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心得体会 > 正文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2023-06-18 09:28:19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前言】本文是会员“zhipaibacheng”整理的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共9篇),供大家阅读。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幼儿园工作体会与心得 篇1

  时间荏苒,回想20年年会时候,我们齐聚一堂总结工作,畅想将来。恍然半年过去了,一学期在匆忙、改善中结束了。老师们又坐在一起总结半年的工作,沟通阅历。

  各部门总结

  总结大会由园长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及各班老师轮番总结工作中的各项内容,包括训练教学,保健卫生、平安训练、班级管理、存在不足等方面逐一汇报。

  园长:搭好领导班子、定好进展战略、做好团队建设;要实现“第一资本'的不断增值,必需擅长概括总结用人、识人之道,从规律层面上把我握优秀人才的发觉、培育、用法。

  保教老师:保教工作是儿园工作的生命线,优质的保教质量是幼儿园赖以生存的前提。本学期我园仍坚持以《3-6岁儿童进展指南》和《纲》为指导,以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给幼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全体保教人员同心协力、团结奋进的努力工作下,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

  后勤老师:幼儿训练在提高幼儿的生存、爱护和进展水平方面担负着重大的责任,我们本着保教并重的方针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创设并不断完善卫生、健康、平安的训练环境。

  保健医生:为了幼儿的健康,科学的养分搭配必不行少,我们肯定会仔细做好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欢乐成长!

  班务总结

  大一班老师: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和成长,我们感到付出的欢乐;看到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领导的培育及鼓舞,让我们更自信的完成每一次有挑战性的任务;同事们的热忱与互助,让我们更能感到扶持与友爱。

  大二班老师:美妙的大班幼儿园生活就像小河里的流水一样,不知不觉中大班孩子们就要毕业,在这一学期里珍宝们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望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中越飞越远,开拓更宽阔的蓝天。

  中一班萍老师:爱孩子就是关怀孩子,爱孩子就是敬重孩子,爱孩子就是责任,由于有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才会做的更好。孩子们由于年龄小,独立生活力量差,自我爱护力量也不强,所以我会教给孩子们如何在不损害别人的状况下爱护自己。

  中二班老师:都知道幼儿园的事情是琐碎的,我们老师必需专心对待孩子,我能做到严中有爱,严格要求他们生活行为习惯,在玩的时候我们可以成为伴侣一起商量一起玩,我想对新来的老师说你们的选择是对的,坚持下去你们会发觉和孩子在一起你会很快乐,所以我也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专心对待孩子,做到心安理得。

  中三班老师:这一学期的工作,忙劳碌碌,感受也很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虽然没有骄人的成绩,但孩子的进步使我得到劝慰,也给了我干劲和士气。我将在新学期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把工作做好。

  小一班老师:刺眼间一学期的时间又过去了。回想这学期的点点滴滴,感受颇深。第一次当班主任,才真正的理解了“操劳'两个字的真正含义。过程是值得回味的,当自己站在终点回顾路途中的每滴汗水,你才发觉你收获了很多。

  小二班老师:幼儿园是个儿童的世界,而我们正生活在这颜色斑斓地儿童世界里,要用我们的爱心去拨动一棵棵幼嫩的心弦,弹奏美妙地乐章,用爱心去滋润一株株纤细的幼苗,培育他们。

  小三班老师:“在每一次的活中,我们都尽量设计一些活动让幼儿多操作,增加幼儿的实践操作活动,让他们凡事自己尝试动手,在行动中体验动手的欢乐,转变他们的依靠思想。

  小四班老师:刚开学那短时间我都快崩溃了,进过自己一天天努力劝慰自己,你要观赏孩子的有点与特长,看到孩子可爱的一面。慢慢的我可以耐烦的劝慰和真诚的相对才能让孩子意识到幼儿园是我们暖和的家。

  表彰大会

  期末总会让老师和孩子们欢呼雀跃,在这学期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关心下学习新的学问和常识,学习新的技能。这其中老师们付出了真诚与爱的心血,特此颁发证书及奖品感谢老师。

