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穷人》教案14篇 13.穷人教案

2022-09-03 11:01:00综合
  • 相关推荐

《穷人》教案14篇 13.穷人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穷人》教案14篇 13.穷人教案,供大家赏析。

《穷人》教案14篇 13.穷人教案

《穷人》教案1

  【设计理念】

  《穷人》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写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旧俄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本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感人至深。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感情朗读、思维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具体设计有以下几点:

  首先,抓住教材特点,长文短教。在学生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提出疑问后,进行启发引导,直奔中心段。这样,就能够在有限的40分钟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在学生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后,针对桑娜的做法谈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对省略的内容补充、想象;在学生找出并划出“能体现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语句”后,又进一步让学生对渔夫、桑娜和孩子们的将来进行想象,体会出穷人勤劳、淳朴和善良的本性,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从中受到爱的教育。再则,让学生充分地读,使他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理解不懂的词语。

  3、通过补充省略的.内容,提高想象能力。

  4、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法】

  〖情境教学法

  1、以教师饱含情感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

  2、让学生在心领神会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以感情的朗读去表达情感。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放课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课前查阅资料的好习惯,培养他们整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出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教师评价。

  (这一步是为了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让学生找出文中最使自己感动的段落,并从中提出疑问。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提出这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桑娜和渔夫那么贫穷,为什么还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其它问题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讨论交流,自行解决。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合作兴趣,乐于探究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激发想象

  学生读8~11自然段,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1、指名读划的句子。

  2、出示课件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学生针对“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谈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从而体会出桑娜这个人善良的本性。读这句话,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出示课件)她忐忑不安地想:“她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指名读这段话,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短话有什么特点。

  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感受,此时此刻,桑娜的内心都有什么变化。[进行朗读训练——省略号的读法]

  让学生想象补充五个省略号的内容和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桑娜极其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一是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人物复杂的、矛盾的、变化的心情,二是抓住教材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三是体会列夫.托尔斯泰这位大作家、这位文学巨匠遣词造句的高明之处。)

  四、深入探究,拓展思维

  1、学生找出并划出能体现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语句。

  2、出示课件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通过对“熬”进行换词练习,对渔夫、桑娜和孩子们的将来进行想象,体会桑娜一家岁月的艰苦、生活的艰难,体会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

  五、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师生互动: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同时让学生想象穷人富裕的一面,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最后得出结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穷人》教案2

  一、通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字的音、形、义,会用生字组词;课后第三题读读写写中的词要会写、会讲,会用,能看拼音写出这些词语。

  二、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三、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重点解决的问题: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中心思想。

  五、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桑娜和渔夫神态、动作、语言,特别是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桑娜的心理活动)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桑娜的心情变化。

  七、试着说说你对本课结尾的理解,想一想这样结尾的好处。

  八、查阅有关本文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加深对作者及课文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了解。

  一课一练

  一、正音:(在正确的读音下面打对勾)

  汹涌澎湃(pēng péng ) 勉强(qiǎng qiáng ) 倾听(qīng qǐng ) 魁梧(wú wǔ )

  自作自受(zuō zuò ) 仍旧(réng rēng ) 模样(mú mó ) 蜷缩(quán juǎn )

  二、形近字组词:

  阁()顷()参()澎()霉()

  搁()倾()惨()膨()悔()

  卷()惜()昔()悟()奏()

  蜷()借()措()捂()揍()

  倦()错()醋()梧()凑()

  三、多音字组词:

  qiáng ( ) mú( ) zuò( )

  强qiǎng ( ) 模 作

  jiàng ( ) mó( ) zuō( )

  四、填空组词语:

  汹()澎() 狂()怒() 心()肉()

  自()自() 又()又() ()()不安

  自()自()

  五、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三个各造一个句子:

  1、沉思:

  2、沉默:

  3、抱怨:

  4、顾惜:

  5、忐忑不安:

  6、非不可

  六、主要内容填空:

  本文主要写渔夫的妻子()和她的()不顾自家生活的( ),收养邻居()的两个()的故事。

  七、中心思想填空:

  本文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宁可自己(),也要帮助()的高尚品质。

  八、仿照课文第九自然段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断。

《穷人》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抱怨、倾听、忧虑、自作自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分析桑娜的矛盾心理,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言行、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汹、涌、澎、湃”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渔夫、轰鸣、抱怨、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穷”。

  教学难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从文中找出表现穷人“穷”的句子,体会桑娜和渔夫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利用课件播放风声、雷声、波涛轰鸣声、嘶哑的钟声,学生静静地感受。

  导语: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沉浸在对课件创设的情境的种种猜测中。)听到这些声音,我们感受到了环境的恶劣,就在这样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几个穷人间发生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板书课题,学生解题。(穷人就是生活穷苦的人。)

