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这本书的读后感五3篇 《青铜葵花》的读书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青铜葵花这本书的读后感五3篇 《青铜葵花》的读书感,供大家参考。
在如今这个文坛花坛锦簇的作家圈内,好作家比比皆是。儿童文学又是现代文学中的一片纯洁、永恒的净土。儿童文学作家中,我特别喜爱以“纯美小说”出名的作家:曹文轩。他脍炙人口的作品赢得了广大儿童以及成人的青睐。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我曾读过曹文轩的《草房子》,书中优美的文笔,曲折的情节,还有乡村生活的纯洁美丽,深深地吸引了我。最近,我又读了他的《根鸟》、《野风车》、《青铜葵花》,使我感触最深的,是那本《青铜葵花》。
《青铜葵花》讲述的是一个城市女孩和一个乡村男孩的故事。女孩葵花由于一个特殊的原因,成为了男孩青铜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青铜一家是全村最善良的一户,但也是全村最穷的。葵花来了之后,青铜一家真心地对她好,青铜将上学的机会让给了葵花,奶奶为了给因为闹饥荒而挨饿的葵花一口大米饭吃,将所有值钱的首饰都卖了,还不远万里地来到江南采棉花,最后积劳成疾,告别人世。青铜是个哑巴,但他更疼爱这个“天上掉下的妹妹”,上学放学都风雨无阻地接接送送,葵花受了欺负也由他来摆平。就这样过了良久,城市又来召唤葵花,青铜一家心如刀绞,青铜也由此恢复了说话功能。
这样的故事实在令人感动,城市与乡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青铜和葵花纯洁的兄妹之情,在金灿灿的乡村的映衬下,闪闪发光,这就是曹文轩营造出的纯美世界。故事写难,大难,深入人心;写爱,至爱,生动、活力;写美,大美,美得那样透彻。这又引起了一个反思:青铜、葵花这样的人,真的存在吗?或许早已销声匿迹了吧。为别人着想,是的,为别人着想,三分为别人,七分为自己,在现在,已经是好汉了,大部分或许只是九分为自己,一分为别人。谁不为自己?事实确实如此,不过季羡林先生说的好,一半想着自己,是好人;四分之三想着自己,不是坏人;百分之百想着自己,那纯粹就是小人了。为什么现在人际关系那么复杂?中国人不像外国人,豪爽、大方?余秋雨先生有一段妙语:几千年前,西方人(亚里士多德一辈的)在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印度人(释迦摩尼)在考虑人与天的关系;中国人(孔子、孟子)在考虑人与人的关系,所以今天的人际关系才会达到那么复杂的地步……儿童在幼儿园时期,就被灌输“不要相信陌生人,不要跟陌生人走。”之类的思想,甚至还编成儿歌传唱,世界上还是好人多。青铜葵花间的纯洁、朴实的兄妹之情在现今社会真的存在吗?理想主义化了。
读《青铜葵花》,至少净化了我的心灵,使我呼唤人类最真实、最朴实的本性,少一些冷漠,少一些面具吧。这部书,给世人带来多少影响,不得而知。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7岁的时候,小宝(我的小伙伴)想借我5元钱,我拿了5元给他,他说明天还,但是他不还,他还说我没借,我十分气愤。
过了几天,我软磨硬泡让小宝借我6元,我也不还,小宝亏了一元,我赚了一元,谁叫他以前不还我钱,活该。
前不久,我读完了曹文轩写的一本感人肺腑的书,名叫《青铜葵花》。
故事讲述了: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同样沉默寡言而且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但不幸的是,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后来,贫穷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默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人家家里“借灯光”,青铜又捉来了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灯……
回头再想想我们,在条件优越的地方里生活,过着青铜、葵花眼中人间天堂的生活,但我们比青铜、葵花差远了,我们过得也没有他们那么幸福美好。他们在田里劳动时,我们在家里看电视;他们在吃桌子上的粗茶淡饭时,我们还在为山珍海味发脾气;当他们给爸爸妈妈捶腿捏肩时,我们在数落爸爸妈妈的种.种不好……我们就这样被宠着、呵护着,从来没有感受到苦。但仔细想想,我们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挫折只是一块绊脚石,只有跨过了这块绊脚石,才会感受到不一样的“苦中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