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黄山奇松教案7篇(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案)

2023-02-04 01:11:00综合
  • 相关推荐

黄山奇松教案7篇(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黄山奇松教案7篇(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案),供大家阅读。

黄山奇松教案7篇(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1

  一、教材简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

  二、对象分析

  本班为省级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构件主体性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班。学生具备上网浏览的能力、简单的文字输入、编辑能力和网上绘画能力,为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四、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五、媒体设计

  在网络教室,教师设计网页放在学校服务器上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

  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展示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进入人文地理和推荐网站查阅相关资料。

黄山奇松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读词

  陡崖潇洒屹立玉屏楼宾客蟠曲

  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充满生机

  2、安徽黄山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两次游完黄山之后,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出示“徐霞客诗句”课件

  3、黄山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让古今中外的许多游人如此迷恋?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黄山奇松》,读通了课文,我们从中知道了那是因为——黄山有四绝。哪四绝呢?(学生回答)打开课本,齐读第一段、理解。

  4、情有独钟什么意思?(感情专一,特别偏爱)同样是“四绝”,人们为何对黄山奇松特别偏爱呢?(指名回答)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欣赏欣赏黄山奇松吧。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老师首先带你们来到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PPT出示图片),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生答,师板书:迎客、陪客、送客)

  过渡:这些松树究竟奇在哪里?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

  3、文中是怎么写迎客松的奇的?(PPT出示迎客松的图片和描写迎客松的句子),指读。

  (1)迎客松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2)“姿态优美”,具体是怎样的?(指名回答: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同”就是“好象”,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把()比作()。(把斜伸出去一丛青翠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

  同学们可以伸出手臂,边做动作边反复读这段文字。(学生做动作、读课文)远远望去,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生动的比喻。从这句话,你还读懂了什么?是啊,其实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

  (3)“枝干遒劲”就是枝干怎么样?(枝干苍劲有力)

  (4)“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饱经风霜”什么意思?请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郁郁苍苍”什么意思?

  这么高大的迎客松,经历了多少年的烈日暴晒,风吹雨打?(800多年)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学生读)谁来读好它。

  (5)如今,只要人们一提到黄山就会想到迎客松,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我们一起读好这一句话。

  指导朗读:

  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6)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

  (PPT出示诗句: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再来读一读,赞一赞?

  4、看图猜松:(PPT出示送客松图片)

  (1)下面我们来做个猜图游戏,请同学们猜猜,它是哪棵松树?说出你的理由。

  (2)送客松奇在哪里?谁能读出对它的赞美和惊叹。

  点拨:盆景同学们都见过,它是园丁精心制作出来的装饰品,而制作送客松这盆“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

  [通过猜图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积极调动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5、除了这两棵奇松,作者还介绍了哪一棵奇松?

  想看真的陪客松吗?(PPT出示)齐读这段话。

  学生读“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结合“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6、配乐朗诵第二自然段,

  7、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

  (1)(PPT出示:争当小导游

  “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通过应聘导游的活动,强化学生对黄山松的认识,熟悉、背诵课文]

  学生准备一分钟,可只介绍一棵松,导语也可自己设计。

  (PPT设计超链接,学生介绍的同时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指名说。

  2、师引读第三自然段。

  3、想欣赏这些千姿百态的松树吗?(PPT出示)

  [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学生边欣赏,边想象,看到图,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赞叹一下你看到的景色吗?

  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2、以一首歌曲结束今天的课

  四、作业设计

  想象写话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设计:背诵第二自然段或争当小导游

黄山奇松教案3

  设计理念:

  《黄山奇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性散文,全文紧扣奇来对黄山松进行描写。文字生动,意境优美,适合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它被誉为(跟说:“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即(跟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投影展示黄山四绝图片),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跟说:“情有独钟”)。(多媒体展示黄山松)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黄山,我们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奇)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一番。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写到了哪些奇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松?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

  1、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奇松?

  (指名回答,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想不想看一看?

  (一)、迎客松

  (多媒体展示迎客松图象)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呢?

  句一:

  ①“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枝干遒劲”借助形象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③“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

  ④“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你对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用这个词我们还能形容什么对象呢?(指名说:建筑、人物……)瞧!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我告诉你,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它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受比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比喻、拟人)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②“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

  ③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由一位同学主笔,帮迎客松拟一份欢迎词,并想一想,它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贵宾呢。(小组讨论交流),现在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表演)

  ④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它读好吗?请同学们先练一练,呆会儿我们比比,哪棵迎客松最热情。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②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很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代表”“象征”体会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

  ③你能用“不仅……而且……”把它的意思也表达出来吗。(指名说)

  ④这句话你理解了吗?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迎客松小结:1、看着这棵迎客松你想说些什么呢?(迎客松你真神奇,你真美!)

