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精彩11篇】
【导语】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不断追求着更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而通过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生本教育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以下是会员“miqiang”分享的生本教育心得体会(共11篇),以供借鉴。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平台,提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以教材为本,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四、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五、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讲课时,多数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几天的活动安排中,让我明白了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老师放手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学习,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见解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积极采用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
总之,通过这次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令我大开眼界,使我领略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和名师的精彩报告及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将以这次所学的教学模式为前提,不断学习,积极尝试,潜心理出属于自己、符合我们学生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打造更优异的学生。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质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利用“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等多种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听生本观摩课、看生本课堂视频、关注生本教育、上网查询生本教育的资料,我谈谈自己对生本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生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拥有自学的天赋和潜能,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很多的知识,并能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那样的投入,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等,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很多。
总之,在生本的课堂上,所见到的学生,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对事物都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这种课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活起来了,乐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
二、生本课堂中,教师是课后的“引领者”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平等心态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给学生指引方向,剩下的时间多交由学生探究学习,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起来,通过这种方式,亦大大扩充学生的知识量。
我感觉在生本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下面三点:
1、设置好前置性研究,放手让学生研究预习。
生本教学的原则是“多学少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这“有备”就是指提前做好预习研究,做好上课的准备。可见,前置性研究的布置就尤为重要。通过“前置性研究”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优质性。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研究”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2 、组织好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交流、探究。每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团队的纪律、任务分配等事务,组内成员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确实无法解决可以向教师提出,如问题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交流,展开全班性的讨论,这样做真正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也让教师得到了解放。
3、布置前置性小研究、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生本课堂看似简单:可实际上,要想上好生本课,并不那么轻易。我认为生本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点拨时的“收”和“放”,教师要有获取并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通过点拨,让学生向更深处迈进,也就是“放” ;通过点拨,让学生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到正轨上来。收放自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激扬生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
其实,这一点一拨,并不是太好把握。这需要教师有较深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这都需要教师有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正确的道路。引导学生自己学,教师起到帮学的作用,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教师在什么时候帮,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应该做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思考。
这周,我主要读了郭思乐先生的《教育走向生本》的第三章生本教育体系中的哲学思考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在这一节中,郭思乐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使用他组织编写教材的小学生的15篇文章。在这15篇文章中,有5篇一年级学生写的,8篇二年级学生写的,2篇六年级学生的。看到这些文章,我感到诧异和怀疑。一年级学生汤天所作的《三国演义》新篇洋洋洒洒近千字,把现代武器用到三国的战争中,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华。这篇文章初中生也未必能做出来。
