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柏拉图对话集读后感)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
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而读到这部分,我却觉得很多说法都似曾相识,早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有用系统的礼制来约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隶服从统治,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劳动所有,但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贡、纳税,君王号召时要集合军队保护君主。而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与柏拉图的许多主张有着相似之处。君主对全国的思想专制、用道德和礼仪约束人民行为、武力全部收归中央掌权者所有……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和思考,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育灌输、道德约束、假借神意,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愚弄人民。
所以,通过书中的政治辩论,我发现了很多我并不认同的柏拉图的观点。例如:为维护统治,掌权者可以用假话欺骗民众,甚至编造所谓的“腓尼基人的传说”,假借神意来证明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
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这些都体现了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想国”的实质——封建贵族专职的奴隶制国家,特权横行、等级森严,压迫沉重,人与人之间严重不平等。我认为,柏拉图生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已经是具有创新意识、目光深远、有改革思考的智者。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阶级的局限性,柏拉图代表的是封建贵族的利益,这决定了他的政策主张都是为封建贵族服务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张都不见得是正确的,他的主张也不见得是真正正义的。
最近摆渡了柏拉图的名作《理想国》。可能由于柏拉图所处时代与现今大不相同,书中又大量使用近乎诡秘的言辞来描述一些虚幻的精神理念,所以看完后仍有一些茫然,只有一些零乱琐碎的片段从脑海中闪过,零零总总拼凑后,也就这些印象。
有人说《理想国》通篇就是柏拉图自言自语一些完全属于想象的记录。我认为这种想法不免有些过激,但从他那种神秘的说法中,还是让人感到他是在瞎想。
《理想国》谈及了道德、教育、专政、民主、独裁、共产、文艺、宗教以及男女参军、男女参政、男女平权等等问题。思想大师怀海特这样评价:“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可见其涉面之广、言论之深,叫人称奇。如果说亚里士多德创造了学科的分支,那么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便是学问的综合,一切分支的源头。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柏拉图对于正义的大量比划。《理想国》开篇就提到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他用此为我们对正义的理解先入为主地打下了一个基础,有种充满魅力的强势。接着他从第二卷起,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就这样他又构建了一座充满正义的城邦。最终他觉得,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然而纵观全书,他仍然没有对正义下那么一个定义。什么是正义 ? 读完了书,却被他勾起的思考套牢。也许,因为他觉得没有对正义的最终定义,正义是要根据具体环境,情况而定的。也许,他就是想让读者们不断思考这一问题,众人的力量总是最强大的,答案应该会比他一个人的更为全面正确。也许,他只是想保持人们对于正义这样的重要却幻空的概念的持之以恒的思考精神。也许……
理想国是一席高贵的谎言。 ( 读后感 ) 这正如疯子的自说自话,不能较真,却也不全为假。“理想国”的理念甚至已超越了真假范畴,或者干脆说,它存在的本身就是真假的依据。大概到这儿,我们略微能明白,什么叫自说自话,自给自足了。借由“范式”理念,柏拉图力图透过苏格拉底之口证明:不能因为无法找到一个与言辞中那种“善邦”一模一样的城邦,就认为“我们”所说的东西 ( 理想国 ) 就是不好的。以“范式”作为约束自身的理念,容易看见仁善的本质,如同心底处处潜藏着仁慈,虽时常杳渺飘忽不可寻迹,但也无需冥思苦想非要有某些不同寻常的作为才能勾画出灵魂之灯的绚丽光辉。
