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关于剪纸教案5篇 手工剪纸教案

2023-01-10 20:16:00综合

关于剪纸教案5篇 手工剪纸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关于剪纸教案5篇 手工剪纸教案,供大家参考。

关于剪纸教案5篇 手工剪纸教案

关于剪纸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3、亮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3、指导朗读。

  4、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划去错误读音。

  择(ze zhai)菜 刁难(nan nan) 三伏盛(sheng cheng)夏

  薅(hao ru)草 机灵(ling ling) 数(shu shu)九寒

关于剪纸教案2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页——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折纸、剪纸的活动,经历学习剪纸活动的全过程。

  2、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一些简单的剪纸。

  3、在剪纸的动手活动中,欣赏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学习的乐 趣。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

  1、观看介绍我国民间剪纸的录象资料让学生边欣赏边了解有关剪纸的民间艺术。

  今天我们大家不仅能欣赏到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而且如果你愿意的话还能学会这门技能。请大家看录象。

  2、欣赏对称的剪纸作品,让学生观察教材上剪纸的图,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师:同学们我们的课本上也有几幅剪纸请大家也来欣赏欣赏。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剪纸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说出:每一幅图都是对称的(还可能具体说出来怎样对称),图片的摆放也是对称的。

  你们行不想用自己的双手剪出漂亮的图案来?

  二、学习剪纸

  1、学习折纸的方法。

  完成教材6页中间内容。

  折纸方法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本。然后进行操作交流。

  让学生观察课本上两种折纸的方法,引导学生看明白后说出并演示,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同桌互相交流自记者的方法。是学生明确可以一次对折,还可以几次对折,根据你想创作的作品需要选择对折方法

  2、学习剪纸方法让学生观察剪纸的方法

  1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本。然后进行操作交流。

  再观察剪纸方法2

  教师可以先示范,然后引导学生操作。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你自己的设计思路,去折、去剪,作出你的成果来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剪一剪。实际操作然后展示学生作品。

  三、实践操作、动手剪纸完成折一折剪一剪1和2。

  通过观看录象、剪纸作品等,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剪纸的文化传统以及剪纸的由来以及各种精美的民间剪纸艺术,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及剪纸艺术的美。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碧眼的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学习掌握和理解知识。

  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到剪纸艺术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美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关于剪纸教案3

  一、作品分析与设计思路

  在开展的区域游戏“成都名片一一宽窄巷子”活动中,孩子们对惟妙惟肖、形象生动的剪纸游戏产生了很浓郁的兴趣。于是我们尝试与四川民间音乐相结合,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在合作游戏中大胆想

  象、创编,体验本土民间音乐带来的快乐,尽情地表达自我,抒发情感。

  二、游戏玩法建议

  两两合作:尝试_人当剪刀一个当剪纸合作游戏,当剪刀动时纸不动,纸变成动物形象时剪刀不动。

  三、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X X lXXX|的节奏及四川民间音乐欢快的旋律。

  2、在情境中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有节奏的表现有趣的动物形象。

  3、体验剪刀和纸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钥匙声、动物PPT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景

  贝贝有一把神奇的小剪刀,这把小剪刀拥有特别厉害的魔法咒语,你们仔细看一看“剪剪剪剪剪,剪刀看一看” (动作配语词节奏),有了这个魔法咒语就想要什么就能剪出什么。

  提问:小剪刀的魔法本领是什么?做给我们看一看。(邀请1--2名幼儿)

  师:刚才你们看的真仔细,记得很清楚。

  我们一起来试试魔法咒语吧!(完整欣赏音乐,A段剪刀一一动作配语词节奏;B段固定节奏)

  (二)根据情节,感受节奏

  1、老虎馆

  一天贝贝带着小剪刀去动物园玩,回家的时候粗心的贝贝把小剪刀忘在了动物园里。天黑了,小剪刀孤零零的一个人,可害怕了,突然…一”(老虎“吼”一声响起)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原来这里是老虎馆,小剪刀好害怕啊!

  你们能不能帮小剪刀想想办法打败老虎呢?(幼儿互相讨论,引导小剪刃的本领)

  第一遍音乐:老师当纸,幼儿当剪刀游戏。(—对许多)

  配课老师:切!这只老虎一点也不厉害,我才不怕呢!

  提问:为什么你们用了魔法咒语,剪出的老虎也不动?(突出剪刀的节奏)

  第二遍再次重复游戏。(一对许多)当B段音乐出现,配课老师出来和剪出的老虎PK,最终打败老虎,师幼一起欢呼胜利!

