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城市规划论文9篇(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的论文)

2022-10-16 11:11:00综合

城市规划论文9篇(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的论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城市规划论文9篇(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的论文),供大家参阅。

城市规划论文9篇(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的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1

  1导言

  随着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重视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我国在城市建设规划发展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生态建筑设计是主要解决办法和唯一选择。只有将生态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生态环保效果最大化,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国家建设发展需求。

城市规划论文2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开始重视生态环保。现今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如果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无法改善环境,除了对国民经济发展毫无益处外,连国民的身心健康也将受到严重威害,这样的城市规划无疑是失败的。所以,经过综合分析考虑,我国在对城市规划设计进行改进时提出生态城市的理念。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我国需要结合经济理念,科学对待城市规划布局设计,在确保城市经济不断的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城市的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绿地和公园等生态项目的建设,科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城市结构,将“生态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当代城市规划设计中,为城市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论文3

  论文关键词:城市规划电网规划协调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和电网规划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城市电网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城市规划之中融入电网规划,这样既可以满足电网供电的需要,又可以满足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态发展的要求。因此从协调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关系的角度对城市电网进行规划,可以使电网规划真正成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规划。然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各地方城市规划中的电网专项规划与电网行业发展规划分别由城市规划部门和供电部门编制。这两个部门由于职责和工作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两者的规划很难达到真正的协调统一。本文对如何协调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进行了分析。

  1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在城市规划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部分就是对城市电网进行规划,城市电网规划的好坏极大的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好坏,也会对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这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包含的关系,以下将进行深入的分析。

(1)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由于两者的侧重点和工作范围不同。因此,两者的性质特点、涉及的范围与深度都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它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而城市电网它为人民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它依附于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一部分[1]。

(2)城市规划和城市电网规划是彼此支持的关系。城市电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和重要内容,它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反过来城市电网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城市的发展,它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能源和动力,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服务[2]。

(3)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会给城市电网产生巨大电力需求压力。城市的发展需要电网不断的发展,同时城市电网的发展也需要具有理性和经济性特征,因此,对于城市电网规划来说需要具备相对独立性、灵活性以及可操作性。

  2我国城市电网规划建设现状

  2.1电力负荷高速增长,城市电网规划用地日益减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的电力负荷的压力不断加大,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如此,近年来,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电力负荷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某些地区某些年份竟达到20%以上。按照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和形势,预计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我国电力负荷仍然会保持高速的发展。

  另外,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对于某些城市其电网已经形成规模,如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再进行新的规划,势必会占有大量的土地,因此,在我国往往出现城市电网建设无地可用的局面。

  2.2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基础建设时有冲突

  城市基础建设与城市电网建设最突出的矛盾就是,电网建设与城市道路改扩建之间的矛盾。目前,就我国的情况来看,城市道路建设(包括改扩建)与电力企业线路走廊建设往往不能同步进行,常常是城市进行新建或者改扩建道路往往会在己有的线路走廊上进行,因此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要电力部门负责所有的线路迁改费用,而电力企业往往无力承担这部分费用。因此,两者常常出现矛盾。

  2.3城市电网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

  由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与城市电网规划没有相结合,因此在城市电网建设过程之中往往对环境有着突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市区内架空线频繁穿越,架空线在居民楼前屡现,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2)在电网建设过程之中,输电线路往往会有电磁辐射,会对环境和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3)电网建设设备和营运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噪音,这常常会对城市造成噪音污染。

城市规划论文4

  3.1收集材料,综合分析,做好规划基础的工作

  若想做好整个城市电网规划,就必须做好电网的规划的基础工作,坚实的前期工作往往是一个优秀的电网规划的基础和基石。电网规划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对所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输电线路方面和电源点等原始资料进行前期资料的分析和收集工作,需要收集的资料还包括:最大负荷、规划基础年的电量、经济发展指标、分区负荷、电网及设备现状、产业电量发展指标等基础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迸行分析和预测,为城市电网规划提供准确有力的依据。

  3.2做好负荷预测的工作

  由于电力的需求量受到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技术构成的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各地区建设个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而由于电力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沟通不畅,使得这些工业园区内的用电负荷往往和预测负荷差距很大。因此,在进行城市电网规划时,要做好和各个部门的沟通工作,对于各地区的电力负荷数据进行收集,引入不同的方法对于电力负荷进行准确的预测,这样才能使城市电网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3.3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同步进行、协调发展

  在进行城市电网规划时,应该将规划角度设定在统筹整个城市整体规划之中,对于城市电网规划来说,它主要侧重:在城市空间内部,使得城市电网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对于经济和技术层面的合理性进行更多地强调,专业性更强。而城市规划的综合性更强,因此两者之间应该注重相互协调和衔接。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电网规划的编制,以往的电网规划仅仅是将自身的一部分,即规划项目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在现有负荷基础之上城网规划应从市政规划入手,在规划过程中服务于市政规划。在操作过程中,具体应对负荷预测做到分业、分区与分时预测相合。应研究不同行业在城市的具体年份、具体位置的负荷,使线路、变电站等供电设备的规划及建设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变电所布点也要充分考虑配电规划,因为合理的变电所布点可减少供电企业配电网的投资,从而从整体上降低电网建设投资[3]。

  参考文献:

[1]张文哲,陈刚.电力市场下负荷预测综述[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2):7l~74.

