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的读书心得范文3篇(读林清玄的书的收获)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林清玄的读书心得范文3篇(读林清玄的书的收获),欢迎参阅。
记得王维曾有一首《文杏馆》,令我深受触动: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
隐居之高士,迷醉山水之间,杏树成房,香草为屋,本应纵情随心,却要去问世,访那滚滚红尘,终究是于心不忍啊!古人皈依佛门,或闭关求道,为的都是那瞬间的开悟,仿若升仙,飘然化为那浮于长空中皎然的白云,自由无往,无心出岫,长空无碍,俯视人间的现实。可若人人如此,那么人成为了一种无情傲漠的生物。潇洒何用?超脱何用?傲然立于长空薄云之上,却连最珍贵的情感也抛却了。“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我向来不喜这句诗。或许它意境高远,或许它已然超越了世间凡俗,却总带给我冰冷无常之感。人若是没有情感,即使是那已“看破红尘”之人,好像已成为了高高在上的云,却早已茫然地飘向不可知的远方。
反观这“去做人间雨”一诗,我忽然便明白了其中含义。迈向诗心与道情的人,是以高洁的文杏做成梁柱,以芳香的茅草盖成屋宇,虽居于自然与美之中,却有问世的意念。因而内心真正开明的圣人,从不因红尘而漠视人间。他们自持内心的明净,毅然决然奔于尘世之中,正如“去做人间雨”中的那栋梁间的白云,心中纯净清明而又大慈大悲,愿化作滋润与清凉的雨,造福那燥热的人间。智者,只是清明;觉者,只是超越;而大悲者,不仅超然物外,更高的心境也使他不能坐视悲苦的人间,不离于有情,从而做人的圆满、作心的清明、作环境里的灯火。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
第一流人物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闻有味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在尘世间,也能找到清欢的滋味的人物!
这是林清玄对清欢的理解,他说,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欢尽,莫使金樽对月”那种尽情的快乐。清欢不同于“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觉”那种无奈的感叹。
清欢,是在独山中自己饮茶,可以品到茶中有清欢;清欢,是在湖边静待花开时的沉默;清欢,是在躺椅上看苍茫变幻,云卷云舒;清欢,是在绿树掩眏,清风徐徐的山路中,踏着青石板感受到的澄明与安静。
猫头鹰人,一个捉猫头鹰为生的人,初见时,非常朴质,是刚从乡下到城市谋生活的样子。一年后,他的长相几乎和他卖的猫头鹰一样,耳朵上举,头发扬散,鹰钩鼻,眼睛大而瞳仁少,嘴唇紧抿,坐在那里就像是一只大猫头鹰。
原来,一个人的职业,习气,心态,环境都会塑造他的长相和表情,卖鹰者的长相本来就是那样子,只是习气与生活的濡染改变了他的神色和气质罢了.
我们不只要常常擦拭自己的心灵之境,来照见事间的真相,面对自己俗恶的习气,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照镜子呢?
寻找清欢,把玩人生!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心中是六味杂陈的,心灵仿佛还沉浸在书中那一个个的散文中所蕴含的大道理里。
我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被他开始的介绍所深深吸引“挫折,学习智慧;离散,学习成长;忍苦耐艰,人生才能体现真实的价值。我们是不是应该除了课业,更重视这些优良品质的养成呢?”读的时候,我觉得书中那一篇篇的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太值得我去深思了。
书中那一个又一个的散文真可谓是各个都精彩,个个都经典。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散文便是“玫瑰与刺”了。
“玫瑰与刺”讲述的是作者在修剪玫瑰的时候,不小心被刺刺伤了,便想:为什么玫瑰要有刺呢?玫瑰能没刺吗?良久,他终于想明白了,而我,也想明白了:既然我们接受了玫瑰的美,为什么不能接受玫瑰上所长的刺的刺痛呢?况且,既然我们喜欢玫瑰,那么也应该接受它的刺所带来的刺痛,生活中必定也是如此,就算是生活中的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其中有既然快乐、高兴、开心,那么也必定会有伤心、痛苦、难过——等的负面的心情。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在生活里的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里,学会坚强。尽管依旧有刺的刺痛,但是,当我们学会在生活中的那一件件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做人做的更坚强时,那一件件的小事的负面情绪便会被我们的坚强所击败,基本化为乌有。或者,这些负面情绪会变的小之又小,可以变的比这些小事还小,让我们不再那么的不接受刺痛。这样,便可以让我们的接受能力更加强,不像以前那么脆弱了。