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单元同步测试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试卷推荐阅读3篇(名校课堂语文六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卷)

2022-10-07 17:05:15综合
  • 相关推荐

单元同步测试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试卷推荐阅读3篇(名校课堂语文六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卷)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单元同步测试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试卷推荐阅读3篇(名校课堂语文六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卷),供大家参考。

单元同步测试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试卷推荐阅读3篇(名校课堂语文六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卷)

单元同步测试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试卷推荐阅读1

  21.《奇异的琥珀》

  预习:

  学习目标:

  1、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2、读熟课文。预习过程:

  一、读熟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读会。

  2、会组词。

  3、会写。

  三、解释不理解的词语。

  1、联系上下文解词。

  2、借助工具书解词。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这块奇异琥珀的形成的过程,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明理由。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培养自己逻辑推理能力及爱科学的精神。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想象的,通过对琥珀的探究,对词句的品味,学习体会课

  文是如何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写作思路。

  学习重点:

  1、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

  学习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想象的,通过对琥珀的探究,对词句的品味,学习体会课文是如何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的。

  学习过程:

  一、设疑导入。

  1、今天我们进入自然科学单元,来探究自然科学的奥秘。首先我们来学习21课《奇异的琥珀》,在这一课中,你想了解什么?

  2、教师整理问题:

(1)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2)它的奇异之处在哪里?

(3)本文围绕奇异的琥珀写了什么内容?

  二、自主学习

  1、自读本课,思考本文围绕奇异的琥珀写了什么内容?

  2、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三、细读课文感悟。

(一)分享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1、请用你自己的语言介绍一下这块琥珀的样子。你能有几个词来概括这块琥珀的的特点吗?

  2、这块琥珀不仅样子奇异,而且还有很大的价值,自己找出来读一读,用自己的话概括它的价值是什么?

  3、读出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价值之大。

  4、小组总结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是什么?

(二)分享琥珀的形成,感受科学家推理的严密性。

  1、琥珀的形成包括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这两个步骤,可是真正形成这样一块奇异的琥珀并不是那么的简单,所以科学家的推测非常的严密。请大家自己读琥珀的形成这一环节,感受科学家推理的严密性。

  2、自己当一回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来推测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3、汇报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他人补充。教师追问为什么不能缺少这个条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柏吉尔推测的严密性。

  4、说一说在琥珀的形成的过程中,你最喜欢作者哪个地方的推测,为什么? 预设:

(1)那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2)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个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3)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个小东西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三)拓展延伸

  假如没有这么巧合,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四、质疑再探

  本文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五、展示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

  粘())

  参()祥()

  2、在那块(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3、这块琥珀奇就奇在(实属不易。

  22、表里的生物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3、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难点)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代的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

  前置学习

  一、我要学会以下生字并会组词

  秒

  怜

  拨

  拒

  怖怖

  二、我要把下面的字音读正

  琴弦xián

  清脆cuì

  立即jíli 蝉(chán)

  四、我要会读多音字

  转zhuǎn(转弯)zhuàn(转动)蒙mēng(蒙蒙亮)m?ng(蒙蔽)

  五、近

  立即--马上

  呈现--显现

  增加--减少

  拒绝--接受

  六、生词解释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学习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冯至,我国著名的诗人。16岁考入我国最高的学府北京大学。为什么能够如此,我们可以从他写的《表里的生物》一课中,找到蛛丝马迹。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提出问题。

  3、教师整理问题。

(1)表里的生物是什么?(2)本文讲了什么事?

(3)冯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作者是怎样写清这件事的?

  二、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找出表里的生物是什么?

  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宝石,钉住几个金色的齿轮,里面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这个小世界不但被表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1)在这里指的是什么?(2)作者认为是什么?(3)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2、概括本文写了什么事?

  3、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童年的冯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细读感悟。

  1、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冯至特点的句子,认真阅读,并写上自己的旁批。

  2、同桌讨论。

  3、全班反馈。

  4、冯至抓住了自己心理的描写和对话的描写,将自己的好奇心刻画的淋漓尽致。可看,我们只要抓住人物当时的实际反应,就能将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四、拓展延伸

  你有像冯至这样的好奇时刻吗?请将你当时的反应讲给同桌听。

  五、质疑再探

  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提出来我们共同探究。预设:了。”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从中看出了“我”什么特点?

