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比智商更重要3篇(情商和智商谁更重要)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3篇(情商和智商谁更重要),欢迎参阅。
感谢对方辩友精彩的论述。对方辩友资料搜集不可谓不全面,论据整理不可谓不准确,辩论期间不可谓不条理,正是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的很很好论证嘛。因为没找到纸质文献有这么后半句
请问在座的有语文老师吗?请老师您为大家解释一下“智者无惑”是什么意思?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为什么会说智者无惑呢? 首先,关于【智商】:《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我刚刚提到,也许有了EQ,人类能坚持完成一件事情,但是如果你连解决这件事情的能力都没有,坚持二字又从何谈起呢?而解决事情的能力,恰恰是辞海中给智商的定义。智商是情商的源泉和基础。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人的智商便不断提高、发展。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到发明电灯的爱迪生,从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托勒密的天动说,到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哥白尼的地动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再到现代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广义、狭义相对论这不都是人类智商高速发展的结果吗?而情商,是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提高的。很多人把IQ错误地理解为是天生不变的,其实智商是先天素质、后天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努力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人有了智商,才能去理解情商。有了智商,我们才能用超乎情感的理智正确地科学地解决问题。明辨是非,通达事理,更好地处理现实生活。
其次,提高智商是人们的最终目的,情商只是人们用来提高智商的一种手段。我方已经指明,情商是人们控制情绪的一种能力,它是为智商服务的。再次,强调一下今天辩论的范围。在中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中学生,身份自然是学生。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主要任务必然为学习。高考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三年的紧张冲刺都是为了高考。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学习能力,是中学生的首要任务。学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积极进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于是,对于中学生的首要任务,IQ自然是最重要的。从长远角度看,人的目的就是不断地进步,提高情商只是为了辅助我们智商的运作。打个比方智商是机器,情商就是润滑油。是润滑油贵还是机器贵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现代社会需要高智商。时代需要竞争。竞争,就是一场知识的优胜劣汰,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历史上有哪一位作出杰出贡献的发明家不是高智商的人?他们又是否都是高情商的呢?
伟大的艺术家梵高一生为人敏感易怒,他在感情生活方面连连受挫,后来他的兄弟也与他断绝联系,但正是这种苦恼与无处投放的热情,促使梵高埋头于绘画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中学时性格沉默,现在关于他生平的资料中对其评价也是固执、性格孤僻。对于他有一次招待朋友,由于想到了科学研究上的问题,立即跑回实验室工作,把朋友独自冷落在客厅的故事也是尽人皆知。看来这两位大师的情商并不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事业都极其成功。可见,EQ低的人也可以成功,但IQ对一个人的成功才是起着决定作用的。爱因斯坦如果是个低能儿,他能有这么高的成就吗?沃金呢?别的不说,拿众所周知的比尔·盖茨来说,他肯定EQ够高的,不然也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成就,但是,如果比尔·盖茨是个笨蛋,他能做什么?他会有今天的成就?这就好比有了经济基础,才有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啊!况且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并不代表他对自身认知,情绪处理能力高低,而应是其对社会乃至全人类做出贡献的大小。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现今社会:
义和团在对八国联军的作战中,不可谓不坚忍不拔,不奋勇作战。但是落后的武器装备和陈旧的战略思想最终让我们输掉了战争,许多年之前,我们伟大的民族和国家已因为愚昧与落后,遭受了太多了耻辱,我们的人民已流了太多的血,然则观之今日世界,又有谁敢触碰东方巨龙的逆鳞?要让国土不再沦 亡,让主权不再丧失,让人民不再遭受屈辱,我们依靠的是什么?是日渐强大的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是主要依靠EQ来强大的吗?不是!是知识!是科技!是智商!
