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美大学生”范文实用7篇
2020年“最美大学生”该怎么写呢?在写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是范文网会员投稿的关于2020年“最美大学生”的最新文章,供大家参考。
85年前,一批有为的青年,在南湖的游船上,用爱国的火炬,照亮了旧中国的暗夜,照亮了新中国的前程,也照亮了自己的青春。
85年来,无数青年志士,高举爱国的旗帜,外御强权,内求解放,捐身国难,视死如归,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永不退色的青春。
今天,我们幸逢盛世,亿万青年所面对的,不再是淋漓的鲜血,不再是惨淡的人生。然而有的青年却感到迷惘,他们甚至这样感叹:乱世出英雄,如果生在那个时代,我一定会大干一场……而现在,英雄无用武之地,我该干些什么呢?
难道,和平发展的新时代,果真造就不了英雄、果真缺少干事创业的动力了吗?不!当今世界,没有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国际间、地区间的竞争,更复杂、更激烈,要想立于不败、保持率先,更加需要真的猛士,更加需要爱国激情!
什么是爱国?我曾这样回答:爱国是屈原在漫漫长路上,上下求索的身影,是陆放翁在病榻前,盼望北定中原的最后叮咛,是文天祥在逃亡中,磁石般“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赤子丹心;爱国是林则徐“不因祸福避趋之”的禁烟壮举,是谭嗣同横刀长笑的昆仑肝胆,是人们看到圆明园断壁残垣的沉重叹息;爱国是“五四”青年的震天呐喊,是南京屠城的血染心情,是抗日救亡的怒火烽烟;今天,爱国是欢欣并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滚滚春雷,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割断不了的浓浓乡愁……
各位学友:历史如镜,可以鉴往知今。那些怀有爱国之心、先忧而后乐的人们,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人生,是照耀时代前行的火炬!岁月如山,可以登高远望。当前,历史走进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市进入了“第二个率先”的发展关键期,时代前进的脚步声声入耳,催人奋进!作为港城的优秀青年,如何让青春绽放光彩,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人生课题。
这些天来,我们把人生的航船,停靠在百年复旦学术的海洋。我们知道,这次不同寻常的停靠,是为了挂好云帆,共济沧海。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前进。暴雨中,我们相互搀扶;烈日下,我们行色匆匆,书山学海里,是我们不顾倦怠、奋然前行的身影!“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尽管我们51人,大多已拖家带口,不太适应长相别离,人在这头,家在那头的生活,但共同的理想和责任,让我们愿意把自己火热的青春与这个火热的夏季,一同燃烧!
各位学友:青春是美好的,但是如果缺乏使命,青春就会贫血;青春是短暂的,但是如果加倍珍惜,将会赢得整个人生!让我们扛着责任学习、和着发展迈进,让我们的智慧在经济建设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让我们的青春在爱国的旗帜上尽情飞扬!
“早一秒拿到抗体,就能多一分战胜新冠病毒的把握!”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单思思一直在科研战疫一线争分夺秒、攻坚克难。
单思思所在的张林琦教授课题组,在疫情暴发初期立刻组建了科研攻关团队,刚放假回家一天的单思思第一个报名,赶回实验室投入工作。“用成果降服病毒,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青年科研工作者责无旁贷!”
加入团队以来,单思思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生产抗体、检测抗体功能、进行动物实验,上千次重复实验操作,每天基本都是连轴转。如今,单思思依然在努力工作,运用科学武器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奋斗。
“我希望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努力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来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单思思说。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海超的志向,则与海洋强国梦紧紧相连。他在科研中紧密围绕国家高端装备及国防建设需求,依托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一流学科,深入开展舰船结构振动噪声预报与控制研究。“我要坚定信念,攀登科学高峰,谱写青春的乐章。”他说。
“西部需要我,基层需要我,那我就去往祖国需要的地方!”腾格里沙漠的绿意,见证着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智卓的理想。几年来,他组织近800人参与治沙行动,共制作方格10万余个,固定黄沙2000余亩,植树3000余株,“交大林”开始在大漠扎根。刘智卓还推广治沙新模式,把肉苁蓉种植和防风固沙结合在一起,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我是驻守过西藏的军人,西藏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闻健动情地说。几年前,他主动申请去西藏服役。退役复学后,志愿服务成为闻健新的“战场”:军运会赛场,他是志愿者;征兵入伍,他是宣传员;到乡村支教,他是好老师;无偿献血52次,他挽救生命……“我将时刻准备着,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不是一幅不老的容颜。——题记
若是将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之路分做几段,我想、无论怎么分,“青春”都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
不经意的摸了摸下巴,感觉非常“粗糙”,到镜子前面一看,才知道居然平添了许多胡须。是啊!现在,我也长达啦。不知道自己是在哪天开始变化的,只觉得在家中的也与往日不同了。家里的大小事情、父母也都来问问我的意见。最令人膛目结舌的是,每次姐姐的新同学到我家时,就会问:“小敏你什么时候有个哥哥了啊”!总会让大家哈哈大笑。
说起我的成长历程,我从一开始就感到很庆幸。因为家里的人压根儿就没有把我当做小孩,只要是我喜欢做或者是能够做的事情一般他们都不会阻止我。妈妈常说:你有点少年老成吧!我总是笑嘻嘻的答道:是啊!不是有句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吗?妈妈则说道:小鬼头,咱家的生活条件很差吗?我总是笑而不答。
而在学校中,有许多人说:“你这个人很奇怪,我们都不知道你是怎样想的”。也许是因为我留级的原故,有些事情我确实想不明白。比如说,学校里有不少的同学在“谈恋爱”。在那方面我是非常反感的,因为我们既然都生长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该做的事情。诚然,有时,我也会对异性有一些朦胧的感觉,但我会适时的调控自己的感情。用一句很经典的话说,就是那符合我们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
青春之歌,因奋斗更加激昂;青春之画,因努力更加精彩。青春之门,不是幻想就能打开。
拿着家族的祝福;带着父母的期望;放飞自己的梦想,去为自己的青春奋斗吧!