  六、展示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物恰当叫声的词。

  马 鸟 狗 狼 羊(咩)鸡(啼)

  2、从文中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3、自然之道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知识链接:

  每年6、9月,海龟湾便有成群绿海龟回游来此,上岸产卵。每当夜深人静,雌龟便慢慢地爬上沙滩,在不被水淹的高潮线上,找到合适地点,挖出一个宽大的坑,才开始产卵,每次产卵50-200多枚。产完用沙土覆盖,龟卵在温暖潮湿的沙滩里自然孵化,经过49-60天,幼海龟破壳钻出,爬入大海。保护区工作人员帮助幼龟回归大海,海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国际上重点保护动物。

  前置学习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词。

  2、把这些词读几遍。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3、理解下面词语意思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若无其事

  踌躇

  争先恐后

  4、预习检测

  1)对子轮流朗读课文,互相正音。2)对子指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学习过程

  一、设疑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自然之道》,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2、教师整理问题:

(1)“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2)本文讲了什么事?

(3)本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本文的作者是怎样写这件事的?

  二、自主学习

  1、查字典,了解“道”的意思,说一说什么是“自然之道”。

  2、自读课文,概括本文讲了什么事?

  3、本文讲了什么道理? 预设: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1)读一读。“万物之灵”是什么意思?

(2)结合本文的事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围绕救小绿龟这一事件来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向导的心情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起伏澎湃,请找出能表现情感变化的句子,认真的读一读,并想一想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展示汇报,补充评价。预设:

(1)向导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

(2)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3)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把自己当成他们中一员,想象: 我们:如果不是 向导:如果不是

  3、总结:

  通过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懂自然规律,好心办坏事的事情?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五、质疑再探: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去,请提出来共同探究。预设:

  小小辩论会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了,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

  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正方

  反方

  六、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you gui

  yu

  chun

  zhen cha

  qi tu()

()

()

()Qi chuan xu xu

  xiang che yun xiao

  yu guan er chu

()()

()

  2、我会区分形近字。

  幻(遇()

  吁))幼(愚()

  于()

  3、本文讲了什么道理? 一个这样的老师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正确理解词语狡黠、郑重其事、警惕、质疑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了解什么是“新怀疑主义”。

  2、过程方法:积极参与,深入探究,大胆展示。通过比较怀特森老师与其他老

  个这样的老师”的鲜明个性,以及怀特森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深远影响,不盲目轻信,尊重科学,勇于探索。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并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心怀“新怀疑主义”。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怀特森老师的与众不同之处,正确理解“新怀疑主义”。难点:体会两处“正视”,理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即使面对权威,面对长辈,也应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前置学习:

  一、明确预习任务问题。

  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通过查字典弄清重点字的读音,并翻阅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反复诵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记得画下好词好句,试理解个别句意,理清课文脉络。

  3、课前完成预习自测题,将预习中遇到的难以解决问题填写到我的疑问处,等待课堂上和老师同学探讨解决。

  4、带着任务问题课内预习,进而生成自己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设疑导入:

  1、今天你想从《一个这样的老师》中学习什么?

  2、教师整理问题

(1)本文讲了什么事?

(2)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3)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4)本文是怎样写清这件事情的?

  二、自主学习

  1、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预设:

  逐渐的,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一贯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1)用一个词概括本段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3)读出新怀疑主义。

  三、细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1、怀特森老师是怎样教会我们新怀疑主义的,请从文中找出“我”心情变化的词语,并想一想为什么?

  2、汇报,补充。

  3、作者不仅用“我”的心情变化作为明线,写清了我从怀特森老师的课堂上学到了“新怀疑主义”而且通过怀特森老师“凯蒂旺普斯”这一典型事件教会了我们质疑的精神。凯蒂旺普斯也成了质疑的代名词,被我们带入了课堂。从而让我们收获更多。(1)13段中,“我们”为什么敢正视老师的眼睛。一个人的自信,不能说凭空的,否则就是自大。那这些学生的自信是基于什么呢? 胸有成竹,对知识理解透彻

(2)14段中“我”为什么正视邻居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此时我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是什么?

  4、小结:

(1)你喜欢怀特森老师吗?为什么?

(2)你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四、质疑再探

  本文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我们共同分享。

  五、展示作业:

  1、读拼音

  jiǎo xiá

  tàn suǒ

  miàn miàn xiāng qù

  jǐng tì

  mǐn zuǐ

  xiǎo jiào chē

  2、把形容词教师的成语补充完整。)高()重

  满腹(虚怀(()

()血

(言(导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语

()()心

  25、最佳路径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并积累“漫山遍野、微不足道、启发、优雅”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重难点

  通过“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已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以及“大伤脑筋”体会格罗培斯对路径要求之高,感受他的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相机理解“微不足道”。

  知识链接:

  格罗佩斯,德国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设计学校先驱包豪斯的创办人。沃尔特-格罗佩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在这之后他经常与建筑大师马塞尔-布劳耶,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1919年,格罗培斯成为艺术学校和艺术学院的主任,并创立了魏玛国立鲍豪斯设计学校。后来包豪斯成为“建筑的家园”,学校的座右铭是“艺术和建筑的新统一”。

  前置学习:

  1、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了解各自然段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一:设疑导入

  1、今天你想从《最佳路径》中学到什么?

