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得体会共15篇 关于人际沟通与交往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人际交往心得体会共15篇 关于人际沟通与交往心得体会,以供借鉴。
人际关系的心得体会
人际关系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
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而且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乐于交往的人,既愿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能坦然接受别人的言谈举止,容易与周围的同学保持一种和谐的交往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是大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因为人际交往是青年人增长才学、开启心智;适应社会、准确定位;认识自我、完善自身;协调关系、攻克难关的有效途径,而这些又是青年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大学生未来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只有善于与他人交往,对他人才能于所了解,又了解才能有沟通,有处理好各种关系。
但许多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有困惑:缺少知心朋友,与个别人难以相交,与他人交往平淡,感到交往有困难,社交恐惧症。我们该如何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呢?
一、建立良好的交往原则。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但如同其他事务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
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即依据一定的交往原则。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在交往中掌握和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的艺术。
二、建立良好的集体。集体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聚合期。一个集体的初期,同学间缺乏感情联系,保持较大的心理距离;第二阶段是同化期。通过初步接触与集体活动,同学间不断产生共同体验和共同语言,逐渐形成集体意识,开始有了自发的共同的要求和行为。第三阶段是形成核心期。在进一步交往中,出现了一批受同学们拥护的核心骨干,他们在班级内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地位,能把同学们团结起来,自觉管理同学们。第四阶段是成熟期。班内核心的形成,促进了集体规范的形成,营造了一种群体心理气氛,同学团结,人际关系协调,一个真正的班集体成熟期来,班风是整个集体状况的具体表现。每位同学都有责任通过自身努力和共同协作,为建设良好的班风作贡献,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骨干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同学们办实事,建设凝聚力强的团结性集体,这样更有利于同学间人际交往。
三、锻炼提高交往能力。在人际交往中,结交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彼此注意、初步解除和亲密接触三个阶段。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并主动制造机会,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进而保持进一步接触的过程。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势,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善于表达,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要恰当,幽默和风趣,是对方感到轻松愉快。
一、谦虚谨慎,摆正位置
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把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虽然在高中时有些同学很优秀,但进入大学后我们感觉自己好渺小,成绩在班里不是最好,也许在后面的,所以我们应该忘记过去,重新树立自己在大学里的定位,刚开始不要定太高的目标,目标要符合实际。
二、平等相待,真诚相处
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基础只能是人格平等,以诚相待。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别,但他们在交往中却都刻意追求平等,强者不愿被迎合,弱者不愿被鄙视。因此,在学习生活工作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善大,莫过于诚”,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
三、要学会主动与人交往
热情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主动问候、主动示好、常说“我们”、学会欣赏、制造幽默等。并努力提高个人修养,增加个人魅力。
四、“退一步海阔天空”
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往往会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但克制应有理、有利、有节。注意给他人说话的机会,有时可以戏剧性地表现你的想法,指出对方的错误时应委婉,给别人留面子。
五、保持距离
若你想从非亲密朋友那里获得某种信息,有效的空间距离为米至米。小于这一空间距离他人就会认为你俩在密谋不可告人的勾当;大于这一空间距离你们都会觉得话不投机。与人交往时应注意不卑不亢,“在人之上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视自己为人”。
六、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
包括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语言艺术,简单说就是在合适的场合说合适的话,要注意谈话的对象,称呼得体,注意礼貌,落落大方。而“非语言艺术”一般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等。掌握和运用好这种交往艺术,对大学生搞好人际交往是不可少的。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非语言艺术,能够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当然,大学生还要学会有效地聆听。人际关系学者认为“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不要轻易地与对方争论或妄加评论。
总的来讲,在我们平时交往中各位应该做到自尊但不能自傲,坦诚但不轻率,谦虚但不虚伪,谨慎但不拘禁,老练但不圆滑,勇敢但不鲁莽,随和但不懦弱。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都会把握好人际交往的关键钥匙。 杨亮 篇二:浅谈人际关系的心得体会
浅谈人际关系的心得体会
人际关系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
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社会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具体的人及其相互之间的交往编织起,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周围的同学、辅导员融洽相处,使自己减少烦恼,身心愉快,为集中精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一个健康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去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中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或喜欢过孤独的生活,往往不会从心理不健康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乐于交往的人,既愿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能坦然接受别人的言谈举止,容易与周围的同学保持一种和谐的交往关系,而离群索居、喜欢孤独、乱离朋友、不愿交往的人往往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因此,大学生健康的心理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
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一个人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要素很多,其中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因为人际交往是青年人增长才学、开启心智;适应社会、准确定位;认识自我、完善自身;协调关系、攻克难关的有效途径,而这些又是青年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因 素。
四、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未来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只有善于与他人交往,对他人才能于所了解,又了解才能有沟通,有处理好各种关系。在不久的将来,你们都会拥有自己的小家庭,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美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取决于你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但许多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有困惑:缺少知心朋友,与个别人难以相交,与他人交往平淡,感到交往有困难,社交恐惧症。原因有三:
一、自私自利。如今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对自家“独苗”的呵护,成为培育“一切为我”的温床。当你们来到大学校园,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时,一些同学自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无余。
二、素质教育的匮乏。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我们该如何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呢?
一、建立良好的交往原则。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但如同其他事务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即依据一定的交往原则。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在交往中掌握和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的艺术。
二、建立良好的集体。集体形
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聚合期。一个集体的初期,学员间缺乏感情联系,保持较大的心理距离;第二阶段是同化期。通过初步接触与集体活动,学员间不断产生共同体验和共同语言,逐渐形成集体意识,开始有了自发的共同的要求和行为。第三阶段是形成核心期。在进一步交往中,出现了一批受学员拥护的核心骨干,他们在队内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地位,能把学员们团结起来,自觉管理学员队。
第四阶段是成熟期。队内核心的形成,促进了集体规范的形成,营造了一种群体心理气氛,学员团结,人际关系协调,一个真正的队集体成熟期来,队风是整个集体状况的具体表现。每位学员都有责任通过自身努力和共同协作,为建设良好的队风作贡献,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骨干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学员办实事,建设凝聚力强的团结性集体,这样更有利于学员和人际交往。
三、锻炼提高交往能力。在人际交往中,结交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彼此注意、初步解除和亲密接触三个阶段。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并主动制造机会,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进而保持进一步接触的过程。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势,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善于表达,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要恰当,幽默和风趣,是对方感到轻松愉快。
总的来讲,在平时交往中各位应该做到自尊但不能自傲,坦诚但不轻率,谦虚但不虚伪,谨慎但不拘禁,老练但不圆滑,勇敢但不鲁莽,随和但不懦弱。篇三: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心得体会
人力资源管理10 刘盼盼 0 人际交往与沟通心得体会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一转眼大三都快成为我的过去了,或喜或悲。喜,还有一年就要回家了,回到我熟悉的地方,回到给我呦安全感的地方;悲,我要面临就业,我不知道对于这一方面是否准备好了。
在刚来科师的时候我是有多不开心,现在想想好幼稚,让这些外在的物质来决定我的心情,让我没有好的心情去跟班里的同学交朋友,去和他们沟通,让我在一年中几乎远离了集体,而集体也在一年中忽视了我。我知道我是个慢热的人,对于陌生的人、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事,我都会很慢的接受,可是大学不会给我这样的机会,只有你去主动和别人沟通,没有谁会来主动和你搭讪。
大二我才明白了什么,才想要有点什么行动。大学是个学习的地方,我沟通做的不好、倾听做的不好,才导致了我的人际关系不好。所以在我看到我们有这门“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课时,想都没有想的就选择了这门课。想要在这个当中学到什么,不敢说要那个方面都学得精通,最起码基础的东西自己会了解,可以对比的学习,对比的改正。说到底还是想让自己行动起来,能主动地和别人沟通。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的勇气不够,害怕和别人沟通,害怕和别人相处,我也在克服着自己的这个缺点,心理上的克服,找个原因学这门课来克服。 沟通,是一种历程,在一段时间之内,是采有目的式地进行一系列的行为;是双方在沟通历程中表现的是一种互动,在沟通的过程当时以及沟通之後所产生的意义都要负有责任存在;.其重点在于它是一种有意义的沟通历程。书上和网上的定义是这样的,我太单纯了在没有学习这门课之前对于沟通过的理解就是“交谈”这两个字。在学完了这门课后我知道了,哪一种沟通都是有目的性的,儿人们在沟通当中可以获得他们向他要的信息,可以根据和人们的沟通来体会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我觉得真的很复杂,仅仅一个沟通就要这样的复杂。但是真的是这样,我们还没有面对的大大社会里的人们,就是要这个样子进行着交易,也许我把一切想得太可怕了。
而“倾听”在人际交往中也是有很重要的一部分。人要学会倾听,而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你一定要投入,包括身体和心灵的投入。在和人交谈的时候,你的细微变化瞒不过对方,如果你并不专心,对方会很快就发现,这样的倾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对方受了你的影响,已经没有办法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痛苦了。而如果你非常投入而专心地倾听对方所说的每一句话,那么对方也能够进入讲述的状态,把自己内心的痛苦一一说出。别人会巴结你当做是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会很信任你,会因为这些和你成为朋友。 在人际交往和沟通这门课上还学到了“演讲”,演讲也是有很大很大的学问的,不单单是你要写一份漂亮的演讲稿,要把他背的有多流利,这些是最美的演讲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住在演讲台上那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克服你的紧张心态,带动听你演讲的倾听者,要考虑他们对于演讲内容的兴趣等等。在站在演讲台的那一刻,你就是主角。
在课上我们进行的演讲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也减少了面对那么多的人而的怯之心,那节演讲课过后也给了我一个巩固的机会,就是参加模拟招聘的活动。在那项活动中,我真的体会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人力资源就是要沟通,就是要倾听,作为应聘者你要沟通,作为招聘者你要学会倾听。这一切都很重要,人际交往与沟通其实真的挺好的。
在这门课的结尾还让我有了一次锻炼的机会,我把握住了,而结束后我也为自己做了一下调查,同学都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也给我提出了我的不足,我认真地记下了,也真心的谢谢他们了。还有就是学了和用了以后,我开心了,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热火,这就是我想要的,以后我还会努力。有相对桌谢谢的很多人,谢谢你们。篇四:人际关系心得
人际关系作业
大学期间,有时会有这样的困惑,怎样迅速融入陌生集体,怎样处理与朋友的矛盾,特别是如今面临踏入社会找工作的关键时刻,人际关系学确实使我学到不少知识。
社会里,处处都存在着复杂的人情交往,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怎样经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 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是我们将来踏上社会走向成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可以协助我们变 复杂问题为轻松化。 如果与他人交往顺利, 会心情舒畅、身心健康;如果交往受挫,便会使得心情郁闷,身心受损,导致各种不良后果, 这些在我们大学生的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 通过人际关系学这门课,现在我懂得了如何去处 理这些事情。 首先是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 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 的各种方法。人际交往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不能自私的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我们在 交往的同时要多角度的从对方的立场出发, 先考虑这样做对方是不是可以接受, 对方是不是不反感。 那么我们交往起来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我们的交往也会变得很和谐。
在课堂上还学到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求职礼仪,知道了整体形象在职场的重要性,和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形象得到提升。我们要注意仪容规范,好的仪容能够得到赏心悦目的第一印象,从而要拥有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是着装,这体现了人的修养和审美品位,最后是要有优雅的行为举止,要做到站、坐、行有规范,懂得握手的礼仪原则。优雅的体姿不仅能以卓越的风姿展示我们的独特气质和风度,还能帮助我们表达自己情感,探测他人的内心世界,毫无掩饰地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内在修养。这些知识都对我们非常有帮助。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大学生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作为大学生作面 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 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 良影响;这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要从多方面来锻炼自己保持和提高良 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篇五:人际交往课程心得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大学生活 ——“人际交往艺术”课程学习心得
为期八周的“人际交往艺术”选修课程在曹霞老师的教导下已经不知不觉结束了,回味这八周的学习和讨论,心中不由得产生了很多感触。
“人际交往”是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在不断学习和锻炼的一项基本技能。到了大学之后,这项技能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在大学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类型的人,在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如果不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礼节和禁忌,就可能给对方带去不好的第一印象,甚至给以后的交往带来问题。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人际交往是多维和多方向的,不少人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只是自己在滔滔不绝的说话或者不断的表现自己。这样,势必让自己在对方心里的形象打了折扣。在大学中,人际交往的形式变得多样化,有学习、聊天、通信、参加文娱体育活动、郊游、联欢,甚至是各种沙龙聚会、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军训等等。可见,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带给我们丰富的社交圈子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与这么多的人和谐相处,让自己在大家心目中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在这门课上,我们从很多方面了解了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说在与他人对话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谈及一些隐私或者忌讳的话题;如何以合适的方式赞美或者批评别人;如何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在面试等正式场合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甚至在与男生和女生交往的过程中不同的注意事项??
