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3篇 西安文创产品发展现状

2022-10-05 13:35:49综合
  • 相关推荐

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3篇 西安文创产品发展现状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3篇 西安文创产品发展现状,供大家参考。

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3篇 西安文创产品发展现状

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1

  崇安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现状浅析

  人才资源是国家的第一资源。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是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总体设想,对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全面部署。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无锡市当前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成为崇安经济转型提升的现实需要。

  一、崇安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发展现状

  从对崇安区文化创意人才供求、素质、结构及配置状况开展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此类人才队伍呈现队伍普遍年轻、流动性强等特点。

  人才队伍普遍年轻化。从年龄结构看,在被调查的250位从业人员中,25岁以下人员占30%,26-35岁人员占62%,即35岁以下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92%。同时,在工作年限方面,从事该行业3年及以下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75%,3-5年以上人员占15%,两者合计达到90%。上述两项指标说明创意产业的人才队伍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队伍的年轻化一方面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在崇安区经济发展中刚刚起步,正处于上升阶段,其展现出的活力和生机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另一方面说明,年轻人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和创意激情,更富于想象和创新,也更敢于冒险,更适合创意产业的发展。

  人才队伍流动性增强。在被调查者中,60%的创意人才换过工作单位,75%的管理者认为本单位的优秀创意人才比较缺乏。首先,这说明在创意人才供给不足、创意产业各门类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交融、文化创意人才大多年纪轻、头脑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创意人员一般不会固守在某个工作岗位上,而是经常会去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许多创意行业的生产组织形式表现为松散的个体劳动和简单的集体协作,该领域的从业人员大多属于自由职业者,一般不从属于某个固定的经济体。再次,近一半的创意人才属于非本地户籍人员。这些特征均决定了创意人才的高流动性,同时也带来了创意人才招聘难的现状。

  据统计,目前崇安区大专以上就业人员将近7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45%左右,占总人口比例达到38%;全区商贸流通、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五大产业大专就业人员达到5万余人。其中,文化创意产业人才9650人,约占全区大专以上就业人员总数的%。含中央“千人计划”对象1人,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人,无锡“千人计划”人才22人,海归留学人员55名。

  二、崇安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引进的成效 创意是源泉、文化是内容、人才是基础、产业化是方向。两年来,崇安区相继出台了“崇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更大力度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现区域人才工作品质的大提升。

  人才引进上实现向多元化转变。

  1、实现由综合引进向专项引进转变。在综合引进人才的基础上,坚持重点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文化创意人才和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人才。针对产业发展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强调项目技术领域与产业前景之间的有机结合,重点是实现产业化并形成产业规模,崇安区已落户的17个“530”初创式项目中,有90%均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范畴。

  2、实现由被动引进向主动引进转变。主动组织文化创意企业参与无锡市大型人才交流会、高端人才洽谈会、中国无锡人才智力交流大会、中国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周、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等引智活动。主动组织政府部门和企业赴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芬兰等地宣传崇安引才政策,并在日本、新加坡、俄罗斯设立了海外引才工作站,开展海外招才引智活动。

  3、实现由单个人才引进向团队引进转变。一个人的力量难免势单力薄,如果是一支团队,他们能相互支撑,形成力量,较快开展创新创业工作。1 过去两年,崇安区引进了海归文化创意创业人才40余名,平均每个项目团队都有2名以上海归人才。亿唐动画董事长施向东以一个项目带了2名博士、3名硕士和3名高级动漫编导,被中组部聘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人才服务上实现向多方位转变。

  1、园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通过两年的建设,崇安区“三创”载体成为我市文化创意人才的集聚地、辐射源,建成面积累计达到50万平方米,到2015年,将达到100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有锡沪路城市与家居创意设计园、上马墩传感技术运用中心、江苏省无锡文化创意留学人员创业园(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此外,人民东路数字文化创意园和1602文化艺术中心也在推进之中。文化创意园区与创业中心逐渐成为崇安经济增长新亮点,在引领和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园区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积极开展各类重点人才项目推荐申报工作,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体系的作用,及时传递人才政策信息,保障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在办理资金投入、工商税务登记等方面形成一个从政府到园区、再到企业上下联动的服务体系。

