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乡镇工业发展汇报材料3篇(乡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2022-12-26 13:47:43综合
  • 相关推荐

乡镇工业发展汇报材料3篇(乡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乡镇工业发展汇报材料3篇(乡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供大家赏析。

乡镇工业发展汇报材料3篇(乡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乡镇工业发展汇报材料1

  2010年,我市乡镇工业在仪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扬州乡企局的直接指导下,以优化结构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运行监控和招商引资,重视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产品做特做精的工作思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面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2010年全市乡镇工业发展情况

  全年乡镇工业完成现价产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完成扬州市局下达目标的%、%、%和%。乡镇规模工业完成产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其特点主要有:

  1、经济总量屡创新高,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为实现乡镇工业经济总量提升、运营质态改善和企业做大做强、创优创新的战略目标,2010年我们实施了工业经济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创优创新”奖励办法。一年来乡镇工业持续高位放量增长。乡镇全部和规模工业分别完成产值亿元、亿元,同比增长%、%,对市辖工业增幅贡献了、个百分点。

  全市10个乡镇中月塘、马集、新城3个乡镇工业产销增幅超过60%,真州、新集两镇总产值分别突破40亿元和30亿元。月塘、新集、谢集狠抓大企业大项目建设,振通电工、金陵船舶、杭万汽配等重点企业的大项目很快投产见效,带动区域经济迅猛发展。到2010年底,乡镇规模企业达286个,亿元企业26家,年产值千万以上企业达235个,分别比去年新增28个、12个和33个。振通电工和金陵船舶两企业年产值分别突破20亿元和10亿元大关。乡镇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同比提高了个百分点。26家亿元企业累计完成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乡镇规模工业产值的%。振通铜业和金陵船舶两个十亿元企业完成产值亿元,分别拉动全市乡镇全部和规模工业产值增长和43个百分点。

  2、运行质态明显改善,利税大户贡献突出。

  全市乡镇全部工业迅猛发展,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60%,规模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70%,呈现了规模工业领先全部工业增长,效益增幅快于产销增幅,乡镇工业领先市辖和全市发展的喜人局面。

  经济效益的攀升,主要得益于利税大户的贡献。1-11月我市乡镇工业有振通铜业、金陵船舶、新型建材、金派内燃机配件等9家利税超过千万,22家利税过500万的企业完成利税近3亿元,达去年同期的倍,占同期乡镇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一半,我市规模最大的乡镇企业振通铜业实现利税高达8610万元。1-11月我市利润超百万元乡镇企业有59家,比同期增加24家,共实现利润亿元,达去年同期的3倍,占同期乡镇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金陵船舶1-11月实现利润3334万元。

  3、集中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2010年全市9个集中区完成营业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和利润亿元,同比增长77%、65%和60%,分别占乡镇全部工业的%、%和%。新集、月塘、真州三乡镇工业集中区产出规模均超20亿元,分别占所在乡镇全部工业的%、%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年内开发利用土地共计3842亩,完成基础实施投入亿元,工业投入44亿元,新建标房面积平方米,年内新增入园企业227个,目前共有入园生产企业892家,其中投产企业715个,从业职工数达4万多人。

  开展集中区规划推进和环境治理达标活动,保障集中区科学发展。真州工业集中区围绕化纤无纺和箱包等特色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万吨涤纶长丝、短纤和无纺织物的生产能力,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同比增长40%和34%。新集工业集中区发挥地域优势,通过腾笼换鸟的方法盘活闲置标房,全年投入亿元,重点发展船舶和汽车制造、服饰加工产业,集中区完成营业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59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7%、112%和103%。2010年先后有百家丽造明、苏港造船等3个亿元以上项目和华藤印染、新能源混凝土等一批千万元以上项目落户集中区竣工投产。

  4、开展创业辅导活动、推进创业基地建设。

  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搭建信息、人才、资金、技术、厂房场地和公共设施等创业服务平台。真州镇、新集镇、马集镇和市工业总公司等四单位按照资源节约利用、服务便捷高效、要素合理配置、功能配套完善、信息交流顺畅、技术合作共享、人才有序流动、企业集群共生的工作方针,建成的创业基地。大仪镇、市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杭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创业基地正在启动。

