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试题9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考试题库)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课程试题9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考试题库),以供参考。
“第四届”数学节活动方案
桑园镇中心小学
一、指导思想:
为营造校园数学学习氛围,弘扬数学文化,激发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学习方面创新能力。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的舞台,在校园里形成浓郁的数学文化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魅力,发现数学的无尽乐趣与无穷奥妙,进而产生一个良性循环,服务与提高自己数学的学习。
二、活动主题:
数学+探究=智慧+快乐
三、活动口号:亲近数学 挑战数学
四、活动内容:
1、数学日记
2、数学手抄报
3、口算及速算
4、数独
5、24点游戏
6、数学智能
7、五子棋。
五、参加人员:
中心小学全体教师及学生、各完小数学教师及学生
六、领导小组:
组 长: 梁志法
副组长: 朱贵东 梁永强 陈为文
成 员: 朱贵伟 杜恩硕 倪晓燕 解学奎 胡善竹 解世章 陈兆祥 高兴华 房东祥 王荣正
七、活动时间:
1、预赛:(10.8——10.25)
2、决赛:(10.28——11.7)
八、活动方式
各小学自行组织预赛,选出一定数量的参加决赛的选手到中心小学进行决赛。
九、活动过程
10.28下午两点:
口算、速算比赛活动方案,(组织主持者:杜恩硕 管西秀)
一、活动目的:
1、加强学生对计算的熟练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培养正确的计算能力。
2、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口算(速算),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参赛对象:全镇三至六年级学生(每班选出1名)
三、比赛地点:多媒体教室
四、活动过程
1、比赛方式
A、口算
①、口算题80道,时间为5分钟。
②、同等时间内做对的题多为胜,同等成绩的选手则根据书写工整程度决定。
B、速算
每班选出的1名学生,在10分钟内做对的题多为胜,同等成绩的选手则根据书写工整程度决定。
五、评比和奖励办法
1、最终评定成绩为口算与速算成绩相加。
2、各年级按照成绩的高低,奖励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名。
数独活动方案:(组织主持:徐纪雷,张同飞)
一、目的:
1、认识数独,掌握数独的游戏规则和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的分析、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 参赛年级:中高年级
三、参赛办法:
第一阶段:初赛。
各学校自行组织初赛,组队。每年级每班选出正式参赛队员1人。参加现场年级决赛。
第二阶段:现场决赛:
个人竞赛:时间:15分;形式:单独笔答;计分方式:每填对一个数计1分,上不封顶。
班级合作竞赛:时间:5分;形式:班级合作笔答;计分方式:每填对一个数计1分,上不封顶。 比赛设置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若干名(以个人成绩为依据)。班级优胜奖1名。最佳合作奖1名(以班级合作成绩为依据)。
初赛:各完小
决赛;多媒体教室
10.29下午两点
数学24点计算比赛活动方案(组织主持者:王启菊 张俊霞)
一、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二、活动内容:三至六年级24点计算竞赛。
三、活动具体措施:
1、以各完小各年级为单位,各年级开展数学活动竞赛,每班选出1名。
2、由评委评出出各年级获奖名单,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若干名
五子棋比赛(裁判:解学奎、陈修好、陈志荣、葛平山)
一、活动地点:中心小学
二、 参赛年级:三至六年级
三、参赛办法:
第一阶段:初赛。
各学校自行组织初赛,组队。每年级每班选出正式参赛队员1人。参加现场年级决赛。
第二阶段:现场决赛:
同年级两两相对,三局两胜,比赛采用淘汰制
最后决出年级冠军,亚军,优胜奖若干。
10.30
数学日记比赛
一、活动地点:各完小
二、 参赛年级:三至六年级
三、参赛办法:
1、各学校自行组织初赛,各完小每年级选出两篇优秀作品上交中心小学教导处。
2、教导处组织评审组,评出优秀作品出版。
数学手抄报比赛
一、活动地点:各完小
二、 参赛年级:一至六年级
三、参赛办法:
1、各学校自行组织初赛,各完小每年级选出两篇优秀作品上交中心小学教导处。
2、教导处组织评审组,评出优秀作品出版。
10.31下午两点
数学智能比赛,地点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
数学智能实施方案(组织主持者:葛立荣 丁晓)
活动目的:为了改观学生学数学难,做数学难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落实我校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通过活动, 引导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视以及鼓励更多的同学去关注数学课外知识,扩展数学视野,激发研究兴趣,培养研究学习的习惯。
一、参赛对象 :全镇一至六年级每班两名学生。
二、比赛形式:采用闭卷形式抽测,
三、评奖方法:
以年级组为单位,设团体与个人两类奖项
1 、团体奖项:以班级学生成绩为依据,取团体优胜一名;
2 、个人奖项:年级组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
八、注意事项:
1.活动中各教师要积极动员所有学生参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志愿者进行精心管理和指导,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充分尊重理解学生。
2.在活动中要做好文字,图片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组织好学生活动,记录好学生活动成绩。
3、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具有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主持能力的学生,并在以后积极进行指导,对于数学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年级要给予进一步了解与关注。
4、活动期间,请充分做好预案,关注活动安全,高效愉快的完成本次活动。
一、指导思想:
为营造校园数学学习氛围,弘扬数学文化,激发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学习方面创新能力。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的舞台,在校园里形成浓郁的数学文化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魅力,发现数学的无尽乐趣与无穷奥妙,进而产生一个良性循环,服务与提高自己数学的学习。
