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党员村支部书记个人典型材料3篇 村党支部副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先进党员村支部书记个人典型材料3篇 村党支部副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供大家参阅。
顽强拼搏筑天路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来自...村,名叫...。能参加本次会议,我深感荣幸。首先,我代表竹山村的父老乡亲向关心支持竹山村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竹山村地处...西南方,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349户1422人。山大沟深,地势险要,人口居住分散,是全市乃至全省最穷的村。三年前,竹山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大部分农户靠点煤油灯照明,有32户人住着茅草房,客来没有板凳坐,全村娶不上媳妇的光棍有38人,年龄最大的有71岁。当时在毛坝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竹山到毛坝。”大红岩、梯子岩、一墩岩象三座高墙将竹山村与外界阻隔。当时从竹山村到毛坝镇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翻山路,陡上陡下,行程6个小时,上街赶集早晚都要摸黑;二是穿山路,尺余宽的路几乎全部从悬崖峭壁上经过,十分危险。由于山高路险,全村几乎所有的农家妇女一辈子没到过紫阳县城。
竹山村有着丰富的煤碳资源,可是这些资源却开发不出来。一拨拨的客商进来,然后摇头就走。为啥?路太险了。客商说:“走一趟胆都吓破,哪里还敢往里投钱!”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我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于是,痛下决心,这辈子一定要把竹山村的路修通。我把修路的想法告诉村民们后,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和支持,长期受闭塞、贫穷、落后的困扰,村民们已铁了心,1克难奋进奔小康
哪怕磨掉几身皮也要把路修通。2006年11月22日,竹山公路正式动工,我带着全村村民,扛着铁锤和钢钎,吃在山上,歇在崖边,每天打着火把和手电上工,晚上摸黑回到工棚,这样的日子,我们整整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竹山村公路是紫阳县工程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差的一条路,整个线路几乎全部从千仞绝壁上经过,机械根本没有用武之地,绵延20多公里的建设战线上,只有5台空压机,一辆架子车,其余的只有靠铁锤砸、钢钎撬、杠子抬、锄头挖,精壮的年轻汉子承担着打眼放炮的重活,从山顶上垂下一根根绳索,拴在他们腰上,悬在峭壁上打炮眼。会手艺的就负责砌外挡,10万多方大大小小的石头,全是村民们用手搬、用肩扛,一块一块砌起来的。公路打通后,我们立即做好路基,铺筑了水泥路面,目前,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
“要生存,先把泪擦干;通公路,抬头见睛天!”这是村民修路时改编的歌子。天道酬勤,公路通后,竹山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短短一年时间,就有3户人家购买了农用车,2户人购买了面包车跑货运和客运。架设高压电7杆公里,低压电35杆公里,煤油灯换成了亮堂堂的电灯。安装了移动信号发射塔,实现移动信号全覆盖。修建沼气池210口,架设水管13公里,移民搬迁68户,新建板石特色民居68户。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新建丰产密植茶园500亩,发展魔芋1000亩,兴办养猪厂2家,建酿酒作坊1个,茶叶初制厂2个,精制加工厂1个。全村人均纯收入从三年前的800元提升到现在的1560元。
竹山村的公路建设,竹山村现在的变化,让我深深感受到:
一是人民群众是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为了修路,村民不仅要出力,还要出钱。一年多的公路建设,村民相继共投入劳力多个,开挖土石方36万立方。为了筹集公路建设资金,村里有的老人把棺材卖了,有的把过年猪卖了,千方百计筹资投入公路建设,全村349户人除举家外迁户、特困五保户外,共筹集资金35万多元。公路建设中,对村民的地需要占的就占,林木需要毁的就砍,从没有一个人讲价钱,索赔偿。村民个个都在相互监督着质量,拿着六米长的竹杆一寸寸硬量,每一个人都算着帐节省投入,宁可多掘一尺,也不少挖一锄,能用人工撬的,绝不放炮。由于村民的全力支持,积极参与,公路建设从开工到竣工,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没有一寸不合格工程,没有一起上访事件。
二是省市县的支持是我们的坚强后盾。竹山村的公路建设,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多次到村指导和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也得到了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共为我们解决爆破器材90余吨,资金700多万元,为我们公路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没有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竹山村不会这么快通上水泥路,也不会有今天的变化。
三是干工作、做事情必须有一种勇气和决心。让竹山村通公路,当初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更别说通上水泥路,是贫穷落后、一次一次心酸的经历,让我们痛下决心。为了把路修通,一年多时间我把精力全部放在路上,我用完了5箱手电池,跑烂了16双解放鞋,减去了11斤体重。同时我也挣下了三个混名:一是“婆娘嘴”,爱吵爱说;二是“吝啬鬼”,舍不得多花一分钱;
三是“飞毛腿”,每天要在施工路段跑几个来回。当时支撑我只有一点:那就是一定要打通这条路,改善竹山村的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一点小小的成绩,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我也先后被评为“感动陕西”的竹山村的新愚公、“感动交通”的村道建设“铁人”、“郭孝义式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陕西十大杰出青年”。一次次荣誉,使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更是对竹山村人民的褒奖,其实,这些成绩都是各级政府关心支持、全村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回顾过去,我们虽然干出了一些成绩,但村上的发展还任重道远。我和竹山村的乡亲们将不懈努力,奋斗不止!我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有心里常燃希望的火把,好日子就在明天。
谢谢大家!