  已建的4家创业基地累计投入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亿元,累计建成厂房万平方米,入基地企业数达16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就业人数6435人,2010年可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利税过亿元。多元化投入,多渠道融资,兴建标准化厂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市4家创业基地新建标准化厂房面积万平方米,利用改造旧厂房万平方米,现有建筑物及配套设施面积达万平方米,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200万元,真州、新集两个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资产总额已达亿元。

  5、协调生产要素供给,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联络28个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政策扶持、经贸合作、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融资担保等方面服务和支持。二是经过努力省开行直贷资金已由3000万元提高到4000万元;不断增强担保公司实力,多渠道筹集资金,注册资本金由5653万元扩充到1亿元,全年共为中小企业提供85笔贷款担保总额为亿万元,累计担保余额达亿元;开展企业资金需求状况调查,及时向银行提供市场好、信誉佳的企业;会同市人行召开了3次银企签约会,促成154家企业与各主要商业银行签定了资金总额亿元的贷款意向书。三是畅通信息服务渠道,通过经贸网站和《仪征经贸信息》,及时发布国家产业政策、原材料市场供求变化以及中央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的重大信息。四是实施人才培训,组织7家单位参加扬州市重点企业发展论坛,动员6家企业参加扬州中小局“定位定天下”讲座,落实22名企业高管到扬州参加清华总裁班领导力提升系列讲座,牵头实施了省中小企业“视训365”工程等等,为我市工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五是组织会展交流活动,落实谗神食品、史福特光电、澳凯金属制品等8企业参加对接洽谈活动,促成了6家企业与省内8家大型商贸企业签定了近千万的购销合同和680万元的意向协议。上工业投资项目竣工投产,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6、技改投入明显加大,发展后劲不断积蓄。

  2010年乡镇工业共完成技改投入亿元,同比增长%,占年计划的%,其中大仪、青山、谢集、马集等4个乡镇同比增幅均超过70%,新集、马集年内完成技改投入均超10亿元。全市乡镇2010年在建的479个项目中,已有428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1亿元的金陵造船扩建项目,预计年后完工。真州百家丽的光伏电池和金达无纺的双绒棉、马集永辉公司散热管制造等23个五千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2010年总投资亿元的166个乡镇千万元以。谢集重点培育壮大杭万汽配集团,完成项目建设投入亿元,为产业集聚发展增添后劲。总投资4亿元的月塘乡振通电工新建项目竣工投产,2010年实现产值亿元,成为全市最大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7、技术创新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化稳妥实施。

  及时分解落实“双创”工作目标,加强高新产品、高新企业申报工作,全年乡镇工业完成新产品开发任务190个,共申报高新技术产品39项,申请专利805项,授权专利276项,新产品产值率达%。指导帮助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组织了金派内燃机配件、润扬机械等3企业申报省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其中金派内燃机公司获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单位。构建推广《商务仪征》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已注册200多家企业用户。恒通车材、苏港造船两家均通过扬州市级技术中心认定,旺海数控、威龙活塞环、森泰化工等企业分别与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全面启动企业创牌,赛格、润韵已获省著名商标,威龙活塞环申报省名牌产品,组织起重机械厂、宏达科工贸等10余家企业申报扬州市知名商标、扬州名牌。多科特水性涂料公司获得省中小局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资助,另有6个项目获得扬州市“双创”扶持。

  尽管我市乡镇工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地区先进县市区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不快。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化程度高的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二是规模工业产值仅占全部工业的%,规模企业平均年产值不足5千万,两相指标在扬州县市中最低。三是集中区总体水平不高,主导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特色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克服。

  二、2010年乡镇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2010年,我局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四年小康”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立足“保增长、调结构”,继续坚持工业第一方略,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以做大做强为目标,以推进创新型经济为重点,突出运行组织,以工业“双创”、“三重”、节能降耗、融资服务为抓手,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2010年乡镇工业目标任务为:

  1、工业总量:全部工业产值330亿元、销售305亿元、利税16亿元、利润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25%,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80亿元、销售166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2、企业规模:新增规模企业45家,新增亿元企业8家,新增5亿元企业1家。

  3、工业投入:工业投入亿元,同比增长%,实施五千万元以上项目54个, 亿元以上项目10个。

  4、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全年开发新产品200个,新品销售率%,认定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0个;新增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争创扬州市级以上品牌15个。

  5、集中区建设:营业收入17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亿元,工业项目投入36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10个,新增入园企业160个,新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工作措施主要有:

  1、保目标,抓监控,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尽早将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落实到企业项目。近期要重点抓好一季度指标的分解落实工作,把所有考核目标排细排实、一并下达。二是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分析问题,排找差距,提出对策措施;同时,经常深入乡镇及企业,组织专题调研,了解掌握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动态,落实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加强经济预警预测,防止工业生产出现较大波动。三是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增产增收,积极组织名企、名品、名牌参加国内外经贸展销洽谈活动,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抢抓订单,增产扩销。四是督促乡镇对所属企业规范统计行为,配合税务、统计等部门加强督查,促使企业真实反映实际产出,做到应报尽报,确保应统尽统。

  2、扩规模,调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在汽车船舶制造、化纤无纺织物、电器照明、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大力推动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的新产品,拓展产品发展空间。二是改造提升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依托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品牌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做大传统产业规模。三是培植壮大企业梯次群队,选择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实行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培植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小巨人”、产品“单打冠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进而带动产业扩张。

  3、增投入,攻项目,提升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大力引进和加快建设高水平重大项目,对上年结转的金陵造船和杭万汽配等亿元项目,加大服务协调力度,推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对在手在谈的项目,尽快落地落户。重点落实谢集的元胜纺织、青山的东盛国际废品处理等年内开工的十个亿元项目和总投资1500万美元的谢集乡摩泰克汽车电子助力系统等外资项目。二是做好项目储备报批,在项目的产业链开发、集聚开发和整体开发上做好文章,不断充实项目库;对照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精心包装谋划,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协助企业报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笼子”,获得政策资金的扶持。三是加快集中区建设,按照“拉开框架、拓展空间、做强基础、不断配套”的要求,鼓励有实力的经济实体参与园区开发经营,新增基础设施投入 亿元,提高集中区档次,增强吸附能力,提升项目承载力。

  4、创品牌,求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扬州市“8631”创新计划以及我市科技创新方案,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一是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集中资金、设备和人才,着力在新光源、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等领域和重点骨干企业中建成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争取全年新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二是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合开发关键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加快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的过程,全年促成产学研项目12个。三是鼓励创新创牌,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大力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鼓励企业重视品牌效益,加强质量管理,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加快培育名牌、创建品牌步伐,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企业3家、高新产品15个、品牌2个。

  5、把关口,降能耗,推进科学和谐发展。一是强化基础管理。指导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帮助用能企业完善基础台帐、能耗定额和计量统计等工作。二是严控能耗增量。从源头把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准入。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鼓励企业进行节电、节能技术改造,减少或降低能源消耗,全年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造项目不低于8个。三是推行清洁生产。争取明年再有3家企业通过验收。争取8家企业通过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和年检、更多的企业进入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确保全年节能降耗目标顺利实现。

  6、整要素,解难题,营造加快发展环境。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整合土地、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努力缓解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一是加强宏观经济信息跟踪,定期发布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重大信息、积极的财政政策及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信息、国家产业政策信息以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信息,为企业提供参考。二是推进银企沟通,加强银企互动对接,重点帮助优质企业落实和扩大授信规模,全年组织银企签约活动不少于3次,稳步提高银企合作履约率;同时发挥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争取更多的放贷资金,多渠道扩充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培育相关政策,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业能人、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

