱已经安全撤离,在后面负责断后的几名抗联战士,点燃炸药包,迅速撤了出来。
“轰轰”“轰轰”……连续的爆炸声响彻山林,敌人的弹药库转眼之间变成一片火海。炸完弹药库,看着逃跑的一部分残余敌人,李芳立即组织部队乘胜追击。就在这时,师部向四团发来电报,明确指示:“敌人正在增派援兵,不许恋战,立即转移。”李芳看完电报,立即命令部队停止追击。然后,带领战士抬起伤员,扛起武器弹药迅速向山里撤离。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
1941年9月25日,日军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决定将连队主力和干部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当手榴弹、子弹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
文中这样一个片断令我最感动: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声。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他们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觉,我心中耸立起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镌刻着狼牙山五壮士的名字: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这五位英雄。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
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
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大家好: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有一位可爱可敬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雨来。雨来的的家住在还乡河上的芦花村,雨来最喜欢到还乡河里游水玩,雨来仰浮的本领,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能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12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把雨来送进了夜校,雨来学习的第一课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家里就剩下雨来一个人,他趴在炕上看书,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来刚要往外跑,进来一个人,原来是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开,跳进洞里,对雨来说:"快!把缸搬回原来地方。你就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雨来使尽气力,终于把缸挪回到原地。这时,十几个鬼子端着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抓住了雨来。
炕沿上坐着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假装温和地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扁鼻子军官伸手往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那个人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用力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使劲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的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雨来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爬了出来,大家都说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大家来到还乡河边,突然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雨来虽然年纪小,却非常痛恨鬼子,积极帮助八路军抗战,我们这些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孩子们要永远记着他,学习他的英雄行为和爱国精神,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我们的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行唐出过一个远近闻名的少年英雄,名叫张六子,1929年出生在上方村的农民家庭。人们都把他称做“行唐的王二小”。上方村是重要游击区,张六子经常听大人们讲那些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员痛杀敌寇的故事,英雄的事迹在幼小的心里悄悄点燃了战斗的火焰。当村里成立儿童团的时候,张六子立马就报名参加了。他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站岗、放哨、查路条,传送文件和情报,每一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张六子由此被任命为村里儿童团的组织委员。
一九四三年正月初三,人们还正沉浸在过年的气氛时,日本鬼子发动突然袭击,天还不亮就包围了上方村。张六子不顾自身安危,忙着招呼乡亲们转移,最终自己却没有逃脱,很快被鬼子和汉奸抓住了。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爸爸老赵是民兵连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个"小羊倌",也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一天,平川炮楼的敌人出来抢粮,村里的人看到海娃拉倒了"新闻树",都纷纷退到山上去。海娃正赶着羊向山里走,溘然遇到他爸爸,海娃的爸爸老赵获得了炮楼里自己人递出来的新闻--炮楼里只剩下"猫眼司令官"和几个看家的日军、伪军。