[2]程浩忠,范宏,翟海保.输电网柔性规划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19(1):21~27.

[3]牛辉,程浩忠,张焰,等.电网扩展规划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1):51~56.

[4]张景超,鄢安河,张承学,等.电力系统负荷模型研究综述[J].继电器,2010,35(6):83~88.

城市规划论文5

  2.1有效控制城市人口数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城市拥有很多魅力吸引着外来人员,大量的农民工和各种择业者涌入城市,给城市的有效运转造成很大的负担,远远超过了城市科学负载的能力。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导致城市发展中很多矛盾突出出来,以交通拥堵为例,就能形象表明人口涌入造成的城市病。基于这种情况,当地政府想要确保城市的生态良好发展,就需要采取合理手段,适当地控制外来人口的涌入,以保证实现城市的承载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

  2.2与时俱进地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

  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要能够将城市的生态环境综合考虑进去,只有将城市的环境资源和城市的发展规划联系在一起,通过建立一定的低碳环保体系来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传统的城市发展规划中人们更多的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所以在进行环境保护过程中,要能够将城市居民的意识进行改变,通过采取建设生态保障体系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同时能够将生态城市的发展规划落到实处,才有可能促使生态环境和生态结构健康发展。

  2.3遵守城市成长性原则

  城市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在做城市规划时,要具有前瞻性,根据城市的不断发展而进行适时的变化调整,确保城市的发展方向是科学合理的。同时也为未来城市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将城市的成长性这一原则应运于城市规划中,就是尽可能地将一个城市中的文化、建筑、经济、环境等作为一个生命体征对待,我们人类要尽最大的能力来维护生命体成长,不断帮助它发展壮大。

城市规划论文6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

  摘要:分析了长沙市城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产生的背景,介绍了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控制内容和影响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划定的因素,提出了将规划综合管理单元作为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平台的新思路,以期对市场经济行为影响下的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规划综合管理单元;规划编制;长沙市

  1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单元产生的背景

  由于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长沙中心城区、新城区各个区域的城市建设容量均寻求突破控规中规定的容积率,尤其是中心城区,新开发项目不断突破原有容积率与建筑高度,导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不断增长而带来各种城市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缘于城市规划建设面临各类不确定因素,既有城市土地经济价值增长引领容量增长的内在因素,又有节约集约用地理念实施、农民安置和国企改制引发的社会稳定等各种政策因素,更有现行控规编制技术不成熟、控制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性的技术因素。如何在未来纷繁芜杂的不确定因素中寻求相对适度的框架减少不确定因素对规划造成的冲击与影响,规划管理单元的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目的是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提出的影响评价范围,在适度的范围内调控城市建设容量的增长,应对相对迅速、同时又呈现相对分散的城市开发建设行为不断寻求突破规定容量的诉求,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合理的研究范围。

  1.1基于城市规划管理的角度

  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越来越多的规划编制完成,但是对于某一地块而言,可能在不同的规划中提出了不同的控制要求,这些不同的控制要求,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而对于具体的规划管理经办人员来说,缺乏一个明确清晰的管理依据。因此,一方面,为了实现高效的规划管理,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规划管理平台,将各类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对需要进行控制的内容一一明确,以便规划管理有据可依。

  第二方面,划定规划综合管理单元,有利于规范规划调整行为,以管理单元的控制要素为规划管理的执行依据,确保城市各类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的承载力在正常范围之内,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城市居民良好的生活环境。

  1.2基于城市规划编制的角度

  基于城市规划编制角度的指导意义,在于可以为详细规划提供较为详细和系统的控制要求。在以往的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由于缺乏“区域”控制的指导,导致各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之间缺乏衔接,区域范围内控制失调。而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划定,则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2国内外相关概念解析

  2.1国内外相关概念介绍

  2.2借鉴与启示

  由上可见,国外以及国内各地的正在研究或已经实施的单元概念主要是体现了规划单元作为城市管理基本单位的方面,再结合各地的现实情况,形成适合于当地的规划管理体系。在单元的划定方面大多结合当地的情况,根据一定的界线划定原则(如:行政界线、行政街道、上层次规划指导、自然界线、控规单元界线等),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基本单元,再针对各个不同的单元制定相应的规划控制要求,以对下一层次的规划作为指导并便于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

