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呼啸山庄》读后感6篇(呼啸山庄的读后感100)

2022-11-17 16:03:00综合

《呼啸山庄》读后感6篇(呼啸山庄的读后感100)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呼啸山庄》读后感6篇(呼啸山庄的读后感100),供大家品鉴。

《呼啸山庄》读后感6篇(呼啸山庄的读后感100)

《呼啸山庄》读后感1

  蓬飞,北风,呼啸,山路,崎岖,雾夜,降临了呼啸山庄。如此安静,一个与尘世喧嚣隔绝的山头。如此凄凉,一个与阴冷黑暗拥抱的山庄。

  夏夜,繁星点点,老欧肖收养了无家可归的希克厉。

  也正因为这,他的童年开始与亨德莱和卡瑟琳共度。与亨德莱,他们之间互相产生了怨恨;与卡瑟琳,则一起享受着在旷野中追逐玩耍的乐趣,进而渐渐地爱上了她。可是在老欧肖死后,由于地位悬殊,卡瑟琳终究嫁给了富有的林敦,希克厉负气出走。

  三年后,希克厉意外出现,他打乱了原来相安无事,其乐融融的画眉山庄,他怨卡瑟琳当初没有选择他,他恨林敦抢走了他的爱情和幸福。他没有轻易放手,他残忍地报复,疯狂地破坏,他带着并不喜欢的伊莎蓓拉私奔,最后卡瑟琳重病而逝。复仇顺利地打击了那林敦一家子。

  在卡瑟琳死后,希克厉疯狂地继续着复仇计划,20来年都不曾动遥确实,他真的成功了,亨德莱去世,其子哈里顿像一条哈巴狗一样跟随着他。卡瑟琳之女被-迫接受与小希克厉的婚姻,并因此性情大变。林敦和欧肖两家的所有财产落入他手,但即使就是这样,他最后还是孤独地死在卡瑟琳的闺房里,去另一个世界寻找自己的可人儿。人世变迁20年,没有一个人得到任何幸福,留下的,只是一个悲剧——而这一切是只用“因爱生恨”就能诠释的吗?

  希克厉和卡瑟琳之间,那份穿梭在原野,危险而疯狂的爱恋,使得两人阴阳相隔,留下了无尽的痛苦和悲哀。他们的爱情,没有阳光,欢乐,甜蜜;怨恨,阴郁,误解是他们的主色调。但“我就是他,他就是我”这种不被外人理解,接受和允许的爱又是何其深沉和伟大。或许主人公那种阴郁灰暗的行为太消极,以致令人无法接受,令人受到伤害;或许主人公的爱深沉而令人感动,但选择的表达方式过于极端,相当黑暗,但这就是《呼啸山庄》吸引人而令人为之震惊的缘由。

  爱与恨只一线之隔,在这里被演绎的多么鲜活生动。用恨来表达爱,似乎有点荒唐,但希克厉的爱与恨谁能划出明显的界限呢,爱和恨互相掺杂,相互融合,这两个原本完全对立的概念在他一个人身上得到了和谐统一。因为爱着所以恨着,矛盾吗,其实不然,却又讲不出其中有什么必然。爱恨情仇的一次偶然,旷古朔今,只因为爱得深沉。又正因为爱得深沉,“当你安息的时候,我却在受着地狱般的折磨,痛苦地直打滚!”,失去了心爱的人,“我得提醒自己:你要呼吸——几乎得提醒我的心脏,要跳动。”

  呼吸着喘口气,再深思一下,所谓的恨其实又不是恨,这恨是爱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这种异化的情感超越了现实社会的道德标准,是心灵深处的哭泣,是感伤过后的不甘,仅仅只是不为人们所接受。如果至死不虞的人间之爱,应该受到嘉奖的话,那么对于希克厉撕心裂肺般的痴情,我只能感慨,超人间的爱就是这亩田地吧,没有绝对的爱,没有绝对的恨——这种扑朔迷离的恋情,或许也只存在于人类疯狂的想象里。想象——就是精神意念的具体化,却又似梦一般飘渺。

  身处于这个野性癫狂的梦境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提心吊胆,神经紧张的可怕,终于,那积压了许久许久,抑郁的心情释放字一个静谧的夜晚,“在那温和的露天,我在那三块墓碑前留连徘徊,望着飞蛾在石楠丛中和钓钟柳中闪扑着翼翅,倾听着柔风在草上飘过的呼吸声,不禁感到奇怪,怎么会有人能想象,在这么一片安静的土地下面,那长眠者竟会不得安睡呢。”