立党为公重在行(村书记事迹)
**县湾沚镇十都村地处城乡结合部,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3230人,871户,党员81名,村民组24个,农民人均收入2950元,全村有各类专业户270户。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层工作难做,村支部书记难当,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支书更难干是个不争的事实。张宗海同志自2001年4月任十
都村书记以来,以创新的思维,锐意进取的精神,带领着村党支部班子实践着“三个代表”的要求,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支部建设抓起
2001年,30岁刚出头的张宗海任十都村书记时,当时的十都村是一穷(村集体经济呈现空白)二散(村干部人心痪散)三乱(各项工作杂乱无序)四怨(群众对村工作怨气大),工作的压力可想而知,张宗海没有怨天忧人,他多次说:“组织在关键的时候把这副重担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和期盼,我是党组织培养教育多年的干部,在困难面前,我决不退缩,决不当孬种”。张宗海深知要收拾这个烂滩子,必须从抓班子,建队伍做起,扭转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到任的第一年,村支部在他的建议下,就建立完善“三会一课”,村干部廉洁自律,民主评议党员、村干部,村务公开及财务管理等制度,坚持以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规范各项工作开展。在制度的执行上,张宗海决不打折扣,每周一次的村干部思想政治学习,每季度一次的党员思想政治学习成为雷打不动的规定,通过学习,许多党员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学习与不学习就是不一样啊,我们现在思想明了,思路宽了,信心足了,劲头大了。长期的基层工作实践,张宗海认识到基层班子不团结往往源于财务管理上的不到位,导致相互之间猜忌怨恨。因此,从担任书记之日起,村每一笔财务支出都严格按财务报销制度执行,每季度财务收支情况都要张榜公布,干部的气顺了,心齐了。在班子建设上,村支部做到既责任到人,又分工不分家,相互补台。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自已首先做到,要求党员群众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逐步改变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不良形象。在抓班子的同时,他还十分重视党员队伍的建设,以“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实施为抓手,注重从经济能人、经济大户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成熟一个发展一个,3年来,在各类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12名。同时,通过结对帮扶、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已将全村80以上的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现在支部党员活跃在十都村致富奔小康的各个工作岗位,发挥出“一个党员一面旗”的作用,支部的凝聚力强了,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真正成了群众的主心骨。
发展农村经济是自己应尽职责
一个称职的支部书记,必须是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支部书记,张宗海坚信这个道理,他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当作自己应尽职责。近年来,随着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县重点工程建设用地的扩展,十都村土地逐步减少已是必然。张宗海在认真调查后,认为发展高效畜禽养殖业,是土地减少的村民发家致富的现实选择。经过充分酝酿,反复论证,村支部拟出了以改制后的县养殖场为龙头,带动全村养鸡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思路。县养殖场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发展菜蓝子工程而兴办的一家镇办企业,企业改制以后划归十都村管理。由于缺少能人经营,企业一直呈现半死不活的局面。2001年8月,在张宗海的倡导下,村两委果断作出了让能人大户租赁发展的决定,彻底盘活这潭死水,带动全村养殖业的发展。在村两委的鼓励扶持下,都益畜禽养殖公司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市场上站稳了脚根。“龙头”已经铸就,关键是打造出千家万户参与的“龙身”。张宗海和村两委一班人走村入户,帮助群众分析养殖行情,引导群众利用本村龙头企业的优势,抢抓机遇搞养殖。另一方面,他又多次和都益养殖公司负责人探讨公司带农户,走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如今,都益公司在品种选购、饲料供应上与村广大养殖户结成了坚实的链条。在他的协调下,十都村还适时成立了养鸡协会,这又为广大养殖户交流信息提供了平台。目前,全村已有600多户村民从事肉鸡饲养,年出栏商品肉鸡800万只,销售收入达4500万元,人均仅养鸡业收入就达1500多元,并涌现了100余户养殖规模达万只以上的养殖大户。2003年十都村被县政府评为全县农业产业化“酵母工程”养鸡专业村,养鸡业已成为十都村村民全面走向小康社会的第一支柱产业,十都村成功探索出一条农户不完全依赖土地,一样能够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
时刻想着群众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是张宗海时刻不忘的座右铭。刚上任的时候,全村24个村民组没有一条砂石路,仅有的是一些原始土路,有的地方连人力板车也不能通过。村两委经过反复研究,认为替群众办实事必须从筑路做起,说干就干,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一条连接芜屯路宽5米、长5公里的村级主干砂石路面贯通了。不规则的电杆、阵旧的低压线路,不仅造成电耗大、电价高、农民负担重,并且时有用电事故发生,为了减轻农民负担,确
一身正气 真心为民 甘做社区居民的孺子牛
――记***镇**村党支部书记***