  综上所述,将城市划分为规模适度、界限明确的单元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的重要经验。

  3长沙市城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解读

  3.1长沙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概念界定

  为了便于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在长沙市行政区范围内,以已编控规界限为基础,划分若干城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规模适度,主导功能相对突出,具有稳定可延续的边界,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用地范围――以便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对应管理。

  3.2长沙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界线划分

  3.2.1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界线的确定方法

(1)具有主导发展方向,同时具有合适的辐射范围;

(2)主导功能相对突出,配套设施相对完善;

(3)地价相对接近,土地开发相对均质;

(4)被城市快速交通系统或主要干道围合;

(5)被山体、河流等自然界线围合;

(6)区、镇、乡、街道办等行政界线;

(7)学区、交通小区、停车、公共绿地等其他界线。

  3.2.2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界线划分的影响因素

(1)与已有规划及新编规划的衔接。已有的上层次规划中的相关规划要求是基于更为宏观层面的全局考虑,为了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划分的合理性,应对其相关的规划要求予以落实。

(2)行政界线。行政界线是划分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重要依据,考虑到城市规划管理实施中的.可行性,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界线一般不跨越行政界线。

(3)学区界线。学区是教育设施布点的专项划分界线,是落实与评价教育设施配套体系的依据,也是本次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界线之一,尤其是居住用地调整频繁的情况下,教育设施影响评价范围是制定规划管理单元的主要依据之一。

(4)街道办、居委会界线。社区与街道办界线具有历史遗留多种问题,许多界线依据原有自然界线进行划分,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界线很难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有必要进行调整,社区规划将是未来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5)交通小区界线。交通小区界线是针对交通分析和交通影响评价的专项界线,交通小区划分也相对较小,相对控规分规而言,交通小区界线难以与控规、分规界线吻合,但作为完整的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应处于多个交通小区覆盖范围中,不应出现管理单元跨越交通小区的现象,也就是说,同一交通小区只能出现在一个规划管理单元当中。

(6)地价分区界线。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划分其目的之一是为规划编制与调整提供论证范围,地价同类区具有大致相同的土地价值潜力,对于密度分区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次规划管理单元分界线应与地价分区界线相吻合。

(7)主导功能属性的考虑。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划定应考虑主导功能属性的独立性和相对完整性,将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城市区域,如武广高铁客运站及其周边地区、大学城地区划分为独立的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并应考虑其主导功能未来的发展态势,将其周边一定的区域也纳入其规划综合管理单元范围内,保证其主导功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4长沙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划分的作用及意义

  4.1规范规划调整,确保城市规划管理的贯彻实施

  对规划调整中调整较多的内容进行强制性控制,例如容积率、绿地等,避免因为局部利益的最大化而导致区域范围内的功能失调。

  4.2提高编制成果的科学性,真正实现其法定功能

  建立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在管理单元内将以后在总体规划指导下陆续编制的各类规划进行整合,服务规划管理。

  4.3实现城市规划的动态维护,为规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规划动态评估的基础平台,定期对管理单元内的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配套情况进行总结,研究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规划政策的出台提供科学依据。

  4.4成为上层次规划与控规间的有效衔接,完善规划管理体系

  4.5建立稳定延续性的边界范围,作为控规编制的工作框架,避免出现各个片区的疏漏和重叠。

  5长沙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具体内容

  5.1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界线的划定

  长沙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具体范围为03版总规确定的长沙市规划区范围加上已纳入大河西先导区范围内的宁乡县部分,总面积约为1621km2。综合各项因素,共将其划分为39个规划综合管理单元,根据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各自相对主导的功能,分别将其确定为:商业商务区、综合发展区、综合居住区、文教发展区、传媒娱乐产业区、对外交通发展区、工业发展区、生态协调区、综合产业发展区、创意产业与科技研发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等几种主导属性;规模从10.6km2到133.8km2不等。

  5.2规划综合管理单元控制要素

  5.2.1控制内容选取的基本原则

  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产生是基于城市快速发展和扩张下的一系列城市问题的产生,因此,我们选取要素的出发点即是缓解这些城市问题,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1)城市建设用地总体平衡原则。

  主要体现在控制城市各类用地性质的调整方面――具体通过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来实现――严格控制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实际上控制了城市居住用地的规模,防止大量的其他城市建设用地转变为居住用地,而使片区实际功能未能按规划意图实现,属强制性指标。