六年级学生所作的二十万投资保值计划书更是许多同龄孩子所不能比的。那为什么这些孩子能写出来呢?先生归结为生本教育带来的结果。在生本教育中,学生的学,是原发的,自出生就有之,不管你有没有教学存在,它都存在,而不是像某些朋友所说,有了教学才有学生的学。而且学生的学无处不在,问题是你如何给他因势利导。教(或教学)对人的学是有帮助的,但教不是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是学生的助力,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发挥学习者的生命力量的根本的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终端,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在读到第四章生病教育的课程观中的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中说到师本教育来源于科学化的异化。郭先生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大意是说:一天,哲学家青蛙遇到蜈蚣,青蛙说‘你看我只有四条腿,我要是走的话,两条前腿一撑,两条后腿一使劲,就往前蹦了,我这四条腿都有分工。蜈蚣啊,你是百足之虫,你往前走的时候最先迈的是哪条腿呢?’蜈蚣一听,“咔嚓”就停在那儿了,然后蜈蚣很沮丧地跟青蛙说‘我劝你以后永远不要问任何一只蜈蚣这个问题,你只要一问,它一定会被卡住不动了。’想想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做过多少次青蛙。它不仅给我们自己带来困惑,也给别人造成负担。
自2006年开始,我校开始接触和实行生本教育理念,这期间,从探索理论,到痛下决心踏上教育改革的征程。我们走了很艰辛的一段历程,2009年的8月,我有幸的成为了吴家小学的一份子,在这一年里,我很荣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随后,通过一系列的专家报告和学校优秀教师的优秀生本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本课,之后通过看观摩课、群众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和其他教师一起开始学着上“生本课”,我对生本课堂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也在课堂上不断地践行着这一先进的教育理论,这一年来,收获很多,也成长了不少。现将我的一些的感想做如下总结。
生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全身心的发展,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来学习。
生本教育的梦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所以能够少教,可是学生能够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教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下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个性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就我的英语课堂来讲,生本课堂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前一堂课下来,我总是讲得口干舌燥,效果还不是很梦想,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当小教师,调动其用心性,也使孩子们找到了自信心,他们敢大胆开口说英语了,通过看他们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教师。
生本课堂强调教育要从师本走向生本,要求教师有一个课堂的主讲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适时的引导者。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教师太强势,并且我发此刻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终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忙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能够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主角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忙,帮忙的好处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仅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己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潜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潜力,是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明白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就应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可是之后才明白,教师就应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虽然经过一年的打磨,我在课堂上实行生本也已渐入正轨,可是一路上,仍然有一些让我很困惑的地方,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孩子不明白怎样合作学习,参与小组活动的效率不是很好。一些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小组合作的时候,总是趁教师不注意,讲小话,搞小动作的状况仍然存在,我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学习,并用心地向其他教师学习好的经验,以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欢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教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我学习了 “生本教育”教学理念,观摩了一位教师的精彩讲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平台,提出学习目标
并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以教材为本,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四、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五、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讲课时,多数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几天的活动安排中,让我明白了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老师放手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学习,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见解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
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积极采用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
总之,通过学习,令我大开眼界,使我领略了 “生本教育”理念,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将以这次所学的教学模式为前提,不断学习,积极尝试,潜心理出属于自己、符合我们学生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打造更优异的学生。