***,1962年生,200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任***镇**村党支部书记。2009年11月兼任**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主持**社区全面工作。上任后,他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新时期的富农、惠农和助农政策,以加强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抓手,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为切入点,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公而忘私,身体力行,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社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村人均纯收入6500元。
一、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同志常讲,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党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党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党支部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在他的倡导下,社区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两年来,村里没有发生过群体恶性上访事件。同时,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多次派专人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
二、抓学习强素质,自身建设上台阶
***同志始终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他坚持把学习当作一件责任,十分注重自身学习,虚心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领导水平和组织工作能力。在工作学习中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细致地进行思想解剖和自我反省,始终做到政治上清醒,立场上坚定,工作上勤恳,作风上务实,行为上自律,满腔热情为农民群众服务和排忧解难。特别是对近两年中央1号文件,深学常思,并亲自给群众进行讲座。他十分注重对全体党员的学习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党支部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为一项根本的任务来抓,任务再重,工作再忙,从未动摇。特别是在近两年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中,他带头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有关理论文章,带头为党员上党课,带头开展自我评议和自我剖析,带头查找班子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带领一班人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谋划社区经济新的增长点,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同时开展了以“一创双带评五星,争做创先争优排头兵”的活动;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党员干部讲理想、讲道理、讲文明,开展了以宗旨教育为核心的“讲传统、比奉献”活动,教育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乐于奉献。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为民服务意识,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一位老党员深有体会地说:通过学习教育,使我进一步理解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为本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三、致力新社区示范工程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把**社区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社区,***十分重视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有计划地对居民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爱国家、爱集体”的教育,让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在思想教育中,他还注意发挥党员的骨干、桥梁作用,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通过支部一班人的不懈努力。2009年**村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12个试点社区之一,自去年5月份启动建设以来,按照市领导“六个先行先试”的要求,依托金刚石产业园区发展,依托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建设,通过党员双建双带活动的推动,在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建设农村新社区,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1、建设思路上立足“四轮驱动”。即发展工业园区经济,打造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新社区,整治旧村庄四位一体,同步推进。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2009年,成功吸引了弘强机械、攀峰刀具、鄂信二期、江燕船舶三期项目落户园区。在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方面,在原有200亩优质葡萄基地基础上,新增桂花苗圃基地300亩,柑桔基地100亩,使全村70%的耕地实现了集约经营。
2、建设模式上坚持“四个集中”。即:拆旧房建新房的向新社区集中,符合建新房条件的向新社区集中,重大项目拆迁安置的向新社区集中,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向新社区集中。通过向广大村民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农村村民新社区建房的实施意见》,停止在旧村庄审批建房,凡是符合条件要建房的一律向新村区集中,鼓励村民拆旧房在新社区建新房,同时规定今后因重大项目建设需拆迁安置的一律向新社区集中安置。
3、新社区建设上实行“四个统一”。为确保新社区建设规范有序进行,在新社区建设上严格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户型设计、统一调配宅基地、统一放线施工,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农民建房人均用地面积由以前150平方米减少到81平方米,化解了矛盾纠纷,确保了规划严谨性。
4、建设资金筹措上注重“四个依托”。