我相信这些课堂内容一定能够给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带来不小的进步。我觉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则。包括平等、真诚、尊重、互助、诚信、宽容等等,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自然也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二、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包括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语言艺术,简单说就是在合适的场合说合适的话,要注意谈话的对象,称呼得体,注意礼貌,落落大方。而“非语言艺术”一般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等。掌握和运用好这种交往艺术,对大学生搞好人际交往是不可少的。当然,大学生还要学会有效地聆听。人际关系学者认为“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
三、努力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比如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提高个人的外在素质和内在修养,表现出大学生应有的气质等等。这些“非物质因素”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能否获得成功。 通过这门“人际关系学”课程的学习,我相信我以后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营造和谐良好的气氛,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毕竟,还是那句话,人际交往贯穿我们一生,学习人际交往,永远都是有用的,而且,永远都不晚。
人际交往心理学心得
交往是一门艺术,然而交往需要读懂对方的心理,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有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愿望。” 人的一生中总要面对很多的事情,但是许多都是用语言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能说,敢说,会说,说得好才能左右逢源。如何才能说得好呢?首先我们要彼此尊重,谈吐间,我们应该注视对方的眼神,说话应该调节好自己的语速,调节好自己的声音,要关心别人的谈话,时不时有一个合理的姿态,让对方知道自己在听他说话,保持诚恳的微笑。我们应该要有忍耐性,适当的忍耐可以让我们了解对方,然后用幽默的语言给予对方不可还击的告诫。在交流中我们不能冷落那些不爱开口的人,那些人内心是激情的,渴望交流的,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口,所以我们就要引导他们开口,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方便和自己坦诚交流,以便扩大自己的人际圈。 我们要会说,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理,反映出对方的心声。正确的人际交往要求我们消除嫉妒心理,坚持五大原则:宽容待人,求同存异,互助互利,真诚待人,平等待人。例如,在《怪女孩出列》这部影片中的一些人就是嫉妒主人公,才导致一系列的坏事发生,这就是后果,不是结果。交往中我们要诚信,只有诚信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才能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然而善意的谎言也是一种诚信,要学会换位思考。我们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穿着得体,大方,给人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从而增加别人的良好视觉效应。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人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因为类似或相符本身具有一种增强作用,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获得内心的稳定感;同时,相似的人,容易建立相性的群体,以增强对外界反应的能力,保证反应的正确性。一个人在与自己相似性的团体中活动,阻力会比较小,活动更容易进行。
人最怕孤独也最容易感到孤独,人对孤独有一种本能的恐惧,人际交往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消除孤独的手段之一。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孤独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体验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孤独实际上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人际关系中所体验到的东西,当一个人感到孤独时,那就表明他正处于想与别人接触和交往的状态中。所以,人和他人交往,可以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消除孤独感,除此之外,人际交往可以传递信息增加个人的知识经验,可以通地互动提高群体凝聚力,可以及时地沟通思想,消除误会,解决矛盾,协调群体成员之间情感和行动。缺乏人际交往,甚至连本能行为也受到严重影响。
互补的人容易相互吸引,因为人有从对方获得自己所缺乏的东西的需要,互补性是指在需要,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和思想观念方面存在差异的人,可以在活动中产生相互吸引的关系。如果交往中的一方能满足另一方的某种需要或弥补某种短处,那前者就会对后者产生吸引力。如果他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一个人的理想,从而增加了其对这个人的喜欢程度。正因为有了互补性,社会生活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互补是以交往双方都得到满足为前提的,如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那些相反的特性就不能够产生互补,能否实现互补吸引还需要它们是由哪些人格特质构成的,因为互补性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一个人的人格特质
美丽的仪表能给交往加分能力和个性品质是影响吸引力的很重要的内在因素。个性品质里的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信得过,理智,可靠,有理想,体贴,可信赖,热情,友善,友好,快乐,不自私,幽默,负责任,开朗,信任别人是最值得喜欢的。
适当的自我暴露有助于加深亲密程度,自我暴露是指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应该至少一个重要的他人知道和了解真实的自我暴露和太多的自我暴露都会引起环境适应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一个从不自我暴露的人不可能与他人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但总是向别人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人,会被他人看作是适应不良的自我中心主义者,理想的自我暴露是对少数亲密的朋友做较多的自我暴露,而对一般朋友和其他人做中等程度的暴露,人们常常会回报或模仿他人所欣赏的自我暴露,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有相同自我暴露水平的人,如果某人的自我暴露,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有相同自我暴露水平的人,如果某人的自我暴露比我们暴露自己时更为亲密详细,我们会害怕过早地进入亲密领域,从而产生焦虑,获得对方赞同时,我们的自我暴露就多,反之就少。
为什么很多的演讲者会让观众充满激情,因为他们知道观众的内心需要什么,渴望什么,他们能让观众满足,能让大家有同感,这就是他们掌握了人际交往中的技巧。然而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每每说出一句话,都会让别人感到厌烦,还不会找自己的原因,总是埋怨别人,说别人这样那样的,这不是低级人际交往的表现吗?交往中我们要分清角色,长辈,同辈,晚辈,但是尊重是最低底线。交流就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做晚辈的榜样,与同辈微笑,成长辈好生。我们要有耐心,耐心会给自己带来惊喜,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有时要会循循善诱,从别人的内心出发,即使内心很不舒服,也要坚持。 交往中我们要幽默,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能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也要学会适应别人,重视别人的口味,要谦虚有礼貌。要懂得赞美别人,恰当的赞美,因为没有谁会拒绝别人的赞美,人心都是渴望祝福的。交流中要避免冷场,要注意对方态度,注意转移话题。 总之,人际交往就是一场语言和心理的战争,谁掌握了语言,谁控制了心理,谁就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但是在这样的战争中,我们必须要懂得尊重,懂得换位思考,懂得幽默的语言,注重平等的对待。能说,敢说,会说,做一个人际交往的主宰者!
人际交往 心得体会
加教育学院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函授班的学习,这星期是胡永新老师给我们上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我从中学到了也感悟了许多。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经过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还是在自己坚强的意志。
对于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这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走上坡路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在不得志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作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什么事总是很极端。
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有人说:“主动与被动紧一线之隔,而生命情调却神情悬隔。”还有人说:“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最好改变自己。”也有人说:“当你不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时,请马上改变。”于是,我选择了后者那就是所谓的“改变”,虽然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愿意去尝试,并且希望用时间来证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通过心理学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课乐观快乐的金葵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或许以上我所说的这些都辞不达意,但我的心中确充满的是对心理学知识的追求,以及对老师的感激。如果非要要问我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两个字“改变”。
人际关系课
第一章 绪论
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是比行为更为深层的东西,是个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的行为的关联性和必然性规律。
2、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任务: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同时,也要使人际关系心理学尽快中国化,即适合中国国情,经过\\\"选择-摄取-中国化\\\"的途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改革开放实际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体系。
3、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
(1)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2)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3)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4)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5)纠正畸形的人际关系。
4、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关系:
(1)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人际关系作为角色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和其他任何一种社会关系一样,必然受生产关系的制约,还要受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因而应该把人际关系置于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同时,也应看到,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真正的实在现象。
(2)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人际关系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当然,社会关系同人际关系是两个级别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论概括力。社会关系强调现实关系的整体方面,非个性方面,而人际关系则更多地从个体、个性方面来表现现实方面。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并不是一回事。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它一方面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关系还包括意识形态的关系,主要有法律的关系、道德的关系等等。而人际关系则是人与人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受社会关系所制约,是社会关系的反映,但却具有某种相对的独立性。
5、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1)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2)人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 (3)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4)个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6、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3)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4)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
总之,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不但是历史的必然性,更是现实的需要。
7、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注意-接触-融合。
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冷漠-疏远-终止。
第二章 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1、莱维特的人际沟通模式:
(1)圆形传递(无核心,各成员间处于平等距离)
(2)轮式传递(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
(3)链式传递(信息一个接一个地传递)
(4)Y式传递(先进行链式传递,然后发生变化)
2、戴维斯的人际交往模式:
(1)单线型(通过一连串的人,把信息传播给最终的接受者)
(2)集中型(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
(3)偶然型(按偶然的机会来传播信息,有些人未接受到信息,与交际面有关)
(4)流言型(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
3、人际关系结构的类型: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活动型。
4、霍桑实验--梅奥:由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态度调查等组成。p40-43
5、符号相互作用论--米德
(1)把个体看作是相互作用的基本分析单元,强调在人类意义上符号和语言的作用。
(2)研究个体、群体、社会是如何发出信息、传递信息以及对方对此的反应。
(3)从人的心理特点出发,受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启发,提出了一个公式:即刺激→符号的意义→反应。
(4)人与人在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可以用模式图表示。
符号相互作用重视语言符号在交往中的作用,强调对他人行为倾向的预测、估计,要求人们按照自己在交往活动中所担任的角色来行事,并注重行为效果的反馈,认为客观现实是心理反应产生的源泉和内容,所有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它把整个社会关系和文化简单归结为符号,过分夸大了外部行为的影响力,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在交往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观性,把社会中人们复杂的交往关系简单化,有机械主义的倾向。把人的行为仅仅归结为是对符号的理解,过分夸大交际符号的作用,这是不足取的。
6、社会交换论--霍曼斯
(1)社会交换论认为人际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
(2)认为各种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者的报酬和代价。
(3)认为交往中存在着一种\\\"分配上的公平\\\"原则。