有关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本质上是知识的差距,发展中 国家的自然资源的确占世界的大多数,但是世界上90%以上的科技投入,科技人员和科技活动却集中在发达国家,致使很多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依附发达国家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被动地位
我们必须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思想。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才是真正不可战胜的,只有高智商、有能力的人才才能迎接21世纪的挑战。社会需要实干家,不需要空谈家。
成功是什么? 成功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后 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大小。一个科学家他可以为了自己的目标 在实验室奋斗整天,忘记身边所有美好的东西,他的情商也许会不高,可他在像自己目标奋斗,他在为社会做贡献,我们的国家不就是需要这样的人才吗? 而那些会享受美好生活的人,做人很精明,他们很会处理人际关系,他们也会在公司做很好的职位,可相比 前者来说 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不大的。所以 我方坚决认为 智商比情商更重要。
当我们面对一个没有思考,没有做过调查,而急需要决策的问题时,一个情商高的人和智商高的人往往选择是不同的,情感常常走在理智的前面,它是非理性的,它很可能会使你在解决问题时会遇到更多 更大的问题。我相信智商高的人 会很容易的把麻烦一个一个解决。所以我方 觉得 智商比情商更重要。
著名的政治家IQ的重要性。苏秦,凭着其雄辩的口才,与灵活应变的思维游说于大国,可以说是EQ颇高,但对方辩友是否知道,早些年的时候,苏秦也曾津津乐道地四处游说,但却碰了一鼻子灰。从那以后,他才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他头悬梁、锥刺股,闭门苦读,最终才成为杰出的政治家。
正所谓没有羽毛,多强壮的鸟也不能飞翔,缺乏知识,再好的理想也是空谈。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也可能一时得志,但他最后的失败证明了什么?EQ再高也掩饰不住IQ的不足。无数不学无术的人在历史长河中被淹没,而少数高智商人才终会被社会发现、重用。数学家陈景润不就是很好的一例吗?
再来看看,青岛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的例子吧!众所周知,青岛海尔集团原来是一个年年亏损的企业,但在张瑞敏的带领下,成为全国有名的大企业,这是因为,他了解企业的状况,根据企业的机制,运用自己的知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IQ,建立了一套“赛马机制”,使企业充满了活力,成为大企业,这是IQ重要的表现。
对方辩友凭什么认定情商是关键?? 所以说我们看谁价更高,不是看谁是成功的关键什么的,而是看谁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谁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对方辩友这样反问我是不是算是在立场的一种败退呢?对方的判断立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对方辩友,您方的情商可真是广泛啊,都把我们的智商给吃掉啦。人际关系智商、视觉听觉空间智商都变成情商啦,请问什么是我们的智商哪?
若对方提出高智商犯罪,则 美国著名评论家爱斯基比曾说过情商这个概念在道德上是中立的,高情商可以加强协作和交流,也可以挑拨他人互相反目啊。一些政治家们的错误举措,并非是由于EQ低,而是因为他们缺乏IQ中的观察分析能力与思维应变能力,正如美国的文化入侵,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的热战,从朝鲜、伊朗、再到今天的叙利亚。这都是由于他们在IQ方面的缺失。
为什么对方辩友的立论总是建立在如果如果之上呢,我就奇怪了,如果没有如果的话,对方辩友的架构在哪里?
请对方辩友不要将社会现象中的个例歪解为普遍现象。IQ低、学历不高的人取得成功毕竟只是少数;高学历的北大清华学生生活不能自理更是少数。当年高分考入哈佛大学的比尔盖茨依靠自己超高的IQ,创办了微软公司。同样,换做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如果单单凭借EQ进入企事业单位,没有IQ作为基础和依托,没有真才实学,实在不会有什么大作为
为什么有的人在学校是尖子生,进入社会后却“泯然众生”碌碌无为“? 第一:我们知道温家宝总理在大学期间所有课程全部特优。美国总统布什在大学间却是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在校的好坏能说什么问题哪?我不知道”因为成绩好,高学历并不与高IQ直接挂钩。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的教育制度过于呆板,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考试考得高分说明不了什么。第二:对方辩友再次陷入误区: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其道路必定是曲折艰难的。不论是哪一类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都会遇到一些挫折困难,尖子生也不例外。但我们需要指明的是,只是极少一部分尖子生初入社会后由于种种因素显得自己碌碌无为罢了,而大多数高IQ人才都做出了杰出的成就。即使有些低IQ的人凭借着一些由EQ建立的人际关系进入了什么好的企事业单位,而少数学校的尖子生在初入社会时工作并不如意,但从长远来看,高IQ的人还是会取得骄人的成绩,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随虽然起初只是一名插画人员,但后来依靠着自己的才智做到了知名主持人的位子。
刘邦EQ高IQ低,却管理着IQ高的人
首先,我们并不认为刘邦IQ低下,我们觉得刘邦有极高的分析判断能力,他能判断韩信擅长点兵,张良擅长谋略,并分析出各个将领的优缺点,把人放到对的地方,这难道不是他高IQ的体现?
