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二优秀作文3篇(高二优秀满分作文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精选高二优秀作文3篇(高二优秀满分作文范文),以供借鉴。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美丽,扣人心弦,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但是家乡的味道却是独一无二的。
我的家乡是广元的青川县城,那里的人与事物都有自己专属的味道。
我还记得家后面的小溪,是一条永远充满活力的运动健儿,他不会为春天的万紫千红而停住脚步,也不会为冬天的寒冷而屈服。我从他的身上嗅到了活力的味道。
青川县城的金牛广场,是我们小孩子流连忘返的地方。广场上的金牛雕像毅然成了我们眼中的游乐场。广场中央的十二生肖雕像也成了我们的坐骑,有时还会懒洋洋的躺在上面晒晒太阳。在广场周围的可怜野狗也成了我们的玩伴,当我们发现野狗时,坐在坐骑上,用手中的小石子和泥土块进行远程攻击,这时的野狗便会夹着尾巴落荒而逃,我们便不约而同的大笑起来。我从在广场玩耍的小孩子身上嗅到了开心,快乐的味道。
银杏树也成了青川县城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沿街的路边都会种一排银杏树,在风的摇曳下,把枝叶送给路人;在雨的拍打下,把雨伞送给路人;在烈日的照耀下,把清凉送给路人;在冬天的寒冷下,把温暖送给路人。我从银杏树的身上嗅到了为别人着想的味道。
明欣广场有一大片的花圃,里面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朵,里面有一朵“花中之王”——一朵色彩鲜艳的玫瑰花,在微风的摇曳下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空中翩翩起舞。
这里的天是蓝的,地是绿的,空气是清新的。花有花的味道,叶有叶的味道,那里的人们无不都是快乐的。我爱我的家乡,那是一种出于本能的呵护与热爱,我希望我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保持自己的独特味道!
十八岁出门远行
一切的车都是为了远方,正如一切的路都等待着远行。
人身上大概总有不安分的因子,叫嚣躁动,横冲直撞,唯有真正踏上旅途,才能找到归家的方向。为了走出洞穴,人们开辟出路,为了走得更远,人们发明了车。
车连接了家和远方。
陆机说:“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门前有车马经过,是顾念我久久未回的故乡旧友远涉而来。游子的心思常常由故乡车马勾起,车是比路更亲切的物事,它一路相伴从家乡走来,一同深陷在漫天狂灰中行进,偶尔刹车失灵,难民般的风驰电掣,具有某种灵魂知性的本相。故乡是轮胎缝里残留的黑色泥土,是万里奔波风尘仆仆时车窗外的世界。
车连接了现实和梦想。
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写:“现在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这汽车这司机这座椅让我心安理得。我不知道汽车要到什么地方去,他也不知道。反正前面是什么地方对我来说无关紧要,我们只要汽车在驰着,那就驰过去看吧。”是啊,只要汽车在驰着,就驰过去看。生活如此光怪陆离,也就无需知道前面是什么地方,抱紧了座下这与你同温度同呼吸的爱马,随时昂扬起来奔向天边。无怪三毛温柔地自称自己的车为“白马”,白马非马,宛如通向远方的虹桥。
车连接了现在与过去。
几十年前,一个身材粗短的外国男人坐着美国人称为“灰狗”的长途客车来到奥克斯福,他在那个比邮票还小的小镇上转了一圈,然后就去了福克纳的.墓地,独自一人坐了很久,“灰狗”到站就走了。一个关于车的温暖的故事,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威廉·福克纳两位大师的生死交流,是通过再平民不过的“灰狗”进行的,马尔克斯在想什么,福克纳又如何回应,只有那辆“灰狗”知道。车在这里仿佛能让现实与精神故乡高度契合。
人经历了单车岁月的传奇,机动车年代的轻狂和汽车时代的熟稔与珍重,有些随你远走,有些同你回家,那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陪你度过了漫长岁月。
我知道有车,无论何时动身远走,回家的路都实实在在,不会成为虚空。
点评: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讲述了一个少年独自搭车上路的故事。本文作者由此获得启发,三个角度展开对“车”的思考:车连接了家和远方、现实和梦想、现在与过去。由陆机、三毛到马尔克斯、福克纳,关于“车”的素材信手拈来,感性理性交织,丰富了“车”的内涵,引发关乎当下、梦想与未来的联想。
最早知道“爱情”这个字眼是从小学的一个美术老师那里。
在当时我也算是他的得意门生。每周六下午都会去他的画室学素描。也许是天生喜欢画画的缘故吧,很快就由静物画转入人物画了。在第一堂人物画的课上他拿出了他的画夹和速写本。当他拿出画时我惊呆了。不单是惊讶与他的画技,而是他那每一副画上都是画的我们的体育老师。他看出了我的这一心理变化。他问我画的怎么样,我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你是怎么画的这么逼真。”他笑了。老实说,我曾怀疑过他是否会笑。在我眼中,凡是搞艺术的大部分都有怪僻,而他的怪癖就是不爱笑。“爱情的力量!当然,你太小,以后会明白的。”其实关于他的爱情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不明白的不止是他的爱情,还有他的人。
后来,他离婚了,而我压根没想到过他结过婚。只是那个女体育老师结婚了,而且还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女儿。那时我九岁。
我曾问过他,体育老师是否知道,他看着窗外说“知道又怎样,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一个爱他的丈夫。爱一个人就是处处爱她,欢乐着她的欢乐,痛苦着她的痛苦。”这是我小学毕业后再见到他时的一次聊天。他告诉我,那个体育老师是他嫂子。“我决定去南方,你知道吗,你是我课余辅导的第一个学生,也是唯一一个。我竟然和你聊的这么投机,你会成为一个画家的,你是个画画的天才!”
从那以后我没再到见过他。其实那次我是想告诉他,我以后不会在画画了。可是我没说出口。
直到两年后,我收到了一个寄到学校里的包裹,是他寄来的。里面是许多关于素描的书,还有一封信和一张照片。是他和他妻子的合影,信中说他在厦门的一家合资公司,现在俨然是一城市白领了,他结婚半年了,春节回来,还要检查我的画。
他比我大十六岁。他常玩笑的说我像他遗失多年的妹妹。相处久了才发现,原来他也不是那么让人难以靠近。看到信后,一种失落感慢慢占据心里。但是很快就被一种对他的祝福所替代。
春节他真的回来了,而且还有他的妻子。正月初三他约我在老地方见。他所说的老地方其实就是画室。我拿上几幅现补的画,匆匆赶到。他的妻子比照片中还要美。我笑着叫了一声“师娘”,他忙说应该叫嫂子。他还是那样,不爱笑。他看了看那几幅画,说有长进。我们聊了很多,但已无法找到原来那种感觉了。
他是第一个让我知道“爱情”的人。那时我九岁。一个哥哥似的人,让我懂得了爱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这,也许就是缘。但与我的爱情无关。更多的是亲情的流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