  2、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吗?(齐读)

  (二)、陪客松

  过渡:你还想看看什么松?(陪客松)。(多媒体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①“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②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三)、送客松

  过渡: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

  ①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盆景”。)(出示图片比较盆景),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跟说“天然”)从这儿我们感受的它的神奇。

  ②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

  ③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指名说

  ④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四)、玉屏楼

  过渡:刚才同学们所见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虽各有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齐说)

  “奇”,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

  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看谁先发现?(指名说)“玉屏楼”

  ②对!就是玉屏楼,在这里我们可尽睹三大名松的风采,所以它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也就说此处是黄山松独一无二的、最妙的观松处。

  第二自然段小结:现在,我们多么想登上玉屏楼去看看黄山的三大名松啊!我请一位同学带我们去,好吗?(指名)请你为大家美美的朗读第二自然段,把我们带上美丽的黄山,老师给你配上音乐。(配乐朗诵第2自然段)点评:谢谢你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黄山,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无穷的风采。

  四、其他松

  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1、“黄山的松千姿百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出示:(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

  2、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

  3、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欣赏图片)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指名说)?

  4、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呢?指名说(黄山的松有的……有的……还有的……它们真是千姿百态啊!)

  5、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学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7、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

  8、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

  五、总结全文

  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屏显黄山全景图)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①同学们,看了这神奇美丽的黄山奇松,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②我想,假如我是一位诗人,我会写一首感情奔放的诗来赞美黄山,那么你呢?

  练说,出示:假如……我会……

  六、作业。

  过渡:相信同学们看了黄山的奇松有很多体会,但却没有机会说,下面就让我们以作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吧。

  1、模仿文中“迎客松”的写法,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松树写下来。

  2、把自己喜爱的松树画下来。

  附:板书

  20、黄山奇松

  迎客松

  三大奇松{陪客松奇

  送客松

  汤雪萍

黄山奇松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

  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 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你喜欢哪一棵,找出句子,大声朗读几遍。

  4、交流

  5、听出来了,同学们都把松树当作自己的朋友,那么的亲切、友好!请你也像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介绍你喜欢的朋友,说说它长得怎么样?生活得怎样?友情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1、加上自己的想象语言复述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3、用表演的方式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迎客松:

  1、出示句子:“迎客松……生机。”

  A、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看迎客松的图片边适当引导,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欣赏:枝干遒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

  B、是啊!这棵迎客松屹立在黄山上已经一千多年了,虽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的考验,但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是一棵多么——的松树啊!你能把它读好吗?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2、出示句子:“它有一丛……象征了。”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C、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D、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

  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 ,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E、学到这儿,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

  (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过渡: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陪客松

  1、(出示课件:陪客松图片)现在,请你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读着,读着,你最想对陪客松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练读、感悟)

  2、在学生的汇报中欣赏“绿色巨人”,感受它的高大。

  3、绿色的巨人:把陪客松比作“----”, 板书:绿色的巨人 这样写好在哪里?出示课件(去掉“绿色的巨人”):边读边想,如果没有“绿色的人”,效果有什么不同?谁来读好这句话?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4、朗读训练

  送客松

  1、(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觉得它长得怎样?能介绍介绍吗?看看书,再看看图,先练说一下。

  2、请同学上台以游客的身份介绍送客松,要求其它同学要认真听,觉得好的地方要夸夸他,觉得哪儿不足提出来帮助他。(在引导学生评价的过程中,重点欣赏枝干蟠曲、天然盆景、依依不舍,在介绍时可以适当加上动作,或展开想象说些告别的话)

  3、朗读指导: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4、小结:迎客松,郁郁苍苍,枝干斜伸,如同好客的主人;陪客松屹立山顶,如同巨人;送客松枝干蟠曲,如同天然盆景。让我们再次领略以下黄山松树的神奇吧!(配乐朗读第二段)

  (三)欣赏画面,驰骋想象

  1、 同学们,在玉屏楼上其实除了看到这最具有代表性的三棵松外,还能看到许多姿态不一的奇松。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播放录象

  2、这么多的奇松翠柏,它们或——,或——,或——;或——,或——,或——;它们有的——,有的——。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更加——。黄山奇松真是——。

  3、游戏激趣。

  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游戏规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棵松,配上一段解说词,听了你的介绍,让大家猜猜是哪棵松?

