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老舍的高中作文3篇(关于老舍写的作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描写老舍的高中作文3篇(关于老舍写的作文),欢迎参阅。
对于人物的描写,我看到过三种:第一种,我管它叫作工笔画的。这就是说,它如工笔画的人物,一眼一手都须描上多少多少笔,细中加细,一笔不苟,死下工夫。我不喜欢此法。因一眼一手并不足代表全人,设为一眼而写万字,则是浪费笔墨,使人只见一眼,而失其人。且欲求人物之生动,不全在相貌的特殊,而多赖性格与行动的揭露与显示。性格与处境相值,逼出行动;行动乃内心的面貌。以此面貌与眉目口鼻相映,则全人毕显矣。反之,若极求外貌描写之精详,而无法使之活动,是解剖工作,非创造矣。且艺术作品中之描写,要在以经济的手段,扼要提出,使读者一目了然,且得深刻印象。若尽意刻画一眼一鼻,以至全身衣冠带履,而失其全人生活力量,是小女儿精心刺绣,纵极工致,不能成为艺术作品。
第二种是偏重心理的描写,把人的内心活动,肆意揭发。人之独白,人之幻想,人之呓语,无不细细写出,以洞见其肺肝。此种描写,得心理之助,亦不无可取之处。但过于偏重,往往因入骨三分,致陷于纤弱细巧——只有神经,而无骨骼。且致力于此者,最易追求人的隐私,而忘人生与社会的关系。“食色性也”,欲揭破人心之秘,势必先追求“性也”之私,因而往往堕于淫秽琐碎。此种写法,以剖析为手段,视繁琐为重大,自难健康。且出发点在“心”,则设计遣材势必随此而定,细巧轻微的末屑,尽成宝贵的材料;忘去社会,乃为必然——可以博得少数人的欣赏,殊难给人生以重大的训教与指导。
第三种,我管它叫作戏剧的描写法。写戏剧的人应当把剧中人物预先想好,人物的家世,性格,职业,习惯,……都想了再想,一闭目便能有全人立于眼前。然后,他才能使这些人遇到什么样的事件,便立刻起决定的反应。所以,戏剧虽仅有对话,而无一语不恰好的配备着内心的与身体上的动作。写小说,虽较戏剧方便,可以随时描写人物的一切,可是我以为最好是采取戏剧的写法,把人物预先想好,以最精到简洁的手段,写出人物的形貌,以呈露其性格与心态。这样,人物的描写既不繁琐——如第一种,复无病态——如第二种;而是能康健的,正确的,写出人与事之联结,外貌与内心的一致或相反。健康的作品中,其人物的描写或多用此法。
老舍先生的童年并不是像我们现代的孩子那样幸福,无忧无虑,丰衣足食但也正因为有了艰苦的童年,有了对人生不一样的感受和认识,才有了这位伟大的作家。
给老舍先生在人生道路的影响的是老舍先生的母亲,老舍先生父亲死的时候,老舍只有一岁半,他还有不到十岁的哥哥,姐姐也只有十二三岁,全家的生活只靠老舍的母亲一个人,为了他们的衣食,他的母亲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作者曾写道说:"在我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从作者的笔下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对母亲勤劳纯朴的赞美。从文章的小细节也可以看出母亲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态度,也表现出母亲对屠户们的感恩。不管怎样,他们也为作者的母亲送去活计,补贴了一些家用,所以母亲并不因为衣服脏而敷衍了事,而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把它洗得雪白。
作者赞美母亲心地善良,懂得回报。可作者还写到:“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举廉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务鸡鸭,我们搜索两次,母亲拉着哥哥和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这位母亲的爱是多么伟大呀,为了孩子他是多么的坚强呀,但这不仅仅是一位母亲身上具有的爱, 也是每个母亲都有这份爱,这份爱不需要理由,不需要条件,这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爱,是最纯洁美好的,不含任何瑕疵。世上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都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给孩子,文章中也有这段话:“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毫无影响的,但我的真正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对于父母的辛劳,我们要会感恩,作者的这篇文章是对母亲的赞美,对母亲的爱,也是对母亲的感恩。“感恩”这个词每个人都听过,但又有多少人做到了,父母对我们的爱护、疼爱,我们要对父母存感恩;老师对我们的教育、培养,我们要对老师心存感恩......很多帮助我们的人,现在有很多人因为工作忙,都很少回家看望父母,都是用钱去“感恩”,可这并不是对父母的感恩,父母不需要这些,他们希望可以看见你们开开心心的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往事,这才是感恩。感恩有时候是最简单的一个微笑,一声谢谢,一个善意的举动,都只是举手之劳,只要心存感激,做起来并不难。
我们每个人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无论在多么困难的环境中,也会觉得有希望。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象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
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粱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作不到。不过,即使作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 还 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们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的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着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蓇葖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画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