  2、教师整理问题:

(1)最佳路径是什么样的路径?

(2)最佳路径是谁设计的?他是怎样设计出来的?(3)这位设计师是一个怎样的人?(4)本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解决上面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商议本文讲了什么事?指名反馈。

  2、格罗培斯是怎样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的?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3、联系全文说说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4、从本文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四、质疑再探:

  你还有哪些想问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五、拓展延伸: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还存在哪些“最佳路径”

  六、达标测试:

  1、拼音之林 mián yán

  màn shān biàn yě

  qǐ fā

  yōu yǎ

  wēi bù zú dào

  2、进出课文。最佳路径的“径”的意思是(1971年,(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

  2、你认为学习上的最佳路径是

  语文百花园五

  学习目标:

  1、能够辨析和正确使用反义词。

  2、了解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3、围绕“生活与科学”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实例说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做到有条理、有重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注意礼貌。

  4、以“不少于300字。

  学习重点

  1、了解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2、围绕“生活与科学”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学习难点

  以“某物品的自述”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学习时间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温故知新

  1)2)

  2、拓展与交流,写出自己的收获并与大家交流。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到语文百花园,看,这里的花朵可真不少,看我们能从中采集到多少有用的花蜜呢?

  自主学习

  1、出示词语

  颓丧——快活答应——拒绝争先恐后——踌躇不前

  2、这三组六个词语都出现在本单元的课文当中,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它们从课文中找出

  1)2)单元课文中居然没有找到“快活”一词。3)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4)而出,先恐争后爬向大海。5)滩上去。

  3、读句子,4、填写与带点词意思相反的词。

  1)2)

  5、写出下面词的意思相反的词。

  普通——特殊、特别

  浑浊——清澈

  冷淡——热情

  详细——简略、简单

  丑恶——美好

  愚蠢——聪明

  6、你还能举出几个反义词的例子吗?

  合作探究

  1、读读两个句子,说说分号的作用。

  第一句中有两个分句都是写“他”,詹天佑在设计线路时是怎样日以继夜的工作的,这两个 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表示。第二句是《秋天的怀念》中描写“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两个分句都是写“我”心情不好时的表现。

  逗号和分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但是像这两个例句的情况——每个分句中已经使用了逗号,那么分句之间的停顿就要用分号表示了。

  2、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分号。

  1)2)

  3、你能自己写出一个带有分号的句子吗? 拓展与交流

  1、指名读宁宁、丫丫的阅读笔记,思考:他们是从哪些角度写出自己收获的?

——内容和中心

  2、你们还能从哪些方面谈自己的收获呢?

——懂得的道理、感悟到的思维方式、学习到的学习方法、评价一个人物??

  3、把自己的收获写下来。

  4、全班交流自己的收获。

  5、布置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围绕“生活与科学”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实例说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做到有条理、有重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注意礼貌。

  学习过程

  引入: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了科学知识,而且领悟到了科学精神。其实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次口语交际将要谈论的话题就是“生活与科学”。

  自主学习

  读“活动建议”,1、运用科学获得成功。

  2、违背科学受到挫折。

  合作探究

  如何说具体?

  1、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在经历这件事情时,3、自己在讲述和倾听时应注意什么?

  4、小组内练习说。

  展示交流

  1、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并进行评价。

  2、选出代表在班上发言,并进行评价。

  拓展延伸

  把交流的内容写成书面作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假如没有灰尘》。

  2、指导以“300字。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阅读平台

  围绕文后思考题,默读全文进行思考,将第一题的答案在文中画出来,将第二题的答案在空白处写出来。

  合作探究

  1、全班交流

  特点一

  作用

  特点二

  作用

  特点三

  作用存。

  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说明方法也可以运用到我们自己的习作中去。

  2、如何习作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接触和使用过许多物品,如食品、文具、电器??你想用它们中的哪一样作为自己的介绍对象呢?

  你想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呢?

  1、食品外观、成份、滋味、营养价值、原料、制作方法、食用方法?

  2、文具、电器??

