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11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2022-10-06 18:27:00综合
  • 相关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11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11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欢迎参阅。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11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1

  一、引言

  怎么样看待中职生,乃至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视角,“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关于心理健康相关学科,按照西方学者的说法,其研究主流依旧是以消极、被动、补救和治疗为特征的一种病理倾向。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心理学于20世纪末兴起,最早可以追述到人本主义,甚至荣格。其倡导者Seligman等人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激发与开掘人的积极力量,帮助人们走向幸福。面对传统心理健康研究的消极病理倾向,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人类积极的品质,挖掘人类的潜能使人们走向幸福和成功。对于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健康的核心理念是,心理健康不仅要关注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还要更多地关注人的积极品质或积极力量。人的积极品质或积极活力的培养过程就是一个克服各种心理问题的过程。面对传统以病理假设和问题假设以基础的中职生心理健康研究,积极心理学也为中职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研究将运用心理测量法和调查法,对鄂尔多斯市400多名中职生进行研究,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测量和调查结果进行解读.

  二、研究一:某市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1.研究方法

  用SCL-90对该市三所中职学校不同专业和年级的460名学生进行分批团体施测。最后回收得到有效问卷403份。并将测量结果与刘恒等人制作的SCL-90中国中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并进行t检验。

  2.研究结果量表的得分高于全国的中学常模

  但是,考虑到常模里面包含了一半的初中生,而有文献证明,高中生的SCL-90量表的得分高于初中生;将这个结果与林东等人对广西的普高生研究比较可以发现:某市的中职生在敌对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广西普高生,但是在人际关系和恐惧方面得分低于广西的普高生,在其余方面没有统计上的差异;而与康延海等人对海口的普高生的研究比较发现,某市中职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方面得分显著高于海口的普高生,而在人际关系方面得分显著低于海口的普高生。排除敌对方面的得分,其它分项某市中职生的SCL-90得分与文献中提到的高中生互有短长,所以,除了中职生有更强的敌对性,可以认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高生在其余方面没有本质区别,这说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同龄学生中不具有特殊性。

  三、研究二:良好的人格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积极作用

  1.研究方法

  对研究一中的被试,进行大五人格简化版(NEO-FFI)测验。并将测验到的各维度与SCL-90各分项作相关。

  2.研究结果

  大五人格中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严谨性与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换个角度也可以看出,良好的人格可以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教育中,通过培养的中职生的积极人格,可以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个结果与康延海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四、讨论与分析

  1.对研究方法与工具的讨论

  资料表明SCL-90一共有10个维度,本研究只用了9个维度,还有一个表示睡眠和饮食的“其它”维度没有使用,原因是,为了方便与刘恒等人制作的SCL-90中国中学生常模进行比较,而这个常模里面不包括“其它”这一维度,查文献发现,中学生的SCL-90量表中,缺少有关“其它”维度的常模数据。本研究采用被试内研究,对同一批被试的两种参数作出相关。这种做法有利于更一进步的了解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人格因素。为了更直接的说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中学生中属于正常存在,本应该选择一批某市的普高被试与本研究的被试比较,然而,由于诸多原没有选择普高被试。这是本研究进一步完善这个研究的增长点。

  2.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前人研究中职生心理问题时,多怀着病理假设。本研究,放弃了传统的病理假设,转用了积极心理学视角。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积极心理学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也引起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积极心理学兴起的价值不在于其提出的任何特定的假设和规则,而在于在于它为心理学、为人类、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的'视阈,拉开了心理学为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大幕,其内在的意义在于诠释了从社会、人性等角度出发,以稳定、始终不变的追求正向价值的立场作为其真正主题和趋向,引领和帮助人类从问题假设病理假设的深渊中摆脱出来,使更多人能够过上相对幸福、有尊严、有意义和高贵的生活。本研究也并未在中职生心理健康上有什么新发现,和其它研究一样,也发现中职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有一些问题,甚至相对于同年龄的普高生,中职生的在SCL-90中的敌对维度表现出更强的阳性。然而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和解决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2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中职学校一般以教授技术为主,虽然现在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部分中职学校组建了心理咨询室,并派专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但是目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方式单一,心理教育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