  7、兴调研,提效能,打造创先争优团队。一是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为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素质培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把握复杂经济形势、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基层一线,掌握情况,研究思考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等专项行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治乱减负工作,治理各类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的行为。四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大力开展“示范科室”、“示范岗”活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努力争创全市标兵文明单位。

乡镇工业发展汇报材料2

  XX镇工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县政协2012年调研材料)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我镇切实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加大项目建设,做好协调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成为我镇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根据上级安排与要求,我镇认真组织分管领导和政府经发办、财政所、工商所、国税所等镇属部门认真开展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民营富县战略加快建设库区工业高地的决定》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镇工业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镇大力推进企业改革,实施重点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发展创新机制,顺应市场开发更新产品,使工业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科技含量、产品质量、经济效益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工业总量日趋扩大。截止十一五末,全镇工业活动单位由2006年的53个增加到94个,增长%;其中企业由2006年的1个增加到24个,增长2300%,个体工业由2006年的52个增加到70个,增长%;总产值从2006

  年的4057万元增加到万元,增长%;工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940万元增加到5119万元,增长%;营业收入由2006年的4521万元增加到万元,增长%;利润总额由2006年的737万元增加到5784万元,增长%;税金由2006年的119万元增加到152万元,增长%;工业投资额由2006年的300万元增加到2130万元,增长610%。

  2、优势产业逐步形成。立足本镇资源优势,坚持把壮大总量和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通过技改扩建,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培育支柱产业,使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建材业实现结构升级;初步形成以有明米业有限公司、仁荣面业、忠发大米加工、万元酒厂、丰收建材厂为骨干的优势企业,为形成规模更大、产业关联度更高、产业链更长的支柱产业创造了条件。

  3、社会贡献明显增强。一是促进了财税收入增长。2011年全镇工业企业上交税金超过152万元。二是促进了城镇就业。工业发展为国企下岗职工和城镇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了运输、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发展。2011年,全镇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812个,其中吸纳下岗失业人员168名。三是促进了镇域经济增长。十一五期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年均增长超过25%以上,成为拉动全镇GDP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4、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结合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我镇重点从领导力度、发展环境、资金扶持等方面促进工业发展。成立了工业领导小组,实行镇领导成员挂包联系帮扶企业制度;废除阻碍工业发展的文件、政策;清理了一些收费项目;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增加对工业发展融资贷款的支持等。

  二、XX镇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镇近年来工业发展较快,势头较好,但与支撑XX大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工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总量小。2011年工业增加值仅占全镇生产总值的%;工业完成税收152万元,仅占全镇财政收入的25%。尽管这两项份额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和个百分点,但与工业经济的地位和支撑XX经济发展的要求都不相适应。

  2、规模小。2011年全镇94家工业企业中,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与上企业为零,且规下企业中,多数企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尚处在起步和成长阶段,缺乏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只有两家,几十万元偏多。

  3、管理水平不高。不少企业存在家族式管理,制约了人才的引进和使用,致使企业缺乏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管理粗放式也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致使企业长期处

  于低素质扩张的起始阶段。

  4、劳动力短缺。由于本地劳动力的大量外移,造成本地企业无人可招,存在着招工难,更不用说招技工更难。

  5、基础条件差。特别是道路交通等级质量较差,严重影响外来投资和本地产品外运。

  三、XX镇工业发展的有利形势

  1、当前全镇工业发展较差,许多资源开发尚未开发为下步发展极大的发展空间。

  2、农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3、部分闲臵资产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厂址厂房。

  四、XX镇工业发展目标与对策

  十二五期间,XX工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党建大改进,经济大发展,镇村大统筹,民生大改善,文明大提升)、发展战略(科学发展,统筹发展,跨越发展)、发展定位(把XX打造成有品质的生态之镇,有品位的宜居之镇,有品德的和谐之镇)和预期目标(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50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主要经济指标至少实现翻一番,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新XX)。坚持面向市场,立足本地资源,依托产业优势,盘活存量,培育增量,强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加强深层次开发,打造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XX特色的工业经济。到十二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4亿元,工业增加值9800万元。