  3、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他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劳动人民。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穷人》是托尔斯泰晚年所著,是由法国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而成的一篇短篇小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2)边读边思考: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必然要有人物,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师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

  生字过关:读、写。

  汹涌、澎湃、溅、熄、困、唉、淋、嘿、糟、霉、嘛、喃、皱、勺

  词语过关:读、记、写。

  渔夫、轰鸣、心惊肉跳、沉思、风暴、抱怨、倾听

  探望、照顾、敲门、阴冷、宁静、脸蛋、自作自受

  清新、湿淋淋、渔网、糟糕、倒霉、忧虑

  根据词意,选词填空。

  (1)形容健康强壮的身体。(魁梧)

  (2)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忐忑不安)

  (3)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汹涌澎湃)

  (4)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自作自受)

  (5)形容脸色黑中带黄。(黧黑)

  3、指名说一说本文的人物、事件。

  几个穷人:桑娜、五个孩子、渔夫、西蒙、两个孩子。

  主要人物:桑娜、渔夫。

  情节概括:桑娜和渔夫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不顾家庭困难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

  4、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①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②画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语段。

  ③在小组中交流令你感动的语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并适当点拨。

  (3)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三、再读课文,学文悟“穷”

  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穷人》,可老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全文除了题目之外,文中没有一个“穷”字,那么作者是怎样把“穷人”的“穷”给写出来的呢?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他们的“穷”呢?请细读全文,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

  2、教师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归纳(课件出示归纳要点),完成填空练习。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3、教师小结。

  小结:他们屋内的装饰,他们的吃穿,他们没日没夜地忙碌于生活,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穷人生活的艰难和困苦。这也正是文学巨匠写作手法的精妙所在,不见一个“穷”字,可是“穷”又无处不在。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学、交流的方法,掌握了生字、词语,也简单地梳理了课文的脉络、划分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对桑娜和渔夫的“穷”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穷”主要是物质方面的,但物质上的匮乏绝不能说明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也是贫乏的,大家要记住这一点。

  同学们,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贫穷、艰辛啊!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但是他们仍然顽强地生活着。贫穷虽然暂时无法改变,但他们除了穷,却还有世间最宝贵的品质,那就是善良、勤劳、充满爱心,拥有了这些,我们还能说他们是一无所有的穷人吗?下节课,我们就去文中细细体会桑娜和渔夫那“富有”的一面。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

  2、深刻理解穷人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回顾复习,加深理解。

  (1)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口头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

  (他们每天只能_____填饱肚子,吃的是_____,菜只有_____。即便是这样的生活,也是渔夫_____身体,冒着_____出海打鱼,而桑娜自己也_____地干活,才能维持的。)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贫穷,而且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她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走进桑娜的家,感受她的勤劳。

  (1)默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屋内环境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屋外环境的词句。思考:屋里屋外分别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出示描写屋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词语,学生交流感受。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又黑又冷波涛轰鸣狂风怒吼

  屋内:温暖舒适炉火未熄干干净净闪闪发亮

  预设:生1:我感觉屋外非常可怕,汹涌的海浪仿佛要把一切撕裂似的。

  生2:但桑娜的家里却非常温馨,又干净又暖和。

  生3:桑娜家的地“干干净净”,食具“闪闪发亮”,可见桑娜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是个勤劳的人。

  生4:我觉得屋外的环境很恶劣,却更加突出了桑娜家的温馨。就比如我在下雪或刮大风的冬天里却觉得家里特别温暖一样。

  生5:渔夫在这样恶劣的天气环境下还出去打鱼,可见他们家真的很穷。这里的环境描写也突出表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

  (4)教师小结,加深理解。

  小结:渔夫家虽然很穷,但桑娜能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从中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温暖而舒适,这里运用了环境描写和对比描写衬托出了桑娜家的温暖。但是大家还要注意到小说的创作背景,老师还觉得这里的描写有象征意义。在黑暗统治下的穷人们就像这暴风雨中一座破旧的小屋,就像这汹涌浪涛中的一叶小舟,孤苦无依。正因为这样,桑娜家里的温暖才显得那样的难能可贵。

  2、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美好品质。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①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第2自然段)

  ②“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第3、4自然段,可归为一处)

  ③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第9、11自然段,可归为一处)

  预设:引导学生注意文中提示有心理活动的词,如“沉思”“想”“忐忑不安地想”。

  (2)学生分组交流找出的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从第一处心理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桑娜一家的贫穷。但面对贫穷,桑娜是什么心态?

  (面对贫穷,桑娜还在感谢上帝,因为孩子们都健康,所以她很感恩,而非抱怨。可见她是一个乐观、知足的人。)

  ②从第二处心理描写中,我们除了能感受到西蒙一家的贫穷,还能感受到什么?

