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四自”教育讲稿3篇

2022-10-09 16:32:47综合
  • 相关推荐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四自”教育讲稿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四自”教育讲稿3篇,供大家阅读。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四自”教育讲稿3篇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四自”教育讲稿1

  做“四自”新女性(之一)——“四自”精神的内容

  第一讲 “四自”的内容

  一、“四自”的基本内容

“四自”即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简称。1983年9月2日,在中国妇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康克清同志做了题为《奋发自强,开创妇女运动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在谈到今后5年我国妇女的光荣任务时说:“我们要?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勇敢地捍卫法律赋予自己的神圣权利”,这是全国妇联第一次提出“四自”。“四自”的内容是:自尊,就是要自己看得起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自卑。自爱,就是要自己爱护自己,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事业。自重,就是自己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自强,是“四自”的核心,必须自强,自强才能自立。自强,就是要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学好本领,干出一番事业。“四自”号召中国广大妇女勇敢地捍卫法律赋予自己的神圣权利,不受封建残余思想的束缚,不做丧失自己人格、国格的事情。事隔5年,1988年9月1日,在中国妇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悬挂起两条醒目的标语:“投身改革,团结奋进,同全国人民一道共闯难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做新时代的新女性。”大会并一致通过了张帼英书记作的题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争取改革攻坚阶段的胜利建功立业》的工作报告。报告中写到:在改革竞争的大环境中,当代妇女要争取自身的进一步解放,必须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意识。这次不仅对“五大”提出的“四自”内容进行了修改,并且对“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写进全国妇联《章程》中,作为现阶段妇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张帼英同志在报告中是这样解释“四自”内容的:“在改革竞争的大环境中,当代妇女要争取自身的进一步解放,必须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意识。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尊严,反对自轻自贱;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念,反对妄自菲薄;自立,就是树立独立意识,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反对依附顺从;自强,就是顽强拼搏,奋发进取,反对自卑自弱。”新时期的“四自”精神,是对中国妇女运动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妇女自己的口号,倡导中国妇女在改革浪潮中急流勇进,树立自我发展的独立的群体意识,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中国妇女“六大”提出的“四自”口号,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和热情支持。1989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中指出:“妇联要教育广大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激励她们奋发上进,在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积极作用。”1990年3月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希望你们努力提高素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做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女性。”1992年4月3日,第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该法在“总则”中规定:“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从此,“四自”教育成为妇女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广大妇女最熟悉的口号,成为中国妇女奋发前进的动力。

  二、“四自”提出的背景

(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妇女素质提出新要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冲破了僵化的经济体制,在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我国的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时期。在城市,通过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以及大力发展私有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使工业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三步走”战略已经提前完成了第二步,市场经济日益深化和趋向正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有较大提高。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化,给广大妇女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提供了妇女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拓展了妇女普遍参与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在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妇女的劳动力走向开始了战略性的转移,她们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拓展到加工、服务、纺织、电子等多种行业;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成为商品经济发展中一支活跃的生力军。

  然而,在历史发展的机遇面前,妇女也同时面临着重大的生存和发展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一切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改革开放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组成生产力的三要素中,人是其中一个决定性因素。同时,邓小平同志又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就对人的科学技术素质水平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由于历史上长期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决定了妇女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低于男性。在改革开放初期,两亿文盲中,妇女占了70%,一些妇女参与能力低,家务负担重,文化素质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妇女对社会的贡献,也阻碍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在越来越激烈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四自”精神对大多数妇女尤为重要。

(二)妇女运动发展中的新情况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妇女运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法律中规定的男女平等还没有达到事实上的平等。社会上还存在着对妇女的歧视。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让“妇女回家”的论调曾风靡一时,广大走出家门的妇女接受了新的挑战和考验;社会上拐卖妇女儿童的现实屡禁不止,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身心遭到严重摧残;社会上卖淫嫖娼活动的蔓延,污染了社会风气,影响了家庭稳定;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使得溺婴、弃婴、女童失学等现象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存在;下岗女工的再就业难、渠道狭窄问题;单亲母亲家庭的母亲再婚、子女教育问题;妇女受虐问题;女大学生分配难的问题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外,还有妇女自身的素质问题。

  列宁曾经指出:“工人的解放应当是工人自己的事情,同样,女工的解放也应当是女工自己的事情。”男女要平等,社会要发展,都离不开提高妇女素质,它是妇女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妇女的发展水平。解放妇女问题,一方面,社会要给妇女创造一个平等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必须动员妇女投身于改革和建设中去,在社会劳动中实现自己的劳动权利和利益,体现自身的价值,赢 得社会的尊重,同时努力提高妇女自身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增强在改革中的竞争力。

