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世界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
孩子的世界读后感该怎么写呢?在写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是范文网会员投稿的关于孩子的世界读后感的最新文章,供大家参考。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读完这本德国作家艾利克·卡斯特纳写的《会飞的教室》,我深受感动,想到了许多许多。
这本书中有许多角色鲜明的人物:有胆小怕事的邬理;家境贫困,只能靠奖学金维持学业的班长戴马亭;被父亲抛弃而被船长妹妹收养的姚尼;胃口极大,十分强壮的马提斯;还有正义老师和培克老师。
这本书为我们讲诉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马提斯和邬理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
邬理是一个贵族后裔家庭条件很好,口袋里总是装满了零花钱。
马提斯是一个“大胃王”,他的肚子一直填不满,所以家里给他的零花钱从来都不够花。
他常常向邬理借钱,可又没有能力还钱。
但邬理并没有嘲笑他,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帮助他,十分爽快地把钱借给他买吃的。
有一次,邬理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用雨伞当降落伞从高处跳了下来,结果摔断了小腿。
马提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到好朋友邬理的惨状,他的眼泪像掉了线的珠子往下掉。
邬理住院了,医院不让马提斯进入病房看望邬理。
但马提斯放心不下邬理,就悄悄地躲过了医生和护士,溜进了邬理的病房,直到邬理苏醒过来,他才把心放下来。
就连放假了,马提斯也不愿回家,来到医院守护自己的好朋友——邬理。
读了这个故事,马提斯和邬理真挚的友谊深深地感动了我:多好的一对儿同学啊,他们在对方遇到了困难的时候都在竭尽全力地帮助着对方。
可生活中有的同学表现的却不是这样。
就在今天,一班有一个女生不小心摔倒了,他们班的几个男生不仅没有把她
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规则,孩子们纯真,无数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向往。它比成人的世界更加清纯圣洁,比天堂更无忧无虑、缤纷多彩,充满神话色彩和童趣,充满着快乐和朝气……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做过一首诗:“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倘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可见,孩子的世界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值得我们去解读。作为一位幼儿园老师,我有的时候也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疑问。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一直尿裤子?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愿意安静地入睡?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把别人的玩具放进自己的抽屉?
这些行为不是盲目的,而是代表了孩子们内心的需求,通过这些看似有点不太正常的表达需求的方式,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幼儿的信息。
面对犯错的孩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个孩子都可能犯错,原因有所不同,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责骂幼儿,而是应该用亲切的态度询问幼儿具体原因,了解孩子们心中真正的想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法。
面对敏感的孩子
有的时候,我们在放学的时候与家长聊起宝宝在园的一些日常表现,就在这不经意之间,给孩子的心理也可能造成一些变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疏忽,都会带来很深刻的影响。每一位孩子都很敏感,幼儿与成人之间的认知水平不同,成人眼中的大事可能是孩子们认为的小事,而成人认为的小事在孩子们心中却是大事,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尺度或角度衡量幼儿,更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
面对行为反常的孩子
面对行为反常的孩子,我们年轻教师往往处理起来不那么容易。《在反思中成长》这本书中,都呈现出了许多这样的现实案例。通过集中的归纳,我总结了一些方法:1.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反常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原因;2.向幼儿表明自己心目当中对其更多的关爱,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自信心;3.善于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帮助孩子解答各种问题;4.在同伴面前肯定孩子的进步,给予鼓励。当然具体事例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犯错、敏感、反常的孩子并不是让人头疼的孩子,只是要求我们老师要多一份宽容、包容,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带来的许多种可能性。
《在反思中成长》让我懂得了成长的目的、成长的方法、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孩子就像是一只等待生长的小种子,需要我们耐心的照料、呵护,它才会发芽、开花、结果。重要的是不能带给小种子一丝伤害。所以,我们幼儿园老师要理解孩子、观察孩子、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
“一个人的见闻决定他的事业,一个人的心胸决定他的作为。
这也就是我们坚持现在儿童要读世界历史的原因,孩子越早接触鲜活的历史,对他的一生的影响就越深远。
”非常赞同书封底的这段话的观点。
以前我购买过的历史书籍都是从成年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去记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甚至更多的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理解然后写成书籍发表印刷。
而这些书对于成年人来说,有时候也会感到深奥不可理解,对于孩子来说那就更不容易理解了,不容易理解,孩子当然就提不起兴趣来阅读这些繁杂的历史。
而当我拿到这本图文形象鲜明,语言简洁明了易懂的历史书时,真的是眼前一亮:这真是一本好书啊
孩子可以很轻易地就看懂里面的历史事件,也可以很容易的记住里面的历史人物。
原来这才是孩子所需要的历史书籍
真的很感 谢陈先生为我们奉献了这么一本如此懂得孩子的心的好的历史书