正如理想国的结尾: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 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和神的爱,无论是今世活在这里还是在我们死后 得到报酬的时候。我们也才可以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这里还是将来在我们刚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作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一生立著无数,而《理想国》无疑是其中最能表现其政治思想的作品,其中哲学家与王的辩证关系也一直为后人称道。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理想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宝。这个学期,我用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理想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我没想到,我随意读的一本书,竟让我邂逅了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我也没想到,正是他,让我从新对身边的很多东西有了新的认知;甚至让我对快乐,幸福,痛苦,善,正义,勇敢,激情,欲望,智慧,爱情等有了新的定义,而正是这些新的定义,让我多多少少地扫去了那些旧的理念,开始往另一条曲径去通幽,而且,因为我不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我是个无神论者,我可以更真切的去选择我需要的,我不是格劳孔,总是赞成苏格拉底的,所以我同意,智慧是快乐的,正义是善的,欲望与激情是恶的,而理念与激情是追求智慧的最好组合,爱要是苏格拉底或伯拉图的似的爱,而勇敢需要好的智慧做伴,做正义的事。但我不赞成天堂与地狱会接纳好人与坏人,灵魂也不会脱离肉体而存在,更不会不朽,而且上级不一定是哲学家,虽然他可能不是指我们现在的哲学家,但绝对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现在可以说为什么要感谢他了,其实我那两天很矛盾的,一方面,我认同着物质与金钱是最好的快乐,另一方面,我又把自己放在一个不属于现在大多数人所默认的幸福之上,并把他作为一种追求。怎么说呢,就象伯拉图在理想国所写的,我是金,银,铜的混合体,虽然这是不成立的,但是可以把他看作是一个最好的比喻,他们在我灵魂里不协调的运作。可是,苏格拉底说,可以让善驾御其他两种,这是可行的,而且,我所要的东西,就是那种,当然,哪一种,这是我的一个理念。
读《理想国》,我认为最重要的,乃是不自满于眼下所有,唯有不断地融入新的环境与集体,才能启发思考从而了解自我、社会、国家政治、世界历史的变迁,体察到宇宙永恒的真理。最终有所获益。
《理想国》以复杂逻辑架构起来的精致的语言论证背后,乃是透视了古希腊雅典城邦盛极而衰的政治乱象和在如此背景下体现的自由人的各种病态面貌。通过归纳对比奴隶制社会现存的六种政制以及联系互生的状态,对应六种人格,如画家一般将这些表现勾勒出来,暴露其弊端。“王者政治”,才是当时奴隶制社会的理想体制,才是正义的政治,统治者才是正义的统治者。理想国的理想统治者当是哲学家无疑。学习哲学,随时随地扩展眼界,灵魂始终被善的光芒照耀,以见识丰富认知才能更接近正确,对当下我们完善自身修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穴喻最让人印象深刻:一群人坐在洞穴中,背面连通光源,因为背对光源,头颈无法转动,因为有限的活动空间导致他们必然会把人走过的影像当成真实,沾沾自喜于摸透了影像运动的规律。假如此时有人帮助一个人解脱了枷锁,此人身体能够自由转动而看到真实的光源时,他的眼睛因习惯黑暗而感觉痛苦,假如有人铁了心要将其拉出深渊,进一步认识外面的世界时,他仍需要一段时间改变自己既已形成的思维习惯,从近观事物的影像直到能够直接看到地球的最直接的光源,才有了对世界的基础认知,而那些安于洞穴环境的人则因为不愿挣脱束缚的“虚假自由”而陷入无知的深渊。人寻求智慧的过程正是背过影像直接运用理性了解实体背后的实在的过程。摆脱原有的有限视野,直达无限的旅程,建立理性,就是哲学的发展目标。辩证法就是通过分析矛盾直达本质的过程。
以见识丰富认知,丰富哲学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进而改变社会的风貌。以为古希腊有限的经济基础以及风俗习惯使得《理想国》趋近正确却依然残留有唯心主义的问题,不能更加正确科学的看待世界观,但通过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开拓眼界,通过思考深化认知,就可以更加了解实在,趋向正确,这应当是本书最能够给我们启发的部分。
希望《理想国》的精神时刻引领我识得更多,见得更广,过理性的,趋向正确的正义的生活,学正义的知识,做正义的工作。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上级、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
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上级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上级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上级要服从上级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而读到这部分,我却觉得很多说法都似曾相识,早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有用系统的礼制来约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隶服从统治,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劳动所有,但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贡、纳税,君王号召时要集合军队保护君主。而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与柏拉图的许多主张有着相似之处。君主对全国的思想专制、用道德和礼仪约束人民行为、武力全部收归中央掌权者所有……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和思考,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育灌输、道德约束、假借神意,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愚弄人民。