  教职工个人述职

  厨房师傅:今年召开了伙委会,我们根据医生制定的食谱,为孩子们做健康、可口的饭菜,菜品和点心得到家长们的全都认可,我们也很欣慰,下学期会有新的菜谱,请大家期盼。

  保洁阿姨:每天为擦擦洗洗,虽然辛苦,但是老师和孩子们见到我都叫我“阿姨'、“奶奶'。我就感觉很美好。再辛苦心里也是甜的。

  大一班老师:本学期我们更加注重了和家长的沟通,准时会面了解每位幼儿的思想改变,并赐予准时的建议和看法,如发觉幼儿有不好的行为或家长对幼儿有更高的要求,我们会准时与家进步行更细致的沟通,最终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大一班老师:一个学期以来,有辛苦的付出,也有甜蜜的收获,投入于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更新,力求做到最好。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笑容,我也很快乐。

  大二班老师:每天做好卫生工作是最基础的,更要做好活动室还有厕所消毒工作。孩子们每天生活在窗明几净的环境里,自己也会被他们的好习惯所感染。看着孩子们和老师每天嬉戏,我也会很快乐。

  中一班老师: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猎取学问的同时,健康欢乐的成长,是我们最大的愿望。总结过去,展望将来,在新的学期。我会更加建立良好的班风,使孩子们更欢乐,家长们更放心。

  中二班老师:转瞬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一个学期以来,有辛苦的付出,也有甜蜜的收获,我尽心尽责,投入于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更新,力求做到最好。

  小二班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对他们细心照料也是至关重要,在日常的生活中,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幼儿老师,我会去细心的观看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发觉他们的优点,了解他们的缺点。

  小三班老师:我觉得:一名好的幼儿老师不仅要为人大肚谦和正直,还要对工作仔细兢兢业业。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需要学习的东西还许多许多。

  英语老师:本学期的工作在各位老师的悄悄配合下,孩子们的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盼望下学期能为幼儿创设更好的语言环境,fighting!

  园长寄语:纵然回首,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感叹时间匆忙的同时,也欣喜自己有这样一群热爱幼教行业的团队,甘愿为孩子们的成长悄悄付出的老师们、后勤的叔叔阿姨,大哥大姐。我们回首过去也是对话将来:盼望这群善良的人儿健康永久!美好永久!

幼儿教师备课心得体会 篇2

  一年的工作也是在这学期的结束中结束了,在如今的工作上我也是有非常多的方面是需要做出努力的,面对我的工作,我当然是需要认真的反思自己,给自己找出更好的奋斗方向,与未来的生活做更好的计划与发展。

  一、教学工作情况

  在教学工作上,我都是有端正我在工作上的思想与态度,以较好的工作态度来面对每天的工作,也是在自己的不懈奋斗下更好的认清自己,为自己找寻到更好的未来。在教学上我也都是按照个人的学期开始前制定下的目标,努力给学生们营造更好的生活,当然也是在让他们能够在幼儿园中学习到更多,明白更多的道理与知识。当然不定期的,我也是会对自己的教学情况做简单的认识与讲解,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不懈的奋斗来促成更好的发展,在教学上有更多的进步,给小朋友的生活做更多的安排与计划。

  二、与家长的沟通

  这一年的时间,我很是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就是希望能够通过与家长有较好的交流中对学生们有更好的认知,也是可以在教学上做更多的改善,为学生们做到更好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平时我也都是有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做简单的纪律,就是希望让家长对学校的教学情况,对学生的在校情况有更好的认知,也是可以真正的相信我们教师的教导能力。当家长来接小朋友回家时,我也都是会做些简单的交流,包括对小朋友的夸奖,今日教学的情况,希望家长做出的配合,就是希望能拉近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将小朋友照顾得更好。

  三、还需要做出的改进

  为了能够真正的将这份工作完成好,我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起来,我希望我的未来能够有更好的收获,当然也是在自己的不懈奋斗之下慢慢地去认识这份工作,去更好的明白下阶段的生活。在教学的能力上,我还需要更多的去磨炼,毕竟学生都是不同地个体,想要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够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确实需要更多的研究。然后就是在学校必须要对每一位小朋友都关注到位,这样才能够避免伤害,避免一些危险,毕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事情。

  在这份工作上,我真的是存在着相当多的方面与内容是需要去学习,需要去成长的,对于我自己的情况来看,我仍旧是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给未来的生活带来更美好的一切。所以我坚信在往后的生活中我也将会成长起来,这样便是能促成我生活上的发展,为日后的工作做更好的促进。

