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范文合集6篇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该怎么写呢?在写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是范文网会员投稿的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的最新文章,供大家参考。
某月某日,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组织开展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巡讲活动,省委宣传部、省记协组织我省各新闻单位和青海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在各自分会场认真收看,并进行了学习讨论。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战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宣传部和省记协精心安排我省广大新闻工作者收看网络直播,把此次活动作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开展人员大培训岗位大练兵的重要举措。
在“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巡讲活动中,来自全国14家媒体的14名记者围绕《一家人一面旗》《为了心中的八步沙》《迟到十年的拼图》等不同主题,真情讲述一个个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好故事。一个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故事,展现了新时代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和“走转改”活动的丰硕成果,展现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断增强“四力”、践行“四向四做”,争当让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通过收看网络直播,大家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记录者,好记者们的故事既动听又感人,深刻诠释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内涵。大家纷纷表示,要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责任,在新闻采编实践中坚定信仰,锻造过硬素质、过硬本领、过硬作风,产生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好新闻,用自己的坚守和使命,讲好青海故事,传播青海好声音。
这世上写故事的人千千万万,作家、导演甚至是艺术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述说着不同的故事。有的故事通过文字来记录,有的故事通过影像来述说,有的故事通过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来呈现。那么,记者这类故事讲述者,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想,这应该从新闻本质的特征上寻找答案,那就是——真实性。不同于作家的文字、艺术家的画笔,记者通过真实的事实来讲述这个时代中你我的故事。
有人为博眼球,故意使用血腥暴力猎奇的内容去迎合读者的窥探欲;有人为取利益,字里行间煽动情绪,挑起纷争,掩埋真相;有人打着记者的名义,搜寻公司的黑料,上门勒索敲诈;有人仗着自媒体的称号,在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里撕扯,批量制造只输出观点不顾事实的流量爆款文章。在今天这样的后真相时代,受众最看重的似乎是情绪的宣泄,而非事实的澄清。记者千辛万苦做出的调查报道,可能阅读的人寥寥无几。在市场和经济利益的双重压榨之下,站在新闻道德的十字路口,记者面临着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
在“好记者讲好故事”——某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中,众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用他们的故事,回答了新的时代环境下记者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回答了应该如何坚守新闻理想的问题,为奋战在一线或是即将踏入新闻行业的媒体人指明了方向。
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但是在我看来,能打动人心的故事就是好故事。不管是宏大如见证中国奇迹的故事,还是坚守如一棵树到一片林的转变的故事;无论是信仰如英雄连队的传承的故事,还是忠诚如一家人世代守护祖国边境线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不是从“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展现大时代”。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时代和国家是由一个又一个平凡的人组成的,展现他们身上的故事,也是从侧面反映时代和国家的变化与特征。
挖掘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故事,真实地记录和描写,自能准确地击中读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没有人喜欢冷冰冰地说教,也没有人喜欢夸大其词的宣传和不顾实际的赞美。许多新闻想要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树立正面的榜样,但是由于“假大空”的溢美之词,将人物包装成了“纸片人”,干瘪空洞没有血肉,反而弄巧成拙。一个好故事,应该以真实的事实为骨架,以独特的精神为神韵,以和人民的联系为经脉,惟其如此,才拥有打动人心的可能。