经过多次“生本教育”思想的渗透、学习,自己深深地感受到传统课堂非常需要改革,需要彻底的洗礼。只有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以生为本”的理念究竟怎样体现才能取得意想不到效果?个人认为,需要创设激情。
作为农孩子,特别是平行班的孩子,兴趣低落,缺乏自信,表达迟钝,在心理上非常抑郁。要想激发学生在上课时浓厚的学习激情,我觉得首先需要一个基础。
第一,充分信任学生。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充满信任的表示,学生才会大胆地参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需要得到认可,哪怕是点滴的收获,都需要给予肯定,这样学生会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产生潜意识的参与欲望。
第二,要高度尊重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价值和作用。
第三,平等交流。既要有原则,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讲的`每一句话,要求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认真地对待,做到人人平等。如果老师错了,就要坦然的认错。长期坚持就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就会亲近你,就会喜爱你教的学科。
20xx年7月2日~6日,我有幸赴广州参加了由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举办的全国第二十七期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这次培训资料分三部分:一是观摩课展示、教学点评;二是由郭思乐教授做的关于生本教育的讲座;三是与执教教师交流,并进行课堂教学讲座和问题解答。透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更真切地感受到,那里的教学不仅仅无限精彩,并且是在教学中播种人文情怀,唤起生命的激扬。
课前研究:充分的先学是构建生本课堂的法宝。先学就是将新知识、新任务提前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地研究,把个体的想法带入课堂,从中选出化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变成一种享受,教师则要抓住文本的关键点去布置前置性课前小研究。这次印象特深的就是一节五年级的数学课:《圆的周长》,课前教师给学生安排了四个前置性小研究:用自我的话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找一个圆形物品,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再找几个不一样的圆形物品,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完成表格;说说自我的感想。课前自学让学生对新知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课内又在充分交流、相互质疑中提升认识。学生不仅仅理解了概念,并且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学会了如何求圆的周长,并且还理解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相互依存的关系。正因为教师把一切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学生的表现才会如此精彩,这不正是生本教育的魅力体现吗
课前见闻:不管什么样的课堂,课前都有几分钟的讲述见闻时间,语文课前学生或带来一则文学笑话,或讲述阅读故事,或背一段优美的文章、诗句等等,数学课前学生或出一道脑筋急转弯,或课外攻克的趣味数学题等与大家分享,英语课前学生将课外学来的某一个新单词、句子等教给大家,这种模式化的课前见闻讲述训练,有专门的学生主持,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潜力,同时,每个学生都在收集、整理、积累知识中成长。
课堂教学:小立课程,大做功夫,实现教少学多。小立课程指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超多地进行活动,以此实现教少学多,提倡教师的无为便是有为。数学课,只要引导明确思路即可,解题方法学生能解几种就解几种,不必强加。一旦测试,学生出题互考互改,学生的潜力的确很强,但基础知识可能较弱,怎样办教师就经常组织一些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比方说“基础概念的研究”,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概念错误的种类,成因等等,以此来解决基础资料可是关的问题。
课堂组织:自从自我实验生本课堂以来,我的课就乱了。小组交流时,有的学生默默不语,有的学生滔滔不绝,可一句话也说不到点子上;还有的学生趁机捣乱,整个课堂怎一个乱字了得。课堂组织方式通常都是口令化的,如“一、二、三,要坐端”,“小眼睛,看黑板”等等,为此我困惑,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样会学到东西呢广东省不仅仅在教学上生本化,连课堂组织模式也发生彻底的改变,所有的机械口令全由名言警句,诗句或教师自创对子代替,如:一年级孩子在认完一课的简单字后准备攻克最难的几个字时,教师喊:“奇思妙想”,生接“记难字”,师再说“四人小组”,生接“应对面”,学生边说边坐好,并且手不停地做好了下一步学习的准备,把会认字卡放一边,不会认的摆桌面,小组讨论字的记忆方法,然后交流。而中、高段更多的采用名言警句等方式组织课堂,如师说“书山有路勤为径”,而生接“学海无涯苦作舟”,师“开卷有益”,生“博览群书”等,课堂组织充满了文学的色彩,学生在复习背诵经典名言的同时,教师简单完成了组织课堂的任务。
课堂气氛:生本的课堂学生绝对是分小组学习的,在我的课堂中,当孩子汇报时,语言拘谨,不连贯。台下的同学,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是看热闹,还有的趁机捣乱,仅有一小部分在认真倾听,课堂中同学之间不能构成互动,之间的交流语言要一句一句地交给孩子们说。为此我也困惑,这样不→←是限制孩子了吗并且人云亦云,自我也觉得很别扭。可是透过听课我发现,生本课堂小组的组织很有序,组长负责,组员人人有责,有记录员,有监督员等,课堂上小组的加分也是策略多多,如群众的获奖,个人的获奖,回答问题的次数,资料收集的多少等都与小组成绩挂钩,所以各小组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回答问题总是以小组为单位,而不是学生个体。小组发表意见时又是按第一发言人、第二、第三、第四发言人的顺序轮流发言,而不是个别学生一言堂。由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气氛热烈的课堂,人人参与,不是口号,而是事实。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团结奋发的团队,伶牙俐齿、充满自信、仪态大方。课堂上实验教师和学生的状态给了我追求的感受,所以,刚开始的学话很必要,透过学话,孩子们才能学会汇报的流程,同学之间交流的语言,慢慢的会内化成自我的语言,在以后的课堂中,学生们才能有的放矢,活而不乱,更有序。
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一个关键环节。我们看到他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评价准确,语言婉转,被评价者虚心理解,用心回应。其实,训练学生相互评价要做到“静待花开”,要有一个过程,一年级的孩子总是在教师提醒下用稚嫩的声音问:“我的想法说完了,谁来与我交流或“我读的怎样样请给我提提意见”;中高段的学生评价交流就显得成熟流畅了,课堂上总是话筒抢可是来,“我来补充一点”,“我不一样意你的观点,我认为你的观点错在…我认为就应是…”等等,教师只是在享受着学生的争论和评价,并适时点拨。课堂上回荡的是学生的声、影,激扬的是学生的生命,课堂上的主体回归,诠释了生本教育的全部内涵。
知识解决:我们的课堂知识解决经常是教师越庖代俎,教师的思维毕竟有限,生本的课堂教师变得聪明而简单,有困难找学生,学生丰富的思维使知识的解决更加多元化。
这次学习中,我深深感受新理念对心灵的撞击。身临课堂的感受,又听郭教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的专题讲座,以及实验学校的校长和特级教师的经验介绍,给我以巨大的震撼。我也真切感受到:生本教育所揭示的教育本质就是提升生命质量。我们实施的教育就是要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生本教育是激扬生命的教育,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教育。
