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釜山行的观后感范文3篇 釜山行观后感作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初中生釜山行的观后感范文3篇 釜山行观后感作文,供大家赏析。
自从1968年乔治·罗梅罗的《活死人之夜》上映伊始,「僵尸(丧尸)片」作为一种亚类型的电影逐步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迅速受到观众青睐的同时,也在僵尸片鼻祖罗梅罗后续几部作品(《活死人之夜》、《活死人黎明》、《丧尸出笼》合成「僵尸三部曲」)中确立了本类型影片的一些固定套路:诸如僵尸没有思想、通过噬咬传播感染病毒、杀死僵尸的唯一方式是摧毁大脑、幸存者总是在狭小或密闭空间内勾心斗角、政府总是扮演无能的角色等等。这一潘多拉魔盒一经打开,便成为了电影素材库里最受欢迎的素材之一,各种有僵尸元素的恐怖电影层出不穷,还发展出了与悬疑、爱情、动作等其他元素混搭的作品。
甚至在游戏领域,「僵尸」也是被折腾得最多的怪物之一,各大游戏厂商花样百出,留下了许多金字招牌,而其中像《生化危机》这样的大IP还能反哺电影。但相比在西方的繁荣昌盛,僵尸片在东亚文化圈里始终没激起多少浪花(香港的僵尸电影非同一范畴),特别是在类型片体系最为成熟的韩国,也未有导演对其进行本土化完善,直到2016年《釜山行》的异军突起。很难想象这么一部千万观影人次级别的现象级电影居然出自一个从无真人影片执导经验的菜鸟导演。
随着《釜山行》在短短数月内的传播、发酵和好评,延相昊这个名字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而非之前动画电影的小众圈。他特别有创意的一手是将两部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作品以背靠背的形式推出,如此一来无论是前传性质的动画电影《首尔站》,抑或后篇性质的真人电影《釜山行》都得到了翻倍的宣传效应,不得不说是相当聪明的商业安排。我们常说如今过分工业化的电影环境扼杀了人们的想象力,亦连带着使得某些类型片走向了衰落。别看僵尸片时至今日依旧不乏人气,但不能否认大多数僵尸片在满屏的血浆和暴力背后,很少会探讨更深层次的东西,这其实已然背离了罗梅罗运用僵尸这一题材来隐射社会事件的初衷。《活死人之夜》反____、批评政府无能、挞伐资本主义、为少数群体呐喊。而在《活死人之地》中,罗梅罗的讽喻更进一步:僵尸和人的界限模糊了,产生了思考能力的僵尸似乎比三观陷入崩坏、终日缩在高墙后狂欢的人类更值得生存。而从前人那里汲取灵感似乎正是延相昊和《釜山行》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这一点在以末世的人性博弈与社会构建为内核的美剧《行尸走肉》上也得到了印证。
事实上,对《釜山行》的评价,更应同其姐妹篇《首尔站》放在一起来看。作为前传的《首尔站》反而是在《釜山行》之后上映的,对后者中没有交代的「僵尸是如何出现的」等问题作了解释,但更重要的是对韩国政府、社会和人性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辛辣嘲讽。现实生活中常年在首尔市中心区域露宿街头的流浪者人群成为了这部电影的焦点,病毒正是从这群人中间开始蔓延的。社会不同阶层的隔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离、执法者的无所作为被生动地一一还原。
穷人生不如死,唯一的反抗途径就是变成僵尸,这是多么大的讽刺!相对于《首尔站》的黑暗走向和无所顾忌,更商业、更面向大众趣味的《釜山行》显然做了些收敛,同时也稍微削减了延相昊一贯偏爱的坎普风格。不过,批判政府向来是忠武路的「政治正确」,尤其近年来接连发生了「世越号事件」以及「MERS病毒事件」后,韩国电影人对政府的指控愈加激烈。在《釜山行》中,政府的狡猾无能依然存在,比如对于僵尸蔓延的处置严重滞后不力,为了维稳而谎称是群众游行而造成的混乱,既欺瞒了大众,又将正当的游行污名化。然而,相比「抨击政府」和将「列车」符号化的隐喻,《釜山行》的重点还是在对人性的开掘上。本片没有树立绝对的英雄,从主角石宇、到所谓的反派金常务、再到几个主要配角都有自私利己的一面,特别是在列车这样的封闭环境中,人与人的信任和友善势必变得异常脆弱,人性中最丑恶的部分亦势必暴露无遗。僵尸为何令人恐惧?它不是毒虫猛兽,也不是外星异种,恰恰因为它本就来源于人类自身的变异,看似普通的常人也许在顷刻间就会异化为择人而噬的怪物。
僵尸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表征了人性中低劣的部分,这与以金常务为代表的极端利己者实无本质区别。但延相昊在影片中仍然给人性留下了一点希望。虽然石宇在有限的电影时长里的转变未免突兀,可是作为一种象征也是可以理解的。最后为了保护女儿,在感染病毒后的温情闪回和跃轨自尽的慢镜头剪影,既符合韩国电影惯用的煽情手法,也预示着一种人性的「新生」。这种「新生」不仅体现在石宇身上,导演将幸存者设定为一名孕妇和一个小女孩明显同样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更何况影片结尾,狙击手在听到小女孩的歌声后出现了迟疑和放弃,而非《首尔站》里的无差别射击。总体而言,也许《釜山行》因为B级感不够而没能让血腥恐怖粉过足瘾,但作为一部好莱坞风格的类型片,它的制作水准绝对是合格以上的,套路以内的东西该有的都有,且没有什么很大的硬伤。