一个好故事的背后,包含着一个好记者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好记者写出的并不都是好故事,但是一个好故事必定由一个好记者写成。一个好记者,他应该是忠实地陈述事实,警惕地探索真相,温暖地传递价值。同时,好记者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去记录历史车轮的轨迹;更应该是故事的挖掘者,去洞察人性的幽微与丰富。
也许,探寻真相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和危险,暗访记者每一次深夜尾随都是和不法分子斗智斗勇的较量,驻外记者亲历纷飞的战火,死亡就在一米开外;也许,采访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高原上到故事主人公的家的路走了四天,暴风雪让车无法开动,他们扛着摄像设备冒着风雪走了十几个小时。
一个好记者,总是想着离现场近一些,再近一些,“人民的关注在哪里,我们的舆论阵地就在哪里”;一个好记者,总是心系人民,扎根土地,“只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记录一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的故事”;一个好记者,总是不忘自己的使命,不忘党和人民的嘱托,“‘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媒体人的职责使命,也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初心”。
作为一个新闻人,我们理应具有大格局。借用百年前理学家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也可以看作是媒体人的新闻理想和追求的写照。
周四下午,我们集体观看了“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视频,受益良多。我深知,要做一名好记者就要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一名好记者不光要讲好故事,还有恪守职业操守,进一步增强社会学责任感。在视频中,这些记者们通过照片和演讲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故事触动心灵,演讲引发共鸣,大家为正能量而热血沸腾,为捍卫共同的价值观而热泪盈眶,为记录这伟大的的时代而心潮澎湃。
《好记者讲好故事》每一位记者所亲历的故事,感人、亲切而有生动。每一个朴实无华的故事,犹如都化作了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房。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泽仁拉姆记者所讲述的卓嘎和央宗一家的故事。两代人五十年如一日,坚持守护着脚下这片边疆国土,不畏惧大自然的狂风暴雪,也不畏惧邻国印度人的恐吓,甚至连家里至亲的遇难也没有令他们退缩。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完美诠释了“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短短八字,直抵人心,这凝聚的既是卓嘎和央宗一家坚守玉麦的决心力量,更是这两代人浓厚的爱国情怀。尽管玉麦位于极寒的青藏高原上,但我从一家人的坚守中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也感受到了是我们的国旗、国家、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力量,共同建构起我们安全而美丽的中国。
除此之外,记者崔真真所讲述的她本人作为一名新闻主播,在融媒体中心发展下转型为一线记者的故事也让我深受触动。高跟鞋、运动鞋、雨鞋三双鞋见证了她职业转型的所走的道路。她从无知、迷茫,到踉踉跄跄地摸索到融媒体改革,到最后感受到了媒体融合的力量,走到演播室以外的世界,成功转型成为一名一线记者。而我作为一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也深知媒体融合的艰难,但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媒体人应对困难时的那份坚持,面对变化时的那份沉着,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接受磨练,满怀希望地迎接未来。
通过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新闻热情,看到了什么是新闻人的坚守和责任,让我反思这个时代的新闻意义,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讲好故事即使鼓励别人,也是教育自己。作为一名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拥有伟大的新闻传播理想,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了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记者的追求。今后更会脚踏实地,发现越越来越多的中国好人,挖掘越来越多的中国好故事,讲述越来越多的中国好梦想。
《好记者讲好故事》拉近了普通民众与新闻一线工作者——记者之间的距离。作为一个学习媒体的大学生,我不仅对记者的工作和生活,更对他们的职责和追求有了更多的理解。记者,应始终不忘初心,用家国情怀讲述平凡、歌颂伟大。
节目上的记者用深沉的情感讲述了他们工作中的所见所闻。
记者桂嘉晨骄傲地讲起了港珠澳大桥。这座大桥的建设极其困难。总工程师亲临的33次交接都在海底涌动的水流中精准地进行。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民智慧勤劳的结晶,彰显了中国的团结富强。
弹片飞溅的也门,中国人们唱起《义勇军进行曲》,乘上回到祖国的飞机。“中国人优先”,记者刘万利亲身感受祖国对她的人民无处不在的保护。中国的繁荣安定在国外战火纷飞的动荡中更加珍贵。
来自西藏的泽仁拉姆向我们讲述了“三人乡”——玉麦上的人家的故事。老共产党员带着亲人坚守在这高原上,拒绝了诱惑,等来了边防军人和家乡的兴盛。
此外,记者们讲述的故事中还有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平凡朴实的植树造林人、几十年始终坚守的守岛人和英勇顽强的军人们。这些人无不展现着爱国精神、家国情怀。但同样值得我们敬佩的还有讲述故事,同样砥砺前行的记者们。无论是横跨大海的桥梁、在艰苦中坚守着的军人,还是探索未知的植物学家,这些动人的故事都来自同样处在第一线的记者们。