老赵拿出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和一封信,要海娃送到三王村交给八路军张连长,叫张连长赶忙带队伍去攻打炮楼。海娃看到信上插著三根鸡毛,知道是十分紧要的事,就已放羊做掩护,携信立刻上路。没想到在山沟里就遇到了敌人的队伍。海娃情急智生,把鸡毛信牢牢绑在头羊的尾巴上。敌人看中了海娃的羊群,还强迫海娃给他们带路。为了老羊头尾巴下的鸡毛信,一起上海娃忍受着日军伪军的打骂。太阳下山了,敌人的队伍开进了平西庄,四处开枪,翻缸倒罐搜粮食。晚上,伪军怕海娃逃走,把他推到屋子最里边一个墙角睡。过了午夜,海娃跨过睡的象死猪的敌人,逃出门来,取出鸡毛信,溜出了村子。可是在路上却觉察鸡毛信不见了,于是海娃又转头去找。在村口海娃找到了鸡毛信,但却被伪军给抓到了。伪军强迫海娃带路到龙门村去。海娃把敌人带到一条山路上,敌人的骡马不能爬陡峭山坡,海娃越走越快,来到了山腰。敌人觉察走错了路,开枪打伤了海娃。海娃忍痛跑到山顶,倒在地上。危急时刻,张连长泛起了,一场猛烈的战斗,日军和伪军所有被祛除,海娃也得救了。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张连长立刻率领队伍攻下了炮楼,生擒了"猫眼司令"。海娃回到了龙门村,他比以前更勇敢更小心的站在山头巡查。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抗日英雄故事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抗日英雄故事读后感(一)
今天,我认真地阅读了《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是个放牛郎,在一次日本鬼子扫荡时,为了保护乡亲们,他不顾个人安危,把日本鬼子引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最后八路军把所有的鬼子消灭了,而英雄王二小却被鬼子残酷地杀害了。
读完后,我被王二小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王二小机智勇敢,在貌似强大、凶狠的敌人面前临危不惧,沉着应对;他为了防止日本鬼子危胁到乡亲们的安全,不顾个人安危,设计引鬼子进入了八路军的包围圈,最后光荣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要学习英雄王二小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坚决不当逃兵,努力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我还要学习英雄王二小牺牲自我、保护他人的无私精神,热爱我们的班集体,维护我们班级的荣誉,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协助老师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会永远都一帆风顺,我们会在挫折中慢慢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更要加倍珍惜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努力把幸福和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抗日英雄故事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这则抗日小故事,课文写了雨来掩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护革命战士并且与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雨来从小受到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爱国教育,所以会有后来的抗日英雄事迹。
文中“把鬼子领进地雷阵”“巧计护送八路军”“夜送鸡毛信”使我深受感动。年纪幼小的雨来可以为了国家,人民冒着死的危险,他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小雨来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世人心中。
然而,在那个烽火冲天,硝烟弥漫的时代,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国家,人民,使爱国志士死伤无数,他们多么可恶,可恨啊!同样在一片蓝天下,同样的一片沃土上,同样受着相同的教育,怎么有这么大的差别。
虽然雨来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但是他能认真发奋读书,雨来勤奋学习是为了精忠报国,我们发奋学习也是为了报效祖国,我要向雨来那样,更加发奋努力,不妄费了先烈的鲜血和生命,建设伟大的祖国。
雨来,你的事迹如石上的刻字,永远铭记与人民心中。抗日英雄故事读后感(三)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是我最敬佩的女英雄之一。她勇敢的与敌人作斗争,她为了祖国,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敬佩赵一曼有两点。其一是:她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审问,她斩钉截铁的回答,面无惧色。当敌人残酷地拷打她,使她遍体鳞伤,可她始终没有吐露一点抗日联军的情况。联想到我自己,平时胆子那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么小,将来怎么能干大事?比起女英雄赵一曼的勇敢、坚强我真是羞死了。
我敬佩女英雄赵一曼的另一点是:他自己身在环境恶劣的的监狱里还不忘记宣传革命道理。她把监狱里的护士、看守都作为自己宣传教育的对象,向她们讲抗日爱国的道理。在他的言行感染下,深深地感动了护士和看守,居然把她们也争取过来站在赵一曼一边,并帮她做事。