(三)妇女自身素质出现了新的变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妇女争取进一步解放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妇女的解放归根结底要靠女性自身的奋起,只有当社会的进步和女性的进步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时,女性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从中国妇女“五大”到“六大”,“四自”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看起来只是两个字的修改,实则反映出社会发展对妇女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妇女的素质状况发生了变化。

“五大”提出的“四自”,着重强调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妇女的素质状况是一致的。从中国妇女“五大”到“六大”,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妇女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透过问题的表面,全国妇联洞察到,妇女的整体自我意识弱,依附心理严重,成功动机差,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妇女的发展和提高。正如“六大”的工作报告中所阐述的:“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给我国妇女的某些心理势弱,仍然是部分女性自主意识觉醒和创造精神发扬的主要障碍。”对此,全国妇联对原有的“四自”内容进行了修改,并把它写进“六大”的工作报告和妇联的《章程》。它的意义在于唤起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克服自卑心理,充分发掘女性的优势和潜能;克服依附心理,坚持在改革中实现女性的价值;克服弱者心理,在激烈的竞争中积极进取,逐步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健康的心理品格,促使广大妇女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走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自”境界。

(四)儿童、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长的新需求

  抚育、培养、教育儿童少年健康成长,是提高我国未来一代的素质,培养新世纪接班人的崇高事业。17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强调母亲的作用时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握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也曾讲过:“要有好的母亲,才有好的子女,要有好的子女,才有好的国家。”

  儿童和女性有着天然的联系。由于现实情况所致,对3岁前的幼童,母亲担负了养育孩子的大部分职责。3岁上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性。初中和高中的老师大部分是女性。可以说,在一个人一生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女性对其影响巨大。从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女性,尤其是母亲的人格,对一个儿童的人格形成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有鉴于此,党和政府一直关心、重视儿少工作,认为培育儿童少年“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任务,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的许多文件对儿少工作做出了具体批示。全国妇联从建国初期就把儿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并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提高女性的素质尤其是母亲的素质上。“四自”精神的提出,对女性的心理品质尤其是人格塑造,是一个要求,也是一个提高。全国妇联在全国大规模地开展“五好家庭活动”和家长教育活动,正是从另一个侧面把“四自”教育贯穿到家庭和女性中去。做“四自”新女性(之二)—— “四自”精神的培养

  第二讲 “四自”的培养

“四自”的培养应当贯穿女性终生,使女性经由教育的途径具备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经济上独立,不仰仗他人;在精神上不随意附和他人的意见和行动,有自我辨别是非、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家庭教育应重视“四自”的培养

  家长培养女童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由于孩童生活经历浅,不具备复杂的判断能力,他们的学习始于模仿,作为孩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自然成为他们最早、最直接、最经常、最便利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言谈举止,爱好、志趣、习惯、做事做人的方法都对女童产生着深刻、持久的影响。因此,父母是女童的表率和榜样。父母在实施教育时,要讲求方式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往往有意无意地对男女儿童进行区别教育。比如,对女童的教育常常是注重社会科学和生活知识的传授,女童往往模仿母亲的言行,习得母亲操持家务的技能,这就大大限制了女童的智力发展。为使女童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父母要有意识地综合以下几种教育方法,诱发女童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带动并鼓励女童参加实践活动,切忌用嘲讽、贬低、责骂的手段,伤害女童的自尊心,要充分肯定她们的进步和成绩,树立自信心,戒除自弱自怜的依赖心理,注意培养和锻炼女童的独立能力,避免用“乖巧”、“听话”等语言赞美女童的顺从行为,要及时表扬她们的勇敢行为,为她们将来能自立于社会,自强不息奠定良好的基础。

  1.家庭启发教育法

  即家长在说明事物阐明事理时,诱导、启发女童,激起她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对所学的内容引起联想的方法。这是家庭教育收效最佳的方法,有利于女童的智力开发,促进她们对事物加快、加深理解。2.讲故事、说笑话法

  根据少年儿童的一般心理特点,他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和笑话,家长在向女童传授知识时无须板着面孔进行说教,而应该利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讲故事。风趣幽默说笑话的形式感染孩子,对发展她们的思维力、想象力、听力、语言表达力、注意力等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3.家庭参观教育法