  无论是人间的爱还是超人间的爱。火总有灭的那一天,而人也总有离世的那一年,当希克厉追随着卡瑟琳的脚步离去,在另一个世界同游的时候,你会感叹,眼前冷冷清清的凄美,丝毫不逊色于那场风暴一般呼啸而过的爱恋。

  如梦初醒般的恍然大悟,尘世的喧闹过后,平静是如此的难能可贵。而这,才是我们在现实中所应该寻找的.东西。此“恨”绵绵无绝期,细水长流又何尝不是爱情的一种方式。

《呼啸山庄》读后感2

  《呼啸山庄》讲述啦呼啸山庄的恩萧家族和画眉山庄的林顿家族之间的故事。

  西斯克利夫是老恩萧收养的孤儿,遭到老恩萧的儿子辛德雷的仇视,但他女儿凯茜喜欢他。凯茜虽深爱着西斯克利夫,但由于地位的差异而无法表白。西斯克立夫愤然出走,发誓报复。

  当西斯克利夫回来时,凯茜已嫁给啦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林顿。西斯克利夫先使辛德雷破啦产,接着又骗娶啦埃德加的妹妹,企图占领画眉山庄。

  不久,辛德雷、凯茜、伊沙贝拉、埃德加先后去世,西斯克利夫就奴役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和埃德加的女儿凯瑟琳,甚至对自己与伊莎贝拉所生的儿子林顿也恨之入骨。 西斯克利夫虽然达到啦复仇的愿望,但并不感到高兴,于是在一个风雨之夜结束啦自己的生命,去和他魂牵梦系的凯茜相会。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啦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啦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啦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第一阶段叙述啦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啦希斯克利夫,成啦画眉田庄的女主人。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啦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啦当他啦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因此,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把场景安排得变幻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又是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故事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啦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啦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啦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啦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啦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啦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啦希斯克利夫,嫁给啦她不啦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啦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啦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啦下一代。艾米莉〃勃朗特刻画这个人物时,有同情,也有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心情是极其复杂的。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啦疯狂的复仇动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达到啦,他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啦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啦苦果。()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啦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啦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啦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啦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啦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呼啸山庄》读后感3

  旷野,西风,远处的城镇,折断的杂草,崎岖的地形,苍凉的日落,避世的生活,艰辛的奔波,寂寞的岁月,艾米莉勃郎特的一切,没有荣耀——至少在她生的日子里——,梦想夭折,饱尝世事无常,造化弄人。这位才华横溢而早逝的女子决不会想到,她死后,自己的唯一小说《呼啸山庄》会被后人誉为“最奇特的小说”,且成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绝色异彩的一粒宝石,直至今日,仍以其奇丽动人的光彩使无数读者为之折服,深深惊叹于它非凡的艺术魅力。

  初读此书,完全出于好奇。好奇来自于模糊记忆中一部老电影的片段。看那电影时年纪尚小,换频道瞎混时间时无意中看到正在放着的这部片子。那个镜头把我吓住了:背景是窗外极空旷有狰狞的凹凸不平的荒野,风呼啸着高高掀起窗帘,一个长相奇特的男子半跪在地上,和看上去极虚弱的一个女子相拥而泣,悲痛之状感天动地,说的那些话也是可以使人肝肠寸断,悲至极点的一类,气氛很是压抑;音乐又深重,如浊水,回旋着淤结住,流不开化不了的让人喘不过气来。整个画面多少有点怪异的感觉,甚至让人有颤粟的恐怖感,仿佛有无形之手诡异的伸出来扼住了咽喉,使人窘息。很自然的我扫了眼片名,顿时觉得那名字也怪,叫什么《咆哮山庄》。就着孩童丰富的想象力和自以为是的理解力,我当场对片名作了想当然的几种解释——现在看了书才知道全是曲解了——,对于这个有怪怪的名字的稀奇古怪的电影我兴趣不大,转而换台寻动画片去了。可那魅影般的印象却再也挥之不去,索绕记忆深处至今日。读了原著,忆起那个镜头,也知道《咆哮山庄》就是手中所捧的这本《呼啸山庄》了,才觉得那片子把味道拍得很浓,很真实,很到位。天性愚驽,书中个别文字其中的深意一时未能领会,可那栩栩如生的描写,饱含激情的对话,性格各异的人物激起心中丰富的情感浪花,悲喜无法自制,竟身陷其中难以自拔。艾米莉的文字是活生生有灵性的,它们在风中呼号,在矛盾中痛苦挣扎,在痴恋中撕心裂肺,它们引领我进入那个癫狂、野性的世界,各色人物的脸或笑或泣,旋转着,在眼前变换着,冲突着,意乱神迷。暑假重读此书,再次陷入那个怪异的梦魇。