这个理论把人与人的交往降低到动物水平,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把人们之间的复杂的关系简单化,用单一理论来解释复杂的现象,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赤裸裸的交换关系,忽视了人们间的相互帮助、支援、无私贡献,甚至献身的行为,贬低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其缺陷。
另一方面,这个理论概念表述明确,可操作性强,强调了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交往中的平衡关系,重视交往中的物质利益,重视交往的效果,这些观点对后来的人际关系研究特别是在遵从行为、竞争过程、社会影响等领域的是有启发的。
7、人际特质理论--修茨
修茨的人际反应特质理论,重视人际关系的需要及其变化的分析,人助于我们对人际关系实质的了解,有助于我们预测人与人之间可能发生的交互作用,而采取适当的配合行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理论忽视了阶级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及意识形态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巨大作用,在运用这个理论观点的同时,应当引起注意。
8、人际激励理论:
(1)需要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
(2)归因理论(海德的通俗心理学、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
(3)期望理论--弗罗姆
(4)公平理论--亚当斯
第三章 态度及转变
1、态度的结构:(1)认知成分--基础(2)情感成分--核心(3)行为成分
2、态度的功能:顺应功能、认识功能、防御功能、调节功能。
态度的特性:社会性、具体性、协调性。
3、影响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人际关系、人际影响、个性心理特征、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4、态度转变的方法:参与活动法、登门拜访法、团体规定论、全面宣传法、沟通信息法。
5、态度转变中各沟通要素:
(1)沟通者 (2)沟通内容 (3)沟通对象
第四章 行动与态度
1、认知之间的关系:
(1)认知无关:一个认知与另一个认知没有关系
(2)认知失调:一个认知与另一个认知相对立
(3)认知协调:一个认知能推出另一个认知
2、认知失调的因素: (1)认知失调失调程度随着认知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加大而增加。
(2)失调程度随着有差异性认知数目的增加增加。
(3)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成反比。
(4)失调程度还必须考虑各个认知的重要性。
失调程度的公式:
失调程度=
3、减少失调的方法:改变认知、增加认知、改变重要性。
4、诱导服从的前提因素:自愿选择、承诺、责任感、预期的消极后果。
第五章 印象形成
1、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三个成分:行动者、知觉者、交往的情景。
2、印象形成的特点:一致性、评估性、中心特质的作用、隐含的个性理论。
3、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累加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
4、印象形成的效应:
顺序效应(优先效应、新近效应)、晕轮效应、定型、自我实现预言。
5、印象管理的理论:符号相互作用论、自我表现论、情景认同论。
6、自我表现的目的:
(1)个体希望在他人心目中树立一个特定的形象。
(2)个体想要建立和维护与他自己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一种公开的形象。
7、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情景因素、参照群体的认同、其他人的影响。
8、印象管理的作用:
(1)印象管理是社会交往的一个基本事实。任何人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着印象管理。
(2)印象管理有助于维护我们的真面目,使他人了解我们的真实意图、心理特点和个性。
第六章 人际知觉
1、非言语沟通的通道:
(1)脸部表情(快乐、悲哀、惊奇、恐惧、愤怒和厌恶)
(2)目光接触
(3)身体语言(常暴露出一个人情绪状态的许多信息;可以表示某些特殊的含义;暴露出其他人的许多生理状态。)
2、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的三个基本维度:
(1)实体的特异性(某个人对不同的刺激或不同的事件作出相同反应的程度)
(2)一致性(其他人对这个实体都这样反应的程度)
(3)一贯性(个体对于这种刺激在其他时间和其他场合下以同样方式反应的程度)
3、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的两个步骤:
(1)观察者必须决定归因是内存的还是外在的,即决定控制源。
(2)观察者必须决定成功或失败是稳定地发生的还是不稳定地发生的。
4、控制源理论(罗特):认为知觉者之间存在着一些稳定的个别差异,这些个别差异影响了因果推论。因果归因的一个基本维度:内控性-外控性。
5、对人的归因偏见:
(1)行为中心偏见-\\\"行为\\\"吞没\\\"场\\\"
原因:
①是社会规范对我们归因的影响,这种社会规范是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②是当我们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时,他的行为成了注意的中心,而行动发生时的情景成了背景,因此行为与背景相比,变得更为突出。
(2)显著性偏见
(3)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
原因:
①是基础概率信息的抽象性。
②是人们认为直接信息要比抽象信息更可信。
了解人们在他人行动的归因中所产生的偏见,有益于纠正这类偏见 。就行为中心偏见而言,我们对其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时人仅要重视行为本身的意义,而且要注意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促使行动者产生了这种行为,不能脱离环境来评论行为和对行为作出归因。就显著性偏见讲,我们除了要注意经常出现的事物、现象、议论以及行动,也要对不常见的事物、现象等予以关注。也就是说,并不常见的事物、现象等也可能有着重要的含义,因此,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告诫我们,考察一个人的行为时要放在特定的情景下,并要结合大家的反应,多听取大家的意见。总之,要辩证地全面地看待人们的表现,切忌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6、归因理论的应用
(1)心理健康
(2)绩效评价(是评定员工过去成绩的过程):归因所起的作用:一是它影响了管理人员对下属的评定;二是影响了他们对下属提供的反馈;三是影响了管理人员对下属不良绩效原因的结论;四是影响了管理人员对纠正这些不良绩效所采取的措施。
(3)冲突
第七章 自我知觉
1、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认为人们常常不了解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情绪。认为我们不是从外界获得这些知识的,而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获得的。
对自我归因过程的限定:
(1)自愿选择。 (2)当内在线索是模糊或者微弱的时候,我们才利用外在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
(3)当缺乏有关个人态度的外在反馈源时,我们利用外在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
2、凯利的自我归因理论:实体的特异性、一致性反应、一贯性。
3、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理论:
情绪有两个因素组成:(1)生理上的激起; (2)认知标签。
4、自我知觉中的偏见: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自我服务偏见。
5、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的原因:
(1)是行动者与观察者得到了不同的信息,自然由此而得出不同的结果。行动者容易把行为归因于不相同的情景,在情景中求得解释。而观察者只看到行动者的一种即时的行动,以此来判断行动者。他不知道行动者在过去的不同情景下的行动。因而,观察者常常对这种行动加以泛化,以为行动者的行为在许多情景下都是一致的。结果,观察者往往倾向于把行为的原因归因于行动者的内在倾向性。
(2)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每个人会利用最显著、可利用性最高的那类信息。从行动者角度,行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所以更可能利用环境提供的线索来作为归因的基础。相反地,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说,环境成了背景而行动者的行动成了注意的中心,行动吸引了观察者作出因果解释。所以,观察者与行动者相比,观察者更会利用行动者的行为作为归因的基础,来推论出他相应的内在倾向性。
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偏见启示我们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看待一代人的行为表现和作出推论。要考察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不同表现,综合进行评价,不能就事论事;对待我们自己,则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要注意本人的内在特征在归因中所起到的作用,如果一个特定和环境引起了自己的特定结果,其原因可能是环境的,但如果在不同环境中,自己的行动是一贯的,那就应该审查自己内在特征的作用。
6、自我服务偏见:
自我服务偏见最容易发生的条件:
(1)当行动者高度介入到一种活动中去的时候;
(2)当行动者自愿选择从事一种活动的时候; (3)当行动者的成绩公开的时候。
自我服务偏见产生的原因:
(1)自我服务偏见有助于保护或提高我们的自尊。
(2)自我服务偏见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公开形象。
自我服务归因偏见告诫我们切不可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或环境条件。在评功罚过时,特别是在追究错误的责任时,要进行客观地分析,尤其要严以律己,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
7、自我障碍的性质是,行动者在情景中导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通过引起人们影响行为的多种可能的原因,从而使每个原因在行为归因中所起的作用打上折扣。如果行动者失败了,失败必然不会只归因于行动者的能力。虽然能力低是对失败的一种可能的解释,但它必然会由于障碍的存在而打上折扣;另一方面如果行动者成功了,由于障碍的存在,对于作出能力的归因的可能性就大大地增加了。
8、习得无助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三个问题:
(1)是动机上的,无助的人不再努力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这种结果;
(2)是认知上的,无助的人不去学习能有助于摆脱不良结果的反应;
(3)是情绪上的,习得无助能产生轻微的或严重的忧郁症。
9、自我归因的应用:
(1)痛苦归因(通过改变自我归因中的一些因素,研究者可以使被试增加或减少其对痛苦的知觉和忍耐力。)
(2)\\\"错误归因\\\"治疗
(3)习得无助与心理健康
10、归因治疗概述了可以利用认知上的重新评价策略进行干预的四种方法:
(1)可以引导他改变对结果的评价。
(2)改变认知的目的指向性。
(3)改变一个人的期望,使之从不可控的期望,改变为可控的期望。
(4)能改变一个人对失败作的归因,将对内部的、整体的、稳定的归因改变为寻外部的、特殊的、不稳定的归因。
第八章 自我导向
1、卡罗利区分了自我调节变化的四个阶段:
(1)问题识别;(2)承担义务;(3)扩展自我管理;(4)习惯形成。
2、寻找目标的过程:
(1)确定目标(以肯定的方式确定个体的目标是可取的)
(2)选择目标(一个合适的目标应该是通过个体的努力可以实现的)
(3)记录行为(记录个体的行为,对于改变个体传统习惯和落后的行为模式,保持有效行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很有价值的。)
3、自我实现:指的是使个人潜能获得最充分的发挥。在人际关系方面,该词用来指代良好的、积极的人际交往,恰当、完美、令人向往的人际关系。
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1)要了解自我实现概念的发展历史。
(2)要了解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概念的本义--指代获得更高层次的功能和满足过程。两层含义:其一是丰满人性的实现,其二是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3)要了解自我实现的有关研究。基础研究有两种方式,一是马斯洛50年代早期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一是肖斯特罗姆(1996)进行的人格定向测验。
4、有效的强化必须服从以下三个原则:
(1)它必须能加强个体的某种行为。
(2)个体用过的强化方式是否切实可行?--方便且可立即使用。
(3)强化方式必须是强有力的。
5、强化方式的运用:
在运用某种强化方式时,比较理想的做法就是在个体刚完成一次比较令人满意的行为后马上就加以强化。--食物奖励和金钱奖励。
非马上见效的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填补强化与直接经验之间的空隙:(1)是利用视觉的帮助;(2)是运用记号。
实行快速强化的最好办法是利用计划。它是一种连续性的正确评价方法即利用强化物循序渐进地进行强化,使其行为不断地向目标行为发展。
第九章 人际影响
1、遵从行为的分类:
(1)群体中个人行为的分类(遵从、非遵从①反模仿即反遵从②非模仿即独立)
(2)群体中遵从行为的分类(简单的服从、内心接受、认同)
2、遵从的理论:个性理论、群体理论
3、影响遵从的因素:个体的特点、群体的特点、任务的特点
4、偏离和独立的理论:
(1)对抗理论(如果个体完成这些行为的自由受到威胁或被减弱了的话,他就会体验到要重新获得这种自由的一种动机上的\\\"激起\\\",这种动机上的激起称为\\\"对抗\\\")
(2)去个性化(指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行动而是溶化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性的一种状态。)
(3)个人特质信任学分理论
5、发生感染的四个条件:
(1)观察者受到激励,想要以一定的方式行动;
(2)观察者知道如何完成这种行为,但是没有完成它;
(3)观察者看到了一个榜样完成了这种行为;
(4)观察了榜样之后,观察者完成这种行为。
6、班杜拉认为模仿有三种功能:
(1)使原有的行为得以巩固或改变;
(2)学到新的、原来不会的行为动作;
(3)使原来潜伏存在的而未表现的行为得到表现。
7、时尚的特点:在于它的时间性强,在于它的变化的方向,在于新、奇、特。
8、时尚现象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分为阵热、流行和时狂。
9、研究时尚具有现实意义:
(1)时尚现象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说,乃是群体新思想、新价值观和新行为方式的形成过程。因此,它是我们了解、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一面窗子。
(2)研究时尚现象,对于弄清时尚的概念、特点、时尚文化的机制和规律,丰富人际关系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3)时尚现象特点和规律的掌握,对发展商品生产、调节市场需求有一定参考价值。
10、时尚现象的表现形式:
(1)文化态度(外语热、经商热等)
(2)装饰(长发热、古玩热等)
(3)风度礼仪(握手拥抱、Bye-Bye等)
(4)生活行为方面
11、时尚现象的特点:
(1)包含的内容很广。 (2)表现的方式独特。
(3)变化的速度很快。
(4)受崇拜对象影响。
(5)时尚的象征作用。
(6)时尚的层次高低错落。
12、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1)社会舆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2)牢骚现象(特点:第一,现实针对性强。第二,认识的片面性。第三,宣泄性和煽动性大。)
(3)社会风气
(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第十章 利他行为
1、决策过程的五个步骤:
(1)对紧急事态的注意。
(2)正确地解释情景。
(3)对个人责任的决定。
(4)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
(5)执行助人行为。
2、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
(1)旁观者效应
(2)情景的模糊性
(3)榜样人物的作用
(4)求助者的特点(依赖性、亲密关系和吸引力、类似性、责任)
3、影响利他行为的助人者个体因素:
(1)助人者的心境 (2)同情和内疚 (3)责任和承诺 (4)个性
4、利他行为的理论:
(1)生物学理论
(2)社会规范理论(社会责任规范:指我们对于需要帮助和人负有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回报规范:也称互惠规范,指人们应该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不应该伤害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
(3)学习和模仿理论(改变利他行为的概率、利他行为作为强化来源、奖励和代价、模仿)
第十一章 人际吸引
1、人际吸引理论:
(1)强化理论:以强化概念(指行为与影响行为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通过不断地改变环境的刺激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产生频率的过程)为核心,揭示情感强化和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
(2)相互作用论:着重探讨交往双方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人际吸引的影响,这是西方社会心理学互动理论的一种,是一种\\\"真相倚\\\"情形。
(3)得失理论(先贬后扬的吸引效应)-阿伦森。
(4)相等理论(认为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报酬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一般人所孜孜以求的行为目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以代价和报酬的相等来衡量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的。)
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情景因素:时空距离(距离、交往频率)、结群、体验)
(2)个人特质因素(外表和容貌、才华和能力、个性品质)
(3)类似和互补(类似性、互补性)
3、为什么相似性能导致吸引?