  家长利用假期带女童参观、游览,使她们得以经常性地亲自接触自然界及社会中的事物、现象,开阔视野,培养并提高她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增长知识,并有意识地启发她们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以便提高她们的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奠定基础。4.家庭批评教育法

  对于女童的不良表现和错误言行,家长不应进行包容、袒护,要采用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她们缺点和错误所在,分析原因,说明危害和后果,并帮助她们找出改正缺点和错误的办法。但在利用批评教育方法时,有些家长态度急噪、粗暴,“恨铁不成钢”,甚至对女童进行恐吓打骂,严重伤害女童的自尊心,容易造成她们的逆反心理,危害她们的身心健康。这一现象应当戒除。5.家庭表扬教育法

  这是与家庭批评教育法相对应的一种教育方法。父母对于女童的优良表现,好的行为品德,及时给以肯定和赞扬,调动她们积极向上进取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她们在好的基础上加以巩固,继续前进。通过表扬鼓励,可以强化女童的自信心,相信自身的力量和优势,在热情的鼓舞下更加充分发挥。

  二、学校教育应增加“四自”的内容

(一).小学、中学对“四自”的培养

  小学、初中教育是面向全体学龄儿童和少年(包括小学和初中学生),使其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得到发展的一定年限的一般教育或普通教育。

  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基于对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对于社会性别、男女角色都产生了清楚的概念。许多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此时的男女学生都力求遵从约定俗成的社会性别角色,他们的活动明显趋向于参加同性伙伴间的交往。到了小学后期和初中阶段(即到了10-16岁),绝大多数女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即月经来潮),她们的身体逐渐走向成熟,而智力水平和情感世界不一定与其成熟的形体同步发展,当女生从儿童期过渡到青春早期时,她们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容易下降。针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女生,学校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根据女生的生理发育特点,注重发展女生的智力,多给女生一些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发表自我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参与丰富多彩的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指导思想等方面都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引导她们端正对传统性别角色的认识,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

  高中阶段女生的生理发育基本上是处于青春期后期(一般年龄在15-19岁),情绪处于多变与矛盾之中,心理负担加大,一方面在学业上要进取,为升学或择业做准备;另一方面开始对社会上缤纷的生活时尚所吸引,容易放任自流,认同“女不如男”的传统观念。

  根据这一年龄女生的自身特点,学校教育还要着眼于培养女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她们的自尊、自信、自控能力和心理素质,使之成为积极进取、自尊自强、活泼可爱、温柔、刚毅、豁达、健美的女性青年。

(二)高等学校应加强“四自”的教育

  在高等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女生的自学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得到更大程度上的锻炼。女生应多注意自身智力的发展,即推理能力、批评性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谙熟程度等方面的发展,巩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面对现实社会的多重选择如恋爱、婚姻、家庭、就业、继续学习深造等,不盲从,不妄自菲薄,不自轻自贱、自卑自弱,谦虚请教他人,在学业或情感发展中如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要坚定自我信念,勇敢自拔,自强不息,正确评估自我价值,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职责。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机构,也要承担起培养女生“四自”的责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女性公民。

(三)公民教育应包括女性“四自”精神

  每个人毕生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他必须具有参与社会和与他人共同和谐生活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来源于他不断接受着社会的公共教育,包括社区的各方面公众的教育。这是一种不受正规教育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教育。

  公民教育的内容既包括价值观,也包括获取知识和学习如何参与公共生活。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公约、守则等多种途径教育每个公民都要承担起社区内应有的责任,这种教育在每个公民一生中持续不断地进行。

  公民教育的形式多样,在可视可读等媒介宣传中还存在着一些贬低女性、控制女性的内容,如广告宣传,女性形象往往与生活用品、化妆品、科技含量低的商品等等相联系。文学作品中往往描写再现的是传统女性形象或既定女性模式,如心胸狭隘、妒忌心强、思想落后、喜欢哭闹等等,结果是使女性公民模仿既定的榜样,变得依附、懦弱,容易被控制。公共教育应鼓励女性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排除控制女性的内容,鼓励女性发挥独立思考和敏锐判断的能力,树立榜样,褒扬克服困难的特殊能力,使女性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不受挫折,养成一种不可动摇的坚强性格。

  1.女性扫盲教育

  扫盲教育一直和成人女性分不开。学习读书写字是女性获取知识、增长才能和技巧的基础。在妇女文盲普遍存在的地区,社区管理部门要为成年女性拟订学习计划,进行识字训练,将学会读、写作为女性求得个人解放和发展的一种手段,培养女性的职业技能,发展她们的智力和彼此交流的能力,帮助文盲女性成为具有自学能力和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扫盲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使女性文盲能够识字,而重要的是要帮助她更好地同她的社会环境协调一致,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提高她个人的尊严,接近她认为有益的知识源泉,把握展现她个人智慧的机会,掌握她个人走向美好生活所需要的实际知识和技术。2.女性的职业教育