  (桑娜对邻居的关怀、同情,正是这份关怀驱使她在深夜去西蒙家看一看。)

  ③“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从中可见桑娜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心神不安,可根据字形来理解词义。忐忑,心上各有一个上下,表示心里不平静,七上八下的。可见桑娜此时的心情很复杂。)

  (3)通过比照心理描写的特别之处,聚焦描写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简单交流了这几处心理描写,大家觉得写得最与众不同的是哪一处呢?对,就是第9自然段的心理描写。这一处心理描写到底特别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它能够一下子吸引我们的眼球呢?请大家再把这一处心理描写读一读,再说一说。

  预设: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一处心理描写的标点符号很特别,有问号、感叹号和许多省略号;学生可能会读出这段文字中的矛盾、担心的复杂情感。

  思考:①你能读出桑娜的哪些心情?试着用表现心情的词写写旁注。

  (学生默读、写旁注、交流。心情可能是害怕、纠结、担心、不知所措、矛盾、急切、六神无主……)

  ②你们是从哪些地方读出这些心情的呢?请选择一两处句子,反复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捕捉闪光点进行放大,引发思考。)

  预设关键句1: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师:你重读了“够他受的了”,你体会到了桑娜怎样的心情?

  生:我读出了桑娜的忧虑之情,因为他们家养五个孩子已经很辛苦了,再多养两个,丈夫和自己的担子更重了,怎么可能不担忧呢?

  预设关键句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大家说说,他把哪一个字读得特别有力?(揍)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有力?

  生:读第一个“揍”,我感受到了桑娜害怕的情绪。但第二个“揍”的心情又不一样了,这时她下定了决心,做好了挨揍的准备,为了救孩子,她宁可被丈夫打。

  (师生共同读这几句话,注意把桑娜从害怕到做好准备、下定决心挨揍的心情读出来。)

  ③再读这一处心理描写,感悟桑娜的“忐忑不安”,提醒学生注意省略号的作用。

  朗读方法: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注意省略号的停顿)——学生自由练读——师生合作读。

  明确: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那么艰难,丈夫的负担是那么沉重,西蒙的两个孩子又是那么可怜,当她对丈夫的挚爱和对孤儿的同情这两种情感不能兼容时,心里产生了矛盾。

  过渡:托尔斯泰不愧是擅长描写心理活动的大师。寥寥几笔,加上几处特别的标点就写出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他想告诉我们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善良、淳朴、富有同情心。)

  3、走近桑娜和渔夫,感受他们的心意相通。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12—27自然段。

  (2)找到对话中的几处沉默,并联系上下文思考: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集体交流。

  明确:有两处沉默。第一处在第20自然段。面对刚从死亡中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他收养孤儿的事,只能不作声。而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惧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妻子沉默,所以也一时无语。

  第二处在第23自然段。一方面桑娜对于邻居西蒙惨死,留下两个可怜的孩子而感到难过与沉重。另一方面桑娜把事情告诉了渔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

  过渡:刚才,我们在体会桑娜的品质时,抓住了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段。那么,要体会渔夫的品质,你们认为应该抓住哪个段落来体会呢?

  (3)指名发言,出示句子,进行探讨。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①议一议: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忧虑”些什么?

  明确: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待在一起的,总要有人抚养。可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②说一说:渔夫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后,最后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把孩子抱来。)

  ③感受写法:这一段文字从哪些方面对渔夫进行了描写?(神态、语言、动作。)

  ④理解句子:“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A、换词法理解“熬”字。(可换为“挺、度、顶、坚持、克服”。)

  B、讨论:这里为什么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词呢?

  (“熬”是极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渔夫明知困难大,却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这两个孤儿的善良而美好的心灵。同时,也表现了渔夫的坚强,虽然身处困境,却相信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⑤读一读:语速由慢到快,语气由迟疑到坚定,读出渔夫内心做决定的过程。

  (4)品读结尾,再次体会人物的品质。

  ①听了丈夫的话,桑娜为什么“一动不动”?试着体会她此时的心情。

  ②再读文字,看课本插图,想象当时的画面,说说渔夫会是怎样的心情。

  明确: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动、兴奋和快慰中。这“一动不动”的反应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她当时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静又不平静的效果,读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桑娜虽然没有和渔夫商量就把孩子抱回来,但渔夫和她的想法是一样的,看到熟睡的七个孩子,妻子的善良也让渔夫开心、感动。

  (5)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商量了吗?(生:没有商量)但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却完全一致,这叫什么?(生:不谋而合)这也说明他们夫妻两人那颗善良的心是相通的。

  4、走近细节,挖掘易被忽略的文本意蕴。

  (1)容易忽略的时间点。

  过渡:《穷人》这篇文章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琢磨。每一次阅读可能都会有些新的发现。我们先来说说大家可能忽略的时间点,请大家找出文中表明故事展开的时间的语句。

  学生寻找:“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睡觉还早。”

  质疑: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为什么说“睡觉还早”,这时不是已经很晚了吗?