  二、同伴教育概述

  所谓同伴教育,是将年龄相近,性别、背景相同,有共同经历的人聚集起来,让他们可以进行信息、观念以及技能的共享,以此来实现教育目的。同伴教育一般被广泛应用于戒毒瘾、网瘾,预防艾滋病和犯罪等方面。

  使用同伴教育方法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符合中职生的心理特征,能够降低中学生的抵触情绪与防备心理,更容易打开其心扉;且同伴教育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因此更容易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开展。

  三、同伴教育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开展同伴教育的团体活动

  同伴教育离不开团体活动,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团体活动为实现的载体。

  例如,宣传预防犯罪和艾滋病知识时,学校就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讨论会的方式进行同伴教育。利用中职生有共同的心理特征、思想方式、行为特征等特点,对其进行同伴教育,可以解决学生内心的困惑,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犯罪的认识以及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教育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班级归属感,从而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团结友爱,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充分利用班干部的领导力

  作为班级内的核心成员——班干部,在实施同伴教育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干部是学生支持、信任的对象,具有榜样的作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班级同学,因此要充分利用班级干部的领导能力,发挥他们在班级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他同学。而且班干部作为同龄人,对其他学生的心理状态有较深的了解,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同伴教育。

  例如:15~18岁之间的中职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其中意志力不强的人会逐渐发展成网瘾少年。这类学生身边需要有优秀的学生对其进行引导,让这些网瘾少年可以通过了解优秀班干部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人处世方法,进而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反思,主动向班干部学习、看齐。同龄人之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比较心理,与优秀的人在一起,将会通过与对方的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成就更好的自己。

  3.设置心理委员

  在班级里设置心理委员有利于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心理健康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与同学生活在一起,只能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委员身处广大学生之间,更方便对其他学生的心理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其他中职生讲解相关知识,有利于增强中职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接受程度。而且心理委员也可以将其他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准确反馈给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方便老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将同伴教育更好地应用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同伴教育因其独特的教育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它能使教师有效地掌握中职生的心理状态和出现的心理问题,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运用这一方式,可让中职生在同龄人中有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3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量逐年递增,这就促使社会对中职学生的个人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除了专业技能学习以外,学生的道德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德育教育课程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还可以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然而现今的中职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造成中职德育教育课程得不到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存在局限性,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此来改变中职德育教育的困境,促进学生全面德育品质的发展,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本文从中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出发,论述了中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详细的分析了中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教育途径。

  1 中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中职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 其个性化特点鲜明多样,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形成多种个性的因素还包括思想、家庭、知识背景、社会经历,心理因素等。

  1.1 思想中职学生不存在“ 坏学生”, 而是学生缺乏是非观念的认识,理想上没有预定目标,依赖心较强,过度追求物质和享乐,因学生的生活态度不端正,逐渐形成了诸多的不良习惯。

  1.2 家庭背景中职学生的家庭背景相对复杂,单亲家庭和父母文化程度的偏低,孩子受家长行为和意识的影响较为严重,造成德育教育的缺失,不但忽视了家庭教育,还为孩子提供了不良的榜样和示范,造成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一切以自己为中心,长此以往孩子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叛逆和反感成为了中职学生心理的日常表象。

  1.3 知识背景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入学后往往跟不上专业课的学习进度, 同时学习基础较差不能完全适应中职课堂环境,造成学习质量偏低。 中职学生对学习目标和就业规划没有明确的认识,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老师,没有良好的学习目标导向,但中职学生一般动手能力较强,比较喜欢上实践课程。

  1.4 心理因素中职学生的心理较为叛逆,遇事时容易激动并且不懂得怎么处理,尤其受社会文化影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较为明显,课余时间多用于吃喝玩乐, 造成学生性格和心理上产生缺陷,固执、嫉妒、抑郁、暴躁等不良心理特征明显示,处理问题方法简单,容易受人蛊惑。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4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路径探析

  文/李爱忠

  摘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作为刚初中毕业就进入中职教育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成为中职学校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中职生在政治、思想、品德、心理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渗透,培养出能够迎接21世纪各种挑战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分析了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出现的个别问题,并对如何进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职教育;现状;措施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不可不重视的组成部分,它不仅需要普及高中阶段的公共基础知识,还需要向社会输送实用型技术性人才。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在心理健康上面存在较大偏差,作为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逐渐成为中职课程中的公共课程。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利于中职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然而现实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却被很多人忽视,虽然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很高,()但却没有得到学校真正的重视,只开设课程,其他方面的'措施没有保证和落实,普遍存在厌学情绪,盲目追求个性发展,老师落后的教育方法等原因严重地降低了教学管理的质量。本文就此问题对中职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路径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出现的原因