(1)类似与相符本身具有一种增强作用。
(2)类似与相符能保证态度正确的基准。
(3)类似与相符能得到预期的报偿。
(4)类似与相符验证了自身的能力和才干。
4、自我暴露的相关因素:回报、喜欢、社会赞同、非语言行为、自我暴露的速度。
第十二章 人际合作与冲突
1、社会交换理论--用来考察人际合作与冲突的理论基础之一。
社会交换理论是互动理论取向中的一种观点。(所谓互动是指一方或多方的反应取决于或依赖于另一方所说所做的程度。)霍曼斯等人的社会交换理论(1961)就是用来解释人际交互作用的原因的。按照这个理论,每次人们彼此打交道时,必须付出某些代价,也获得一定的奖励。互相作用的结果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示:结果=奖励-代价。按照社会交换理论,对于任何一种人际交互作用,都可以从代价、奖励和结果来考察。这个理论认为,一个人可以考察他所获得的结果从而决定交往会延续多久以及令人满意的程度。
不足:
首先,该理论的出发点是人们交往的目的是为着付出较少的代价而获得较大的奖励,人们的交往是某种形式的交换。这无疑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之间赤裸裸的交易性质和冷酷的人际关系本质。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人际关系的本质并不是这样。
其次,在交往结果=奖励-代价,比较水平以及选择比较水平等论述中,也有着机械主义倾向。这些不足使社会交换理论的实用意义有了明显局限。
2、研究合作与冲突的情景类型:
(1)社会两难情景(模拟社会两难的游戏、公共利益两难情景)
(2)囚徒两难情景
3、合作的理论:
(1)权力理论--卡普罗 p353-355
(2)合作的协商理论--科默利达和切科夫 p355
4、影响合作的因素:(1)回报
(2)对他人动机的知觉 (3)沟通
(4)威胁
(5)群体规模
(6)个人倾向性
5、在社会交换情景中有四类行为形式:
(1)竞争者(动机是为了取胜)
(2)合作者(动机是社会交换中涉及到的所有人获得的奖励能达到最大)
(3)个人主义者(动机是不仅使自己取胜而且主要使自己的个人利益达到最大)
(4)平衡者(动机是在特定社会交换情景中如何缩小所有人所得奖励之间的差异,使之平衡。)
6、冲突的形式:
(1)个人内部的冲突(接近-接近型、回避-回避型、接近-回避型、双重接近-回避型)
(2)人际冲突(\\\"零-总和\\\"冲突、\\\"非零-总和\\\"冲突)
7、冲突的原因:
(1)对稀有资源的竞争 (2)归因 (3)报复 (4)信息沟通不良
8、冲突的管理和解决: (1)威胁的作用
①多伊奇和克斯的模拟研究:多伊奇和克斯提出,利用威胁将会损害冲突的解决,并且,当冲突双方拥有权力和威胁时,解决冲突变得困难了。把这种现象称为\\\"冲突的螺旋式上升\\\"
②影响使用威胁的因素:个性、挽回面子、冲突的强度
(2)协商:
决定能否达成一致的解决办法的因素:
①最初的立场
②让步
③通过代表解决冲突
④减少紧张的逐渐回报策略
(3)仲裁:
①中间人调解法:
首先,中间人被看成是中立的,其任务是帮助协商者达到一个公正的解决。使得协商者在不失面子情况下作出让步从而促进谈判的进行。
其次,中间人必须有一定的权威性,否则仲裁解决的办法可能无效。
再次,中间人有助于冲突的解决,并且当解决冲突有时间限制情况下,冲突双方更乐意中间人作仲裁。
②权威解决法(这是仲裁的一种特殊形式):当冲突的双方通过协商不能解决冲突,而且也不服从调解者的仲裁时,可由上级主管部门作出裁决,按\\\"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强迫冲突的双方执行命令,这就是权威解决法。
(4)建立超越冲突双方的共同目标(该目标应是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的,也是双方所追求的。)
总之,冲突不一定导致损害。冲突也有积极的一面,关键是对冲突如何管理。管理得当,解决得法,同样可以满足冲突双方的利益。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个人总结——杨钰
人际交往是协调一个集体关系、形成集体合力的纽带。而一个良好的集体,能促进青年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如正义感、同情心、乐观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增进学生集体的凝聚力,成为集体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积极向上的,反之,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待提高。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已经成为求职路上的拦路虎。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与人际交往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接受系统训练才能习得。而目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教育教学内容中的薄弱环节。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处于青年发展期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
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据统计资料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成率达85%以上;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经验等因素仅占15%;某地被解雇的4000人中,人际关系不好者占90%,不称职者占10%;大学毕业生中人际关系处理得好的人平均年薪比优等生高15%,比普通生高出33%。
其实,几乎所有的人都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尽管如此,大多数都不知道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甚至相当多的人错误的认为拍马屁、讲奉承话、请客送礼,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其实,处理人际关系的决窍在于你必须有开放的人格,能真正的去欣赏他人和尊重他人。
要学会从内心深处去尊重他人,首先必须能客观地评价别人,能找得出别人的优点,你会发现你的亲人、朋友、同事、上司或下属身上都有令你佩服、值得你尊重的闪光之处。你会发自内心去欣赏和赞美他们,你会在行为上以他们的优点为榜样去模仿他们。这时你就会发自内心去尊重和欣赏他人,你就达到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换个角度想,若有人对你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毫不虚假的欣赏和尊重,你肯定会由衷地喜欢他(她)们并与他(她)们真诚相待)。
当然人的弱点之一就是希望别人欣赏、尊重自己,而自己又不愿意去欣赏和尊重别人。人是非常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很难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必须克服这些人性的弱点。客观地观察别人和自己,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而身边的人都有值得你学习、借鉴的地方。我们不能因为别人有一点比你差的缺点就去否定别人,而是应该因为别人有一点比你强的优点而去欣赏和尊重别人,肯定别人。你会惊奇地发现,世上所有你接触到的人,只要你仔细观察,总可以找出比你强的优点来。
在以后的工作当中,你和你的上司、同事或者下属相处时,若你能去客观地发掘别人的优点和真诚地尊重和欣赏别人时,你的人际关系便如鱼得水了。但有些人在工作当中认为怀才不遇,他们看到自己上司一点点不如自己的地方便认为上司不如自己,从内心上看不起上司,并且在私下抱怨上司,连工作也不配合上司,结果连与上司的关系都处理得不好,更不用说同事和下属了,这种人必然会自食其果,在社会中很难生存。
用欣赏人、尊重人的方式去处理人际关系有许多好处:其一,成本最低,不用花费金钱去请客送礼,不用伪装自己去浪费感情;其二,风险最低,不必担心当面奉承背后忍不住发牢骚而露陷,不必担心讲假话,提心吊胆,梦寐不安;其三,收获最大,因为你能真心尊重和欣赏别人,你便会去学习别人的优点去克服自己的弱点,使自己不断的完善和进步。
一个懂得用欣赏人、尊重人得方式去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会过得很愉快,别人也会同样的欣赏和尊重他,而一个提倡欣赏和尊重人的团队将会是一个关系融洽的大家庭,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欣赏和尊重别人,每一位成员也受到别人的欣赏和尊重,每一位成员都会心情舒畅,于是这个团队的凝聚力会提高。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只要有人存在,就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
在我看来,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打交道的能力。(进办公室···)与同学交谈,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许可以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大学生要学习人际交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1)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处于青年发展期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
(3)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第二: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1)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
(2) 人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
(3)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际交往是协调一个集体关系、形成集体合力的纽带。而一个良好的集体,能促进青年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如正义感、同情心、乐观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增进学生集体的凝聚力,成为集体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积极向上的,反之,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第三:大学生社交能力普遍偏弱
每年各高校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员工的交际与沟通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主要动力,因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情商\\\"。面对用人单位开出的招聘条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受到了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日前一项针对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调查显示,有%的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是\\\"找工作时对自己特别有帮助的教育内容\\\",大大超过了专业能力训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和心理素质教育(%)等其他知识能力。而在回答\\\"通过择业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人际交往能力的比例最高达%,同样排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技能(%)、基础知识(%)等之前,位列首位。
对于这个调查,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任贾晓波教授认为,调查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已经成为求职路上的\\\"拦路虎\\\"。据贾教授介绍,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与人际交往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接受系统训练才能习得。而目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教育教学内容中的薄弱环节。
贾教授认为,多年来,学生长期在高考指挥棒下,过分注重追求成绩而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等其他素质的培养。进入高校后,学校也很少有专门的系统课程培训。所以导致很多大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如何与其他人相处、沟通、交流。而这些正是时下企业招聘时最为看重的能力素质,因此,当代大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培养这方面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我们对于以上所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中国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同时可以看出一般人在新环
境中比较拘束,适应较慢.在异性和非同龄人面前会有所紧张,不够大胆,不主动交往,甚至有少数同学有自闭心理.人际交往能力和方法的欠缺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不少大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邦邦的,这些情况阻碍了他们和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但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社交能力的重要性,想有所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
我觉得要搞好人际关系,首先就是微笑,真诚待人.这是一个相互的关系,你真诚的对待别人,相对的别人也会真诚对你(当然这要排除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不管你是学生还是已经工作了,你要做好自己的手头上的事.毕竟没有人会愿意和一无事处的人交往.!还有不管听到别人和你抱怨什么,还是知道些什么.千万不要乱讲话哦..特别是一些无中生有的话.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人的(····).当然你在做什么事之前要考虑下别人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平等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切忌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年轻、美貌而趾高气扬。这些心态都影响人际关系的顺利发展。
(2) 相容的原则: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以及宽容、忍让。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3) 互利的原则:指交往双方的互惠互利。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要双方都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所以交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
(4) 信用的原则:交往离不开信用。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欺、信守诺言。古人\\\"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格言。现在有以诚实为本的原则,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矫饰诈伪,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别人的信赖。
(5) 宽容的原则:表现在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又密切,不可必免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只要我们胸怀宽广,容纳他人,发火的一方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2.人际交往技巧:
(1 )记住别人的姓或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 待、倍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
(2)举止大方、坦然自若,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动机。
(3)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
(4)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
(5)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别人也会心情愉悦。
(6)要注意语言的魅力: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恭维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
(7)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认,产生使人乐意交往的魅力。
人际关系的心得体会
人际关系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
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而且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乐于交往的人,既愿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能坦然接受别人的言谈举止,容易与周围的同学保持一种和谐的交往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是大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因为人际交往是青年人增长才学、开启心智;适应社会、准确定位;认识自我、完善自身;协调关系、攻克难关的有效途径,而这些又是青年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大学生未来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只有善于与他人交往,对他人才能于所了解,又了解才能有沟通,有处理好各种关系。
但许多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有困惑:缺少知心朋友,与个别人难以相交,与他人交往平淡,感到交往有困难,社交恐惧症。我们该如何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呢?
一、建立良好的交往原则。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但如同其他事务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即依据一定的交往原则。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在交往中掌握和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的艺术。
二、建立良好的集体。集体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聚合期。一个集体的初期,同学间缺乏感情联系,保持较大的心理距离;第二阶段是同化期。通过初步接触与集体活动,同学间不断产生共同体验和共同语言,逐渐形成集体意识,开始有了自发的共同的要求和行为。第三阶段是形成核心期。在进一步交往中,出现了一批受同学们拥护的核心骨干,他们在班级内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地位,能把同学们团结起来,自觉管理同学们。第四阶段是成熟期。班内核心的形成,促进了集体规范的形成,营造了一种群体心理气氛,同学团结,人际关系协调,一个真正的班集体成熟期来,班风是整个集体状况的具体表现。每位同学都有责任通过自身努力和共同协作,为建设良好的班风作贡献,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骨干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同学们办实事,建设凝聚力强的团结性集体,这样更有利于同学间人际交往。
三、锻炼提高交往能力。在人际交往中,结交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彼此注意、初步解除和亲密接触三个阶段。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并主动制造机会,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进而保持进一步接触的过程。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势,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善于表达,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要恰当,幽默和风趣,是对方感到轻松愉快。
一、谦虚谨慎,摆正位置 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把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虽然在高中时有些同学很优秀,但进入大学后我们感觉自己好渺小,成绩在班里不是最好,也许在后面的,所以我们应该忘记过去,重新树立自己在大学里的定位,刚开始不要定太高的目标,目标要符合实际。
二、平等相待,真诚相处
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基础只能是人格平等,以诚相待。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别,但他们在交往中却都刻意追求平等,强者不愿被迎合,弱者不愿被鄙视。因此,在学习生活工作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善大,莫过于诚”,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
三、要学会主动与人交往
热情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主动问候、主动示好、常说“我们”、学会欣赏、制造幽默等。并努力提高个人修养,增加个人魅力。
四、“退一步海阔天空”
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往往会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但克制应有理、有利、有节。注意给他人说话的机会,有时可以戏剧性地表现你的想法,指出对方的错误时应委婉,给别人留面子。
五、保持距离 若你想从非亲密朋友那里获得某种信息,有效的空间距离为米至米。小于这一空间距离他人就会认为你俩在密谋不可告人的勾当;大于这一空间距离你们都会觉得话不投机。与人交往时应注意不卑不亢,“在人之上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视自己为人”。
六、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
包括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语言艺术,简单说就是在合适的场合说合适的话,要注意谈话的对象,称呼得体,注意礼貌,落落大方。而“非语言艺术”一般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等。掌握和运用好这种交往艺术,对大学生搞好人际交往是不可少的。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非语言艺术,能够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当然,大学生还要学会有效地聆听。人际关系学者认为“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不要轻易地与对方争论或妄加评论。
总的来讲,在我们平时交往中各位应该做到自尊但不能自傲,坦诚但不轻率,谦虚但不虚伪,谨慎但不拘禁,老练但不圆滑,勇敢但不鲁莽,随和但不懦弱。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都会把握好人际交往的关键钥匙。
杨亮
人际交往 心得体会
加教育学院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函授班的学习,这星期是胡永新老师给我们上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我从中学到了也感悟了许多。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经过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还是在自己坚强的意志。
对于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这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走上坡路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在不得志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作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什么事总是很极端。
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有人说:“主动与被动紧一线之隔,而生命情调却神情悬隔。”还有人说:“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最好改变自己。”也有人说:“当你不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时,请马上改变。”于是,我选择了后者那就是所谓的“改变”,虽然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愿意去尝试,并且希望用时间来证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通过心理学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课乐观快乐的金葵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或许以上我所说的这些都辞不达意,但我的心中确充满的是对心理学知识的追求,以及对老师的感激。如果非要要问我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两个字“改变”。