  学生上台点击。

  黄山松千姿百态,造型独特。它们有的屹立山顶,像——————————;

  有的从山腰斜出,像————————————————;

  有的弯曲在两峰之间, 如同————————————————;

  有的仰望天空, 像在————————————————————;

  有的卧在山间, 似乎———————————————————————

  4、小结:同学观察认真,讲得到位,听得仔细,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齐读第三段。

  (四)、总结全文

  黄山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奇而奇得绝,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同学们,把今天的见闻和感受告诉爸爸妈妈,也让他们分享一下。说不定,听了你介绍,他们暑假带你黄山游玩呢。

  教后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它使传统教学变多元化、立体化,并使教学内容图、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意识,并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创造性。

  一、以画想象 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促其思考。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利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 激情体验 激励想象

  针对课文的重点,用多媒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在教学“陪客松”时,创设情境,驱谴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录像中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陪客松”,声情并茂地为人们介绍着迷人的黄山风光。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

  三、以实引虚 放飞想象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脑中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再用语言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补充在省略号处。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荡,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黄山奇松教案5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陡崖屹立遒劲郁郁苍苍

  宾客盆景饱经风霜情有独钟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A、指名读问: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B、闻名于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情有独钟”?那么黄山的奇松在哪里?(学生读)教师板书

  潇洒挺秀表现在什么地方?看文中是插图你能说说黄山松的潇洒挺秀表现在哪里吗?

  C、齐读第1自然段。

  总结:第一自然段写了黄山的四绝,突出了黄山奇松这个重点。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A、指名读

  B、第一句说了什么?(板书:玉屏楼观松)教师简介徐霞客。这一句中的“绝胜”和哪一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最好),请齐读这一句

  C、第二句说了什么?

  迎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地位怎么样?读3~5句

  陪客松的位置在哪儿?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读第6句

  送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动势怎么样?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读7、8句

  D、写三大名松用了两个“如同”和一个“好象”,这是为什么?点示:可以从中看出人们的想象力

  小结:第二自然段写了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暗示它们得名的由来。

  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要用亲切喜爱的语气。齐读第二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A

  A、指名读

  B、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起什么作用?第2句有几个分句?

  分别说了什么?

  教师点示:第1个分句写了黄山送的姿势,第2句写了黄山松的动态,第3个分句写了黄山松的形状或造型。第3句话说了什么?(板书;装点黄山更神奇秀美)这句话回应了课题,点出了一个奇字

  C、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赞叹的口气,请齐读3自然

  D、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重点写黄山松潇洒挺秀,形象独特,千姿百态,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秀美。

  三、指导背诵。

  1、听录音。

  2、利用板书提示,串联背诵。

  3、各自轻声试背。

  4、全班齐背。

  四、布置作业;

  1、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五、板书设计:

  处处都有潇洒挺秀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

  迎客枝干斜伸如同迎接

  黄山奇松玉屏楼陪客如同巨人陪同观赏

  观松独特蟠曲

  送客深出好象告别

  屹立斜出弯曲

  千姿百态仰俯卧

  状如形似

黄山奇松教案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黄山图片,师:面对这茫茫的云海,嶙峋的怪石,苍翠的树木,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幻灯出示)

  2、▲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徐霞客

  3、通过前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你对黄山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说,引入欣赏“黄山四绝”图片,(点明:在四绝之中,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4、▲ 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并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美。先扫清字词障碍。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前期的预习和自身生活知识的积累,有效带动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合作探究,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

  誉 陡 屏 宾 屹 卧

  ①小组合作学习。

  ②提醒区别“宾”“屏”的读音

  2、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投影。

  (2)观察,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卧、誉(引导分析笔顺、结构等)

  (3)师范写,学生描红。

  (4)听写检查,评讲。

  3、由词入句,指导朗读。

  (幻灯出示)情有独钟 郁郁苍苍 姿态优美

  饱经风霜 枝干遒劲 充满生机

  千姿百态 潇洒挺秀 神奇秀美

  ①各形式读,及时纠正。

  ②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4、我们试着将词语放回课文,一起来朗读课文。

  分节赛读课文(及时正音,指导读难读的句子)。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体,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增强生字的记忆和运用。

  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生分段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

  2、师指导朗读。

  3、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什么?(概括时要简洁、准确,引导归纳大致内容)

  师边听回答边板书: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

  四、联系背诵,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最为喜欢的奇松文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黄山奇松“奇”在何处。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千姿百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实践目标:通过朗读、赏析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体会黄山松的奇和美。

  难点:引领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讲读法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搜集《黄山奇松》的资料(图片、视频等),进一步了解黄山奇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你知道这句诗赞美的是哪座名山吗?(黄山)你对黄山有哪些了解?指名说。

  2、欣赏“黄山风光”视频。

  设计意图:叶圣陶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学生学习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这里利用视频资料,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情感。

  3、看来,刚才大家已经深深地被黄山的风光吸引了,那么,在这美丽的黄山之中,最让人们情有独钟的是什么呢?大家知道吗?

  出示课题,引出“黄山奇松”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首先请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指名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感受黄山山松的奇美!

  4、出示第一段,齐读

  你读出了什么?

