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最多跑一次告知书3篇

2022-10-15 17:47:40综合
  • 相关推荐

最多跑一次告知书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最多跑一次告知书3篇,供大家参阅。

最多跑一次告知书3篇

最多跑一次告知书1

“最多跑一次”工作总结汇报

  近年来,**医保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抓住“最多跑一次”改革契机,从群众最渴望解决、最感到难办、最关心关注的方面着手,瞄准影响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以“互联网+医保"的服务理念,念好“统、减、一、联”四字诀,高水平建设“标准统一、跨界协同、运转高效”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医保办事最便捷城市,切实提升群众的医保获得感。主要做法是:

  一、“统”字为基,化繁为简“规范办”。我们把经办事项、标准、流程“三统一”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基础来抓,化繁为简,为全力推动马上办、网上办、移动办、就近办筑牢根基。一是统一业务经办事项。对所有经办事项严格按照省局“八统一”标准进行梳理,将全市医保经办“最多跑一次”事项整合为11个主项28个子项。二是统一经办标准。制定同城通办服务规则和指南,开设“同城通办”窗口,梳理“同城办”业务14项,已办理业务3000余笔,逐步建立多点办理、就近申报、多级联办、全市通办的服务体系。三是统一经办流程。通过统一业务流程,将统一的业务标准覆盖各业务经办环节,让市、县、乡镇三级业务办理有“标准”可依、按“标准”办事。

  二、“减”字为先,提升服务“简化办”。我们把减材料、减证明、减时间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关键之举,在做好减法中提升服务效能,满意参保群众。一是减材料。按照省市规定“三个不提交”的原则,对所有“最多跑一次”事项逐一梳理,各类申报材料由99份减少到62份,减少%。二是减证明。坚决落实“四减一容缺”要求,结合“无证明城市”建设,深入推进证明事项清理工作。我局通过“取消、共享、替代”方式,减少证明材料23项,只保留1项。三是减时间。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优化流程、整合环节,单项业务窗口办理等待时间不超过5分钟,总体办事等待时间减少35%;另一方面服务延伸,缩减业务受理审核流转时间,以**区为例,通过办事事项、信息系统、业务指导“三下沉”,开创城乡居民医保业务“不出村”服务新模式,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用零星报销最快实现5个工作日办结,比省定20个工作日的时限提速75%。

  三、“一”字为要,方便群众“一次办”。我们把推进一窗办、一网办、一站式作为医保经办服务的基本要求,做好业务整合、数据共享、信息互通的文章,切实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一是推进“一窗办”。完善“综合柜员制”和“受办分离”服务模式,将分类设立的15个窗口整合为5个“一窗受理”窗口,实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站办结”。二是推动“一网办”。依托政务服务网,深度对接一体化经办平台,构筑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将26项业务事项纳入网上办理。目前,仅市本级参保类业务网上申报单位就达万家,日均办理业务2000余笔,占同类业务办理量的85%。三是结算“一站式”。通过打破信息孤岛、打通数据共享,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刷卡结算,2018年仅市本级就有5935人次实现“一站式”结算。

  四、“联”字为重,协同发力“分散办”。积极推动医保经办业务向基层、向银行、向医院延伸,在联合协同中方便群众,提升服务。一是推动“上下联办”。按照“能放尽放、成熟一批、下放一批”的原则,通过强化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拓展基层服务平台业务受理范围。目前,我市**县除3项对公业务外,其余25个事项已全部下沉至乡镇(街道),乡镇覆盖率100%,事项覆盖率89%。二是推进“保银联通”。积极推动与市农商行全面合作,截至目前,全市保银合作已覆盖县(区)47个乡镇(街道)、185家银行网点,涉及生育保险待遇核准支付、人员信息变更等5大类11个事项,累计办理业务万余笔。三是加强“医、保联动”。通过建立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为卫健部门的“医后付”提供数据支持和结算便利,启动基于社保卡金融功能的医疗便捷结算,市本级全部6家三级医院都实现了线上自助挂号、自助结算,参保群众就医排队时间缩短80%。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局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借鉴其他地区先进做法,聚焦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核心问题,以打造医保办事最便捷城市为主抓手,持续抓好“服务下沉”工作,不断提升“互联网+医保”服务水平,做好“一件事”梳理落地,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最多跑一次告知书2

  最多跑一次,告别“人在证途”

  跑断腿、磨破嘴、打不完的电话,盖不完的公章;办事跑十几个部门,盖几十个公章……群众去政府机构办事情“一直在路上”曾是很多人的共同记忆。为了告别“人在证途”,今年初,永嘉积极响应浙江省提出的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加减乘除”法,树立了服务政府的形象。