  1、理解“自述”,顾名思义就是——“自己述说自己的事情”或“关于自己情况的叙述”。习作要求“用物品自我介绍的方法”来写

  2、“想一想,写这篇《

  的自述》时要注意什么

  1)

  2)要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物品的样子、特点、性能等等方面如实地写具体、写清楚。(3)还要想一想如何发挥这种“自述”的写法的特点,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

  交流展示

  提出要求和期待

  写完后读给大家听听,看看谁写得既清楚又生动。

  拓展延伸

  学生当堂写作。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根据要求讲评、欣赏习作。

  学习过程

  1、可采取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形式。

  2、可召开物品展示会,方便携带的物品以及物品简介。习作作者可做解说员。

单元同步测试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试卷推荐阅读2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作文

  笔者认为,考生要掌握一些考场作文的技巧了,了解老师的喜好,老师批阅作文一般有“七看”,就是看标题、开头、结尾,立意、亮点、结构和书写。所以要求考生要讲究标题的新颖、开头的艺术、结尾的技巧、立意的深度、亮点的展示、结构的清 晰和书写的端正。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作文1

  陈明是我的邻居,我们俩从小就在一起玩,现在又是同班同学,关系十分好。

  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它摔在了地上。争执中,陈明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争夺他的小木船,火冒三丈地喊道:“你知不知道,这个木船可是我熬夜完成的!”话一说完,我把手一挥,把他的木船朝地上砸去,只见船裂成四块了。陈明也不甘示弱,又在我的船上踩了几脚,然后我们头也不回的朝反方向走了。从此我们断绝了友谊,虽然我们上下学是一条路的,但是,我们见了对方谁也不理谁,就当对方不存在。

  事后,我冷静地去想,这件事我也有不对的地方,陈明只是不小心摔了我的船,而我却是故意砸他的船。我开始后悔了,自己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我怀着愧疚的心情又做了一个小木船。

  几天之后,在放学的时候,我遇上了陈明,我感到对不起他,想赶快溜走。结果他叫住了我,小声地说:“那天我太不小心了,不该把你的船摔坏。你能原谅我吗?”我一听,连忙说:“那天我也有不足之处,我们还是好朋友。”话音刚落,我们不约而同的把新的小木船拿了出来,我们十分开心。

  我和陈明都都把小木船珍藏起来,让它成为我们俩友谊的见证!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作文2

  春花秋月,似水流年,不知已经过去了多少时光,但你那明媚的笑容,清秀的脸庞,还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久久不能忘怀那段友谊。

  她是我的同桌,鹅蛋形的脸,大大的眼睛,可爱的樱桃小嘴,还有一头高高翘起的马尾辫。她的学习很好,还非常愿意帮助同学。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落下了很多的功课。我很是着急,没想到当天晚上她就到我家来,帮我补习功课,而且不厌其烦的一遍遍教我,直到我全部理解。那时,我十分的感动。等我病好了可以上学时,功课一点都没有落下,反而还有了一些进步,我心里想:这是“因祸得福”啊!这都是我同桌的功劳啊!

  在学习上,她总是有使不完的劲来帮助别人。在生活上她依旧如此。

  在一次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我们去江南公园游园。我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乘着大巴士来到江南公园游园。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玩了刺激惊险的“海盗船”,又体验了“疯狂迪斯科”的疯狂。兴奋一圈下来,我已玩得精疲力竭,口干舌燥。“咕咚咕咚”一股脑儿把身边一瓶“农夫山泉”喝了个底朝天。扔下空瓶,我又迫不及待地赶到“太空飞车”那里玩了起来。

  中午时分,艳阳高高地挂在天空,我的额头上已沁出了豆大的汗珠。别人纷纷抱着水壶大口大口地喝水。我舔着干巴巴的嘴唇,喉咙干得要冒烟了。可是,带的矿泉水已经滴水未剩,身上的钱也被我买冷饮,给花玩了。正在我嗓子干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我的同桌走了过来,递过来半瓶“农夫山泉”说:“你喝吧!”没有多想就接过那半瓶水,“咕咚咕咚”地喝起来。那半瓶水就如一股清泉,比薄荷糖还清甜。真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啊!爽极了”我深深吸了口气,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她,我突然发现她的额头也沁出了豆大的汗珠,嘴唇干得裂开了一道小口子。原来,她和我一样口干舌燥呀!她为了让我喝上一口水,自己却忍受着干渴。我又一次的被她感动了。这半瓶水让我体验到友谊的可贵,这友谊让我感到温暖,这友谊让我感受人间真情。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我还经常会记起我的同桌,想起我和她的一点一滴。是她让我知道了友谊是一把伞下的两个身影,是一张桌子上的两对明眸;友谊是一弯温暖的海港,静静地抚慰着疲惫的帆船;友谊是穿越人海,互视对方双眼的默契,是不期而遇的缘分……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作文3