幼儿园国培心得体会 篇3

  创造家园共育的有利环境《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明白、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用心支持、帮忙家长提高教育潜质。”为了让各位家长能更多地了解幼儿园,能与幼儿园更好的互动,创造出家园共育的有利环境,常家幼儿园于10月9日上午召开了全体幼儿家长会。会上王园长与家长们在我园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上和家长们进行了交流,发放了家长问卷调查表,真诚地期望在互坚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共育,真正为孩子创造整体和谐的教育环境。

  各班教师也做了精心准备,热情接待每一位家长。会议结束前,各班班主任把班级的基本状况作了简要的说。其次详细的说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目前的班级状况等重点工作。最终,就家园如何配合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做了详细的探讨。

  会后,家长们又参观了幼儿园各个活动室,班主任分析了每一位幼儿的特点和领悟生活状况,还重点说了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教学目标及一日生活安排,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同时也向家长提出了配合幼儿园工作的一些推荐和要求。

  本次家长会不仅仅拉近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家园共育,还对幼儿园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用心的促进作用。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4

  幼儿幼小衔接心得体会(通用6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幼小衔接心得体会(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4、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5、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上述问题需要家长、幼儿园老师、小学教师在共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共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人生的第一过渡期。

幼儿幼小衔接心得体会2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幼儿幼小衔接心得体会3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习。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习环境。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学习环境先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习习惯了,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习。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习活动。而且部分学生太

  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习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给学生制定学习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幼儿幼小衔接心得体会4

  孩子进入大班以后,幼小衔接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孩子很快将结束幼儿园大班的学习,进入小学教育,我的心情既欣喜又焦急。欣喜的是孩子长大了,马上是一名小学生了,可以学到更多知识;焦急的是作为家长我没有头绪,怎么才能使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呢?虽然在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向孩子传授很多知识,但小学是对儿童进行正规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孩子一上学就要独立地参加学习,开始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接受课程,这与幼儿园学习的要求与形式都不同。

  为了帮助家长有的放矢地进行充分的入学准备,20年6月9日机关幼儿园和井冈山小学联合举办了题为“我要上小学了”的专题讲座,为家长们释疑解惑。抱着满心的期待,我参加了这次幼小衔接的讲座。

  讲座在四楼的多动能教室举行,首先通过一个专题片,介绍了井冈山小学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理念,展示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接着从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阐述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分析了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新生入小学出现的一些问题,着重介绍了如何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中间穿插了井冈山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的才艺表演,看着他们稚嫩认真的演出,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学校里的成长。另外还有一个简短的数学公开课,老师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全场的孩子都跟着互动起来,气氛高涨,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值得期待的是井冈山小学的参观了,孩子们牵着家长的手,在老师的指引下有序的参观了井冈山小学的校园和一年级的教室,好奇的站在门口张望着,看着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认真的上课,平时叽叽喳喳的宝贝此刻也变得乖巧懂事了,上小学的期待让他们对这个新奇的校园环境充满了无比的憧憬。虽然仍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老师还是给孩子们留下了第一张入学前的合影,一张张小脸上都绽放出花一样的笑容。

  四年的幼儿园生活,小君妍在老师的关心下慢慢的成长,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自如,从最开始的腼腆害羞到现在的才艺小明星,一点一滴都离不开每一个老师的照顾和教育。马上九月份就要迈入小学的校园了,虽然很期待,但是也有着对幼儿园的眷恋与不舍。

  非常感谢此次幼儿园和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重要的讲座,让我们家长有了思想准备,能提前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的一些准备工作,让我们的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的教育。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还要重要,良好习惯地养成,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很生活都大有好处。幼儿园就是一个良好习惯的起点,一个集体生活的最初体验,谢谢大一班的各位老师,让我的孩子在成长之初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了最美好的启蒙和憧憬,也给她步入小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无论何时,幼儿园永远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

幼儿幼小衔接心得体会5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严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习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近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习生活等。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1.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县城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前班进行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

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习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幼儿幼小衔接心得体会6

  参加完这次活动首先明白了,幼儿园的教学计划。知道了,老师的工作安排。其次,对孩子平时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更加放心了。最后学到了好多关于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知识。特别是马老师生动的讲解,还有她无私的推荐,我真的感觉受益匪浅。

  别的先不说了,先说一下,选择小天使的原因。其实那个时候并没有对小天使做过更多的了解,只是看整体布局有一个幼儿园的样子。关老师并不是师资力量紧缺。所以我就没有其他担忧了,再说到价钱上用物美价廉来形容有点儿不合适,但性价比,确实是超值的。