自2006年开始,我校开始接触和实行生本教育理念,这期间,从探索理论,到痛下决心踏上教育改革的征程。我们走了很艰辛的一段历程,2009年的8月,我有幸的成为了吴家小学的一份子,在这一年里,我很荣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随后,透过一系列的专家报告和学校优秀教师的优秀生本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本课,之后透过看观摩课、群众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和其他教师一齐开始学着上“生本课”,我对生本课堂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也在课堂上不断地践行着这一先进的教育理论,这一年来,收获很多,也成长了不少。现将我的一些的感想做如下总结。
生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全身心的发展,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来学习。
生本教育的梦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所以能够少教,可是学生能够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教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下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经过自我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个性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就我的英语课堂来讲,生本课堂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我的位置,以前一堂课下来,我总是讲得口干舌燥,效果还不是很梦想,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当小教师,调动其用心性,也使孩子们找到了自信心,他们敢大胆开口说英
语了,透过看他们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教师。
生本课堂强调教育要从师本走向生本,要求教师有一个课堂的主讲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适时的引导者。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教师太强势,并且我发此刻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终却往往是自我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忙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能够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主角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忙,帮忙的好处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仅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潜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潜力,是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明白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就应由学生来生成,自我尽量不敢多说话,可是之后才明白,教师就应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虽然经过一年的打磨,我在课堂上实行生本也已渐入正轨,可是一路上,仍然有一些让我很困惑的地方,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孩子不明白怎样合作学习,参与小组活动的效率不是很好。一些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小组合作的时候,总是趁教师不注意,讲小话,搞小动作的状况仍然存在,我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学习,并用心地向其他教师学习好的经验,以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我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欢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我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教师,从而让自我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八月的天空,骄阳似火,期待已久的暑期培训已悄然进行了两天,
小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在这两天的学习中,专家们那丰富的案例、精深的理论,让我深深地叹服;而他们在自我专业成长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达到的境界,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我的内心。对于教育我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对于人生我又有了新的起点与目标。
首先,郑学志老师的专题讲座犹如雪中送炭,及时地给正在研究自主教育的我指点了迷津。自主教育正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苦苦思索而不得其果的一个问题,听了郑老师的讲座,我茅塞顿开。他的一靠感情二靠制度三靠文化的自主教育管理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仔细琢磨,认真思考,通过反复摸索,不断实践,研究出更多的有效的可以共享的自主教育管理模式。除此之外,郑老师所讲的“以人为本,信任学生,依靠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也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信任学生,依靠学生”这两点,很多的时候,我们教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包办了教[此文转贴于育中关乎学生的一些事,对学生的能力和自觉性往往会持怀疑态度,长久以往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被动性,削弱了他们的自信心,而学生的个性也会在这不自主中难以凸显出来,
“充分给学生位置,有位才能有为;充分给学生放权,有权才能做事”,郑老师的这一观点和做法给喜欢一手操办班级事务的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其次,郑立平老师“诗意栖居做人师”的教育理想深深地打动了我,能把教师这一职业和诗意放在一起,我觉得这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既让我佩服,也让我向往!正如郑老师本人诗意的人生追求一样,他的讲座亦是别开生面地诗意盎然。在教育的路上,我明白了原来我们也可以这样幸福。“好的教育靠欣赏,靠唤醒,靠期待。”“植物总是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孩子永远向着赞美的方向发展。”如何看待教育如何对待工作如何看待学生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日日在做却并不在乎实效的问题,我们的心不知何时已变得麻木,我们的身体不知何时已疲惫不堪,“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而聪明的人却总能把周遭的事物营造成自己的幸福园地。”让我做一个教育的智者,去除那些浮躁与不安,赶走那些虚华与不平,在郑老师的感染下,爱教育,爱工作,爱家庭,爱生活,爱学生,淡定地享受育人的快乐!