  我和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争执中,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就要往下摔。明很着急,想说话,又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嗓眼,只能像个哑巴似的“啊、啊”叫,伸出双手企图阻止我,可已经来不及了,无助的小木船粉身碎骨,没有一句呻吟。本以为明会因为愤怒而吼叫、怒骂,甚至与打架。出乎意料的是,他默默整理碎零件,什么话都没有说,回到位子上,将零件摆在课桌上,呆呆地望着,纹丝不动。我见状,有些心软了。可想起刚才明的所作所为,眉头一皱,朝教室的一角走去。

  喧闹的手工课课堂上,老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幕。他走上讲台,拍了拍桌子,清了清嗓子,班上立刻鸦鹊无声。老师说:”大家在这节课上做的小木船一定要保存好。明天,明天学校将举行小木船展览、比赛,大家争取得第一。”“啊?”我愣住了。刚才那场**已让我和明的船粉身碎骨,明天的展览怎么办呢?回想起刚才明的举动也确实是无意的,我为何还如此斤斤计较呢?现在却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嗯。”我下定了决心。

  下课后,我走向明的座位。他见我来了,抬起头。“我……”我们同时说。“你……”又是同时。“对不起。”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哈哈。”我们笑了笑,对视了一会儿,我们笑了,这笑仿佛是我听到的最爽朗的笑。经过一番商议,我们决定,合作制造一艘小木船。我们的双手紧握着,久久不松开。

  展览的时候到了。那满载着我们重归于好的友谊的小木船杨帆起航了,驶向那快乐的彼岸……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作文]

单元同步测试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试卷推荐阅读3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21、奇异的琥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奇异的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哪一部分讲了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3)请同学们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

  21、奇异的琥珀

  思考: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过程:

  一、老师谈话引入

  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

  二、学习课文

(一)理解松脂球形成的各种条件,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

  1.同学们默读课文,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①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②夏季也有阴天、雨天,因此要有阳光,而且强烈。

③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板书:阳光强烈

  2.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有三处:①太阳暖暖地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气温的变化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

  3.师问: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遭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①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②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③不凑巧也不行。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

  板书:蝇、蛛、巧遇、松脂滴

  4.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还有必需条件吗?(“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有,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目标一致,没准儿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板书:松脂继续滴

(二)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去理解课文内容。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

  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层,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要点:

①“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

②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③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

④“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想美美地歇歇,一个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

⑤“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⑥“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个家伙太可怜了。

(三)了解化石形成所需的条件,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要有什么条件。

(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4个条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这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这又是2个条件。)

  板书:松树林松脂球

  三、谈收获。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又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理的严密,真是收获不小哇!

  四、总结课文。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奇异的琥珀

  地壳运动

  松脂球 →漫长岁月→ 化石

  22.※表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3、学会“蝎、蟋、蟀、蝈”4个会认字。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二、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例:“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

  4、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个性了吗?

“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三、《表里的生物》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还有哪些描写让你很欣赏?找到之后好好读一读。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朗读,表演,体会重点词句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学习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道”。

  1、教师讲故事。

  我养过两条小金鱼。有一次,我去外地的朋友家玩,一个星期也没有回家,回到家里后,却看见小金鱼安然无恙。我当时想,我的小宝贝们一定饿坏了,就赶紧给它们大把大把的喂食。可出乎我的意料,第二天,我一看,我的两条心爱的小金鱼已经死了。我非常难过,伤心了许多天。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将会为你解开不解之迷?

  3、读题置疑。

  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二、学文,领悟“道”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部分词语的读音。

  3、感悟“蠢事”,理清脉络,归纳主要内容。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

(2)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读课文3-8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作者他们到南太平洋旅游救了一只幼龟而害了许多只幼龟。)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把画面表演出来,你就读懂了。

(2)分角色表演。

  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

(3)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你能用一个词来说明自己的心情么?带着这些心情,齐读第三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此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1)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游客和向导的表情或态度的词。

(2)品味重点句。

  出示:

①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②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A、为什么向导原先不救,现在却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理解“极不情愿”。

  B、想象说话:向导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

  6、过渡: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

(1)出示句子: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2)生自由读这些句子。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向导看到这样的情形,他怎么做,怎么说?

(4)出示: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为什么而悲?为什么而叹?这悲叹里包含了深深的——?