(一)网络对中职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

  据相关数据统计,青少年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各种便利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给中职生这样一个群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经常旷课早退,导致其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更严重的是不良的网络文化导致中职生走上犯罪的道路,造成青少年人格上的缺陷。三年下来,什么东西都没有学到,反而道德素质极其低下,有的还养成偷窃的行为,严重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中职学校开展的课程不合理

  一般来讲,中职教育是2+1学年制,课程设置主要是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部分组成。首先,课程设置要引起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其次,大多数的中职学校注重的都只是专业技能课程;再次,专业技能课程内容老化,用人单位反馈学校实践教学与学生实用技能培养完全不符。加工制造业、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学生也普遍反映,专业课程内容陈旧复杂,已严重与市场脱节。加上中职教育一直以来受到社会的不重视,对中职生也存在很多偏见,最后导致中职生自暴自弃,缺乏自信心,以及有强烈的自卑感等不健康的心理。

(三)教师专业素质较薄弱

  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按照学生的心身特点与教学规律来教学,并将这一系列理论应用到中职生的生活实践中去。由于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生源素质也相对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很多叛逆问题让很多老师无法招架,这与老师教书育人的职业愿望形成了矛盾。很多学校并没有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所以当心理健康老师的数量不足的时候,只有让非专业的德育老师去兼任这门课程,很明显老师所上心理健康课程缺乏专业性。再加上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非专业心理教师也不主动对心理健康课程进行课题研究,所得到的辅导资料又相对比较匮乏便决定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使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远远达不到要求。

(四)学生逆反现象严重

  在中职学校中,一部分中职学生因受社会的影响过早地接触社会的阴暗面,或因为家庭的压力不自觉地对学校的种种规章制度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的批评置若罔闻,对自己的学习自暴自弃、无兴趣、无目的,对自己的生活寻求刺激,着另类的服装,养成整天打架惹是生非等不健康的生活作风。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路径

(一)可开展小班、分组教学模式

  小班教学模式其实在发达国家的基础教学里是一种非常普及的现象,若设在中职类学校,特别是技术类课程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完全可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班教学,规定每班的人数为15――25人,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老师教学的质量。不论是在文化课程还是在专业技术类课程,都可在小班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教学,可分派任务,培养中职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轮流选取小组长,可培养中职生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

(二)采用创新型问题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老师总是采取灌输性的教学方法,老师完全忽略学生是否能听懂课程,老师在乎的只是能否在规定的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采用创新型的问题教学法,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以创新型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能独立地完成任务,同时也减轻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学生不感兴趣出现抵制行为带来的负担。

(三)提高教学师资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政府可在中职教育的福利待遇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学校多提供一些培训学习的机会,让老师积极主动地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何有效进行。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原来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法,中职老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合理地安排如辩论会、演讲会的课程或者安排小组自助学习,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增强其自信心。最后,可聘请一些在心理健康课程上有研究的老师来教学,如增设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的岗位等。

(四)学校应该大力开展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在学校多处设置一些心理宣传栏,给学生进行常识上的普及,或者可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辅导室,当学生遇到烦恼或者困惑时,可以直接找心理辅导老师咨询并接受专业的辅导,帮助其摆脱心理阴影或者困惑。再次,可以开设一些心理健康讲座和法制讲座,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老师的讲解帮助学生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或者困扰。

(五)学校与家长应配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中职生绝大部分是未成年人,他们刚初中毕业,甚至初中还没有毕业。在我国特别是贫困的农村地区很多家长在经济上不能让学生享受到更高的教育,迫使学生只能进入中职学校接受教育。学校应该对家长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好充分的思想开导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属于青少年的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知识、熟练的技能,还要求具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态。作为还处于青春期未成年的中职生,极易冲动,而其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却相对比较薄弱,常常因为不能控制自己而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所以当前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健康的活动,如,唱歌、画画、体育比赛等,从而逐步培养他们健康的思想情感,努力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使他们成长。

  参考文献:

[1]何惠英。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8)。

[2]陈益芳,杜学元。试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确实与构建:北京市海淀区某职业学校“辱师事件”所引发的思考[J].绥远学院学报,2008(28)。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5

  中职学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群体,更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他们大多数智力正常,身体发育也很正常,就是在学习上表现出一种紧张、恐惧和抵触心理;与人交往,力图以成人自居、过分地使用防御手段;平时生活,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迟到、早退、随意逃课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当下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传授给中职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如何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具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经验显得尤为必要。如何帮助中职生拥有阳光的心灵世界,现就教师个体行为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完善教师内心世界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的序言提出:“我们研究的重点不是放在‘育人’这一通常被人关注的教师研究的热门的主题上,而是要放在教师如何‘育己’这一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上。因为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解放。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因此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求我们教师本身要有健康的心理。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中职生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突然走进职业学校后,看到自己不少的伙伴进了普通高中,他们的内心因为现实的落差而变得敏感。他们刚入校时,一旦遇到自己不顺眼或是不情愿的人或事,就会想到:我仅仅是学习成绩差一点,你就把我低看了一眼,一句话不投机,就会产生语言攻击甚至肢体冲突。这个时候,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显得很重要,它直接会对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我们说一个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成绩不能代表一切。所以教师应该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学生,以新型的“学生观”审视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该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分析原因,就事论事,不偏听偏信,不想当然,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积极因材施教,把他们的思想引向健康的轨道。久而久之,必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社会态度、社会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让班集体充满正能量

  1.塑造班级灵魂,构筑班级主心骨。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一个奋进的班集体,对学生的正常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力;当然,一个奋进的班集体,离不开班干部群体的作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潜能,选拔个性品质优秀的学生作为班干部,正确导向,大胆放手,创造机会与氛围,让他们自主管理班级,有条理地开展工作,使他们乐于发挥班级主心骨的作用。以主心骨为辐射,逐渐塑造学生崇尚科学、善于合作、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既宽容又独立并具有责任感的现代人格,形成“我以我班而自豪”“不给同学抹黑脸”的班级正能量。教师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讲解和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学得一些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自我调控的方法,提高心理剖析和行为调控能力。

  2.让学生在良性的班级环境中成长。具体形式为:在班集体内开展多种活动→学生参与活动力争为集体做贡献→获得集体的认可和赞美→满足精神需要→产生激励力量→为集体做出更大贡献。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创造合适的机遇,为学生提供发现自己、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通过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引导、鼓励他们向上、向善。

  四、尝试运用沉默术

  中职生毕竟是渴望成年而尚未成年的一个群体,有时候,他们所犯的错误并非不可饶恕,而是一些鸡毛蒜皮之类的事,甚至可能有点幼稚。譬如,走在楼道上,一位素不相识的学生看他的眼神不合他意他就与人争执,因为好奇随便给异性同学写了一张纸条,同学水杯里的水不小心溅湿了他的衣服,未经允许用了一下他的橡皮,等等。但是偏偏就是这些小事往往会引发打架斗殴。这种情况下,教师声色俱严厉地训诫和滔滔不绝地说教,效果不一定明显,此时,不妨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好方法——沉默去应对,或许会收到的效果。因为沉默体现的是一种宽容,创造的是一个改变的机会,对学生而言它又是一种心灵的解救。因为教师的沉默,可引起学生心灵的触动,使他在思想深处对发生在自己身上、事后想起来不值一提的事进行思考,荡涤、净化自己的心灵。沉默,会给学生带去自由翱翔的勇气和构筑健全心灵的可能。

“精神使心理更快慰,精神使灵魂更坚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必将是喜人的,但它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具体实践中用耐心、细心和恒心去维系,更考量着职教工作者对职业教育的一份责任心。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6

  一、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根据既定教学目标创设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场景,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心理各方面全面发展。

  1.符合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剧,中职生处在一个尴尬的局面,论学历不够高,论手艺可能比不上社会的人群,这让不少中职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在传统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涵。近年来,通过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成就。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组织活动,成为一堂课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参与进来,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心灵能健康成长,在今后进入社会中,更能有适应的能力。这也符合教育部大纲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目的。学生亲自参与心理健康课堂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去感受、关注、参与、领悟有关心理问题,体验中进行内省,并实现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

