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在新型工业化3篇(新型工业化主要内容)

2022-12-22 01:01:29综合
  • 相关推荐

在新型工业化3篇(新型工业化主要内容)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在新型工业化3篇(新型工业化主要内容),以供参考。

在新型工业化3篇(新型工业化主要内容)

在新型工业化1

  十八大报告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指明方向

——十八大代表畅谈学习十八大报告体会

  2012年11月15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八大代表纷纷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四化同步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到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从“三化”同步到“四化”同步发展,比以往增加了一个“信息化”,非常好地契合了时代特征,这表明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信息化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同其他“三化”之间互相促进。关于如何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信息互动和资源共享,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消除城乡数字鸿沟,改善农民生活。“坚持‘四化’同步,必将促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大幅上升,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使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更显著。”四川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代表说。

  当前,中国现代化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后半程,“四化”同步既符合现代化客观规律,也符合时代特征。“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可以提高效率,也是提高工业经济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有的地方把信息化理解偏了,以为信息化就是买设备。”新疆克拉玛依市市长陈新发代表说,“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最重要的是管理,第二是标准,第三是数据,第四是软件,相对而言,硬件恰恰是最简单的。”

  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经济质量,促进工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买设备。要提高工业经济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还是要自主创新。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研制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江平代表说,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这给了贵州巨大信心。“今后,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努力在改革开放、结构调整、优化要素、人才建设4个方面求得突破。”王江平说。创新驱动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围绕创新驱动,十八大代表们纷纷表示,创新必将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之源。“不创新就没有出路。”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代表说,“十八大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 1

  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为我们企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创新是企业求发展、求生存的关键,现在时代发展非常快,没有长盛不衰的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否则就没有出路。

  张瑞敏说,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消费者的“需求表达平台”,这为企业准确把握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提供了平台。

  科技创新是我们应对新时期新挑战的战略选择。“上世纪60年代的航天、70年代的电子、80年代的软件、90年代的互联网、新世纪的云计算??一些发达国家能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他们始终引领科技创新不无关系。在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建设现代化、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充分依靠科学技术支撑发展、引领发展。”

  江苏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代表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等表述,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近年来,江苏扬州加快科学发展步伐,5年内打造“新兴软件之城”。扬州产业结构正实现由“重”转“轻”、从“轻”变“绿”。

在新型工业化2

  怎样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认为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今年开始使用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第一册在工业一节中增加了“新型工业化”这部分内容。“工业化”是四个现代化的任务之一,我们并不陌生。那么,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是否有新的内涵呢?

  一、什么是新型工业化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的基本实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从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就特定意义说,是指以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为开端,大机器工业逐步取代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而处于统治地位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工业化的内涵和道路有所不同。

(一)新型工业化首先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普及、以此为基础的产业不断发展、使生产方式发生新的变革的过程,是一个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广泛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产业蓬勃兴起,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的强大动力。信息化正在引起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许多发达国家正在通过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及其产业,抢占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信息化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传统工业化的内涵,信息化为我国高起点加速推进工业化提供了可能。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完成工业化任务,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纵观世界发展史,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都与时代紧密相关,成功的工业化都是吸收和应用当时最先进技术的结果。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信息化在工业化发

  展中产生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积极推进信息化。

  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的成果为基础。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应用需求,信息化通过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加速。因此,离开了信息化的工业化,不是现代化的工业化,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道路行不通;忽视工业化,离开了工业化的信息化,将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片面发展信息化的道路也走不通。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

  代化的进程。

(二)新型工业化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

  充分发挥的道路

  科技含量高是指要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基础上,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特别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广

  泛应用,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的迅速发展。

  经济效益好是指要注重产品质量和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

  成本。

  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

  环境污染少就是要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文明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加强环境和生态

  保护,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条件,提高经济竞

  争力,并妥善处理好工业化过程中提高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增加就业。

  总之,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二、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历史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工业化是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国转向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在我国“四个现代化”中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却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同时,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机械化、自动化,出现过严重的失业问题。

  我国要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来的,从一五计划算起,我们为实现工业化已经奋斗了半个世纪,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一大批工业企业和工业部门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我国一直探索走符

  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我国一段时间内所走的基本上是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增长所依靠的主要是物质和人力资源的高投入,造成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落后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这条道路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由于历史条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等原因,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保护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加速推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既不能重复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传统工业化的道路,也必须认真总结和吸取我国以往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走一条具有时代发展特点、符

  合客观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顺应时代趋势的必然选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出现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新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不仅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使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开始进入信息化和智能自动化时代。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经济贸易发展和资金技术流动加快,各国经济和市场进一步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特别是信息化以世界为舞台,导致了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新型工业化实际上是我国顺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与时俱