其次,即使刘邦的谋略智力不及韩信,领兵不及萧何,但真正起作用的对汉王朝有贡献的实际上就是那些IQ高的人,没有他们,刘邦能成功吗?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它主要指人在沟通交际、团队协作、情绪自控、意志力、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归根结底是对生命内在力量的把握与描述。而智商,则为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情商是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曾说道:“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前者占20%,后者占80%。”我们并不否认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智商超高的杰出人物,然而调查显示,智商大名取决于先天素质,世界上真正智商在 130 以上的人只%,而其余的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处在一个极普遍且相对稳定的水平,在这样的状况下,想要让自己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情商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团队,没有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我们如何将自己的观点意愿上传下达:面对荣辱,没有良好的情绪自控力,我们如何不骄不躁,冷静自持:面对失败,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我们如何执着目标克服困难。在名牌大学生们还在奔波寻找工作却无奈被拒之门外的今天,已有许多平平常常的人们凭着脚踏实地,灵活处事开辟出一番天地。高的智商,让我们汲取知识,而砺练情商,让我们变得卓越,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其次,情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尤其在当今这个人与人关系愈加复杂的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隔阂也愈加突出。在这个高智商犯罪、高分低能等新闻层出不穷的社会,想要避免悲剧的重演,我们必须贴近生活,与人交往:想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借助的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必须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最后,情商有利于提高智商且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古往今来有多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才子,最终只落得个怀才不遇、归隐一隅的地步:又有多少智计百出、满腹经纶的谋士因被同僚排挤主君猜忌而被排挤出中枢或是亡魂刀下。史书中杨修为曹操猜疑忌惮而身首异处的血色还在弥散,明朝连中三元的大才子解缙因恃才傲物、言无顾忌盲目卷入皇家阴私,发遣回乡郁郁而终,让人唏嘘不已。反观现在社会,以史为鉴,虽没有看得见的刀光剑影但更多的是看不见的惨烈竞争,没有情商何谈我们的智慧与创造得到更大的发挥。再者,智商的提高必要与社会和他人接轨,若无情商做筏,闭门造车,结果可想而知。“纸上谈兵”的时代已经落后,此时我们更需要的是走入社会,提高情商!
智商不高而情商较高的人,学习效率虽然不如高智商者,但是,有时能比高智商者学得更好,成就更大。因为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勤能补拙。另外,情商是自我和他人情感把握和调节的一种能力,因此,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有较大关系。其作用与社会生活、人际关系、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有密切关联。
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说到:“大家都认为,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领导的智商很重要,但实际上,情商的重要性超过了智商”
世界上真正智商在130以上的只占%,难道除了这%的人别人就无法成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合作也越来越紧密,人际关系非常重要,许多智商平平但情商高的人却可以获得成功。
美国一家很有名的研究机构调查了188个公司,测试了每个公司的高级主管的智商和情商,并将每位主管的测试结果和该主管在工作上的表现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领导者来说,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9倍。
据调查:70%~80%的专家认为情商比智商重要
拿破仑说过,一个军官的知识和素质应该成一个正方形,光有不行,军官还要有做决断的勇气。智商高的人往往这方面弱。
身为清华、北大佼佼者,却要父母陪读,衣食住行不能自理,这难道不是情商的问题
古人常说以智取胜。一个很具代表性的人物,《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天资聪明、战功赫赫,却因诸葛亮三气而死,试问没有高的情商又怎能在漫漫人生路上取得长远全面的进步了?对社会而言就应该证明情商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了。
