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齐白石画虾的观后感范文3篇 齐白石画虾的读后感怎么写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关于齐白石画虾的观后感范文3篇 齐白石画虾的读后感怎么写,供大家参阅。
齐白石经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深知画家必须能够把握对象活的形貌、质量感、运动方式、环境关系及个性特征,否则画得再似,也形同死物。他画虾就是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约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他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亦因之而变,他的虾也成为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本幅是白石89岁时的作品。此时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此图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就以画面上的虾为例:虾头上的三笔,有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左右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三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看似容易,实则极难:画得活,则虾之生命自出;画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虾须的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齐白石老爷爷的一幅群虾图。
这幅作品中共有九只虾,虾的触须密密麻麻重叠在一起,形象逼真跃然纸上。齐白石爷爷笔下的虾十分传神。它的头专门用了浓墨点染,这样突出了虾身体的透明质感。齐白石爷爷画虾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是你知道吗?他一画就是十几年!当年齐白石爷爷为了画好虾,专门养了许多活虾,虾儿们整天欢蹦乱跳,不仅给齐白石爷爷提供了活素材,而且给老人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他每天不断的仔细观察虾的一举一动,看的细致入微如醉如痴,终于他掌握了画虾的技巧。齐白石爷爷画虾与人有别,他的虾每只都不一样,而且绝不呆板。齐白石爷爷自己也说:“余之画虾已数变,初之略似,一变逼真,再变色分深浅几十年方得其神。”
听人说齐白石爷爷小时侯就对虾感兴趣。他小时侯旧居旁有个“星斗塘”,塘中水草颇丰鱼虾成群,那种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他童年增添了许多乐趣也为他提供了众多写生对象。
望着这寥寥数笔却生动传神的虾,我十分感慨,如此传世的作品背后,是怎样一条洒满汗水的路…….,我喜爱这群虾图,更敬佩这幅图的作者齐白石爷爷。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别号白石山人。他出身贫寒,学过木匠,后改学雕花木匠,曾习摹《芥子园画传》,最终成为诗、书、画、印样样精通的一代国画艺术大师。
齐白石的绘画题材很广泛,早年长于人物写真,作品工细逼真;中年变格转向写意,笔简意深,形象动人。60岁后变法,融合中国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大胆创造,形成独特的画风。《群虾图》是齐白石的代表作,此作品生动地表现出了虾的透明质感。画面中的六只虾,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那浓墨点出的双眼似在活动,虾须、虾足和虾钳错落有致,让人丝毫不感凌乱,用笔柔中有刚,极富神韵。齐白石一生特别擅作花鸟虫鱼,其中最喜欢也最拿手的是画虾,为了画得逼真,他曾亲自养虾放于案头,时常观察虾的各种姿态。他的画经过再三对照,反复修改,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齐白石老人曾对李苦禅说:“我画的虾是经过多次变化才得其神似的。最初只是临摹略似,后来加入写生。” 他“写生半生”才画得逼真了,最后才以浓淡、深浅的笔墨画出其内在气质。前人画虾,我也画虾,如何画出个人面目呢?我是从变形入手的。我画的虾是河虾、对虾相结合的形象。河虾活泼但失之单薄。对虾丰满、但失之灵敏。两者结合便可取长补短。老人说:“一种形象的锤炼还要靠观察和细心。过去我贴着虾头点睛。但后来观察到,虾在警觉中双目便横向两侧,我又改变了点眼法,使虾增添了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