  明确:我们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懂穷人的“穷”,但“睡觉还早”四个字更能道出穷人之穷。桑娜之所以觉得“睡觉还早”,是生活所迫。往常这个时候,丈夫肯定还没有回来,所以睡觉还早;自己也总是一直缝缝补补,所以睡觉还早;等丈夫回来,桑娜还得与丈夫一起清理渔具,所以睡觉还早。而这对贫穷的渔家夫妇就这样起早贪黑地拼命劳作,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他们的生活很艰辛。这四个字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

  (2)走近容易忽略的人物形象。

  过渡: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是谁?对,是桑娜和丈夫。但是他们是文中仅有的“穷人”吗?不,还有西蒙。西蒙在这篇文章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她悲惨的命运是那个时代众多可怜人的缩影,作者写她仅仅是为了表现她的悲惨吗?大家再仔细读一读第7自然段,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

  思考:①西蒙爱孩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②文中写道:“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西蒙临死的时候,想抓住什么呢?

  明确:西蒙知道自己挨不过这个晚上了,用自己身上可以取暖的旧头巾、旧衣服盖在孩子们身上,既写出她们家触目惊心的穷,更写出“穷”背后深沉朴素的母爱。在她临死前,她既绝望又痛苦,自己死了,两个孩子怎么办?所以她想抓住命运,想让死神放过自己;她也想抓住一点什么希望,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活下去。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同学们,课文中描写桑娜,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展开的。通过她复杂的心理活动,我们感受到了她从忐忑不安、害怕、自责到坚定的复杂心情,使得人物的形象更真实、饱满,也让我们的心跟着一上一下。心理描写是描写人物时常用到的写法,我们也要掌握好这一描写方法。

  1、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二选一)

  小练笔1:“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小练笔2:西蒙临死前把自己的旧头巾、旧衣服盖在孩子们身上给他们取暖,可见对于死亡,西蒙显然是有预见的。那么,在临死前,她可曾想到把自己两个可怜的孩子托付给邻居桑娜?这个善良的母亲一定会想到的,但她却没有那样做。她会有怎样复杂的心情呢?请你想象一下,写一写。

  2、指名读话,集体评议。

  四、课堂回顾,拓展阅读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走近了桑娜,走近了渔夫,走近了西蒙,也走近了文章中易忽略的细节,感受到了穷人们善良美好的心灵,感受到了文字中蕴含的深意。这个故事读来既让人难过,又让人心生温暖。难过的是,在那黑暗的时代里,穷人那么努力,却依然贫困无助;温暖的是,穷人虽穷,却保持着一颗金子般的善心,这善心,足以抵御贫穷、黑暗。如果还有后续的故事,我们相信桑娜一家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这节课上我们感受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也体会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大家的表现都不错,

  2、拓展阅读。

  (1)读一读雨果的叙事诗《穷人》,可将其与本课对比,感受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2)可读一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如《启蒙课本》《俄罗斯读物》等。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

  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点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⑴学习第一段。

  我先用 导语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⑵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容易理解。

  所以我让学生继续自由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

  ⑶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⑷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善于想象是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教师为学生营造了想象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能的增强。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为学生的想象奠定了基础,使想象合理化。

《穷人》教案4

  16日上午,我在学校五楼新学术参加了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我执教的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穷人》。这是一篇人尽皆知的名篇。名篇之所以成名,除了赫赫威名的作者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外,要征服读者就要靠活生生的文字。教这样的文本,对于从未担任过六年级语文教学的我而言是一种学习与挑战,对于我的学生也是一次难得的语言表达力提升与人文精神汲养的过程。经过几番思量,我舍下了最为钟爱的《最后一头战象》,选择了《穷人》。

  仍然坚持一直以来的备课习惯,选好课文之后,我没有急于上网查名家课堂实录,也没有慌忙找相关课文教学方法。我只是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读着读着,勤劳善良的渔夫一家,可怜的西蒙和她的孩子,逐渐在我面前立了起来。我决定以这三个人物的个性品质为突破点来进行这节课的教学。确立了教学方向之后,我开始阅读教学参考书,大量浏览网络上的相关资源,最后开始了备课。

  课文分两课时进行。最初预设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感受“穷人真穷”,第二课时感受小说中人物的勤劳、善良及伟大的母爱。临上课前我又对教案进行了调整,将感受人物勤劳的品质放到了

  第一课时,这样可以留出更多时间引导学生走进字里行间,感悟学习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语言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

  40分钟仿佛只在片刻间。当学生还整齐地坐在课桌旁时,教学内容已进行完毕。纵观这节课,感觉较好的地方有三处:首先是引导学生通过桑娜复杂的心理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善良,其次是抓住文中四次描写孩子们睡觉的句子,通过引读的方式较为巧妙的梳理并回顾了课文主要情节,最后是抓住西蒙临死前可能会有的心理活动,进行了心理活动的仿写练笔。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几个较为明显的问题:

  指导朗读不到位。虽然引导学生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较为成功,学生也说得比较好,但指导学生朗读时没有沉下心来,走进桑娜心里去,只是点了几个学生匆匆走了过场。

  西蒙这个人物的处理耗时略嫌多,有喧宾夺主之感。如果将时间挪一部分到渔夫这个人物身上,抓住他的神态、动作再细致一点的品位渔夫的善良,可能效果更好,也更能突出教学重点。

  学习方法的总结在教学结束之际没有及时跟进,这是整节课最大的败笔。作为一节高段语文课,让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习得方法再迁移运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我竟然忘记了!

  没有遗憾的人生不能称其为人生,没有缺憾的课堂不是真正的课堂。捡拾起教育人生中的点点遗憾,常反思,常审视,常总结,常修正,今天的遗憾,也许会成就明天的精彩!

《穷人》教案5

  复习导入:

  (课件一)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齐读课文

  回忆一下,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板书:桑娜 渔夫 西蒙

  学习了课文的1——7自然段,这三位穷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勤劳、坚强

  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师:他们除了勤劳、坚强,还有什么别的品质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148页。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课件二)

  问题我解决:

  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8——11自然段。思考:

  桑娜还具有什么品质?

  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汇报交流:

  体会桑娜品质

  师:通过刚才学习,桑娜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读课文语句并谈体会

  生:桑娜很善良(板书:善良)

  她看到西蒙死了,就伸出援助之手,把孩子抱回家

  生:桑娜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师:你从哪句体会到的。

  生:“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说明她根本就没细想,就把这事给做了

  师:体会得真好。

  (课件三)

  同学们,“非这样做不可”什么意思?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

  生:不这样做,孩子会冻死,会饿死;

  生:不这样做,桑娜觉得对不住自己的良心,对不起西蒙

  ……

  师:就是因为桑娜的善良,她才会毫不犹豫地把死去的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谁愿意把这样句话读给大家听听,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一生读。

  互评:他读得怎么样?(优、缺点)

  师评:你读得很流利,同学们的建议你愿意接受吗?

  师指导读:同学们,在读这句话时,除了“非这样做不可”要重读,“这样做”也要加重语气。

  学生练读,试读,齐读

  师:在抱孩子的时候,桑娜是不假思索的,把孩子抱回家后,她想了什么呢?

  (课件四)

  “她忐忑不安的想……也好。”

  师: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文中大量使用的标点符号是——

  生:省略号

  师:省略号的的连续使用,表明了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同学们,你们小声把这段话读一读,思考:课文写了桑娜哪些心理活动?

  (生:紧张、激动、担忧、害怕、坚定……)

  师:这么复杂的心理活动,谁能通过读体现出来?

  一生读:

  师:复杂的心理活动读出来了吗?还不太明显。没关系,因为咱们对这段话还不太理解,所以读起来有点难度,那么,我们就先来理解这段话

  同学们,如果你是桑娜,当你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你会担忧什么?试着把第一个省略号补充完整

  生:……

  原来桑娜担忧的中孩子和丈夫。那她又害怕什么?又是什么让她如此坚定呢?这两个问题你们小组自己讨论解决,试着把后面的几个省略号加以补充。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试着把省略号部分的内容进行了补充,现在,你能理解桑娜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了吗?好,下面咱们再来读这段话。读到省略号时,应怎样读?(停顿一下)

  学生试读

  一生读:(指导读,提醒学生注意省略号)

  谁还想试试(自评:自己觉得哪儿读得好?教教大家)

  学生齐读

  尽管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有没有改变?从哪句话体会出来的?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生:善良:为了收养孩子,挨打挨骂桑娜也不在乎

  生:善良:只要丈夫同意收两个孩子,自己受点皮肉之苦也没什么)

  师:说得好。桑娜(板书: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多么善良的桑娜。

  老师也被桑娜这种行为深深地打动了,也想读读这段话,行吗?

  (师范读)

  老师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别净说好的,你认为老师哪儿读得还差点?(学生指出,跟学生练读)

  再齐读

  (二)归纳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学习8——11,我们认识了桑娜的善良,我们是怎么体会到的?

  (课件五)

  学习办法:1、读课文2、划句子3、找重点词

  (三)提出学习问题

  师:渔夫又有什么别的品质呢?我们就用体会桑娜品质的学习方法来体会渔夫的品质。如果你是老师,你会为学生布置什么样的学习任务?

  (课件六)

  问题我解决:

  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课文结尾处。思考:

  渔夫还具有什么品质?