众所周知,人类还在蛮荒时代,虽然所谓的知识还少的可怜,但人类却有着发掘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有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正是如此,他们才不断发展,充实自己的知识,从一群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发展成为知识丰富的新兴人类。试想,如果原始人根本连发掘自己、了解自己的精神都没有,只是不求上进、等待恩赐的动物,那何求知识的扩充?在座的各位可以感觉到情感商数的魅力,我们所面对的将是社会,没有人会在你应聘时问你司马迁为何人,或是等差数列求和等问题。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传统智力测验太多顾及主体内认识活动的结果,只注重语言与数理逻辑能力的重要。当学生离开学校IQ可以预测谁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谁会有令人满意的社交生活吗?事实上,生活中许多失败的人不是技术上的失败,而是人际与情绪的失败。若成功是金字塔的顶端,那IQ只是填充金字塔的物质,而EQ却是极为重要的构架,若连构架也没有,IQ将建立在什么之上呢?因此,我方坚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情商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智商因素。智商再高的人,也会被情感所屈服,情商高的人可以让智商显得苍白无力。情商高的人一般都会处理人际关系,情感都掌控的很好,眼光远,生活积极,这是一种整体的素质。而光智商高的人可能会比较呆板,不知道灵活运用,经常饶弯子。
智商比情商更重要。
调查表明,许多高智商的人成为专家、学者、教授、法官、律师、记者等,在自己的领域有较高造诣。情商主要与非理性因素有关,它影响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动力。它通过影响人的兴趣、意志、毅力,加强或弱化认识事物的驱动力。智商不高而情商较高的人,学习效率虽然不如高智商者,但是,有时能比高智商者学得更好,成就更大。因为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勤能补拙。
如果一个人情商高,智商低,那么他在原始积累时会很麻烦,因为现在的出路就是学习——高考——重点大学——好工作的现行模式,没有智商的辅助连取得早期的成绩都不可能,更无需说走上社会
智商是情商的源泉和基础。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人的智商便不断提高、发展。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到发明电灯的爱迪生,从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托勒密的天动说,到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哥白尼的地动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再到现代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广义、狭义相对论,这不都是科学上由浅入深、由近而远、由低级向高级的一个个新突破,是人类智商高速发展的结果?而情商,是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提高的。(你总不能摆着满桌的食物,却叫一个关在房里、面对着它们的婴儿不去碰吧)
提高智商是人们的最终目的,情商只是人们用来提高智商的一种手段。我方已经指明,情商是人们控制情绪的一种能力,它是为智商服务的。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许多科学家都是因为拥有丰富的学识,而博得人们的赞扬的。
现代社会需要高智商。时代需要竞争。竞争,就是一场知识的优胜劣汰,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历史上有哪一位作出杰出贡献的发明家不是高智商的人?他们又是否都是高情商的呢
无论是“数学王子”高斯,还是X射线的发现者伦琴,无论是“全能”的亚里士多德,还是“相对论”的创始者爱因斯坦,他们当中有哪一个不是高IQ的呢?正是由于科学家们对科学兢兢业业的追求,他们根本无暇顾及生活中的交际往来,所以他们的EQ并不出众。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招待朋友,由于想到了科学研究上的问题,竟把朋友独自一个冷落在客厅。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一生当中在解析几何等许多领域都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但是,这位伟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说是连常人都不如。他的学习,研究工作一直到去世,都是在床上度过的。一旦离开床,他就难以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由此可见,IQ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决定作用,EQ低的人照样能成功,EQ诚可贵,IQ价更高,没有IQ,何来EQ,因为IQ是EQ的基础,没有基础,又怎么会有上层建筑呢?著名的政治家苏秦,凭着其雄辩的口才,与灵活应变的思维游说于大国,可以说是EQ颇高,但对方辩友是否知道,早些年的时候,苏秦也曾津津乐道地四处游说,但却碰了一鼻子灰。从那以后,他才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他头悬梁、锥刺股,闭门苦读,最终才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可见,EQ再高,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坚实的基础,也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2003年圣诞节休假,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最重要的事不是和家人团聚,而是不远万里从美国西雅图飞到寒冷的北京与中国大学生待在一起。理由很简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清华大学三所高校的学生通过电子邮件邀请他来演讲。