  咱自家孩子是个普通孩子,所以对学校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学校领导负责老师有爱,那么别的就是次要的。小孩子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绝对不能找一个脾气暴虐的老师来影响她对其一生所需敬重的一类人的态度。要从他的心灵深处树立老师都是有爱的一类人,所以这一点小天使也做到了。

  小天使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也认可你们的工作。可是既然让我们家长来写感受,我相信这并不是只听溢美之词的。所以在此,提下个人的浅薄之见,合适之处望纳之,不到之处请弃之,望多多包涵。

  咱学校现如今的教学理念就跟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不能不分时宜全盘接收。咱们灵丘的情况是好学校人员爆满,而家长想选择的学校是每个班都在70人左右,这种情况班级老师其实也是爱莫能助的,他肯定顾此失彼。那在一年级的时候跟不住的,二年级必定落下,当他到了三年级其实不说三年级效应,没有这个效应,他也就自暴自弃了。在这三年期间如果家长有时间有能力辅导还无所谓,如果辅导不了,这孩子必定玩儿完。

  当然,这些情况,如果全部让幼儿园来寻找措施去弥补挽救肯定是不对的。我只是觉得不能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全部照搬。还需结合咱们本地情况,因地制宜。

  最后说一下咱们家长的问题,李老师和陈老师说了,不要比咱自家的孩子。因为人比人,肯定是拿自家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如果大人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会有以下两点:1、大人对孩子失去信心;2、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要比就比大人为孩子提供了什么?关爱孩子够不够?你是否发现他的闪光点知道它的不足之处?你是否为此采取补救措施,并持之以恒?如果他不爱学习,你是否刻意引导过,让他自觉学习,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一味的把责任推给孩子和老师。其实他们最大的老师是咱家长。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全部心得体会。因为个人性格问题,不怎么会低调说话,所以写的东西也有点儿张扬。真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5

  2篇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

  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

  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

  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

  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

  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

  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

  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

  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

  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

  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

  例如:

  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

  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

  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

  适当减少游戏时间。

  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

  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

  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适应小学的需要。

  例如:

  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等等。

  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此外,要使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当小学生的积极准备。

  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

  他们以为上学“很好玩“,背上书包“很神奇“,缺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

  家长应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

  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篇二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这是研究幼小衔接的实质所在。

  我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下面是本学年幼小衔接计划。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

  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按小学班级式环境布置,这不仅扩展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又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三、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

  四、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

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

  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

  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

  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为学习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

  第五、加强纪律教育。

  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

  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初步具备热爱集体等道德品质。

  幼儿入学准备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自理能力。

  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

  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

  二、增强文明礼貌。

  要求幼儿会用日常礼貌用语;

  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乱翻别人的东西;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三、讲究个人卫生。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会正确使用手帕;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四、带领幼儿参观小学。

  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使幼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

  五、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

  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所以,在幼儿园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逐渐养活成人的直接照顾。

  六、搞好幼小的知识衔接。

  幼儿园大班教师应适时参加培训,了解小学的知识体系及学习内容,对于一些知识的传授能与小学衔接,并适当增加一些汉语拼音和执笔姿势及书写习惯的教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小学和幼儿园都要改革,在教育方法、形式上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学科,增加教学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开展知识讲座,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幼小衔接专题心得体会 篇6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 心得体会—麦丽萍

  幼儿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那么在科学领域要怎么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呢?在幼小衔接阶段课程的实施上,教师要敏感地把科学教育融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并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要有随机教育的意识,能随时随地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并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要四能)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 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适应小学的需要。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等等。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五、要尊重幼儿个体间的差异,承认和保持幼儿个体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注意有区别的对待,尊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科学活动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幼儿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既可以获取科学知识体验,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也可以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六、要注重科学的方法,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幼儿通过好奇、好问、好探索,并大胆实践、尝试,由此获得直接经验来认识、了解事物。而相对贫乏的知识经验和粗浅的认知水平,又决定了幼儿不能客观地解释自然事物和现象及其关系。因此,在幼小衔接阶 段,教师要注重科学方法、行为、习惯的引导,鼓励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在实践中感悟科学知识的乐趣,尝试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积极、自觉的探究活动。