(2)确保城市总体空间格局和功能布局的有效落实原则。

  主要是通过对规划综合管理单元主导属性的控制来实现――主导属性是对规划综合管理单元主导性质的概况与描述。具体指:综合发展区、商业商务区、综合居住区、传媒娱乐产业区、文教发展区、工业发展区、生态协调区、对外交通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创意产业与科技研发区等,属强制性内容。

(3)确保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承载力的基本原则。

  主要是通过对各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内居住建筑总面积和对一般容积率的控制来达到。

  居住建筑总面积――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内居住用地的建筑开发总量,属强制性指标。严格控制居住总建筑面积,实际上控制了综合容积率。规划管理单元内部分居住地块适当提高容积率是可行的,但其他居住地块必须相应降低容积率,这是一个综合协调的过程,最终保证总建筑面积不突破强制性指标。

  一般容积率――本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在符合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前提下,划定密度分区,给定各密度分区内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一般容积率,属指导性指标。给定各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容积率,其目的是适当提高土地开发强度,规范控规调整行为。单个地块容积率在给定的一般容积率范围内进行的调整属于正常行为,可使局部地块的土地价值得到充分利用。

(4)对现有公共配套设施用地的保护原则

  主要针对城市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开放空间的公共绿地而言――公共绿地的数量和用地规模属强制性指标,公共绿地的位置属指导性指标。严格控制公共绿地的数量与规模,实际上有效保证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些公共绿地在城市建设中最容易被侵占,但又是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是政府部门有责任予以保障的。

  5.2.2具体控制内容

  控制要素包括主导属性、用地规模、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居住用地面积控制上下限、单元内人口容量、单元内居住建筑容量、一般容积率控制、密度分区、绿地控制等九个控制内容。

  以长沙市密度分区一区为例。

  6结语

  长沙市城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提出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宏观经济背景中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目的是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执行依据,但是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一方面规划管理单元本身的信息以及数据需要进行动态的维护,另一方面规划综合管理单元本身的各项控制内容及标准也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顾翠红,魏清泉.香港的用地分类与规划控制,经济地理,.1.

[2]姚存卓,周建军.从规划管理体制的制约析上海市编制单元规划的改进方向,规划师,2007.

[3]王朝晖、师雁、孙翔.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图则研究,城市规划,.12.

[4]陈伟.城市规划对地价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上海城市规划,.3.

[5]唐自来,付磊.城市密度分区研究--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城市规划汇刊,2003.4.

[6]田莉.美国区划的尴尬,城市规划汇刊,.4.

城市规划论文7

  韧性城市概述和城市规划思考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相关研究和实践,对韧性城市的概念、内涵和内容特性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韧性角度出发,认为城市规划应当进行城市风险及基础设施脆弱性的评估,应当考虑基础设施的冗余,以及适当推进社区的开放、基础设施化,并就这些观点进行了有益讨论。

【关键词】韧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规划;风险评估;冗余度;开放

  社区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化开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而前面30年粗放式的城镇化模式导致城镇建设中遗留了大量的问题。尤其步入21世纪后,自然灾害、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与之对应的是城市脆弱的灾害抵御能力,二者叠加作用导致城市风险、损失急剧放大。根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以下简称UNISDR)公布的数据:2005的间,中国平均每年发生29次灾害事件,死亡10469人,经济损失265.6亿美元①。而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指出极端天气事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风险。同时UNISDR公布的风险指数显示中国风险脆弱性继续增高。未来随着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增多,财富资本、人力资源和生产要素高度集聚的城市将是风险高频区域。中国30年的粗放式城镇使基础设施滞后、应变系统缺位、应急缓慢,城市灾害适应能力脆弱,在面对“突发性高、可预见性低”的风险干扰时往往十分被动。因此,建设韧性城市、提高中国城市的适应能力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1韧性城市概述

  1.1韧性城市的概念

  结合戴维R戈德沙尔克的理解、邵亦文和徐江的总结,韧性城市是一个由物质系统和人类社区组成的可持续网络。物质系统指城市的人工环境和自然要素,人类社区指社会网络及其支撑制度[1]。通过合理准备、缓冲和应对不确定性扰动,在灾害中,二者能够在极端和特殊环境下保存下来并起作用,使损失减缓,恢复加快[2]。

  1.2韧性城市的内涵

  将城市比喻为自然人个体,物质系统就是骨骼、血脉和器官,人类社区就是思维、意志和精神。区别于侧重医治来恢复正常的过程,韧性城市更侧重进行定期检查、执行持续锻炼、改善膳食营养、温养乐观心态这一长期过程,增强个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夯实体质带来的恢复能力。所以,韧性城市强调通过工程改进、完善设施等物质层面和公众参与、制度创新等社会层面相结合的系统构建过程,提升城市整体的系统韧性[3]。