  2、猴山

  师:小剪刀继续向前走来到了猴山,看到有好多顽皮的猴子在玩,我也想和小猴一起玩,小剪刀们帮帮我吧?(幼儿相互讨论)

  第一遍:老师当纸,幼儿当剪刀。(老师清唱旋律)

  提问:为什么只有我的身体在动,而头没有动呢?(引导剪刀从头到尾不同的顺序变化)

  第二遍:两名教师示范

  提问:剪头时剪刀在哪里?剪头身体时、剪爪子时、剪为本时剪刀在哪里?(重点突出剪刀方位变化)

  第三遍:老师当纸,幼儿当剪刀(—对许多)

  :我们按顺序剪出来的小猴子真是聪明又顽皮。

  3、水族馆

  师:剪出了这么多聪明的猴子,小剪刀又看到了一座大大的玻璃房子,这是什么地方啊?(水族馆)咦?挺着白肚皮摇摇摆摆走过来的是谁啊?原来是可爱的小企鹅!

  师:小企鹅是怎样走路的呢?

  教师示范

  提问:我要剪一只大企鹅,请认真看看我们是怎么配合的?

  第一遍:师与个别幼儿示范(老师清唱旋律,强调剪刀动纸不动,纸动剪刀不动)

  提问:谁来说说我们是怎么配合的?(强调剪刀动纸不动,纸动剪刀不动)

  我想要剪许多可爱的小企鹅,你能做到剪刀动的时候纸不动吗?

  第二遍:老师当剪刀,幼儿当纸(—对许多)

  提问:哇!真的剪出许多可爱的小企鹅啦!你会剪小企鹅吗?

  第三遍:一半幼儿当剪刀,一半幼儿当纸(一半对一半)

  第四遍:互换角色,剪出水族馆里的各种动物。

  4、动物园里酌各种动物

  师:动物园里还有什么动物呢?你想剪什么动物呢?(幼儿自由想象,创编动作)

  第一遍:教师邀请幼儿两两组合,进行讨论谁当纸,谁当剪刀,想剪什么动物。再进行游戏。(两两合作,重点提示动物的典型特点)

  :动物园里真热闹啊,我看到了大象、熊猫、鲨鱼、海狮…一

  提问:小剪刀剪出了不同动物的特点,那我们现在互换角色,看看会不会出现更多不同的有趣动物哦!

  第二遍:互换角色(两两合作)

  :请小剪刀介绍剪出的各种动物,突出动物不同的特点。

  钥匙声响起,师:快听,是什么声音?糟了!保安叔叔来了,快点躲起来!

  (引导幼儿回到位子上坐下)

  (三)活动结束

  师:好险啊,差点就被发现了,天快要亮了,小剪刀越来越想贝贝了,你们能不能帮它想想办法啊?(幼儿自由发挥想象,想出各种方法)

  鼓励小剪刀用自己的好办法送小剪刀回家。(活动结束)

  四、友情提示

  1、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剪纸方面的已有经验,对于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将故事贯穿在整个活动中,并给予幼儿肢体动作探索表现的机会和开放空间,更多的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在愉快的体验过程中,感受本土音乐本身所带来的审美感受,传递快乐的游戏。

关于剪纸教案4

  教材简解: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十二篇课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一。

  设计理念:

  “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写出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联系课文认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剪纸技艺的高超,感悟剪纸中饱含的浓浓“祖孙情”.

  3.初步感受文章民俗语言的特点;领悟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以及剪纸技艺之“神”,体会祖孙情深。

  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与文本接触,整体感知全文,为下一节课体会“祖孙情”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多媒体展示剪纸作品,欣赏剪纸作品,激发学生兴趣。板书:剪纸

  2.说说这些剪纸作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何感受?

  3多媒体展示“姥姥剪纸图”,提问:谁在剪纸?(姥姥)板书:姥姥

  4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①写出生字词,指名齐读。

  小屯择菜喂猪刁难啃食

  捂着岂知庄稼驮着薅草

  心灵手巧广结善缘清清爽爽

  ②强调个别字读音,如:择(zhai)菜、刁难(nan)、 薅(hao)草,齐读。

  2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文章中的姥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点名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姥姥给我们留下了心灵手巧、心地善良、技艺高超的印象)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姥姥的特点。】

  三、走进文本,了解姥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初读课文时姥姥给我们留下了心灵手巧、心地善良、技艺高超的印象,下面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走近姥姥,看看作者是怎么展现自己的姥姥特点的?让我们一起到东北大平原上那个充满喜气的小村庄去看看吧!