今天的学习让我充实,明天的学习值得期待!仰望星空,名师们身上那种从不停止追求教育理想的精神正在闪烁!俯瞰大地,我们正把初长的根须努力植进贫瘠的土地!在和名师共舞的时刻,让我们一路欢歌!
从初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到此刻,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历了从学习生本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断的用生本教育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接近自然,放飞孩子的天性。透过看观摩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我的想法和观点。每一个看过录像的教师,都对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印象深刻。我也不列外,我多么期望上头这些口齿清晰,知识渊博,侃侃而谈的是我的学生啊!
我也在我的课堂上尝试了添加适量的生本理念。我尝试着让学生成为一名小教师,让他们过一把当教师的瘾,结果证明这次试验是十分成功的,上台来的学生,不但读的很成功,并且没有一点胆怯。就像我平时在讲台上上课那样。下头学生的反应比平时都好。
原先的时候,我总怕学生学得不准确,可事实证明我错了。生本教育对儿童的看法中提到,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这种天性既是一种人类的生存逻辑,也能够从大自然为人带给的种种未确定性中找到信息。儿童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是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而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教师是策划者,是引导者。教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教师再也不用一遍遍的重复了。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搞笑而生动了。透过这种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在透过准备语文资料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生本教育是贴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深刻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经过了10年的实践从而在全国推广的。它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总是想把孩子致力于自我的掌控之下,把孩子变成一个被灌注的容器。
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生命体,有自我的思想和意志。如果教师单方面的向他们灌输知识的话,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他的学习的热情,造成了好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厌学的状况。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透过亲自全身心的去查阅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扩充了自我的知识。同时这种学习是自愿的,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生本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是十分好的,如果我们能根据自我的实际状况调整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我们的学生也必须会乐学,会学,发现知识的好处,投入真正好处上的学习。
生本教育培训心得
一、学习小记
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的精彩报告中,明确地阐述了生本教育的概念和“教育走向生本”的判断,以及“人的起点非零”的学生观,“生命的牧者”的教师观,“小立课程、宽作期限、大作功夫”的课程观等若干观念,并提出了生本教育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郭教授在阐析中,强调要最大限度的依靠人的学习本能。他认为,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指向一个目标——使儿童可以自为,使我们可以全面依靠学生,从而实现天纵之教。江苏丹阳六中的荆志强老师、广东增城市港侨中学胡首双校长及重庆市凤鸣山中学龚雄飞校长分别就践行生本、提升教学质量为主题进行了培训报告。在报告中,他们列举了在生本教育课堂实践中,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理念、行为、成效等方面发生的巨大改变,以一连串的数据证实了生本教育所创造的一个个奇迹,让人艳羡。花都区育才小学两节生本课堂教学向我们展示了生本教育的核心理论: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要在自己的课堂中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有 困难找学生”。
二、一点认识 认识之一:我市高效教育综合改革,从最初教育理念的转变,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从最基本的建模到入模、创模,变化是巨大的,脚步是坚定的。回顾高效教育,对照生本教育,我觉得二者并不矛盾。首先,“生本课堂”与“高效课堂”它们虽然叫法不同,但从理念、模式上来看,有着相通互融之处。它们都强调“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次,高效课堂与生本课堂的理念是一致的。我们的高效课堂提出“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学习方式,“独学”就是学生个体的学,“对学”就是同桌、小组之间的合作学,“群学”就是教师组织、引领下的全班交流分享。这样的学习方式与生本课堂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高效课堂的流程是“自学、展示、反馈”,与生本课堂重课前预习、重课堂展示是相一致的,是相通互融的。
生本教育与我们高效教育模式并不冲突,关键是要找一个切合点,把生本教育与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
认识之二: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生本教育中尤显突出。郭思乐教授明确指出:“语文需要直接的读和想,而不是进行语文分析、搞字词句篇的拆零研究,前者才是人的语文素养形成的基本过程。”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形成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涵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表情达意,生本语文课堂没有了传统语文教学对文本的条分缕析,更大限度地容纳了学生不同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我们所