  由于经济改革带来对传统工业的冲击,造成许多女性离开原有的国企岗位,自谋职业。社区教育开展了多种适合女性再就业的职业培训。职业培训课程集中在家政学、医疗、办公室职业方面的内容。职业培训使许多女性得到技能训练,重新找到了工作,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目前的职业培训往往把女性引向了性别模式化的职业课程,前景往往是薪水低下、没有创建和发展的工作。职业教育体系还不能将女性转向非传统职业,不能改变女性职业分工的现状,只能解决女工下岗的燃眉之急,无法缩短男女职业分布和工资水平的差距。为使女性在中、长期适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在职业教育中,应加入概念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和其他心智技能的学术训练内容,使女性在掌握谋生技能的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发掘潜能,不仅在经济上自立,而且在思想上具有独立自主精神。3.女性自我教育

  女性公民应不断提高自觉能力,进行自我教育,成为自身文明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社区可为自我教育提供各种方法、工具和诱因,比如提供服务设施和机构,如图书馆、实验室、资料库、咨询服务站等,唤起女性学习动机,使她们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进步。

  一个人的教育过程是连续性的,许多人自觉不自觉的终生都在不断的学习和训练自己,因为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都要求每个公民尽可能地发挥他的潜力。女性在其一生中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和他人交流,学会如何继续不断地自始至终地完善自己,将“四自”精神贯穿女性的整个人生。

  在全国妇联与有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开展的“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中,对妇女的“四自”教育得以广泛实施。从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人物和女性群体,使“四自”精神得以充分展示。随着这两项活动的不断深入与创新性地开展,妇女“四自”教育将取得更大的成果,“四自”精神将得到更好的弘扬。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四自”教育讲稿2

  今天讲这个课有个愿望:让女人更幸福,让家庭更和谐,让社会更美好。

  一、什么是女人?要想真正把女人搞清楚,是不容易的。为什么不容易搞清楚?女人自己不容易,男人更不容易。主要可能存在三个原因:一是社会偏见。由于长期男权社会形成的。二是个人经验。比如母亲和自己恋爱的经验。尼采认为:每个男人都从母亲获得女人图像,由此决定敬慕、蔑视或无所谓。对异性评价,接触前最易受幻想支配,接触后最易受遭遇支配。三是性别视角。男性视角决定了看女性不一定会客观。女人是男人永恒的话题,男人聚在一起的时候,话题往往落到女人身上。但女人究竟是是什么?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是女人本身是什么?二是男人眼中的女人是什么?今天如果由我来说女人是什么,实际上是第二个问题,即男人眼中的女人是什么?男人眼中的女人究竟是什么,每人男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就算同一个男人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方感受也可能存在差别。而且女人从个体来讲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对女人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敬慕,二是蔑视,三是无所谓。对女人抱敬慕态度的:中国以老子为代表。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司马光曰:“ 中虚故曰谷,不测故曰神,天地有穷而道无穷,故曰不死。”严复曰:“以其虚,故曰谷;以其因应无穷,故称神;以其不屈愈出,故曰不死。三者皆道之德也。”是知“谷”“神”二字连读者误。)歌德说:伟大的女性,领导我们向前进。席勒所说,女人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天性纯正。一个女人愈是赋有活泼的直觉,未受污染的感性,就愈具女性智慧的魅力。焦易:若无女人,我们的降世将不堪设想、中年将失去欢乐、暮年将没有慰藉。拜伦《萨那培拉斯》:人类的生命,/在女人胸腔里孕育,/从她的柔唇上你吚呀学语,/她拭去你最初的泪滴,/当生命摆脱羁绊,/当弥留尘世之际,/往往也是在女人面前,你倾吐出临终的叹息。妇女的命运,是同全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妇女的解放,是同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联系在一起的。妇女地位的提高,是同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妇女是缔造和平、解决冲突及冲突后重建的一支根本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对女人抱蔑视态度的:外国以尼采为代表。他最臭名昭著的话是:“你去女人那里吗?别忘了你的鞭子!”。尼采又说:“男人骨子里坏,女人骨子里贱。”所谓坏,是想要女人,所谓贱,是想被男人要。爱非斯诗人希波纳克斯在一首诗里刻毒地写道:女人只能带给男人两天快活,第一天是娶她时,第二天是葬她时。对女人持中性态度的:可以以孔子为代表。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女人是什么?女人是生命、土地、花、草、河流、炊烟。她的服饰不断更新,但衣裳下裹着的始终是作为情人、妻子和母亲的同一个女人。一个女人才华再高,成就再大,倘若她不肯或不会做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她给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女人是什么?女人是人类的开端,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本源。从远古时期女娲补天开始,是由女人拉开了人类大舞台的序幕,人类历史的浩瀚长河也是从母系社会开始的。男子只懂得人生哲学,女子却懂得人生。女人比男人更接近自然之道。女性智慧是一种尘世的智慧,实际生活的智慧。女人不像男人那样好作形而上学的沉思。弥尔顿说:男人直接和上帝相通,女人必须通过男人才能和上帝相通。依我看,对于女人,这并非一个缺点。一个人离上帝太近,便不容易在人世间扎下根来。男人寻找上帝,到头来不免落空。女人寻找一个带着上帝的影子的男人,多少还有几分把握。当男人为死后的永生或虚无这类问题苦恼时,女人把温暖的乳汁送进孩子的身体,为人类生命的延续做着实在的贡献。母性是女人最深的天性。爱是女人生活的全部。“当女人爱时,男人当知畏惧:因为这时她牺牲一切,别的一切她都认为毫无价值。”尼采知道女人爱得热烈和认真。鲁迅:“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17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强调母亲的作用时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握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也曾讲过:“要有好的母亲,才有好的子女,要有好的子女,才有好的国家。”印度: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日本: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四自”教育讲稿3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我们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联合国及国际社会的支持,被誉为推进妇女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2003年8月27日,胡锦涛在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妇女九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 “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妇女的重要作用和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实行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已经深入人心。