  服务“加法”,跑出便民新方式。

  以往“如何证明我妈是我妈”奇葩问题,成为群众不合理证明过多过滥的典型例子,而如今,无论是“”电话预约服务,还是实行干部轮流坐班一线窗口、一次告知上门服务、“1+3”模式等便捷措施,无不体现着政府想尽办法不让百姓办事多跑路,办事程序公开透明的服务“加法”。截止七月,全县占审批事项92%以上业务得到一次性办结,政府一时的“痛”换取人民长远的“利”,简政放权的决心换来了为民服务的贴心。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为更好服务群众,永嘉县各相关单位的一把手亲自体验“最多跑一次”,以更主动的姿态躬身窗口,畅通和规范群众的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此外,今年五月,永嘉县各部门还现场办理了有关浙江巧巧实业有限公司的新厂房验收行政审批事项,“企业跑”变为“部门跑”,服务“加法”在永嘉正逐渐变为常态,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权力“减法”,跑出发展新动力。

“最多跑一次”,实际上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具体行动,不仅体现在审批项目的收放,更在于行政权力的增减,权力牢牢锁定在“清单”上,“家底”暴晒,让全社会监督,权力空间清晰可见。今年,永嘉县先后亮出“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事项,从第一批518项,到第二批512项,再到第三批137项,1167项清单,明确地量化了“最多跑一次”向权力开刀的力度,保障了政府治理发展动力。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通过亮家底、定边界,“最多跑一次”让权力瘦身成功,减出冗余负累,跑出发展活力。

  市场“乘法”,跑出改革新路子。

  改革,要带着割掉痼疾的疼痛感,而“最多跑一次”呈现的效果,便是痼疾的止痛药。“最多跑一次”进一步加大了“放管服”改革力度,通过政府“有形的手”,放活市场“无形的手”,理清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大可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乘法”效率般大大激发市场活力。截至3月底,永嘉县新增市场主体2636户,其中个体户1968户,企业668户,同比分别增长%、%,企业成本降低,市场主体创业激情高涨。

  推进改革锐不可当,激发市场活力四射。宽松的市场环境,不仅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交易成本,也引来永商回归筑巢,“最多跑一次”倒逼政府自身改革,打破壁垒为企业群众松绑减负,促进创业创新,让市场更有效,政府更有为。

  管理“除法”,跑出简政新速度。

  让数据多跑“部”,让百姓少跑腿,“最多跑一次”以简政新速度展现了“智跑”时代。今年2月起,永嘉组建“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通过“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让住建、国土、地税三部门后台并联审核,提高政府办事效能。

  从“三张清单一张网”到“四张清单一张网”,在到现在“最多跑一次”的管理形式,政府职责、组织体系日渐运转高效。“最多跑一次”织网迅速,“互联网+”做起“除法”运算,信息共享加快,再增新速度,政府“店小二”形象与民距离更近。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为民之举需掷地有声。从“一直在路上”到“最多跑一次”,一个窗口,代表着政府形象,也展现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敬民之心转变实干兴邦,告别“人在征途”,政府改革一直在路上。

最多跑一次告知书3

“最多跑一次”是承诺,更是民生情怀

  曾几何时,跑断腿、磨破嘴,打不完的电话,盖不完的公章,耗不起的时间,这一直是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的真实写照。可能最极端的例子,要数四年前广州一位企业家历时两年绘制了一张长达米的审批流程图,真实展示了一个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全程需要经历100个审批环节,盖108个章,共计799个审批工作日,该图被媒体戏称为审批流程“万里长征图”。4年后,经过简政放权、简化办事程序,广州将多个职能部门间的数据信息实现互通共享,799个审批工作日终于压缩到了30个,“万里审批图”才算是成了历史。

  确实,少跑腿、快办结,避免在各个部门奔波,这是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最直接的期盼。自从全国各地推动“最多跑一次”以来,“最多跑一次”正在飞速取代“要跑好几次、要跑好多家”,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成效可以说比较显著。

  但有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杭州市长徐立毅前不久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不发通知、不打招呼,轻车简从,实地暗访多个行政服务窗口。结果,尴尬了,暗访时办的四件事,都没办成。据媒体分析,这里面既有老百姓对业务办理流程不熟悉的原因,也有改革还不够深入的原因。因为,“最多跑一次”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属清单内事项,二是要“材料齐全”。

  所以,着眼于当下,还需要按照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便民高效的要求,把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界定明晰、设置有据,让老百姓有章可循,知道哪些事项可以办、如何办理及找谁去办理,力图把改革措施做足、做实、做到位,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让市民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是西安推进行政效能革命的有力举措。华商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自从西安市3月份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经历正逐渐成为过去,很多业务“最多跑一次”就可以办完。

  不过从长远看,这是一个信息时代,在“互联网+公共服务”的政务工作模式框架下,只有让政务服务从“面对面”到“面对网”,让信息多跑路,才能让群众少跑腿、甚至零跑腿。因此,未来应以“零跑路”为优先追求,尽可能把服务搬到网上,方便群众轻点鼠标就能网上办事,只有那些暂时还无法实现网上办理的事务,力争“最多跑一次”。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