  是的,梦魇。噩梦,没有城市,工业,时尚。只是荒野,田庄,嶙峋的石,在旷野上飞奔的爱,扑朔迷离的眷恋,交杂无续的恨。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恩萧的爱情足以用“痴”来形容。阳光、甜蜜、欢笑不是他们爱情的主要,而阴郁仇恨误解怨愤交织混杂成为他们爱的主色调,造就他们近乎疯狂的爱。凯瑟琳说:希刺克厉夫就是我,我就是他……这种爱不被旁人理解,接受和允许,于是他们不断地斗争,与周遭的一切斗争,可现实折磨他们,刁难他们,希刺克厉夫被当作下人,没有地位、背景、修养的野孩子,流浪儿的低贱出生使他被剥夺了享受优裕生活的权利,被粗鲁地打骂、侮辱。他也放弃了曾有过的成为一个体面绅士的憧憬;而凯瑟琳是大小姐的身份,理应嫁给象林淳那样的少爷,他们从小产生的美好感情也因此蒙上一层无法忽略的阴影。命运弄人,他们没有走到一起,但他俩的默契灵魂相依相偎,冲破一切束缚,试图越过难以逾越的造化的鸿沟,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但这危险的爱使他们付出惨重的代价,凯瑟琳重病而逝,从此二人阴阳相隔,希刺克厉夫悲痛至极,爱人的离去激化了他人性中报复的阴暗面,他疯狂地报复儿时对他不逊的辛德森和他儿子哈里顿,报复林淳和他妹妹伊丽莎白,曾经因凯瑟琳爱的感化而深藏心底的野性暴露无疑,日益尖锐直至占据他灵魂的绝大部分,他变得恐怖而阴森。

  小哈里顿是希刺克厉夫的化身,小凯蒂则传承了她母亲凯瑟琳的灵魂,而上一代人的爱,在他们身上又得到延续;希刺克厉夫看到凯蒂和哈里顿眼睛里有凯瑟琳的影子,他的人性复苏了,他的生命也走到尽头,死前他在凯瑟琳生前住过的小房间里,呼唤着凯瑟琳在原野上“飘荡了二十多年的魂魄”,带着笑离开了人世,到另一个世界与凯瑟琳携手而游,他们的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永不消亡;希刺克厉夫的墓与凯瑟琳的紧紧挨在一起,“这坟墓下的人,有怎样不平静的睡眠呢!”千言万语一句话,此情绵绵无绝期。一场惊天动地,生生死死,明争暗斗,剩下宁静的旷野,柔风在草间飘动。死去的人,活着的人,情在绵旦,情无绝期。

《呼啸山庄》读后感4

  《呼啸山庄》,几乎是囫囵吞枣般地读完的。

  小说看起来很复杂,因为叙述者一直在变。一开始是以克洛伍德先生一个租客的角度来作为引子,引出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故事。正式讲故事的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丁恩太太,而且在故事里面丁恩太太又有三个称呼丁恩,内莉,艾伦,一时不留意就会乱了。而且丁恩太太在讲故事的时候,对人物的称呼又时时变化,要很注意才能弄清楚,读起来要费一点精力。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虽然有点复杂,还好最终是个好结局,不过这个结局读起来总是觉得有点草草了事。希思克里夫是故事主人公,他的童年是那么不幸,他的爱情又是那么的不顺利,他一生都在盘算如何报复他的仇人,一个为报仇而生的人怎么会快乐呢?看到他那么粗鲁地对待埃德加,那么粗鲁对待伊莎贝拉,那么粗鲁对待他自己的儿子、哈里顿和小凯瑟琳,让人看了有点压抑。他粗暴的一面时常跃然纸上,每次写他的残暴,我都有种不忍再读的感觉。后来他说他总是看到凯瑟琳,我觉得他是想凯瑟琳想疯了。而最后他的饿死,好几次读到他吃不进东西的文字,还有他恐怖的眼神描写我都以为他要死了,谁知道看了好几页,才看到他在一个雨夜睁着狰狞的眼睛,露出恐怖的微笑,永远地不动了,才知道他真的是死了。对于哈里顿,其实他是爱他的,至少比对自己那个懦弱的儿子小林敦的感情要多,或许就是因为他在哈里顿的身上看到他年轻的缩影吧,虽然残暴对待他,可心里还是爱他的。而哈里顿,在希思克里夫死后,也是惟一一个为他流泪的人。读到这里,我不得不被哈里顿的善良打动。