  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四)体会渔夫品质

  师: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渔夫很善良

  师: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

  (课件七)

  师:善良的渔夫决定收两个孤儿,聪明的孩子,你告诉我,这一决定对桑娜、对渔夫意味着什么?对他们的五个孩子来说,孩子们可能会怎样?

  这些渔夫想到了没有?从哪句话体会到的?

  生:……

  在困难面前,他退缩犹豫了吗?而是做好了准备。从哪句话体会出来的

  (课件七)

  哦,我们,我们总能……的)

  (课件七)

  “熬”这个字如果能替换,你想用哪个字?

  生:

  哪个最好?好在哪里呢?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样的日子用“熬”来过?生:苦日子)

  师:也就是说,

  (课件八)

  渔夫为了————,做好了————的准备)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同学们,为了体现渔夫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在读这段话时,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生:……

  主题的升华

  (课件九)

  师:数学题中5+2=7在这篇课文中,你用语文方式算一算:五加二又等于什么?

  生:……

  师:回答得真精彩!现在咱们再回味一下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穷人,是不是整篇内容都在写穷人的“穷”?你认为他们哪儿不穷?

  师:是啊,他们是那样的勤劳、善良、坚强。学到这,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生:他们这样勤劳、善良,为什么会成为穷人呢?

  师:问得好!为什么这样的人会成为穷人呢?(回忆一下,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的)(课件十)

  就是因为沙皇的专制统治,使得勤劳、善良的他们成为穷人。尽管他们生活上是那样的贫穷,但精神上却是那样的富有!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课件十一)你看,桑娜拉开了帐子,夫妇二人看到的是,自己的五个孩子和西蒙的两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声中安静地甜甜地睡着。此时无声胜有声,两颗美好的心灵进行着碰撞。桑娜和渔夫会说些什么呢?他们是怎样抚养七个孩子的?他们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遗憾的是,托尔斯泰老爷爷却没有继续写下去。庆幸的是,多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诞生了!他,就在我们的班级里。就是你们自己呀。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编下去?那就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课件十一)

  师:编写的时候要注意:(课件十二:温馨小贴士)

  师:昔日的〈〈穷人〉〉己经流芳百世,相信今天你们的续写一定会风云再起,有信心吗?下面就把你的构思跟小伙伴说一说吧。

  五、布置作用

  师:同学们,课下你们继续构思这篇课文的续写。下节课咱们再一起续写、交流、评价。

  托尔斯泰一生著作颇丰,老师在这儿给大家推荐几本书:(课件十三)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将这几本书读一读,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穷人》教案6

《穷人》教案7

  《穷人》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写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旧俄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本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感人至深。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感情朗读、思维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一、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理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理念。同时《课标》也谈到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因《穷人》篇幅太长,如果完全让学生自主学习,整堂课有可能处于一种没有明确目标的放任自流状态,那样将使课堂费时而低效,所以我先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方向,找到重点的段落语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悟出人物的美好品质。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二、突显了文本的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是领悟人物的美好品质,难点是文章对桑娜内心活动的描写的理解。我本节课的教学,为突出文本的重点,突破文本的难点,主要设计了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自学文本,解读家穷”“自主体验,领悟心善”“读悟结合,启迪心智”,这三个环节都是在教师“导”的基础上,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的内容。而教师每次的“导”,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并层层深入,使学生自觉自愿地通过自读自悟达到各级教学目标。

  三、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就是要在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所渗透的品德意志,做到既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陶冶学生情操。本节课,我注重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如课中对“填”“熬”以及“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等的研读。

  四、努力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本节课我努力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学生们从读中也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达到情感陶冶。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通过适时、适度的激励性评价调节课堂,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语文。

  “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我这节课存在的最大不足是朗读训练时间不足;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还不够真切、准确;对人物内心情感体验有所欠缺,特别是对桑娜善良本质的感悟不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强训练。

《穷人》教案8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摇篮 围裙 烤鹅 冻僵 火焰 薄纱 橱窗

  灌进来 暖烘烘 圣诞树 明晃晃 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

  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

  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

  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二、指导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

  (从两个方面来体会:首先,温暖而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呼啸来说的;第二,这个温暖而舒适是靠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她没有怎么想)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中看出来的。)

  3.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桑娜抱回两个孩子的时候,想也没想,只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充分表现了桑娜善良和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她觉得没法对丈夫说,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会揍她。)她为什么这样想?(因为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大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

  5.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桑娜想揍我一顿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两个孩子,肩己宁愿挨揍。从这里、我们叉一次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四、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赶快把他们抱来。)

  3.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熬字,说明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从总能熬过去可以看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一写。

  2.学生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3.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写了桑娜家生活的艰难,渔夫出海打鱼冒着风险,再讲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举动和她的心理活动,最后讲渔夫决定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这样一层一层讲下来,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两个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了他们勤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2.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