所以,通过书中的政治辩论,我发现了很多我并不认同的柏拉图的观点。例如:为维护统治,掌权者可以用假话欺骗民众,甚至编造所谓的“腓尼基人的传说”,假借神意来证明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上级。
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这些都体现了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想国”的实质——封建贵族专职的奴隶制国家,特权横行、等级森严,压迫沉重,人与人之间严重不平等。我认为,柏拉图生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已经是具有创新意识、目光深远、有改革思考的智者。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阶级的局限性,柏拉图代表的是封建贵族的利益,这决定了他的政策主张都是为封建贵族服务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张都不见得是正确的,他的主张也不见得是真正正义的。
初识柏拉图,源于那句著名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当时只是粗浅的觉得此人勇气可嘉,而这么有勇气又有道理的话用在作文中堪称完美;再次“邂逅”柏拉图是因为那句风靡一时的“柏拉图式爱情”,那种在图书馆百度过其原始含义后的微妙情绪令我至今难忘;今时品读柏拉图的《理想国》,应该是我至今为止距离柏拉图思想最近的一次。不经意间,柏拉图的思想悄然渗透进我的学生时代,又渐渐浸染了我的成年时光。我用10余年的时间,终于穿越他思想的风墙,艰难地在《理想国》中留下几点感想。
阅读《理想国》,我体会到了学术争辩的魅力。
阅读本书,在最初的时间里我常常迷失在苏格拉底和众人对话、争辩的强大逻辑中,尤其是第一卷的各种追问,让我备受困扰,正义与非正义孰是孰非的辩题更是让我几度眩晕,却又不自觉地被吸引。而这种吸引力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也在不断增强。究其原因,是苏格拉底在不断地推演、比喻、类比、设想与追问中,展现出了他无与伦比的智慧。他让人深陷他的逻辑之中,又尊重对手的观点。他的每一次发问都是在认真倾听对方观点后进行的,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让人无奈又不得不叹服。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在与他人辩论时都想要达到的效果。然而事实却是我们更多的时候如色拉叙马霍斯,如“澡堂里的伙计讲话滔滔不绝”,让人们的耳朵“灌满了他的话,他还想立刻走开”。
阅读《理想国》,我看到了古仁人之心。
柏拉图关于理想城邦的构想,关于人性的“正义”与“善”的追求,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让我看到了我们至今依然崇尚的古仁人之心,为了启发民智,为了国家振兴而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的人间大爱。而书中反复的对话、辩论,也和几千年前先秦诸子们为构建理想社会激烈争鸣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王朝还是城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先贤智慧的引领,需要思想的无数次碰撞,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更新,自我救赎。虽然柏拉图在书中的某些观点我认为在当下看来有一定的局限,譬如英雄人物不能哭泣等。但是对于当时的古希腊而言,要求城邦的守卫者不能哭泣,要勇敢无畏却无可厚非。“我们的立法不为任何一个阶级的幸福,而是为了造福这个整体。”这种崇高而理性的认知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不能减其风采,无论何时品读都能振聋发聩。
阅读《理想国》,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初心。
删减诗歌中诸神的丑陋行径,让诸神具有善良的模型,强调正义、善良、勇敢、节制等词语的意义等等,不仅是柏拉图为了建设理想国度所做出的设想,更是体现了教育的初心。
“我们是不是不应该毫不在意地让孩子们听一些无关紧要的故事,使那些他们长大才应该有的想法过早出现在他们头脑中呢。”阅读本书后,这句话始终在我的头脑中回想。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和学生说“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很直白朴素的一句话。以前,我的父母、师长也对我说过这句话,但很遗憾,我没有在意,反而把它当成长辈教育自己要好好学习的众多理论当中的一个。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越发体会到了这句话背后的意蕴。超前不代表优秀,滞后也不代表可以减轻压力。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才是大智慧。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想要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从而过度渲染失败的恶果和成人世界的残酷,并以此来激励他们不断向上。但是,我们能保证我们所教的所有的孩子都能成才吗?那些输了的孩子在我们多年不经意“恐吓”后又该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呢?