  七、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是幼儿极为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小学科学活动中也可以恰当的使用这样的一个教学形式,这样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方面都有利于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使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在大班后期,除了游戏外,还应该融入小学课堂中学习知识的模式,让幼儿提前适应或者说是感受小学的教学方式,然后再渗透游戏,如此,来缩小幼小衔接的跨度。

  此外,要使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当小学生的积极准备。

  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以为上学“很好玩”,背上书包“很神奇”,缺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家长应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总之,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工作既要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还要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园与小学的相互衔接应注意科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更好地关注这一时期幼儿的特殊需要,有效而科学地帮助他们平稳顺利由幼儿园到小学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儿幼小衔接心得体会通用合集 篇7

  谈幼小衔接

  一、什么是幼小衔接?幼--指幼儿园,小——指小学,所谓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结束,又是 小学 教育的开始。

  二、为什么要重视幼小衔接?

  大家都知道: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如果拿孩子离开家庭走向幼儿园;离开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这几个阶段做对比的话,那最薄弱、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幼小衔接”。因为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重视幼小衔接主要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我觉得我们家长应有一个超前认识,提前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会出现哪些变化?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先谈谈关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

  进入小学,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呢?

  第一,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富有儿童情趣,有丰富的物质环境,玩具琳琅满目;而小学教室只有课本、黑板、桌椅等教学设施,这对孩子缺乏吸引力,操场上的运动器械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享用机会也比较少,使刚入学的孩子会感到有些不适应。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我们总是采用“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来进行。而小学学习则完全不同,因为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你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学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课、完成作业。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和5、6年级学生一样的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的课堂学习。而且最后总是以考试来衡量孩子学习的成败,给孩子造成的压力很大。

  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老师像妈妈般地照顾孩子,并参加到孩子们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近似于亲情关系,在孩子眼里,老师就像妈妈。两个老师整天与他们为伴,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孩子都会问老师哪里去了?而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老师的角色会有所变化, 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的比幼儿园老师要相对减少,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主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的时间比较少,新入学的孩子就可能会感到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压抑.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小学正规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和发现、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方式有较大的区别,比如在散步的时候小朋友发现小草发芽了,于是我们便很随机的带孩子在幼儿园里观察,寻找除了小草发芽了,还有哪些东西也发芽了呢?银杏树发芽了、柳树发芽了、柿子树也发芽了,小桃树也发芽了等等,从而得出一个结论,春天来到了。而小学以课堂教学和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课堂大多时间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除了老师的讲解,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这些都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行为规范的变化

  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上厕所、说话、玩东西等。举个例子:我们上课的时候经常有这种情况,这边老师的课讲得津津有味,小朋友们听得聚精会神,有个小朋友突然举手请假小便,老师肯定马上说:快去。而孩子入小学后, 孩子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他们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改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做到上课抱臂坐正、不东张西望、不随便说话、发言要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上课不准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等规定都纳入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中,孩子在幼儿园里许多自选活动的时间和权利将被服从统一要求所替代。

  第六、家长和老师期望值的变化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家长和老师主要考虑的是孩子的营养、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玩好,与同伴相处好就行了。而一旦孩子入了小学,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值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给予新的期望,高的要求。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横向比较激烈了。

  三、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对孩子进行一些入学前的心理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家长你或许已告诉孩子,小学学习是艰苦的,校园学习有各种要求,也许你们已经以此为重点来教育孩子,并强化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没有对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向往,就很难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建议家长对孩子做一些这样的工作:

  给孩子讲讲你们小时候读书的事情,让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美好的想象。

  说说小学生与幼儿园孩子的不同之处,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只知道做游戏、吃点心的小朋友了。

  带孩子一起上街购买学习用品,让他们知道上学前所要做的准备。

  让孩子和已经上小学的小朋友交流,获取更多的有关学校的信息。

  适当介绍一下学校的要求,比如准时到校,按时上、下班,见到老师、同学要问好等等,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决不能吓唬孩子。

  第二、培养孩子入学前的良好行为习惯。

  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行为习惯培养非常有必要。我们不主张在孩子入学前对他们提前进行小学书本知识的辅导与教学。相信你们一定知道“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的道理,教孩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直接灌输知识给孩子更为有效而且久远。这里给你们两个小建议,只要你们能坚持下去,相信对培养孩子的学习责任感及提高学习效率会有很大帮助的。