《穷人》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吃的是_____,菜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4、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课件出示:

  ⑴ 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⑵ 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⑴ 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⑵ 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⑶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⑴ 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⑵ 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⑶ 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⑷ 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

  4、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

  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学生续写。

  3、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四、推荐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穷人》教案10

  教学目标 :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学习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注意细节描写,叙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重点:

从桑娜和渔夫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

续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课堂教学活动流程

  阶段目标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

  1、复习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复习前节的内容导入 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穷人》这课的最后一部份内容。同学们回顾一下前面学的内容。

  师板书

  等待丈夫:温暖、舒适

  抱回孤儿:探望西蒙、

  坎坷不安 一、桑娜等待丈夫归来

  2、桑娜发现西蒙死了把她的孩子抱回了家。

  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感知主要内容。

  深层研读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体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归纳部分的内容,找出自己不懂或认为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

  (2)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归纳这部分内容,师板书 (1) 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

  (2) 学生自由组合角色朗读

  三、理解这部分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学共同研究,讨论,回答这些问题。

  生:写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抢回孤儿,夫妻不谋而合。

  (1)渔夫回家,为什么桑娜不敢抬起眼睛看她?

  (2)当渔夫问她 “你在家里做些什么的时候,又娜的神态如何?

  (3) 两个沉默是什么意思。

  (4) 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渔夫的脸变得怎样?为什么?

  (5) 渔夫是怎么决定的?

  四、评读 评写法学习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取感人?为什么?

  说说渔夫和桑娜各是怎样的人?

  指名学生总结全文写了什么?

  续编《穷人》的故事注意两点。

  (1)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思想不能变。 描写桑娜坎坷不安的心情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渔夫:憨厚正直,关心他人的美好的心灵。

  本文讲的是

  反映了

  表现了

  根据要续编《穷人》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

  温暖 舒适

  穷 等待丈夫

  人 抱回孤儿

《穷人》教案11

  课文《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你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学习本文,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穷人》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例如教学《穷人》中桑娜想的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学生有的说怕丈夫责怪,要读得害怕、担心:有的说因为桑娜担心要读得慢些,而有争议的说桑娜紧张、着急要读得快点。在学生多元解读的基础上,再及时运用多种朗读的方式,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赛读、表演读、轻声读、大声读等等,引导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教学中,学生能与老师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率比较高,课堂收效明显。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怎样‘熬’过艰难贫穷的日子”这一环节时,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的小手便纷纷举起。有的说:“他们会靠着勤劳的双手,一天天长大,去跟着列宁推翻沙皇统治。”我听了好激动,立刻评价说:“你真了不起!是的,这是一条能彻底改变穷人命运的出路.事实正是这样,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剥削统治,使俄国所有穷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能结合时代背景,能把社会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本课内容联系起来想象,实在难得。我心里确实为学生这一合理而富有创造力的想象而高兴。仔细想一想,学生之所以能出现如此精彩的发言,正是因为这一问题触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愿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师提问开放灵活,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穷人》教案12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准确的评价人物,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鉴课文9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片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体会穷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写一段心理活动片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生活于沙俄专制时代,他在作品中一方面无情揭露沙俄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一方面宣传恶势力的不抵抗。其中《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长篇小说的三个里程碑,对世界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成为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穷人》这篇小说如实的反映了这段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崇尚品德。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特别指出易读错的字“作”、“梧”。

  2.随机理解下列词语:忐忑不安、倾听、抱怨、自作自受、宁静、搁板、顾惜。

  3.“揍”的右边。

  4.同桌检查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6.交流不懂的问题并整理。

  三、整体感知,初步读懂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2.理清文章脉络。

  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生字、词

  2.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我改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准确的评价人物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鉴课文9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片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体会穷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写一段心理活动片段。

  教学设计:

  围绕桑娜的情感变化体会她的人物品质,向学生渗透心理描写的作用以及写作方法,让学生编写结尾,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发散学生的想象力,使桑娜、渔夫的人物形象得到升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你的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穷人?而文中的穷人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深入课文 自主学习

  1.学生速读课文,回答上一个问题。

  2.引:在如此的困境中,桑娜又做着怎样的事呢?

  3.默读课文,画下有关的句子,从中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三、理解课文,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

  2.汇报

  3.从第9节中,你体会到了哪几种感情?(怕丈夫埋怨、害怕、自己愿付出代价、希望平安归来等)

  1)文中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复杂心情?讨论。

  2)学生体会读,师指导读。

  3)再读体会人物心理及写法。

  4)指导写作。

  4.丈夫知道后,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

  5.分角色朗读。

  四、课后延伸 意在创新:看图片,听音乐

  导:在窘迫的日子里,桑娜又收留了两个孩子,他们是多么善良呀。可是,他们今后的日子又会怎么样呢?请大家试想一下,给课文编写结尾。

  学生回答

  五、作业:仿照课文第9节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板书:

  穷人

  桑娜 又收留了两个孩子 今后日子?