我们教育的初心,就是让学生在追求真善美的旅途中不断地拥抱真理,进而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我们既然不能代替他们生活,那么便不要过早地强行代替他们感受世界。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宏阔的理想世界,结满了思想的累累硕果。芥豆之微的我徜徉其中,只期待再次穿越思想的风墙时能获得更多的启迪。
我从不曾认真去思考自由。当铁链日渐被腐蚀,我终于挣脱了铁链,尝试着去走出洞穴时,我以为我是自由的了。但是,洞穴外强烈的阳光却刺得我眼睛生疼!我开始思考,我是行动自由了?还是思想自由了?我迷茫,我摸索,我一步一步地探寻。
“极端的自由就是极端的奴役。”柏拉图在谈到四种制度时认为极端的自由就是不自由,而是变成了奴役,人本是自己的主人,却变成了自由的奴役。我们得到的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也失去了越来越多。无论古今,人们追求自由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追求自由,却不知不觉就陷入了自由的牢笼。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由本是我们追求的东西,但是成为普世价值的“自由”不再是给人们带来兴奋感,反倒是让人陷入越来越深的迷茫之中。如果有人问我,你自由吗?我可能会难以回答。什么是自由?人们一边不断实现自己的愿望,一边疯狂地增长自己的欲望,无形中我们给自己加了一层又一层的枷锁。甚至很多人因为焦虑和惯性而陷入“超重”的生活。我们改变着,也被改变着。物质增长,欲望滋生,竞争激增,我们被迫前进,被迫选择,处于时代的激流中,不进则退。自由,本该是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呀,为何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处于巨大压力之中?上午捕鱼,下午打猎,晚上从事批判,这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生活方式,但是996的日子里怎么会允许你这样?我们行动越来越自由了,但是我们思想却被禁锢了。高铁飞机,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有多少人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又怎么会有时间来享受精神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自由并不在于可以做他想做的事,而在于可以不做他不想做的事。甚至,我们会经常看到朋友圈的人似乎都有各种各样的爱好,旅行、摄影、美食等。但事实上,很大一部分人并非是发自心底的热爱,而是孤独和焦虑在作祟。换句话说,那是一种压力和快节奏下的极度不自由状态。身体的压力和心理的压力共同作用,我们被时代所束缚,被别人的思想所束缚,我们不再是我们自己,我们是许多的别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甚至很难找到自己,又怎么会找得着真正的自由?美国诗人卡尔·桑德堡说,自由是令人迷惑的:人们占有它的时候,往往不知道有它;直到失去了,没有了,他们才知道它。
在《理想国》中,雅典城邦赋予公民的自由只是一种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自由——源自个人想要成为自己的主人的期望,但是它从未给予公民消极自由(强调自由的内在价值),也就是个人能够不受阻挠而私自行动的自由。现代民主社会,我们不仅重视积极自由,也注重公民的个性发展,重视消极自由。但是,消极自由也有其限度。自由是无所不为还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自由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然不是,纵欲享乐、穷奢极欲虽然也会带来快感,但过后却是更多的空虚和落寞,这就是柏拉图所说的虚假表面的快乐而不是真实的快乐。尼采说,那些不知道自己缺乏自由之意志的人才是真正的贫穷。自由不应该超重,但是真正的自由应该是有重量的,否则就成了生命难以承受之轻了。自由可以自主选择,但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放弃,选择越多,束缚也越多,并且随之而来的就是责任,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自由买单。所以,每个选择都要慎重。我们的责任、理想、追求等便是我们给自由适当增加的重量。有人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理想,二是理想实现”说的正是两种失重的状态。自由,意味着要成为自己,通过追求、通过理想来实现自我,达到更高的高度,成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做别人,做许多的别人。
回到《理想国》中,在柏拉图看来,自由的最高追求是善,善是一切的最高理念。人是向往善的,当人对善的向往得到了满足,那么人就在此时此刻拥有了自由,认识善是人走向自由的根本途径。但是,洞穴的人走到洞穴外后,是要承受着阳光的灼肤之痛的,靠近太阳,更要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熊伟在《自由的真谛》中写到,“世界之大,机缘无尽,我在其中,可以无动于衷,可以随遇而安,可以抉择决断以成大器。此之谓自由。由真正的自己决断,乃真正的自由。”我跌跌撞撞,一路走来,或者失重,或者超重,慢慢地也学会平衡两者的关系了。追求自由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并且不会很轻松,但是自由是让人神往的,自由也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有自由,便会有不自由,而且,我们常常因为不自由而产生痛苦。痛苦是生命本质的来源,我明知道这样,仍万般欣喜地追求着,在这个过程可以无动于中,可以随遇而安,可以抉择决断,便也算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