  凯瑟琳,说的是小说的女主角,可是到书的一半,或许还不到一半就去世了。可是在我看来,去世对她来讲也是一件好事,是一种解脱。在埃德加和希思克里夫之间,她选择不了,如果说她不喜欢林敦先生,她就不会跟他结婚,就不会不想离开他。我想凯瑟琳对林敦是有感情的,虽然她瞧不起他的懦弱,可是心里还有他,还有这个家。凯瑟琳对希思克里夫的感情,虽然是爱情,可是我在书中却没有读到她对希思克里夫炙热的爱的字句,更多的是她的坏脾气,不是为这个吵,就是为那个闹,确实是一个疯婆子。我不喜欢这样一个讨厌的人物。

  埃德加林敦,懦弱的代名词,什么都能忍的人,脾气最大的一次就是往希思克里夫喉咙上打的一拳,其他的时候,他身上体现的除了懦弱还是懦弱。对于妻子的不忠,就算怎么不愿意,还是给忍下来了,更多的是无奈,苍白,无力。

  小凯瑟琳,是一个开朗的女孩子,她比她的母亲要懂事多了,童年的小凯瑟琳是一个贴心乖巧的好孩子,天真烂漫,看她对父亲的话,以及对父亲的爱,让我看了替林敦感到安慰。埃德加没有妻子的温柔体贴,却有女儿的乖巧伶俐,也算是一种补偿吧?凯瑟琳为什么会爱上林敦呢?怜爱之情比较多吧?总是很不懂为什么对着那么虚伪可笑的小林敦,小凯瑟琳还能一次又一次地忍受?对于朴实的哈里顿,同样是表哥,她却看不起他低下的身份,而不喜欢他。后来,小林敦死后,她因为太无聊寂寞,才和哈里顿和解,继而成为亲密的爱人,让人迷惑。

  小林敦是我在这本书里面最讨厌的人。虚弱,大热天都要生火,对人没有礼貌,非常没有教养。婚后,他竟然鄙视小凯瑟琳,说她什么都没有,她的财产都是他的。读到那里,我真的觉得很讨厌他,巴不得他快点死去,因为他这种丑陋的面目实在让我觉得无比恶心。

  同情弱者其实是很多人的通病,可怜的哈里顿很善良,而且不像希思克里夫那样充满了仇恨。我想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当初希思克里夫不是受到欺辱,不是受到打击,他不会这样残忍地报复的,哈里顿,就是希思克里夫真实的反应,其实他也是善良,纯朴的,只是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一辈子,都只有仇恨,报仇……

  读完《呼啸山庄》,我真的没有被希思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所感动,因为现在的我觉得,这样的爱情,我不信。可能我还没有那么多体验,不能理解他们所为一辈子的爱,又爱又恨,冤冤相报何时了呢?爱情,总有褪色的一天,没有了一个,下一个总会出现的。何必单单守着那一个,然后拒绝其他的呢?这样真的太傻了。伟大?不觉得。

《呼啸山庄》读后感5

  枯草,蓬飞,北风,呼啸,山路,崎岖,雾夜,降临了呼啸山庄,呼啸山庄读后感。如此安静,一个与尘世喧嚣隔绝的山头。如此凄凉,一个与阴冷黑暗拥抱的山庄。

  夏夜,繁星点点,老欧肖收养了无家可归的希克厉。

  也正因为这,他的童年开始与亨德莱和卡瑟琳共度。与亨德莱,他们之间互相产生了怨恨;与卡瑟琳,则一起享受着在旷野中追逐玩耍的乐趣,进而渐渐地爱上了她。可是在老欧肖死后,由于地位悬殊,卡瑟琳终究嫁给了富有的林敦,希克厉负气出走。