  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和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科技文化企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渴望,人才结构和服务工作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切实帮助企业缓解引才压力,提升人才的服务能力,成为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结构性矛盾较突出。

  1、缺少高端原创人才。被调查的管理者认为本单位的创意人员中只有25%的比例算得上是创新型的,75%的人才属于复制型或模仿型。这种人才结构导致原创产品很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2、缺少管理人才。与传统产业相比,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高增值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其产业组织形式既有分散的个别劳动,又有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和集中的社会劳动,创意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独立性,创意工作过程难以监督。这些特点,给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提出严峻挑战。

  3、缺少经营人才。实践证明,创意人才往往不具备市场经营才能,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整个无锡都比较缺乏擅长将创意作品“产业化”、“市场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领军人物。

  4、缺乏复合型人才。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经济+技术的复合型产业,是文化知识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的产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T型知识结构,而现实中,从业人员往往是有内容知识的不懂技术,而懂技术的又缺乏内容知识。

  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在人才政策落实上,受区域面积狭小、资源瓶颈等制约,与其他城区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制订出台更具吸引力的、可操作性更强的优惠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街道人才工作站在人才管理方面的职能,为人才创造宽广良好的创业环境。在人才引进上,我们利用其资源,与个别人才网进行合作,而没有自身的文化创意人才资料库,尚未建立起独立的、成熟的引进渠道;尚不具备为企业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提供培训的专业服务能力,在文化创意人才引进与开发方面缺少人员、资金的保障。

  四、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和服务的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引进与服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要提高其效率和效应,应建立起由政府、企业以及文化创意人才本人参与的立体式、多元化、全方位的人才引进模式,既要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又要完善人才生活服务体系,努力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不断改善文化创意人才的工作条件,使人才安身、安心、安业。

  一是进一步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发挥企业引进、培养、开发、利用人才的主体作用,鼓励人才资本和科技成果有偿转移,打造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人才培养资金,加大人才培养、交流、引进、使用等方面的奖励扶持力度,加快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和梯队。在人才管理上形成文化创意人才可持续性发展的激励机制,通过奖惩激发人才的可塑性与创造性,在实践中磨练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尤其在企业创业基金、银行贴息、房租补助、人才培训等方面的给予扶持。

  二是进一步改进人才结构现状。优化人才及项目筛选机制,通过网络搜索、参与各类高级人才交流会、与高等院校联系等渠道,有针对性的选择符合园区发展方向的文化创意人才项目进行洽谈,最终吸引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人才入驻。拓展人才开发途径,广开途径,打破学历、资历和身份限制,加大与文化创意商会合作力度,发现和集聚人才,切实缓解区域人才结构性矛盾。在人民东路数字文化创意园和1602文化艺术中心园区建设过程中,更应该抓住“项目引才”的契机,加速集聚高层次人才。

  三是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建立区域文化创意人才库资源,保持与人才服务公司的合作关系,利用其渠道引进文化创意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储备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中紧缺的高端原创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构建适合文化创意人才开发的培训体系,引入外部培训力量,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

  四是进一步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实施文化创意人才倍增计划,倾力打造高层次人才大规模集聚、综合环境更为优越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特区。到“十二五”末,力争新增文化创意本科以上人才3000名、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300名、海外留学归国和创业型领军人才30名;力争形成20个具有国际视野、擅长资源整合、精通项目运作、巧于营销策划的高水平文化创意团队。实施文化创意人才五大工程计划:文化名家引进计划、海外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引进计划、文化创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文化创意人才专题招聘计划、企业在职技术骨干知识更新计划。(区人保局)

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2

  西安高新区多举措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2009年至2012 年西安高新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扶持创意产业发展。并出台新的《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发展数字传媒与出版、影视及文化资源数字化交易、研发设计、数字化版权交易、数字娱乐及建筑设计、策划咨询、数字文化艺术等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的、富有创意的高端文化产业。”