  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穷人》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2.理解重点句

  (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以升华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2.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二)疑点

  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

  (三)解决办法

  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2.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3.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4.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

  自制Flash课件、Internet网络、平台、提供学生上网帐号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学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

  二、深入课文,读中悟情。

  (一)师:请自由朗读课文的1-7自然段,看看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都会有哪些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找问题;

  2.师巡视,并于个别学生交流。

  感受:A、贫穷B、勤劳C、辛苦(危险)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朗读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和桑娜为丈夫担惊受怕的句子。

  [练习]

  (出示课件)学生进行练习。

  师小结。

  三、读悟结合,感受美德。

  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还是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难道他们没有想到今后的生活吗?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快速默读课文,用曲线画下来。

  2.生讨论、交流。

  3.指名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

  4.谁来说说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

  四、总结升华。

  1.小结全文。

  2.总结升华。

  板书设计:

  穷人

《穷人》教案1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概括课文内容,学习文中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德。

  2.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比较准确地理解桑娜的心情,从人物的心理、语言、行动、神态中感悟人物善良的品质,并做出评价。

  3.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学习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教学重点: 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方法: 抓住人物心理、对话去朗读,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学习表达。

  设计理念: 对于这样一篇从内容到表达方式都堪称典范的文章,教学中,教师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难以取舍的。从故事背景、作家生平到故事内容、表达方式,需处处用心,但面面俱到的教学往往是低效的。因此,教学本课,进行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取舍得当,长文短教”,具体的教学策略是:直奔重点,上挂下联;一气呵成,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设计制作的幻灯片,查阅作者的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内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再让大家都说一说)

  2.随着故事的发展,文中的一个个情节也在感动着我们,哪些场景令你感动呢?请看阅读提示。( 出示阅读提示: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

  二、抓住重点,感悟人物品质

  ( 预设: 如果学生说到7自然段,教师可作两方面引导——①母爱是相通的,虽然贫穷,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一细节描写中真切地感受到西蒙对孩子强烈的爱。 ②是啊,看到两个可怜的孩子,桑娜想都没想就把孩子抱回家,这种本性的善良怎不令人感动呢?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

  (一)抓住桑娜的心理描写,感受善良

  (出示课文第9自然段: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抱回孩子后,桑娜的心情怎样?

  2.(再读读这段话)你从中体会到她怎样的忐忑不安?(害怕、自责、担心、决断……)

  教师引读:短短的几句话,既让我们感受到桑娜的紧张、担心、自责,又让我们感受到她的坚定。大家都感受到了吗?你们都体会着读一读。

  3.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想一想,段中的省略号对表达桑娜的心理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你们再想一想:仅仅是多了两个孩子,桑娜为什么如此地忐忑不安呢?(引导学生结合上文理解。板书:环境描写)

  5.指名把课文的1、2自然段连起来读读一读,此时你觉得这两个自然段对表现人物品质起什么作用? (板书:铺垫、衬托)

  过渡:仅仅是描写桑娜的这个场景让你感动吗?

  (二)抓住渔夫的语言、神态描写,感受善良

  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24自然段句子: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 ,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让学生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①你们想一想,家中只多了两个孩子,渔夫为什么会如此的严肃、忧虑? (板书:严肃、忧虑)

  ②你还从哪个字感受到的?“熬”字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渔夫的语言中为什么没用这些词? (板书:搔、熬)

  ③透过渔夫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既让我们看到了渔夫淳朴的形象,又让我们感受到他同样善良的品质。(板书:神态、言行)

  ④我们分角色来读读这段对话,再一次感受当时的情景。

  三、总结全文,回顾写作方法

  1.穷人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了。”你们想象一下,桑娜拉开帐子后又会怎样呢?(生说)再读读这个结尾,你觉得怎么样?

  学生总结: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托尔斯泰真不愧是伟大的作家!

  2.通过学习课文,你们悟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呢?学生看板书总结。(板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四、读写结合,完成片段练笔

  1.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的写法,自选内容写一个片段,写一写自己遇到这些情况后当时的心理活动:

  ①课间,小刚的文具盒被王强碰到地上,小刚认为是我碰掉的就大声指责我,此时,我非常 ……

  ②上课时,老师把检测的试卷发下来,我只考了70分,此时我 ……

  ③作文讲评课上,我的作文获得 “ 最佳习作 ” 受到老师表扬,此时我 ……

  2.学生展示作品,借助实物投影,师生赏评,再修改。

  3.教师推荐作品:托尔斯泰的许多作品写的都非常好,如:《李子核》讲的是……又如《战争与和平》讲的是……要想知道事情的结果怎样,课下你们一定读一读。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