二、活动主题:
数学+探究=智慧+快乐
三、活动口号:亲近数学 挑战数学
四、活动内容:
1、数学日记
2、数学手抄报
3、口算及速算
4、数独
5、24点游戏
6、数学智能
7、五子棋。
五、参加人员:
中心小学全体教师及学生、各完小数学教师及学生
六、领导小组:
组 长: 梁志法
副组长: 朱贵东 梁永强 陈为文
成 员: 朱贵伟 杜恩硕 倪晓燕 解学奎 胡善竹 解世章 陈兆祥 高兴华 房东祥 王荣正
七、活动时间:
1、预赛:(10.8——10.25)
2、决赛:(10.28——11.7)
八、活动方式
各小学自行组织预赛,选出一定数量的参加决赛的选手到中心小学进行决赛。
九、活动过程
10.28下午两点:
口算、速算比赛活动方案,(组织主持者:杜恩硕 管西秀)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逐渐成为主体教育研究在教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几年中,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同时课堂教学中也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此,我校推出了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用以规范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从一年来的实施情况看,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不强,重教法轻学法等问题。为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创建主体参与型课堂,真正树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意识,结合“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的推广使用,我们提出本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主体参与”有如下两个含义:
(1)“主体参与”是指学生以认识的主体和思维过程的主体来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三个方面。
(2)“主体参与”并不排斥教师的作用,教师依然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的一切,它包容了教学的所有方面,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式,积极而又创造性地主动介入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策略。
三、研究的目标
1.构建“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前提,以问题解决为线索,以思维发展为核心”的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一批科研型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所有知识都是被建构的,包括认知结构”,“数学应被儿童再发现或再建构”,“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建立学生的数学意义,促进他们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建构主义观下的数学教学,不是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在每个学生业已存在的不同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地进行建构的过程,其中教师应该是数学建构活动的深谋远虑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价者。
2.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的积极倡导者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体主动地通过认知,获得客观事物的意义和意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他强调教师应当制订和设计各种方
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行发现、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索取”过程。
3.数学的自身特点
数学高度抽象的形式化的特点更需要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创造
性,更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用弗赖登塔尔的话来说,就是“让他们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第一原则”。“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去”发现”。全方位建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主体,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4.现代学生观
现代学生观包含四层含义: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③学生是一个独特的、有完整个性和独立人格的人;④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其它三个方面能否能得到教师的尊重是基础,否则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为空谈。现代学生观强调要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五研究的内容
1.构建“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前提,以问题解决为线索,以思维发展为核心”的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2.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和实施策略。
六、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生是认识的主体。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创设带有启发性、探
索性、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胆猜想,凝练观点。面向全体,给各层次的学生都提供表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和获取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真正实现“机会均等”。
