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南旧事读后感优秀范文3篇 城南旧事读后感优秀作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城南旧事读后感优秀范文3篇 城南旧事读后感优秀作文,供大家参阅。
城南旧事》台湾女性文学开山人——林海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以童年在北京的生活为素材而创作的经典“怀乡”作品,也是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正如作者曾经说过,“我是以儿童的口吻,写出一个在小学六年间成长时所看见的成人世界”,“我是以愚昧童心的眼光去写些记忆深刻的人与事”。
这本书共分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了》五篇小说。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
本篇小说的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混乱,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英子又搬到了自己的新家——新帘子胡同,在这里她认识了方德成、刘平等几个调皮爱踢球的男孩子,同时,她在替这群男孩子捡球的时候,通过草下隐藏着的东西,认识了一个大哥哥。英子和大哥哥很快成了好朋友,还彼此约定,等长大了,要一起看海去。在英子眼里,这个哥哥慈爱,善良,是敦厚的老实人,也是一个孝子。可惜,英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善良”的大哥哥竟然是人人憎恶的贼!
我们看海去,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约定。这反映了20年代的北京,为了生存,穷人甚至被逼走上了偷盗、犯罪的道路。透过朴实的文字,我们可以隐约感受到作者对社会深深的担忧、以及对穷人深刻的同情。
最后一篇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当时的英子已经十二岁了,童年渐渐离她远去,爸爸被叔叔给日本人害死的事情气病了。病弱的爸爸要求英子要去历练,让英子知道,无论什么事情,只要硬着头皮去闯就能闯过去。此时的英子内心非常矛盾:我们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但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但岁月匆匆,英子还是认识到自己长大了,爱花儿、爱生活、爱孩子的爸爸最终走了,往年美丽的夹竹桃散散落落的,可爱的小石榴也掉了下了。英子担负起了生活的责任。整篇文章情感深沉而动人,失去父亲的愁绪与人生的悲欢离合营造出了一种浓浓的情调,余音绕梁。
在每一篇小说的最后,只要读者细点心,就会发现,里面的主角都离英子而去,直到连父亲也走了。所以小小的英子在十二岁时就早早的担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负的责任。
《城南旧事》跨越了时空、政治,以委婉的笔触去描写人性和人类的命运内容丰富多样却又互相连贯,所以值得一读!
读完《城南旧事》,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讲述了作者林海音从五岁到十三岁的童年故事。
英子五岁时,结识了所谓的“疯子”秀贞和妞儿,她发现秀贞并不是疯子,只是因为丢失了孩子,失去了丈夫,心里有极大的痛苦无法与人沟通而感到难过,从此一蹶不振,被人称为疯子。妞儿是一个得不到温暖的孤儿,后父后母对她很不好,经常把她打得皮开肉绽,最终,细心的英子发现妞儿脖子上的胎记很像秀贞所描述的,于是怀疑妞儿就是秀贞的女儿,果然如此,历经磨难的母女终于团聚了,秀贞带着女儿踏上了寻夫之路。
妞儿离开了英子。渐渐地,英子上学了,在英子眼里,人太多,很难分清好人和坏人,英子和一个小偷的接触中,知道小偷是因为供弟弟上学才迫不得已去偷东西,结果,还是被警察抓住了,看到这儿,我也和英子有同感,不仅不恨这个“小偷”,反而很同情他。
过了几年,兰姨娘被丈夫赶出家门后,住在英子家里,爸爸对兰姨娘产生了好感,却被头脑聪明的小英子发现了,于是英子制造了好多机会,把兰姨娘和逃难的德先书搓成一对儿。
可怜的保姆宋妈为养家糊口,抛下自己的孩子,忠心耿耿的照顾英子一家,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被她的丈夫用去赌博,并且还把自己的女儿卖掉,还死了儿子,两个孩子都离她而去,宋妈是多么伤心呀,我真痛恨她的丈夫,太没良心了。在英子十三岁那年,爸爸因为得重病死了,妈妈的负担就加重了,英子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她逐渐担任起了很多父亲的责任。
每个人的童年都只有一次,过去了就不会在回来了,看着这淡淡的文字,每一个故事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家林海音将儿时的记忆写得如此细腻详细,也唤醒了我太多的童年的往事。
最近,我们全班都在读《城南旧事》。读完这本书,对比自己的生活,我觉得自己比小英子幸运多了。用自己还不够成熟的眼光看英子小时候遭遇的一次次离别,我感受到了她的坚强。回想自己,生活中一次与父亲的短暂分离便让我泪崩,可是小英子的童年却要经历那么多的离别。然而,从她一次次的离别中,也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经离别,不会长大!
小英子的童年先是经历了与秀贞和妞儿母女的分别,接着是与躲在草丛中的小偷——厚嘴唇的分别,再到与兰姨娘、德先叔的分别,继而还有与在自己家中侍奉多年的保姆——宋妈的分别,最后的离别是最残酷的,因为爸爸的花落了,小英子最最亲爱的爸爸永远地离开了她。
离别是痛苦的,离别是难过的,离别是残忍的,但是离别并不是可怕的,因为人生就是会有诸多的悲欢离合,就像月亮也会有阴晴圆缺一样。英子的童年那一段段离别令她成长,和她相比,我少了一些勇敢,少了一些坚强。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爷爷、外公相继走了,因此我对他们的印象并不深刻,所有关于他们的故事都是爸爸、妈妈那里听来的。每次听到同学们在班级里讲起自己爷爷奶奶的事情,我总是沉默不语,有时候甚至还会躲在角落里偷偷落泪。
记得有一次,爸爸要回工作的地方了。我知道又有一段时间要看不到爸爸了。这几天在学校里上课都魂不守舍的,每天踏进家门第一件事就是大喊:“爸爸、爸爸!”直到听到那个“儿子!”的回应声,我心里的石头才落下来。相聚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爸爸明天就要走了,整个晚上,躺在床上的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想象着无数种分离的场景。我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我已经长大了,我要做一名男子汉,“男儿有泪不轻弹”,不就是分别嘛!没有分别,哪有相见呢!然而,当爸爸走进站台,踏上火车的时候,当我无论多么使劲都再也望不见爸爸的时候,我的眼泪一下子不听话起来,我一下子扑进妈妈的怀里大哭起来,仿佛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一般。擦干泪水,那一行行字越来越清晰——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永远离开了小英子,父女两个从此阴阳两隔,文章里没有描述小英子如何痛哭流泪,而是以“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结尾。意蕴深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经历离别,学会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