(5)难道只有向导难过吗?你从文中的哪儿看出?

(6)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7)感悟启示:我们的原意是要“救龟”结果却“害了海龟”。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或他的同伴,你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写下来。

(8)汇报交流。

  三、拓展,内化“道”

  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1、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过或听说过不按自然规律办事而最终受到自然的惩罚的事例?(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

  2、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后分小组活动。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板书设计:

  23、自然之道

  游人:紧张 焦急 呼喊── 震惊 悔恨

  向导:冷淡 极不情愿 ── 悲叹……

  24、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3、学会“觑、黠、抿”3个会认字和“凯、觑、黠、抿、轿、惕”6个会写字,掌握“面面相觑、狡黠、抿嘴、小轿车、警惕”等词语。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中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教学难点:

  理解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并认识到其中的价值。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觑、黠、抿”3个会认字和“凯、觑、黠、抿、轿、惕”6个会写字,掌握“面面相觑、狡黠、抿嘴、小轿车、警惕”等词语。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易读错的音:“觑”读“qù”,不要读成“xū”或“qū”;“抿”字读三声,不能读成二声。

  易写错的字:“觑”字,书写时,左边的“虚”字下面的“业”字,最后一笔“横”改成“提”;“黠”字左边的“黑”字也有变化;“凯”字右边的“几”不要写成“凡”。

  理解字词:

  1、面面相觑:觑,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2、冰川期:地质上的一个时期,在新生代的第四季,当时气候非常寒冷,欧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盖,也叫冰河时代。

  3、绝迹:断绝踪迹,完全不出现。

  4、饶有兴趣:很有兴趣。饶:丰富,多。

  5、博学:博,多,丰富。学问广博精深。

  6、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7、狡黠:狡诈。黠:聪明而狡猾。

  8、郑重其事:形容态度非常严肃认真。郑重:严肃认真。

  9、抿:(嘴、耳朵、翅膀等)稍稍合拢;收敛。

  10、寻常:平常。

  11、反驳: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论和意见。

  12、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13、怀疑:疑惑,不很相信。

  14、捉弄:对人开玩笑,使为难。

  15、正视: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不躲避,不敷衍。课文指严肃认真地看着。

  二、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第二天测验,每一个同学的试卷都不及格。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不及格的原因,并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逐渐地“我们”在怀特森老师的课上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

  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11):怀特森老师给“我们”上课。

  第二部分(12——14):怀特森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四、默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

  2、我们测验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3、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

  4、怀特森老师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呢?

  5、为什么说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

  6、“新怀疑主义”指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新怀疑主义”的?

  7、文中两次提到“正视”有什么含义?

  8、怀特森老师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

  9、“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3、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你们喜欢他吗?简单谈谈理由。

  2、他的学生们对他的认识和理解是逐步加深的,这其中对他的情感也发生过一些转变,你能从文中找到“我”评价怀特森先生的句子吗?

  3、学生默读全文,找句子,之后交流。

(1)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直接评价,表达了对老师的满意和喜爱;

(2)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间接评价,言外之意是他不配做老师,更不是一个好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不满;

(3)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间接评价,表达对老师的崇拜和敬佩。

  4、怀特森先生做了什么,让“我们”那么气恼?后来怎么又由衷地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呢?要解开心中的迷团,就需要我们去认真地读书,细细地琢磨。

  二、深入学习,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

  1、假如你就是怀特森先生班中的一员,他的哪些做法让你觉得“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让你们大家那么气恼?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来回答——“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

“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却得了个大大的红。测验不及格。”

“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如果有一两个有困难的同学是正常的,但全班都不合格就说明老师的教学有问题了”

“我们试卷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

“开始老师的表现让我们都喜欢上了他,即使都得了零分也没对老师产生怀疑,可一切都是老师编造的,感觉老师是在捉弄我们。

……

  2、怀特森先生是怎么对大家进行解释的?从他的言谈话语中你懂得了什么?出示文字,指读:

“难道你们没有想过吗?既然已经?绝迹?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详尽地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儿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听了老师的一席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这么做……

  3、经历了怀特森先生不同寻常的科学课,不仅对老师的认识加深了,情感变化了,还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变化?—— “新怀疑主义”

  循规蹈矩潜心探索

  绝对相信书本和权威持有怀疑态度用事实和科学的方法解决疑问,探索真理

  4、这种变化是思想和意识上的巨大转变,它给带来的是什么—— 捍卫真理的勇气、探索真理的信心、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5、大家是从哪感受到的?回到课文当中,把带给我们这么多思考和启迪的语句找出来,好好读一读吧!——自读,指读,齐读。