女英雄赵一曼,是我最感动的人,因为她勇敢无畏,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更更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赵一曼虽然早已牺牲了,但是她那关辉的形象和英勇的事迹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激励我们少年儿童要继承革命传统,要热爱祖国,热爱党。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我们永远怀念你!,希望能帮助您!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抗日英雄读后感500字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抗日英雄读后感500字(一)
今天,我读了《抗日英雄小故事》,看了中间的一个个英雄小故事,不禁让我十分钦佩这些英雄们。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故事就是“后方战场的巾帼英雄茅丽瑛”。在上海第十二中学(原启秀女中)校园里树立着一位巾帼豪杰的塑像,这位女英雄就是茅丽瑛烈士。茅丽瑛是浙江杭州人。1931年进入上海海关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任上海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她不顾日伪特务的威胁,组织募捐活动,将募集到的钱款物资支援四军等抗日部队。1939年5月下旬,上级党组织要求茅丽瑛为新四军募集一批棉衣和钱款,同时为难民募集救济款。在茅丽瑛和同伴们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各界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掀起了捐物捐款的热潮。筹集到的资金很快被转交给新四军驻沪办事处和难民救济协会。就在茅丽瑛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义卖活动的时候,她的母亲突然病危住进了医院。身担重任的茅丽瑛无暇照料老人家,就是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每能尽上一份孝心。办完母亲的丧事,她又很快的投入到抗日爱国募捐活动中,抗日物资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她的行动终于激怒了日寇,在义卖期间收到了一封附有子弹的恐吓信,但茅丽瑛毫不畏惧,丝毫没有退缩,她坚定的表示要为“义卖而生、为义卖而死”。1939年12月12日晚,这个被日寇认为是后方战场上的“祸患”。在开会下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楼时,遭到日伪特务的谋杀,年仅29岁。上海解放后,陈毅市长为茅丽瑛烈士亲笔提了挽词:“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光荣的,人民永远纪念她!” 茅丽瑛受到敌人的威胁,仍不畏惧。还仍然让人民们积极的募捐 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新世界的学生们学习的。特别是一些小宠儿,家中的掌上明珠,更要学习茅丽瑛的精神。在我们完成一件事时,不能因为遇到了一点点挫折和困难或者遭到了别人的反对而就放弃了,半途而废了。这时想一想茅丽瑛,她即使遭到了日伪特务的威胁,也毫不害怕,想退缩,继续带领大家向新四军和难民募捐。而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遭到了别人的反对,怎么就可以退缩了呢? 让我们好好学习茅丽瑛,做一名新世界的好少年。抗日英雄读后感500字(二)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同时也在硝烟中塑造这一个个英雄,那战火纷飞的故事感动着每一个人。杨来西的故事也是其中一个。
在星期X,我读了这篇课文。课文是讲:1942年10月,日寇对我三北地区进行大扫荡,并加强汉奸特务对我军进行侦查。结果在慈溪市,杨来西不幸遇到了几个便衣汉奸,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中,杨来西不愿说出我军秘密,光荣的牺牲了。
读完课文,我心中热血澎湃,内心充满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对那些日寇充满了仇恨。这是我才明白,当年众多英雄中不仅有小英雄还有老英雄。他们是经过千辛万苦,泪与血的奋斗才换来改革后的今天。也许我们不能如那些小英雄一样,加入战斗。但是我可以用自己优异的成绩,换来对他们的敬重之情。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如今生活在幸福生活的我们,只有珍惜生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好好学习,也来回报祖国。这才是对我们革命先烈最好的回报。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万岁。“这是当年革命先烈的口号,也是我们现在必须铭记的一句话。抗日英雄读后感500字(三)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英雄事迹: 十三岁的小兵张嘎离开自己的亲人,到白洋淀当小八路。他用自己的智慧,智斗可恶的日本法西斯。他机灵勇敢、胸怀大志。有一颗善良的心。我非常敬佩他。别看他长得虎头虎脑的,其实他是一个机灵勇敢的抗日小英雄。他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怎么去当抗日英雄呢?这个问题使我深深陷入 了沉思。
张嘎的童年与我们的童年是一样的,大家的童年都是充满了快乐与欢笑,张嘎的微笑是因为某次战斗胜利,而我们的微笑并不是因为某次战斗胜利啊!特别是本书的第十八章,更清晰生动地表现出了张嘎的机灵勇敢。张嘎在“红眼儿”面前装疯,说自己要抽烟,“红眼儿”才不把他当成回事,把一根抽过的烟头给他,“红眼儿”哪想到张嘎竟敢把烟头放进“太君”的口袋里,弄得自己差点被肥田一郎吊梁烧死。你说张嘎可爱不?