  1、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环境创造财富”的理念,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全面兑现承诺的优惠政策,营造宽松和谐的政策环境;依法打击一切影响企业发展的不法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一切涉企行政行为,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对企业家舍得给物质、政治待遇,营造尊重人才的人文环境,真正做到外来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变得强。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和考评激励机制,实现服务职能的有效转变。完善“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加快建立技术、信息和中介服务机制,解决市场准入、项目报批、土地征用、融资困难、技工缺乏等问题。

  2、提升产业集群水平。按照“布局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的要求,加快推进食用笋竹、蚕桑加工等项目的引进和建设。结合地域特点深度编制来料加工、服务外包、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大力开展产业集群招商。继续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加大指导协调力度,全面落实鼓励外来投资优惠规定。鼓励民营企业主和返乡创业人员兴办工业企业,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深度开发泡菜、麦酱、大米、腊制品、铁扫帚、竹编、石雕等传统产品,使本地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扶

  持砖厂、大米加工厂、肉兔加工厂、万元酒厂、装潢装饰材料厂等骨干企业,积极拓展镇内、镇外两个市场,在发展中壮大镇域工业经济规模

  3、破解资源要素制约。抓紧衔接调整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留足XX设施农业、新型工业用地指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标准厂房,为生态工业提供空间;加大闲臵土地清理力度,加快宅基地复垦臵换步伐;制订更加严格的政策,严厉整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用足用活财政贴息、返乡创业贷款、下岗职工贷款、扶贫贷款、微企创业补助等金融扶持政策,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创业融资渠道。全力支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积极发展民用天然气,努力提高水、电、气等保障能力。

  4、突出重点强力招商。着重做到“三定三突出”:一是定重点区域,突出方式多元化。重点瞄准长三角、珠三角、重庆主城区等重点地区及城市开展项目推介活动,积极探索委托招商、中介代理招商、媒体网上招商等多元招商新路子,实现一次招商带动二次招商、小客商招引大客商的链式效应。二是定重点行业,突出地域特色化。根据我镇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重点瞄准适宜本地的农副产品、服装纺织、电子加工等特色产业以及商贸流通、配套服务业开展招商。三是定重点对象,突出项目效益化。重点与实力强、档次高、信誉好的知名企业和低能耗、低排放、低风险的效益项目以

  及有基础、有潜力、有意向的老板进行对接,力争引进3-5家新型工业企业入驻XX,带动我镇生态循环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乡镇工业发展汇报材料3

  2012年,我市乡镇工业在仪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扬州乡企局的直接指导下,以优化结构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运行监控和招商引资,重视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产品做特做精的工作思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面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2012年全市乡镇工业发展情况

  1、经济总量屡创新高,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2、运行质态明显改善,利税大户贡献突出。

  全市乡镇全部工业迅猛发展,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60%,规模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70%,呈现了规模工业领先全部工业增长,效益增幅快于产销增幅,乡镇工业领先市辖和全市发展的喜人局面。

  3、集中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4、开展创业辅导活动、推进创业基地建设。

  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搭建信息、人才、资金、技术、厂房场地和公共设施等创业服务平台。真州镇、新集镇、马集镇和市工业总公司等四单位按照资源节约利用、服务便捷高效、要素合理配置、功能配套完善、信息交流顺畅、技术合作共享、人才有序流动、企业集群共生的工作方针,建成的创业基地。大仪镇、市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杭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创业基地正在启动。

(1)(2)(3)

2012年邮政局个人工作总结2012法庭工作总结财政局创建“五优”机关工作总结2012年科协工作总结档案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012年教育局教育工作总结2012年地税局税政科工作总结工商所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到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5、协调生产要素供给,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6、技改投入明显加大,发展后劲不断积蓄。

  7、技术创新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化稳妥实施。

  尽管我市乡镇工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地区先进县市区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不快。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化程度高的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二是规模工业产值仅占全部工业的%,规模企业平均年产值不足5千万,两相指标在扬州县市中最低。三是集中区总体水平不高,主导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特色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克服。