记者的伟大同样不亚于他报道的人物:刘万利在枪林弹雨中报道:泽仁拉姆徒步十四公里,行走了四十多个小时到达玉麦。他们同样坚持着报道真实,做党和人民的喉舌的初心,砥砺前行。在这些记者身上,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的顽强坚韧、独立自主、热爱祖国的精神。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一员,始终与人民群众共进退。
作为学习媒体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为这些故事中的人感动,也必须学会做一个为人民发声、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的新闻人、媒体人。学习优秀记者们不为艰苦、不惧危险、热爱国家、关注民生的品质,有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是新时代下我们新闻人、媒体人所应该做到的。这一课,着实让我学到了很多。
发布时间:某年某月某日09:03 湖北日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实习生 向静
某月某日,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以网络直播的方式线上“云开讲”,来自全国各媒体的14名记者在线直播,深情讲述他们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亲历故事和亲身感受。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记者张兴莎分享了自己在绿皮“慢火车”上采访的动人故事。时速不超过60公里的绿皮火车,带着无数村民走出大山,运出去的是货物,带回来的是脱贫的希望。
“没有这列车,我们要穷一辈子。”70岁果农的一席话,让张兴莎感慨万千。她说,绿皮火车传递的是不让大山里任何一个人掉队的温度,它深刻照见了国家的温情。在快时代想做一名好记者,也要像“慢火车”一样,等一等、沉下去。
如何向世界展现中国?新华社记者武笛和工作团队在肯尼亚跑遍了“一带一路”沿线79座桥梁、33个车站、480公里铁路,数出5844根电线杆,记录中肯建设者携手追梦的过程。他们把镜头对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普通民众和合作项目,用影像记录“一带一路”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的故事,见证无数人的命运如何被“一带一路”改变。
河北省邢台广播电视台记者侯平讲述了当地农民老张一家人与一面旗的故事。8年里,2900多个清晨,每当老张的儿子——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擎旗手张自轩将国旗升起时,老张也会同时在自家院里升起一面五星红旗。几年跟踪采访,侯平被张家人深深触动,觉得自己心中也飘起了一面旗。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记者杨书贞则讲述了团队3年时间长期聚焦“悬空老人”的故事。
“悬空老人”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里,由于腿脚不便或体弱多病,只能常年待在屋子里,很少下楼。她和同事跑遍53个小区,爬了82栋楼,采访了132位老人,把他们的苦恼和诉求告知社会公众,也推动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满溢真情的故事、真诚分享的讲述,打动了大家的心。评论区内,收看直播的观众留言不断——
“记者用双脚、双眼带我们走到、看到感人的地方和故事,他们带我们领略到了祖国的强大。”
“记者们采访的是最真实的新闻,展示的是最朴实的情感。”
“用百姓视角,讲百姓故事,用良心和责任担负起社会正义。记者,是构筑政府与百姓间桥梁的基石。”
……
好记者讲好故事。好故事背后,无数新闻人在坚守着关注民生、记录真实的初心和使命。
怎样的记者才能够被称为好记者?这个听起来简单的问题,我在《媒介素养》与《新闻学概论》的课程学习中看着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字,好像得到了似懂非懂的回答,但是直到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这一节目后,我才对“好记者”这一名词有了更进一步、更清楚的了解与感悟:好记者,不是名利双收、荣耀满身,而是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传递每一个“沉甸甸”的故事。
《好记者讲好故事》这一节目,利用荧幕的方式,让优秀的记者们在观众面前分享他们记录的新闻,历经的故事。尽管每一个故事看似都很平凡,但是就是这些普通的故事,其背后自有万钧之力,传送着满满的能量。
令我最受感触的是记者郑晋鸣分享的“开山岛守岛英雄王继才”的故事。他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去讲述着这一个用32年去守护祖国岛的男人的故事,传递着这个憨厚男人忠诚坚定的精神。“世上的路,总被诗人写作山高水长;世上的人,总被追问要过怎样的一生。”郑晋鸣在讲述老王用天去恪守忠诚的故事后不禁发问。一个记者或许会花费自己大半辈子离家万里,在外奔波,行走在别人的家庭与生活中,这样的一生值得吗?
老王的故事、老王的精神和我们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只要为了心中的那盏灯,一直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好了。好记者讲好故事,传递正能量,郑晋鸣肩负着自己的职责和本分,身怀忠诚和担当,行走于天下而默默记录故事、传播能量。他是好记者,尽他的努力让观众了解背后的故事,感受那些向上的正能量。
好记者应当把党的“48字职责使命”时刻牢记,坚持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站在镜头前分享的记者们,有的体验着媒体行业的转型升级,有的亲历了港珠澳大桥的时代建设奇迹,有的“穿梭”在危险战地之中,有的深入平凡群众的日常生活……他们,给观众带来的是不一样的中国故事,却有着同样震撼。他们,将那些感动他们的故事与能量分享来拨动我们的心弦。
这样的记者们,走进别人的生活,再来影响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前行指引着。好记者们的存在,让这个社会行进多了一束光。作为后起之秀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将每一个“沉甸甸”的故事讲述,将每一份满满的能量传递,让这个社会更加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