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小学数学教案6篇 数学小班教案大全

2022-09-04 09:33:00综合

小学数学教案6篇 数学小班教案大全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 数学小班教案大全,供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6篇 数学小班教案大全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形状。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形状

  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各自的学具。

  问:这么多学具中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①、活动:按老师要求,学生分组活动。

  ②、学生汇报,在投影仪下分类。

  ③、揭示概念。

  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④、活动:师板书球,生拿,并检查是否拿对了。

  再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2、摸感知特点

  ①、感知长方体。

  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小朋友说一说。

  汇报:用你的话来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②、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说说这三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③、比较

  投影出示33页第一幅画,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

  ④、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他吗?请闭上眼睛想一想。

  ⑤、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他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猜物体

  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蒙上眼睛猜猜这是什么?(如图2)

  2、搭一搭

  用自己手上的学具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

  (四)、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物体的形状,还用他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3.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

  教学难点:

  认识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把折扇(其中一把圆形扇)、画有教材中四幅图的小黑板;学生准备水彩笔、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用折扇作为导入新课的道具)同学们对折扇并不陌生,能说说你们对它的认识吗?

  像折扇打开形状(教师打开折扇演示)的平面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扇形。(出示课题:认识扇形)对扇形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

  学生自由讨论,指名交流汇报。

  教师:同学们说的这些知识,我们今天一起来解决。

  二、探究新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图,圆中的涂色部分与圆有什么关系?

  它们是圆的一部分,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形象地说,就是两条线段和一段弧(曲线)围成了扇形。

  1.认识圆心角。

  出示例3图。

  教师在右图的基础上标出1,指出:像1这样,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作圆心角。

  提问: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在什么上?

  使学生认识到: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圆心组成的,所以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上。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心角。

  教师接着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 、 、 、 的扇形,让学生比较这些扇形的大小。使学生明确: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可以再次演示折扇,同一把扇子,张开程度不同,扇面的大小就不同。

  2.认识弧。

  教师拿出圆规和直尺,先画一个虚线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实线A、B两点间的部分。(弧是圆上的一部分,这样处理易于理解)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点间的实线部分是在什么上画出来的?

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例8、“想想算算”,练习四第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几百几十加几十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练习四第3题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做第16页复习题。

  集体订正。

  2、板书530+400,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老师板书成:530+400=930

  500 30

  3、引入新课。

  将400改成40。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8第(1)题。

  530+40与上一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40要和多少相加?530要怎样分?怎样算?(老师配合板书)

  指名说说口算过程。

  现在请小朋友把这道题在书上算一算。

  :因为几十只能和几十直接相加,所口算530加40,要先算30加40得70,再算500加70得570。

  2、教学例8第(2)题。

  方法可仿第(1)题。

  提问:这道题计算时和上面一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强调30加80满一百,最后要用500加110得610)

  3、提问:这两题还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的方法。

  4、:今天学习的这两道题都是几百几十加几十的口算(板书课题),计算时要先算几十加几十,再把几百加得到的数。也可以按你喜欢的算法来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重点说说计算过程。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3、口算练习四第1题。

  指名一组一组口算,问:每组题里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出:十位上相加满一百,第二步要用几百加一百几十或一百。

  4、做练习四第3题。

  出示第3题卡片,每移动一格纸条,指名学生口算出上下两个数的和。

  5、做练习四第4题。

  让学生说说题意,弄清条件和问题。要求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四、课堂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几百几十加几十要怎样口算?十位上几十加几十满一百,第二步要用几百加多少?

  五、课堂作业:练习四第2题。

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请你算一算。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班级三(1)三(2)三(3)三(4)

  踢的次数632654668646

  3、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5

如果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呢?出示(1.50.362.3752)

  (3)完成表格:

  ┌────┬──┬──┬──┤

  │被除数│15│150││

  ├────┼──┼──┼──┤

  │除数│5│50│500│

  ├────┼──┼──┼──┤

  │商│││3│

  └────┴──┴──┴──┘

  根据表格,观察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个规律来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想一想,除数是小数,能不能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

  二、新授:

  1、出示例4、读题、审题、列式

  56.28÷0.67

  这道算式与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除数是小数),能直接计算吗?能不能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

  方法a把米转化成厘米计算。

  方法b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注:小数点和0要同时划去)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a他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b哪一种方法更为实用?为什么?

  0.6756.28

  都扩大100倍利用左边的辅助竖式边提问边板书

  讲清除除数转化成整数的过程。

  675628

  3、师生共同完成小林的计算方法后把答案填在课本上。

  4、P20、做一做(1),先说出下面各题中的除数和被除数需同时扩大多少倍,该如何移动小数点?然后再计算。

  5、自学例5

  思考:a除数是0.725变成整数,小数点必须向右移动几位?

  b要使商不变,被除数10.44应怎样?小数点移动时位数不够这么办?

  (生讲,师板书完成例5)

  6、引导学生概括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移动几位,()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然后按照()进行计算。(生齐读)7、完成P20、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五1至4。

  附:板书(略)

小学数学教案6

  单元内容:教材第2-8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第一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