  2.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趋势

  体验式教学重在强调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组织课程安排,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更加有效地完成心理教学课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趋势。体验式教学是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创造各种心理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亲历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我体验,充分感知、感受、感悟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各种人和事,感受心理变化,进而获得健康知识,提高适应社会能力,与人更加友好相处,增强抗挫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完善自身性格缺陷。

  二、体验式教学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应用

  1.创设情境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

  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特点,依据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在课堂上创造相应的活动,活动的设置重点突出科学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多姿多彩、逼真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提升抗挫能力,而且成为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平台。比如,在实际操作中,讲解在心理压力大的时候舒缓压力的方法,就可以创设情境,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体验,让学生慢慢闭上眼睛,教师一边喊着节拍,一边体验这种情绪的调控,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放松了自己的肢体,调节了自己的情绪。又比如,在讲解中职生遇到难处或者生活挫折的时候,教师进行实地的表演,诉说内心的苦闷和烦恼,要求学生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教师再进行总结,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创设和课堂内容相关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中职生抗挫能力,促进心理健康调节,并且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下,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引起学生的情感感染和情感共鸣,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中职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它解决的不仅是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真正实现了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内化和认同,在今后自己遇见同样情况的时候,这些学过的课程会不自觉地规范自身行为。

  创设情境的时候切忌千篇 一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课堂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能够把课堂气氛烘托出来,让中职生如身临其境地体会教学内容,调适自己的心理。

  2.角色换位体验,让学生换位思考

  一门高效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师能够带动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能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角色换位体验是一种通过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来获得丰富体验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知识,明确各种社会角色的责任,让学生学会协作交流,学会换位理解,在以后步入社会,遇见一些难以承受的事情或者迷失人生方向时候,能够明白责任,调节自己的情绪,踏上正确的道路。比如,讲解和他人交流艺术的课程中,让不同学生进行扮演角色,分成小组,一个学生扮演成受宿舍同学的排挤而处处受挫的形象,别的学生扮演刁难者的形象。因为学生性格不同,表演出来的情绪反应也不同。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情绪反应中找到情绪多种表现的特点,从而认识到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情绪必须有不同的调控方法,同时也教会学生与人相处的艺术。运用这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特长,才能选定适合的角色扮演者,又要注意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角色体验中来。通过这样的体验式课程,中职生更能明白,在与他人相处中,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避免产生心结,带来心理困扰或障碍。

  3.实际操作体验,让学生理解深刻

  动手操作体验不同于传统一味说教的教学方法,长期的一味说教会让学生厌倦和反感,实际操作体验能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获得丰富体验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刻体验心理健康理论知识,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鲜活的操作活动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操作中趣味盎然地理解、掌握和感悟有关理论知识,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比如,在心理课堂中,教师可以举出一个心理个案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讨论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还可以在身边一些孤僻的学生中选取代表,让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运用自己的努力和学习到的心理健康知识来改变他人,让一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加开朗。这种实际操作体验真实、实用,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今后步入社会,面对社会纷繁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烦恼,更能运用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来调节自己的心理,让自己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在职业生涯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三、体验式教学应用的长远影响

  体验式教学运用在心理健康课程中,能给中职生带来十分巨大潜藏的价值。中职生在活动中获得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体验,可以形成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行为能力的原动力,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高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为中职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心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心理调节,更好处理工作和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7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最叛逆、最动荡不安的时期,心理更为敏感、脆弱,更需要多方的关怀帮助解决其遭遇的心理问题。在中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也相继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专题讲座,并在班里设立心理委员。但是现实中存在的许多困难,使得现行心理健康教育收效甚微,急需一种新的模式来补充、支援。

  一、中职生心理特点及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中职生心理特点与普通初、高中生的是存在区别的。首先,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敏感时期。中职生大多都是15—18岁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十分叛逆的青春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离开父母到异地求学,脱离了父母的管教、约束,家庭教育产生空缺,而且中职生大部分是学习上的后进生,文化基础较薄弱,他们的耐受力比较强,往往对父母、老师的批评和责备不放在心上。其次,中职生需要更快的接触社会,对人生、职业的规划也早于普通同龄学生,因而心理年龄上的不成熟、对如何适应社会、如何正确选择职业、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如何面对各种竞争等是承受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不是学校和家庭教育就完全能够解决。内心的自卑感也让其很容易产生许多心理困惑,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开导。