  6、当我们能够对权威所讲的内容产生怀疑,当我们能够正视着老师们的眼睛,说出自己怀疑的理由,当我们能够潜心钻研,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当我们探索中学习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时,我们一定会想起曾经“捉弄”过我们的怀特森先生,那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在回忆当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感受到了老师教学思想的独特。他是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教育我们,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有一种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科学的怀疑精神,并要学会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7、因此,当我的邻居惊讶地说:“那位老师不该这样捉弄你们”时,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此时此刻,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对老师由衷的崇敬。请大家带着这种情感说这句话。

  8、学完这篇课文,不仅怀疑精神根植于我们的心中,怀特森先生——这样一位老师的高大形象,也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就是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价值。

  三、小练笔:选择其一写出自己的感受。

  1、《我看怀特森先生》

  2、《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

  3、《怎样看待书本和权威》

  4、自拟题目 板书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

  与众不同:学会质疑

  学会探索

  影响深远:学习方式

  生活方式 教学后记:

  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

  25* 最佳路径(单一课)教材分析:

《最佳路径》讲述的是世界建筑大师既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者格罗培斯在设计迪斯尼乐园时,遇到一个难题: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连接,还没有具体方案。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怎样成为最佳路径的,并从它的设计过程中受到启示:为人们做事情,顺应人们的需要,给人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就可以产生最好的办法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2、学会1个会认字“滨”。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与格罗培斯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这件事中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为人们做事情,顺应人们的需要,给人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就可以产生最好的办法和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 周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意:

  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二、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讲的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三、随机板书:

  启发:格罗培斯年迈的葡萄园主 有什么问题?

  1、这位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的建筑大师,怎么会从一位老太太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2、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结果怎样?

…………

  四、带着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切入点,进行思考:

  1、要想解决这些疑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什么?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是否也要寻找一个“最佳途径”呢?这个“最佳途径”就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年迈无力的老太太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从文中寻找答案——“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

——“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

  3、由此我们又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回是这个结果?

  4、假如你是一个过路人,你看到这些不同的兜售方式,你回选择哪种?为什么? 老太太的: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5、同学们感受到的这些也就是格罗培斯受到的启发吧!

  6、格罗培斯受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的启发而产生了路径设计方案,再读课文,看看格罗培斯是怎么做的?他的做法与老太太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撒上草种,提前开放;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最佳的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尊重……

  7、道路铺设好了了,还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评委们是怎么想的呢?大家能以模拟的形式再现一下当时的讨论过程吗?小组讨论。

  格罗培斯的设计方案是:宽,走的人多;窄:走的人少;没人走的地方,不用设计。

  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许多小道踩出来了,但并不一律,“有宽有窄”,宽的走的人多,窄的走的人少些,却又“优雅自然”,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没有刻板的模式,富有艺术性的优雅。

  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

  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年迈老人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

  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7、各位评委不仅完全理解了格罗培斯的设计方案,设计思想,体会到了他的良苦用心,而且从这件事上,从设计师身上,获得了很大的启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样顺自然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终成就了“最佳”。这个“最佳设计”的产生,来自一个建筑设计大师的敬业精神,来自于一个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的智者的思考,来自于善于联系,极富创造力的建筑艺术家的设计。真是受益匪浅啊!

  8、在文燕的原著中,结尾是这样的,很富有哲理,推荐给大家。出示文字,指名读:

“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最佳选择。同样的,人在生活无所适从的时候,选择顺其本性,也许不失为聪明之举。”

  五、小练笔:请代表评委给格罗培斯写颁奖词。附:板书:25*最佳路径

  启发

  格罗培斯年迈的葡萄园主

  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教学后记:

  这节课我认为满意的地方是:

  一、教学设计体现了整体性。

  二、教学设计中注意了训练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的交流自然和谐。语文百花园五 教材分析:

  本百花园安排了“温故知新”“阅读平台”“口语交际”“习作” 教学目标:

  1、能够辨析和正确使用反义词。

  2、了解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3、围绕“生活与科学”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实例说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做到有条理、有重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注意礼貌。

  4、以“(某物品)的自述”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文章不少于300字。教学重点:

  1、了解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2、围绕“生活与科学”主题进行口语交际。教学难点:

  以“(某物品)的自述”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教学安排: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 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温故知新:

(1)能够辨析和正确使用反义词。(2)了解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2、拓展与交流:写出自己的收获并与大家交流。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到语文百花园,看,这里的花朵可真不少,看我们能从中采集到多少有用的花蜜呢?