[建议一] 选择一至两项活动作为学习任务。比如,让孩子定时听故事,定时间看书,坚持每天写一页字或画画等。在做这些事之前,家长先制定一个计划安排,每天让孩子专心、认真地持续学习半小时左右。当然,家长还应对孩子明确一些具体的学习要求,并注意观察与监督孩子,学习活动结束后,及时与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比如,让孩子将以前听过的故事、看过的内容进行复述,对写过的字或画过的画进行评价,并给予适当的表扬。

  建议二] 培养孩子将自己用过的物品主动整理的好习惯,一年级学生主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这需要你们与孩子一起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由一开始的家长主动,孩子被动逐步变成孩子主动整理,最后让孩子能独立完成这项工作,养成良好习惯。

[建议三]假期给孩子 多准备一些阅读资料,益智玩具、儿歌及音乐,让孩子有事可做。

  第三、培养孩子入学前的良好学习习惯

  1.集中注意力

  在一年级新生中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尤其突出,有的孩子坐不住,总是东扭西晃,有的总爱找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更多的孩子表现为:手里总有东西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他们都会玩得津津有味。有时,老师把他的铅笔、橡皮没收了,桌面上没有了东西,他就用两只手在一起扣着玩。以前我班有位学生毫不夸张地说一节课最多能坐5分钟,我刚刚提醒他做端正听讲,转过身,他又开始在下面玩。他看到别的小朋友回答问题得到奖励也很羡慕,也想要,但我问他为什么不认真听讲,还要玩呢?他回答说不知道。其实就是他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难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去集中注意力。所以,我们现在就可以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我们可以搞一些活动,比如下棋、画画、听故事等等,在活动前设定时间要求,如果孩子坚持下来,就给予适当奖励,反之则施以一定惩罚。最初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入手,逐步提高时间要求和活动难度,直到孩子能独自坚持30-35分钟不觉得疲劳。那么以后再上一年级的时候就能静心地听老师讲课了。

  2.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有的小学生一开始因为不会写字,所以记不下作业,回家也不知道要干什么,这是因为语言理解能力差。这个也会严重影响孩子听课的效果。在课堂上,老师主要以语言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学,孩子能不能专心听讲,理解老师说的话是学习效率的关键。我们可以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训练。比如和孩子交谈的时候,语言尽量规范、准确,我们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个任务,从简单到复杂过渡,比如:请你拿三本书给爸爸;请你拿三本图画书给爸爸;请你明天早晨那三本图画书给爸爸,逐渐增加语言的难度。还可以在讲故事结束,根据故事内容提一些问题,看看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比如:你从哪儿看出小熊很聪明啊?从回答这样的问题中孩子就已经理解了一些语句和词汇。平常的生活中针对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动画片或者一个电影等等,家长和孩子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对一个问题鼓

  都要鼓励他继续表达。

  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就是通过训练让孩子感知一定的单位时间可以做多少事情,了解时间的概念,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克服拖拖拉拉的坏毛病。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别人用20分钟完成的作业,他拖拉两个小时也做不完,一边写一边吃东西,玩儿玩具,这是很让老师和家长们头疼的。因为平时他们做什么事都是慢慢来,一点也没有紧张感。假如不及时纠正速度慢的问题,学习成绩就会与同学越拉越远。其实我们现在就可以训练,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某件事情,事先让他做好准备,一旦开始,就不能以各种借口来回走动。如果孩子提早圆满完成任务,我们要告诉他省下来的时间你可以自由安排,让他感到珍惜时间的快乐。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就是说,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有的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做作业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有的孩子干什么都漫不经心,总是丢三落四;有的孩子总是不听老师指令,老师要求看黑板,他在翻书,老师叫提笔写字,他却看着黑板发呆;还有些孩子入学后仍然保留学前孩子的特点,对学习抱着游戏的态度,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甚至无视课堂纪律开小差、打闹,在书本上乱涂乱画,(举例子)这些都说明孩子还没有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不知道来学校是干什么的,没有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有时我们会看到电视上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小学生课堂上是比较随意的,坐到地上,甚至躺着歪着都没关系。但我们要知道我们是有自己国家的国情的,我们每个班几乎都坐着四五十个孩子,是不可能像他们那样随意的。我们都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

  4.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自己解决矛盾。幼儿园的老师们对孩子关注非常细致,但到小学时,班主任要操心的事情非常多,所以不可能再那么细致的关注到孩子之间的纠纷。当与朋友出现矛盾时,能从自身找找原因,不要总是归结为对方的错误。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能够理解别人的想法和做法。如果是自己做错了,就要敢于承担,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且勇于改正错误。