  1.3韧性城市的组成部分和特性

  根据杰哈、迈纳和斯坦顿的研究总结,韧性城市包括基础设施韧性、制度韧性、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4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基础设施韧性指建成结构和设施脆弱性的减轻,同时也涵盖生命线工程的畅通和城市社区的应急反应能力;制度韧性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管治社区的引导能力;经济韧性指的城市能够应对危机的经济多样性;社会韧性指城市社区人口特征、组织结构方式及人力资本等要素的集成[3]。而根据埃亨的总结,韧性城市具备5个特性,即城市的多功能性、冗余度和模块性、生态和社会的多样性、多尺度的网络联系性和规划设计的变化适应性。

  1.4韧性城市发展和研究

  城市韧性最早是由ICLEI②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提出,并且ICLEI搭建了ResilientCitiesserises这个全球城市应变和适应能力的组织、交流、实践平台。在以ICLEI为代表的国际组织推动下,大量的学者、官方机构、民间组织,甚至基金对韧性城市开展了非常有益的`研究和实践[4]。例如戈德沙尔克在《城市减灾:创建韧性城市》一文中以美国为例,讨论城市在压力之下现有的减灾政策和措施能否应对的问题,勾勒出韧性城市的宏大轮廓,强调关注系统适应能力的提升研究,提出韧性城市是一个由物质系统和人类社区组成的可持续网络[1]。托马斯J坎帕内拉在《城市韧性与新奥尔良的复兴》一文中,通过评估卡特琳娜飓风后新奥尔良市的恢复状况,提出城市韧性更多依托于公众的韧性[5]。贾哈、迈纳等进一步提出韧性城市的4个组成部分和5个特性。依托理论、实践总结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和组织开展了制定适应计划的行动。例如欧盟发布了《适应气候变化白皮书:面向一个欧洲的行动计划》,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完成了《将气候变化纳入发展合作的政策指导》报告等。其中,《纽约适应计划》基于《纽约规划2030》,对桑迪飓风灾后的纽约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了一个涵盖桑迪飓风影响评估、区域气候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社区重建及韧性规划、资金和实施的适应计划。

  1.5小结

  韧性城市完全涵盖了城市的物质空间和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庞大的可持续网络。旨在通过工程改进、完善设施等物质层面和公众参与、制度创新等社会层面相结合的系统构建过程,提升城市整体的系统韧性。其重点在于塑造城市的多功能性、冗余度和模块性、生态和社会的多样性、多尺度的网络联系性和规划设计的变化适应性5个特征,从而具备基础设施、制度、经济和社会4个方面的强大韧性。因此,笔者主要以基础设施韧性为思考角度,对现有的规划进行一些有益讨论。

  2对我国城市规划的思考

  2.1评估基础设施脆弱性

  以往的规划,各类基础设施的体系构建和规模确定,是以资源承载力为前提,以支撑城市发展的规模需求为目的,解决的是“够不够”的问题。而从城市的韧性出发,还需预见性的说清“稳不稳”的问题。“稳不稳”包括基础设施系统的稳定性和面临风险干扰时的脆弱性等,需要我们将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纳入考量范畴,评估极端情况下基础设施能否有效运转。例如CIRCLE-2③建立的“气候变化项目数据库”完整收录了200420间欧盟实施的1412个气候变化项目,这一系列项目是欧盟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研究和实践。1412个项目中脆弱性评估、变化分析类项目分别占到总数的29%和48%。可见过去10年间,欧盟为了提升城市韧性进行了大量的气候风险研究和脆弱性分析[6]。注释:③CIRCLE是由来自欧盟23个国家的34个研究机构组成的网络,致力于支持和分享有关气候变化适应的研究成果和知识分享,促进国家和区域内气候变化研究长期合作。④成都市海绵城市体系,包括“绿海绵”“灰海绵”等提法均来源于《成都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所以,要提高城市韧性,规划层面应当进行专门的城市风险评估。例如在总规、专项规划中增加针对性的城市风险评估和基础设施脆弱性分析。其次,在一些基础设施的标准的准确性上也需要结合新情况评估。例如《纽约适应计划》采用了IPCC第五次科学评估报告的高精气候模式和数据进行评估,与以往基于历史灾害信息的数据比较,发现如果未来发生与桑迪同等规模的飓风,淹没人口是传统结果的2倍。我们编制排水规划时常关注重现期的标准。重现期是一个频率概念,因此,其标准的确定源于两点,一是估计水文变量的频率曲线,二是计算频率的历年实测数据。如同《纽约适应计划》数据更新带来的不同评估结果,我国近几年极端天气频发,城市的降雨量屡现高值,那么用于计算频率的历年实测数据则需要进行重新的评估。