2.探究性原则
数学既是系统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探究性既体
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数学实验方面。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就要提供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和时间,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抽象、概括等探索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3.主动性原则
创设恰当的情境和平等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主动参与,
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展自己的创造力。
4.应用性原则
数学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数学学习与
现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
七、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小学各年级的课堂教学。
研究方法:以实验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分析法、总结法为辅。
八、研究的步骤
本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9月——月)
(1)学习有关主体参与研究的理论,明确研究的意义;
(2)撰写研究方案;
(3)成立课题组,明确研究分工;
2.研究阶段:(1月——2012月)
(1)各实验校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和学段研究计划;
(2)围绕研究目标和基本模式,分学段开展研究,逐步构建和修订各课型模式;
(3)做好研究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3.总结阶段:(1月——209月)。
小学数学课程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20xx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依托“二期课改”的深入推进,积极探索教育质量的内涵发展,促进教师、学生的可持续成长,最终实现学校提出的“二满意一优势”的工作目标。
二、工作重点
1.常抓学习不松懈
深入课堂研究,提高学生课堂知识的巩固率和信息交流率。暑期培训资料学了以后组内老师都受益匪浅,但由于时间紧迫没有多讨论和深入的学习,本学期的理论学习就是回顾暑期培训的学习资料。做到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新理念,学习优秀的经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组内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组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业务指导活动和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活动,适当机会学校将请专家来校讲座,或组织教师到校外听课、学习。教师也要坚持参加市区教研活动,虚心向同行请教学习。积极倡导组内教师资源共享的同时,更提倡教师间的相互探讨和相互启发,及时交流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习要和反思相结合,多写学习心得和反思记录。
继续开展“以课改理念看课堂”为主题的评课活动。采取即时对话和网上交流的形式,用课标要求审视课堂实践的现状,用课标理念评价课堂中教与学的行为。
加强中小学教学衔接的研究,组织2―3次的五、六年级联合教研活动,重点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进行探索。积极配合校科研课题的工作,在如何命题、卷面分析上下功夫,使自己学有所的,不断提高命题能力。
2.常规工作的落实
(1)备课:教师要深钻教材,体现课改理念,强化“三维目标”意识,体现学法指导,有自己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作好课后随笔、反思札记,并能结合教材注意备课资料的收集,合理有效的运用教学辅助手段。促进教师关注自己工作的实际效率,而不是流于形式。平时要超周备课,教研组长一月一查。
(2)扶优补差
教师要对学习困难学生采取“三优先”政策,即优先调动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先提问学习困难学生,优先批改学习困难学生作业。总之,在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帮助下,使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尽快提高。
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继续建立“学习困难学生档案袋”,通过数据及文字分析,力求找出科学有效的途径,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一是听教师的推门课,开学伊始,即采取不定期的方法听推门课,每次听完课,教师要主动上交备课教案,针对教案,考核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二是组内任课教师按照学校要求参加“青年教师大奖赛”或“中老年教师展示课”,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三是教研组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在两轮研究课的基础上,推出校庆展示课,反映学校教学教研成果。
(4)做好教学质量检测分析。跟踪问题,把教学监控过程落实到位。日常订正做到日日清,知识点做到周周清。
(5)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做到趣味性、益智性和生活性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的效果。
3.具体安排
第二周教研组工作计划讨论,制定备课组计划
第四周五年级监控工作落实、青教评比课集体备课
第六周五年级监控工作反馈、青教评比课评课
第八周理论学习
第十周期中阶段练习准备
十二周期中阶段练习反馈、制定下阶段措施
十四周理论学习、学科竞赛
十六周理论学习
十八周期终考试准备
二十周学期总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反馈:指名数一数。
2.谈话:刚才我们数出了儿童乐园里事物的个数,并且用圆点图表示了这些事物的个数。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自己身边事物的个数吗?如第一小组有6位同学??