在短短3天北京行期间,围绕这次演讲主题“树立什么样的人才观”,李开复接受独家专访。
情商高于智商
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始于1990年,那时他受联合国邀请来华演讲两周。他到了很多高校,每次演讲结束时,满屋子的学生都不愿离去。他们不停地抛出问题,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微软这样世界顶级公司认可的人才。“一定要帮帮他们。”李开复说,自己被大学生渴望成才的热情感动了。之后,只要学生们给他写信,或者邀请他做演讲,他能做的,都会不遗余力。
2000年,李开复结束在中国的任职回微软总部做全球副总裁。他突然萌发冲动,在网上给中国大学生写了《我的人才观》及《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不久,两篇文章在互联网上和中国高校中广为流传。其中提到,坚守诚信和正直的原则、生活在群体之中、做一个主动的人、挑战自我、直截了当地沟通等做人的道理,看似浅显,却被不少大学生列为座右铭。“我最近又写了《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李开复说,“第一封信谈的是学生的基本素质,这一封谈的是领导者的重要品质。”大家都认为,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领导的智商很重要,但实际上,情商的重要性超过了智商。
美国一家很有名的研究机构调查了188个公司,测试了每个公司的高级主管的智商和情商,并将每位主管的测试结果和该主管在工作上的表现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领导者来说,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9倍。智商略逊的人如果拥有更高的情商指数,也一样能成功。
李开复说,情商意味着: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可以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度量接受不可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他十分认同“要建立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情商,李开复更多地谈到要善于与人交流,富有自觉心和同理心。比如,自觉心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缺陷、经验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而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
情商不是靠背书学到的
情商不是靠背书、考试能学到的。在中国传统背考模式的影响下,情商的培养受到了长期的忽视甚至忽略。
应试心态造成了不少中国学生每天拼命地读书,把追求好成绩当做惟一人生目标,没时间交朋友,忽略了人际关系的培养。而中国学校的“名次”造成了一种“零和”心态(每班只有一个第一名,学生都彼此当作竞争对手)。这样的教育模式可能逐渐把学生培养成为情商很低的人。
李开复开出了培养情商的药方。
首先,评估自己情商的缺欠在哪儿。情商其实更多是别人如何看你、社会或市场对你认不认同。在美国公司有一种360度意见调查,每个员工都要得到上司、下属、合作者等各方面的评估,最后得到的若干份评估应该是一个别人眼中真实的你。评估是匿名的,往往能获得真诚的意见。
虽然在学校里没有类似的调查,但学生们仍然可以多听听老师、家长、同学的意见,挑选合适的目标来培养自己的情商。如果人际关系太差,可以定一个目标,每一个月交一个新朋友;如果自控能力不好或脾气太坏,可以请朋友在自己要发脾气时用约定的“密码”来提醒自己平静下来。
李开复说,在美国的中小学,老师常常会要求学生近期给自己划定一个进步的目标。他的女儿是个害羞的孩子,他就和老师商量把克服害羞定为女儿进步的目标,要求女儿每天必须举手提问一次。一段时间以后,把举手提问改成一堂课一次,再后来,一堂课举几次手。最后女儿上课举手提问已经成了习惯,面对很多人说话不再觉得难为情。“在中国,情商的培养可能会遇到障碍。”李开复说,中美教育理念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国应该承认并吸收美国好的教育理念,基础教育是前提,大学教育是关键。
李开复说,在美国,他女儿拿回来的作业,几乎每次都是和两三个同学合作,做不好都挨批评,荣辱与共,孩子间有很强的合作意识。
在中国,要是大家共同完成一份作业,老师会鼓励吗?家长如果要求老师不要把孩子的成绩排名贴在墙上,只说明学生大概的学习状况就行,老师能接受吗?如果学生提出,我想成为最好的我自己,而不是批量生产的没有个性的自己,家长和老师愿意吗?
李开复说,他在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里也谈到一些情商的要素,比如坦诚,与别人分享你的想法。可这些建议却受到挑战。有大学生写信给他说,“你让我们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可有的人在听了我的好主意后却堂而皇之地占为己有”。还有的说,“我们老师说了,和别人分享就等于慷慨地让人占便宜。我们到底听谁的?”
比尔·盖茨是个非常谦虚的人
李开复说,并不是说你显现出一定能力就不可一世了,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才!
比如比尔·盖茨就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很多年前,在Windows还不存在时,他去请一位软件高手加盟微软,那位高手一直不予理睬。最后禁不住比尔·盖茨的“死缠烂打”同意见上一面,但一见面,就劈头盖脸讥笑说:“我从没见过比微软做得更烂的操作系统。”