  职校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对于学生的管理较宽松,而教学主要以传授技术为主,虽然近年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重视,相继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报告,设立心理社团及心理委员等,但在管理与教学过程中,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也较为单一。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不足、专业水平也较低,故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个空缺,急需一种新的模式来支援、填补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同伴教育及其在中职生心理健康中运用的可行性

  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运用同伴教育的新型模式。同伴教育原是指具有相近年龄、相同性别、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似生理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其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广泛运用于预防艾滋病、戒毒、预防犯罪等方面。本文探讨的是将同伴教育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即运用同伴关系去影响、感化、帮助学生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所谓同伴关系,(通常是指同龄人或同辈人)是由于共同的兴趣、需要、态度等而自发形成的彼此在心理上的相互关系。进入初中阶段的中学生生理发生一定的变化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影响,这当中最重要的是对同伴关系的影响。因此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同伴教育有着其特有的优势。

  研究表明,中职生发生心理问题时一般不愿选择求助心理咨询室的老师,而大多会选择与同学、朋友、同伴倾诉。同伴教育在中职生心理健康中应用显然是最为合适的模式,同伴由于他们存在相似的背景、接近的年龄、有更多共同的语言、兴趣爱好,容易相互信赖,可以减少抵触心理、防备心理,更容易沟通、达成共识同时,同伴教育开展的形式也较为灵活,可以超越时间、地域等限制,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容易展开。

  三、同伴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一)班干部正是同伴教育实施的主体

  班干部正是同伴教育实施的主体,要充分发挥班团干在班级心理健康中的主导作用。班团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在班级的管理及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班于是学生的榜样,是在学生信任和支持下选举出来的,他们代表着全体同学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身边的同学,要充分利用班团干的核心作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让他们时刻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就会形成一个爱班、爱集体、爱他人、爱自己的一个团结拼搏、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班级,也会让该班级的学生感受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的暗示,一种有效而又非常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班团干因为经常进行活动组织工作,他们和同学之间的接触、沟通最频繁,这就让他们掌握班级同学的心理变化有着极为优越的条件。从这些班干部中选择一些号召力、亲和力、责任心强的学生,把他们培训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同伴教育者,让他们先进行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把日常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起来。由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经常性地组织各班团干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集体心理健康辅导,让他们掌握一些常规的心理辅导方法,让他们学会通过集体活动把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把他们培育成同伴教育实施的主体。再由他们把所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相互沟通、交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更灵活、更适宜的方式将所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播给他们的同学。

(二)心理委员是学生心理健康同伴教育的桥梁

  在班级里设置的心理委员便是进行同伴教育的桥梁,经常对心理委员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让他们主动承担起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信息员、联络员、辅导员,这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员。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每学期要做大量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工作,以健全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在班上设置班级心理委员,负责该班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的发放、收集及整理,收集到的数据更真实。同时,心理健康委员的设置可以让他们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第一时间了解到班级同学的心理变化,将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反馈给学校,为老师或班主任开展心理引导工作提供了依据和第一手资料。其次,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络员。学校的一些心理健康活动、讲座等可以通过他们进行传达,让他们能有最有效和最短的时间把学校的工作及时布置下去,充当重要的联络员角色。再次,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同伴教育的辅导员。让班级心理委员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他们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一些常规的集体或个别心理辅导。他们可以用同伴易于接受的语言去进行开导,化解心理有困难的学生,这种方式比起班主任说教式的心理开导、教育方式有效得多。心理委员的同伴教育在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以上方面的作用,大大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为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开展及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心理委员的设置为心理老师与学生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由老师主导心理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同伴教育的新模式,弥补了学校心理老师不足的问题,也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初期就能得到筛查。

(三)开展团体活动是学生心理健康同伴教育的载体

  同伴教育可以通过团队、班集体活动、座谈会、讨论会、联合活动等载体,将心理健康知识自然的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影响,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团体。降低学生心理问题发生概率的最好方法是以预防为主,而团体心理辅导正是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学校成立的心理健康社团和利用班会阵地、班级文体活动等进行团体与个别心理辅导,则可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发展性问题,从而节约一定的教育资源。同样可以使每个班级成员产生归属感,从而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据此,同伴教育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其特有可接受性、经济性等优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将会发挥无法比拟的作用。将成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种新的有潜力的模式,将作为一股新鲜血液注入中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将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8

