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运动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青年运动心得体会该怎么写呢?在写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是范文网会员投稿的关于青年运动心得体会的最新文章,供大家参考。
“馒头西施珊珊”、“爱心少年祝洵”,还有社区小雷锋张阳都是《青春正能量》里出现过的,这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一共分五章,分别是时代之美、兴国之魂、建设美丽中国、迈向美丽人生等等,同时它也分为许多小主题,比如文明、诚信等,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四章:“锻造美丽心灵”,因为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人,她最早在网上发起助学,并亲自把资助人的捐款送到需要资助的孩子家中,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这么多年她一直在坚持,她就是在20xx年被长篇报道、并入选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的“英子姐姐”,我下面讲述的就是她的一些事迹:
“英子姐姐”本名刘发英,是长阳县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某年她师范毕业后,主动要求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最偏远最贫瘠的黄柏山乡任教,我听爸爸讲过黄柏山只有短短不到20xx米的水泥街道,只有一家简陋的餐馆。在那里,老师得自己上山种菜,自己生炉子做饭吃,最初,“英子姐姐”种不好蔬菜,山上又买不到新鲜蔬菜和肉,就只能靠土豆和面条充饥。学生家长得知后,每次给孩子带菜,总会给刘老师多带一些,“很多学生买不起饭菜,可他们却把新鲜蔬菜分给我……”,“英子姐姐”在接受采访时有些哽咽, 山里人的质朴、对教育的渴盼,深深打动了刘发英的心。她把学生当自己孩子一样照料,除了认真教课,还经常给家庭困难的孩子买学习用具、衣服,垫付药费。那时,她的月工资仅98元5角。光靠刘发英个人工资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她积极向外界寻求帮助利用网络助学,呼唤大山之外的爱心! 6年内,她先后在国内外4家网站开辟资助专版。20xx年某月,“英子姐姐助学网”上线了,设有“待资助信息”“已资助信息”“走访日记”等7个板块,这是刘发英做的网页。 刘发英的草根慈善,是不提取任何“工作经费”的。电话费、交通费,她自己掏;去山里走访,她自带干粮;时间,则是刘发英的双休日和寒暑假。
关于“英子姐姐”的事件还有许多许多,而在我的家乡长阳,也有好多地方的小学生、中学生上学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才能到学校,同样也有着许多像刘发英这样无私奉献爱心的老师们,我也听爸爸讲一个寒冷的冬天他到了一所偏僻的小学,碰见一个五十岁的女老师在为几十个寄宿的小学生一个一个的烫脚,在场的人都感动了;电视上我还看见贵州的一个地方,学生每天坐着吊篮跨过喘急的河流去上学。
我常想,如果我们每个人像“英子姐姐”那样,即使只去关心一名困难的学生,也能撑起一片教育的蓝天,传递人间的正能量。
人们每每谈到我们苏北老区总是感慨万分。苏北大地,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我们盐阜地区也曾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过光辉的一页。戎马倥偬的年代,这一方热土,曾经为中国的革命付出了多么昂贵的代价。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凭着苏北人的勤劳和智慧,使自己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这一切,我们心中总是充满自豪。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里与祖国的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这里个别地方的贫困还有待于进一步治理。这里的整体经济还有待进一步的腾飞。我们,作为苏北青年,首先应该感觉到的是什么?枣责任,感到的应该是责任。“生我是这片土地,养我是这片土地。”我们爱着脚下的这片热土。我们就要承担起建设家乡,繁荣家乡的责任。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与我的父亲同龄人。他就是全国闻名的身残志坚的农村科技铁人姜德明。他立足农田,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小麦、棉花如何在家乡的土地上能够有更高的总产量。当他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时,癌症又一次地向他袭来。他没有倒下,拄着拐杖依然风里雨里地留在田头,走访在农户家中。不懈的努力,他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得到了推广,种植技术得到了普及,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双手这样的农技员。把他誉为“农技铁人”。他是我们老区青年的好榜样。去年,他在我市青年成人宣誓仪式上谆谆告诫我们,为老区经济的腾飞,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立足本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记住了这位铁人的话,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我们盐阜老区的青年们都会努力的。
是的,责任放在我们每个青年的肩上,放眼新世纪,振兴中华,建设家乡,我们是不会退缩的。
李大钊曾在《青春》一文中写道:“冲决历史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今天的我们虽然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我们面前的任务同样艰巨。我们应该努力成为鲁迅所说的“创造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代。”“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天下为己任,青春热血献祖国,顽强地努力,无私地奉献,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要掀起中华腾飞的巨浪。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从习近平的讲话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集体,高度关注广大青年的成长成才,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殷切希望。他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80后”的我们,正值青年一代的中国人。我们踩着改革开放的脚印一路走来,成为“奔三”的年轻一族。30年来,我们从儿时的不懂事走向成熟,见证无数中国人用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用高瞻远瞩和排山倒海的气魄,使我们的祖国从落后走向富强。
如今,我们长大了,逐步成为各行各业的的主力军。作为青年人,我们不能没有梦想,更不能浑噩度日、碌碌无为,我们要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也许有的人梦想是简单的,也许是远大的。但是,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一个个追求事业、热爱生活的“个人梦”。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人梦想为的只是“一日三餐”和“送小孩读书”,有的人为自己生活过得好一些、经济宽裕一些,有的人是为了能够成功推销自己产品而从中获利,有的人为的是能够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有的人长大后梦想当一名老师,想考公务员,想做科学家……这一个个梦想的实现,编织成一个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中国梦。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作为“80后”的青年人,在挑战面前,我们要主动承担重任,主动作为;在奉献面前,我们要主动深入一线,增长才干;在生活面前,我们不能淡忘梦想,度日如年;在知识面前,我们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增强本领,为的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实现中国梦中增添强大的青春能量。