  三年后,希克厉意外出现,他打乱了原来相安无事,其乐融融的画眉山庄,他怨卡瑟琳当初没有选择他,他恨林敦抢走了他的爱情和幸福。他没有轻易放手,他残忍地报复,疯狂地破坏,他带着并不喜欢的伊莎蓓拉私奔,最后卡瑟琳重病而逝。复仇顺利地打击了那林敦一家子。

  在卡瑟琳死后,希克厉疯狂地继续着复仇计划,20来年都不曾动摇。确实,他真的成功了,亨德莱去世,其子哈里顿像一条哈巴狗一样跟随着他。卡瑟琳之女被迫接受与小希克厉的婚姻,并因此性情大变。林敦和欧肖两家的所有财产落入他手,但即使就是这样,他最后还是孤独地死在卡瑟琳的闺房里,去另一个世界寻找自己的可人儿。人世变迁20年,没有一个人得到任何幸福,留下的,只是一个悲剧--而这一切是只用"因爱生恨"就能诠释的吗?

  希克厉和卡瑟琳之间,那份穿梭在原野,危险而疯狂的爱恋,使得两人阴阳相隔,留下了无尽的痛苦和悲哀,他们的爱情,没有阳光,欢乐,甜蜜;怨恨,阴郁,误解是他们的主色调。但"我就是他,他就是我"这种不被外人理解,接受和允许的爱又是何其深沉和伟大。或许主人公那种阴郁灰暗的行为太消极,以致令人无法接受,令人受到伤害;或许主人公的爱深沉而令人感动,但选择的表达方式过于极端,相当黑暗,但这就是《呼啸山庄》吸引人而令人为之震惊的缘由。

  爱与恨只一线之隔,在这里被演绎的多么鲜活生动。用恨来表达爱,似乎有点荒唐,但希克厉的爱与恨谁能划出明显的界限呢,爱和恨互相掺杂,相互融合,这两个原本完全对立的概念在他一个人身上得到了和谐统一。因为爱着所以恨着,矛盾吗,其实不然,却又讲不出其中有什么必然。爱恨情仇的一次偶然,旷古朔今,只因为爱得深沉。又正因为爱得深沉,"当你安息的时候,我却在受着地狱般的折磨,痛苦地直打滚!",失去了心爱的人,"我得提醒自己:你要呼吸--几乎得提醒我的心脏,要跳动。"

  呼吸着喘口气,再深思一下,所谓的恨其实又不是恨,这恨是爱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这种异化的情感超越了现实社会的道德标准,是心灵深处的哭泣,是感伤过后的不甘,仅仅只是不为人们所接受。如果至死不虞的人间之爱,应该受到嘉奖的话,那么对于希克厉撕心裂肺般的痴情,我只能感慨,超人间的爱就是这亩田地吧,没有绝对的爱,没有绝对的恨--这种扑朔迷离的恋情,或许也只存在于人类疯狂的想象里。想象--就是精神意念的具体化,却又似梦一般飘渺。

  身处于这个野性癫狂的梦境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提心吊胆,神经紧张的可怕,终于,那积压了许久许久,抑郁的心情释放字一个静谧的夜晚,"在那温和的露天,我在那三块墓碑前留连徘徊,望着飞蛾在石楠丛中和钓钟柳中闪扑着翼翅,倾听着柔风在草上飘过的呼吸声,不禁感到奇怪,怎么会有人能想象,在这么一片安静的土地下面,那长眠者竟会不得安睡呢。"

  无论是人间的爱还是超人间的爱。火总有灭的那一天,而人也总有离世的那一年,当希克厉追随着卡瑟琳的脚步离去,在另一个世界同游的时候,你会感叹,眼前冷冷清清的凄美,丝毫不逊色于那场风暴一般呼啸而过的爱恋。