  3.1 对中职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中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必然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因中职学生还处在心理未成熟阶段,自控能力和主观意识相对薄弱,应试教育下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能树立自身的职业规划。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通过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认识自身专业的特点和工作性质,树立职业感和职业理想;其次,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理解自身将要从事工作的社会价值;再次,形成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自己的职业自信心。

  3.2 德育教育中的法律学习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借助法律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现今,中职教师在进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时,要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可以使学生更为严谨的面对社会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同时能够极好约束自身行为,使学生形成依法从事日常活动的好习惯。 法律意识的渗透还可以启发学生对社会价值的理解,让学生多参与社会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规范社会行为等。

  3.3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中职学生对金钱观、政治观、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的理解还存在不足,这就需要借助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来实现。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社会经济的相关知识,树立正角的经济观,并且通过社会经济现象来理解政治和社会理论,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可采用读剪报的方式来讲述社会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强化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9

  2.1 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现今中职德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不能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相联系,造成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巨大的反差。 中职德育教材的内容都是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好人好事为主,而生活中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这些事情已经很少发生,引发了德育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脱节。 同时德育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主流意识变化引发的,并且因经济发展及舆论导向的偏面,影响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正确判断,阻碍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2 教学方式过于陈旧中职德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过于陈旧,主要是教学方式还是以纸本讲述为主,没有利用多源化的教学手段来创新教学方式, 同时没有灵活的把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应用到教学中,造成学生忽视德育教学内容或提不起学习兴趣,这极大的限制学生对道德价值的理解,同时禁锢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维。 德育教材的形式也较为单一, 主要以传统德育教科书为基础,新内容和新的德育知识涉及较少,无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极大的削弱了德育教材的价值和作用。

  2.3 教学目地不明确我国中职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教学目地模糊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学目地没有突出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同时个人素养和德育关系的联系较少,没有把社会本位为主的德育目标和教学德育目标相联系,这就引发了学校德育内容与社会现象的不一致,社会利益与个人义务相违背,在这种观念下中职学生的德育心理教育必然产生不同程度的缺失。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1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因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如今,当代中职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转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中职生的心理、生理随着学习和工作的压力都在发生变化,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本文针对家校协作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

  1家校协作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影响着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及其品格、性格等的形成。父母的心理、言行、教养直接影响着孩子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对事件是非的判断能力。一则公益公告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见耳濡目染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家庭教育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品格、言行的前提。

  1.2学校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中职校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目前,学校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教学渗透,我国中职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势在必行。学校是学生除了家以外的主要成长阵地,中职校是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家校协作教育

  学校和家庭的相互协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针对心理亚健康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家庭给予学校引导的大力支持,双方通力协作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发现不了的问题,在学校老师的关注下,会及时发现问题,老师与家长互相沟通,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心理亚健康的学生有一些表现,比如和同学老师人际关系不和谐,上课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欺负同学等等,学校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2家校协作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中职校集中在城镇,而就读中职校的学生中农村学生却占据较大的比例,大多数学生选择寄宿的方式在学校学习与生活。而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不够重视,甚至存在一定的偏见,他们认为学生是寄宿的,其在学校的时间里学校应该对孩子负责。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确实会使孩子的心理存在问题,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前一阵子很火的电视剧《欢乐颂》,剧中的女主角之一樊胜美就在其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成长,父母不爱,哥哥总是管她要钱,即便在公司做着资深HR她依旧没有存款,哥哥的房子是她买的,哥哥的工作是她帮忙找的,哥哥的孩子也是她在养着,虽然她看起来高傲,但骨子里的自卑使她跌落在尘埃里,重男轻女现象在农村地区是常见的现象。

  父母离异牵扯到家庭财产的纠纷和孩子的养护权,有些家长忘记了离婚只是婚姻关系的结束,父母的责任并没有变。有的父母离异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严格管教,什么事情都要求完美,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造成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也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胆小懦弱,父母经常大吵大闹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由于生活的压力太大,很多父母基本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期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教育,而学校教育得不到家长的紧密配合,往往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学生亚健康的状态更加严重,甚至对老师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表现出来的行为就会过于叛逆。例如,在课堂上顶撞老师,不服从老师的教育,制造校园暴力事件,逃学,对老师进行间接报复等等。

