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二年数学下:《第六单元-称一称》设计共3篇

2022-10-09 09:14:00综合
  • 相关推荐

二年数学下:《第六单元-称一称》设计共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二年数学下:《第六单元-称一称》设计共3篇,供大家阅读。

二年数学下:《第六单元-称一称》设计共3篇

二年数学下:《第六单元-称一称》设计共1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

  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教学内容:

  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统计(一)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教学内容:

  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2~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2~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

  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二年数学下:《第六单元-称一称》设计共2

  二年数学下:《第三单元-剪一剪》设计

  第三课时? 剪一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做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对称图形回忆,有意识地对“画”的注意,为下面的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a)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b)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c)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d)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个 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设计意图]以上做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充分体现新课精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二年数学下:《第六单元-称一称》设计共3

  二年数学下:《第七单元-练习(一)》设计

  第二课时????? 练习十九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课本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师准备:

  练习十九第3题和第8题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引导学生采用较简捷的方法计算。

  2、引导学生完成“算一算”。

  巡视、辅导。

  帮助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学生。

【设计意图】: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

  二、学中做

  1、组织活动1――买东西。

  出示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

(1)观察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汇报看见的东西和价钱。

(2)列式计算。

  58+25=83

(3)提示: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要是你来到商店,你会想买些什么?提出要求:

  小组讨论,选出一个记录员,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5)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2、组织活动2――篮球比赛。

  出示练习十九第8题的主题图。

(1)你看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自己独立提出问题,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买东西的活动,复习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

  三、做中学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1)说说意图。

(2)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题。

(1)用讲故事的形式说说图意。

(2)解决书上的问题。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吗?

  3、引导学生完成应用题。

  引导读题、理解题意。

  列出算式,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总结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要求学生完成数学日记的填写。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