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加强优质护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加强优质护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毕业论文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需要去完成的一项任务,这也是你能够拿到学位证书的重要一点。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自考医学专业论文范文一篇,欢迎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加强优质护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抽号方式分为常规组与优质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优质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结果 优质组不良母婴结局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优质护理能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不良母婴结局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优质护理;母婴结局
妊娠期高血压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头疼、水肿以及高血压,作为产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存质量[1]。本文观察加强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母婴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抽号方式分为常规组与优质组,各40例。常规组平均孕周(33.18±3.75)周,平均年龄(25.84±2.06)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12例。优质组平均孕周(33.35±3.56)周,平均年龄(25.46±2.51)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11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孕周、平均年龄、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医护人员加强巡病房频率,给予相对应的'药物治疗,定期测定患者的血压,并记录,如若发生突发状况及时进行处理。
优质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心理疏导。患者在确诊后,由于考虑腹中胎儿以及自身健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并表现出明显的忧虑与惶恐,不利于临床治疗的开展。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介绍自己信息,赢取患者的信任,有效掌握患者的心态,并通过鼓励患者以及告知治愈案例,引导患者转变消极思维,主动配合治疗[2]。
(2)健康教育认知。患者由于对疾病以及治疗认知的不全面,会对自身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所怀疑,具有较大的心理负担,治疗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更多的应激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定期开办讲座,为患者讲解妊娠期高血压的基础知识以及临床主要治疗方案,可以通过互动加深患者对知识的理解与印象,让其知道如何在治疗过程中应对突发状况[3]。
(3)用药指导。患者存在特殊性,所以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时,应更为谨慎,调配好药物使用剂量,并通过恰当的使用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整个药物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明确药物的出入情况,并记录。
(4)日常干预。日常干预内容主要包括饮食与运动,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但也需要对高血压进行控制,因此食物应以清淡为主,多食用富含高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食物[4]。另外,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有氧运动,为分娩提前做好准备。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母婴结局,其中产妇不良结局有剖宫产、胎盘早剥、子痫以及产后出血;婴儿不良结局有早产、宫内发育不良以及新生儿窒息[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不良结局对比
优质组不良结局率为7.5%,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婴儿不良结局对比
优质组婴儿不良结局率为1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是对母婴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从治疗疾病的角度予以干预,由于护理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降低不良母婴结局率,护理效果不能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
加强优质护理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主要内容有心理疏导、健康教育认知、用药指导以及日常干预。心理疏导,排解患者过度焦虑的心理,转变其消极思维,引导积极配合治疗;健康教育认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基础知识以及治疗方案,及时对异常状态进行处理;用药指导,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稳定母婴生命体征;日常干预,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促使患者为分娩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不良母婴结局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晓莉.妊娠高血压加强优质护理对母婴结局影响探讨[J].医学信息,2015,28(8):311.
[2] 陈海霞,彭家芳.妊娠高血压加强优质护理对母婴结局影响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18(23):216.
[3] 周伟莲.优质护理服务对妊娠高血压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过程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2):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