读完张嘎的故事,我再回头想想自己,我与张嘎的距离实在拉得太大了。张嘎敢于做一些不太可能成功的事。而我却恰恰相反,一天晚上,我做完作业已经九点多了,可妈妈还要我做家务。我想:明天还要值日呢!于是我睡觉去了,现在我一想起这件事情,我就感到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羞愧。
小兵张嘎的故事永远值得我们怀念,他的性格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希望能帮助您!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当我们凝视着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我们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炮火纷飞的岁月。在祖国危急存亡的时刻,为了祖国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战火中出生入死,监牢里坚贞不屈,刑场上大义凛然。他们用生命,用热血,换来了华夏民族的新生,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今天,我演讲的故事的题目是:“宁死也不做俘虏”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滨公园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白色群雕,群雕雕刻的是八名神情各异的女战士,它再现了中国抗战史上悲壮的一幕。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四、五军为摆脱困境被迫向西转移。队伍中,有第五军妇女团,当时,任妇女团指导员的冷云,为了革命事业,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孩子,强忍悲痛,随部队西征。
1938年十月的一天,部队撤退到了乌斯浑河边,部队决定晚上就在岸边休息,第二天清晨再过河。很快,战士们在篝火旁睡熟了。但他们没有想到,篝火暴露了目标。特务把消息报告给了日本人,后半夜,日本人纠集了一千多日伪军,把抗联战士包围了。
第二天拂晓,日伪军开始向抗联战士发起进攻。妇女团的宿营地离大部队比较远,冷云听到枪声后马上命令女战士们卧倒,所以,敌人并没有发现她们,而是直接向大部队逼近。
在这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们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伪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最终,抗联主力部队顺利突出重围。尽管抗联主力部队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八名女战士,但终因日军火力强大而未能成功。
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在背水作战、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冷云坚定地队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折断枪支,高唱着《《国际歌》》,挽臂走入波涛滚滚的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他们中年龄最大的25岁,最小的才13岁。
“八女投江”的悲烈壮举,令敌人震撼。日军指挥官连声哀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正是因为中国人民具有“八女投江”这样英勇不屈的气节,我们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环境里。我们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好少年。
抗日英雄事迹演讲稿
情参与,每个教师都经历了困惑、思索、辛劳,但最终是现在发自内心的喜悦。因为,在课改过程中,我们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见证了学生每一天的进步与成长。
课改之初,不敢放手,预习指导不力,无限茫然。张校长,郝主任亲上示范课,万校长率中心校领导数次深入课堂,悉心指导,使我快速领会高效课堂的内涵——充分信任学生,放手学生。是啊,爱学生就应该给他们时间与空间。结合我们学校双课型五环节学习流程,我精心设计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预习。遵照语言学规律,英语课听说领先,读写在后。展示课上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评价。吃饭时,我在思考;睡觉前,我又反思。就连好多个梦都是我的学生,我的课堂。一次次的英语组研讨,一个个不眠之夜的理论学习……我经历着辛苦,我也体验着收获。学生展示时不再拘束了,他们的质疑更有深度了,连平时最不善言辞的张亮同学也参与了,我的高效课堂也越来越活而有序了……从口语风暴到重难点精讲,从精彩的情景剧到逻辑严密的小写作……同学们个个快乐参与,小组合作井然有序。自创情景剧这一环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极大提高,学生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课堂,每节课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每个学生都会有超出寻常的意外之举。口语风暴现在也成为我们英语课的范文。
如今,走进我的高效课堂,生静则深思,动则人声鼎沸。我的一 1 个手势,喧哗声戛然而止。简要导入之后,同学们走上展示舞台:“我认为…..我发现……我知道……我有疑问……我来补充……”。有自信得体地讲解,有苦思冥想的困惑,有充满期盼的翘首,有豁然开朗的峰回路转……一个个表情丰富的脸庞,一颗颗个性张扬的心灵。这不是可以伪装的天真,这不是可以模仿的真诚……走进万仓老师的历史课,秦始皇功过辩论,双方学生对其多元思考,同学们各抒己见,争峰相对。郝主任政治课,或小品抨击时世弊病,或模拟采访聚焦人间真情。形式多样,各有千秋。学科之间互相融合,情感教育处处渗透。我震憾,这哪里是以往我们总也感叹教不会的笨孩子呀?这分明是一群有着丰富内涵,有着无限潜力,前途不可限量的中华民族的希望。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我要说,给学生展示空间,他们会梦飞蓝天。
当前,教改理念已在我们城郊扎根生长。改革的号角高亢嘹亮,我们城郊已昂首阔步在路上。万校长亲率东征一号给我们再次指明方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义不容辞担当起课改的重任。让我们再解放思想,让自由的课堂拓展学生思维,让思维的延伸塑造高效课堂的传奇。我相信,有我们痴心教改的各位领导,有我们无私奉献的众位老师,我们的教育必将成为学生幸福快乐的源泉,我们的高效课堂必将成就我们的梦想。
谢谢大家!