我们收到的是这套书的第四本,打开封面,让人惊喜的是:居然有陈卫平先生的亲笔签名,是的,绝对没错
就是先生的亲笔签名书籍。
真的很幸运
最喜欢就是书后面的“人类大舞台”,这里让我们以研究可以了解到同一个年代,当时各国的大事件和时势。
全世界的当年代的时间就在眼前,让人一目了然。
对整个世界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大事记,再不会搞混,再也不会迷糊了,而是通过这样的横向对比让人清清楚楚。
让我们对整个历史有了一个完整的时空概念,真的是非常的好
这是一本让中国孩子走出自我封闭的好的历史书。
要想让我们的孩子将来走向世界,就要给孩子读最好的历史,让他们了解历史,让他们了解世界。
而陈先生这套书就是这样的书。
这套书有一个非常独特的风格,那就是用鲜明的插图来展现历史的还原历史,让孩子读起来更加的感兴趣,对历史事件更加的记忆深刻。
我们拿到的这本呢主要是些关于罗马、雅典、波斯和希腊的故事。
罗马的诞生有一个很美的神话故事。
罗马建立之后,没有国王,他们只有贵族和平民,贵族和平民之间有着一些冲突,而最终化解这场冲突的确实一个叫着阿古利巴的人讲了一个小小的故事。
马拉松的来历原来是因为雅典人听到波斯打来的消息而让一个跑得最快的人去讨救兵,他因为不停地跑,而最终牺牲在战场上而得名。
而在温泉关这里,本以为过不去的波斯军队却因为得到了叛徒的帮助打了过去。
虽然伯利克里长得不是很雅观,但是在他的领导之下,雅典变得更漂亮、更典雅了。
希腊最后还是和雅典打了起来,而曾经吃了败仗的波斯这时候又跑来帮助希腊一起攻打雅典,然而他的目的很显然只是不想让雅典强大。
雅典的苏格拉底是个哲学家,生在当时人们把一切思索问题当成一种职业的时代,这在我们现在看来很不可思议。
而苏格拉底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智慧。
用孩子的语言,在孩子的角度去书写的历史。
看完还让人回味无穷,我已经决定购买全套。
真的是一套非常值得购买和阅读的历史书籍
作为幼儿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想要走进孩子的世界,想要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就要学会用眼睛去解读孩子的行为,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理解外在的事物,才能真正走进童心世界。当我阅读了《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这本书后,给了我许多的启示,就是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解读的孩子思想,这是一条走进孩子世界的捷径。
通过阅读使我了解观察和评价幼儿的重要性,观察儿童的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儿童需求的了解与理解。所有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要满足幼儿的个体需要,就必须认识到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并承认儿童有权利得到尊重。如果忽视了孩子之间的差异性,我们用同样的标准衡量不同的孩子,这样就对孩子不公平,教育就成为一种反复性练习。就象儿童观察者VIVIAN说:“每当我想到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对教育的兴奋就油然而生。如果失去儿童的独特性,教学将变成了无聊的,重复性的练习。”
儿童希望能和成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成功,无论是她会背了一首诗,还是画了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只要成人的一个微笑,一个激励的动作,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肯定的话语,对于孩子都将产生良好的教育影响,达到积极地教育效果。因此观察儿童能帮助我们分享孩子的成绩,体验他们的积极情感,并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在孩子的眼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行为,而在成人眼中可能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成人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关注到孩子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做到理解儿童,最终为儿童提供有益的教育。
观察儿童是任何人都能学会的一种技能,但这种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学习的,大多数人是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所看到的信息。人们都存在一种倾向,既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而且只想看到自己知道的事物。例如我们在观察幼儿游戏,一个人看见儿童在和同伴合作开展游戏,另一个人看见儿童会独自游戏不能与同伴分享,因此有效地观察,就需要我们在观察中保持开放的思想、排除先见、集中观察焦点,并用一种系统的、逻辑的方式记录信息。
观察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和学习风格的基础上,才能设计符合儿童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的活动。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敏感地发现儿童的需求、困惑、兴趣和成功,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然而幼儿的成长有自己的发展步调,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维方式,有自己的处事策略和评价标准。我们就应鼓励幼儿自发自主地探索,尽兴尽力的自我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引导者和合作者应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幼儿的不同选择,以开放的意识提供环境和材料给予物质上的支持。鼓励孩子能放开手脚去玩、去说,使儿童能在活动中不断获得灵感和心灵的满足。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往往教师预设的成分比较多,随机生成的成分比较少;教师干涉的比较多,幼儿自由自主地探索比较少;规定表达的方式比较多,幼儿自我表达比较少,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自由发展。通过阅读我们要转变思想,在进行集体活动中要尽量多给孩子一些自由探索、表达表现的机会,并随时观察孩子的行为,理解孩子的想法,追随孩子的兴趣,做孩子情投意合的玩伴,与孩子相互合作支持,同喜同忧;做孩子一个智慧的玩伴,在孩子需要时能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教师要具备观察儿童的能力,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真正理解儿童,促进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