  自己独立完成回家作业。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

  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注重文明礼貌。比如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跟别人讲话,眼睛要看着对方;在学校里对老师,对同学都要有礼貌,说礼貌用语;出入老师办公室如何敲门等等。

  第四、合理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为入小学做准备。

  幼儿园在作息时间上相对地宽松和灵活,起床晚了、吃饭慢了、迟到时间长一点也没关系;中午午睡两个小时;活动时间也很长,可以尽情玩耍。进入小学以后,学校要求就很严格了。在校时间长了,早晨上学时间提早了,不能睡懒觉,不能拖拖拉拉,不能随便迟到;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能随便请假;中午午睡时间取消了;学习活动安排更紧凑了,每一个具体的时间都有具体的事情,比如:课间5分钟要收拾好上节课所用物品,按课表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要上厕所,要喝水,应该没有什么玩儿的时间。所以我们要训练孩子以适应快节奏的小学生活。

  1.我们可以在暑假的时候逐步取消孩子的午睡。一般晚上九点上床睡觉保证每天10小时充足的睡眠。

  2.每天看电视电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3.上学以后没有老师会盯着孩子喝水,所以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4、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不仅要自己独立学习,生活上还要自我管理,包括独立端自己的餐具,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自己的饭菜,还要自己擦桌子、做值日生等。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家长们应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等。使他尽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同时家长也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完成。

  第五、入学前的学习生活用品的准备。

  这是最直接的入学前教育活动。

  四、和大家谈谈进入小学后的家庭教育

  在小学学习阶段,我们家长应该明确这样一个观念,年级越低,学习习惯、兴趣、能力的培养越重要,我们不应看重孩子学习的结果即注重学习的成绩高低。而应该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热情,形成的学习习惯,及所反映出的对待学习的态度。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形成积极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就会有压力、烦恼,家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经常与孩子沟通,经常与孩子交流,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往。孩子受到表扬,你要与他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孩子遇到挫折和问题,你要站在他的角度为他考虑,给予更多的鼓励,多给予心理暗示:“你能行”、“别灰心,再试试。”、“爸爸、妈妈相信你”。你的鼓励会成为他前进的动力,以此来培养他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不要老是问考得怎么样,上课认真不认真,那孩子有再多的话也不愿意说,了解不了孩子的内心,教育又从何入手呢?

  2.家庭教育目标统一,形成正确的家教导向。家长的教育要求、目标一定要统一,切忌在孩子面前为家教问题争吵,当观点出现分歧时,应心平气和地单独沟通,争取达成一致意见。切忌家长双方互相隐瞒,比如:“我这次不告诉你爸爸,但你以后不能再犯了,否则到时新账、老账一起算。”这种隐瞒对孩子的教育是十分不利的,他还小,不能像大人一样明白你的良苦用心,对他来说,这一次的犯错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过去了,根本不会记住,以后照样会犯错。小事的累积会变成大事,原本可以顺利解决的问题却变得骑虎难下。如果不追究,那孩子也找到了保护伞,学会了空许诺言,认为犯错没什么,只要保证一下就可。家庭教育目标统一,才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家教导向,才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3.说到做到,树立自己的威信。很多家长都将“告诉老师”作为威胁孩子的口头禅。其实,老师不是吓唬孩子的工具,在提倡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今天,孩子对老师的畏惧反而给老师的教育带来不利。家长要建立自己的威信,这威信并不是靠打、骂、说教能做到的。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向孩子提出要求,孩子接受了一定得让孩子做到。出尔反尔,只会让孩子成为“语言上的巨人”。我们避免说一些过激的、不能实现的话,比如“不要你了”、“作业罚十遍”、“不让你上学了”等,这些话,除了伤害孩子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4.以身示范,注意自己的言行。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所以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于联系本的签字,只有你认认真真对待,孩子才会认认真真对待口头作业。比如背书,你就必须定定心心坐下来,看着书,一字一字地对照听,孩子也就知道马虎不得。如果你就问一下,孩子说背好了,你就签字了,那孩子就会马虎对待,甚至说谎。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要为孩子隐瞒实情,大人都说谎,那孩子怎么不能说呢?身教甚于言教,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小节,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5.创设学习型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拥有一个真正的学习环境。有的家长会说,孩子有一个独立的书房,学习环境不要太好。可是,当孩子在房中做作业,你们却在客厅看电视、与朋友高谈阔论,孩子怎么静得下心来学习,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有时还得作出必要的牺牲。孩子在学习时,你可在旁看看书,读读报,陪着孩子学习而不是不闻不问。周日至周四尽量避免一些社交活动,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