人际关系课
第一章 绪论
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是比行为更为深层的东西,是个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的行为的关联性和必然性规律。
2、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任务: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同时,也要使人际关系心理学尽快中国化,即适合中国国情,经过\\\"选择-摄取-中国化\\\"的途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改革开放实际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体系。
3、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
(1)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2)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3)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4)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5)纠正畸形的人际关系。
4、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关系:
(1)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人际关系作为角色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和其他任何一种社会关系一样,必然受生产关系的制约,还要受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因而应该把人际关系置于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同时,也应看到,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真正的实在现象。
(2)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人际关系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当然,社会关系同人际关系是两个级别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论概括力。社会关系强调现实关系的整体方面,非个性方面,而人际关系则更多地从个体、个性方面来表现现实方面。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并不是一回事。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它一方面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关系还包括意识形态的关系,主要有法律的关系、道德的关系等等。而人际关系则是人与人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受社会关系所制约,是社会关系的反映,但却具有某种相对的独立性。
5、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1)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2)人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 (3)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4)个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6、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3)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4)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
总之,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不但是历史的必然性,更是现实的需要。
7、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注意-接触-融合。
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冷漠-疏远-终止。
第二章 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1、莱维特的人际沟通模式:
(1)圆形传递(无核心,各成员间处于平等距离)
(2)轮式传递(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
(3)链式传递(信息一个接一个地传递)
(4)Y式传递(先进行链式传递,然后发生变化)
2、戴维斯的人际交往模式:
(1)单线型(通过一连串的人,把信息传播给最终的接受者)
(2)集中型(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
(3)偶然型(按偶然的机会来传播信息,有些人未接受到信息,与交际面有关)
(4)流言型(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
3、人际关系结构的类型: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活动型。
4、霍桑实验--梅奥:由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态度调查等组成。p40-43
5、符号相互作用论--米德
(1)把个体看作是相互作用的基本分析单元,强调在人类意义上符号和语言的作用。
(2)研究个体、群体、社会是如何发出信息、传递信息以及对方对此的反应。
(3)从人的心理特点出发,受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启发,提出了一个公式:即刺激→符号的意义→反应。
(4)人与人在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可以用模式图表示。
符号相互作用重视语言符号在交往中的作用,强调对他人行为倾向的预测、估计,要求人们按照自己在交往活动中所担任的角色来行事,并注重行为效果的反馈,认为客观现实是心理反应产生的源泉和内容,所有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它把整个社会关系和文化简单归结为符号,过分夸大了外部行为的影响力,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在交往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观性,把社会中人们复杂的交往关系简单化,有机械主义的倾向。把人的行为仅仅归结为是对符号的理解,过分夸大交际符号的作用,这是不足取的。
6、社会交换论--霍曼斯
(1)社会交换论认为人际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
(2)认为各种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者的报酬和代价。
(3)认为交往中存在着一种\\\"分配上的公平\\\"原则。
这个理论把人与人的交往降低到动物水平,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把人们之间的复杂的关系简单化,用单一理论来解释复杂的现象,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赤裸裸的交换关系,忽视了人们间的相互帮助、支援、无私贡献,甚至献身的行为,贬低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其缺陷。
另一方面,这个理论概念表述明确,可操作性强,强调了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交往中的平衡关系,重视交往中的物质利益,重视交往的效果,这些观点对后来的人际关系研究特别是在遵从行为、竞争过程、社会影响等领域的是有启发的。
7、人际特质理论--修茨
修茨的人际反应特质理论,重视人际关系的需要及其变化的分析,人助于我们对人际关系实质的了解,有助于我们预测人与人之间可能发生的交互作用,而采取适当的配合行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理论忽视了阶级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及意识形态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巨大作用,在运用这个理论观点的同时,应当引起注意。
8、人际激励理论:
(1)需要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
(2)归因理论(海德的通俗心理学、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
(3)期望理论--弗罗姆
(4)公平理论--亚当斯
第三章 态度及转变
1、态度的结构:(1)认知成分--基础(2)情感成分--核心(3)行为成分
2、态度的功能:顺应功能、认识功能、防御功能、调节功能。
态度的特性:社会性、具体性、协调性。
3、影响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人际关系、人际影响、个性心理特征、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4、态度转变的方法:参与活动法、登门拜访法、团体规定论、全面宣传法、沟通信息法。
5、态度转变中各沟通要素:
(1)沟通者 (2)沟通内容 (3)沟通对象
第四章 行动与态度
1、认知之间的关系:
(1)认知无关:一个认知与另一个认知没有关系
(2)认知失调:一个认知与另一个认知相对立
(3)认知协调:一个认知能推出另一个认知
2、认知失调的因素: (1)认知失调失调程度随着认知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加大而增加。
(2)失调程度随着有差异性认知数目的增加增加。
(3)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成反比。
(4)失调程度还必须考虑各个认知的重要性。
失调程度的公式:
失调程度=
3、减少失调的方法:改变认知、增加认知、改变重要性。
4、诱导服从的前提因素:自愿选择、承诺、责任感、预期的消极后果。
第五章 印象形成
1、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三个成分:行动者、知觉者、交往的情景。
2、印象形成的特点:一致性、评估性、中心特质的作用、隐含的个性理论。
3、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累加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
4、印象形成的效应:
顺序效应(优先效应、新近效应)、晕轮效应、定型、自我实现预言。
5、印象管理的理论:符号相互作用论、自我表现论、情景认同论。
6、自我表现的目的:
(1)个体希望在他人心目中树立一个特定的形象。
(2)个体想要建立和维护与他自己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一种公开的形象。
7、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情景因素、参照群体的认同、其他人的影响。
8、印象管理的作用:
(1)印象管理是社会交往的一个基本事实。任何人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着印象管理。
(2)印象管理有助于维护我们的真面目,使他人了解我们的真实意图、心理特点和个性。
第六章 人际知觉
1、非言语沟通的通道:
(1)脸部表情(快乐、悲哀、惊奇、恐惧、愤怒和厌恶)
(2)目光接触
(3)身体语言(常暴露出一个人情绪状态的许多信息;可以表示某些特殊的含义;暴露出其他人的许多生理状态。)
2、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的三个基本维度:
(1)实体的特异性(某个人对不同的刺激或不同的事件作出相同反应的程度)
(2)一致性(其他人对这个实体都这样反应的程度)
(3)一贯性(个体对于这种刺激在其他时间和其他场合下以同样方式反应的程度)
3、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的两个步骤:
(1)观察者必须决定归因是内存的还是外在的,即决定控制源。
(2)观察者必须决定成功或失败是稳定地发生的还是不稳定地发生的。
4、控制源理论(罗特):认为知觉者之间存在着一些稳定的个别差异,这些个别差异影响了因果推论。因果归因的一个基本维度:内控性-外控性。
5、对人的归因偏见:
(1)行为中心偏见-\\\"行为\\\"吞没\\\"场\\\"
原因:
①是社会规范对我们归因的影响,这种社会规范是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②是当我们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时,他的行为成了注意的中心,而行动发生时的情景成了背景,因此行为与背景相比,变得更为突出。
(2)显著性偏见
(3)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
原因:
①是基础概率信息的抽象性。
②是人们认为直接信息要比抽象信息更可信。
了解人们在他人行动的归因中所产生的偏见,有益于纠正这类偏见 。就行为中心偏见而言,我们对其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时人仅要重视行为本身的意义,而且要注意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促使行动者产生了这种行为,不能脱离环境来评论行为和对行为作出归因。就显著性偏见讲,我们除了要注意经常出现的事物、现象、议论以及行动,也要对不常见的事物、现象等予以关注。也就是说,并不常见的事物、现象等也可能有着重要的含义,因此,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告诫我们,考察一个人的行为时要放在特定的情景下,并要结合大家的反应,多听取大家的意见。总之,要辩证地全面地看待人们的表现,切忌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6、归因理论的应用
(1)心理健康
(2)绩效评价(是评定员工过去成绩的过程):归因所起的作用:一是它影响了管理人员对下属的评定;二是影响了他们对下属提供的反馈;三是影响了管理人员对下属不良绩效原因的结论;四是影响了管理人员对纠正这些不良绩效所采取的措施。
(3)冲突
第七章 自我知觉
1、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认为人们常常不了解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情绪。认为我们不是从外界获得这些知识的,而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获得的。
对自我归因过程的限定:
(1)自愿选择。 (2)当内在线索是模糊或者微弱的时候,我们才利用外在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
(3)当缺乏有关个人态度的外在反馈源时,我们利用外在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
2、凯利的自我归因理论:实体的特异性、一致性反应、一贯性。
3、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理论:
情绪有两个因素组成:(1)生理上的激起; (2)认知标签。
4、自我知觉中的偏见: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自我服务偏见。
5、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的原因:
(1)是行动者与观察者得到了不同的信息,自然由此而得出不同的结果。行动者容易把行为归因于不相同的情景,在情景中求得解释。而观察者只看到行动者的一种即时的行动,以此来判断行动者。他不知道行动者在过去的不同情景下的行动。因而,观察者常常对这种行动加以泛化,以为行动者的行为在许多情景下都是一致的。结果,观察者往往倾向于把行为的原因归因于行动者的内在倾向性。
(2)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每个人会利用最显著、可利用性最高的那类信息。从行动者角度,行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所以更可能利用环境提供的线索来作为归因的基础。相反地,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说,环境成了背景而行动者的行动成了注意的中心,行动吸引了观察者作出因果解释。所以,观察者与行动者相比,观察者更会利用行动者的行为作为归因的基础,来推论出他相应的内在倾向性。
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偏见启示我们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看待一代人的行为表现和作出推论。要考察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不同表现,综合进行评价,不能就事论事;对待我们自己,则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要注意本人的内在特征在归因中所起到的作用,如果一个特定和环境引起了自己的特定结果,其原因可能是环境的,但如果在不同环境中,自己的行动是一贯的,那就应该审查自己内在特征的作用。
6、自我服务偏见:
自我服务偏见最容易发生的条件:
(1)当行动者高度介入到一种活动中去的时候;
(2)当行动者自愿选择从事一种活动的时候; (3)当行动者的成绩公开的时候。
自我服务偏见产生的原因:
(1)自我服务偏见有助于保护或提高我们的自尊。
(2)自我服务偏见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公开形象。
自我服务归因偏见告诫我们切不可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或环境条件。在评功罚过时,特别是在追究错误的责任时,要进行客观地分析,尤其要严以律己,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
7、自我障碍的性质是,行动者在情景中导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通过引起人们影响行为的多种可能的原因,从而使每个原因在行为归因中所起的作用打上折扣。如果行动者失败了,失败必然不会只归因于行动者的能力。虽然能力低是对失败的一种可能的解释,但它必然会由于障碍的存在而打上折扣;另一方面如果行动者成功了,由于障碍的存在,对于作出能力的归因的可能性就大大地增加了。
8、习得无助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三个问题:
(1)是动机上的,无助的人不再努力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这种结果;
(2)是认知上的,无助的人不去学习能有助于摆脱不良结果的反应;
(3)是情绪上的,习得无助能产生轻微的或严重的忧郁症。
9、自我归因的应用:
(1)痛苦归因(通过改变自我归因中的一些因素,研究者可以使被试增加或减少其对痛苦的知觉和忍耐力。)
(2)\\\"错误归因\\\"治疗
(3)习得无助与心理健康
10、归因治疗概述了可以利用认知上的重新评价策略进行干预的四种方法:
(1)可以引导他改变对结果的评价。
(2)改变认知的目的指向性。
(3)改变一个人的期望,使之从不可控的期望,改变为可控的期望。
(4)能改变一个人对失败作的归因,将对内部的、整体的、稳定的归因改变为寻外部的、特殊的、不稳定的归因。
第八章 自我导向
1、卡罗利区分了自我调节变化的四个阶段:
(1)问题识别;(2)承担义务;(3)扩展自我管理;(4)习惯形成。
2、寻找目标的过程:
(1)确定目标(以肯定的方式确定个体的目标是可取的)
(2)选择目标(一个合适的目标应该是通过个体的努力可以实现的)
(3)记录行为(记录个体的行为,对于改变个体传统习惯和落后的行为模式,保持有效行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很有价值的。)
3、自我实现:指的是使个人潜能获得最充分的发挥。在人际关系方面,该词用来指代良好的、积极的人际交往,恰当、完美、令人向往的人际关系。
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1)要了解自我实现概念的发展历史。
(2)要了解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概念的本义--指代获得更高层次的功能和满足过程。两层含义:其一是丰满人性的实现,其二是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3)要了解自我实现的有关研究。基础研究有两种方式,一是马斯洛50年代早期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一是肖斯特罗姆(1996)进行的人格定向测验。
4、有效的强化必须服从以下三个原则:
(1)它必须能加强个体的某种行为。
(2)个体用过的强化方式是否切实可行?--方便且可立即使用。
(3)强化方式必须是强有力的。
5、强化方式的运用:
在运用某种强化方式时,比较理想的做法就是在个体刚完成一次比较令人满意的行为后马上就加以强化。--食物奖励和金钱奖励。
非马上见效的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填补强化与直接经验之间的空隙:(1)是利用视觉的帮助;(2)是运用记号。
实行快速强化的最好办法是利用计划。它是一种连续性的正确评价方法即利用强化物循序渐进地进行强化,使其行为不断地向目标行为发展。
第九章 人际影响
1、遵从行为的分类:
(1)群体中个人行为的分类(遵从、非遵从①反模仿即反遵从②非模仿即独立)
(2)群体中遵从行为的分类(简单的服从、内心接受、认同)
2、遵从的理论:个性理论、群体理论
3、影响遵从的因素:个体的特点、群体的特点、任务的特点
4、偏离和独立的理论:
(1)对抗理论(如果个体完成这些行为的自由受到威胁或被减弱了的话,他就会体验到要重新获得这种自由的一种动机上的\\\"激起\\\",这种动机上的激起称为\\\"对抗\\\")
(2)去个性化(指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行动而是溶化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性的一种状态。)
(3)个人特质信任学分理论
5、发生感染的四个条件:
(1)观察者受到激励,想要以一定的方式行动;
(2)观察者知道如何完成这种行为,但是没有完成它;
(3)观察者看到了一个榜样完成了这种行为;
(4)观察了榜样之后,观察者完成这种行为。
6、班杜拉认为模仿有三种功能:
(1)使原有的行为得以巩固或改变;
(2)学到新的、原来不会的行为动作;
(3)使原来潜伏存在的而未表现的行为得到表现。
7、时尚的特点:在于它的时间性强,在于它的变化的方向,在于新、奇、特。
8、时尚现象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分为阵热、流行和时狂。
9、研究时尚具有现实意义:
(1)时尚现象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说,乃是群体新思想、新价值观和新行为方式的形成过程。因此,它是我们了解、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一面窗子。
(2)研究时尚现象,对于弄清时尚的概念、特点、时尚文化的机制和规律,丰富人际关系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3)时尚现象特点和规律的掌握,对发展商品生产、调节市场需求有一定参考价值。
10、时尚现象的表现形式:
(1)文化态度(外语热、经商热等)
(2)装饰(长发热、古玩热等)
(3)风度礼仪(握手拥抱、Bye-Bye等)
(4)生活行为方面
11、时尚现象的特点:
(1)包含的内容很广。 (2)表现的方式独特。
(3)变化的速度很快。
(4)受崇拜对象影响。
(5)时尚的象征作用。
(6)时尚的层次高低错落。
12、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1)社会舆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2)牢骚现象(特点:第一,现实针对性强。第二,认识的片面性。第三,宣泄性和煽动性大。)
(3)社会风气
(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第十章 利他行为
1、决策过程的五个步骤:
(1)对紧急事态的注意。
(2)正确地解释情景。
(3)对个人责任的决定。
(4)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
(5)执行助人行为。
2、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
(1)旁观者效应
(2)情景的模糊性
(3)榜样人物的作用
(4)求助者的特点(依赖性、亲密关系和吸引力、类似性、责任)
3、影响利他行为的助人者个体因素:
(1)助人者的心境 (2)同情和内疚 (3)责任和承诺 (4)个性
4、利他行为的理论:
(1)生物学理论
(2)社会规范理论(社会责任规范:指我们对于需要帮助和人负有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回报规范:也称互惠规范,指人们应该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不应该伤害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
(3)学习和模仿理论(改变利他行为的概率、利他行为作为强化来源、奖励和代价、模仿)
第十一章 人际吸引
1、人际吸引理论:
(1)强化理论:以强化概念(指行为与影响行为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通过不断地改变环境的刺激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产生频率的过程)为核心,揭示情感强化和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
(2)相互作用论:着重探讨交往双方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人际吸引的影响,这是西方社会心理学互动理论的一种,是一种\\\"真相倚\\\"情形。
(3)得失理论(先贬后扬的吸引效应)-阿伦森。
(4)相等理论(认为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报酬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一般人所孜孜以求的行为目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以代价和报酬的相等来衡量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的。)
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情景因素:时空距离(距离、交往频率)、结群、体验)
(2)个人特质因素(外表和容貌、才华和能力、个性品质)
(3)类似和互补(类似性、互补性)
3、为什么相似性能导致吸引?