“我与课改同行”演讲稿 课改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给大家演讲的是我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感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懂得了很多,学会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有成功,也又失败;有欢喜,也有烦恼;有沮丧,更有反思。但更多的是欣慰!新课程改革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教育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在课改中,孩子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了,他们爱表现了,敢想了,敢说了,敢于挑战了,善于发现、解决问题了,各方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个性也得到了张扬,在我的教学工作中处处体现着这些变化。
新课程改革提倡要合作学习,而“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就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如何选择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现在我就简单说说我是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进行教学的。首先,我按成绩好坏、男女搭配、性格互补、能力高低进行了分组,4人一组,每组中有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员,成绩好、能力强的做组长,其他成员是各司其职。第一范文
比如,在讲《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划出巨人斥责孩子们的句子,并在小组中交流朗读,体会巨人在说这些话时的心理、神态。然后我们班以小组形式展开了讨论,我也走进学生当中,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讨论,但还有个别同学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我适时对他们进行了引导,激发了他们发言的欲望。在小组汇报时,我教导学生要尊重别人,不管是否同意别人的意见,都要等着发言人发言完毕,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第一小
3 组汇报时,我发现有些同学已经摩拳擦掌、蠢蠢欲动。一等发言员发言完毕,他们就迫不及待的举手发言,进行补充。当问到谁愿意第一个上台来表演巨人时,有些学生还显得有点腼腆,但当我大大表扬了第一位上台表演的同学,再问到有哪位同学相信自己比他表演的更好时,同学们都热情高涨、争先恐后的举手要上台进行表演,他们个个都表演的那么生动、形象,巨人的性格被他们演绎的淋漓尽致,他们也从中懂得了快乐是需要和别人分享的,我也对他们每一位表演者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肯定与赞扬。
在知识落实方面,我按成绩成立了“一帮一”学习活动小组,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使学生的知识充分得到了巩固。另外,我还经常进行小测验来检验他们的学习情况。在上课后的前五分钟,听写他们几个生,几个好词或者是一首诗,做到了“每日一小考”。从而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更快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要为学生护好航、掌好舵,为了使学生达到全面的发展,在今后,我将会更加努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 课改演讲稿(4)《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课改共成长》。
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教师我参加工作已经十年了,新课程改革的4 实施也已经近十年了,回顾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历程,有艰辛与挫折,也有欢笑与成功。课改让我学会了正视自我,反思自我,实践自我。
刚接触,觉得课改很大是专家们研究的事儿;又觉得课改很小,小到跟自己无关。我甚至都没认真思考过:课改要改什么?为什么要课改?如何改?次数不多的课改精神下的理论学习、公开课教学也都是支差应付,流于形式。随着课改的推进,渐渐知道课改的必要性,但仍是被动的。把自己的不思上进归功于客观环境的不成熟,其实更主要的是没有潜下心来去思考,实践。
当自己精心准备的公开课被指出:师生定位不准,教师不敢放手,没有体现学生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与评价;教法与学法陈旧,没有体现课改精神;.....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我才深切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与浅薄。我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正视课改,唯有潜下心来切切实实加强理论学习,接受课改的洗礼,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重新给自己定位。
此后的教学中,我进行经常性的反思,找出与课改要求的差距,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一次次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更加明确了课改的要求与方向,领悟了课改的内涵与精神,体验到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魅力,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谦虚审慎的钻研态度,为我树立了榜样。对照专家的指引,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点滴的进步给了我前进的动力。看着一只只举得直直的小手,一张张渴求展示自我、稚气而自信的脸,听着一个个出人意料、富有个性的见解,感受着一
5 次次惊喜与欣慰。我真正体会到是课改给课堂注入了生机,给学生注入了活力。当我与孩子们,我的同事们与孩子们,沉浸在课改的快乐中,沐浴着课改的阳光成长时,我终于明白了:课改气氛与环境的形成,不是靠学校与领导的指挥棒,而要靠我们自己的实践,我们一线教师才是课改实施的关键。