“可以说,西安高新区已是陕西省动漫游戏产业示范区和陕西省动漫游戏产业孵化基地。”

……

  9月25日,西安高新区管委会“都市之门”千人会议室,陕西省动漫游戏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

  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召开,是因为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借鉴国内外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国际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依托西安文化、科技、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结合高新区在软件、网络、通讯等方面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实力,确定了新的产业转型和发展方向:打造以高科技手段支撑的、富有文化创意的高端创意产业基地,并把动漫原创、游戏研发、影视制作作为重点行业加快发展。

  因此,当日“省动漫游戏行业协会”成立后,西安高新区同时发布了《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计划在2009年至2012 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选择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经过18年的持续发展,西安高新区已完成35平方公里的开发面积,综合指标一直位居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前列,并且被国家确定为六个重点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高新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形态和产业形式,这也就预示着高新区正处于经济增长、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预示着高新区将进入一个必须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产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合高新区在软件、网络、通讯等方面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实力,加快发展动漫原创、游戏研发、影视制作等重点行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新区实现新发展、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因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当其时。

  2007年,省级相关部门、西安市政府及高新区建立了“扶持动漫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规划西安建设“动漫游戏之都”的发展思路。同时,陕西省、西安市和高新区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推动我省动漫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西安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西安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和《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对西安发展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省、市、区三级政府的合力推动下,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风起云涌,众多的创意产品、营销、服务等形成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文化创意产业正作为高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引领着西安市未来经济发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高新区经济发展新的战略选择。

  目前,西安高新区已是陕西省动漫游戏产业示范区和陕西省动漫游戏产业孵化基地。高新区将以夯实产业基地为突破口,加快以互联网增值服务为主,并与国内外知名动漫游戏厂商合作,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手机动漫、网络视听、网络商务、网络营销等行业,构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动漫及网络游戏产业基地。同时,联合陕西出版集团、陕西移动公司、陕西电信公司及国内外的投资公司和知名龙头企业,建设以数字出版传媒业为主,集大型策划、研发、创作、生产、营销与培训为一体的产业基地。以图书传媒出版、报纸传媒出版、期刊传媒出版、数字传媒出版、音像传媒出版、影视传媒等为主体,广泛吸收相关产业链的企业,形成多媒体、综合性、立体化的数字出版传媒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国家级的数字出版传媒基地。

  高新区还将以西影集团国家级数码基地为核心载体,重点发展电影电视剧后期制作、电影电视动画片制作、影视剧包装制作中心、电视节目制作、音像制品制作和物流、电影电视剧剧本创作等为一体的大型影视拍摄与制作产业基地。并充分利用3G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手机娱乐业井喷式的发展趋势,围绕移动网络的强大平台,以其增值服务提供为主,聚集和培育一大批从事手机动漫、手机游戏、手机电影、手机电视、手机音乐以及基于手机娱乐终端的内容提供等,构建中国西部最大的手机娱乐产业基地。

  发挥资源集中优势

  政策扶持推动产业聚集

  如果说高新区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科技、人才、软件、网络、通讯等等方面资源优势,那么,政策的扶持更是为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驶入快车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2006年,高新区为了促进创意产业发展,就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同时也发布了高新区创意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7年上半年应企业和产业发展需求,又制定出了“西安高新区创意企业房租补贴暂行办法”。这一政策和办法的初衷是,通过政策和办法的吸引,促进创意企业大量和快速的向高新区聚集。

  据统计,目前,高新区文化创意企业数量累计已达2215家。仅2008年就新增文化创意企业306家,新增注册资金亿元,新增从业人员8000多名,其中营业收入过百万的企业40家,上缴税金亿元;2008年动漫、网络游戏总产值达4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上半年高新区创意产业实现营业总额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新增文化创意企业200余家,其中动漫、游戏、影视制作企业新增80余家,预计今年动漫游戏产业产值可以达到6亿元,出口额达到800万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仅动漫、游戏、影视制作企业高新区就达到140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可以说聚集了西安85%的动漫、游戏、影视制作企业。“我们原有政策实现了企业聚集,而现在在思路上主要是进行行业聚焦,并对原有产业发展目录进行调整,重点发展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影视文化和文化艺术四大类产业。因此,在产业发展关键要素上,原有政策的促进作用显得不足。”谈到此次《西安高新区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发布的目的时,西安高新区创意产业发展与促进办公室负责人说到。

