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说课稿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免费)

2023-02-17 23:50:00综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说课稿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免费)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说课稿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免费),欢迎参阅。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说课稿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免费)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

  本课是对于分数的进一步认识。由于学生易受整数大小比较方法的负迁移影响,对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学习肯定要遇到一定困扰。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加工与改造,让学生直接面对可能出现的错误,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在现实背景中帮助学生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掌握系统化思考问题的方法。

  设计本课时,我注重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参与,实践探究必备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效思考,撑握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活动重在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使其在课堂中既有获取知识,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本科课堂教学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和故事两方面入手:游戏对于孩子一直是感兴趣的话题,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在了解分数的意义之后,对于学生学习这一部分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脱离书本这一载体设计了莫分数比大小这一游戏,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你想摸到几颗棋子?为什么?、动口说:比这个分数大的分数还有?比这个分数小的分数还有?,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母相同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寻求规律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游戏中学会了方法,学生乐学,爱学掌握知识扎实有效。在学习分子是一的分数比较大小时我是以故事引入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想学、乐学。具体地说就是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从情境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分析、探讨,逐步让学生建立解决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最后用这一模型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现象、问题。采用学生喜欢《西游记》为背景,创设分西瓜的情景,这天唐僧师徒4人走到一座山脚下,由于正是午时,天气闷热,八戒只化缘来一个西瓜,4个人,只有一个西瓜,怎么办好呢?唐僧建议平均分,每个人分到西瓜的1/4,八戒一听急了,自己辛苦找来的西瓜只得到1/4,说什么也不同意,吵着要1/8,可切开后,见到师父和师兄的1/4就大呼上当了,说师父、师兄欺负他?为什么八戒自己吵着要1/8,可见到切开的西瓜后,就后悔了呢?直嚷嚷师兄欺负他呢?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探知的欲望被激起,自然过渡操作体验,探索规律

  探究分子是1分数大小的比较。

  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纸,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剪一剪,和同桌完成1/4和1/8的比较。练习1/2和1/4,1/8和1/6,你发现这些分数有什么相同之处?在比较这样的分数时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分子是1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巩固练习我还是以游戏为主。“开火车”,由某一列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分子是1的分数,后面的同学说一个分子也是1,但要比它大(或比它小)

  同样开动第二列火车,由第一个同学说一个分数,后面的同学按这个同学的要求说一个比它大(或比它小)的,分母相同的分数。

  “分苹果”纸卡出示一个分数,让学生说一个比这个分数大的分数,一个比它小的分数。

  让学生尝试比较3/5和3/4的大小,学生经历了发现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规律,主要是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但要灵活应用这一规律还不能做普遍的要求,这一练习的设计是为了满足部分学生学习的需要,也了解一下,在本次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多少学生可以超越教材。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求平均数作为一种统计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新课改强调:学习数学知识,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选取了学生身边和社会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进行教学。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能力。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价值目标:渗透统计初步思想。

  我按照三个步骤铺设教学过程:

  一、课刚开始,通过“比比眼力”的活动从实际操作层面让学生在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的过程中学会用“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的方法使得三个笔筒里的铅笔同样多。

  二、在新课部分,我安排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从学生感兴趣的“套圈”游戏入手,提出“怎样比较男女生哪一方套得准一些?”使学生产生困惑,掀起学生积极思维的高潮,通过激烈的讨论,引出平均数的概念。体验平均数产生的过程,从而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第二个活动“见多识广”,围绕熟悉而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平均数的感受,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个活动“明辨是非”,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第四个活动“一鼓作气”,学会准确估算平均数的范围以及计算简单的平均数,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水”和安全的教育,实现了数学教育的多重价值。

  三、最后总结全课,在“智力冲浪”中设计了一次有趣的射击比赛,让学生体会平均数的变化,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让这堂课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华。

  课堂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着眼于经历、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关注学习过程,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解题的策略,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励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我们的数学将充满乐趣。但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和教学水平的有限,本节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恳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

  课前考虑:

  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是同学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与同学的生活密切联系。认识年、月、日分两课时进行教授,本课是第一课时。教学这一局部内容时,要充沛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年历,引导同学进行观察,找出每个月的天数填在表格里,然后从中发现一些规律,从而揭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谨严,这对同学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有较大的协助。同时,由于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比较零碎,所以教师要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和时地引导和点拨,协助同学比较系统地梳理知识,以便他们理解和掌握。

  教学建议:

  教学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时,可以通过提问“你有方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个月是小月吗?”启发他们自身去考虑,去发现,并组织同学交流不同的方法,在交流中比较,在交流中选择比较好的方法。不要要求同学必需依照教师认为摸某种好的方法记忆。教学时要协助同学注意两点:一是从1月数到7月,再数8月时要从数1月的地方数起;二是在拳头上数到凸出的地方是大月,数到凹下的地方是小月,但2月应除外。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

  一、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5页。

  二、教材简析

  “找规律”是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教材设计了“算一算”、“试一试”、“练一练”等算法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探索交流、概括总结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在这些算法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2、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基础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男女同学抢答比赛及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实践机会,在探究过程中理解计算的规律。

  3、练习设计层层深入,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实施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现我的备课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可爱的'小动物,它就是米老鼠,请大家向它问个好好吗?(同学们纷纷向米老鼠问好)为了感谢同学们的友好,米老鼠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快看看是什么礼物?你能从情境图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播放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探索规律,归纳方法

  师:孩子们,从情境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来告诉我们?

  生:米老鼠给我们带来了31盒彩笔,每盒20支。

  师: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带来多少支彩笔?

  师:谁会列式呢?

  生:生:31×20

  师:不错!大家能算出得数吗?

  生1:一共带来……,带来600支。

  生2:620支。

  生3:620支。

  师:有些同学能算出来,有些同学不能算出来,不过没有关系,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会知道正确答案的,孩子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算式,并思考这些算式的特点。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师: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这些算式吗?请同学们拿出题单1,仔细地计算。

  (师巡视,并表扬计算快的学生。一分钟后老师请同学开始汇报计算结果。)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生1:等于5、50、500、

  师:那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算这道题的吗?

  (学生说算法。)

  师:你们计算得又快又正确,在计算过程中肯定有一定的规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找这些算式里面的乘数和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好不好?(好)师板书课题:找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大约三分钟左右请学生汇报:)

  师:下面我们就请一些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他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发现每道算式依次增加一个0。

  生2:我们组发现每组算式中的乘数一共有几个0,积就有几个0。

  师:孩子们真会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充满智慧的大脑去发现,那每组下面的算式结果为什么都会多些一个0呢?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现在请孩子们再继续观察这些算式里乘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的末尾0的个数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呢?

  (一个学生马上就发现:算式里面乘数0的个数与积里面的0的个数一样。)

  师:很好。如果我们想把这种规律运用到做这种类似的题当中去的话就会变得越来越快。那谁来说说怎样才会算得又对又快呢?

  生:看因数里面有几个0,积里面就有几个0。

  师:那我们计算时可以怎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