  6.从小处着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在三方面入手:(1)良好的做作业习惯的培养。要让孩子明白,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而不是玩、看卡通片等。做作业之前,要提出对作业质量和作业时间的要求,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干涉。做完作业,对照要求要检查。孩子按要求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可让孩子自己支配,让他们知道抓紧时间的好处,切忌看孩子做得快,就再加作业。养成了良好的做作业习惯,这样到了中高年级,作业再多也不会成为孩子的负担。(2)培养自己整理书包的习惯。忘了带这,忘了带那,是学生最常见的问题。为了避免孩子出现此类问题,我们应该指导并督促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方法是:对照第二天的课程表及家校联系本来理,先根据家校联系本理好作业,按通知带好要带的物品,再根据课表带书本。家长可指导一个星期,告诉孩子怎样理,书本该怎么放才合理。以后就可让孩子自己理了。如果家长不放心,可在孩子睡着后检查一下。千万别为孩子当保姆。(3)培养孩子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家长不是将答案直接告诉他,而要鼓励他自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或从旁作一些指导,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产生依赖感,家长才可能在以后的日子里越来越轻松起来。

关于幼小衔接心得体会通用[] 篇8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适应小学的需要。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等等。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此外,要使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当小学生的积极准备。

  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以为上学“很好玩”,背上书包“很神奇”,缺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家长应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关于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汇编 篇9

  篇一:参加幼小衔接家校夜话心得体会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

  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一(4)班王弈心家长 王飞

  20xx、9、2

  5篇二:家长会——幼小衔接之有感

  参加完这次活动首先明白了,幼儿园的教学计划。知道了,老师的工作安排。其次,对孩子平时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更加放心了。最后学到了好多关于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知识。特别是马老师生动的讲解,还有她无私的推荐,我真的感觉受益匪浅。

  别的先不说了,先说一下,选择小天使的原因。其实那个时候并没有对小天使做过更多的了解,只是看整体布局有一个幼儿园的样子。关老师并不是师资力量紧缺。所以我就没有其他担忧了,再说到价钱上用物美价廉来形容有点儿不合适,但性价比,确实是超值的。

  咱自家孩子是个普通孩子,所以对学校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学校领导负责老师有爱,那么别的就是次要的。小孩子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绝对不能找一个脾气暴虐的老师来影响她对其一生所需敬重的一类人的态度。要从他的心灵深处树立老师都是有爱的一类人,所以这一点小天使也做到了。

  小天使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也认可你们的工作。可是既然让我们家长来写感受,我相信这并不是只听溢美之词的。所以在此,提下个人的浅薄之见,合适之处望纳之,不到之处请弃之,望多多包涵。

  咱学校现如今的教学理念就跟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不能不分时宜全盘接收。咱们灵丘的情况是好学校人员爆满,而家长想选择的学校是每个班都在70人左右,这种情况班级老师其实也是爱莫能助的,他肯定顾此失彼。那在一年级的时候跟不住的,二年级必定落下,当他到了三年级其实不说三年级效应,没有这个效应,他也就自暴自弃了。在这三年期间如果家长有时间有能力辅导还无所谓,如果辅导不了,这孩子必定玩儿完。

  当然,这些情况,如果全部让幼儿园来寻找措施去弥补挽救肯定是不对的。我只是觉得不能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全部照搬。还需结合咱们本地情况,因地制宜。

  最后说一下咱们家长的问题,李老师和陈老师说了,不要比咱自家的孩子。因为人比人,肯定是拿自家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如果大人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会有以下两点:

  1、大人对孩子失去信心;

  2、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要比就比大人为孩子提供了什么?关爱孩子够不够?你是否发现他的闪光点知道它的不足之处?你是否为此采取补救措施,并持之以恒?如果他不爱学习,你是否刻意引导过,让他自觉学习,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一味的把责任推给孩子和老师。其实他们最大的老师是咱家长。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全部心得体会。因为个人性格问题,不怎么会低调说话,所以写的东西也有点儿张扬。真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篇三:关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体会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严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习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近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习生活等。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1.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县城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前班进行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习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