(1)类似与相符本身具有一种增强作用。
(2)类似与相符能保证态度正确的基准。
(3)类似与相符能得到预期的报偿。
(4)类似与相符验证了自身的能力和才干。
4、自我暴露的相关因素:回报、喜欢、社会赞同、非语言行为、自我暴露的速度。
第十二章 人际合作与冲突
1、社会交换理论--用来考察人际合作与冲突的理论基础之一。
社会交换理论是互动理论取向中的一种观点。(所谓互动是指一方或多方的反应取决于或依赖于另一方所说所做的程度。)霍曼斯等人的社会交换理论(1961)就是用来解释人际交互作用的原因的。按照这个理论,每次人们彼此打交道时,必须付出某些代价,也获得一定的奖励。互相作用的结果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示:结果=奖励-代价。按照社会交换理论,对于任何一种人际交互作用,都可以从代价、奖励和结果来考察。这个理论认为,一个人可以考察他所获得的结果从而决定交往会延续多久以及令人满意的程度。
不足:
首先,该理论的出发点是人们交往的目的是为着付出较少的代价而获得较大的奖励,人们的交往是某种形式的交换。这无疑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之间赤裸裸的交易性质和冷酷的人际关系本质。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人际关系的本质并不是这样。
其次,在交往结果=奖励-代价,比较水平以及选择比较水平等论述中,也有着机械主义倾向。这些不足使社会交换理论的实用意义有了明显局限。
2、研究合作与冲突的情景类型:
(1)社会两难情景(模拟社会两难的游戏、公共利益两难情景)
(2)囚徒两难情景
3、合作的理论:
(1)权力理论--卡普罗 p353-355
(2)合作的协商理论--科默利达和切科夫 p355
4、影响合作的因素:(1)回报
(2)对他人动机的知觉 (3)沟通
(4)威胁
(5)群体规模
(6)个人倾向性
5、在社会交换情景中有四类行为形式:
(1)竞争者(动机是为了取胜)
(2)合作者(动机是社会交换中涉及到的所有人获得的奖励能达到最大)
(3)个人主义者(动机是不仅使自己取胜而且主要使自己的个人利益达到最大)
(4)平衡者(动机是在特定社会交换情景中如何缩小所有人所得奖励之间的差异,使之平衡。)
6、冲突的形式:
(1)个人内部的冲突(接近-接近型、回避-回避型、接近-回避型、双重接近-回避型)
(2)人际冲突(\\\"零-总和\\\"冲突、\\\"非零-总和\\\"冲突)
7、冲突的原因:
(1)对稀有资源的竞争 (2)归因 (3)报复 (4)信息沟通不良
8、冲突的管理和解决: (1)威胁的作用
①多伊奇和克斯的模拟研究:多伊奇和克斯提出,利用威胁将会损害冲突的解决,并且,当冲突双方拥有权力和威胁时,解决冲突变得困难了。把这种现象称为\\\"冲突的螺旋式上升\\\"
②影响使用威胁的因素:个性、挽回面子、冲突的强度
(2)协商:
决定能否达成一致的解决办法的因素:
①最初的立场
②让步
③通过代表解决冲突
④减少紧张的逐渐回报策略
(3)仲裁:
①中间人调解法:
首先,中间人被看成是中立的,其任务是帮助协商者达到一个公正的解决。使得协商者在不失面子情况下作出让步从而促进谈判的进行。
其次,中间人必须有一定的权威性,否则仲裁解决的办法可能无效。
再次,中间人有助于冲突的解决,并且当解决冲突有时间限制情况下,冲突双方更乐意中间人作仲裁。
②权威解决法(这是仲裁的一种特殊形式):当冲突的双方通过协商不能解决冲突,而且也不服从调解者的仲裁时,可由上级主管部门作出裁决,按\\\"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强迫冲突的双方执行命令,这就是权威解决法。
(4)建立超越冲突双方的共同目标(该目标应是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的,也是双方所追求的。)
总之,冲突不一定导致损害。冲突也有积极的一面,关键是对冲突如何管理。管理得当,解决得法,同样可以满足冲突双方的利益。
客户拜访工作是一门集营销艺术、广告宣传、语言表达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多元化产品订货量的多少,新品种卷烟的推广程度,不仅取决于产品自身的吸引力、广告的渗透力,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经理语言上的表达能力。因此,掌握一些谈话的技巧,提高讲话的质量,对客户经理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现今的工作模式下,要想实现畅通的交流,提升自身的谈话技巧,就必须把握好谈话的方式及特点。
第一、谈话内容要充实周到。这是谈话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客户经理在推销商品的时候,不能单纯地谈论卷烟的品种、数量和价格,还要了解所推销商品的各项内在指标,要清楚商品的优缺点以便于更全面、更详尽地向客户介绍产品。
第二、谈话内容要真实具体。这是取信于人,树立自身形象的关键。首先,谈话不要吞吞吐吐,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要一是
一、二是二,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尽量让客户明白你的意图,客户才有可能按你的意愿做事。其次,不能弄虚作假,要讲求真实。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付出真诚才能换取真诚。
第三、谈话方式要简洁干脆。幽默干脆的谈话可以吸引客户,引出更多的话题。诙谐幽默的谈话可以使谈话的气氛更加活跃轻松,即使偶有争执,一句幽默的话也胜过十句苍白的辩解。当然,幽默是出于自然的,多一分便成为油滑,少一分便成为做作,这就要求客户经理平时要注重自身学习,多方涉猎,提高自身谈话的含金量。
第四、谈话对象要因人而异。对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和策略,是实现谈话目的的关键。服务对象可以说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这就要求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的志趣爱好,投其所好,“对症下药”,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以此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来实现谈话目的。
第五、谈话结果要言行一致。不能轻易向客户许诺,但许下的诺言必须付诸行动。“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许下诺言就一定要守信履行。一次违约毁信,就有可能将你个人乃至整个企业的信誉给毁掉。
总之,高质量的谈话,是实现谈话目的的首要条件。掌握并熟练地地运用谈话的技巧,肯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自身的谈话技巧,会更有利于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能以更加良好的业务水平去服务客户,更加有效的拉近客户与公司的距离,提升客户对公司的忠诚度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为难的事情。例如,有同学邀你外出游玩,可你因有其他事情不能同往;有人送给你礼物,不好接受;父母出于疼爱,帮你做某些事情,但你不愿让父母代替你做等,面对这种“难题”,有时我们不得不使用谢绝的语言。
人们都不愿意自己的愿望遭到拒绝,对方一个断然的“不”字,更有伤情面。所以,谢绝的语言要特别注意礼貌、分寸。 感谢对方的好意。如果对方发出游玩的邀请,或赠送礼物等,而你出于某种原因需要谢绝时,要称赞和感谢对方的热情友好,表示非常高兴接受这份感情。如:“你对我非常关心。你这番心意我领了!”“谢谢你的好意!”这样做来,对方即使被回绝,仍觉得你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因为你理解了他的美好用意。
诚恳的致歉。“对不起,让您失望了!”;“很抱歉,我实在不能……”;“请您原谅……”这些话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没有它,将使你显得高傲和不近人情。因而,为不能满足对方的愿望而致歉是非常必要的。
寻找恰当的借口。提出借口来谢绝对方并不是不礼貌。事实上,借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许多情况下,要拒绝对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说明理由,也不便向对方说什么道理,不妨寻找恰当的借口(或称“托辞”),以正当的,不至于被对方责怪的理由来回避对方的要求。例如,你不太喜欢同某一同学在一起玩,可他偏偏硬拉你去打球,而你又没有拒绝的理由,不妨找一个借口,说:“对不起,我妈妈让我早点儿回家(实际不是)。”这一借口,既达到了谢绝的目的,又不伤他的自尊
对于一个庸人,人们本来没有期望,庸人犯了千百次错,都可以得到原谅。但是真正的精英,却不可以担当偶尔一次的闪失。一个完美主义者没有第二次机会。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是平庸的人自欺的借口。
机会只有一次,稍纵即不会再回来,对待强者,世界有时特别吝啬。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报选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艺术》这门选修课,真是十分庆幸,如今这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一学期学下来,感受颇深。下面我就自己的心得体会谈一下: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而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表现。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而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5类情况:
(1)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2)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3)第三类: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大学生能与他人交往,但总感到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没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多属点头之交,没有人值得他牵挂,也没有人会想念他,他们难以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类同学多会感到空虚、迷茫、失落。某高校06级一学生,因同学关系不好,倍感孤独、压抑,最后离校出走。在离学校较近的几个中小城市闯荡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学校,在校园中与接到通知后星夜赶到学校的陈某父母不期而遇,此时,悲喜交加的陈某父子面对的,除了学校因陈某不假离校、旷课50多个学时而给予的勒令退学处分和校方师生的同情之外,谁也无力给予陈某更多的安慰。
(4)第四类:感到交往有困难。这类大学生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他们往往感到苦恼,很希望改变社交状况。大一年级女生小张,她在家里一直养尊处优,家务活全部由父母包办,自理能力不强。进入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使她觉得不安。她开始独来独往,渐渐地,她有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全寝室同学都看不起她,打开水也要她去,扫地也叫她,她觉得自己成了别人“差使”的对象,越发闷闷不乐,上课也毫无兴趣,成绩一落千丈。
(5)第五类:社交恐惧症。这类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特别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则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总担心自己会出现错误而被别人嘲笑,总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与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场所出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任务。社交恐怖症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怖症患者却望而生畏。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怖的症状进一步恶化。许多患者改变他们的生活,来适应自己的症状。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不得不错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
所以现代的大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来克服这些困难,下面介绍一些在人际交往经验及方法:
一,谦虚谨慎,摆正位置。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把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虽然在高中时有些同学很优秀,但进入大学后我们感觉自己好渺小,成绩在班里不是最好,也许在后面的,所以我们应该忘记过去,重新树立自己在大学里的定位,刚开始不要定太高的目标,目标要符合实际。
二,平等相待,真诚相处。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基础只能是人格平等,以诚相待。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别,但他们在交往中却都刻意追求平等,强者不愿被迎合,弱者不愿被鄙视。因此,在学习生活工作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善大,莫过于诚”,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
三,要学会主动与人交往热情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主动问候、主动示好、常说“我们”、学会欣赏、制造幽默等。
四,“退一步海阔天空”。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往往会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但克制应有理、有利、有节。注意给他人说话的机会,有时可以戏剧性地表现你的想法,指出对方的错误时应委婉,给别人留面子。
五,保持距离。若你想从非亲密朋友那里获得某种信息,有效的空间距离为
2、1米至
3、6米。小于这一空间距离他人就会认为你俩在密谋不可告人的勾当;大于这一空间距离你们都会觉得话不投机。与人交往时应注意不卑不亢,“在人之上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视自己为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只要做到以上几点,那么我们自身的人际交往技术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也会有很大的改善,自己的人生道路就会有质的飞跃。
以上是我对于这学期选修《大学生人际交往艺术》的心得体会,老师讲的很多知识,自己都有了很多收获,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多多收益多多进步,也很感谢老师这学期辛勤工作,我们会好好努力的,谢谢!