  进,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必然选择。

(三)适应我国国情的正确决策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工业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突出的表现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分别占了50%和62%左右;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因此,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而当今中国,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突出,是一个基本国情。在这样的国家,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推进工业化,不仅资源难以支撑,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而且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妨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科技进步的作用,着力提高经济效益,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公平和政治稳定,必须在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十分注意广辟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就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

  保护,有利于就业和劳动者福利的增加,符合最广大的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三、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块,渗透力和带动力强,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趋势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一是要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普及应用的程度;二是加快现代信息基础实施建设,实现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的融合统一;三是加速发展信息产业,重点实现一系列核心技术的信息化。

  2、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我国的传统产业已有相当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大,今后相当时期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增强我国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

  3、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

  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4、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与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既要完成传统工业化,又要赶上世界新的产业革命,一方面要积极适应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不失时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发展那些对国民经济成长具有全局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仍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必须做好二者结合的大文章。传统产业的改造一定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提高发展的起点,发挥后发优势;高新技术产业要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促进传统产业的提升和发展中,开辟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

  5、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处理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在可以替代的范围内生产要素的组合要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在注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兼顾劳动密集型产业,尽量把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结合起来,使我国的人力资源

  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二)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技和创新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和人才汇集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更多地依靠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本,尽量增加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低级的传统工业品提升到更高

  级的创新工业品。

(三)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整个社会都要持之以恒地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发展环保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健全环境、气象、防灾减灾监测体系,完善法制建设,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坚持运用国家宏观调

  控与市场相结合的机制,特别要高度重视发挥政府依法保护资源和环境的作用。总之,改变工业化的老思路,充实工业化的新内涵,提高工业化的水平和质量,使负面的外部效应最小化,做到生态破坏小、环境

  污染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入世新形势的重大举措,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通过境外投资,积极参与全球资源分配,获取或直接利用当地资源,缓解我国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拓宽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和优

  化资源配置的空间,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在新型工业化3

  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比如四川省:

  近年来,四川“两化”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城市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

  四川“两化”凸显的科学内涵表现为:一是突出特色搞规划。树立建设精品城市的理念,突出特色个性,科学谋划城市未来。二是围绕特色抓建设。坚持不求大、力求精,加快建设特色城市。三是创新机制强管理。积极探索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城市实现干净、整洁、规范、有序。一是市场化运作,按照“建管分离、权责明确、市场运作、集中管理”思路,将城市清扫保洁和园林绿化管理推向市场,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制度化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使城市管理步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三是人性化服务。以“四大创建”活动为载体,营造出全民参与、双向互动的浓厚氛围。

  深度剖析四川“两化”的科学精髓。

  第一,坚持工业主导,助推“两化”互动。推动“资源进市场、工业进园区、农民进新村”,探索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放大资源优势,把产业园区建设放在推进“两化”互动的突出位置。坚持特色定位,把增强城镇承载力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关键举措。注重统筹发展,把实现“三化同步”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根本目标。

  第二,坚持特色主导,力推“两化”互联。例如,四川有天府新区,每个地方都应该有自己的“天府新区”。“两化”互动发展,必须先从规划入手,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城镇化,还必须提高人的积极性。加快城镇化进程,还需要转变农民的理念,一方面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增收会自然地刺激农民的观念转变,另一方面政府还应该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为农民进城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三,坚持被动变主,全推“两化”互补。城镇化要变“被动”为“主动”。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是四川大多数县市面临的共同难题。过去的路子是企业、园区布局往往考虑不长远,企业、园区快速发展起来后,再要修正城镇体系的布局,不仅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效果往往也不好。城镇化应该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直接体现。无论是城市发展还是工业发展,都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好,城镇主动出击的模式,不仅可以

  让人提前享受到更加美好的城镇生活,更能激发人的潜力,为产业发展激发出更强大的动力。

  第四,坚持特色主题,滚推“两化”灵魂。工业化发展不可逆转地成为了新都改革发展的主线,工业成为支撑新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按照“两个加快”和“一主三化三加强”基本思路,着重抓好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建设,新都区位优势、竞争优势、宜居优势不断提升。在产业强区建设上,要体现在物流业为工业服务、房地产业和城市建设、商业和功

  能区建设等方面的互动;在文化名区建设上,要体现在历史、文化、科技、教育体育、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在宜居新区建设上,要体现交通、市政、能源等基础设施、卫生劳动就业等社会保障、绿色低碳的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第五,坚持产城相融,翻推“两化”内存。“产城一体、产城相融”为思路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齐头并进、交相辉映的新路,是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的有力支撑点。追逐高端 “两化”互动促新型城乡形态初现。

  其实,“新型工业化”体系,除了数字,还有更丰富的内涵。工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引擎,城市发展则是工业再寻突破的载体和依托。按照“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原则和“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的要求,构建“多线多带多园区”、“多主多翼多走廊”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新型城乡形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是四川“两化”浓缩的学科内涵和精髓。(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络评论员)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