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类的哲理故事3篇(35个哲理激励小故事)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励志类的哲理故事3篇(35个哲理激励小故事),以供参考。
有这么一家人:男的是教师,在一中专学校教经济学;女的下岗,在街面开一纽扣店;女儿在一普通中学读初三。
男的没什么爱好,教学之余,除了到图书馆翻翻经济类杂志,就是到妻子的小店转悠。女的也没什么大志,除了卖纽扣,最多再卖些头饰、胸花之类的小玩艺。女儿学习也很一般,没拖拉过作业,也没有得过一次奖。总之,一家普通的中国人。
一天,男的告诉女的,他有一个新发现。他在图书馆看到一份杂志,上面介绍的全是世界上的大公司,叫做“五百强”。他发现,他们都是一根筋,一条路。女的问:“什么意思?”男的说:“打个比方,你卖纽扣,就只卖纽扣,卖所有品种的纽扣。店再大,都不卖别的。”女的说:“这算什么新发现!不就是开专业店吗?”
男的不算一个执著的人。但自从有了这个新发现后,从没有放弃琢磨。他认真查阅了世界零售业的老大沃尔玛,发现它自始至终只做零售,钱再多都不买地,都不做房地产。他又查阅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它是世界第二强,一百多年来,也是只做汽车与配件,资产达到八万亿元,都不去做航空与轮船。他还研究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发现此人也是一条路走到底,钱再多,都只做软件,其他行业再赚钱都不去做。男的想:是不是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更容易成为强者?
有了这一认识之后,他的心有些动。一天晚上,他对妻子说,以后再进货,头饰、胸花之类的东西,不要再进了,全进纽扣,有多少品种进多少品种,看看会怎么样。
也许是他发现了天机,也许“从一而终”的做法本身就蕴含着天机。总之,自此之后,一家航空母舰式的纽扣店,在这座城市出现了。所有做纽扣批发和销售的人,来到这座城市,都是直奔这艘航空母舰而来,他因此成了“纽扣大王”。
女儿成绩差,没有考上大学。但是,女儿喜欢英语,他就聘了老师,专门教女儿英语。在一次外企招聘中,女儿因英语好被聘为翻译。后来,女儿到英国去了,是自费留学。
据说,坚持登一座山峰的人,一定会达到顶峰!如此看来,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的人,一定会成功,并且会成为一个佼佼者。
一位开出租车的朋友,将遗失在车上的钱包还给了失主。两万多元!许多人认为他傻,失主并不知道他的车牌号码,本来他可以将这钱昧下来的。而他却耽搁了几天的出车时间,去报社,到电视台,出招领启事。钱包递到失主手里,心,这时却真的凉了。他认为自己确实很傻。
失主打开钱包,将里面的钱数了三遍。“硬是当着众人的面数了三遍。”朋友委屈地说,“数一遍也就可以了,数了三遍,还拿着些钱对着阳光照照,我当时尴尬得无地自容,难道我会抽出几张或者换几张假币进去,那样我又何必去还?”
数三遍,也许是那人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是一种习惯。钱,通过三遍数得准确无误了,可是,动作附带的信息,相应地也传递到人的心里。每一个细节都有深长的意味和指向,每一个动作的背后都隐含着一种逻辑。将失而复得的钱,数上三遍,对于失主,也许就是习惯;而对捡钱的人,则可能是一种情感伤害。
母亲打电话给儿子。儿子接到电话就问“有事吗?”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母亲有些伤感,反问道:“没事就不能打电话吗?你不打电话过来,是因为你忙;我打电话给你,还一定要因为什么事吗?”儿子张口结舌。
儿子怔怔地握着话筒,后悔了。他应该问问母亲生活得怎样,母亲身体可好,对于年迈的母亲,还有那么多的担心和牵挂,平时积蓄在心里,怎么一握话筒就忘了询问和表达呢?简单的一句“有事吗?”显然是将母亲的心深深地伤害了。
人们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细节中,因为习惯,常常忽视了细节的暗合逻辑和给他人的感受。细节伤害像一把软刀子,一点点切割着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仅有的那点温情,直至真心灰冷,善行敛迹,美德遁形。往往,灾难未必能将人倾覆,而一个小小的细节,伤害至深,让人忧思难忘。
一个朋友,在国企工作,事业有成,家庭和睦,但却过得不开心。此人在父母那儿是孝子,在妻子那儿是好丈夫,在儿子那儿是好爸爸,在单位是好同事,个个感叹,绝世好男人。
朋友却有说不出的苦,我不解,问他:“你是男的嫉妒,女的羡慕,还有什么好苦的。”朋友摇头说不知道。
后来,朋友开始恐惧上班,害怕待在家里,一到办公室就浑身不自在。
有一天,他找到了寺庙,想要出家。大师询问了他一番后,对他说:“山下有一个集市,集市里有一条很长的小巷,你去走,走完了再回来,记住了,要一直往前走。”
朋友照着大师的话做,来到山下,果然有一个集市,集市里有一条小巷。朋友没想什么,朝着小巷一直往前走。他走到第一个路口,发现有一家茶庄,里面的人正悠闲地喝着茶,他想去喝一碗,但咽了咽口水,又继续朝前走。走到第二个路口,他看见有几个小孩在踢足球,想上前去踢两脚,但伫立了一会,他又转身走了。
此后每走过一个路口,都会看见一件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事,但为了完成任务,他只好往前走,直到经过第七个路口,将小巷走完。回来后,大师问他:“你开心吗?”朋友摇头。朋友说:“我起初很开心,但走到最后突然很难过。”
大师说:“这就对了,你为了完成任务一直往前,这就是你不开心的原因,你应该学会拐一下弯,不要太执着于路怎样,而要看心怎样。”听了大师的话,朋友恍然大悟,作揖谢过大师,开开心心地下了山。
后来朋友竟辞去国企的职务,自己开了一个小茶馆,以前不喝酒的他,也时不时会约朋友去小酌几杯。不爱运动的他,竟花了不少钱买了一套装备,开始打球、健身、游泳了。去他家里做客,偶尔也会听见他跟妻子吵吵架,他完全变了一个人。朋友笑着说,他终于感受了幸福。
原来,朋友这辈子为父母,为家庭活得多,为自己活得少。大学毕业,为了父母,他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工作选择了国企。结婚后,他戒了烟戒了酒,把时间全部花在工作和家庭上,而放弃了自己所有的爱好。所以,他虽然拥有成功的事业,幸福的家庭却感受不到幸福。
其实,生活就像那条小巷,与其带着烦恼朝前走,还不如爽快地来一个拐弯。在拐角处,也许一不小心就碰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