旅游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
李景朝
学号:
听人际交往课有感
当我第一次走进那个教室,坐在那儿听课,我被迷住了,第一个直觉:这个课不错!
在课堂上,老师总能惹的大家发笑,让大家开心,老师也总能在同学们吵的比较厉害的时候一句话就将全场气氛压住,老师总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同学都投入到其中去。我感觉不错,觉的这老师在这方面很有才华,如果这是一个商业团队或者是其它团队的话,我想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强大的阵容。
我在其中感受到我没有拘束,每个人都在其中发挥着自己的所能,这儿没有畏惧,没有害羞,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团队做准备,都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了努力中去,虽然每一次的活动都是偏表演性的,大多数人应该不喜欢,不过事实不是这样子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团队出主意,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开心,那么的自信。每一节课都是在享受,感受,奉献中度过的。我仔细一想,我明白了,让每一个人感觉到快乐,感觉到他们是不可缺少的,他们是团队的一份子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会让他们尽其所能的为自己团队出力。(这应该是上课时气氛调节的比较好的缘故)当然除了这些还有些让我失望且又有从中有所收获的地方。
我发现来上这个课的同学大多都是不爱说话,或者是干事的时候有点羞涩的同学,因为我是11级的新生,而上那节课的大二,大三的年龄比我大三四岁的师哥师姐不在少数,我想跟他们一块讨论,做活动啥的我的能力,胆量啥的都会有很大的提升,但是让我失望了,不过由此我也明白了许多。我明白了生活之中应该多几分自信,乐观,要学会善于表达,乐于表达,乐于交流,我想这样人生才会更加美好!
其次呢,学习本课程我觉的还是有些不够深入,每一节都是在活动之中度过,活动之后用几个词来概括关键,就我的体会而言效果不是太好,应该多一两节理论课。当然除了上课时的感受外,我还有通过上课所学观察生活后的收获。
通过上这节课及课后反思我明白了许多,从小的个人生活方面来说,我感觉要学会克制自己,不要太过情绪,面对新人新事,一切都得用新的心态,用自己光彩的一面去跟人交流,学会接纳,在人与人地交往过程中应该多几分真诚,多几分实在,多一些调动快乐,多一些让别人快乐,多一些说出来让人觉得这人不错的话语!
在团队中,我学会了调配,学会了分工,也明白了一个团队到底是咋样运转的,而我又处在什么样的一个位置,面对现状我应该干什么,应该怎样干……我也学会了,处在某个位置时应该咋样调配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从大的方面来说,还要学会承担,学会奋勇向前,因为作为一个团体的存在,只有这个团体互相团结一致,那么它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最大力量,所以当你的能力在你们团队中相对而言比较强时,你就应该站出来,带领你的团队战胜一切!
人际交往课程,课程节数虽然不多,但是影响是深远的。如今虽然只上了几节课,但是通过课后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发现,这门课应该是持久性的,而不只是上课时的这几天,生活之中应多一点留意,多一点时时人际及对人际的思考,我想这样生活一定会很美好!
光电学院通信0郑威选修课《人际交往艺术》 课程总结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大学生活——“人际交往艺术”课程学习心得
为期八周的“人际交往艺术”选修课程在曹霞老师的教导下已经不知不觉结束了,回味这八周的学习和讨论,心中不由得产生了很多感触。
“人际交往”是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在不断学习和锻炼的一项基本技能。到了大学之后,这项技能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在大学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类型的人,在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如果不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礼节和禁忌,就可能给对方带去不好的第一印象,甚至给以后的交往带来问题。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人际交往是多维和多方向的,不少人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只是自己在滔滔不绝的说话或者不断的表现自己。这样,势必让自己在对方心里的形象打了折扣。在大学中,人际交往的形式变得多样化,有学习、聊天、通信、参加文娱体育活动、郊游、联欢,甚至是各种沙龙聚会、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军训等等。可见,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带给我们丰富的社交圈子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与这么多的人和谐相处,让自己在大家心目中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在这门课上,我们从很多方面了解了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说在与他人对话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谈及一些隐私或者忌讳的话题;如何以合适的方式赞美或者批评别人;如何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在面试等正式场合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甚至在与男生和女生交往的过程中不同的注意事项……
我相信这些课堂内容一定能够给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带来不小的进步。我觉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则。包括平等、真诚、尊重、互助、诚信、宽容等等,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自然也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二、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包括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语言艺术,简单说就是在合适的场合说合适的话,要注意谈话的对象,称呼得体,注意礼貌,落落大方。而“非语言艺术”一般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等。掌握和运用好这种交往艺术,对大学生搞好人际交往是不可少的。当然,大学生还要学会有效地聆听。人际关系学者认为“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
三、努力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比如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提高个人的外在素质和内在修养,表现出大学生应有的气质等等。这些“非物质因素”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能否获得成功。
通过这门“人际关系学”课程的学习,我相信我以后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营造和谐良好的气氛,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毕竟,还是那句话,人际交往贯穿我们一生,学习人际交往,永远都是有用的,而且,永远都不晚。
光电学院 通信0902
光电学院通信0郑威选修课《人际交往艺术》 课程总结
郑威
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心得
在本学期修读了孙红老师的《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的课程后感触颇深,发现自己在人际交流方面有很多不做有很多问题原来从来没有考虑过,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导致了与他人的关系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与异性的交往,比如在爱情与事业的关系的处理上,我自己感觉自己做的不是很好。老师在课程中讲到:
“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
但是与自己的现实情况相对比,我的确有为了女朋友而翘课,为了她有的时候在上课的时候想着和她一起去玩而导致的走神,这些其实都是很小的体现。
在大的方面我曾经出现过因为她不会出国而放弃自己出国的想法,虽然我们两人在一起并不容易,能坚持这更不容易,但是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甚至是民族的发展的责任我应该努力地学习,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发展我国落后的生产力,不能因为儿女情长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而且如果两人的信念坚定即使异地恋我们也一样可以坚持到天长地久,我们可以在我留学归来后继续一起奋斗,完全不必为了几年在一起缠绵的时间而放弃了自己发展的机遇。并且只有自己的能力越大,我才能承担的越多,才能担负起一个家。如果为了短时的甜蜜而不发展对两个人都不是有利的事情。
所以,在聆听了老师的教诲以后,我坚定了自己出国的信念,以事业为重,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重要支柱。同样,我也会鼓励自己的女朋友努力地学习,考上更好的学校的研究生,为自己的人生而打拼。
以上是我在关于爱情与学业见关系处理的一些心得。
另外还有一件事是我和我的一个女性朋友间的关系的事例,我学习该课程后又有了新的体会。
她和我是初一的同学,当时在班里我们俩学习都不错,所以关系比较好,后来我们考上了我们市的重点中学,比较巧合的是我俩还在一个班,所以我们在高三的时候认识六年了。我们学校对高中时期男女恋爱管的非常严格,甚至造出了一个词汇“男女非正常接触”,一旦被抓住就要被停课一个月。但是,偏偏她就在高三的时候谈恋爱了,她的男朋友是我们对子班的班长。对子班就是两个班的老师基本上相同,所以两个班既是兄弟班又是竞争的对手。而我是我们班的班长,所以我和她男朋友间的关系很微妙。我和她关系非常熟,之间常以兄妹相称,她和他之间的书信什么的都让我帮忙传递,我当时并没有感到什么不合适,就是帮自己的朋友个忙而已。他们俩之间的事情我知道的也比较多,所以他俩吵架的时候,她就来像我诉苦,有的时候甚至是哭诉,我当时很不以为有什么不妥,有的时候我还帮着她出一些主意,当她想要放弃的时候我总是鼓励她,说他俩在一起不容易,不要轻易放弃。高三一年他俩过得很辛苦,学业的压力,老师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使得他们俩人多次想要放弃,每次他们俩不和的时候我就去劝导她,让她坚持下去。后来上大学了,她去了天大,他去了军校,俩人见面的时候越来越少了。又一次她男朋友谎称住院从学校“逃”出来去天大看她,她男朋友的队长到部队去探望他,结果发现了他的“出逃”,非常震怒,上级的领导表示很震惊,要给他处分,甚至要撤销他的排长资格。后来他俩又闹分手,她又一次向我诉苦,我当时认为这个男生做事情没有什么底线,我就给她说你可以考虑下长痛不如短痛,因为这个人没有底线没有原则,你的坚持很可能,没有意义。她当时好像是让我劝说的打算和他分手。后来我也没有再问这件事。他俩后来还是在一起。
但是,后来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男朋友恨死我了,说我一直在挑拨他俩间的关系,一直鼓动她和他分手,从高中的时候我就经常这样干,认为她有的时候想要和他分手都是我的挑唆。
我当时感到很冤枉,可是听了老师的课程后发现是我的处理的方法不太正确导致了自己办办好事落了骂名。课程中我们对于普通的异性的朋友间的交往应该掌握异形交往的度,雅而不俗,含而不露。尤其是在她有了男朋友以后,再加上我和她男朋友间的关系受到班级的影响时,我应该和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毕竟我不是她的闺蜜,只是她的一个普通的好朋友而已,如果我能在她诉苦的时候只是倾听而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理智地交往,我就不会和她的男朋友的关系如此不容钱,也不会让她在中间很为难,让我们的友谊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
我也在老师的课程中学到了很多的职场的交往的经验,比如面试时候的着装要正式,男生一般要传西装,颜色必须穿颜色素雅的套装,以深色、单色为宜,与西装配套的衬衫须挺括、整洁、无皱褶,尤其是领口;衬衣袖子应以抬手时比西装衣袖长出2厘米左右为宜,衬衣的领子应略高于西服领,衬衫下摆要塞进西裤,如不系领带,可不扣领扣。领带必须打在硬领衬衫上,要与衬衫、西服和谐,其长度以到皮带扣处为宜。若内穿毛衣或背心,领带必须置于毛衣或背心内,且衣服下端不能露出领带头。领带夹的位置不能太靠上,以从上往下数衬衫的第4粒钮扣处为宜。关于西装的扣子,双排扣西装,应将扣全部扣好;单排扣西装,三粒的只系中间一粒;两粒扣子的只系上面的一粒,或者都不扣。
在介绍人的时候要把“次尊者”介绍给“尊者”,在握手的时候,尊者先伸手,“次尊者”不可贸然伸手,这些都是我们在大学生活中很不注意的地方,如果我们步入职场后不注意我们便会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制造不和谐的因素。
学习了孙红老师的《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不知道很多东西,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的东西,在实践中用心体会的知识还很多。感谢老师的教导,让我们尚未走出象牙塔的孩子学到了很多人际间交往的经验,积累了自己的人身财富。
“人际交往的艺术”心得体会
在这个社会上,无论我们是年轻人、老人或是小孩,穷人或富人都面临着重要的人际关系问题。而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处理好大学时期的人际关系对于几年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的成就更是至关重要。所以当初选课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人际交往的艺术”这门课。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正如自己最初期待的一般,在这门课上,收获良多,下面本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想起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的事例——“高考状元捡垃圾”,身为一名经历过高考的大学生,从这个真实故事中更体会到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身为昔日“状元郎”,为什么受到这么点挫折就会不堪一击呢?当今社会信息量大、节奏快、竞争激烈,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长辈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缺乏必要的磨练,易产生心理偏差。作为同龄人的自己,更明白自己必须学会如何在困难和挫折中成长,而不至于像这位“状元郎”由于未能进入理想大学就封闭自己,自轻自贱,一蹶不振。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面对苦难和挫折,要抬起头来,笑对它,相信“这一切都会过去,今后会好起来的”。希望是不幸者的第二灵魂。
由这个故事引出的感想与反思,让我注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养。一个品质好或具有某些特长的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要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具备宽宏豁达的心理品质,多为别人着想。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课上另一个很重要的收获,了解到什么叫气质美。别林斯基曾说“气质美是人类遵循美的规律来塑造‘自我’,从而达到完善自我的一种风采”。独具特色的气质美,它不能被模仿,使人无法加以追加,不能强行规范,只能靠人们自觉地培养,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和长期实践的磨练。气质美虽然根源于人的内在心灵,但总要通过人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它带给人的美感是不受服装打扮、年龄身份和容貌体态制约的,它无时无刻不在自然地显露出来。因此,想要提升气质美,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充实文化知识,培养自我修养即自我实践、自我投资,敢于同自我作斗争,学会与人交往的分寸,注意外表和身体语言,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的等来完善自我价值。
每个人每天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同各种人接触,在见面时行使正确而优雅的见面礼,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显示出你优雅的气质。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例如,选择适当的化妆品和与自己气质、脸型、年龄等特点相符的服饰、化妆方法,选择适当的发型来增添自己的魅力;注意细节,例如简单的握手,也要注意行握手礼时有先后次序之分,握手的先后次序主要是为了尊重对方的需要。其次序主要根据握手人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和各种条件来确定。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因此,人际交往和沟通是重要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但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沟通技巧需要自己努力锻炼,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我们找到人际关系不好的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慢慢地改善现状,度过一个美好的大学并创造一个美好未来。最后,感谢老师本学期给我们带来了如此丰富的课堂知识!