这几年透过自身的发奋,使自身掌握了学习方法,变成了学习的主人,锻炼了自身的毅力,培养了自身吃苦耐劳的品质,为自身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矗经过这几年的学习使我在个人修养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本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本专业更深一层次的知识做好了准备。
在学习上,我热爱自身的专业,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课,课余时刻透过图书馆、网络、报纸等途径学习专业和自身感兴趣的东西。透过学习,使自身的专业知识、计算机、英语等方面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外,平时我还涉猎了超多其他超多相关知识。并且坚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
在思想道德上,我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并且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关注国家的时势要闻,用心向党组织靠拢,使我对我们党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用真诚的热心经常参加社会的志愿者活动,去关心和帮忙他人。在性格上,我性格开朗,职责心强,善于与人交流,自信,务实,有主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的人!经过这几年的学习的锻炼,我坚信我此刻已经能够完成许多社会的工作。加上我做事塌实认真,能吃苦耐劳;学习潜质强,能够很快的理解新事物。
这几年学到的专业知识必将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之中,透过学习提高了工作潜质。由于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高人一筹。除了工作方面的提高、毅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人生带给了丰富的营养,将自身塑造成有用的人才,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闭门户。为一国而封一城,车马顿安,街无舟车,万巷空寂。
春节,本阖家欢乐,年味浓厚。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中华大地。一声令下,九州一心,男女老幼皆兵,布衣商客争先解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逆行者”们不计个人安危,迎难而上;他们仁心仁术,大爱无疆;他们驰援武汉,义不容辞;他们双手劈开 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听着那一声声远离武汉的忠告,却有一批批写好请愿书的医生和护士逆流而上。他们不是伟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是他们用平 凡的双手救死扶伤,用自己的生命寻找更多人的生命线,用自己作为赌注,只为照亮患者的人生!
正因为他们举动提醒了我,作为一名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感到有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我毫不犹豫的参加了社区疫情的志愿者,把社区防疫工作做的扎实、细致、有效,把好我们小区这户门。工作内容:单元楼内人员情况排查、隔离管控、量体温、人员出入信息登记,小区内消毒防护等。
第一天的任务就是调查外来返乡人员,信息摸排登记,这也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的一件工作,目的是高效无缝切断可能的传播链。我们主要是排查从重点疫区的返乡人员如:湖北武汉、浙江温 州市、平遥县往返人员,当时组长对我们说一定要认真对待,绝对不能马虎这关系到全小区的安全,全副武装挨家挨户的开始摸排调查,万事开头难,当我们到达第 一家住户的时候,就遇到了困难,此时、人人自卫,怕我们携带病毒迟迟不开门,不配合,但是经过我们细心的解释,这是为了全小区的每一户每一个人安全,新冠 病毒可以被抑制,可以战胜,但前提是全社会要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所以他也被动转主动提供信息,我们先为他家进行全面消毒,然后询问家中有无外来返乡人 员,并进行记录其身份证、电话和量体温,最后嘱咐不要外出,有外来人员第一时间上报,自动隔离,如果有返乡人员居家隔离14天,每天上报体温登记,整个小 区全部摸排完时已经到了下午,我们将今天所有的重点监控人员进行了详细记录并上报。
全面封城的第8天,今天的任务是对小区进行全面消毒,我到达时就已经有人穿着防护服背着消毒箱,开始进行消毒,而我的任务就是辅助消毒人员,帮 助他们能够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先是在小区里面进行无死角的消毒,然后就是对小区住户的家里消毒,住户们对我们的做法都感到十分的欢喜,由于在疫情期间消毒 水,口罩这些都已经卖断货了,有人想要消毒都没办法消毒,我们的这一做法正好为他们解决了眼前的忧虑。虽然消毒水的味道刺鼻,消毒工作的忙碌,但一想到小 区居民的安全,会得到更好的保障,点点星光,照亮银河。与病毒斗争的力量更坚定了。
小区门口值班表上只有我是一个志愿者,全是老党员、老干部,我与他们并肩作战,特殊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压力变成动力,更加认真的进行出进人员登 记,小区门口挂起了“疫情期间,众志成城”的标语,还摆上了非本小区人员禁止入内的牌子,把好防疫门就是对进出的人员信息、体温测量和具体出进地址登记, 以此来保证小区内人员的安全,疫情当前,我力求要做到更精,更细,排查每一个外出人员的体温以及人员的外出地点和返回时间,这是我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要努力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措施,慎终如始、一鼓作气,把好“防疫门”珍惜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认真努力做好 每一项工作,简单的工作意义重大,更表达了小区内每一个住户对我的信任,一想到每家每户都因为我认真负责的工作而处于安全之中,就觉得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一些,我们每个公民应该积极配合国家做好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最大的努力,虽然我们做的事普通、平凡,但是在抗击疫情的战线上离不开志 愿者们无私的奉献!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待到春花烂漫,你我相聚可期。