  1.出示农家生活图,配喜庆的“咱们屯里的人”音乐,指名说感受。

  2.走进这个小村子,你发现了什么?(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这说明了什么?板书:心灵手巧

  3.好一个祥和的小村庄,大家的生活因姥姥的剪纸而更加精彩、有活力!齐读第一段。

  【设计思路:通过走进村子、了解村子,进而体会姥姥的心灵手巧,她的剪纸已经无处不在,可谓深入人心。】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姥姥技艺之“神”.

  过渡:课文开篇就将这个到处贴着姥姥剪纸的小村庄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姥姥技艺之“神”.

  出示自读要求:

  1.圈画出二、三自然段中能体现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并简短的写下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2.学生默读静思,圈画批注。

  3.交流收获,感受姥姥的剪纸技艺之“神”。

  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出示。

  A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①引导学生通过”普普通通“感受材料的平常;通过”翻来折去“感受姥姥剪纸方法的简单。

  ②反衬出”无所不能“”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对比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③点出这是正面描写。

  ④朗读。

  是呀,普普通通的剪刀,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却能变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剪纸,这充分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多媒体突出点红两个”普普通通“ ”无所不能“)

  B.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 ”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①指名读这段话。

  ②这是乡亲们这么夸赞姥姥的,从侧面描写了姥姥的剪纸作品十分逼真、深入人心。

  ③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请同学们仿照赞叹的句子续说几句,指名回答(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____像____,剪____像____,剪个____,剪个____.)

  ④点出这是侧面描写,此时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来夸夸姥姥呢?(出神入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神乎其神、鬼斧神工、炉火纯青、惟妙惟肖……)板书: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出神入化。【设计思路: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知道要想写一个人的特点,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描写,同时让学生仿说句子,让他们打心眼里对姥姥的剪纸技艺产生敬佩之情】。

  5指导朗读

  姥姥的剪纸技艺如此之”神“,真让人佩服,让我们带着佩服与赞叹之情,再次读读这段话,去感受一下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6.出不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姥姥广结善缘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撩“”擦“以及语言来感受姥姥是个怎样的人。

  7.可见姥姥干脆利落,剪纸针对人们的不同需求,更可见姥姥会剪得东西多,也是体现了她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8.姥姥不仅会剪纸,她还和其他普通的农村老人一样会干很多活。引读:

  看人乐颠颠的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9.从这儿,你感受到姥姥的什么品质?(勤劳、善良)板书:勤劳、善良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心地善良和剪纸技艺之”神“,特别是第二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五、引入下文,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剪纸不仅扮靓了村庄,也填充了”我“儿时的记忆。姥姥的剪纸承载着浓浓的祖孙情,仿佛一根丝线拽着长大的我,即使远在他乡,也时常梦归故里。这份浓浓的祖孙情,我们下节课再去感悟吧!【设计思路:这一设计,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能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探究没有学完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再次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2.回忆你与姥姥的故事,体会你与姥姥之间的亲情。

  3.通读文章,找画出姥姥剪纸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心灵手巧 活灵活现

  勤劳善良 栩栩如生

  技艺高超 出神入化

关于剪纸教案5

  活动名称:剪纸:窗花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习用各种图形剪窗花。

  2、通过欣赏了解窗花的多样性以及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

  3、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用完后放子篓子里。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各种颜色的正方形蜡光纸、剪刀。

  活动过程:

  一、欣赏剪纸作品,了解窗花的多样性以及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

  1、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教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上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画面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2、教师: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作品,人们总是在过年时或遇到喜庆的日子的时候剪窗花贴在窗户上。窗花上的图案有很多种,有十二生肖、动物、植物等。你们也想剪一剪窗花吗?

  二、教师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折纸和剪纸的步骤,帮助幼儿了解剪窗花的方法。

  1、教师:看图示,说说怎样折正方形,用剪刀剪在哪里?

  2、教师边讲解边剪出一个圆形的窗花。

  3、剪好后,打开窗花,让幼儿欣赏、发现窗花的对称性。

  三、幼儿剪窗花操作活动。

  四、幼儿窗花作品展示。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美术区域,请幼儿说说:我最喜欢的窗花。

  幼儿讨论后,教师利用录像进行,初步了解剪纸的基本品种及其艺术特色:窗花——装点环境、渲染气氛、辞旧迎新;装饰剪纸——装饰、暗示生活的理想;特种剪纸——观赏;绣花样子——刺绣的脚本。

  教师介绍民间剪纸的基本方法:选纸→折叠→选择图案→沿轮廓剪→打开。

  活动后的材料投放区角,鼓励幼儿继续尝试,制作出不同的花纹和图案的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