  如梦初醒般的恍然大悟,尘世的喧闹过后,平静是如此的难能可贵。而这,才是我们在现实中所应该寻找的东西。此"恨"绵绵无绝期,细水长流又何尝不是爱情的一种方式。

《呼啸山庄》读后感6

  其实一开始我是不喜欢这个故事的,因为它的叙述方式和沉重的故事情节,之所以会读完它,是出于一种对勃朗特家族的崇拜和一种既然开了头就读到尾的责任感。

  但渐渐的就喜欢上了这本关于爱情和复仇的书,觉得虽然是复仇的阴谋,但这份阴谋让人觉得掺杂着一种让人无奈和敬重的幼稚般的的纯净。特别的喜欢这本书里的三个大男孩,希斯克利夫,埃德加?林顿和哈里顿?肖恩。希斯克利夫是主角,但由于受《巴黎圣母院》的影响,我总是不自觉地把他的那份对于爱情的执着和狂野归咎于他的吉普赛血统。他的这份爱情让人觉得珍贵而又难以承受。

  虽然说艾米丽有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一种不受羁绊的野性散发出来,但不得不说,她的写作最后还是妥协了现实生活的,有点像老师上节课讲的《红楼梦》,虽然有创造但还是无法摆脱自己所处的社会和阶层。当读到书的前半截的时候,按照书的主线,在我看来,希斯克利夫是完全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的,爱情的这种渴望和执着不会允许他出现这样的一个安排。有的时候我会把他和《飘》里的白瑞德做比较,我觉得他们是很相似的,只不过是遇到了不同的宿命的恋人而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凯瑟琳和思嘉都是渴望爱情的,都有生而具有的占有欲。但凯瑟琳缺少思嘉那样的勇气,她总是轻易的伪装自己的爱情,她把自己自动归咎于自己的贵族阶层,这是第一次从画眉山庄回来之后就体现出来的,她的举止,她的着装,让人觉得生疏。直至后来她答应埃德加的求婚和对希斯克利夫的拒绝都让人觉得重复了以往别的小说的桥段,但事实上,她还是喜欢希斯克利夫的,要不她也不会在希斯克利夫归来之后有那样的表现。

  所以她是礼教和爱情的矛盾体,正是她的这种犹豫不决,造成了希斯克利夫和埃德加的悲惨结局。而这正是她和思嘉不同的地方,思嘉最终可以不顾别人世俗的眼光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她却做不到,她始终没有抛却道德外衣的束缚。而这样既骗了自己也最终造成了三个人的悲剧。再来说说埃德加,埃德加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虽然他在这个小说中并不是作为男一号,也并不是艾米丽所着重塑造的典型,但他的温文尔雅,古典的绅士风度正是我所欣赏的类型。他深深的爱着凯瑟琳,但他却没有勇气和能力去直面凯瑟琳内心深处的那份反叛、斗争精神,他内心的凯瑟琳是被束缚在18实际道德枷锁中的淑女,而这正是希斯克利夫一直想要撕破的她的伪装。

  埃德加缺少那样的手段,但他是想要保护他的妻儿的。凯瑟琳濒死前他冲上楼梯去找希斯克利夫的场景,他临死前想要保护凯西财产的场景,都是他在整篇小说中少见的他下定决心的热血场景。哈里顿是亨得利的儿子,他和凯西都有着凯瑟琳的眼睛。这是希斯克利夫在死前见到他们在一起是的错觉,但我想其实哈里顿和凯西的那种反叛和对爱情的向往是来自肖恩家的传统,而那份安享和谐的可能则是来自于画眉山庄。在整本书中,画眉山庄是文明是幸福的象征,而呼啸山庄则是斗争的场所。

  最后艾伦说他们要搬到画眉山庄,我想这是小哈里顿和凯西以后幸福生活的一种暗示,但就是这种暗示,让我感到疑惑。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前面的部分预示着一种暴风雨的结局,而艾米丽所描写的结局则是一种安详的结局,我想也许这是迫于外界压力所更改的也或未可知。有人说这本书是描写女权主义的,有人说这本书属于批判性风格的作品。但我想这本书是对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努力却又无效的反抗的同情及呐喊。这本书中没有那种普通小说似地那种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的安慰,即使有哈里顿和凯西的喜结连理,也无法抵消呼啸山庄上那呼啸的狂风。评论家毛姆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著,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不得不说,毛姆的评论是十分的中肯的,相信《呼啸山庄》的神秘,那种怀着宏伟的信念的那份执着的内心挣扎,那份即使经年不见却不被世人认可的旷世奇恋必将会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