  二、2012年乡镇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2、企业规模:新增规模企业45家,新增亿元企业8家,新增5亿元企业1家。

  3、工业投入:工业投入亿元,同比增长%,实施五千万元以上项目54个, 亿元以上项目10个。

  4、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全年开发新产品200个,新品销售率%,认定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0个;新增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争创扬州市级以上品牌15个。

<1> <2> <3>

2012年邮政局个人工作总结2012法庭工作总结财政局创建“五优”机关工作总结2012年科协工作总结档案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012年教育局教育工作总结2012年地税局税政科工作总结工商所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到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www..com【.com范文网】

  5、集中区建设:营业收入17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亿元,工业项目投入36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10个,新增入园企业160个,新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工作措施主要有:

  1、保目标,抓监控,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尽早将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落实到企业项目。近期要重点抓好一季度指标的分解落实工作,把所有考核目标排细排实、一并下达。二是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分析问题,排找差距,提出对策措施;同时,经常深入乡镇及企业,组织专题调研,了解掌握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动态,落实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加强经济预警预测,防止工业生产出现较大波动。三是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增产增收,积极组织名企、名品、名牌参加国内外经贸展销洽谈活动,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抢抓订单,增产扩销。四是督促乡镇对所属企业规范统计行为,配合税务、统计等部门加强督查,促使企业真实反映实际产出,做到应报尽报,确保应统尽统。

  2、扩规模,调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在汽车船舶制造、化纤无纺织物、电器照明、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大力推动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的新产品,拓展产品发展空间。二是改造提升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依托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品牌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做大传统产业规模。三是培植壮大企业梯次群队,选择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实行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培植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小巨人”、产品“单打冠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进而带动产业扩张。

  3、增投入,攻项目,提升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大力引进和加快建设高水平重大项目,对上年结转的金陵造船和杭万汽配等亿元项目,加大服务协调力度,推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对在手在谈的项目,尽快落地落户。重点落实谢集的元胜纺织、青山的东盛国际废品处理等年内开工的十个亿元项目和总投资1500万美元的谢集乡摩泰克汽车电子助力系统等外资项目。二是做好项目储备报批,在项目的产业链开发、集聚开发和整体开发上做好文章,不断充实项目库;对照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精心包装谋划,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协助企业报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笼子”,获得政策资金的扶持。三是加快集中区建设,按照“拉开框架、拓展空间、做强基础、不断配套”的要求,鼓励有实力的经济实体参与园区开发经营,新增基础设施投入 亿元,提高集中区档次,增强吸附能力,提升项目承载力。

  5、把关口,降能耗,推进科学和谐发展。一是强化基础管理。指导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帮助用能企业完善基础台帐、能耗定额和计量统计等工作。二是严控能耗增量。从源头把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准入。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鼓励企业进行节电、节能技术改造,减少或降低能源消耗,全年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造项目不低于8个。三是推行清洁生产。争取明年再有3家企业通过验收。争取8家企业通过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和年检、更多的企业进入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确保全年节能降耗目标顺利实现。

  6、整要素,解难题,营造加快发展环境。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整合土地、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努力缓解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一是加强宏观经济信息跟踪,定期发布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重大信息、积极的财政政策及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信息、国家产业政策信息以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信息,为企业提供参考。二是推进银企沟通,加强银企互动对接,重点帮助优质企业落实和扩大授信规模,全年组织银企签约活动不少于3次,稳步提高银企合作履约率;同时发挥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争取更多的放贷资金,多渠道扩充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培育相关政策,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业能人、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

  7、兴调研,提效能,打造创先争优团队。一是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为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素质培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把握复杂经济形势、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基层一线,掌握情况,研究思考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等专项行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治乱减负工作,治理各类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的行为。四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大力开展“示范科室”、“示范岗”活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努力争创全市标兵文明单位。2012年邮政局个人工作总结2012法庭工作总结财政局创建“五优”机关工作总结2012年科协工作总结档案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012年教育局教育工作总结2012年地税局税政科工作总结工商所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到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