包括《首尔站》在内,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延相昊赋予了这种来自西方的舶来品一些鲜明的韩式烙印,比如承担起作为一种媒介的社会责任,反映韩国的现实状况,并用电影为某些群体进行话语抗争,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正如乔治·罗梅罗在接受《时代》采访时总结过的理念:「我希望能给僵尸们一点点身份认同,我只是觉得我们得时刻记住,它们就是我们。它们从一种生命形态中走出,进入了现在的生活。」
这是一部最初令我非常害怕到不敢看的丧尸片,也是一部看过后令我流泪,非常感动的情感片。最初这部电影出来的时候,身边的人说非常的恐怖,是一部丧尸片,我便没有想看的想法。而且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在校门口的小吃店里买炒饭,等着拿炒饭的时候,店里面便正在放这部电影,而且是电影的开头,就是那个在火车车厢里面,一个受病毒感染、尸变的女人爬出来开始在整个车厢里咬人的画面。一个接一个的人被咬破脖子后,身体扭曲着尸变的画面,而且配着急迫、吓人的声音,我被吓得赶忙提着饭从店里冲了出去。而且之后回到学校的几个小时,我的脑子里都依然是那个画面,感觉整个世界都黑暗了,我被吓得不轻。可能是因为当时高度学习下的我有很久没看恐怖电影了,以至于被吓成那样了,后来看了电影后的我,都看不起之前那个被吓的自己。
这部电影里面,深刻体现温情画面的一句话,就是“我给你的爱,是我最后的理智”。在席卷整个韩国的病毒疫情爆发中,整个韩国陷入紧急状态,全国大范围的尸变,满地的丧尸,正常的人所剩不多,这其中就包括那些乘坐火车从首尔前往釜山-那个成功避免病毒爆发的城市的人们,而车上进入了一个感染了病毒的人,这个时候,他们必须为了自己和家人朋友的生存而战。
尸变的速度非常的快,一个人被丧尸咬了之后,几秒钟之内就迅速尸变了。所以,车厢内的所有人,面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和陌生人尸变后,有想要营救的,有迅速保命逃离的,这是一场人性的考验。不同社会阶层在灾难面前的'人性,这中间有许多令我感动的情感,也有令我深恶痛绝的恶人。有年轻的大学生之间互相救助的感动,一群大学生最后只剩下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女生在不小心被丧尸咬了之后,即将尸变,而男生毅然选择在她失去意识之前抱着她,最后被她咬了脖子;有做了几十年的姐妹的两个老人,妹妹在姐姐尸变后,不愿意跟一群恶人待在一起,毅然打开车厢,跟姐姐待在一起,让恶人受惩罚的大义凛然;有丈夫全程保护怀孕的妻子,最后为了剩下的人能活命牺牲自己的大男人;最令我感动的是男主人公,他是这场灾难的凶手之一,因为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意了病毒的扩散,他在火车上,原本是为了互送女儿到釜山去他的妻子那儿,一开始冷漠无情的他只顾自己和女儿的命,悄悄打探活命的办法,善良的女儿一度劝他要救大家,可是他不听,可是最后在自己被困,即将丧命的时候,面对陌生人的营救,他被感化了,一路和其他人并肩作战,然而到了电影的最后,留下他和女儿还有孕妇即将到达釜山的时候,他被丧尸咬了一口,面对即将尸变的自己,他对女儿说他爱她,最后从火车上跳了下去,那一刻,我哭了。
被那些人在失去意识前的最后一刻拼命保护身边的人所感动。 每个人都有活下去的理由,但是选择死亡也有理由,大义凛然的奔赴死亡比什么都令人感动。
这不是一部丧尸片,这是一部温情的电影。
就《釜山行》一片而言,除了人性的丑恶与光辉,感动和触动我的更多是一个情字。
母子情,父女情,夫妻情,姐妹情,同学情,朋友情,同事情,甚至是陌生人之间,因为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结成的生死情。
当然最让我为之动容的还是壮汉欧巴给孩子起名字和长腿欧巴把孩子锁到驾驶室的两个桥段,真的让我一个三十多的老爷们不禁潸然泪下。
还记得儿时跟父母去电影院看《妈妈再爱我一次》,影片至感人处,整个影院里充满唏嘘抽泣,有人更不免失声痛哭。
那时小小的我,只误以为,当众哭泣是极丢脸的行为,所以即便难过,也忍着泪水,强颜欢笑。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年幼的孩子,没有经历过人生太多的痛苦,不知生离死别为何物。
就像小时候把《大话西游》当喜剧来看,从头笑到尾,成年了才知它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
好多事都是如此,一部无厘头的影片,一群嘻嘻哈哈的演员,演出的确是真实而严肃的人生。一部刻板正规的影片,一个格调高雅的晚宴,一个主题积极的会议,一群乐观向上的人,却无时无刻不在反映和演绎着一出出悲剧、闹剧……
真正可笑的不是那些loser,而是伪善、道貌岸然的所谓成功者;真正可悲的不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而是那些委曲求全、自欺欺人。
就像真正可怕的,不是那些丧尸,而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