(2)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内涵。基本国策是一个国家为解决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而确定的总政策,在整个政策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规定、制约和引导着一般的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为相关领域的政策协调提供依据。它的适用范围宽、稳定程度强,能够长时期起指导作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确定了基本国策的适用范畴和目标指向,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涵义:第一,要在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的前提下追求男女平等。第二,要将保障妇女实现发展的权利放到突出位置。只有让妇女拥有了更充分的发展权利、机会和资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第三,要给予妇女必要的政策倾斜与保障,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和阶层妇女的发展要求。第四,要重视妇女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挖掘妇女的人力资源,使她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第五,要鼓励妇女在与男性的合作与协调发展中实现平等。第六,要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妇女发展与男女平等问题。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不等于妇女发展,不能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来代替妇女发展。必须通过法律、政策、教育、舆论等手段,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解决妇女平等发展问题。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 九(3)班 冯一凡

  自古以来,重男轻女的思想就被深深地植入了国人的脑子里。何谓重男轻女呢?重男轻女是社会一种男女不平等的观念,重视男性的权利和利益,而把女性定性为男性的附属,并限制她们发展个人才能的机会和人身自由。

  这种现象在旧社会尤为显眼。女性们需要缠足,男性们则不用;女性们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男性们则出入自由;女性们对男性需要,男性们则可以拥有三妻四妾??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着女性们的自由发展,更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阻力。

  国家自然也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乎,我国1954年就将男女平等写入了宪法。从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上明确提出,到2005年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条例,到2012年11月,更是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报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完成了从“政府的承诺”到“立法的确认”再到“执政党意志”的全方位“认证”。

  我国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视,更是在提醒我国全体国民,要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力去实施男女平等。而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大部分的居民们也已经将这个对性别的歧视抛在脑后。正如现在的校园生活一样,不论是男生女生,都散发着蓬勃向上的少年朝气,女生们在校园里的地位也和男生们一样平起平坐,不再有贵贱之分。老师、家长们对于孩子们的态度也基本上做到了公平对待,不会因为性别而不同。这也体现了上海市宝山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校园”主题的大力提倡与推动。

  由此可见,6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对推动我国妇女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的确有了很大的建树。

  但是,在我国偏远的地区和农村地区,仍然还有个别的男女差异对待。比如说,在甘肃的个别农村里,有许多妙龄少女仍然没有办法投入学校温馨的怀抱,而不得不在家里干着农活带着比自己更小的孩子,但是她们的哥哥或弟弟却可以在学校里读书、学习。不得不说,她们的命运是悲惨的。我国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有最基本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相信,在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救助下,每个孩子,不论是男是女,都可以进入校园去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

  男女都珍贵 平等才是对。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