观摩的语文课《动物的节能术》中,对课文,学生学习的并不多,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展示交流中,即由文中的动物节能术引出其他形形色色的动物节能术,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阅读与之相关的各种课外读物。这使得生本教育的语文不仅是一个学习某一篇课文的课堂,它课堂的容量是一篇课文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得以分享到许多的相关知识。我想,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也不仅止于这节课,课前学生搜集阅读有关动物节能术的文章,这是自主学习的一个开始,经过这节课的推动,让学生能在课后更有兴趣地寻读这一类型的课外读物,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课后延续。生本课堂环节简单,主要任务就是借助生本教材中的课文以读引读,以读促读,以读引说,帮助学生在大阅读,大交流,大表达中获得不简单的发展。认识之三:生本教育强调“有困难找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放手,变师本的“有为”为生本的“无为”,但绝不是放任自流,无所作为。江苏荆志强老师在报告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图片,大家可能还记忆犹新。教室前方放有他的专座,平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则悠闲自在的喝喝茶,看看报,这样的老师何等惬意!但细细思量,要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绝不仅仅如此,可能要站得更高。生本课堂的老师是“不见自我”的,老师从台前退到幕后,要干什么?——“心为”:前臵学习中,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但这大量的资料以何种方式呈现出来?老师要思考;学生在课堂上要获得何种提升?老师要思考。课堂不仅是展示,课堂要交流,要提升。所有这些,老师都要做到心中 开之后,学生就可以钻得进,又可以出得来;对生本也要心中有数。我们得为学生指引一个方向,手一挥,千军万马齐奔腾。总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既要“小心的释放出自己的思想”,又不能让“老师的意志”搬家;既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还得让大家在分享中提升。
认识之四:生本教育下也有“差生”。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云集常常困扰着我们,与刘映桃校长的交流及报告的学习中我发现,他们对待后进生的态度与做法值得我们学习。首先他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上。“静待花开”,面对不同学生生本教育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跟韩新娥老师的做法有相通之处,即: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飞不动跑不动的慢慢溜达,想方设法使识字多、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多读,使学习困难的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加上对完成时间不作硬性规定,这样的要求不致过高,又留有充分的余地,祛除了学生的心理抵触,保持了他们旺盛的学习热情。其次,生本课堂有大量的机会,可以让原来意义上的差生得到表现自己的机会。例如,可以要求学生读一段自己最喜欢读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这样,即使是差生,也有机会表现自己。而我们虽然也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但对学生保底的要求相对较高,加上计划严密,要求是硬性的,学习稍有闪失,就难以过关,而且密集的考试分数把失误暴露无遗,差距一旦出现,就有可能被反复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扼杀了,“差生”真的成了顽固不化的差生。我们常教育学生:“今日事今日毕。”按生本理念其实有些时候“不一定今天的功课今天做”,而保护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保存他们的信心和勇气更为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 引柴烧”。
认识之五: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们以前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种“向善”的本能,它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样让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冲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发扬,让孩子的生命中充满着善带来的积极情感。生本教育回答并在实践着这一理念。当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时,学生自己体验和体悟了真善美,而教学就真正成为教育的核心,德育就不再和教学分离,就不仅仅是“教学有麻烦,德育来救火”。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在前臵学习的基础上以先以小组内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然后全班交流,老师对学生的观点也是照单全收,学生处处感受到成功和自信,对学生不采取短期的评价考试而是采取评研保证学生整体地学习。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的,孩子们的成长就像果树成长一样,只有等到他们的花期到来,才是有花可看的,你太急着要看,就会破坏他本身的成长节奏。即使看到了花开,也不是最具有生命活力、最本原的花。看到学生那种热情大方与自信让我体会到生本教育的活力所在,它还原了儿童的天真与活泼,亮出了生命的色彩。
几天的学习培训,感触颇多,“生本教育深邃的理念带来宽厚,简单的课程带来极致,静待的管理带来蓬勃,朴素的教育带来深刻!”我想我要做的就是在生本的理念引领下,带着自己的思考与孩子们同学习、共成长。孩子是快乐的,老师是幸福的,课堂则是洒满阳光的成长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