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C招商第三感:优势与话术共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C2C招商第三感:优势与话术共3篇,供大家品鉴。
销售的过程是销售人员与不熟悉或不太熟悉的人打交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销售人员所面对的客户要么以前从未谋面,要么见过几次面但彼此都不太了解对方。因而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又造成了客户对销售人员产生疑虑和不信任,客户有疑心,担心受骗上当也就是很正常的事儿了。那么,如何才能消除你与客户之间的陌生感呢?
一、提问中充满柔性
相信人人都不喜欢浑身带刺的刚性销售人员,但人人都不会反感一个充满柔性的销售人员。因此,销售人员向客户提问时,应做到不要太尖锐。你可以这样提问客户:
“我想是否能够请教您一个问题。”
“我想再深入进行探讨。”
“我感到有点困惑,您的意思是……”
“您能帮我澄清这一点吗?”
“您刚才所说的牵涉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向客户表示感谢
销售人员虽然是销售产品的卖家,但并没有义务要回答客户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同样,作为买家,他们也没有义务要回答你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因此,销售人员应阶段性地对客户的坦诚回答表示感谢。
例如,“谢谢你的坦诚和坦率。”
三、用30 010的时间来提问销售人员向客户提问时,应该掌握70/30原则。如果你只是一味地问问题,会令人感到怀疑。你提问的时间占30%就够了,其余70%的时间应该让客户来回应你。
四、立即给出客户想要的答案
如果客户觉得你老是在用问句回答问题而他却要求一个明确的答案,销售人员就应该立即给出客户想要的明确答案。用问句来回答问题(例如,“这是个好问题,你为什么对这个方面感兴趣……”)是个很好的技巧,但不要总用相同的方式。如果你觉得对方要求一个明确的答案,就立即给出。
由于近段时间确实非常繁忙,无法脱身,同时忽略了很多人情的那些事宜,心怀愧疚!算了一下,也接近3个月没有发表文章了,很多人以为我不混这行了,不是的,3个月前,我连续两月发表了一下关于D客商城C2C招商的实战分享,时隔数月,有了一些新的收获与心得,借今晚周末晚,继续以总结的形式与各位共勉。
在前3月发表的“招商之感1、2”文章里,我并没有对招商工作内容作解释,实际上我所说的招商是“联系商家,邀请其进驻D客商城(免费开店),类似阿里巴巴初生之时的营销手段,先是我们主动联系商家,然后用户数量起来了,就逐渐的从量变到质变,一些实在是过于草率的商品信息将会被沉下汪洋,曝光的机会微小,而一些优质或付费的用户将会出现在较醒目的位置(广告位)和搜索排名靠前(具体因方式而异)。
前两篇都是一些什么销售术语为主,如“怎样跟那些商家说进驻D客商城,另外是一些异议的应对,总体上以应对异议为主,并没有太多关于优势提炼,那是因为商家只要打开网站瞄一下,便能确定有没有进驻必要,而大部分都不太愿意的,原因在于我们平台是个新生儿,要流量没流量,要名气没名气,业绩更是免谈,
但如今,D客商城已经拥有超过1000家个性定制商家,数万件商品,加之得力的推广,不敢说业内第一,但至少是前列。
随着商城的变化,招商策略必跟随变化,从最初的低级“产品型推销”到“战略/优势营销”,从最初的官方主动到用户主动,这一转变,大概用了5个月时间,说不咋滴也不完全,说不可思议那不算,不过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做过任何的付费推广,就只是做了搜索引擎优化和一些基础性的推广,诸如博客营销、社交之类的!我们的想法有点不一样,正常的逻辑应该是先造名气/人气,然后去吸引客户,如果一个平台没有人气流量,那为什么别人要来这里筑家呢?给个理由?不过我们恰恰相反,是先造内容/体验,再论宣传推广,首先是推广成本的考虑,但更重要的还是价值的塑造,而内容就是核心价值,所以我们的招商课人员不少,主要负责联系商家邀请进驻D客商城,甚至一条龙服务,商家开店了,我们还负责上传商品,店铺装修,因此,工作量一直非常庞大,不过,有一点特别欣慰,客户高度认可我们的服务。
五、让客户有心理准备
销售人员在向客户提问时,最好让客户有点心理准备,以免对你提出的问题产生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你要让他们觉得你是在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在你提问之前或是提问时,可以这样说:
“我想问几个问题,可能会有助于我们澄清一些问题。”
“我越了解你的工作,就越能够帮助你。”
“如果我提出的问题困扰你,请告诉我,让我们讨论清楚。”
“对需求探求得越多,就能越快解决。”
“我今天要问你一些问题,以了解你的需求,可以吗?”
六、不可忽视肢体语言
我们知道,顾问和教练做出支持和没有威胁的举动时,会让回答问题的人感觉舒服自在,而检察官和法官表现出卓越而超常的道德风范时,却让回答问题的人感觉很不自在。因此,作为销售人员,在对客户进行提问时,应模仿前者的风格,而不是后者的风格。得体而恰当的肢体语言能帮你拉近与客户之间的心理距离。
七、专心倾听客户讲话
你的目标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了解面前的客户,仔细关注客户如何回答你的问题,专心、仔细地倾听客户,你就可以知道下一个问题该问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