组织交流。
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2)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3)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
主题图、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
一、指导思想:
为营造校园数学学习氛围,弘扬数学文化,激发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学习方面创新能力。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的舞台,在校园里形成浓郁的数学文化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魅力,发现数学的无尽乐趣与无穷奥妙,进而产生一个良性循环,服务与提高自己数学的学习。
二、活动主题:
数学+探究=智慧+快乐
三、活动口号:亲近数学 挑战数学
四、活动内容:
1、数学日记
2、数学手抄报
3、口算及速算
4、数独
5、24点游戏
6、数学智能
7、五子棋。
五、参加人员:
中心小学全体教师及学生、各完小数学教师及学生
六、领导小组:
组 长: 梁志法
副组长: 朱贵东 梁永强 陈为文
成 员: 朱贵伟 杜恩硕 倪晓燕 解学奎 胡善竹 解世章 陈兆祥 高兴华 房东祥 王荣正
七、活动时间:
1、预赛:(10.8――10.25)
2、决赛:(10.28――11.7)
八、活动方式
各小学自行组织预赛,选出一定数量的参加决赛的选手到中心小学进行决赛。
九、活动过程
10.28下午两点:
口算、速算比赛活动方案,(组织主持者:杜恩硕 管西秀)
一、活动目的:
1、加强学生对计算的熟练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培养正确的计算能力。
2、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口算(速算),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参赛对象:全镇三至六年级学生(每班选出1名)
三、比赛地点:多媒体教室
四、活动过程
1、比赛方式
A、口算
①、口算题80道,时间为5分钟。
②、同等时间内做对的题多为胜,同等成绩的选手则根据书写工整程度决定。
B、速算
每班选出的1名学生,在10分钟内做对的题多为胜,同等成绩的选手则根据书写工整程度决定。
五、评比和奖励办法
1、最终评定成绩为口算与速算成绩相加。
2、各年级按照成绩的高低,奖励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名。
数独活动方案:(组织主持:徐纪雷,张同飞)
一、目的:
1、认识数独,掌握数独的游戏规则和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的分析、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 参赛年级:中高年级
三、参赛办法:
第一阶段:初赛。
各学校自行组织初赛,组队。每年级每班选出正式参赛队员1人。参加现场年级决赛。
第二阶段:现场决赛:
个人竞赛:时间:15分;形式:单独笔答;计分方式:每填对一个数计1分,上不封顶。
班级合作竞赛:时间:5分;形式:班级合作笔答;计分方式:每填对一个数计1分,上不封顶。 比赛设置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若干名(以个人成绩为依据)。班级优胜奖1名。最佳合作奖1名(以班级合作成绩为依据)。
初赛:各完小
决赛;多媒体教室
10.29下午两点
数学24点计算比赛活动方案(组织主持者:王启菊 张俊霞)
一、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二、活动内容:三至六年级24点计算竞赛。
三、活动具体措施:
1、以各完小各年级为单位,各年级开展数学活动竞赛,每班选出1名。
2、由评委评出出各年级获奖名单,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若干名
五子棋比赛(裁判:解学奎、陈修好、陈志荣、葛平山)
一、活动地点:中心小学
二、 参赛年级:三至六年级
三、参赛办法:
第一阶段:初赛。
各学校自行组织初赛,组队。每年级每班选出正式参赛队员1人。参加现场年级决赛。
第二阶段:现场决赛:
同年级两两相对,三局两胜,比赛采用淘汰制
最后决出年级冠军,亚军,优胜奖若干。
10.30
数学日记比赛
一、活动地点:各完小
二、 参赛年级:三至六年级
三、参赛办法:
1、各学校自行组织初赛,各完小每年级选出两篇优秀作品上交中心小学教导处。
2、教导处组织评审组,评出优秀作品出版。
数学手抄报比赛
一、活动地点:各完小
二、 参赛年级:一至六年级
三、参赛办法:
1、各学校自行组织初赛,各完小每年级选出两篇优秀作品上交中心小学教导处。
2、教导处组织评审组,评出优秀作品出版。
10.31下午两点
数学智能比赛,地点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
镇雄县盐源中心小学数学学科课程
实 施 方 案
12月20日
1
目录
1、 小学数学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2、 小学数学学科发展目标
3、 单元(模块)教学目标(应知应会) (1)一年级数学学科(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2)二年级数学学科(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3)三年级数学学科(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4)四年级数学学科(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5)五年级数学学科(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6)六年级数学学科(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4、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 5、 教材优化(学生作业系统设计) (1)一年级数学学科(上册)教材优化 (2)二年级数学学科(上册)教材优化 (3)三年级数学学科(上册)教材优化 (4)四年级数学学科(上册)教材优化 (5)五年级数学学科(上册)教材优化 (6)六年级数学学科(上册)教材优化 6、 备课、作业布置与批阅、课外辅导基本规范与要求
7、 学生评价标准 8、 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2
曹阜三 3—5页 曹阜三 6—08页
曹阜三 9—10页 胡 娜 11—12页 刘应波 13—15页 李 敏 16—17页 陈绍金 18—19页 成凤英 22—21页 曹阜三 22—22页
曹阜三 23—53页 胡 娜 54—83页 刘应波 84—114页 李 敏 115—180页 陈绍金 181—207页成凤英 208—241页
曹阜三 242—245页曹阜三 246—250页曹阜三 251—252页
一、小学数学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3
从参加镇雄县—抽测学科教学质量量化情况看我校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都比本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差。部分班级在全镇排名中间,只有少数在前面。
