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育回归本质学习心得3篇 如何让教育回归本质

2022-07-26 12:48:00心得体会

教育回归本质学习心得3篇 如何让教育回归本质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教育回归本质学习心得3篇 如何让教育回归本质,欢迎参阅。

教育回归本质学习心得3篇 如何让教育回归本质

教育回归本质学习心得1

  近期,认真读了教育专家林格著的《回归教育本质》,有句话让我很受震动: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自觉。当教育者把孩子的自觉唤醒后,他就完成了作为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因为人在自觉意识产生后,就获得了主动发展的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和热情。这句话使我想到了陶行知、苏霍莫林斯基、魏书生等,他们之所以成为成功的教育家,首先是他们做到了唤醒孩子们的自觉。读了《回归教育本质》,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唤醒自觉,让学生懂得自尊、自知、自律、自爱,形成健全人格,成为一个好公民。

  正如教育专家林格先生所说,教育应当使每个人的天性得以健康发展,和种树、种庄稼时疏松土壤、兴修水利一样,让根系自然的生长,而不是强迫儿童接受外来的知识和道德要求。教育就是让人自由生长,主动学习。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去爱孩子、理解孩子。孩子是独立而值得尊重的个体,孩子每一个令人不解的情绪和行为背后,必有合理的原因,在没有得到真实的答案前,不能随意指责、评价,而应该选择用爱与理解,打开心门,倾听心声,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才能唤起孩子内心的自尊感和责任感,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利,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尤其是当下的学情与时俱进,在变革的、多元化的、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化产品的诱惑,离异单亲家庭的增多,留守儿童的现实存在,孩子的情感体验更为错综复杂,教育也变得更为复杂,回归教育本质,关注孩子的内心,唤醒自觉,让孩子懂得自尊、自知、自律、自爱,形成健全人格,成为一个好公民也更加重要。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实现自我升级、自我评价、自找办法的自我教育之中,实现阶梯式成长。

  教育专家林格先生在《回归教育本质》一书中,不仅“育人”方面分析到位,在如何提高成绩方面,也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阶梯操作系统,如上课的阶梯,预习的阶梯,复习的阶梯,作业的阶梯,每个阶梯都有相应的参考表格,都能有章可循,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参考评价体系,从而替代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阶梯化学习,从而逐步提高成绩。教育专家林格先生指出:只有阶梯,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孩子和教育者各得其所,避免了要求每个孩子和教育者一步到位到达所谓的“完美教育”的苛求完美的问题。这一点让我深受启发,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严格要求,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因人而异,让学生实现阶梯化学习,从而指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提高成绩,现实人人有进步,体验成功,乐学愿学主动发展。

  三、培养创新意识,少年强则国强,中国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今的世界正迅速走向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创造性的活动正在逐步取代非创造性活动,成为人们活动的主要形式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可以说,当今的时代精神就是创新精神,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前途。

  少年强则国强,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已是迫在眉睫,教育专家林格先生提出了从美育入手,培养人的创造性。因为审美能力对培养一个人的创造性才华有着重要作用,他结合著名美学家叶朗教授的观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人的创造冲动正是来自与对美的感受和追求。(2)世界上的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有秩序的,同时又具备简洁、对称、和谐等形式美的特征。(3)一个人要有成就,要去大胆地开创新局面,就需要有宽广、平和的胸襟。有大德才有大智慧,大德是什么,是国家情怀、社会情怀、人类情怀,没有这种大德,一个人就不会有大智慧,一个人的情怀和境界,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当下的学习,而且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和事业的高度,学校教育必须唤醒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唤醒学生内心自我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

  读了《回归教育本质》,我在反思,作为一名教育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自己也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成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自己的情怀和境界,言传身教,感染和影响学生,不忘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和理解去唤醒孩子内在的自尊感和责任感,进行有效、优质教学,同时教学相长,和孩子们一起过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和生活,享受幸福人生。

教育回归本质学习心得2

  20  年8月9日我有幸听了董旭花教授的讲话,以前只知道董老师是一个优秀受人尊重的老师,她的讲话总是发人深省,今天上午我终于聆听了老师的独特见解。

  对于儿童观其实我也一直有我自己的一点见解,我认为孩子是古灵精怪的,是需要多彩世界的,不应该一成不变,而且孩子一个自然的成长,不应该有大人的包袱。

  在家长们之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热门词语,等待孩子们的又是学这学那,还要不停地参加各种兴趣班和测试等等,没有多少玩耍的时光。家长又特别希望孩子认识很多孩子和有好的算数,其实这些都扼杀了孩子的童真,就像董老师所说教育不应该为儿童的未来牺牲儿童的现在,而应该重视儿童的现在,我感觉很真实,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说我们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好,却把孩子的童年扔了。

