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帝国基地》的优秀读书笔记3篇 银河帝国基地读书心得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银河帝国基地》的优秀读书笔记3篇 银河帝国基地读书心得,供大家赏析。
《银河帝国》这个系列,尽管我只读了它的第一本,就已然成为了我心目最优秀的科幻作品了。
这本书开始于一门很有意思的理论——心理史学。在书中,科技的发展,政治场上的变换,故事的叙述,无不是围绕着心理史学所展开的。而心理史学,则是哈里·谢顿通过多年的研究,创造出的用数学去计算出未来的走向的一门学科。然而《银河帝国·基地》的叙述节奏过快,动辄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间隔,一本书看下来,像快进的胶卷在播放基地的发展。要是其中能多加一些细节该多好啊!
但即便是这样,也不代表《银河帝国·基地》没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银河帝国·基地》全书共讲了三次“谢顿危机”,第一次政权危机,第二次宗教危机,第三次贸易危机。每次危机之间,都是一波三折,没有一般科幻作品的脸谱化,对每个人的性格塑造都接近完美。在如此宏大的世界观之下,依然能把每个人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处理得很好,比如赛佛·哈定这位第一任端点星市长。小说并不是讲完了关于他的故事便把这个人"遗忘",而是赛佛·哈定的名言在文中被多次提及,这不失为这本书一个值得学习的优点。
而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其实是其中对人文方面的思考。本书不止一次提到过在银河帝国覆灭后,会因为没有人知道核工具最初是如何制造及使用的而产生大面积科技倒退的现象。这种现象,其实是与我们现实生活挂钩的。就像现在很多银行使用的IBM系统,核心系统基本没有更新,上层系统则会不断的更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可能真就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明白底层系统的设计,只要上层系统一崩溃,就会造成全盘的崩溃而束手无策的情形。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银河帝国·基地》虽然有点儿乱,但是我还是对这本书中的三个不可缺少的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哈里·谢顿是一个非常有预见的、愿意为了事业来奉献所有的人。而且是他和一大群科学家在端点星建立起这个基地的,他用强大的科技让基地生存下去。
塞佛·哈定是这些科学家之一。他让这个基地崛起了,还用宗教来让基地更加神秘,同样,他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侯伯·马洛也十分厉害,他不但利用自己的能力来让基地扩张,而且更可贵的是他还有自己的独立的想法。
通过这三个人的故事以及他们三个人的性格特点我觉得这是现代非常缺少的一些性格。
现在有许多许多的人不像塞佛·哈定一样感于击挑战权威当然,这也包括我,而要一味地认为权威说的话一定是对的,不敢有句否认。可是,权威也是人啊,谁不会有出错的时候呢?人人都有出错的时候,所以,我们应该要有敢于去挑战权威的勇气(可是不能胡说八道or不事找事)。这样,总是会尴尬的,毕竟“阳光总在风雨后”嘛。
同时,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想法,不然,慢慢地“软饭”(指只听人家的想法而自己不去想)吃多了就会有成为一个没有自个儿主见的人了。这是最可怕的事儿了。听家长们说:如果一直不思考的话大脑就会生锈掉,到后来不能再运转了。所以,我们要多去独立思考,要像鸟儿一样,努力冲破鸟笼的拘束,飞向蓝天的怀抱。
这是《银河帝国》系列的第一本书,开头便描述了神一样的哈利·谢顿博士正在同一位数学家探讨以川坨为首都,涵盖了整个银河系的庞大帝国—银河帝国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谢顿博士自创的一门可以用数学工具计算未来的“心理史学”式,那位数学家惊奇地发现:整个帝国居然会在第三个世纪后全面瓦解!
当今,川坨上的高级人员早已知晓这个预言,于是自作聪明地把谢顿流放到了博士早就预料到的地点:端点星。在那儿,人们将进行一项为复兴帝国而编写的《银河百科全书》的计划:谢顿计划。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假象。
这本书由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所著,他的文笔十分简练,却又处处埋着伏笔,使后文更加精彩、逼真。他以“谢顿计划”中的谢顿危机为线索,将读者拉入这美妙的意境之中。而且自己发现书中看似无解问题的破绽,用巧妙的笔法勾出几位“智者”,由他们带你解释真正的答案。作者构思新颖,想象力超群,给读者徐徐展开银河帝国的画卷。
我不禁想,如此强大的银河帝国存活了几万年之久,却由于人们的忘我娱乐与君王的腐败而土崩瓦解,那么我们的当今社会则绝对是无比幸福的啊。在庞杂繁复的政治中心里,没有明显的腐化不是非常难得吗?我们要好好珍惜这美好的“黄金岁月”啊。同时,我们不能像基地开始建设的五十年里一样无比封建、专注于过去,而要向发动革命的赛佛。哈定市长学习他,学习他与时俱进的超前思维。
微风钻进卧室,悄悄地平复我好动的心灵。“武力是弱者的最后手段。”我一遍遍地想着哈定市长的名言,默默地告诫自己、警示自己。阿西莫夫的作品无比宏大,令我叹为观止,但我认为他最杰出的作品,还属《银河帝国》系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