  出示四绝图片。

  设计意图:展示黄山“四绝”图片,复习了“黄山四绝”所指,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了具体、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理解词语:情有独钟、陡崖、潇洒、挺秀等

  让我们美美地读读第一段。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 要看奇松,最好的去处就是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让我们登上玉屏楼吧! 出示图片。

  2、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指名说

  3、 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描写三棵奇松特点的语句。

  (1)品味迎客松

  ①小组代表汇报,出示“迎客松文段”,齐读。

  ②迎客松奇在哪里?出示句子“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品读。

  ③一奇在姿态,理解 “遒劲 ”

  ④二奇在历史悠久、生命力强 ,理解“饱经风霜”,出示老人图片。

  “饱经风霜”是本课需要重点理解的一个成语,对于阅历较浅的城市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采用以图解词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形象建立对词语的印象,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黄山松在生长过程中历经了很多艰难险阻。

  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指名说。

  这棵迎客松在成长过程中历经了多少艰辛啊,风吹不倒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真是一棵奇树!再读句子。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⑤三奇在热情好客

  出示句子:“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好客的迎客松正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交流发言,并加上动作。

  同学一起站起来,学一学迎客松,伸出你热情的手臂,表演读这句话。

  ⑥迎客松多好客热情啊!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理解“象征”(代表,最重要的,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好客)

  ⑦学到这,我们不禁赞叹——(出示诗歌,齐读)“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

  设计意图:课外诗歌的出示,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增加了诗词句的积累,声情并茂地朗读,使黄山松的形象也因此更显高大。

  (2)感受陪客、送客松

  ①小组代表汇报,出示“迎客松文段”,齐读。

  读完,你发现了什么?陪客松有什么特点?

  “绿色的巨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绿色的巨人”突出了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茂盛。

  通过朗读来表现。指名读,全班读。

  看,陪客松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呢?(学生说话)

  ②小组代表汇报,出示“送客松文段”,齐读。

  送客松 ——小组代表汇报,出示送客松文段

  出示图片,观察一下送客松有什么特点?

  理解“蟠曲”、“天然盆景”。

  用朗读体会它的美,小组读,全班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

  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再读一读第二段,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4、争当小导游:介绍三大奇松。

  设计意图:本次小导游练习,既是对前文学习的一个回顾、总结,又再次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落实了课后第一题的背诵任务,减轻了学生课下学习压力。

  三、总结拓展

  1、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2、“屹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谁给我们做个动作看看。一生表演动作。

  3、大家想看看这些千姿百态的松树吗?

  播放松树图片,边展示图片,师边解读。

  4、看完了图片,再来读读这一段,读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指名读,全班齐读。

  5、这段话里有一个符号,(手指省略号)它有什么作用呢? (省略了松树的其他形态)

  6、那你还能想到松树的哪些形态呢?指名说。

  设计意图:此处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入口。学生在轻松、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脑中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激励学生放飞想象。又引领学生揣摩、借鉴了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7、在课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同学也搜集了一些黄山松的图片,一起欣赏下吧!播放松树图片,师解读。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课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对黄山奇松充满好奇,积极搜寻黄山松的课外图片。课堂上的交流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课外实践情况,另一方面开阔学生的眼界,把学生带入“奇松”世界。

  这些松树可真是千姿百态啊!让我们再读一读最后一段吧,再次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齐读)

  8、出示课堂小练

  关于黄山,真有说不尽的美景,道不完的神奇,中山某旅行社准备开辟“中山——黄山”的游览线路,请你为旅游公司设计一条“有创意又吸引游客”的广告词。先和同桌讨论一下,再写下来。

  全班交流。

  9、总结全文:同学们,我们今天真有眼福,有幸欣赏到了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并感受到了它的奇美。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亲眼看看黄山的奇松,浏览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祖国山河的美。

  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

  千 迎客松 优美遒劲

  姿

  百 陪客松 绿色巨人

  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黄山奇松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它以什么闻名于世?(课件出示“四绝”),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

  二、赏析课文

  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

  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课件:玉屏楼)

  2、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快速读第二自然段。(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喜欢哪棵松,就多读几遍,品味品味,把自己喜欢的理由说一说,也可以写在书的空白处。(课件出示要求)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5、品味迎客松: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样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

  连起来把整个句子读一读

  三奇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5、欣赏完迎客松,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这两大奇松的句子。感受一下它们的奇特。

  6、交流。

  (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再读课文,准备一下,将理由说得更充分一点。尽量地用书上的语言。(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2)交流: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等词语。

  小结: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所在。

  朗读指导: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黄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的奇特,三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们的形状而得名,是人们赋予它的。

  7、学生欣赏课件出示的黄山奇松。

  8、指导学生说话:请选自己喜欢的一棵,试着说两三句话。

  三、总结

  四、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

  板书设计: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