一是依托国家土地整理项目资金建基础设施。抓住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契机,将示范区的路网、水网、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整理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共投入资金9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示范区**路、丁字路、中心路、中心二路、**东路、**景观港路、工业园断头路对接的建设,硬化道路万平方米,形成了循环的交通网络;铺设彩色步道砖万平方米;完成景观绿化工程2万平方米,种植各种花卉苗木万株,美化了新社区环境,完成新社区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35盏,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也极大地完善了新社区基础设施。2007年**村所有农户接通了自来水,投入资金4百多万元,铺设管径入地污水主管网480M,铺设管径和污水支管网640M,使污水全部进入地下排污管网,改变了过去新社区内污水横流现象,为村民提供了清洁卫生生活环境。在排污主管网上方,建设了村前绿化景观带全长480M,宽达,现已全面进行绿化,到来年春天,这里是一道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的景观带。着力实施了“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整治旧村庄环境。在旧村庄打通全长**港路,疏浚港道、拆除乱搭乱建房屋3000平方米,清运垃圾800余吨,较好地改造了旧村庄环境。完成了**景观港疏浚整治任务,整治景观港,解决了农业排水灌溉的问题,建设垃圾池10个,垃圾桶30个,安装果皮箱30个,聘请环卫工2人,购置垃圾转运车1台,村中垃圾集中转运到城市垃圾处理场。70%的农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10年被省环保厅授予“省级生态村”称号。
二是依托以奖代补资金对房前屋后进行硬化、美化、绿化。积极争取市、区部门的支持,发动每户村民出资8000元,镇政府以以奖代补的形式适当补助,由村委会统一组织实施,对村民房前屋后进行硬化、美化、绿化;极大调动了村民建设新家园、新社区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提升了**新社区的形象。
三是依托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将有经济收益的公益事业公开招标,优先赋予社会民间资本的建设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如新社区的便民超市、幼儿园等有经济收益的公益事业被区供销社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投资80万元建设,极大地缓解了新社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
四是依托村民自有资金建新房。按照“五个统一”的原则,村民在新社区建房,由居民自筹资金2800万元,统一规划新建房屋212栋,使新社区初具规模。
5、社区管理上探索“四个创新”。
一是社区服务上创新“1+8”模式。为了方便新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规划建设了“1+8”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即村支部、村委会办公场所与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劳动技术培训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党员群众电教中心、农家超市于一体,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既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培训要求,又规范了服务阵地,还节约了建设成本。
二是组织建设上创新区域化管理模式。为更有成效地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进一步增强新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根据**新社区建设的需要,将金刚石刀具工业园的党组织按所在区域划归**村党组织管理,变原来的行业管理为区域管理,并将**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下辖六个支部,即:农村三个支部(村务支部、新社区支部、农村支部);企业三个支部(长江精工支部、鄂信支部、金鄂支部),不仅密切了村与企业的联系,而且还促进了村与企业相互支持、相互发展。三是村级增收上创新厂房换租金模式。为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借鉴沿海地区村级发展经济的先进经验,利用***金刚石刀具工业园在其境内的优势,今年已建设占地3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通过对外招商,吸引企业入驻,收取租金增收村级经济收入,形成“双赢”的发展格局。
四、抓民心树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同志工作严格自律,以身作则,几年来,在他的眼里,钱可花,但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为社区百姓办事花钱值,但把钱用在迎来送往就不是我们干部应该做的。村民的生活水平在天天提高,其精神需求越来越大。***积极带领支部一班人筹措资金成立了女子健身腰鼓队、篮球队引得附近的村民观看和参加,多形式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同时,***同志把争创“十星级文明户”和“五星党员评比”作为党员群众争荣誉、赶先进的主要形式,并作为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始终摆上工作议程。坚持半月一小评,年终一总评,按照户自评、代表认定、支部审核、张榜公布的程序,认真开展,规范操作,很好地纠正了民风的好转。社区里有一村民过去嗜“麻将”如命,家人反对,邻朋劝止,却屡教不改。争创星级文明户活动开展以来,***同志多次亲自做他的思想工作,他本人也改掉了打麻将的坏习惯,成为十星级文明户之一。由于在***同志的带领下,党支部一班人团结战斗,齐心协力,各项工作扎实运作。建立健全了民调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这几个机构分工协作,各负其职,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展了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学习道德模范何少卿”等活动,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在村里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社区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新风尚正在形成。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还动员群众,取消了社区里一些封建落后的迷信陋习,将先进的文化生活方式带入了社区,采取多种形式搞文化活动,利用“农家书屋”丰富党员、村民的文化生活,深受居民欢迎。
***同志长期以来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实际行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新的一年里,他提出赶超先进社区,让社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并通过积极努力,创建省级卫生先进村(社区)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社区)。如今,他正以百倍的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社区而忘我工作着,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