  2.2基础设施的冗余度

  冗余度是指在数据传输中不可定的干扰,会引起数据代码突变,为了提高稳定性,必须在原代码的基础上增加几位代码,使相应数据冗余。同理,韧性城市的冗余度其实就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多余的一个量。涉及到城市的基础设施,我国人均资源占有低,城市规划十分强调资源的一体化统筹。冗余基础设施的价值则体现在极端情况下,由于是小概率事件,如若这种情况未来不出现,其价值终得不到体现,规划上也很难落实。因此,基础设施的冗余需要赋予多元化的功能价值。在城市防洪、排水等方面,海绵城市建设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在《成都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构建了涵盖市域自然河流流域生态基底、河流湖泊系统和城市近郊生态圈的“绿海绵”,对成都市域整个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的同时成为调蓄雨水的自然基础设施④。那么在调蓄总量确定的自然基础设施上,我们可以继续扩大“绿海绵”的规模,设置更多的下凹式绿地、生态湿地等,让其承载体现韧性的冗余超量。非极端情况下,其雨水调蓄功能可能不体现价值,但它能提供更多的生态、休憩、景观空间,实现多元的功能价值。

  2.3城市社区的基础设施化

  城市社区需要基础设施化,包含具备开放的基础设施属性和紧密的社会网络联系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作用提高城市社区的应变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开放便捷”“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内部道路公共化”等关键词。文件精神也是在引导提高住区的开放基础设施属性,恢复紧密的社会网络联系,从封闭式住区转变为开放式社区。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的曲解为“拆围墙运动”,中国在从四合院—单位集体大院—住宅小区的居住形势演变中,居民更为关注安全舒适的私域空间。所以,社区开放、基础设施化的切入点很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鼓励住宅小区设置底商开始。首先存在需求,在没有底商的住宅小区内有一种现象,底楼常被业主改造为小卖部、理发店、通讯服务店等日常商业设施。其次,底商一方面代替围墙给居民以封闭的安全感,但又区别于围墙的排斥性,使住区具备开放功能和空间。第三,在“内部道路公共化”尚难说清前,我们可以考虑“内步行商业街”的方式来推动内部道路的基础设施化。例如鹿特丹的MARKTHAL,被称为非凡的拱形室内集市,其拱廊的中空区域即是一个贯通性的室内步行商业街。通过二层的底商建筑很好的界分了私人与公共空间,而由底商延伸出来的大型地面集市又为区域提供了便捷联系和广阔的交往、休憩空间,形成一个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的开放式社区。

  3结束语

  韧性城市是一个庞大且精细的可持续网络,韧性城市的研究与实践将会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新途径。但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全球都还处于不断实践总结的阶段,同时各个城市既有条件不尽相同,所以并未产生较为普适的量化标准体系。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在面对做好“盘活存量”“回归人本”的同时,还将面临越发明显的环境压力,如何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需要我们以韧性城市为焦点持续的进行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戴维R戈德沙尔克.城市减灾:创建韧性城市[J].许婵,译.国际城市规划,2015(2).

[2]邵亦文,徐江.城市韧性:基于国际文献综述的概念解析[J].国际城市规划,2015(2).

[3]邵亦文,徐江.韧性城市:应对城市危机的新思路[J].国际城市规划,2015(2).

[4]ResilientCitiesreport2015[R].ResilientCitiesserises(ICLEI), 城市规划 标准 研究

  1城市规划的标准、生态型城市等相关概念

  1.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的标准,就是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为实现一定的规划目标。更好地有效指导规划而编制和制定的相关准则,编制和制定的城市规划标准,旨在提高我国城市规划的建设水平。

  1.2生态型城市

  所谓生态型城市,是建立在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的新文化观,是以生态型城市作为其性质以及特征。从而促进我国城市的整体发展之城市类型。它是社会、文化以及自然高度统一的生态系统,生态型城市是物质的循环和谐和共生的整合体现。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生态型城市是按照生态学的相关原理进行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建立健康、高效以及和谐的人民居住环境。总之,生态型的城市规划是直接为建设城市而服务的。而城市的规划标准又是建设城市的重要准则。

  2城市规划标准下建立生态城市的基本原则

  基于生态学的城市规划标准研究,必须对城市规划标准下建立生态城市的基本原则有相对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在其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我国生态型城市规划的实施和有效性。其城市规划的根本根本目的在于要建设生态型城市,使城市之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吻合。从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生态城市之规划特点,我们要清楚地了解我国对于生态规划要考虑的要点:国内的生态城市规划基地和规划的目标各有不同,不仅应关注城市的整体结构以及交通等方面的规划,还要考虑实用功能以及水系和自然原有资源的利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纷繁复杂,包括在规划前进行资料收集并分析的阶段,也就是预规划阶段,然后再进行正式城市规划以及详细规划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四点来着重研究城市规划的原则。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为基础的;其次是应该坚持以城市的成长为原则,在以长期以及动态的城市发展前提下对城市的生态型规划进行改革和不间断地更新。再有,应坚持将生态环境作为第一位。