  据了解,此次《扶持政策》将在2009年至2012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扶持创意产业发展。其中,重点支持发展的创意产业领域包括:数字传媒与出版、影视及文化资源数字化交易、研发设计、数字化版权交易、数字娱乐及建筑设计、策划咨询、数字文化艺术等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的、富有创意的高端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涉及房租补贴、创意企业的融资、产业宣传、推介和交流、支持行业协会工作、人才奖励、培训补贴等多个方面。

  此外,此次新政着重鼓励“原创”,以提高本地原创动画和漫画的产量和质量。比如,凡在西安高新区备案、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原创动画片,在各省级电视台首播的,按二维动画片每分钟1000元、三维动画片每分钟1500元标准奖励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按照二维动画片每分钟2000元、三维动画片每分钟3000元标准奖励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3

  1、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在世界各先进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取得深入发展,并成为其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本文将主要介绍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经济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英国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纵观创意产业在英国的发展,直至1998年,创意产业的地位才开始上升并日益得到更多重视。根据英国文体部2004年8月发布的《创意产业经济估算统计公报》的估算,创意产业占2002年英国GVA的8%,超过金融业占英国GVA的5%,创意产业对伦敦经济的重要程度已超过金融业,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据官方统计,过去十年,英国创意产业增长93%,而整体经济增长仅为70%。在这十年间,英国创意产业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超过英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3%的增长速度。

  在就业方面,1997至2006十年间,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其中2005至2006年间则高达4%。创意企业的数量从1997年的11万多增至2006年的12万多,2006年,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高达200万人,成为全球创造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美国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1977至1997年20年间,美国核心版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超过同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的增长率。核心版权占美国GDP的份额已经从1997年的%,增长到2001年的%和2002年的%。2002年全部版权产业占到美国经济的12%,为亿美元,版权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呈继续增长的态势,其中2003年为%,2005年为24%。

  在就业方面,1997年美国核心版权就业人数为513万,至2001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增至582万,2002年,核心版权产业和全美就业人数均有所下降,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就业人数降至548万,但1997至2001年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均超过美国就业总增长率,2003至2004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仍呈下降趋势,2005年又有所回升。至今,核心版权一直保持着比整个美国经济较快的增长势头,对提高美国就业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根据日本数码内容协会《数码内容白皮书2004》的统计,以动漫产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日本文化创意产业,2004年的产值达到万亿日元,约占日本本年国内生产总值的%,超过了日本农林水产品产值10万亿日元。另据韩国文化体育部数据显示,在世界动画片总计3000亿日元的版权交易中,日本动画片占65%,在欧洲,日本动画片的市场份额竟高达80%。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钢铁总收入的四倍。

  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2005年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是极具意义的一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入了一个调整、完善、反思的阶段,改革经验向政策、法规转化,产业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有序的阶段。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重点培育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支持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形式,集聚各类文化创意人才”。

  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文化创意产业正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各地争相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出现了一大批诸如北京798艺术园区、杭州Loft49等知名的创意集聚地和一批如“蓝猫”等文化创意活动活动品牌。

  纵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文化创意实践更多的是以城市和地区为载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热闹态势。总体而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北京、上海,二者利用全国领先的文化、经济优势,引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第二梯队为深圳、昆明、广州、长沙、杭州等省会级城市,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民族、文化优势,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第三梯队其他城市,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本为将以北京为例,影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增加值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从业人员万人,总资产达到4537亿元。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以逐年扩大之势增长,2006年实现增加值812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增至%,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为万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活跃、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

  纵观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可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是大势所趋,并大有可为。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