  3家校协作引导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3.1保持联系,共同教育

  学生在学校期间,学校应主动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将班级同学家长的电话进行保存,方便日后的联系。学生在学校无论是发生了心理上的问题还是身体上的问题都可以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学生的进步、退步、日常表现、学习成绩高低、与同学的相处都可以向家长渗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未来,家校协作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

  3.2及时沟通,步调一致

  处于亚健康的学生情绪容易受到波动,自我言行的控制力比较差,心理敏感,一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常常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无视老师的教育,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应及时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在特殊情况下,邀请家长到学校参与教育工作,形成家校协作的教育合力;家长应及时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经常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和咨询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和学校的步调保持一致更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4结语

  心理健康是人生价值和梦想得以实现的.源泉和动力,是提升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引导和渗入来完成,因此家校协作对中职生的心理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11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职生面临来自社会、家庭及学校多方面的压力,在生活、学习和日常交往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从学校层面来说,对中职生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引导中职生不断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及时走出心理阴影,摆脱心理疾病,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教育教学任务,也是中职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当代中职生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呢?我们又该如何在正确认识它们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当代中职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1.来自学校压力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我们看来,中职生的心理问题首先来自于在校期间的人际交往、动手创新等方面造成的心理阴影。具体来说,由于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与同等年龄其他在校生相比较低,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的交流沟通能力不是很强,遇事不够冷静,出现问题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从他人那里寻找发泄渠道和途经,往往容易产生偏激心理,遭到反对或者出现与自己心愿不符的言行的时候,经常产生挫折感,同时不懂得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给予恰当的缓释,使心理问题越积越深。另外,中职生的知识基础比较差,动手能力相应较弱,在应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创新不够等心理挫折,以上种种,不胜枚举,都是中职生在校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相应来源。

  2.来自家庭压力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笔者多年分析和研究来看,中职生的心理问题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即家庭的压力。具体来说,部分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中职生大多是家庭不和睦或者父母离异家庭出来的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些学生平时寡言少语,不爱和同学、老师交流,一些较小的心理障碍或许通过自己的调适能得到及时解决,但很多出于外在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如缺少家庭关爱,不懂得理解和关心别人,无法融入集体中,使得学生不能锻炼和施展个体的语言和交往能力,容易陷入孤独、焦虑的不良心理中不能自拔,学习和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德智体全面发展。父母离异,缺少经济来源,在校容易形成自卑感,是一系列心理不稳定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3.来自社会压力的心理健康问题。

  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还有社会上的很多不良环境影响,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之间相互攀比、拜金主义流行是一个重要方面,对处于世界观正形成时期的中职生来说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不良引导。一旦心理上得不到满足,往往使身心受到严重损害。

  本文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来源和症结,但归根结底,这跟中职生个体的自我调控力有着密切关系,中职生在心理上造成如此种种不同阴影或者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的问题,最关键的是缺乏正确引导和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十分欠缺。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主渠道。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人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具体来说,就是从受教育者心理健康出发,施教者按照一定心理教育方法,挖掘受教者心理发展潜能,使其朝积极健康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预防和消除各种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的教育过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职生来说,是接受良好心理培养和计划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应开设相应课程,帮助所有学生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对于那些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应该主动帮助其挖掘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因势利导,及时解决困扰其学习和生活的心理问题。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家庭和社会参与的权重。

  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对于那些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学生来说,其一时间很难走出已经遭遇的心理阴影。那么,通过参与有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现场心理咨询、心理电影赏析、团体花样心理训练、校园心理剧竞赛及富有家庭和社会温暖的主题班会等适合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心灵涤荡和社会、家庭关爱。实践证明,这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而且对那些已经受到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特殊学生来说,成效十分显著。

  3.注重培养中职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

  从上文分析来看,实现上面两项目标,归根到底是提高中职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因为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或者存在潜在心理问题的中职生能否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最终靠的是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这就是内因的决定作用。只有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不仅注重外在心理培训和疏导,还激发和发挥中职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最终才能实现有效实施健康心理教育的目标。具体来说,首先应该让中职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通过课程学习、阅读报刊、参加社会心理实践及大型集体性活动等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丰富自我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陶冶性格、锻炼心理品质。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人的心理和精神世界的认识,以便对自我有正确认识和评价,面对心理问题能根据科学方式调整和发展正确心理。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