  3实现基于生态学的城市规划标准途径

  3.1城市规划的内容应结合和对应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

  城市规划的标准是指导城市规划编制的重要准则.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管理的相对标准化和规范化乃至于法制化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型的城市规划标准和一般的.城市规划存在着不同。目前来看,我国的很多城市已经制定了其城市规划的标准。科学地来讲,生态型的城市规划标准更应该把原有的相关标准和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统一起来.密切地配合和科学的整合。这也是构建我国生态型的城市标准非常重要的构思。在制订规划标准时依据该原则可以形成法律保障、指标落实、针对性较强的优势。因此,城市规划的内容应结合和对应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

  3.2城市规划标准的内容应结合和对应生态城市规划标准的内容

  不难理解,基于生态学的城市规划实际上是囊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生态环境,一个是城市规划标准在生态城市的规划标准。因此,生态型城市规划的标准应首先注重城市规划标准的内容,城市规划标准涉及其总则、城市的用地、城市的设计和建筑的控制等方面。生态城市的规划主要涉及到生态的功能区设置和划分以及土地的利用和环境的容量等。因此,我们应重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所对应的标准内容,将城市规划标准的内容和生态城市规划标准的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

  3.3城市规划标准与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对应与结合

  事实上,城市的规划标准目的是使城市的规划更规范、更合法以及更利于城市的建设发展,生态城市规划标准服务于生态城市的建设。

  4结语

  在全球化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基于生态学的城市规划标准研究非常必要。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据此有了较强的操作性.对我国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生态型的城市规划标准必须发挥其巨大的整合作用,结合地方性以及动态性的独特特点,建立相关体系并发挥其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泉,叶兴平.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动态与展望[J].城市规划,(10)

[2]王雷,赵立娜.生态城市规划原则及措施的简要思考[J].科技创业家,(06)

城市规划论文8

  3.1土地利用布局与生态功能区划

  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对于生态城市规划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土地利用布局、生态功能区划。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城市环境条件、城市土地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要以实际情况为根据,提出相应的改进、优化建议。

  3.2建立低碳生态规划指标

  进行生态城市规划中,要能够从各项指标上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规定,其中生态低碳指标是整个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通过生态低碳指标能够反应出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科学环保程度。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要能够从根本上进行生态环境的建设,对生态环境建设要能够通过指标制定来完成,而生态指标的制定通常包括更多的方面,比如城市的基本功能、生态环境、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以及城市新能源的有效利用等情况,对其进行生态规划能够更好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3.3重视整体和局部间的关系

  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城市的区域性设计,尤其是要有效地强调生态变化频繁的区域,在一个特别的位置上进行城市规划考量设计,从大的城市背景出发,认真设计细部的生态规划。强调能源以及资源的再利用。城市生态规划主要强调的是物质循环以及能量循环,这2种循环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不断地合成新物质,同时新物质又被分解成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使之具有新的使用价值。周而复始地循环利用是我国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设计初衷。

  3.4调整人力资源

  在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能够不断提高对城市建设管理和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在进行人员分配上,不断更新管理模式,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只有合理分配生态城市建设者的'职能和责任,优化人员管理责任,才能够保证整个自然资源的的使用率达到最佳效果,有助于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发展。

  3.5明确城市交通设计及要求

  完善合理的交通网,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减少城市生态压力,所以对城市交通网的建设,应尽可能完善、便捷。能源清洁,秩序井然。健康安全,美化环境的效果。提倡人们低碳生活,文明出行。加大新能源公共汽车的投放力度。建设完备的地下轨道交通。多途径多方法地实现城市交通的科学发展。

  3.6综合防治环境污染的规划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综合防治环境污染的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整体上做好控制污染物排放,并要建立完善的预防环境污染的监管机制,实时监测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功能区目标的不同为根据,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并逐步实现生态城市规划的要求。

  4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生态城市建设也是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应当用生态视角来探索城市在未来的发展模式,并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不断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褚忠兴.浅谈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05:173.

[2]俸荣伟.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3:95-96.

[3]吴一真.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探析[J].江西建材,2016,15:32-33.

[4]周力锋.浅谈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6,33:50-51.

[5]赵悦.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3:120.

[6]龙丽薇.浅谈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低碳世界,2016,27:186-187.

[7]李年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1:27-28.