  董老师说人的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是啊我们每个成人都是从幼儿时代过来的,应该最清楚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他们需要学前教育,但学前教育首先是一种身心成长的教育、快乐的教育,绝不应是把孩子小学化。对幼儿强化知识灌输、强制学习,不仅容易压制幼儿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他们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培育。

  其实孩子本来就是应该胡闹的,爱打爱闹的,如果不是这样就证明孩子应该成人化了,也就等于已经没有童年了。就像董老师所说我们要允许孩子在童年有一段呆呆地,梦幻般的,爱玩的,胡说八道的时光,因为童年本来就是那样的,爱孩子就是来捍卫孩子的童年,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又是一句发人深省的话。

  我们要将儿童看做是独立于成人的个体,让儿童享有与之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童年生活,并为日后的发展坚定基础。

教育回归本质学习心得3

  一、反思当前教育问题,探寻核心所在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认为,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一个重大转变便是:中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然而,我国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经提倡了多年,也进行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体制、课程改革,但为何应试教育依旧根深蒂固呢?这可以从石中英、张夏青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经验中看出问题所在:中国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因不在于教育自身,而在于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提出的客观需要;教育改革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路径;教育改革的价值诉求明显侧重于国家主义和经济主义;最终不利于教育整体功能的实现,不利于教育、社会及人的和谐发展。

  因此,站在30年教育改革一轮回的历史时刻,我们有必要深思:未来我们的教育应该走向何方?应该回归到一种怎样的教育思想?其实早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赵朴初、叶至善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便发出了《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他们希望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与教育,“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这其实给我们的教育指明了回归本质的方向。

  二、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寻找智慧源点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能够延续几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无疑是其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

(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教育首先必须肯定人的本性都是善的。本性虽然都是善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每个人的禀性和习性不同,如果不从小教育,就会随着种.种不同环境的熏习,养成了他的习性,进而影响一生。鉴于此,我们必须深切地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其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次才是知识技能。所以,让学生保持本善之心,常存善念、常做善行,进而培育其诚意、正心、修身的大根大本,这才是真正教育化人的目的。

(二)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就是培育、长养学生的善心、善念、善行,纠正其偏差的观念、错误的言行举止,引导他有正确的思想理念,进而有宏伟的人生观、宇宙观,以期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教学慎于开始

  古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教育应该从儿童着手,所谓“先入为主”。如果不予经典教育,他们一样会易受环境污染,尤其是不法的网络、不良的电视节目,染其心智更加严重。若空过这段黄金时光,待其长大,他们就很难接受这种经典教育了。

(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成长期间,家庭教育是根基;求学时候,学校教育是核心;步入社会,社会教育就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以上三种教育,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一个教育都是人生的关键。

  三、如何在教学中回归与落实教育的本质

  教学之妙,存乎于心。愿我们以“爱心、信心、决心、用心、恒心”的教育之心来奠定孩子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一)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基本的要领,就是老师要带头示范。例如如何整理家务、物品的归类、书籍的排列、书包的整理、缝补纽扣、家电安全、时间如何安排等。如果老师能用心体验,就能教好学生日常生活的仪礼与规范。所以,用身教示范是老师达到教学成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二)帮助学生立下志向

  志不立,无以成事。欲其年少之时,就能立下远大的人生目标,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栽培。若能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圣贤之人,以他们奋斗的事迹和不畏艰难的感人历程来激励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启发他们无尽的潜能。受到这样教导的学生,在学习的路程上,他们不但能勇于接受挑战,更能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三)熟练经典,读诵教材

  作为教导儿童读经的老师,课前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不要认为他是小孩,什么都不懂,就草率应付了事。尤其家长会注意观察老师的文化程度与敬业的精神。因此,自我充实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应尽的责任、义务。同时,在学习、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相长的互动,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教育不是孤立的,如果家长与老师在理念上能达成共识,亲师经常地沟通,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双管齐下,对学生加强督导,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否则,老师一种要求,家长又另行一套,学生会不知所从,教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五)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现在家中的孩子很少,缺乏友爱的精神,自大意识强,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差。在班级中,尤要注意培养学生之间如何和谐相处、团结友爱、无私互助的精神。待其长大之后,自能与人和睦共处。例如,可以用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或诚实、恭敬、谦虚、和睦等作为班训,让全班同学普遍地学习、实践。

(六)提倡老师教学交流与读书会

  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老师间彼此切磋交流,有助于掌握更多因材施教的方法。中国圣贤的典籍非常多,透过读书会,可以开阔自身对古籍的了解,有助于充实自己,受用无穷。

  中国的教育要想真正回归到本质上来,离不开每一个人的不懈努力。我们是掌握道路的领航者,责任深重。唯有踏实地学习、真诚地落实、积极地奉献,才能真正办好教育树人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