(一)词语辨析

  1、出示词语:

  颓丧——快活答应——拒绝争先恐后——踌躇不前

  2、这三组六个词语都出现在本单元的课文当中,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它们从课文中找出来。(进一步强化对课文内容的熟悉)

(1)那只嘲鹰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2)?(在本单元课文中居然没有找到“快活”一词)

(3)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却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4)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先恐争后爬向大海。

(5)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鹰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3、读句子,边读边思考,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 反义词:意义相反的词语。

  4、填写与带点词意思相反的词。

(1)寂静的山村(热闹、喧闹)起来了。

(2)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凉的土地,现在成了(繁华)的大都市。

  5、写出下面词的意思相反的词。

  普通——特殊、特别浑浊——清澈冷淡——热情 详细——简略、简单丑恶——美好愚蠢——聪明

  6、你还能举出几个反义词的例子吗?

(二)认识分号

  1、读读两个句子,说说分号的作用。

  第一句中有两个分句都是写“他”(詹天佑)在设计线路时是怎样日以继夜的工作的,这两个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表示。第二句是《秋天的怀念》中描写“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两个分句都是写“我”心情不好时的表现。

  逗号和分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但是像这两个例句的情况——每个分句中已经使用了逗号,那么分句之间的停顿就要用分号表示了。

  2、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分号。

(1)有时候,他小声地朗读着书上的文字;有时候,他拿起笔在书上圈圈画画。(2)星期天,如果天气好,我们就去郊游;如果天气不好,我们就在家里学习计算机。

  3、你能自己写出一个带有分号的句子吗?

(三)拓展与交流

  1、指名读宁宁、丫丫的阅读笔记,思考:他们是从哪些角度写出自己收获的? ——内容和中心,即了解到的自然科学知识和领悟到的科学精神。

  2、你们还能从哪些方面谈自己的收获呢?

——懂得的道理、感悟到的思维方式、学习到的学习方法、评价一个人物……

  3、把自己的收获写下来。

  4、全班交流自己的收获。

(四)布置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生活与科学”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实例说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做到有条理、有重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注意礼貌。教学过程:

  一、引入: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了科学知识,而且领悟到了科学精神。其实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次口语交际将要谈论的话题就是“生活与科学”。

  二、指读“活动建议”:你可以选择哪些内容和大家进行交流?

  1、运用科学获得成功

  2、违背科学受到挫折

  三、说出具体的事例:

  1、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在经历这件事情时,自己有什么发现、思考、尝试?

  四、自己在讲述和倾听时应注什么?

  五、自己练习说。

  六、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并进行评价。

  七、选出代表在班上发言,并进行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假如没有灰尘》

  2、指导以“(某物品)的自述”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字数不少于300字。教学过程:

  一、阅读平台:

  1、围绕文后思考题,默读全文进行思考,将第一题的答案在文中画出来;将第二题的答案在空白处写出来。

  2、全班交流:

  特点一:灰尘在吸收一部分阳光的同时还能反射阳光。作用:削弱阳光强度,使之变柔和。

  特点二:容易反射光波短的光,吸收光波长的光。作用:使天空呈蔚蓝色。特点三:灰尘的吸湿性强。

  作用:使地面的万物不至于湿漉漉的;能调节气候,形成水的循环;保证了地面上生物的生存。

  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3、这些说明方法也可以运用到我们自己的习作中去。

  二、指导习作:

(一)选取写作材料: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接触和使用过许多物品,如食品、文具、电器……你想用它们中的哪一样作为自己的介绍对象呢?

(二)索取写作内容:

  你想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呢?

  1、食品:外观、成份、滋味、营养价值;原料、制作方法、食用方法……

  2、文具、电器:组成、外观、作用、使用方法……

…………

(三)掌握表达方法:

  1、理解“自述”,顾名思义就是:“自己述说自己的事情”或“关于自己情况的叙述”。习作要求“用物品自我介绍的方法”来写,那“自述”的意思就是后者了。

  2、“想一想,写这篇《我的自述》时要注意什么?”:(1)要以第一人称来写;

(2)要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物品的样子、特点、性能等等方面如实地写具体、写清楚;

(3)还要想一想如何发挥这种“自述”的写法的特点,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

(四)提出要求和期待: 写完后读给大家听听,看看谁写得既清楚又生动。

  三、学生当堂写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要求讲评、欣赏习作。教学过程:

  1、可采取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形式。

  2、可召开物品展示会:方便携带的物品以及物品简介。习作作者可做解说员。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能围绕“生活与科学”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实例说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做到有条理、有重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注意礼貌。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