城市规划论文9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城市规划所受到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文章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及其推行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措施进行阐述,以提高城市规划的生态性。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的规划及发展过程当中产生了较多的污染物,对城市居民的健康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目前,城市的规划正在朝着节能、环保、生态的方向发展,以提高整个城市的生态性及绿色性,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进行积极的配合,以使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的规划朝着更为有序、高效的方向进行发展,进而为城市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

  1、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

  1.1 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人们的生理及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城市的规划问题对于城市的发展前景来说非常重要,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城市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是因为生态城市的发展对生态的和谐具有促进作用,使城市内部形成良好的循环系统,促进城市发展。

  1.2 生态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我国虽然地广物博,但这些资源在地里分布上具有较大的区域性,而由于前些年在发展过程当中环保的意识不够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致使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问题较为严重,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在城市规划中实行生态城市规划,能够有效的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对生态平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对城市人民的健康起到保障作用,由此可见生态城市化建设的实施在当前社会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1 绿地规划的合理性不高

  城市规划过程中,绿化所占的面积较小,布局的合理性不高。我国的南北方地区在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对于布局及绿地面积问题均有所欠缺,如北方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方的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在规划的过程当中,绿地所占的面积均较少,这些城市在规划的过程当中,主要将绿地以点和块的形式进行分布,缺少大量的片状结构,且其所选择的绿化植物多以地面草为主,缺少灌木、乔木等植物,植物的整体高度偏低。

  2.2 城市绿植空间结构分布层次性不高

  在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为了增强城市的美感,可采用不同种类的绿植,将生态环境在空间结构上进行合理布局,而目前较多城市的规划施工单位,为了便于施工并介绍规划成本,所选择的绿植品种过于单一,在空间搭配上缺乏层次感及过度感,是整个城市的绿色规划过于单调,没有新意,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及审美疲劳。

  2.3 部分地区对于生态城市的认识程度不高

  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地区所受到的重视度较高,而相对偏远落后的地区,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对这一概念的'认识程度往往不高,较为注重工业发展建设,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透支,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资源浪费情况。

  3、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措施

  3.1 对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更科学编制

  城市规划体现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城市的发展及招商引资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尽量保证其科学、合理且长远,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对生态城市的规划也变得更加重视,这是因为良好的生态城市规划不仅能够使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心健康,还能起到吸引投资的作用,使城市的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时,应首先对其编制的科学性进行保证。

  3.2 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同的城市应进行不同的设计,这是因为城市不同,其景观、工厂的数量及分布往往不同,在进行城市设计工作时,应使城市建筑与生态景观共同发展,以使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相融合,在设计时,可以将街道两边的景观与生态环境相融合,作为一个设计整体进行设计,以便能够对街边的景色进行保护,实现景观收益,总之,在进行城市设计时,应首先根据该地区的实际作用与价值进行设计,突出其实际价值的同时将生态设计融入到整个城市规划当中,在提高城市生态文明的同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3.3 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基础

  城市的发展及演变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均分不爱沿江沿海一带,这些城市本身的生态环境基础较高,因此在对这种城市进行生态规划时,除了要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利用外,还应对其进行保护,以免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在具体规划时,应将城市中固有的生态环境作为主要的资源,减少跨省、跨区等移植情况的发生,整个规划应以顺势为主,以免所引来的外界资源因不适应规划城市的地里环境发生死亡,反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对生态循环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3.4 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走廊

  生态城市规划不仅对城市的内部进行规划,对城市的周边也将进行一定的规划,在规划时,应将城市的发展边界、缓冲区域及用作与外界联系的生态循环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由于绿色容积率对于城市规划及城市的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生态城市进行规划时,应对城市整体的地面绿色容积率进行控制。

  3.5 加大绿色活动的推广力度

  科学的进步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较多的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这些新型能源主要是利用大自然的自然反应而来,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利用这些新型能源不仅能环节我国能源的使用压力,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因使用传统能源所产生的污染,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当中,应将这些新型的能源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减少城市发展所产生的污染,如可将路灯所采用的电能由传统的火力发电改为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还可在建筑的过程中使用保温性较高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室内温度的变化。

  3.6 加强城市建设的美观性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当中,除了要保证城市建设的实用性与环保性,还应注重城市整体的美观性,这种美观性主要体现在植物的空间布局上,在进行布局时,应在城市的不同地区进行不同的处理,使城市绿化当中不仅只有草坪,还有灌木、乔木等其他绿植品种,以减少绿植的单一性,使人们在经过城市的不同地区时能感受到不同的绿色风光,增强城市带给人的新鲜感。

  4、结语

  城市的规划与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而随着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态城市的概念已经深入到城市居民的心中,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为了减少资源浪费,有效的控制环境污染,对城市进行生态规划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良好的城市规划,还能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当前社会中,对城市进行合理的生态规划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艳新.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与应用,(36).

[2] 刘娟.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建材与装饰, (49).

[3] 褚忠兴.浅谈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 (05).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