3、课堂教学
我校无固定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仍占据整个课堂教学,随意课堂居多,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依旧存在,即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练)的少。低效、随意、满堂灌的课堂随处可见,将每一位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实难得到体现,教师依旧是整个课堂的霸主,教师引导的作用难以发挥,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培养,以及缺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4、生源
有一至六年级12个教学班721人,各年级均设两个教学班,最大班级学生有81人,最小班级学生48人,由于全乡没实现集中办学,不同年级中途都有学生从乡下各校相继进入或转出,每学年各年级学生的认知差异较大,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受义务教育政策的影响,不管学生成绩如何都不允许留级,有的学生考10多分的也得升级,大部分学生的学科知识欠帐太多,逐渐形成部分学生厌学的现象,加之家长受打工潮的影响外出的居多,学生留守在家也多,学生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纯粹太少,故对正常实施教学增加了难度。
5、教学设施设备
我校现有可用电子白板4个班级,无活动室,教师没有自制教具和学具的习惯,连教室都没有多余的,硬件设施缺乏,仅有的教学设施设备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三)目标意识和规范
我校学科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强且课堂教学行为不规范,教师解读课标、理解教材、阅读教师用书、分析学情的工作做得很不到位。由于课堂教学目标不明晰和具体,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在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教学中,一般都存在以下现象: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对教材的整合不到位、重难点不突出,以教为中心、忽略学生的学,分层教学体现不明显、学生个性很难得到张扬。
(四)管理机制
学校虽建立了《盐源镇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盐源镇中心小学教研制度》、《盐源镇中心小学听评课制度》、《盐源镇中心小学备课制度》等一系列管理规定,但无更加具体性、系统性、完善性的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方案,对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评比、奖励都还不全面,特别是对学科教学课堂教学的进一步规范措施不力,教研活动制度不够合理。
(五)作业系统
对学生的作业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优化设计,仅依靠教材和一本教辅资料里的作业布置给学生完成,没认真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达标作业(课堂作业)和巩固提高作业,就连纠错本、当堂训练本、课后作业本都没让学生明确使用,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和反馈都无将具体措施和办法写入教案中,
(六)师生评价
评价方法单一。教师对学生评价主要以期末统一抽测为主,单元抽测为辅,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无标准,师生评价相当片面而不够深入,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只存在简单形式上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生生互评,仅有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简单评价,没有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标准和形式。
小学数学课程《操场上》教案设计
内容分析:
本堂课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程。本课教学内容的实质是求相差多少的问题。通过操场上这一场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借助主题情境,让学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尝试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是加减法的强化训练。这里的比较多少,不但比较谁多,谁少。而且比出多几或少几?是第二单元比较的深入。同时用文字代替了图形。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小圆片。
课时安排:1~2课时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和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初步掌握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用语言表达,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操场上图片。问:同学们看到了这幅图,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老师有人?学生有()人?男同学有()人?女同学有()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老师比学生少几人?女同学比男同学多()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少()人?
二、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圆片,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在桌子上摆一
摆,并列出算式。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交流,并说说
8-2=65-3=2
4、评价。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哪位同学说得比较好?好在哪里?
三、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1、摆一摆、填一填,要求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
3、小游戏,10把椅子8位同学坐,还剩几把椅子,列式计算。
4、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四、课外延伸。
调查本班的男女学生数,并试着提一些数学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