疫情防护工作者还奋战在第一线,我们依旧不能够松懈,尽量做到不给国家添乱不传谣,不信谣,现在的安稳生活,都是这些防护工作者用生命换回来 的。我们见过太多温暖。请战书密密麻麻的红手印,医护人员脸上深深的勒痕,“逆行”战书写给家人的信…,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什么 是不畏惧的勇毅 什么是挺身而出的担当。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正是他们所承载的精神,守护着我们的平安;正是他们背后的初心使命,成为战“疫”最强大的武器。我们作为 一名中国人而骄傲自豪,“中国加油”。
从小就喜欢海洋世界和船舰的李海超,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变成事业,某年留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他放弃了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奋斗在实验室十余个小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Jacobi-Ritz法的回转类结构振动声辐射理论。
经过长期深入研究,李海超在导师指导下带领团队所研究的方法,已初步应用于方案设计阶段我国某水下装备振动噪声快速仿真评估,为舰船装备论证决策提供了一定支撑,用自主创新的力量助力国防。
李海超研究大海,闻健服役西藏。闻健来自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1701班,某年入学,某年就报名参军,携笔从戎,志愿去西藏服役。
那年,国际形势突变,闻健所在的连接到命令赶赴边境线,他接到的任务是到最前线护卫国旗。接到指令,写好遗书,荷枪实弹,时刻准备上战场。
30多个日夜,他和战友冲在最前,在国境线上挺起脊梁,护卫国旗,保卫家国,他们寸土不让。
高原上寒风凛冽,沙漠里酷热难耐。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智卓曾在某年夏天带领八个同学来到沙漠,这里远比想象中的荒凉、贫困。白天治沙,顶着烈日,提防沙暴,晚上却只能住在临时扎起的帐篷里。
五年治沙,脚步从未停歇。在治沙过程中,刘智卓还提出了梭梭树嫁接经济作物的治沙循环新模式,把肉苁蓉种植和防风固沙结合在一起,既能防风固沙又可实现经济效益。
不仅治沙,刘智卓还是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云南洱海,刘智卓传递知识,帮助困难学生,被当地人称为“板扎老师”(“板扎”当地语是“靠谱,能干”的意思)。
和刘智卓一样,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李莎也是一名支教团成员,生前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
“龙胜一对一”爱心助学项目中,她主动请缨,前往最偏远的三门镇。那里路途遥远,从县城到家访学生家中,车程要一个半小时,加上徒步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翻山越岭。在学生和队友眼中,她成为勇担当甘奉献的“莎姐”。
如今,李莎把宝贵的生命留在了她为之奋斗的土地上,但她的事迹却鼓励着更多青年学子参与这场“青春接力”,投身西部建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力量。
“挺立的样子就是风骨”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追梦路上,大学生们加强品德修养,踏踏实实修好品德,努力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保持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他们中,有见义勇为的崔译文。某年某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里,崔译文晚自习后和同学小梁结伴回宿舍。经过操场时,一名男子企图对小梁行凶,崔译文用自己瘦弱的身躯紧紧护住小梁,自己却身中8刀。
在医院恢复期间,崔译文总是坚强地说:“我不疼,真的,一点不疼”。她不忘学习,及时补习功课,还积极关心同学恢复情况,督促小梁进行康复训练。某年,崔译文又拿出见义勇为的奖金为武汉捐款,虽然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却志愿到社区一线服务……“我希望带给大家正能量。”她平静地说。
他们中,有带着病重养父上大学的于婷婷。养父患有肝硬化及布加氏综合征等,十几岁时,于婷婷就担起照顾患病养父的重任。艰苦的环境,磨练了她坚强的性格和不屈的韧劲。
被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录取后,她决定带着养父一起上学,开始了学校、出租屋、医院“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中午下课后,回家为养父做好午饭再赶去学校上课;下课后,照顾养父吃过晚饭,再赶回学校上课。尽管时间紧迫,于婷婷从没耽误过任何一节课,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还加入了公益社团。“经历挫折后,挺立的样子就是风骨。我会带着斗志,迎接每一个挑战。”她说。
他们中,有把青春定格在大山深处的李莎。李莎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生前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她翻山越岭,走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去家访;关心班上每一个孩子,打开留守儿童的心扉……
李莎把生命留在了她深爱的土地上,而她的精神将一直延续下去。在她背后,成千上万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这场青春接力中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