改变固步自封、陈规陋习不是件一帆风顺的事,但是做事就怕你用了心,只要用心去探索,主动去尝试,就一定会有成效。课改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成长不是一时的冲动与激情,而是一种不懈的努力,需要我们去坚持。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正视课改,坚持课改,让课堂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我们与学生共成长的舞台。让我们高扬课改的风帆,与孩子们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一同体验创新的乐趣,一起用爱编织理想和希望,共同迎接并享受课改带来的和睦、蓬勃的春天!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抗震救灾小英雄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你们还记得吗,5月12日,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在地震发生后,灾区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救灾事迹.张春玲,13岁,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石坎小学六年级学生。3岁时的一次意外,让她面部重度毁容,左手截肢,右手五根手指每根均只剩两节。在这次四川地震灾难发生之时,她不顾自己重度伤残之躯三次冒死返身救同学。获救的同学哽咽地称赞她是“美丽的小天使”。日前,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评选表彰一批“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中,小春玲也是英雄少年的候选人之一。
地震发生时,正在宿舍里午休的张春玲和同学们被剧烈的摇晃惊醒,“地震了,大家快跑!”一声喊叫让宿舍炸开了锅,大家慌忙跳下床向外冲去。由于房间就在一楼,张春玲很快跑到了200米外的麦田里。这时,刚刚站稳脚跟的她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宿舍楼第三层重重地垮塌下来,烟尘顿时弥漫了校园上空。
“救命啊,救命啊??”喘息未定的张春玲循声望去,发现同学苏小琴正被砖石压住,动弹不得。没有犹豫,张春玲踩着晃动的大地,趔趄着向苏小琴奔去。对于右手只剩下两根关节的张春玲来说,压在伙伴身上的石块像有千金重,倔强的小春玲就跪在地上用肩头顶开石块。随后,张春玲又咬紧牙关背起脚被砸断的苏小琴,跑回空旷的麦田。
1 救人心切的张春玲安顿好苏小琴后,冒着生命危险再次向垮塌的楼房冲去,一个被乱石砸伤的小男孩正在那里挣扎,当张春玲精疲力尽地把小男孩背到安全地带时,同班的杜艳梅又在废墟中向她呼救。
这时的宿舍楼已岌岌可危,随时有整体坍塌的危险。冲进去,等待张春玲的就是生死未卜的命运。在险境面前,被钢筋瓦砾无数次划伤的张春玲再次迈开脚步,为救同伴她要豁出性命搏上一搏。在遍地狼藉的危楼内,张春玲顺着杜艳梅的哭声找到了她。张春玲一边安慰杜艳梅,一边和赶来的老师一起将挤在两块预制板中间的杜艳梅抬出。
晚上,同学们被转移到教学楼后面的空地上,其中的20多个受伤同学急需照料。老师人手不够用,懂事的张春玲就主动组织了10多个年纪大些的同学,和乡上赶来的赤脚医生一起给同学们喂药、喂水,细心的她还从学校食堂的废墟里挖出粮食,并找来一口锅为同学们熬起了稀饭。看到有的同学哭泣,13岁的张春玲像大人一样安慰起他们来,还掏出纸笔,给温家宝爷爷写了封求救信,然后念给大家听。同学们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第3天,当救援部队翻山越岭徒步来到南坝镇石坎乡时,又累又饿的救人小英雄张春玲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地。
张春玲的这种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
抗日战争xx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教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很快乐为大家讲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故事,那就是《小兵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上,有个村庄叫“鬼不灵”。村上有个孩子叫张嘎,他一心想当八路,想缴一把真枪,有一位在他家养伤的八路老钟还特地为嘎子削了一把木头枪。
张嘎只有一个惟一的亲人——奶奶,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着八路军,生活虽然艰辛,却充满着幸福。但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们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啊!突然之间,他变成一个家破人亡的孤儿了!但是,张嘎是个勇敢坚强的孩子,失去亲人的悲痛没有使他消沉,敌人锋利的刺刀更不能使他屈服;相反,在他幼小的心里燃起了炽烈的复仇之火,一定要为奶奶报仇,要救出老钟叔!而且他要实现自己向往已久的理想——像老钟叔那样,当一个勇敢而又机智的侦察员,狠狠地打击敌人。
在中秋前夕,我们部队的大批药品要在指定时间路过白洋淀。
有个日本鬼子叫龟田,他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奸细石磊将区队八路的药品一网打尽,鬼子的计谋被嘎子无意中发现,以嘎子为首的孩子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配合区队八路使药品顺利过境,并一举歼灭这伙小日本鬼子。在战斗中,嘎子还真缴获了一把真枪。
张嘎是个心爱的孩子,他勇敢坚强,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表现出威武不屈的精神。当老满父子为掩护他而遭受伪军的毒打时,他敢于卑躬屈膝地挺身而出,并且沉着有力地告诉敌人:“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跟他们没有关系!”当他被敌人关在炮楼里进行拷问时,他敢于勇猛地咬着敌人执着皮鞭的魔手……
1 / 2
同学们,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心爱、坚强不屈,不到达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从嘎子身上,反映出了他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也同样可以把他的精神运用于现在的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困难勇于克制,不怕挑战,不怕挫折。
同学们,在战争年代,小小年纪的嘎子就不怕牺牲,打鬼子。
而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代,更应该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建设祖国。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将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那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奉献给我们的祖国。
我的故事讲完了,xx大家!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