在广西五四交流座谈会上,彭清华同志引用诗人艾青的名言勉励青年人,“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番话让我们想起读书时耳熟能详的话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我们国家,80后的青年人逐渐成为行业的主力军。比如:在我国航天事业的科技制高点上,航天科研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35岁,东方红四号团队29岁,卫星应用团队28岁。这组数据说明了我国航天科技最前沿的阵地上,有很多“80后”身影。他们承担着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实现了一个个个人梦想,组成了一个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中国梦。
我想,青年人不仅仅在航天领域起到中坚力量,各条战线上都有像航天事业一样青年人的默默奉献。作为追求进步的青年一代,都应该有着一个共同的中国梦,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应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学习,勇于创新,为着民族复兴、家庭幸福而努力;无论富有还是贫穷,都应担当一份责任感与历史使命,志存高远,艰苦奋斗,争做国家主人翁。
在91年前,一代热血青年为了爱国的目的走到了一起,发出了“救国家于危亡,拯人民于水火”的呐喊,并用自己的青春谱写出一幅中国历史上辉煌壮丽的篇章。 也许历史已遗忘了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姓名, 但五四先驱们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以及他们作为青年一代所坚守的“以社会为己任, 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却永远将为此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所传颂、 继承、提升和发扬。91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五四”已物化为不灭的火种,穿越时空, 从20世纪的那一头传到了21世纪的这一头。 而当这火种传到我们的手中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问一声“我们如何才能无愧于五四精神?如何才能无愧于新时代的要求?”
我们首先要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到新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信念是坚定不移地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的共同事业,我们的一切学习、工作和创造都与这一宏伟目标密不可分。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会有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就不会有勇于进取的持久动力,最终也就难以成就我们的伟大事业。
我们还要发愤学习,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成为人生第一要义。在校园里,我们要学习课本和课堂上老师教授给我们的知识,当我们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后,我们还要学会自我教育,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否则将被时代淘汰。所以我们现在要珍惜花样年华,忘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今后的奉献奠定坚实的基础,积累充足的资源。
我们继承五四传统还必须发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既是中国青年的光荣传统,又是新世纪对我们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人所未经历的事业。就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没有以往的经验可供借鉴,所以一切都得靠我们大胆去探索;因为这是一个崭新的事业。所以就要求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是应该发扬创新精神。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创新的希望和重任就落在我们的肩上,这也是我们光荣而圣的历史使命。最后我们还要勇于实践,在假日和课余走出象牙塔,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因为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同样是我们成长的沃土和成才的课堂。我们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经历大自然的风雨,小树不会成材;不接触社会、不进行实践,我就不会长大。只有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国情,经受锻炼,我们才能增长才干,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开创新事业,为社会造福,为我们的宏伟事业加砖添瓦。
最美青春是奋斗,奋斗者永远年轻。五四精神,仿佛一座永恒的灯塔,它的光芒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磨砺青春,奋斗前行。
面对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历史考验,新一代中国青年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壮美的历史担当。冲锋时,他们义无反顾,不计生死,夜以继日,为了挽救每一个生命而挺身战斗。凯旋后,他们回归平凡,默默工作,不忘初心,将英雄的光彩收藏在奋斗青春的历史之中。
某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面对历史的重任,新一代中国青年坚守岗位、决战一线、无怨无悔,展现了永久奋斗的身影和奋勇前进的姿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朝乾夕惕,以艰苦奋斗的人生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阵地上建功立业。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他们夙兴夜寐,让锦绣青春在决战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绽放光彩。
青春何处风光好?唯有奋斗最动人。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是一代代中国青年的赤子情怀。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永久奋斗,是新一代中国青年的人生主题。家国情怀、天下情怀,是新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底色。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青春,将在无比壮丽伟大事业的奋斗中得到磨砺,将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