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红楼梦读后感4篇 《红楼梦》的读后感高中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中学红楼梦读后感4篇 《红楼梦》的读后感高中,供大家阅读。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一一《红楼梦》。未翻开书时,我只单纯地知道,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翻开后,我才真正知道了它为什么堪称名著了,我甚至认为它应该是四大名著最厉害的一部。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架构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繁盛到衰败的过程。小说刻画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多愁善感的黛玉,沉稳乖巧的宝钗,叛逆多情的宝玉,精明能干的熙凤……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这一小节。它主要讲:黛玉得知实情后重病,薛姨妈答应了婚事,黛玉生命垂危,将手镯和诗稿往火盆里扔。当宝玉成婚时,黛玉气绝身亡。看到这儿,情不自禁地流泪了。想到林黛玉虽然那么优秀,那么有才气,却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寄居贾家,真正可怜。或许,她真的'是那美丽的绛珠仙草,到人间来只为了“还泪”吧。有时候,我甚至恨贾府,恨宝玉,为何要这样对她?若不是在封建社会,那宁荣两府应该是一座“世外桃源”吧。而结局也不会是黛玉泪尽而亡,宝钗独守空房,探春远嫁他乡……那样悲凉吧。
爸爸告诉我:封建社会是不允许女孩子读书的。我想,黛玉、宝钗她们真是生不逢时,若是现在,她们都那么知书达理,肯定会有一番好事业。不是女强人也应该是女学者吧?
读完这本书,我真是悲喜交加!悲的是红楼里人物命运的悲惨,家族命运的衰败;喜的是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如此和谐民主、公平公正。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一曲红楼悲歌,唱尽了旧社会的悲惨辛酸,也正映射出新社会的幸福安康。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共建国家,人民前途光明永恒!
我最近在读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这本书中的人物很多,但都个性鲜明,有大方得体的薛宝钗,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懦弱胆小的贾迎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善于抓住机会的小红。
小红是宝玉房中的一个下等丫头,她很想改变自己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命运。于是她先把目标放在了贾宝玉身上,可是宝玉房中的丫鬟太多了,而且晴雯等大丫鬟还时常欺压下等的丫鬟,小红也常被欺负,于是她果断得放弃了这个目标,这时候上天给了她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王熙凤让她给平儿传话。我们来看看小红都说了什么:萍姐姐说:“我们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天呐!小红竟把这跟绕口令似的话传的半分没错,可见她是多么的聪明伶俐,她也得到了王熙凤的赏识,被调到莲二奶奶身边,后来她用攒下的银钱赎回了自己的自由,和自己看好的贾云一起生活终于摆脱了奴仆的身份。
在封建社会,像小红这样的丫鬟是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但是她抓住了机会,最终使她逆袭成功。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正是因为小红很细心、有想法。要不就是机会摆在她眼前也只能白白溜掉。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同学,他们总是抱怨老师讲得不好,题目太难,作业太多,为自己成绩不好找各种借口,可他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偏偏他们不行,归根结底还是不够努力、刻苦,所以机会摆在面前时才会错失。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小红学习,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应当付出努力,而不是等着命运改变自己,想要有美好的未来就应该努力奋斗。
在中国小说史上,无论从哪个方面而言,《红楼梦》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它代表了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在这部书中,我最喜欢的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晴雯。她聪明过顶,个性刚烈,反抗性极强,敢爱敢恨。她蔑视王夫人为笼络小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是“哈巴狗儿”;王善保家的搜查大观园时,唯有她“挽著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还当众把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媳妇痛骂一顿。因为她的反抗,遭到了残酷报复。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当天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便绞下自己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脱去了一件贴身穿的旧红绫小袄儿赠给他。当夜,睛雯悲惨地死去。宝玉深感哀伤,特作《芙蓉女儿诔》,来祭奠晴雯……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薛宝琴咏柳絮的《西江月》:"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可卿病故,托梦给凤姐,叮嘱"盛筵必散",居安思危,并告知近日贾府将有大喜事宝玉听说可卿身故,急火攻心而吐血,连夜赶去吊唁贾珍极其悲痛,愿为秦可卿的丧礼尽其所有,动用了原为义忠亲王老千岁准备的棺木秦可卿的丫鬟瑞珠也触柱而死,贾珍以孙女之礼葬之贾珍又为贾蓉捐了个龙禁尉的官职由于尤氏旧疾发作,无人主事,宝玉向贾珍推荐凤姐,贾珍遂请凤姐协理
从这里的秦可卿死后的风光可看出贾府的奢侈,也是为下面贾府的衰败埋下了伏笔同时,王熙凤的牛刀小试也体现了他精明强悍的一面,也为他下来统领贾府作下铺垫(我不知道你要多长的,这里可以扩展)
又可以从可卿的一句话中来写读后感
秦可卿的"三春去后诸芳尽"一句里的"三春",不大可能是选出元、迎、探为坐标而排除掉惜春,她似乎要说"四春去后诸芳尽"才合乎以人为坐标的逻辑;更深一步想,"诸芳"里如林黛玉,也未必是在元、迎、探、惜中的"三春去后"才"尽"的,她很可能在元、迎两春死后就先于探、惜而"尽"了
其实,从字面上看,"三春"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三度逢春",也就是"三年好日子"的`意思"三春争及初春景",就是说三年的好日子里,唯有头一年最好,后来是一年不如一年"勘破三春景不长",则是说看破了好日子也就是短暂的三年"三春过后诸芳尽",更明明白白地指出,三年的好日子过完后便有大难临头,不仅所有美丽的女性都会失掉幸福陷入惨境,而且贾府所有的生灵也都会"家亡人散各奔腾","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三春"这个语汇在《红楼梦》中除上述各例外,还一再地出现过,如宝玉题大观园"蘅芷清芬"诗:"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而与曹雪芹关系密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合作者的脂砚斋,在"三春争及初春景"旁批"显极","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需寻各自门,"后旁批"此句令批书人哭死",还有一条署名梅溪的眉批:"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都说明他们对"三春"二字有着特别的敏感性,一提到那三个短暂而梦境般消失的年头,便不禁心裂肝痛,这也都说明"三春"不是从书内任选出三个姐妹来便可解读的,必须从书内延伸到书外,从笼罩在曹雪芹家族及其姻亲们荣枯与共的社会政治环境,以及所遭受的命运打击,所形成的创作心理、审美情绪诸方面去综合分析,方可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