人际交往与社交礼仪
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1201
姓名:张凯
学号:
关于人际交往与社交礼仪
摘要:在竞争日趋激烈,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作为大学生,在正式进入社会,参与社会之前,拥有必备的礼仪知识,懂得正确做人的方法,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际交往与社交的能力培养对大学生将来步入工作职位时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大学生能够成功立足的金钥匙。
正文:首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大学对每一位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这是一个完善个性,提高涵养,培养气质的重要阶段。既然重要,那么我们来大学重点学什么呢?明确的说,大学生在大学里重点学的是:
1:学习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2: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
3:学习正确的做人的方法。
4:学习特长,学习技能。
我们要学习的是正确的思考和做人的方法,也就是正确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待人的方法。俗话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走向成功的捷径,而必备的礼仪知识则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在大学校园里,要创建和谐、美好、生机勃勃的校园环境,这是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所以,首先是要学会如何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原则如下:
1.平等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
进行交往,才能深交。
2.相容的原则: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以及宽容、忍让。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3.互利的原则:指交往双方的互惠互利。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要双方都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所以交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
4.信用的原则: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欺、信守诺言。古人\\\"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格言。现在有以诚实为本的原则,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矫饰诈伪,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别人的信赖。
5.宽容的原则:表现在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宽容大度。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又密切,不可必免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懂得交往,就要学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listener),有句话说,沉默是金,倾听是银。说明倾听不仅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尊重。在人际交往中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做到交往的对象需要
什么,我们就要在合法的条件下满足对方什么。而这通过倾听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也能体现出一个人所必备的礼仪和交往素质能力。
不管是在校园里还是走向社会中,用自己的真诚和良好的个人形象交友,办事。
现在处处都有礼仪,无论是在学校、饭店、会谈室等等,这些都是与礼仪有关的并且也能展现一个人是否礼仪达标,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金正昆教授说过,礼仪是现代交往的艺术,礼仪也是沟通的技巧,同时礼仪还是行为规范。礼是尊重的意思,而仪则是表达尊重的形式。故而,没有礼是没有仪的。一个人的礼仪就能展现出这个人的个人形象和素质修养。对大学生而言,礼仪更是重中之重。拥有必要的礼仪知识和交往能力,日常社交的生活不仅得到改善,同时也减少了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机会。而且还使得自己有更深刻的交际经验,也给他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良好形象。而做到这些,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譬如:记住他人的姓或是名字,要主动和他人打招呼,平易近人,举止大方,待人热情,活泼开朗,幽默风趣,心平气和,态度和蔼可亲,做事果断,有主见,精神饱满等等。无论是内在的素质还是外表上的形象,都要记得给人留下难以忘记的会做人的良好印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之,要尊重为本,善于表达,行为规范。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在细节上下功夫,充分展现个人魅力。
面对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要学会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礼仪知识和社交能力,从而做出合宜恰当的行为规范,从而适应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环境。对父母,师长,朋友亦或是同事都要有一定的交际能力,不能“怯场”,而是做到从容平和,平易近人。对于现代一些用人单位和公司,也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礼仪与社交能力和行为规范。这也显示了社交能力的大小有多么的重要。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要更多的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与社交能力,多与他人交往,获得更多的社交经验,使自己成为一个身经百战,具备高素质,高修养的人才。
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与社交能力和必备的礼仪知识,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能培养优秀的个性品质。同时,对在以后的社会集体和集体的和谐凝聚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使自己在社会生活中鞥好的认识和发展自己,赢得他人的肯定,使自己走向成功成为可能。
大学是半个社会,是学生从课堂进入社会的重要准备阶段。人际交往是人处在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大学生的大学成长以及随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各种能力、广泛交往、处好人际才算是全面发展,才能更好的成长、成才。
人际交往心得
在我们的学习及生活过程中,与别人沟通,处理好与别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我们必修的一门课程。人际关系不仅仅简单的是与人沟通,和人交流,它包含很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活动。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搞不好人际关系,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人的性格、秉赋、生活背景及目的等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思想上的一定隔阂,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倘若在工作或生活中和所有的人都合不来,那就不正常了,需要作自我调整并加以改变。
人依据其年龄、性别、职业、职位、所处环境等情况而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与人接触时,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在和不同的人相处时,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 我们是处在大学阶段的青年,这个阶段的青年处理人际关系时要以学习生活为重。从这个角度出发,处理好我们的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人为什么需要人际交往?
从本能来看,人最怕孤独也最容易感到孤独,人对孤独有一种本能的恐惧,人际交往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消除孤独的手段之一。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孤独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体验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孤独实际上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人际关系中所体验到的东西,当一个人感到孤独时,那就表明他正处于想与别人接触和交往的状态中。
所以,人和他人交往,可以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消除孤独感,除此之外,人际交往可以传递信息增加个人的知识经验,可以通地互动提高群体凝聚力,可以及时地沟通思想,消除误会,解决矛盾,协调群体成员之间情感和行动。缺乏人际交往,甚至连本能行为也受到严重影响。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要学习与什么人交往,怎样交往,用什么方式去交往。
从我们的交往对象来讲。古人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人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因为类似或相符本身具有一种增强作用,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获得内心的稳定感;同时,相似的人,容易建立相性的群体,以增强对外界反应的能力,保证反应的正确性。一个人在与自己相似性的团体中活动,阻力会比较小,活动更容易进行。我们总喜欢与那些和我们趣味相投的人来交谈。 互补的人容易相互吸引,因为能从对方获得自己所缺乏的东西,互补性是指在需要,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和思想观念方面存在差异的人,可以在活动中产生相互吸引的关系。如果交往中的一方能满足另一方的某种需要或弥补某种短处,那前者就会对后者产生吸引力。如果他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一个人的理想,从而增加了其对这个人的喜欢程度。正因为有了互补性,社会生活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互补是以交往双方都得到满足为前提的,如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那些相反的特性就不能够产生互补,能否实现互补吸引还需要它们是由哪些人格特质构成的,因为互补性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一个人的人格特质。
所以,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尽量与能和自己互补,或者有共同爱好兴趣的人交往。譬如大一刚来时,我属于一个比较不爱说话的人,但是我和我们宿舍的一个室友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看杂志,而且都爱看军事和计算机杂志,我就从这个兴趣上出发,和他经常交流沟通,现在,我们虽然不在一个宿舍,不在一个楼层,但是有时间,会约好打会球,每年固定时间一起吃饭等等,这就是人际交往的很好的例子。
那么如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来处理人际关系呢?
每一个人都希望与他人友好相处,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问题在大学生活中始终是一个影响自身心理健康影响校园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学的人际交往十分重要,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要充分了解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特点。
从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天起,与人相处的对象和特点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中学以前,我们与之相处的对象和含义比较狭窄,只是友谊或亲密关系的一种拓展。此外,那时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例如,我们可以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想交往的人就可以不去理他。然而,一旦成为了大学生,住到校园的集体宿舍里,我们就不能再仅凭个人好恶与人交往了。对于集体中的每一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要每天面对,都要与其相处。大一的时候,创新班由于体制的原因导致了大家互相交流很少,当时的我就觉得我们只是为了学习成为了一个班级,但是后来慢慢地,到了大二,大家朝夕相处,住在一起,我们就需要与每个人都沟通 ,这与以前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兼顾所有人来做好人际关系。
(2)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的复杂性导致个性的丰富性,这必然引起个体之间冲突的加剧,要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求同存异,具备宽宏豁达的心理品质,就必须多为别人着想,做到以诚相待。
在生活中,我们与朝夕相处的同学有了误会,受到别人不公正的对待、不为人接纳时,你一定会为之焦虑和烦恼,也一定会影响你的学习、生活及社交关系。怎么办呢?大吵大闹?干脆绝交?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样只能使自己在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且影响以后的交往。相反,如果我们做到宽宏豁达,也许就会心平气和些,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会体会他人的心情和感受,误会、委屈就常常会烟消云散,别人也将欣然接受你。常言道:\\\"大度集群朋\\\"。做一个宽宏豁达的人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一定要注重这种品质的培养,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在我们的同学中,他们或开朗、或深沉;或含蓄,或坦率;或豁达、或慎重,其个性是丰富多彩汗差万别的。因此,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以同宿舍的室友为例,他们间的交往频繁,因接触多、机会多、交往最易,但也因接触多、摩擦多、矛盾多、交往也最难。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观察,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如经常打水、扫地,为生病或有事的同学打饭、补习功课等。而现在的大学生交往中,普遍存在一种\\\"以我为中心\\\"的交往倾向。很多人只强调他人对自己应该承认、理解、接受和尊重,却忽视对等地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只注意自己目的实现,却无视他人的利益和要求等等。在这种倾向支配下,他们常常不顾场合和对方心情,一味由自己的性子去交往,致使在交往中出现尴尬的局面。试想一个人处于心理低潮时,你却在他面前宣告自己成就,结果又会怎样?!所以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诚实守信是一个基本的做人准则。在我们大学生的交往中,如果友人欺骗你,你的自尊心就会被伤害,你也许就无法像以往那样去信任他。同样,我们也应该以诚实、真挚的态度对待他人,去获得对方的信任和理解。它显示了一个人的自尊和它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可以使人在交往中获得他人的信任,进而把那些具有相同优秀品质的人吸引到自己的身边,建立无需伪装自己的轻松、愉快的社交圈。
交友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虚伪不可能永远地隐瞒,一旦被对方发现,就是对友谊的最大伤害。因而,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宽宏豁达,要体谅他人,要处处以诚相待,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朋友,才能与人更加友好的相处。
(3)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很多存在人际关系障碍的同学都是由于沟通技巧的缺乏所造成的。很多同学都说,他们在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往时能表现得很自如,但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往往很被动、拘谨、畏缩,不知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很多同学由于缺乏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往往容易对人际交往失去兴趣,并造成在人际交往的场合被动、孤立的境地,而且容易因不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如果意识到自己在社交和人际交往方面缺乏必要的技巧,应采取主动的、积极的方式,去逐步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而不应一味的回避。
事实上,社交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增强人际吸引力、幽默、巧妙批评、语言艺术等等。对大学生来说,在树立了人际交往的勇气和信心之后,在人际交往中要掌握的技巧主要是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和正确运用语言艺术。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包括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热情助人,尊重理解,宽宏豁达等等。语言艺术的运用包括准确表达,有效倾听,文明礼貌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提 高交往艺术,取得较好的交往效果。此外,在正式交际场合,大学生还要注意服饰整洁,举止文明得体,坐、立、行姿势雅观,不要不分对象乱开玩笑,避免拍肩拉手等动作。当然,也不能在人前畏畏缩缩,谨小慎微。应信心十足,精神抖擞,又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总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树立自信,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逐渐走向交往成功,走向人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