比尔·盖茨没有丝毫的恼怒,反而诚恳地说:“正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好,才请您加盟。”那位高手愣住了。盖茨的谦虚把高手拉进了微软的阵营,这位高手成为了Windows的负责人,终于开发出了世界最普遍的操作系统。
中国很多年轻人包括大学生们正在创业。李开复希望青年创业者应该读读《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该书提出,一个从优秀跨入卓越的公司都有一位“第五级领袖”。
第五级领袖的特征是谦虚、勇敢、执著。他们不自我膨胀、不吹嘘自己、不霸占大权,而总是以公司为重,放权给能干的人。“史蒂夫·鲍尔默,微软的CEO,是近年来对我影响最深的人。”李开复说,“几年前的鲍尔默就像个果断的老板,凡事喜欢一手抓,而且,总是在最前台鼓舞士气。做了CEO后,他放权给公司七大部门的负责人,不再做每件大事的最后决定人,而更支持7个部门负责人的成长。他不再做一个最有煽动力的拉拉队员,而是一个幕后的教练。他把自己对竞争对手的研究转换成对人才的研究。”李开复说。“鲍尔默的行为对我很有启发。在我对任何要求回答‘我做不到’之前,我总会想到鲍尔默可以做到,我为什么不试试?他这个榜样帮助了我的成长。”
心理学博士加盟微软
2003年10月,浙江大学的学生们迎来了他们的校友、微软亚洲研究院多通道用户界面组的负责人王坚博士。大家最好奇的是王坚的经历,这个曾经是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怎么摇身一变成了微软的主任研究员。据说,他关于“数字笔”的研究让比尔·盖茨孩子般地欣喜若狂。
李开复说,IT企业必须让产品最大限度地人性化。今天不仅像王坚这样的心理学家加盟微软,从心理学的角度辅助产品进步,甚至,文学家、社会学家等人文领域的专家也在为微软服务。
如果讨论一个技术要不要产品化,微软内部有个专门的部门来模拟会有哪些人、在什么场合用这个产品。小说家要根据社会学家做的市场调查,虚构几个场景让不同的主人公使用产品,甚至可能最后拍成图片或是电视片。研发部门的人可以看到一个模拟的未来产品走向,他或许能看到,一个家庭主妇实际基本不可能用这个新产品;或是一个公司的经理他很喜欢这个产品,但还有很多功能学起来很费劲,最后他放弃了。
“一个现代企业,需要更多的是复合型人才。”李开复说。
需要培养“大师”
和李开复交谈,会让你忘了他是全球最著名软件公司的副总裁。他对中国教育的关注和理解让人吃惊。
他不仅给中国学生写信,还给中国分管教育的领导写信,力陈自己的观点,“??中国若想成为科技强国,中国的下一代一定要赶上国外。而若想有出色的下一代,中国一定要有一流的教育体系”。同时,他还列举了中国学校的弊端:教育方法僵化、知识老化、学风浮躁、学生只知道个人奋斗而缺少团队精神。
李开复说,中国学生的求知欲让他感动。但让他最痛心的是,中国高等教育滞后,无法提供学生需要的知识。“有些学生以为,自己知道得很多,其实他们吸取的,都是过时的知识。更有学生完全迷失方向,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知道什么,该知道什么。”
在给领导的信里,李开复毫不客气地说,中国的师资与美国的师资有相当大的差距。我认识很多中国的老师,他们大都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但他们的知识比较陈旧,所以,他们未必是足够好的老师。
在美国的一流学校,创新和终身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老师的知识绝对比学生丰富,而且启发学生创新。老师拥有学生的信任,为学生所仰慕。
李开复说:“中国一些大学教授的薪资,远远落后于业界。我在中国去过的每一所大学,校领导都向我抱怨,留不住人。最好、较好、甚至中等的学生毕业后,出国的出国,就业的就业,不愿意留校任教职。这使中国师资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待遇不好造成师资不足,师资不足造成学生不满,学生不满造成老师社会地位降低,低的社会地位导致待遇更上不来。”
在美国,一流大学的一个“助理教授”职位,有上千名青年博士申请。而那位得到青睐被雇用的助理教授将有50%的概率在7年后被大学的“终身职”制度淘汰掉。惟有经过7年考验,证明自己出类拔萃,才能成为“副教授”。
在美国,大学教授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待遇,是一个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职业。这造成了美国大学师资的良性循环:良好的待遇提升师资水平,师资上升使学生崇拜老师,学生的崇拜使老师社会地位提升,高的社会地位导致待遇继续提高。
李开复至今清晰地记得,当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其导师罗杰·瑞迪对他的帮助。罗杰·瑞迪是美国总统特别顾问委员会信息委员会的成员,也是“图灵奖”获得者。作为科学家,他并非全知全能,但他知道怎样去看待一个自己不懂的领域,知道怎样用一些最困难的问题去激励学生的热情和想像力。
在计算机语音识别的研究过程中,李开复对导师主张的方法产生了怀疑,打算采用其他的方法试试。于是,一个世界级顶尖大师和他还没毕业的学生有了分歧。
罗杰·瑞迪最后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可以支持你。”正是导师的这个态度,影响了李开复终身。
李开复按自己的路子走了下去,罗杰·瑞迪一如既往地给他提供最好的机器和最新的资料。李开复的研究终于有了重大突破,语音系统的识别率从原来的40%提到80%,罗杰·瑞迪也兴奋地说,你该去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李开复的成果引起了轰动,直到今天,全世界所有语音识别的研究都是在他开拓性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
怎样培养出更多“大师”而不是“匠”,应该是21世纪中国的教育追求的一个目标———李开复感慨地说:我希望新一代中国大学生更加具有全球化的“大师”级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